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常规心得体会

2022-05-3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受到生活、学习、人和物的启发,我们会得到一些心得体会,将这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能让我们获得更多新的思想。如何写出吸引人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护理常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护理常规心得体会

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常规护理及体会

冠脉造影术(CAG)是将特殊的导管经大腿外股动脉或上肢桡动脉处穿刺后插至冠状动脉开口,选择性将造影剂注入冠状动脉,应用在X线下显影的造影剂,对冠状动脉进行检查,主要用于了解冠状动脉有无狭窄及其狭窄程序,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由于该项技术属于创伤性检查, 对病人的心理、生理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处理不当会引起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患者的术后护理,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使患者处于最佳的身心康复状态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5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常规护理及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我科2012年1月至2012-12月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治疗的患者50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5-68岁。发生皮下血肿2例,造影剂反应3例,余45例无并发症发生。

2.护理及体会

2.1 观察要点

2.1.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人应严密监护,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术后回病房后,应立即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尤其是血压监测,术后2小时内每15-30分钟测量血压一次,如无异常可延长至2-4小时测量一次。若血压突然下降需注意腹膜后出血、肺栓塞、迷走反射等。若发现患者血压降低应立即汇报医生,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同时给予升压药多巴胺静滴。

2.1.2 观察有无造影剂引起的不良反应 由于造影剂最终由肾脏排泄出体外,使用造影剂后有可能会导致造影剂肾病,所以做完冠状动脉造影后,尤其对老年人、原有肾功能损害者及心衰的患者,应注意观察手术后的尿量情况。

2.1.3 观察穿刺局部有无出血、血肿 个别病例因止血不彻底,或因静脉应用肝素或病人制动时间不够,而发生出血或血肿,严重时可致休克。回病房后4小时,护士应每15~ 30分钟巡视1次,观察伤口周围有无肿胀、渗血、渗液,一旦发现肿胀、渗血、渗液者及时通知医师,重新压迫止血、包扎。压迫动脉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应采用指压法,对于肥胖、老年、抗凝、凝血差者适当延长压迫时间,确认无出血后,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其上用1.5kg沙袋压迫腹股沟4-6小时,术侧下肢制动24小时,保持平直状态,避免弯曲,同时还应注意观察肢体末梢皮肤颜色、温度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询问病人是否自觉有肢体发凉、疼痛等感觉。如已有血肿发生应密切观察血肿的大小及颜色变化,切忌用力揉搓、挤压血肿部位,1周左右均可吸收。

2.1.4 观察有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病人需平卧24h,术侧肢体限制活动。对某些人群,因平卧位时下肢静脉回流减慢,加之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影响静脉回流故可致下肢靜脉血栓形成,特别是术侧,多发生在术后24-48小时左右,病人可出现一侧下肢肿痛,皮肤略显紫色。因此,在病人制动期24小时内,应注意肢体按摩预防血栓形成。

2.2 术后一般护理

2.2.1 心理护理 手术对病人来说是严重的心理应激源,可直接影响病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并由此对手术的康复产生影响。对于不同情况的病人要与他们多交谈,加强护患沟通,增加信赖感。以亲切、自然的话语安抚患者,消除患者的顾虑,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特别是老年患者,护理人员要以和蔼、耐心的态度主动关心老年患者,让老人感受到内心的温暖,缓解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绪。

2.2.2 饮食指导 患者出现腹胀,多为术中保暖不够,术后制动等原因,给予腹部及双足热敷,顺时针按摩腹部多可缓解,如不缓解可遵医嘱给予胃复安或吗丁啉。进食不宜过饱、避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及奶制品或生冷食物,应进食低盐、低脂、易消化的半流质食物。待可下床活动后再正常进食。

2.2.3 排便指导 部分患者可出现排尿困难,原因为术后患者平卧,术侧肢体制动,患者不习惯床上排尿,术后伤口疼痛或不敢移动而不主动排尿以致膀胱充盈过度造成尿潴留,年龄大的男性因前列腺增生,加上术后应用硝酸甘油类药物会加重排尿困难、尿潴留,精神紧张、环境不适也可导致排尿困难、尿潴留。出现以上排尿困难可创造条件提供隐蔽的排便环境,督促患者多饮水,一般饮温开水1 500ml以上,利于造影剂排泄,并鼓励患者至少4h排尿1 次,排尿困难的可采取温水冲洗会阴、听流水声等方法以利排尿,若无效应尽早导尿,一次放尿不超过500mL,避免发生虚脱诱发迷走神经反射。患者大便时应积极协助其在床上使用便盆。

2.2.4 活动指导 术后病人一定要平卧位休息,术侧肢应绝对制动6-8小时,指导患者及家属注意手术侧肢体不可任意屈曲,排便也应在床上进行。但为了有利于病情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绝对制动期过后可以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适当活动,如非术侧肢体可以自由活动、术侧下肢在去除沙袋压迫后可以进行膝关节以下的弯曲与伸展运动,以防止血栓形成。

