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简介

2023-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德鲁克简介

德鲁克简介

彼得·德鲁克简介

彼得·德鲁克(PeterF.Drucker)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以他建立于广泛实践基础之上的30余部著作,奠定了其现代管理学开创者的地位,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父亲是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彼得·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于文化的环境之中。

彼得·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彼得·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彼得·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

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彼得·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该世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

1982年,出版《巨变时代的管理》,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

1985年,出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

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彼得·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

在欧洲经历了二战的残酷,并目睹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彼得·德鲁克感到那些优秀的领导者才是那个世纪的英雄。德鲁克在他那本发人深省的自传《旁观者的冒险》中写道:“我和其他维也纳的小孩一样,都是胡佛总统救活的。他推动成立的救济组织,提供学校每天一顿午餐。这顿午餐的菜式,清一色是麦片粥与可可粉冲泡的饮料,直到今天我仍然对这两样东西倒胃口。不过整个欧洲大陆,当然也包括我在内的数百万饥饿孩童的性命,都是这个组织救活的。”一个“组织”居然能发挥这么大的功用!从德鲁克活生生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德鲁克强调“透过组织这种工具,尽量发挥人类创造力”观念的根源。

此外,彼得·德鲁克在预测商业和经济的变化趋势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天赋。例如,早在1969年彼得·德鲁克就预言将有一种新的类型的劳动者出现———知识员工,他们的职业将由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决定,不再依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1987年10月,美国股市大崩盘。仅10月19日一天,美国全国损失股票市值5000亿美元。对此,彼得·德鲁克说,他早就预料到了,“不是因为经济上的原因,而是基于审美和道德。”彼得·德鲁克将当时的华尔街股票经纪人称为“完全不具有生产力的一群,但又能很轻易地大把捞钱。”

德鲁克先生在《旁观者》一书中曾深情回忆了对他的一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人们。“伟大的心灵必然遭遇不凡的际遇。”早年的德鲁克就与熊彼得、弗洛伊德等精英知识分子多有交往,并对他以后的思想有重大的影响。他一生经历了一战、二战,从事过的职业包括记者、金融分析师、作家、咨询顾问和大

学教授。丰富的人生阅历、渊博的学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他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领袖,令他在世界管理学界拥有不可超越的崇高地位。

2005年11月11日,彼得·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

彼得·德鲁克的贡献

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他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1990年代,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

德鲁克先生一生著书和授课未曾间断。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1990年,为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由弗朗西斯·赫塞尔本等人发起,以德鲁克的声望,在美国成立了“德鲁克非营利基金会”。该基金会十余年来选拔优秀的非营利组织,举办研讨会、出版教材、书籍及刊物多种,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德鲁克先生已出版超过30本书籍,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则概念及发明,包括:“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至2004年,德鲁克先生还有新书问世。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无论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还是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彼得·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这是著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对彼得·德鲁克的评价。

。德鲁克在1954年《管理实践》中首次提出“目标管理”概念,并把目标管理确立为一种管理体系.应用和推广到实际的管理工作中

一、德鲁克目标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德鲁克在提出目标管理时,并没有对这一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他认为.目标管理,顾名思义,就是“管理‘目标’,也是依据目标进行的‘管理”’。但他构建的目标管理体系十分系统,详细阐述了目标管理成功的条件、实施的步骤。德鲁克认为,目标管理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满足如下几个条件:

第一.全体组织成员的参与在组织内部要形成浓厚的参与意识,每个成员都必须参与制定组织的整体目标和个人目标。

第二,组织内部顺畅地交流和沟通。每个组织成员要了解组织的共同目标、高层管理者的目标、各个部门的目标以及个人的目标,“在各个单位的全体管理人员中间必须有一种‘思想交流’,只有当每个应当作贡献的管理人员明白单位的目标是什么时”.才能够成功的实施目标管理。

第三,给予组织员工以最大的鼓励。目标管理要求每个组织成员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只有在承担和完成各自责任的前提下才能够促进目标管理实施的成功。所以.要支持、保护和鼓励勇于承担风险的组织成员。

第四,要对组织成员的工作业绩有信心。要充分肯定每个组织成员的能力,用Y理论的观点看待组织成员.充分相信人的本性愿意承担责任、能够自治、愿意上进和发展,这也是实施目标管理的首要条件。

