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2022-07-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制度的使用越来越多,制度是一种需要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如何制定一个合适的制度?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的《建筑风险分级管控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建筑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燃气管道风险分级管控

近年来,随着燃气供应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城市的居民都用上了清洁、高效的天然气。但燃气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天然气是高危险性气体,易燃、易爆,大多数燃气管道埋于地下、密布于人口密集区,施工与检验检修难度较大,且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及外界因素影响,在储存、输送过程中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因此,分析天然气管道风险问题并探讨相应的分级管控方法十分重要和迫切。

现状

目前,燃气安全管理主要存在5点问题:一是很多燃气管网敷设运行时间长,管网老化、腐蚀严重;二是一些燃气管网管理混乱,存在违章占压和新增设施与燃气管线安全间距不足的现象;三是部分地区在城市道路扩宽改造和市政施工中存在破坏燃气管网的问题;四是部分管道原设计管材、输配压力及接口形式不适合输送天然气;五是法律保障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系统的安全生产与安全监管体系,导致建设与维护难以统一协调等。因此,对现役管道进行风险分析、分级管控,有助于提升燃气管道安全管理水平。

传统的燃气安全管理侧重于燃气泄漏发生后的补救,但稍有疏忽就很容易发生恶性事故,不能起到事前预防的作用。本文将以笔者所在公司昆明东支线管道为例,探讨如何通过风险分级管控,实现从被动抢修到主动预防的转变,将事故消灭在发生前,从而提高燃气管道安全管理水平。

风险分级管控方法

总体思路

昆明东支线管道风险分级管控的总体思路为,按照试点先行,全员参与的原则,开展全员、全业务、全流程危害因素辨识与评价工作,分级编制实施风险清单和管控方案,将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的安全风险防控责任落实到公司管理的各个层级中,明确各管理层级职责及风险责任主体,建立风险管控长效机制,稳步推进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目的

昆明东支线管道风险分级管控的目的为,加强风险管理,深入开展风险辨识与评价工作,通过事先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辨识与评价的结果有效应用到HSE管理的各个环节。具体来说,即以风险管控为核心,强化隐患治理、操作规程、作业许可、现场检查、培训矩阵和应急管理等工作,达到事前预防、识别风险、消减危害,控制风险,高效、务实推进HSE管理体系建设的目的。

具体措施

第一步,进行危害因素识别,对生产经营涉及到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开展全面的危害因素识别,内容涵盖影响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保(清洁生产)、节能等各方面因素。

首先,成立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价小组,小组成员由安全、生产、技术、设备等各部门骨干组成,并邀请有经验的员工参加,同时还包括外聘评估专家、顾问。其次,划分单元。以昆明东支线管道为例,先划分为外管线、进站门口、办公区、生产区4个大单元,然后再将大单元划分为进站区、收球区、过滤区、调压区、计量区等31个小单元。再次,识别作业活动。即识别各单元内的作业活动及该作业的主要步骤,并以此作为危害识别分析的依据。作业活动的划分,按照从整体到具体的原则,覆盖全过程,具体到每项作业和每个岗位。最后,识别危害因素。即针对每一工作步骤分析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根据对以往事故的认识和对典型危害的回顾,列出所有可能出现的危害。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主要从以下7方面识别:作业程序是否正确、合理;作业过程中某阶段会出现哪些危险;人员配备是否合理,人员的能力是否满足该作业要求,如:知识、技能、应变能力、体力、经验、情绪、心理素质等;设备、器材和工具是否满足安全要求;环境因素;沟通方式方法是否有效;监督机制是否完善等。

第二步,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按照选择的风险判别准则进行风险评价。

在昆明东支线管道风险分级管控中,对所识别的每项危害因素主要采取矩阵法进行评价。首先,确定危害事件的后果等级,然后再评价危害事件的发生概率等级,最后综合后果等级和发生概率等级确定其风险等级。

事故后果等级的确定,主要从员工伤害、财产损失、环境影响3个方面考虑,根据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由低到高,分为1—5级。事故概率等级的确定,主要从硬件控制措施和软件措施方面考虑,根据事故概率由低到高,分为1—5级。事故风险等级的确定,由事故后果等级和事故概率等级乘积得到风险数值,通过风险数值确定风险等级(见表1)。

在确定了风险等级后,就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例如,在考虑了现有保护措施之后,风险等级仍为 “Ⅲ和Ⅳ”的危害因素,就需要通知管理部门采取整改措施。如果发现在落实整改措施之后,事故风险仍不能接受(即事故风险等级为 “Ⅲ和Ⅳ”),则应对该事故风险编制单独的风险分析表,进行进一步的风险评估,提出新的保护措施,直到将风险降至可接受水平为止。

第三步,根据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根据不同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措施分级落实到岗位,明确负责人,最终实现所有岗位都明确岗位风险,所有风险都有明确的管控措施,所有管控措施和责任都落实到人。具体来说,要从适应性、技术性和可操作性3个方面,对分析出的每项风险制定控制措施,同时确定落实控制措施的责任部门和岗位,并对风险实施动态监控。风险控制措施的编制以预防事故、控制事故、降低危害因素长短期影响为目的,以消除、减弱、隔离、警告等为主要削减和控制手段。

注意事项

在实施风险管控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5点事项:

第一,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程序,制定岗位培训矩阵,将生产安全风险防控工作融入到各级管理流程和操作活动中。

第二,对生产作业现场存在的风险进行提示和告知,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第三,在设备设施采购、安装、操作、检查、维护及保养等各环节中落实风险防范措施。

第四,对事故隐患进行治理,组织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人、资金、时限和应急预案,对隐患治理效果进行评估。

第五,对风险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将风险防控工作纳入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对在风险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或者发现重大风险,避免事故发生和损失扩大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彰奖励。