作者:李晶

第2篇:脑卒中护理常规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科收住院的47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加强病情观察、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等是防治脑卒中的有效措施。结论:通过护理可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后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护理常规

引言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或脑中风,是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以局部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一组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人类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给社会带来越来越沉重的负担。该病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死因,在亚太地区的发病率较高,尤其在中国北方此病的发病率较高。现就如何加强脑卒中的护理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1资料与方法

以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7例为研究,其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的年龄在59-78岁之间,平均年龄65.4岁。其中脑出血患者21例,脑梗死患者26例。经头颅CT或MRI扫描47例患者均得以确诊为脑卒中。

2结果

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治愈12例,好转18例,未愈14例,转院1例,死亡2例。

3临床护理措施

3.1绝对卧床

患者无论病情轻重,均需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头抬高30°,防止呼吸道内分泌物潴留,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脑卒中治疗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3.2病情观察

应用脱水剂时应保持快速静脉滴入或推住,以保证体内高渗脱水作用,随时观察血压和尿量变化,记录24 h 出入液体量,定时测T、P、R、BP,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密观察患者意识障碍的程度,如嗜睡、昏睡、昏迷和深昏迷[1]。

3.3保持大小便通畅

患者常有便秘、尿潴留或尿失禁现象,尤其是在应用脱水剂及未置导尿管的情况下,更易引起患者烦躁不安,应给予相应的护理,大便不畅时,可给予番泻叶煎剂以促进肠蠕动和消除肠腔积气,必要时行清洁灌肠。尿失禁时,严格在无菌操作下导尿并留置,同时观察尿液色、质、量,防止导尿管脱落,以免反复插管致尿路感染[2]。

3.4加强口腔护理

昏迷患者按常规进行口腔护理,2~3次/d,清醒患者可用吸管,吸生理盐水漱口,3次/d,防止呛咳。变换体位脑卒中患者应合理使用软硬适中的床垫,床太硬易发生压疮,太软身体下陷不易变换体位,臀部下陷易发生股关节屈曲痉挛等。且必须每2~3 h翻身1次,侧卧或半卧位,健侧与患侧交替,以刺激患肢本体觉,利于功能恢复,预防压疮、深静脉血栓等。给患者翻身时动作宜轻柔、缓慢、头部尽量避免转动。

3.5良肢位的保持

良肢位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肩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不是功能位,无论是仰卧位,患侧在上方、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姿势都对抑制痉挛模式、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起到良好的作用。良姿训练是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护理和训练项目,良姿位是高级神经中枢受损后预防异常肌紧张的最佳体位。摆良姿位时,动作轻柔,不可强力拖拉,以免造成关节脱位[3]。

3.6预防并发症

脑卒中多发生于老年人,老年患者肺功能差,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多且不易咳出,呕吐物易吸入呼吸道,因此要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昏迷者如有尿潴留,首先采取按摩压迫法排尿,如无效予留置导尿,在导尿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每天用0.32%庆大霉素500 ml膀胱冲洗。老年患者皮肤营养及弹性差,卧床后局部皮肤受压极易形成褥疮,故应保持床铺干燥、平整,定时翻身,受压部位按摩,及时更换受污染床单。

3.7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常担心疾病的治疗预后而处于恐惧、紧张中,甚至可能出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厌世等忧郁症的表现,这些均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心理护理要贯穿始终,不同的治疗阶段,采取不同的心理疏导方式。护理人员应尽早与患者建立友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注重了解病人的感受及病情对病人生活的影响,详细回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友善地安慰病人,解释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3.8康复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只要患者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全面治疗,指导并且帮助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48 小时即可进行肢体康复训练,重视患肢刺激,但尽量不在患肢进行静脉输液,慎用热水袋热敷;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在肘、膝部放置海绵垫,进行肌肉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协助患者翻身,主要是躯干的旋转,能刺激全身的反应与活动;床上运动训练可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肢体主动或被动功能训练,选择Bobath握手、桥式运动(选择性伸髋)、关节被动运动、起坐训练,2次/日、30分/次。恢复期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转移动作训练、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和实用步行训练、平衡共济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有效促进运动、感觉功能的恢复。

3.9出院指导

进行耐心的指导,嘱其出院时、出院后保持情绪稳定,不要过度激动,对康复治疗予以指导[4]。

结束语

脑卒中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多有长期高血压病史;青少年虽可发生,多为血管畸形破裂所致或血液病所引起。发病突然、迅速,症状通常较重,严重者迅速昏迷,很快死亡,是内科、神经科常见的危重急症。通常有肢体运动障碍、失语、褥疮、呼吸困难等一系列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如得不到妥善处理,可能加重病情,甚至死亡。对于血压波动大或血压过高者,应适当给予药物治疗,控制血压。对于肢体运动障碍者,病后的康复锻炼十分重要,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尽可能早地进行肢体被动活动,保持正常生理体位。对于失语患者,应进行很好的精神护理,尤其是突然失语的患者,情绪急躁而痛苦,应多与患者接触,以消除其紧张心理。

【参考文献】

[1]张春霞.脑卒中致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3).