第五,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的控制权和领导力。例如,要对人、财、物以及工作过程这样一些实现目标的手段具有控制权,确保目标管理取得成效。德鲁克指出,目标管理的实施包括三个阶段:确立目标、实现目标和成果检测,

其中.“确立目标”是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确立目标的有效方法是分别确定每个领域内要衡量的是什么以及衡量的标准。他提出的这种衡量方法一般都是软性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只对衡量

市场地位拥有足够的手段,对其它的一些领域只能表现一些意愿而已。”

二、德鲁克目标管理思想的创新点

第一,之前的管理学家都认为目标是行动的基础,与组织的计划密不可分。德鲁克进一步澄清了,二者的关系,他认为,组织的目标先于组织的计划,只有在组织先确立了组织目标的前提下,才能够合理地作出各种计划

第二.在德鲁克之前的管理学家提出的关于“目标”的思想都散见于他们的著作之中.并不是以“目标”为核心的系统的管理思想体系。而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是一种概念,是一种管理哲学,是一种以目标为中心的管理体系

第三.在德鲁克之前的管理学家认为组织中的“目标”是众所周知.显而易见的.并没有向组织成员提出过多“目标”方面的要求。而德鲁克认为,组织成员对目标并不清楚,对目标的理解也不深刻。甚至是模糊不清的。目标管理需要管理人员把组织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到组织的共同目标上来.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在组织中的普遍理解和认同,在此基础上进行组织“目标”的分解.进一步转化为个人的目标和个人的

责任。德鲁克之所以如此强调组织成员对“目标”的理解,就在于使每个成员能够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目标明确任务、承担责任,只有组织成员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才能够为组织更高效地创造业绩。德鲁克就是把目标和责任联系在一起,更好的激发和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使员工勇于承担责任,把目标当成是落实责任的一种手段和途径,这是与之前的管理学家提出的有关“目标”思想的本质不同。第四.前人在关于“目标”的思想中基本没有论及目标与管理者的关系,德鲁克在提出组织目标后,还对管理者提出要求。他把管理者看成是实现目标管理的一个关结点。所有组织成员都应有自己明确的目标.而且.个人目标是为了组织总目标的实现而设定的,这就需要在组织中形成一股力.使所有成员为实现组织的总目标共同努力。对于管理者而言,把所有员工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这是首要的责任,也是经济论坛一个重要的目标。管理者既要使所有组织成员明确地了解组织的共同目标以及为r实现这个目标每个成员具体的单个“目标”,同时,管理者自身也要明确地了解每一个成员的需求,促进成员需要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最后,德鲁克目标管理体系比前人更强调协作,无论是成员与组织之间,还是成员之间.德鲁克都强调要为组织共同目标进行协作。目标管理本质上强调的就是一种协作关系,厄威克曾说过:“除非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否则就无理由要求人们进行合作,也无理南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德鲁克正是通过制定目标,把每个成员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组织的共同目标上.经过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最终实现组织目标。

第2篇:布鲁克公司简介

布鲁克道尔顿 质谱技术先锋

——布鲁克道尔顿亚太区副总裁Clive Seymour先生专访

公司背景:Clive Seymour先生个人背景

布鲁克生物科技公司成立于1960年,总部位于美国,是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世界著名的高科技分析仪器跨国企业,旗下有布鲁克?道尔顿、布鲁克核磁、布鲁克AXS和布鲁克光谱4家顶级分析企业,以生产质谱仪、核磁共振谱仪、傅立叶红外/拉曼光谱仪,近红外、傅立叶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等高水平、高精度分析仪器享誉全球科技界。

Clive Seymour先生拥有理学硕士和管理学硕士双学位,曾在伦敦国家心肺研究所等高级研究单位担任技术专家;1990年起,先后加盟珐码西亚、Biacore AB 等多家著名公司并担任要职,职业生涯遍及英国、德国、瑞典、新西兰等欧亚太平洋各国。Clive Seymour曾成功出任Biacore AB公司亚太区副总裁,作为位高权重的亚太区副总裁,深谙该地区经济和市场情况,是跨国公司进军亚太地区的不可多得的抢手人才。2004年拥有优秀专业背景,具备丰富市场和管理经验的Clive Seymour 被任命为布鲁克道尔顿公司亚太区副总裁,2006年起又同时兼管布鲁克AXS亚太地区的工作。

