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法治建设背景下的研究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研究法治背景下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一是通过法治建设的方式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积极解决转化过程中相关权利的归属不明确、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促进创新驱动战略的可持续发展, 避免其偏离既定路线;

二是通过完善法律体系和市场规则来规范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 规范市场交易规则, 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供需不匹配、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1 相关政策梳理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以及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在十九大报告中,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 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在创新过程中, 不仅要注重基础研究而且要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体系。

国家一直以来都把科技创新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促进科技成果的资本化和产业化。2016年5月30日, 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 提出了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和必须贯彻落实好的五大重点任务。李克强总理在对中国科协在科技工作者中开展“创新争先行动”也作出重要批示, 强调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2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科技成果方面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科技成果的供需方面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是针对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机构数量较少, 又缺少直接交易的市场, 从而导致科研成果转化周期比较长。二是在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发过程中追求前沿技术, 无法应用到企业中, 而企业在现实生产中遇到的许多难题高校和科技机构又不愿意去做, 这就导致了供需方面的不匹配。

2.2 科技成果转化存在较高风险

科技成果从产生到实际应用再到达到理想效果需要较长的时间, 这段时间内存在较高的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 难以从常规的商业渠道获取资金支持, 而国家又缺少专门机构提供相应的担保或所需资金, 政府存在职责缺失的现象, 因此阻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2.3 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未能形成系统的法律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虽已颁布超过10年, 但至今尚未出台实施细则, 致使目前虽然出台了许多相关政策法规但仍未能形成相互配套的体系。另外, 随着互联网和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 过去的相关法律和制度都已经出现了严重滞后, 早已无法为目前的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做出适当的约束与规范。

3 政策建议

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结合国外比较成熟的经验与政策, 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一是国家应该完善高校激励体制, 让高校和科研机构有动力去研究开发企业真正需要的技术科技, 促进科技成果方面的供需平衡。

二是国家应该成立专门机构来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资金方面的问题。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高风险应该由国家来分担一部分。

三是我国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 积极推行专利政策法律化, 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 用法治手段来完善市场的缺陷, 从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完善立法之外, 还应完善执法和司法方面的缺陷, 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摘要:本文以法治背景下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 研究我国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进程中法治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研究路径由面到点逐步深入。首先, 从理论层面, 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现状;其次对我国现有的该方面的政策进行了梳理, 分析现阶段国家对于此问题的政策导向。最后通过前几部分的理论分析, 归纳出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尤其是法治建设方面的问题, 并且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法治建设

参考文献

[1] Cooper G.Strategic marketing planning for radically new products[J].Mark, 2000, 64:1-16.

[2] 韩国峰.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运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2017 (3) .

上一篇:煤矿安全生产影响因素分析与措施研究下一篇:企业财务管理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