编辑 袁辉

作者:殷锐

第2篇:(完整版)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完整版)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完整版)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一、目的

为全面落实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主体责任,确保风险有效受控,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从根本上化解或降低安全风险,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结合公司实际,制订本制度。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安全风险的辨识、评价分级和控制管理。

三、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订执行);

《云南省安全生产条例》(20XX年1月1日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1年修订执行);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4年2月1日起执行);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0;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13861-2009。

四、术语和定义

1、危险源(风险点):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2、风险辨识:识别风险点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风险评价分级: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五、机构设置

1.企业是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责任主体,在公司和项目部分别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研究、统筹、协调、指导工作,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建设全面负责。

2.公司建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体系建设和运行领导机构,副组长为分管生产副总经理、分管安全副总经理;成员包括监审部负责人、技术总工、水电负责人、机械管理负责人、安全科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人事部负责人、各项目部负责人等组成。领导机构负责统筹体系建设的计划制定、人员配置、财务资源等事项,指导和协调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日常办事机构设置在安全科。

3.项目部风险管控工作小组由项目负责人任组长,成员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员、土建/水电施工员、机械员、资料员、班组长等人组成。项目部各岗位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应全员参与风险分级管控活动的实施中,确保风险分级管控活动涉及工程项目的各区域、场所、岗位、各项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确保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的全面性、时效性。

六、职责

1.公司职责:

①公司风险管控领导小组负责公司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负责对项目部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小组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②公司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风险管控职责;。

③公司应掌握风险的分布情况、可能后果、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

④负责公司级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公司施工活动危险源识别、分析、评价等工作,及时制定更新《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⑤公司负责对一级风险进行管控,对其他级别风险的管控进行监督指导。

2.项目部职责:

①项目部风险管控领导小组负责项目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立与运行,负责对施工作业班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②项目部建立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明确各各岗位的风险管控职责;

③项目部掌握风险的分布情况、可能后果、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

④负责项目部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施工活动危险源识别、分析、评价等工作,及时制定更新《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⑤负责落实一级风险管控措施,实施二级风险管控工作,对三、四级风险的管控进行监督指导。

3.班组职责:

①负责本施工作业班组涉及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运行,负责对施工作业人员风险分级管控进行监督指导;

②掌握本施工作业班组风险的分布情况、可能后果、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

③负责本施工作业班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对作业班组施工活动发现的危险源及时上报项目部;

④负责落实一、二级风险管控措施,实施三级风险管控工作,对四级风险的管控进行监督指导;

⑤对本班组作业人员的施工作业活动进行风险管控交底。

4.施工作业人员职责:

①掌握本施工作业班组风险的分布情况、可能后果、控制措施及可能存在的隐患;

②对本岗位施工活动发现的危险源及时上报施工作业班组;

③负责落实一、二、三级风险管控措施,实施四级风险管控工作。

七、风险点的分类

根据公司生产的特点及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将公司范围内的风险点分成以下两大类:

1.生产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

2.作业过程中人的不安全行为。

八、风险点辨识的方法

公司及项目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或风险矩阵分析法对施工现场存在安全风险点进行评价分级。

1.静态分析: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他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

1)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

①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

②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

③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

④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

⑤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2)安全检查表分析步骤

①按专业列出《设备设施清单》(参照表1-1)。

表1-1

设备设施清单

专业:

NO:序号设备名称所在部位备注12

②确定编制人员。包括熟悉系统的各方面人员,如技术工、班组长、机修员、技术员、安全员等。

③熟悉系统。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

④收集资料。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

⑤判别危害因素。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⑥列出安全检查分析评价表。针对危险因素和有关规章制度、以往的事故教训以及本单位的检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要点和内容,填入《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参照表1-2)相应内容。

表1-2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

区域/分部分项(工艺过程):

装置/设备/设施:

NO:序号检查项目标准产生偏差的主要后果现有安全控制措施可能性(L)严重程度(S)风险度(R)风险等级建议改正/控制措施备注12

分析人员:

分析日期:

2.动态分析: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

1)作业活动的划分

按作业区域/分部分项和作业类别(检维修类、生产操作类)进行划分。

2)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

①划分并确定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参照表2-1)。

表2-1

作业活动清单

NO:序号作业区域作业活动作业类别备注12

②将每项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注:应按实际作业划分,要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时如何进行的,对作业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如果作业流程长、步骤多,可先将该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块为一个大步骤,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③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填入《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参照表2-2)。

表2-2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

作业区域:

作业活动:

NO:序号工作步骤危害或潜在事件(人、物、作业环境、管理)主要后果现有控制措施可能性(L)严重程度(S)风险度(R)风险等级建议改正/控制措施

分析人:

分析日期:

④对危害因素产生的主要后果分析。按照风险点的分类对危害因素产生的主要后果进行分析。

3.

风险矩阵法(LS)

本方法的风险度(危险性)是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即:

R=LS

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S代表事件后果严重性

R代表风险值

本风险矩阵法把风险等级分为4级,分别是:一级(很高)、二级(高)、三级(中)、四级(低)。

风险矩阵法(LS)判断准则:

表3-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等级标准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事故或事件。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表3-2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财产损失/万元停工企业形象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死亡50部分装置(2

套)或设备重大国际影响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丧失劳动能力25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3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101

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地区影响2不符合企业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10

span=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公司及周边范围1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

表3-3

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20-251级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立刻15-162级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立即或近期整改9-123级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2

年内治理≤

84级可接受、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或无需采用控制措施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或需保存记录

表3-4

风险矩阵表后果等级(S)5低中高很高很高4低低中高很高3低低中中高2低低低低中1低低低低低12345事故可能性(L)