----------------------------

在高科技领域,有着近50年悠久历史的布鲁克生物科技公司可谓名声赫赫,在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几乎无人不晓。旗下的布鲁克?道尔顿公司以研发和制造广泛应用于医药、生物化学和化学等研究领域里的质谱仪和相关产品而闻名于世,在分析仪器界遥遥领先。最近,《生物技术世界》记者访问了布鲁克?道尔顿北京总部,采访了布鲁克?道尔顿全球副总裁Clive Seymour先生,对布鲁克?道尔顿这个世界著名的跨国分析仪器公司的产品、技术、市场、运营做了深入的了解。

产品技术先锋

作为布鲁克?道尔顿公司负责亚太地区的副总裁,Clive Seymour参与了亚太地区的所有运营,但在采访中他主要介绍布鲁克?道尔顿质谱的情况。众所周知,布鲁克?道尔顿是一个基于质谱创新生命科学工具的领军的开拓者和供应商,在几乎所有的质谱领域都具有竞争力,为化学,生命科学,放射和核检测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宽泛的分析系统。其产品包括世界领先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MALDI)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 串联飞行时间质谱仪(TOF /TOF)、四极杆傅立叶变换串联质谱仪、电喷雾离子阱质谱仪、电喷雾——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和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仪,以及一系列自动样品处理系统和软件产品,能够全方位服务于所有与质谱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需要,给用户空前的选择,帮助科学家和食品、药品、化学工业界提高效率。

凭借强大的质谱工具,布鲁克?道尔顿在新药的寻找和开发,蛋白质组学和生物标记物的寻找等领域纵横捭阖,无敌于天下。在寻找生物标志物方面,布鲁克?道尔顿具有功能强大的CLINPROT系统(液体芯片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CLINPROT系统是世界上最先进应用于体液或组织样品中多肽和蛋白生物标志物的分型、发现、鉴定和确证的系统。CLINPROT系统在研究肿瘤标志物更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CLINPROT解决方案能够提供无与伦比的低成本高效能的、可伸缩的试样制作与先进的分析与显象软件组合,它的磁珠分离系统,高性能的MALDI-TOF与TOF/TOF检测质谱系统,分析软件和可选的液体自动处理系统无一不是最优的设计,具有检测多个峰、多个蛋白、灵敏度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应用于卵巢癌,神经肿瘤,皮肤肿瘤,白血病,前列腺癌,乳腺癌,膀胱癌等早期诊断中,具有重复性好,特异性高和对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进行鉴定的强大优势。目前,已经在卵巢癌,白血病,前列腺癌,脑肿瘤,乳腺癌,膀胱癌等的早期诊断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相信,随着CLINPROT系统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肿瘤标志物得到发现和鉴定,为广大的患者带来福音和希望。

先进的autoflexIII MALDI-TOF(TOF /TOF)质谱仪是CLINPROT解决方案的关键部分。装备了autoflex III的CLINPROT系统拥有每天处理几千份样品的处理能力,是一种高性能的用于预先发现与甄别生物标志物、功能基因组与蛋白质在样品中的分布的全天候系统,可用于超高灵敏的蛋白质鉴定工作,是实现高分辨多肽、蛋白生物标记物发现、鉴定和验证的最佳选择,为发现疾病标记物和药物的靶标开创了新的途径。

布鲁克?道尔顿创新性的ultraflex? III质谱仪更是无与伦比,代表了MALDI-TOF 和TOF/TOF技术在灵敏度、分辨率和质量准确度上的最新进步,可应用于高成功率的表达蛋白质组学和先进的生物标记物研究。ultraflex III TOF/TOF具有独特的T3-Sequencing能力,可方便地对众多完整的蛋白质进行自上而下测序(top-down sequencing);ultraflex III系列产品完全集成于CLINPROT解决方案,可实现高分辨多肽、蛋白生物标记物发现、鉴定和验证。

利用同一质谱平台, 布鲁克?道尔顿 BioTyperTM可以实现细菌、酵母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从而可以应用到传染病研究和其他微生物的应用上。此外,公司最新的MALDI分子成像系统 (Maldi Molecular Imager)是一个实现肿瘤区域样品的组织切片和细胞簇中多肽和蛋白生物标志分布的体外成像的独特系统,这满足了在生物学、病理和诊断研究中蛋白生物标志的空间分布的高灵敏成像的需求。