[2]张晓梅.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对脑出血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9,24(13).

[3]赵利芬.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康复护理[J].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3,6(06).

[4]李广萍,高英.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整体护理[J]. 中华医学丛刊,2003,3(02).

作者:张钊霞

第3篇:新生儿的常规护理

摘要:总结了正常新生儿的生活护理及黄疸期的护理要点,减少新生儿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

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刚满28天为止的4周称为新生儿期,新生儿期是婴儿生后适应外界环境的阶段,此时小儿开始独立生活,内外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由于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2—1/3),尤其以生活第一周死亡率最高,因此加强新生儿期的护理尤为重要。

1日常生活护理

1.1头发的护理:为防止头皮上皮脂淤积,应每天用软毛刷和少量婴儿洗发剂给新生儿洗头发,如果头皮上已有皮脂淤积,在他的头皮上抹一点婴儿油,第二天早晨再洗掉,这样可以软化淤积的皮脂,使其容易洗掉。

1.2皮肤的护理:新生儿不需要肥皂,婴儿的皮肤很娇嫩,所以6个星期前只能用水洗,6个星期后,可以用选择的任何一种肥皂,但一定要冲洗干净,将皮肤彻底揩干,绝不要使用爽身粉。

1.3眼睛的护理:给婴儿清洗眼部时,先把几个棉签在生理盐水里沾湿,注意不可过湿,从内眼角向外眼角擦。

1.4鼻子和耳朵的护理:不要试图往里面塞什么东西或者以任何方式干扰它们,往鼻孔里或者耳朵里塞棉球大小的东西只会把原来就在那儿的东西推到更往里的位置去,让里面的东西自然掉出来的办法要好得多,耳垢是外耳道里的皮肤的天然分泌物,这种东西是抗菌的,它还能防止灰尘和细小的砂石靠近耳鼓,掏耳垢会使耳朵发炎。

1.5指甲的护理:大约三四个星期以内不用给婴儿剪指甲,除非他抓挠自己的皮肤,可在婴儿入睡后进行修剪。

1.6肚剂的护理:新生儿脐带脱落前每天用棉签蘸75%酒精轻擦脐带部位,尽量多让这一部位通风,如果发现有发红,液体流出或者其它感染的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洗澡后应彻底揩干。

1.7生殖器官的护理:对于女婴,只要清洗外面包尿布的部位即可,应该注意要从前面向肛门方向洗,这样可以减少肛门排出的细菌扩散到膀胱,导致感染的危险,對于男婴,正常清洗即可。

2黄疸期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症状,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胆红素脑病。

3观察与护理

3.1精神状态:观察新生儿若出现嗜睡、反应差、拥抱反应减弱等,要注意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严重可致婴儿死亡。

3.2皮肤颜色观察:观察新生儿黄疸的颜色、部位变化,可判断黄疸的严重程度。若新生儿黄疸从巩膜、头面部,逐渐扩散到四肢、手足心,且颜色加深,说明黄疸逐渐加重,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3.3喂养奶量观察: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不影响婴儿的饮食,若婴儿出现拒乳、喂养困难、吮吸无力等,应予以重视,及时治疗,防止核黄疸发生。

3.4粪便、尿液观察:观察婴儿粪便、尿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尿液颜色变化,反映黄疸轻重变化,新生儿溶血病引起的黄疸,尿液呈酱油色;粪便由浅黄转为白色,应考虑胆道闭锁引起的黄疸。

3.5生命体征: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等变化,判断有无感染以及有无核黄疸的发生。

3.6光照疗法:用蓝光照射治疗时,婴儿双眼应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视网膜受损,除会阴、肛门部位用尿布遮掩外,其余均裸露,持续时间1~4天。光疗时应注意补充水分,注意保暖,防止发热、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

3.7提早人工喂养暂停母乳喂养,提早人工喂养,刺激肠道蠕动,促进大便和胆红素的排出。

3.8健康宣教:大多数新生儿家长缺乏对黄疸的认识,思想上不够重视,要向家长讲解黄疸原因及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护理措施。

总之,只有加强新生儿的护理,才能减少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作者:任文杰

第4篇:介入病房护理常规)及神经介入护理常规

介入病房护理常规

一、住院病人常规护理同肿瘤内科护理常规

二、灌注化疗、栓塞术护理常规(TACI、TAE、TACE)

1、向入院病人进行入院宣教,介绍病房环境、主管医生、护士,协助病人完善术前的各种检查例如:心电图、血常规、生化全项、凝血试验、B超或CT、穿刺活检取组织行病理检查等,做好检查前的宣教;

2、术前宣教,因人适宜,第一次行介入治疗的病人要详细讲解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途径、手术室的大致环境、术中配合、术前应做的准备,术后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应对措施、注意事项。多次行介入治疗的病人以询问、复述出以上内容为主;