九、风险评价分级

根据风险危险程度,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划分为一、二、三、四等四个风险级别,分为红、橙、黄、蓝四级(红色最高)。

1.一级风险,即重大风险,意指现场的作业条件或作业环境非常危险,现场的危险源多且难以控制,如继续施工,极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或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2.二级风险,即较大风险,意指现场的施工条件或作业环境处于一种不安全状态,现场的危险源较多且管控难度较大,如继续施工,极易引发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或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3.三级风险,即一般风险,意指现场的风险基本可控,但依然存在着导致生产安全事故的诱因,如继续施工,可能会引发人员伤亡事故,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4.四级风险,即低风险,意指现场所存在的风险基本可控,如继续施工,可能会导致人员伤害,或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于现场所存在的低风险,虽不需要增加另外的控制措施,但需要在工作中逐步加以改进。

十、风险分级管控

项目部根据风险分级情况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策划,依次按照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应急措施等五个逻辑顺序对每个风险点制定相应的实施风险管控措施。风险分级管控措施可以采用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交底、重大危险源公示、班前教育、应急预案等,公司及项目部根据风险严重程度和危害大小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用上述多项管控措施进行综合管控。

一级风险的管控,由公司制定管控方案,挂牌督办,项目部组织实施;二级风险的管控,由项目部负责组织实施,公司组织监督指导;三级风险的管控,由施工班组负责组织实施,项目部负责监督指导。四级风险的管控,由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实施,施工作业班组长负责监督指导。

1.风险管控原则如下:

四级: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4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班组具体落实;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

三级: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科室应引起关注,负责3级危害因素的控制管理,所属科室具体落实;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二级: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具体由安全科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

一级: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就必须禁止工作,立即采取隐患治理措施。

2.风险控制措施应包括:

(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包括建立健全各类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完善、落实事故应急预案;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等;

(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伤害。

(5)应急处置措施,将危险降到最低。

3.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

(1)可行性和可靠性;

(2)先进性和安全性;

(3)经济合理性及经营运行情况;

(4)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

4.风险控制措施评审:

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

(1)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容许水平;

(3)是否产生新的危害因素;

(4)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

(5)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十一、风险管控执行程序

1.安全科每年定期组织制定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计划,经分管领导批准后下发执行。公司、部门/项目风险评估小组,对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计划进行分解落实,直至班组、岗位,作为开展风险点辨识及风险评估工作的依据。

2.依据辨识评价方法对本部门/项目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价后,填写相应的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经本级风险评估小组进行汇总、评审后,逐级上报。

3.公司风险评估小组组织审核、修订后,将审核、修订意见反馈各部门/项目执行。

4.风险培训,各部门/项目应制定风险评估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对本部门/项目的风险评估方法、评估过程及评估结果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

5.风险信息更新,各部门/项目要依据辨识评价结果,建立本部门/项目的《风险管控登记台账》(参照表4),台账应结合实际定期更新(每年至少一次)。

表4

风险管控登记台帐

填表部门:NO:

(注:部门或活动危害因素所存在的单位或暂时的某项活动。)

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应及时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

(1)新的法律法规发布或者法律法规发生变更;

(2)操作工艺发生变化;

(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4)事故事件发生后;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十二、文件管理

公司及项目部做好保存风险管控过程的记录资料,并按当地建设主管部门要求纳入安全技术资料管理。涉及重大风险时,其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应单独建档管理。

第3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疾控中心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黑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中共绥芬河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的意见》,为预防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实现零事故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两级安全生产领导小组

成立疾控中心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指导、检查、管控各科室的安全生产工作,成立本单位各科室的安全生产安全负责人,负责监督、指导、检查、管控本各科室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管控实施

1、两级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要认真开展管控工作,按要求召开安全会议,将安全工作任务层层落实,有专人负责;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应急救援方案;定期开展安全演习;定期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安全监督、检查、指导工作,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责令整改。

2、要制定本单位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并认真实施。

第4篇: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为进一步做好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明确管理和作业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全面筛查、系统梳理并严格审查全公司的潜在风险源,有效控制风险的发生,使得风险源的消除、控制更加全面、准确、合理和规范预防事故的发生。

一、目的

明确风险源可能生产的风险及其后果,对风险源进行分级分类、监测、预警、控制。

二、辨识范围

煤矿所有系统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区域和地点。

三、风险源辨识方法和分级分类

辨识方法:设备、设施风险源辨识采用安全检查表分析法;作业活动风险源辨识采用作业危害分析法。

确认风险等级:风险矩阵表

四、安全风险辨识管理程序

(一)准备工作:

各级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在人员、时间、和其他资源上给予支持和保证。成立安全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应包括:矿领导、相关部室、区队。各专业成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包括:区队、车间的相关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班组

长、工作经验丰富的不同工种的现场员工等。

(二)风险管理小组成员必须具备下列素质: 1.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熟悉煤矿安全生产技术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

2.熟悉各工种的所有工作任务及每项工作任务的作业工序。

3.熟悉各作业工序中存在的风险源及其后果。 4.熟悉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三)收集风险源辨识依据:

1.相关法律、法现、规程、规范、条例、标准和其他要求。

2.规章制度、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相关信息。

(四)风险源辩识

1.分专业组织风险源辨识工作。 2.确定风险源辨识方法。

风险源辨识基本方法为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和作业危害分析法。为了保证辨识结果的准确可靠性,在辨识过程中需要进行现场访谈、观察、交流、询问、查阅有关资料。

作业危害分析法用于辨识煤矿现有工作条件下所有工作任务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源。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用于辨识设备、设施风险源辨识。