此外,使用布鲁克?道尔顿 的CLINPROT技术在诊断前列腺癌和乳腺癌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诊断效果,诊断准确率非常高。这些研究无疑将对这些疾病的早期诊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项技术产生的振奋人心的研究结果,不仅受到科学家们、媒体和公众的追捧,甚至得到政治家们的青睐。

源于德国技术的布鲁克产品质量优良,在同类产品中技术指标名列前茅。在很多实验评比中综合排名前列。比如,美国ABRF实验室协会搞蛋白质组学检验,让美国、欧盟100个实验室进行49种实验,布鲁克的产品独步天下。

应用服务先锋

Clive Seymour告诉记者,布鲁克?道尔顿是当之无愧的质谱技术先锋,公司提供给用户包括世界领先的应用MALDI-TOF MALDI-TOF /TOF 的FlexTM 系统的产品,广泛应用在表达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药物研发和临床研究解决方案市场,公司强大的microflexTM 、autoflexTM III和ultraflexTM III系统给客户空前的选择。同时,公司也是应用支持和服务的先锋。

了解客户的应用是布鲁克?道尔顿成功的关键。公司不断改进产品的软硬件来满足应用的需要,提供有强大功能的解决方案。例如,flex Imaging 应用于生物标志物发现和药物代谢成像,BioTyper用于微生物鉴定和分类,BioTyper与集合了所有相关的蛋白质组计划的数据、ProfileAnalysis 编程和统计LC/MS数据装置的ProteinScapeTM结合,对不同的代谢组学和药物发现与开发,传统的中药,天然产物筛选,临床研究,食品科学都十分重要。

布鲁克?道尔顿所有的应用都建立在有经验的应用和服务专家的基础之上,公司的服务和应用专家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办事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保障客户的应用被成功的执行。 市场开拓先锋

布鲁克?道尔顿公司在全球拥有1,900个员工,在全球开设了工厂,销售办事处和分销渠道遍布全球,产品和服务覆盖全球。公司最近发布了2006财报,这是激动人心的一年,布鲁克以其客户聚焦和加强市场地位的解决方案,取得了强劲的核心业务的有机增长,少数聚焦和高度互补的兼并也显著的扩张了公司的技术基础、产品线和目标市场。

2006年布鲁克生物科技年收入达到了43.58亿美元,与2005年相比增长了17%;净收入达到了1.85亿美元,而2005年的净收入仅仅是0.97亿美元,净现金盈利(EBITDA)增长41%,达到了0.592亿美元,成功的实现了飞跃的增长,为股东们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在亚洲太平洋地区, 布鲁克?道尔顿活跃在所有市场,特别是中国,韩国,台湾,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地区等关键市场。公司也投资在新兴的中南亚市场建立发展分支机构,在北京和墨尔本设立了演示和应用中心以加强在亚太的运营。布鲁克AXS 最近在南韩,台湾和澳大利亚开设公司,以一步加强布鲁克的全球存在。

研究开发先锋

强大的开发力量让布鲁克占尽先机,研发出一代又一代让业界震撼的骄人产品。世界上第一台商用脉冲核磁共振谱仪,第一台商品化付立叶变换核磁共振仪,第一台商品化的500MHz 核磁共振谱仪,第一台全自动化核磁共振仪,第一台商品化600MHz核磁共振仪,第一台750MHz核磁共振波谱仪用的超导磁体,第一台商品化750MHz核磁共振谱仪;第一台一体化核磁共振谱仪(INCA)。。。。。。无数个世界第一的光环照耀在布鲁克身上,

使布鲁克赢得了用户的万千宠爱,赢得了广阔的市场,让其他分析巨头羡慕不已。目前,绝大多数世界第一流的实验室都配备了布鲁克公司的高分辨NMR仪和质谱仪,四十多年来,在超导磁体及谱仪技术上,布鲁克始终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布鲁克成功的秘诀在于拥有众多优秀的科技人员,他们在分析仪器领域中坚持不懈,不断创新。同时,公司吸取了在科学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在研究工作中的奇思妙想。这些因素成了布鲁克不断创新的永恒动力。如应用于多肽和蛋白质标志物分布的分子成像MALDI Molecular Imaging TM系统,就是通过与Vanderbilt大学质谱研究中心主任生物化学教授Richard M.Caprioli合作开发出来的。