3、指导术前病人进行胸式呼吸的锻炼,深吸气、憋气默数10秒,为术中造影做准备,练习床上大小便,术后需卧床24小时,患肢要制动,须在床上大小便,如适应不良易出现尿潴留和便秘;

4、碘过敏试验,术中需应用一定剂量的造影剂,预防出现过敏反应;

5、备皮,范围:脐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包括会阴部;

6、术前4~6小时禁食水,防止术中出现呕吐和误吸;

7、遵医嘱准备术中用药;

8、术日将病人带至介入治疗室,与其护士交接、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所用药物、术中所用片子;

9、术后将病人送回病房,意识清醒者,以协助指导为主,工作人员将转运床摇至与病床平齐,一手压迫患肢穿刺点,保持肢体平直,另一手托其肩背部,利用健侧下肢及双肘支撑,移动躯体完成体位的转移;年老体弱、肢体活动障碍者需由医务人员协助搬运,方法为平车与病床保持平行、平齐、固定,双人,一人托肩背部与腰,一人托腰臀及下肢,同时使力将病人送至床上,(位臵可站在平车侧,也可以站在病床对侧),搬运时注意动作不要过猛,

10、24小时内检查穿刺肢体的足背动脉搏动,肢体的皮温及颜色,穿刺点压迫、包扎是否完整,有无绷带过松或移位、渗血、皮下血肿;

11、移至病床后,休息10分钟,测量血压、脉搏并记录,开放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相应治疗,常规记录3天出入量,体温术日起连续监测3天,每日4次,正常后为每日1次;

12、术后饮食指导:术后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主诉决定是否立即进食,如:有饥饿感,无疼痛、恶心、呕吐,可即刻进食以半流食为主如:面片汤、米粥、菜粥、等,少量多餐,温度适宜,不要吃太多的甜食及奶制品,以肠胀气;如果患者术后疼痛严重、有恶心、呕吐情况,建议不要立即进食,需先对症治疗,待症状缓解后1小时方可进食,饮食原则:术后3天以半流质、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3天后如无特殊不适转为普通饮食,但仍应避免辛辣、刺激、过咸、过硬的饮食;

13、术后活动指导:术后4~6小时后协助患者床上翻身,一手压住穿刺点,一手托患者肩背部,主要靠另侧肢体用力,可以取左侧或右侧卧位,一般以术肢肢体不受压为宜,指导陪护人员按揉背部与腰部的肌肉。

14、术后12小时医生可拆除加压绷带,凝血功能异常者需压迫24小时,指导患者四肢伸展、双腿缓慢屈膝,然后再坐起,如无头晕不适,再下地活动,但不要做剧烈运动,如:蹲位猛然站起,踢腿等,仍需观察穿刺点愈合情况;

15、 卧床期间加强巡视、观察,协助患者进行生活自理,满足患者的生活需要;遵医嘱完成患者的治疗及术后相关检查,并给予相关指导;

16、 术后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1)、恶心、呕吐: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有关,要观察并记录呕吐的量、颜色、性质,及时清理呕吐物,协助患者漱口,保持空气新鲜,指压合谷、内关、足三里穴位,有助于减轻呕吐;

(2)、发热、疼痛:为栓塞术后综合征,发热:肿瘤缺血坏死后产生的吸收热,疼痛:肿瘤缺血坏死内脏神经牵涉,按发热的护理常规、疼痛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17、 心理护理:介入治疗作为新兴治疗方法对于初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还是陌生的,因此术前的宣教,和术后的护理尤为关键,尤其在术后出现多种综合征后,一定要耐心讲解,细心护理,使之消除顾虑,增强信心,配合治疗。

18、 患者出院前详细做好出院指导,讲解注意事项、指导正确服药、定时进行复查、出现情况如何处理等。(详见介入科出院指导)

三、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PTCD)

1、同TACE护理常规;(常规护理);

2、术前观察记录黄疸、血胆红素指标;

3、术前抗生素预防感染;

4、备皮范围:右锁骨至脐上,右前正中线至右后正中线,包括腋下;

5、术前30分钟遵医嘱给予镇痛剂和镇静剂;

6、术后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渗液,导管位臵、深度,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7、密切观察黄疸消退情况、大便颜色;

8、术后患者避免进油腻饮食;

9、穿刺点无菌换药1次/周或根据情况,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冲洗胆管1次/日;

四、食道支架成形术

1、同TACE护理常规;

2、术前进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确定狭窄部位、范围与程度;

3、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吻合口狭窄,除钡餐透视外,还应进行内窥镜检查,以确定是否为肿瘤复发;

4、术前10分钟肌肉注射盐酸山莨菪碱10~20mg;

5、必要时给予镇静剂、止痛剂或静脉麻醉;

6、术后饮食指导:术后2~4小时禁食水,饮食原则先流食、后半流、再软食;