3.按照作业危害分析法辨识风险源首先需要以清单的形式列出本单位所有的工作任务及每项任务的具体工序,并组织相关现场作业人员进行审核、完善。

4.按照作业危害分析法进行风险源辨识时应考虑: 4.1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4.2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4.3人、机、环、管四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1)人员的不安全因素

a.操作不安全性(误操作、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b.现场指挥的不安全性(指挥失误、违章指挥);c.失职(不认真履行本职工作任务);d.决策失误;e.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工作(带病工作、酒后工作、疲劳工作等);f.工作中心理异常(过度兴奋或紧张、焦虑、冒险心理等);g.人员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2)机的不安全因素

a.没有按规定配备必需的设备;b.设备选型不符合要求;c.设备安装不符合规定;d.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e.设备保护不齐全、有效;f.防护设施不齐全、完好;g.设备警示标识不齐全、清晰、正确,设臵位臵不合理;h.机的其他不安全因素。

3)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矿井不良或危险

的自然地质条件;二是不良或危险的工作环境两个方面的因素,具体是指:a.水的威胁:b.顶帮的威胁;c.地热威胁;d.瓦斯煤尘爆炸威胁;e.火的威胁;f.瓦斯突出威胁;g.其他自然地质威胁;h.工作地点温度、湿度、粉尘、噪声、有毒气体浓度等超过规定;i.工作地点照明不足;j.工作地点风量(风速)不符合规定;k.采掘设计缺陷(包括井下巷道布局不合理、工作面布臵不合理):l.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m.巷道路面质量差,标识不齐全、不正确;n.供电线路布臵不合理:O.作业区域警示标志及避灾线路设臵位臵不齐全、不合理:p.其他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4)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a.组织结构不合理;b.组织机构不健全,机构职责不明晰:c.规章制度不全、不符合实际:d.文件、记录管理不符合要求;e.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管理不符合规定,贯彻学习不到位;f.未根据风险评估及本单位生产计划编制应急预案,预案不完善、不合理;g.岗位职责不明,设臵不合理;h.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不符合规定;l.未开展班组建设活动,没有有效的安全文化.j.其他管理的不安全因素。

4.4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

1)瓦斯事故:瓦斯、煤尘爆炸或燃烧,煤(岩)与瓦斯突出,瓦斯窒息(中毒)等。

2)顶(底)板事故:指冒顶、片帮、顶板掉矸、顶板支护垮倒、冲击地压。底板事故视为顶板事故。

3)机电事故:指机电设备(设施)导致的事故。包括运输设备在安装、检修、调试过程中发生的事故。

4)放炮事故:指放炮崩人、触响瞎炮造成的事故。 5)水灾事故:指地表水、老空水、地质水、工业用水造成的事故及溃水、溃沙导致的事故。

6)火灾事故:指煤与矸石自然发火和外因火灾造成的事故(煤层自燃未见明火逸出有害气体中毒算为瓦斯事故)。

7)运输事故:指运输设备(设施)在运行过程发生的事故。

8)其它事故:以上七类以外的事故。 4.5事故隐患分级

按照安全风险严重程度、安全生产状况等,将安全风险划分为A、B、C三个等级。

A级安全风险:安全风险严重。

(1)瓦斯抽采能力不足或采煤、掘进工作面风排瓦斯量超过 5m³/min、 3m³/min; (2)存在超层越界开采、假密闭、假图纸等非法违规行为; (3)煤层易自燃;

(4)未经培训合格或未取得相应资格证的从业人员上

岗作业;

(5)瓦斯超限作业;

(6)排放瓦斯无措施或未严格执行措施; (7)井下无措施使用火电焊;

(8)携带烟草、点火物品入井、井下吸烟; (9)违章放炮。

B级安全风险:安全风险较重。 (1)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复杂或中等; (2)空顶下作业;

(3)未按贯通措施实施贯通作业;

(4)瓦检员、安监员、火观员,弄虚作假、谎报检查数据;

(5)擅自高定监控断电值或缩小断电范围,导致监控系统不能按规定断电;

(6)“三专两闭锁”不按规定安装或人为造成闭锁失效; (7)井下电气设备失爆;

(8)擅自甩掉电气设备安全保护; (9)扒、蹬、跳车;乘坐皮带、溜子;

(10)违反斜井“行车不行人,行人不行车”规定; (11)擅自使用不完好小绞车; (12)岗位工班中睡觉、脱岗。 C级安全风险:安全风险一般。

不属于 A、 B级的。

(五)风险源分级分类 1.风险源的风险分析

根据工作程序各个步骤中辨识出的风险源,描述出各种风险源可能导致的风险及其后果,确定事故类型。

2.确定风险源的风险等级

利用风险矩阵法对风险源进行分析,确定风险源的风险等级。风险的大小由风险值来衡量,风险值等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乘积。具体的衡量方式和赋值方法见风险矩阵表。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可将风险分为5个等级(见下表)

风险矩阵6一般风险(Ⅱ)5432低风险(Ⅰ)L1不可能估计从不发生1/100年1中等风险(Ⅲ级)12108642K2很少10年以上可能发生一次1/40年可能造成的损失重大风险(Ⅳ级)1815129632420161284特别重大风险(Ⅴ级)有效类别3025201510536302418126ABCDEF赋值654321人员伤害程度及范围多人死亡一人死亡多人受严重伤害一人受严重伤害一人受严重伤害,需要急救;或多人受轻伤微一人受轻微伤害风险值30-3618-259-163-81-2由于伤害估算的损失(元)500万以上100万到500万这间4万到100万1万到4万2000到1万0到2000风险等级划分风险等级特别重大风险重大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备注 Ⅴ级Ⅳ级Ⅲ级Ⅱ级Ⅰ级JIHG有效类别3456赋值低可能可能发生能发生时有发生发生的可能性10年内可每年内可1年内发生5年内可能发生可能性的衡量能发生一能发生一10次或以发生一次(发生频率)次次上1/10年1/5年1/1年≧10/1年发生频率量化3.制定风险源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 4.风险源审核与发布