布鲁克研发投入巨大,占总收入的14%,远高于其他分析设备公司,公司每年都会有十几款新产品推出。目前,很多企业销售推广的都是布鲁克的贴牌产品,像著名的高技术开拓者安捷伦公司,就是布鲁克的合作伙伴。

中国市场先锋

1974年,布鲁克公司核磁共振仪率先进入中国,从那时起,布鲁克公司把中国视为巨大的潜在市场,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布鲁克在中国的产品销量不断增加,现在布鲁克公司在中国的新老NMR已经超过150台左右,其中,超导核磁共振超过75台。在这些仪器中,布鲁克公司创造了全国的多项第一,销量占整个中国市场的绝大部分。如与北京大学、军科院、科技部合作的质谱平台大项目,就购买了布鲁克的顶级傅利叶核磁设备,这个设备在全球只有9台,在亚太也只有2台。

为了进一步满足中国市场不断扩大的需求,更好地为中国用户服务,从1997年1月起,布鲁克在北京成立布鲁克公司,负责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地区的销售,技术支持与售后服务,并且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目前布鲁克北京人才济济,总经理王洪琦博士是中美CUSBEA项目留学生,毕业于美国著名的普渡大学,在质谱领域浸淫10多年,有丰富的行业经验。而其他数十位高管均拥有博士学位,这些高端人才有优秀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的行业经验,正是把握市场方向,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应用技术支持和服务的有力保障。 Clive Seymour认为,中国市场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在今后的岁月里将有巨大的潜力和无数的机会。在过去3年里, 布鲁克来自质谱的贡献在中国成倍增长,动力来自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这种趋势还会持续。对布鲁克?道尔顿来说,这些增长除了传统的科学研究外,还在于临床研究和应用上。

当记者提到布鲁克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时,Clive Seymour作如是说:“中国大陆对西方公司来说,总是代表着挑战。首先,这个国家如此之辽阔,市场前景非常令人兴奋,覆盖这个大市场是巨大的挑战,需要巨大的人力财力的投入。我们活跃在整个中国市场,通过办事处及与精心挑选的分销商紧密合作,我们覆盖了全部的中国市场。另一个关键的挑战是保证我们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对客户的应用和服务的支持,公司建立了一整套仪器服务和应用支持系统,可以辐射到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

2007年,布鲁克大大加速了服务市场征战的步伐,在北京建立了演示和应用中心,这个中心包括布鲁克?道尔顿,布鲁克AXS,布鲁克光谱和布鲁克BioSpin系统和解决方案,配备有经验丰富的科学家。这是布鲁克在中国的令人兴奋的发展,也是布鲁克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演示和应用中心使客户能够参与演示及在许多技术方面得到培训和应用支持,这些技术包括质谱,核磁共振,X-射线分析和FT-NIR。利用演示实验室进行演示、应用支持和培训,将极大的增加对中国用户的支持,在中国帮助更多的质谱特殊应用的发展,这种支持通过与现在及未来的用户的研究合作来实现。到目前为止,布鲁克已经与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顶级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Clive Seymour坚信,中国的生命科学研究和应用市场将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的蛋白组学、基础化学研究、代谢组学、石油化工、临床、食品、法医、环境保护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将继续得到发展。在这些领域,作为产品技术和应用服务的行业先锋,布鲁克?道尔顿将大有可为,公司将继续创新,保持行业领先地位,把之作为继续成功、拓展在中国的地位的关键。

记者后记:布鲁克道尔顿公司在中国产品的口碑很好,人们自然对公司掌门人充满兴趣,因此记者问及Clive Seymour 先生的管理风格和理念,他回答说:要管理好像亚太区这样庞大而又极具多样性的区域,我坚信,必须建立一支本地化的管理队伍。

Clive Seymour 引用谚语说:“Act global-talk local”, 这表明了一支本地的、强有力的管理队伍的重要性。他们不仅要代表公司的利益,更要能够有效地为本地的社区服务。当然在这些本地管理队伍的背后有亚太区的管理团队的支持,包括生活和工作在亚太地区的富有丰富经验的各方面的专家的支持,而公司总部、建立在各地比如德国布来梅的工厂等等都是强大的后盾。Clive Seymour风趣地补充说自己一贯倡导“经理人一线,让人唾手可得”,也就是说,任何时候,无时无刻,在客户的实验室,在公司举办的论坛上,在对用户的培训教室,你们总可以找到我本人及我们的管理经理的身影。只有这种与市场零距离的接近,才能使我们对所服务的市场了如指掌,从而洞察任何细微的变化、需求和趋势,从而能够快速反应,满足需求。

正是有了本地的管理队伍的粘合力,凝聚力确保了我们事业的增长。我们对公司在亚太地区的前景充满信心!