多咀嚼、忌过凉、过热,进食后适量饮水,目的为冲刷黏附在支架上的食物残渣;

7、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副反应主要有,支架部位疼痛、异物感,出血,多为少量,少数患者有轻度恶心、呕吐;

8、心理护理:支架术后,患者因为可以顺利进食感到高兴,但有时又会对支架所带来的上述副作用感到恐惧、焦虑,一定耐心讲解,上述症状会因身体的日益的适应有所缓解,症状严重时可遵医嘱进行对症处理,过程中安慰患者,缓解焦虑,顺利度过适应期;

神经外科疾病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第一章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一、概述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是在计算机数字减影机的监视下,利用一定手法,经过患者经股动脉,将导管送到脑血管并将造影剂注入到动脉进行造影,使血管显影,快速连续摄片,根据血管显影的形态和部门来诊断脑血管病的方法。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术前检查:血、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胸片。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全脑血管造影的方式方法。

2.术前准备:备皮,脐下至大腿1/3,两侧腋中线,及双侧腹股沟区域。检查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前8h禁食水,如急诊可经麻醉师酌情适当缩短。 3.术前用药:术前30min给予镇静药,肌肉注射鲁米那钠0.1g。

(二)术后护理

1.监测生命体征24小时。 2. 2kg沙袋压迫穿刺点6小时。

3.测足背动脉搏动:测双侧足背动脉搏动(足背动脉位于足部第

1、2跖骨之间,少数偏向内侧或外侧,与内、外踝经足背连线的中点相交),1次/2h,连续监测24小时,并记录。

4.穿刺点观察:穿刺部位加压包扎,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双下肢末端皮肤温度、色泽情况,1次/2h,连续监测24小时,并记录。

5.体位:术后平卧8小时,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12小时,卧床24小时。

6.促进造影剂代谢: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大于1000ml)。

第5篇: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2012危重患者护理常规总结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1.根据病情,准备好所需物品和药品。

2.根据病情给予监测护理。

3.持续心电监测,定时观察记录神志、瞳孔、面色、心律及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4.保持气道通畅,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给予气道湿化和适当吸氧,持续监测氧饱和度。对人工气道病人,按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护理常规护理。

5.留置导尿,维持各引流管通畅,准确记录24h出人量。

6.根据医嘱确定饮食种类、方式。

7.熟悉病情做好基础、生活及心理护理。

8.建立、保留静脉通道,备齐急救物品、药品。

9.及时留送检验标本。

10.严密观察病情,认真做好记录。病情如有变化,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11.根据病情确定各种监测仪报警上下限。

12.对使用呼吸机病人,严密观察记录各种参数,发现报警,及时处理。

13.按医嘱设定电脑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参数,根据病情需要作及时调整。

i4.对于动脉插管、深静脉置管,使用Swan-G~导管和心内膜临时起搏电极导管的病人,应定时用12.5一25IU / ml肝素溶液冲管,加强局部护理和观察,及时记录有关参数。

第6篇: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 2.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2.1 术前护理

2.1.1 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2.1.2 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情志护理。

2.1.3 根据病情,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和术前指导,并教会患者。

2.1.4 术前清洁皮肤,遵医嘱行手术区备皮,做好护理记录。

2.1.5 术前晚遵医嘱禁食禁水;给予安神镇静药物,保证充足睡眠。

2.1.6 术日晨护理

2.1.6.1遵医嘱给予麻醉用药,将病历、X光片、CT片及术中用药等手术用物带入手术室。

2.1.6.2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床号及手术名称。

2.1.7 根据手术要求备好术后用的硬板床,根据病情及手术种类,必要时备好牵引器具。

2.2 术后护理

2.2.1 术后将患者平稳地抬上床。四肢手术,取平卧位,抬高患肢;脊柱手术,取平卧位,保持脊柱平直,按时给予轴位翻身。

2.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2.2.2.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2.2.2.2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色、质及量。发现异常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2.2.2.3定时查看敷料,观察有无渗血和分泌物,注意其色、质、量,及时更换,做好记录。

2.2.2.4评估伤口疼痛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分析疼痛的因素,遵医嘱使用针刺或药物,以减轻和缓解疼痛。

2.2.3 针对不同的情绪反应,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2.2.4 根据患者手术的情况,指导不同的功能锻炼。

2.2.5 牵引、外固定手术患者,按牵引、外固定护理常规进行。

第7篇:产前护理常规

一、产前一般护理常规

1、每日测体温脉搏一次,胎膜早破、放水囊、体温在

37、5℃以上者,q4h测体温,高热者按高热护理常规。

2、嘱孕妇左侧卧位;计数胎动,早、中、晚各一次,每次1小时;遵医嘱给予孕妇吸氧,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每2小时听胎心1次或遵医嘱,每次1分钟。

3、收集血、尿标本,送常规检查。

4、每周过体重一次。

5、记录大便次数,3日无大便者给缓泻剂。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反应,发现阴道流液、出血、下腹部疼痛等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大夫。阴道出血、流液者保留排出物及会阴垫以留观察。