4.1各区队将风险源辨识及分级分类初稿提交给各专业风险管理小组审核,进一步修订完善,对风险源进行归类总结,形成各专业风险概述。

4.2矿级安全风险管理小组对风险源辨识及分级、分类修改稿进行最终审核,定稿后各单位组织本单位员工贯彻学习。

(六)风险源增减与升降级管

1.各单位根据生产组织发现新问题和新情况,随时对风险源进行辨识评价,风险源的增减与升降级管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公室负责监督、控制。

2.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及时进行风险源辩识、评价。 2.1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 2.2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

2.3启封火区、排放瓦斯、突出矿进过构造带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连续停工停产1个月以上的煤矿在复工复产前。

2.4本矿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所在省份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

3.每年年底由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公室组织风险管理小组对各单位风险源进行全面的辨识、评价,总结当年风险源管理的经验,制定下年度风险源管理的措施。

(七)风险源管理、管控 1. 风险源管理的模式

1.1重大以上安全风险填写清单、汇总造册,按照职责

范围报告属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1.2矿级负责重大以上安全风险的管控;中等风险和一般风险由区队负责管控;低风险由班组负责管控。

2.风险源管控的措施

2.1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由矿长组织实施,确保有工作方案、人员、资金保障。对重大风险源采取设计、代替、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手段,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2.2划定重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重大风险区域作业人员人数上限并在该区域挂牌警示。

五、教育培训

(一)经营办组织对入井人员和地面关键岗位人员,进行年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教育培训。

(二)经营办每年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人员至少组织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学习,并且要有培训计划、大纲、课程安排及考勤、教案及课件、考试试卷与成绩。

六、考核办法

(一)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活动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500元;风险辨识不认真,辨识内容不清晰的,罚主要责任人300元。

(二)班前会未组织员工对重点工作任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罚队长100元。

(三)岗位员工上岗前未严格按照《安全确认单》对上岗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罚责任人100元;凡发现安全风险未及时处理和汇报的,罚责任人100元。

(四)各业务部门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结果未按要求进行跟踪落实闭合管理的,罚责任单位正职100元。

(五)各区队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风险源集中学习,有记录、签名。未按要求学习的,罚责任队长100元。

第5篇: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各(区)队、科室:

为全面辨识、管控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并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业务科室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 组 长:矿 长、党委书记 常务副组长:安全副矿长

副 组 长:总工程师 生产副矿长 开拓副矿长

机电副矿长 生活副矿长 经营副矿长 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

成 员:安全副总 通风副总 采煤副总 开拓副总

机电副总 电气副总 地质副总 副总会计师 采煤助理 开拓助理 运输助理、安全助理、机电助理、调度室主任、安监站第一副站长、职业健康办主任、技术科科长、通风区区长、地质科科长、机电科科长、防尘区区长、培训科科长、宣传部部长、搬家办主任、考核办主任、工资科科长、九宫派出所所长等。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

(二)领导组职责

1、矿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安全副矿长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各副矿长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专业副总工程师及业务科室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5、区队负责人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6、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三)办公室职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

3、指导、督促各科室、区(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组织相关人员对全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5、承办上级部门和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程序、评估方法

(一)综合辨识程序

1、辨识评估

每年由矿长亲自组织,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系统技术人员和专家,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我矿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月度辨识评估

每月由各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一次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并于当日下午各分管副矿长组织本系统骨干精英,召开本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3、周辨识评估

区队负责人每周组织本单位人员,对本单位作业区域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由本单位技术主管根据辨识情况编写作业区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报告,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4、日辨识评估

上岗干部、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严格按照《班组、岗位安全管控现场检查考核表》现场监管,全面掌控作业现场班组、岗位人员的风险辨识情况;岗位员工上岗前严格按照《安全确认单》对上岗区域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发现安全风险后及时向当班上岗干部、班组长汇报,若发现存在不符合项应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汇报本班班组长及跟班干部,由上岗干部组织人员处理并汇报单位值班室。值班人员在岗位工种值班日志中记录,本单位处理不了的报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

(二)专项辨识程序

1、全国其他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或矿发生涉险事故、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分管副矿长、副总工程师和业务科室、区队,从汲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识别之前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2、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3、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隐蔽致灾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3、启封火区、排放瓦斯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新应用前的风险辨识,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作为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依据。

(三)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1、安全风险等级标准

由矿长牵头组织,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辨识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以及集团公司煤矿专业委员会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结合我矿实际,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其中:

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较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一般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2、安全风险评估

(1)矿、各专业系统每次风险辨识结束后,分别由矿长、各分管副矿长组织,针对各系统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按照矿制定的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汇总造册。要完善本系统安全风险档案,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档案”,并按照风险等级,用红、橙、黄、蓝等色彩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督促责任单位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

(2)矿、各专业系统每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矿、区队、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2、由矿长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较大安全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3、由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4、由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周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5、由安全副矿长牵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6、矿领导带班上岗过程中,严格按照集团公司“三走到、三必到”原则,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7、各业务部门要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8、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五、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培训

1、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全矿要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安监站负责做好日常监督检查。

2、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训科每半年至少组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年对全矿所有入井人员进行以、综合、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3、各业务部门要探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由安监站及时将安全风险区域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受风险危害的相邻作业区域区队、班组、岗位。

六、考核办法

1、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活动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500元;风险辨识不认真,辨识内容不清晰的,罚主要责任人300元;

2、各系统针对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未按规定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汇总造册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3、各系统未按规定编写系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4、本单位作业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不认真或弄虚作假的,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罚主要责任人200元。

5、上岗干部、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未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或未严格按照《班组、岗位安全管控现场检查考核表》现场监管的,罚跟班干部、班组长各200元。