第3篇:2018年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简介(精选)

WWW.SLL.CN

牛津布鲁克斯大学(Oxford Brookes University)位于世界学术名城——牛津。这里学风浓郁、精英荟萃,历来为求学圣地。立思辰广州留学360杨煜姬老师介绍说,布鲁克斯大学历史悠久,始建于1865年,以其授课和课程设置的不断创新和高质量而享有国际声誉;在教学和科研上,以结合实际应用解决现实世界的课题而著称。目前已发展成为英国具有特色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曾被授予英女王高等教育奖。牛津布鲁克斯大学在2015QS世界大学排名上位居全球第324位。

学校简介

在英国的这片土地上,被当地人民和学者称为“大牛津”的牛津大学和成立于1865年的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的“小牛津”在同一片天空下共享现代的知识与文明,为社会科学事业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小牛津”在1970年开始改名名为牛津技术学院;1992年正式成为大学 。学校有校园三处,分别位于吉普塞路(距市中心1英里)、威特利(距市中心6英里)和赫丁顿山厅(距市中心1英里)。校园之间有免费公共交通。该大学以其授课和课程的不断创新和高质量而享有国际声誉。其在25年前倡导的模块学位课程现已陆续被新老大学所采用。立思辰广州留学360杨煜姬老师介绍说,大学以其雄厚的实力为骄傲,在科目教授上,侧重实际应用,QS世界大学排名自2011年起稳定在世界五百强以内。

牛津布鲁克斯大学酒店管理学院(The Oxford Schoo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由英国酒店管理教育理事会副主席多纳·斯隆(Donald Sloan)担任院长,酒店管理专业多项课程在2011全英教学评比中获得满分。学院和行业紧密合作,为学生提供最新案例研究,行业实习和高管讲座等新颖的教学模式,是英国大学中就业率最高的酒店管理学院。

WWW.SLL.CN

该校最强的专业分别是:酒店管理,工商管理,应用会计学 并且学校以独特的大胆学术教育的创新而成为英国当地公民和世界商科系学者的好评,很早以前就被研究教育的学者评为商科系全英国第一的学校,商学院获AMBA认证,而且也是世界会计专业顶级证书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的主考院校。

立思辰广州留学360杨煜姬老师介绍说,大学提供以下领域的从预科到本科再到研究生的课程:建筑、艺术、生物和分子学、商业、计算机和数学科学、结构和地球科学、教育、工程、健康护理、饭店管理、人文学、语言、法律、音乐、策划、出版印刷、房地产管理、社会科学。

现有学生总数15,000多人,来自100多个国家的访问学者近2,000人。

第4篇:彼得·德鲁克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 (1909.11.19~2005.11.11)1909年11月19日生于维也纳,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德鲁克一生共著书39本,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30余篇,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文风清晰练达,对许多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精辟见解。杰克·韦尔奇、比尔·盖茨等人都深受其思想的影响。德鲁克一生笔耕不辍,年逾九旬还创作了这本《德鲁克日志》,无怪乎《纽约时报》赞誉他为“当代最具启发性的思想家”。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加州家中逝世,享年95岁。

尊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德鲁克,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管理学者。他曾发誓:“如果我能活到80岁,我要写到80岁” 。

1、生平

1909年11月19日,彼得·德鲁克出生于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祖籍荷兰。其家族在17世纪时就从事书籍出版工作。父亲是奥国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他的母亲是奥国率先学习医科的妇女之一。德鲁克从小生长在富裕文化的环境之中。

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1929年后在伦敦任新闻记者和国际银行的经济学家。于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法学博士。

1937年移民美国,曾在一些银行、保险公司和跨国公司任经济学家与管理顾问,1943年加入美国籍。德鲁克曾在贝宁顿学院任哲学教授和政治学教授,并在纽约大学研究生院担任了20多年的管理学教授。尽管被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但德鲁克一直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作家和老师。