7、生活不能自理者,如阴道出血 、流液、发烧、重度贫血、腹部术后及长期保留导尿管时,每日清洁外阴2次。

8、危重昏迷者,按重病及昏迷护理常规。

9、临产时送待产室,如有早破膜,若胎儿先露未入盆;臀位而胎膜已破者用平车送至待产室。宫口开大3cm以上者应禁止灌肠。

二、第一产程护理常规

【概念】

又称宫颈扩张期。指从临产开始直至宫口完全扩张即开全为止。 【护理评估】

1、预产期、孕产史等。

2、生命体征及二便情况。

3、胎儿宫内情况。

4、宫缩、宫口扩张、胎先露下降、胎膜破裂等产程进展情况。

5、心理状况及疼痛耐受性。 【护理措施】

1、潜伏期1-2小时、活跃期每15-30分钟听胎心一次,每次数一分钟。听胎心在宫缩停止15秒后开始。小于120次/分或大于160次/分均提示胎儿窘迫,应立即给予吸氧、变换体位(左侧位)通知医生。

2、潜伏期每1-2小时、活跃期每15-30分钟摸一次宫缩,注意宫缩强度,持续时间与间隔时间。

3、监测记录生命体征,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一次。若有异常酌情增加测量次数。

4、潜伏期每4小时查阴道一次,活跃期每间隔2小时查一次并及时画产程图。如有异常,及时检查并通知医生。

5、破膜后立即听胎心,注意羊水性质、色、量、并记录。

6、鼓励产妇少量多餐,易消化,高热量食物、保持液体量。

7、鼓励产妇每2-4小时排尿一次,避免膀胱充盈,影响宫缩及胎先露下降。

8、初产妇宫口扩张小于4cm,经产妇小于2cm可行温肥皂水灌肠。

9、做好心理护理。

三、第二产程护理常规

【概念】

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的全过程。 【护理评估】

1、胎先露下降和胎儿宫内情况。

2、会阴局部条件。

3、心理状态。 【护理措施】

1、密切监测胎心,每5-10分钟听一次胎心,必要时持续胎儿监护,发现异常,及时吸氧并通知医生。

2、指导产妇用力、做好心理护理,使产妇建立自己分娩的信心。

3、做好接产准备,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扩张4cm,送至分娩室,注意无菌操作。

4、建立一条静脉通道。

5、接产(按接产操作常规)。

四、第三产程护理常规

【概念】

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到胎盘胎膜娩出,即胎盘剥离和娩出的全过程。 【护理评估】

1、新生儿评分、体重等。

2、胎盘胎膜是否完整。

3、软产道有否裂伤。

4、宫缩阴道流血情况。

5、产妇身心状态。 【护理措施】

1、做好新生儿护理,清理呼吸道、保暖、断脐、肌注维生素K

1、按脚印、系腕带、按母亲手印。

2、协助胎盘胎膜娩出,检查胎盘及胎膜是否完整。

3、检查软产道是否有裂伤,发现裂伤立即缝合,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4、按摩子宫预防产后出血。

5、产后母婴观察2小时,每隔15分钟、30分钟、1小时、2小时观察记录产妇血压、脉搏、子宫收缩、宫底、阴道流血量、是否膀胱充盈、会阴阴道血肿等情况。新生儿生命活力、脐带有否渗血、大小便情况。

6、及时更换会阴垫、协助产妇进饮食。

7、协助产妇和新生儿进行皮肤接触和早吸吮。

8、填写各种表格,护送产妇和新生儿回病房。

五、妊娠期高血压护理常规

【概念】

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以及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护理评估】

1、妊娠20周后高血压、水肿、蛋白尿。

2、有无头疼、视力改变、上腹不适等症状。

3、有无抽搐、昏迷。 【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取左侧卧位,保持病室安静,必要时置暗室,避免一切刺激。

2、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3、密切监护母儿状态,有无头疼、视力改变、上腹不适等症状,每日测体重。

4、按医嘱准确记录出入量、测血压、胎儿监护等。

5、间断吸氧。

6、应用硫酸镁严格控制滴速,备好10%葡萄糖酸钙。注意有无镁离子中毒症状。如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16次/分,尿量<600ml/日,三项中出现一项症状或导致胎动减弱或消失,应停止用药,通知医生。

7、严密观察宫缩、胎心情况,有产兆时送待产室。警惕胎盘早剥及胎儿宫内窒息发生。 【健康指导】

1、低盐高蛋白饮食。

2、注意休息,以左侧卧位为主。

3、加强胎儿监护,自数胎动,定期产检。

六、胎膜早破护理常规

【概念】

临产前发生胎膜破裂,称为胎膜早破。 【护理评估】

1、妊娠周数。

2、胎膜破裂时间。

3、是否有宫缩及感染征象。

4、胎儿宫内情况及羊水状况。 【护理措施】

1、按产前一般护理常规

2、胎先露未衔接的孕妇绝对卧床,抬高臀部,保持外阴清洁,平车移动病人。

3、监测胎心,胎动,做好孕妇的心理护理。

4、q4h测体温、脉搏。

5、密切观察产妇宫缩、阴道流液性状和血白细胞计数。

6、破膜12小时以上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足月妊娠胎膜早破12小时未临产,予以药物引产。