6、岗位员工上岗前未严格按照《安全确认单》对上岗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罚责任人100元;凡发现安全风险未及时处理并汇报的,罚责任人100元。

7、岗位员工汇报的安全风险值班人员未在岗位工种值班日志中记录的罚当班值班干部100元。

8、各业务部门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结果未按要求进行跟踪落实闭合管理的,罚责任单位正职各500元。

9、各相关未按规定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的,罚责任单位正职各200元。

第6篇: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落实“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生产方针,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评估,提升安全风险管控水平,保障安全生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所指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公司内部为保障安全生产自主组织开展的,对生产、建设、管理各环节可能存在或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超前辨识、分析、分级评估、管理控制的活动。本制度不包括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由中介机构承担的各类安全评价活动。

第三条 本制定适用于公司所属各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各厂矿)。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公司负责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管控工作的总体组织、协调。安全监察部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制订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考核标准,定期协调组织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对各单位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各业务职能部门是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专业管理部门,负责本专业范围内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检查督导。

第五条各厂矿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全面负责,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控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评估责任,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办法或细则,明确组织程序、方式方法、监督管理及考核奖惩等内容。单位分管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各业务科室负责实施专业范围内的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区队(车间)负责实施现场开工条件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班组负责实施重点工序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岗位人员负责实施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 第三章 安全风险辨识

第六条各厂矿要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第七条各厂矿在生产系统、装备的投运、移交、运行、停运或重启时,应由单位分管负责人(分管技术负责人)或专业职能部门组织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一)停运或重启是指下列几种情况: 1. 煤矿的工作面、巷道封闭或启封;

2. 车间、生产线、重要生产设备、装置的停运或重启; 3. 地面生产单位的事故停车、停产、停工和重新开车。 (二)系统、装备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1.新系统、新装备投运的评估内容应包括工程施工和设备安装质量、安全设施、安全防护、检测检验、规程措施、技术和人员条件、应急设施和预案等;

2.系统、装备移交评估的内容应包括使用环境、运转情况、安全设施、安全措施、接收单位技术能力等;

3.系统、装备正常运行的评估内容应包括运行状况、安全保护和安全防护设施等;

4.系统、装备停运或重启的评估内容应包括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对运行系统的影响、安全隔离措施,技术、措施以及人员准备,启(停)用后安全管理等。

第八条区队(车间)现场开工条件风险辨识。连续生产作业的现场每班开工前,由区队(车间)跟班或值班领导、安监员(安全员)、班组长对作业现场环境、设备、安全设施和工程质量等是否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进行评估。

第九条班组重点工序评估。各作业班组在组织生产、施工、设备安装、检维修等作业过程中,由安全负责人组织对重点工序涉及的环境、设备、安全设施、工程质量、人员和安全措施等情况进行安全评估。

第十条岗位评估。作业人员每班上岗前,对自身上岗条件和本岗位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安全评估。 第十一条 检维修、临时施工和零星作业评估。检维修作业、临时施工和零星作业前,作业负责人会同安全负责人,对施工材料和工具准备,设备和工器具完好,作业环境,电源、高温、高压源等危险能量源以及有毒有害物质隔离,重物失稳防控及其他安全防护措施落实,作业人员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和劳动防护用品佩戴等情况进行评估和确认。 作业完毕试运转前,作业负责人会同安全负责人,对施工质量,材料、工器具回收和人员撤离,安全设施及安全防护以及采取的安保措施(如短路线、电气接地等)恢复等情况进行评估和确认。

第十二条特殊施工作业评估。特殊施工作业前,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对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和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等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程序步骤、施工工艺及安全措施。 特殊施工作业主要指下列内容:

1.涉及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易发生泄露、中毒、爆炸危险的作业;

2.特大重物起吊或井筒内等特殊地点重物起吊作业、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危险区动火作业等特殊条件作业; 3.重要设备安装、撤除、改造、维修等特殊作业; 4.其他复杂、特殊施工作业。

第十三条异常状况评估。正常生产(运行)的系统(装置)在生产工序、工作流程、技术工艺发生变化以及工作区域的设备、设施、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发生事故(包括未遂事故)时,应由专业职能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系统安全可靠性重新评估。 第十四条工程项目评估。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各厂矿应分别在项目立项、现场开工、建设施工、试车试产等各阶段组织安全风险评估。

1.项目立项时,应对项目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工艺成熟程度、工艺危险因素和控制难度、现有控制防范措施、管理主体的技术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2.项目开工前,应组织有关部门专业人员会同监理人员对施工单位安全资质、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安全和技术管理人员配备、作业人员资质、施工所需工器具和特种设备检测、检验等开工安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3.项目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会同监理人员、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危险因素分析排查、安全隐患治理是否按规定执行等情况进行动态安全评估。 4.项目试车试产前,应组织有关专业人员,按照建设项目“三查四定”( 查设计漏项、查施工质量、查未完工项目;定流程、定方案措施、定操作人员、定时间。)、“三查、三确认、一许可”( 查设计漏项、工程质量、现场隐患,对安全设施装置、试生产人员资格、试生产方案检查确认,确认符合试生产条件后发放试生产安全许可证)要求,对系统、设备、设施施工质量,安全设施及安全防护,试车试产方案、安全技术措施及应急预案,人员、物资、外部环境等情况是否具备试车试产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试车试产过程中,涉及安全的工艺、参数、控制等需要变更时,必须重新评估。 第十五条“四新”试验评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应对其安全性能、环境适应性、存在的危险因素、可能造成的危害及应对措施、人员技术能力等是否具备安全试验或推广应用条件进行综合评估。 第十六条其他评估。