1942年,受聘为当时世界最大企业——通用汽车公司的顾问,对公司的内部管理结构进行研究。

1946年,将心得写成《公司概念》,“讲述拥有不同技能和知识的人在一个大型组织里怎样分工合作”。该书的重要贡献还在于,德鲁克首次提出“组织”的概念,并且奠定了组织学的基础。

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提出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概念——目标管理。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从而奠定管理大师的地位。

1966年,出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知读者:不是只有管理别人的人才称得上是管理者,在当今知识社会中,知识工作者即为管理者,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卓有成效。成为高级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1973年,出版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为学习管理学的学生提供的系统化教科书,告诉管理人员付诸实践的是管理学而不是经济学,不是计量方法,不是行为科学。该书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1982年,出版《巨变时代的管理》,探讨了有关管理者的一些问题,管理者角色内涵的变化,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面临的问题和机遇,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

1985年,出版《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被誉为《管理的实践》推出后德鲁克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全书强调目前的经济已由“管理的经济”转变为“创新的经济”。

1999年,出版《21世纪的管理挑战》,德鲁克将“新经济”的挑战清楚地定义为:提高知识工作的生产力。

2002年6月2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无论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安迪·格鲁夫,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还是通用电气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他们在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方面都受到了德鲁克的启发和影响。“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这是著名财经杂志《经济学人》对彼得·德鲁克的评价。

2005年11月11日,德鲁克在美国加州克莱蒙特家中逝世,享年95岁。

2、德鲁克的贡献

作为第一个提出“管理学”概念的人,当今世界,很难找到一个比德鲁克更能引领时代的思考者:1950年代初,他指出计算机终将彻底改变商业;1961年,提醒美国应关注日本工业的崛起;20年后,又是他首先警告这个东亚国家可能陷入经济滞胀;1990年代,率先对“知识经济”进行了阐释。

德鲁克先生一生著书和授课未曾间断。自1971年起,一直任教于克莱蒙特大学的彼德·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院以他的名字命名。1990年,为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由弗朗西斯·赫塞尔本等人发起,以德鲁克的声望,在美国成立了“德鲁克非营利基金会”。该基金会十余年来选拔优秀的非营利组织,举办研讨会、出版教材、书籍及刊物多种,对社会造成巨大影响。

德鲁克先生已出版超过30本书籍,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传播及130多个国家,甚至在前苏联、波兰、南斯拉夫、捷克等国也极为畅销。其中最受推崇的是他的原则概念及发明,包括:“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是管理哲学、组织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满足顾客、企业的基本功能是行销与创新、高层管理者在企业策略中的角色、成效比效率更重要、分权化、民营化、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知识和资讯为基础的社会。”至2004年,德鲁克先生还有新书问世。

3、德鲁克的观点

下列是德鲁克的写作中数个经常提到的观点:

对各种总体经济学理论持怀疑态度。德鲁克争论,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学派的理论,能够有效解释现代经济结构中的主要层面。

将一切事物化繁为简的强烈欲望。根据德鲁克的说法,公司倾向生产过多的商品、雇用多余的员工(相对而言外包是较佳的方案)、和错误的投资。

提出他所谓“政府的病态”。德鲁克提出一个表面上非意识形态的主张:政府无法、也没有意愿提供人民需要、或想要的创新服务,尽管他似乎相信这并不是民主体制中必然发生的情况。

对“计划性遗弃”的需求。企业和政府有一种人类的自然倾向:无视于明显不再适用的事实,而对昨日的成功依旧念念不忘。

对“科学管理之父”泰勒长期地推崇,虽然德鲁克将他的职业生涯用于研究管理工作,而非分析蓝领阶级。他赞扬泰勒是第一位提出工作可以被切割、分析、再改进,这项重要观念的人。

对社群意识的需求。德鲁克早期提倡“经济人的末日”,主张个人对社群的需求可以在一个被创造出来的“植物群落”中满足。稍后他承认植物群落的概念从来也没有实现,并在1980年代暗示非营利组织内的志愿者可能是社群的关键。

目标管理:企业管理是在众多需求和目标中取得平衡,而不是替某一机构给定一个目标。这个被称为目标管理的概念首先在德鲁克的《管理实务》一书中提出。

顾客导向:一个公司的主要责任是提供商品或服务给他的顾客。获利并不是公司的目标,但却是永续经营的必要条件!其他诸如对职员和社会的责任,则是为了能够继续执行公司的主要责任。