7、注意孕妇尿潴留的发生。 【健康指导】

1、重视妊娠期卫生保健,积极参与产前保健指导活动。

2、妊娠后期禁止性交;避免负重及腹部碰撞。

3、宫颈内口松弛者,卧床休息,于14-16周行宫颈环扎术。

4、补充足量的维生素及钙、锌、铜等微量元素。

七、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常规

【概念】

妊娠期首次发病或发现的糖尿病,包含了一部分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但孕期首期被诊断的病人。 【护理评估】

1、有无糖尿病史和糖尿病家族史。

2、有无糖代谢紊乱综合征。

3、孕期血糖控制情况。

4、有无霉菌性阴道炎。

5、有无肾脏、心血管系统及视网膜病变等合并症情况。

6、估计胎儿大小。 【护理措施】

1、加强围产期保健,及早发现。实行饮食控制与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水平。教会产产妇如何注射胰岛素并能自觉控制饮食。

2、加强对产妇及胎儿的监测,防止胎死宫内,教会产妇自测胎动的方法。

3、分娩时行胎心监测,注意巨大儿和难产儿,警惕产后出血出血的发生,定时观察产妇的子宫收缩和出血情况。

4、产时和产后需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使用胰岛素应严格核查制度,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5、根据需要使用地塞米松促进胎肺成熟,做好新生儿的抢救准备工作。

6、糖尿病患抵抗力差,易受细菌和真菌感染,保持良好的修养环境,产时产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并注意口腔及皮肤的清洁卫生。

7、加强新生儿的观察与护理,注意呼吸情况,保暖,加强哺乳,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8、鼓励产妇母乳喂养,可降低产后血糖水平。 【健康指导】

因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糖尿病,建议产妇产后于内科随诊,便于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八、子痫护理常规

【概念】

在子痫前期的基础上出现抽搐发作,或伴昏迷。 【护理评估】

1、发作状态、频率、持续时间、间隔时间及神智情况。

2、有无唇舌咬伤、摔伤甚至骨折、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护理措施】

1、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取出活动假牙,及时吸净呼吸道分泌物和口腔内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抢救物品,置于床旁卓上备用。

2、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病情记录。各种护理、治疗要集中一次做完,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减少对病人的刺激。

3、昏迷时暂禁饮食,做好口腔护理。备好床挡,防止发生意外。

4、严密病情变化,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抽搐次数及持续时间,间隔时间,严格记录出入量。

5、应用硫酸镁治疗时,应注意有无中毒症状。

6、观察宫缩、胎心及阴道流血情况,慎防发生胎盘早剥。

7、为终止妊娠做好准备,并做好母子抢救准备。 【健康指导】

1、掌握识别不适症状及用药后不适反应。

2、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

九、前置胎盘护理常规

【概念】

孕28周后若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处,其位置低于胎儿先露部时,称为前置胎盘。 【护理评估】

1、孕期有无无痛性、无诱因、反复阴道流血症状。

2、患者的一般情况与出血量的关系,如面色、脉搏、血压 【护理措施】

1、按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2、保证休息,减少刺激,绝对卧床,间断吸氧,禁做阴道检查和肛诊。

3、纠正贫血,多食高蛋白及含铁丰富的饮食。

4、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5、监测胎儿宫内情况。

6、按医嘱及时完成实验室检查项目,并交叉配血备有。

7、预防产后出血和感染。 【健康指导】

1、指导围孕期妇女避免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

2、避免多次刮宫、引产或宫内感染。

3、减少子宫内膜损伤或子宫内膜炎。

十、产后出血护理常规

【概念】

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者。常见于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裂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 【护理评估】

1、与产后出血相关的健康史、孕产史等。

2、正确评估产后出血量。(常用称重法、容积法、面积法)

3、生命体征与中心静脉压。 【护理措施】

1、若有产后出血应保持镇静,积极配合医师抢救。

2、立即建立两条或两条以上有效静脉通道,用套管针,备好抢救物品, 遵医嘱给予宫缩止血剂,按摩子宫。监测血压、脉搏,寻找出血原因,预防休克。

3、必要时配血、备血。

4、积极预防产后出血。

(1)胎儿娩出后给产妇静脉滴注缩宫素20u。 (2)检查胎盘胎膜完整性。

(3)有宫颈或软产道裂伤,应积极配合医师缝合。 (4)产前做好凝血功能检查。

(5)产后加强巡视,发现阴道出血多,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5、预防感染,应用抗生素,保持外阴清洁。