1.设备、物资购置及出入库。涉及安全生产的设备、物资购置前,要对设备、物资是否适应本单位安全生产要求进行安全、技术选型论证,并按规定程序报批。设备、物资入库前,应对其完好情况、技术参数、安全性能等进行评估验收,符合要求方可入库。材料、配件、工器具、劳动防护用品等出库投入运行前,使用单位(人员)应对其完好情况、安全性能进行检查评估,符合安全要求方可投入运行。

2.作业人员。新招聘和长期(一年)中断作业的员工上岗前,应对其身体健康状况、职业禁忌情况、岗位所需技术业务知识和技能、规程措施和有关规章制度掌握情况等是否具备上岗资格进行综合考核评估。

各厂矿应利用班前会、入井检身等环节对作业人员上岗前的精神状态、是否饮酒、是否携带违禁物品、劳动防护用品和安全防护器具配备等状况进行动态评估。

3.重大灾害。各厂矿应定期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重大灾害及已采取安全管控措施的可靠性进行分析评估。 第四章 方法及要求

第十七条各厂矿要按照系统、场所、设备设施、作业类型等不同类别,结合专业、岗位特点和评估内容复杂、重要程度,按照“科学、实用、简明、高效”的原则,合理选择安全风险评估的方式、方法(《常用评估方式方法》见附件2)。 简单系统、车间、班组、工序、检维修和岗位作业可采用安全评估表法,非煤生产系统、工艺装置可选择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法,煤矿复杂生产系统、“四新”试验、工程项目等可选择集体检查分析或专家综合评估法,车间、班组应选择“三位一体”评估法,岗位应选择“五步”评估法。 第十八条安全评估表制作要结合安全管理经验和生产实际,尽可能完整列举危险危害因素,按照危险因素对人员、系统、装备危害程度不同,分成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种类型,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重大风险: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较大风险: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一般风险:不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低风险: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系统损坏的。

第十九条采用评估表评估时,要逐项检查确认,评估人员签署评估结论和姓名,并牌板公示或告知作业人员评估情况。 第二十条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集体检查分析或专家综合评估方式评估时,必须编写评估报告书,明确评估内容、范围、条件、环境、结论、建议等内容,参与评估人员签名。评估报告书必须报上一级业务管理机构审查,不得直接按照评估报告结论进行生产作业。

第二十一条岗位评估采用评估表方法时,可以采用评估卡片或评估活页表,必须将涉及到的班组、工序和本岗位的评估结论和要求记入记录中,被通知岗位整改作业的必须经班组长签名复查确认。

第二十二条各厂矿对现场评估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汇报、处置程序。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或停止运行,发出预警,撤出危险区域人员,并报告上一级管理部门和单位值班人员,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进行评估;存在中等可控风险的,必须通知岗位人员,同时明确整改措施、落实复查验收责任;存在可控风险的,采取预防性措施直接“手指口述”进行作业。 第二十三条对安全风险的控制应遵循消除、减弱、隔离、联锁、警示、个体防护的先后顺序原则,优先考虑和采取可靠的控制措施。 第二十四条各级评估得出的结论及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能现场公示的应在明显位置予以公示,不能公示的应及时告知相关人员。

第二十五条各类评估报告、评估表、检查记录等资料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和上级规定制度要求。 第二十六条确定安全风险评估方式方法和编制规程措施时,应充分听取基层单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作业方法的可操作性、安全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和防范控制措施的针对性。 第二十七条各厂矿应定期对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管理程序、方式方法、监控措施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根据上级新要求和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修订。

第二十八条 各厂矿应建立安全风险评估专项档案,各类评估报告、安全评估表以及检查记录等文字资料,应做到谁评估、谁签字、谁负责,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存期限,存档备查。 第二十九条各厂矿应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教育培训。 第五章 检查考核

第三十条各厂矿应建立安全风险评估考核奖惩机制,对各级安全风险评估执行情况进行动态检查督导,定期检查考核。 第三十一条公司每季度对各单位安全风险评估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考核(考核标准见附件1)。平均得分低于90 分的定为不合格单位,对各单位按照公司《安全绩效考核办法》进行考核兑现。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本规定自年 月 日起实施。 第三十三条本规定解释权属公司。 附件 1:

安全风险评估检查考核评分标准 附件 2:

常用安全风险评估方式方法

一、定性评估法。也称经验评估法,是按生产系统或生产工艺过程,对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定性的分析、研究、评估,得出定性评估结论的评估方法。 本方法通常采用安全评估表,根据经验将需要检查评估的内容以列表的方式逐项列出,现场逐条对应评估。安全评估表内容还可根据项目危险程度,将评估项目内容划分为安全否决项(不可控危险)和可控项(中等或可控危险)两部分,存在否决项时,停止评估,向上一级管理层报告;不存在否决项时,对可控项进行赋值,得分不低于规定的临界值,定性为具备安全生产条件;

可控项得分低于临界值,停止作业,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进行重新评估。

本方法适用于简单系统、大型装备,工作条件和环境相对稳定的区队开工和岗位的评估。

二、专家评估法。是指集体检查分析、专家综合评估或两者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依据现场条件、检测结果、临界指标,运用类比分析等方法,对系统运行环境、设备设施、工艺和人员技术能力、安全措施、制度、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的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复杂的系统、工艺、装置以及“四新”试验应用等方面的评估。

三、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法。是通过分析生产运行过程中工艺状态参数的变动和操作控制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以及这些变动与偏差对系统的影响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找出出现变动及偏差的原因,明确装置或系统内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并针对变动与偏差产生的后果提出应对安全措施的评估方法。 本方法主要分析步骤是:

1. 建立研究组,确定任务、研究对象。一是建立一个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研究组,研究组的人员应包括设计、管理、使用和监察等各方面人员。二是明确研究组的任务,如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系统安全问题,还是产品问题、环境问题,或者是综合问题。三是充分了解分析对象,准备有关资料。 2. 划分单元,明确功能。将分析对象划分为若干单元,明确各单元的功能,说明其运行状态和过程。在连续过程中单元应以管道为主,在间歇过程中单元应以设备为主。 3. 定义关键词表,按关键词,逐一分析每个单元可能产生的偏差。

4. 分析发生偏差的原因及后果。 5. 制定对策。

本方法适用于地面生产及工艺作业线、化工工艺装置等评估。

四、预先危险分析(PHA)法。是在危险物质和装置设计、施工和生产前,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评估的方法。 本方法主要步骤: 1. 危害辨识

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等方法,查找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2. 确定可能事故类型

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分析事故的可能类型。

3. 针对已确定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4. 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级,按危害等级排定次序,以便按计划处理。

5. 制定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对策措施。

本方法适用于固有系统中采取新的方法,接触新的物料、设备和设施的危险性评估。

五、故障假设分析法(WI)。是由熟悉工艺的人员对系统工艺过程或操作过程,通过提问(故障假设)的方式来发现可能的潜在的事故隐患(实际上是假想系统中一旦发生严重的事故,找出促成事故的潜在因素,在最坏的条件下,这些因素导致事故的可能性)的分析评估法。 本方法适用于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的评估。

六、“五步”评估法。是作业人员按照“停、想、评、定、做”五个步骤,对本岗位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和自身上岗条件进行安全评估的方法。本方法中的“停”即停止作业,实施评估;“想”即辨识、排查危险危害因素;“评”即评估危险程度,及时汇报;“定”即制定安全措施,消除或管控危险;“做”即按照规程、措施和“手指口述”进行作业。

本方法适用于各岗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前的安全评估。

七、“三位一体”评估法。是区队(车间)的跟班人员(值班人员)、班组长、安监员(安全员)三人进行现场安全生产条件评估的方法。

煤矿单位一般由跟班区队长、安监员、班组长负责,地面各厂矿由本单位规定的人员负责,通常采用安全评估表,对作业现场环境、设备、安全设施和工程质量等逐项进行评估。 本方法适用于岗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前的评估。

第7篇: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XXXX煤矿

安 全 风 险 分 级 管 控 工 作 制 度

2017年9月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为全面辨识、管控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并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各部室、区队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业务科室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

组 长:XXX(矿长)

副组长:XXX(总工程师)、XXX(安全副矿长)、XXX(生产副矿长) 、XXX(机电副矿长)、XXX(通风副矿长) 成 员:XXXXX。

(二)领导组职责

1、矿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安全副矿长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各副矿长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专业副总工程师及业务科室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5、区队负责人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6、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三)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设置 主 任:XXX 办 公 室:安监处 办公室职责: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在安监处,由李著荣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检查、督促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实施情况,具体职责如下:

1、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2、制定安全风险辨识的程序和方法(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

3、指导、督促各科室、区(队)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组织相关人员对全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5、承办上级部门和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工作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程序、评估方法

(一)综合辨识程序

1、辨识评估

每年由矿长亲自组织,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我矿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

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月度辨识评估

每月由各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一次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并于当日下午各分管副矿长组织本系统骨干精英,召开本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3、周辨识评估

业务部室、区队负责人每周组织本单位人员,对本单位作业区域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由本单位技术主管根据辨识情况编写作业区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报告,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4、日辨识评估

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加强现场监管,全面掌控作业现场班组、岗位人员的风险辨识情况;岗位员工上岗前对上岗区域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发现安全风险后及时向当班跟班队长、班组长汇报,若发现存在不符合项应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汇报本班班组长及跟班领导及调度室,由跟班领导组织人员处理并汇报调度值班室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

(二)专项辨识程序

1、全国其他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或矿发生涉险事故、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隐患,由矿长组织分管副矿长、副总工程师和业务科室、区队,从汲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识别之前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2、新水平、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3、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隐蔽致灾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3、启封火区、排放瓦斯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新应用前的风险辨识,由分管副矿长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区队,重点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作为安全技术措施编制依据。

(三)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1、安全风险等级标准 由矿长牵头组织,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辨识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结合我矿实际,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其中:

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较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一般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2、安全风险评估

(1)矿、各专业系统每次风险辨识结束后,分别由矿长、各分管副矿长组织,针对各系统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按照矿制定的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汇总造册。要完善本系统安全风险档案,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档案”,并按照风险等级,用红、橙、黄、蓝等色彩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督促责任单位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

(2)矿、各专业系统每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矿、区队、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2、由矿长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较大安全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3、由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4、由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周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5、由安全副矿长牵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6、矿领导带班上岗过程中,严格按照“五落实”原则,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7、各业务部门要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8、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五、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培训

1、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全矿要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安监处负责做好日常监督检查。

2、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训中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年对全矿所有入井人员进行一次以、综合、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3、各业务部门要探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由安监处及时将安全风险区域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受风险危害的相邻作业区域区队、班组、岗位。

六、考核办法

1、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活动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500元;风险辨识不认真,辨识内容不清晰的,罚主要责任人300元;

2、各系统针对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未按规定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汇总造册的部门,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3、各系统未按规定编写系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4、本单位作业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不认真或弄虚作假的,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罚主要责任人200元。

5、上岗干部、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未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罚跟班队长、班组长各200元。

6、岗位员工上岗前未严格对上岗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罚责任人100元;凡发现安全风险未及时处理并汇报的,罚责任人100元。

7、岗位员工汇报的安全风险值班人员未在岗位工种值班日志中记录的罚当班值班干部100元。

8、各业务部门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结果未按要求进行跟踪落实闭合管理的,罚责任单位正副职500元。

9、各相关未按规定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的,罚责任单位正副职各200元。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