4、评价

“德鲁克先生的渊博知识、深刻思想不仅影响了学术界,也影响了企业界。可以说,没有一个著名学者和成功的商界领袖不从他那里汲取养分。”

——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 赵曙明

“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到了这一点。”

——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

“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

——微软总裁 比尔·盖茨

“德鲁克是我心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狂热追求时髦思想的人群中独树一帜。”

——英特尔主席 安迪·格鲁夫

5、国际权威媒体评价

“彼得F.德鲁克论述了管理的新范式如何改变和如何继续改变我们对管理实践和管理理论的基本认识。《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不乏远见卓识和超前思维,它集丰富的知识、广泛的实践经验、深邃的洞察力、精辟的分析和拨云见雾般的常识于一身,这些都是德鲁克著作的精髓和„管理专业的里程碑‟。”

——《哈佛商业评论》

“这位高瞻远瞩的思想家具有招牌式的敏锐洞察力,他能够洞悉不同力量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他又一次给我们带来一部不可不读的著作。”

——《图书馆杂志》(Library Journal)

第5篇:彼得德鲁克

彼得德鲁克----旁观者

我一直在寻找真正的老师。我不遗余力地在探访他们的身影,观察他们的教学方式,并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我一听说谁是“大师级”的老师,就设法留进这位老师的课去旁听,观看。 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已经发觉:人真是形形色色,无奇不有。因此,我从未认为哪个人有趣。墨守陈规的也好,传统的也罢。甚至及其无聊的人,若谈起自己的事、熟知的东西,或是兴趣所在,无不散发出一种特别的吸引力

第6篇:德鲁克报告

现状:

优点:1.思想比较开放,不局限于德鲁克书籍。社员们将tl 发展成各种形式,如:

看电影,组员自选话题,组内统一确定话题等。前几天,在德鲁克联合活动,

根据上海商学院的报告,他们仍旧局限于读德鲁克书籍,书名我忘了。但你

我并不是说这种形式有什么不好,只是想说明我们嘉德协社员思想比较开放,

与发展潜力。

2.社员能踊跃给社团提出问题,如对于tl 只局限于-非盈利组织-,很多人都积

极提出不同看法。

3.活动形式多样化。如前期的地铁的士就是一个很有创意的讲座,上海五校联

合活动和近期要举办的城市海报设计大赛也是不同形式的活动。

4.tl 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优点,这是我们社团的标志性活动,是完全区别于其他

社团的活动,说白了就是别的社团没有,我社独有。

5.在校外有锐哥全力支持,为我们答疑解难,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再来我们嘉

德协。

缺点:1.社团分工不是很明确,如很多人现在可能也不知道我们到底分那几个部。我

说一下,我们分学术部,项目部,总务部,外联部。

2.社员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很明显,就不用举例了。

3.很多社员对tl重视度不够。

收获:1.交到很多朋友,互相取长补短,前几天,我电脑坏了,对电脑维修我一窍不通,卢

玉峰,信管专业,帮我修好;海报不会做,有学习设计的林志刚帮我,还有在联合活动中交到的其他学校的朋友,在我们社团我真的获得很多帮助。

2.活动让我学到很多知识,开拓视野,也给我提供很多机会。如地铁的士不仅让我

脑门大开,还让我有机会进入这个创意团队。

3.Tl 收获就更大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做presentation 的能力,也让我性格开朗

了许多。更重要的是,学到了管理思想,如要重视人才,要注意企业文化;学到了很多商学商学上的名词,如融资,坏账,供应链等,还有在dyc上学到不少知识。

4.最后就是锻炼了自己。

建议:tl形式分看电影,组员自选话题,组内统一确定话题,如果把读德鲁克书加进去就大

概4种吧。前几天在联合活动中华师大提出他们计划让社员进入高中,管理他们混乱的社团,以实践的形式学习管理。我想我们tl或许可以加入一种实践性质的活动,不再局限于围坐在桌子旁,这样我们有5种tl形式了。

未来:我们社团的主题-管理思想永远不会老,所以我们社团社员会员源源不断。我们社团

还是很有潜力的。

上一篇:网络安全建设整改方案下一篇:关于数学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