6、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增强抵抗力。

7、加强生活护理,预防晕倒摔伤。 【健康指导】

1、观察子宫复旧及恶露情况,明确产后复查的时间、目的和意义。

2、提供避孕指导,产褥期禁止盆浴,禁止性生活。

十一、胎盘早剥护理常规

【概念】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 【护理评估】

1、阴道流血情况。

2、腹痛的程度、性质,孕妇的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 【护理措施】

1、按产科一般护理常规。

2、协助产妇取卧位,开放静脉通道,配血,吸氧,测血压、脉搏,听胎心,检查凝血功能及肾功能。

3、注意腹痛、出血情况,观察腹痛性质、程度,用有色笔在腹部标出宫底位置,指示宫底高度变化,了解内出血情况,保留会阴垫以查看阴道出血量及凝血功能。

4、监测生命体征,注意休克早期症状,应密切观察全身出血倾向,准备充足的抢救物品及药品,警惕DIC的发生。

5、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胎心情况,做好急诊手术准备及新生儿抢救准备工作。

6、预防感染,保持外阴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

7、关心体贴产妇,给予心理支持,消除其恐惧、紧张心理,配合治疗与护理。 【健康指导】

1、加强营养,纠正贫血。

2、保持外阴清洁,预防感染。

3、根据产妇情况给予母乳喂养指导。

十二、早产护理常规

【概念】

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满37足周之间的分娩者。 【护理评估】

1、评估可致早产的高危因素

2、宫缩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宫颈管长度。 【护理措施】

1、加强孕期检查,避免重体力劳动,积极治疗妊娠并发症,宫颈内口松弛者应与妊娠14-16周做宫颈内口环扎术,妊娠晚期避免性生活。

2、卧床休息,一般取左侧卧位,如已破水,先露未定,应抬高床尾。破膜12小时应给与抗生素,预防感染。

3、避免刺激和干扰,尽量不做或少做阴道、肛门、腹部检查,必要时动作轻柔。

4、应用抑制宫缩药物。

5、为避免早产儿发生非透明膜病,可在分娩前地塞米松6mg,q12h,连用2日。

6、加强饮食调理,给予高营养、高热量、易消化饮食。

7、临产后通知儿科医师,准备辐射床、气管插管及其它抢救用品。

8、分娩时应做会阴侧切,缩短第二产程,预防早产儿颅内出血,胎儿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维生素K1。

9、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

10、婴儿按早产儿护理常规。 【健康指导】

丈夫及家人给予提供心理支持,保持良好的心态。

十三、过期妊娠护理常规

【概念】

凡平时月经周期规则,妊娠达到或超过42周尚未临产,称为过期妊娠。 【护理评估】

1、了解病史。

2、了解胎动、胎儿监护情况。 【护理措施】

1、立即住院,取左侧卧位,吸氧。

2、仔细核对预产期,判断胎盘功能,根据胎盘功能及胎儿情况决定终止妊娠的方法,做好引产及剖宫产的准备。

3、做好抢救新生儿准备工作。

4、临产后严密监护胎儿宫内安危,注意宫缩强弱及频率,注意催产素用量及滴速,可预防性吸氧,有羊水及胎儿变化时尽快结束分娩。 【健康指导】

加强产科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

十四、危重患者护理常规(详见第二十六章)

第8篇:产前护理常规

1. 做好入院指导,通知主管医生,测生命体征。

2. 遵医嘱指导孕妇饮食,左侧卧位,注意休息。

3. 准确及时执行医嘱,抽血并及时送检。

4. 准备会阴皮肤,做药物过敏试验。

5. 听胎心7次/日,胎心监护2次/日,必要时随时监测胎心情况,出现异常时及

时给予氧气吸入,即刻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6. 指导产妇自我监护的方法,早中晚各数胎动一小时。12小时<10 次及时通知

医护人员。

7. 严密观察临产症状,规律宫缩伴宫口已开者及时送产房并严格交接班。

8. 剖宫产孕妇术前做好个人卫生处置,按腹部手术常规备皮,导尿,建立静脉通

路,做好心里护理。

第9篇:骨科护理常规

锁骨骨折护理常规

执行骨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一般护理

保持肢体功能位或所需的治疗性体位,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问题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手指时的反应等。

3、根据患者病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4、给予心理疏导,做好术前宣教。

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1)执行臂丛或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2)去枕平卧6h,患肢抬高20~30度。

3)卧床休息,肩胛区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进行肘、腕及手部关节屈伸活动

4)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5)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6)做好心理疏导和生活护理,避免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

2、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及疼痛情况。

2)抬高患肢,观察患肢末稍血运及切口渗血情况,如异常及时联系医生。

3)上石膏固定者,按石膏固定护理常规护理。

4)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观察药物反应。

健康指导

1)鼓励病人多吃高维生素、高蛋白、高钙食物。

2)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关牵引、外固定的配合方法。

3)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4)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肩、肘、腕关节主被动活动。

5)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上一篇:田径裁判规则下一篇:马哲简答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