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学考试资料

2022-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礼仪学考试资料

让幼儿轻松学礼仪

【摘要】本文论述了在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文明礼仪小标兵活动、与家长形成合力以及开展实践活动等形式宣传文明礼仪,使幼儿形成礼仪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 礼仪 文明 道德

幼儿的礼仪教育应从平时的一点一滴抓起,从日常生活入手,让幼儿轻松地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情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社会化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将在这个时期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逐步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内化行为规范,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尝试开展了以下礼仪教育实践。

一、文明礼仪小标兵活动引导幼儿学礼仪

我们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全面渗透礼仪教育,让幼儿能从良好的礼仪行为中产生愉悦的感受。在环境创设上,以礼仪规范图片展示、礼仪故事表演台、礼仪歌曲欣赏区等形式,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让幼儿在科学、合理的系列活动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例如,在中班《整整齐齐真漂亮》活动中,我们先引导幼儿观察《礼仪乐》中的小主人公乐乐起床后做五件事情的先后顺序,再谈谈自己每天起床的表现,教师也对近期来园时从家长处了解到的种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早上是美好一天的开始,我们应该学着独立完成起床穿戴梳理等任务,这样才能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做出好榜样。活动结束时我们给穿戴整齐的幼儿贴上小红花。我们还选择早上幼儿入园的照片,让幼儿看到熟悉的背景画面,找到似曾相识的小朋友,分析他(她)不能获得小红花的缘由,在这过程中,幼儿意识到争做文明礼仪小标兵的重要性,主动将其融入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每天早上的幼儿入园接待是一个很好的礼仪教育窗口,教师在入园处微笑地迎接每一位家长及幼儿,伴随着早晨的阳光,带领幼儿开始一天的快乐生活,这样可以提高幼儿的礼仪意识,从而培养幼儿的礼仪行为。

二、家园合力开展文明礼仪教育

培养幼儿宽容的待人态度和热情友好的文明举止,教师责无旁贷,家长更应该参与其中,以身作则,模仿执行,幼儿的礼仪习惯才会自然养成。家长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礼貌友善、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就能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讲文明,在行为中注重礼仪。例如,在《有礼貌的小客人》活动中,我们将当月过生日的幼儿聚集在一起,利用本园的家体验室开生日会,邀请部分热心的家长共同参与,并通过活动前的情感铺垫,让幼儿了解待客与做客之道。活动中,通过扮演“主人”和“客人”,孩子们在家长的引领下,主人向客人问好、为客人送递茶水并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与客人一块玩,客人配合在生日会前摆放桌椅、分发餐具以及表演自己的拿手节目为生日会助兴。我们让家长担任当天的当值老师,分析了活动现场的一些画面,让幼儿认识到做客过程中的不文明行为,引发幼儿激励的讨论,从中归纳出做客的注意事项以及待客之道。对活动过程中的文明举止及时评价和反馈,不仅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学习到基本的做客礼仪,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给幼儿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就要给他们大量接触社会的机会,在实践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其次要提供让幼儿想事和做事的机会,由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和主动精神;还要充分把握礼仪教育的时机,随时随地进行引导,从而有效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和良好的礼仪习惯。

三、利用实践活动宣传文明礼仪

当幼儿明白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之后,还要落实行动,形成习惯。我们尝试让幼儿自由组合成小组走进小区开展实践活动,践行文明礼仪。例如,在“文明小天使评选”活动中,我们设计了评选表格,让幼儿带上表格去参加文明社区的公益活动。每组幼儿邀请自己所在小区的小朋友参与趣味手工制作活动,宣传保持环境卫生、垃圾分类等环保观念,还要请他们在自己的评选表上对本組的文明行为做出评定。幼儿在这样的活动中,根据他人的评价和情感体验的强化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获得自我满足感。该活动实施后,不仅幼儿的文明意识获得了培养,而且社区同龄孩子的文明意识也获得了提高,如锻炼的时候选择去草地附近而不是在楼道口,这是很好的公共意识;上下楼梯遇到人会礼貌地根据对方的年龄打招呼,这是礼貌意识;遇到来小区做客的人问路,热心地领其找到主人家,这是助人为乐的意识。生活中同伴们待人接物的方式、家长对他人的态度以及成人在社会上的表现,都深深影响着幼儿。

幼儿的礼仪教育需要教师、家长以及社会的积极参与,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工作中用耐心、细致的引导,帮助幼儿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意识和习惯。

(责编 周翠如)

作者:梁琳

第2篇:人体寄生虫学考试模式的改革

摘要:考试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基础医学课程,与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非常密切。为适应培养应用型复合医学人才的要求,我们对人体寄生虫学的考试模式,在试题内容、题型结构、考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初步改革。

关键词:寄生虫学;考试;改革

一、人体寄生虫学考试改革的意义

考试既能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又能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是检验教育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传统的人体寄生虫学考试一直沿袭单一的“理论+实验”的考试形式,忽略了对医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察,已不能适应现阶段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医学复合人才的要求。考试改革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推进人体寄生虫学考试改革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风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1]。

二、人体寄生虫学考试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标准化题库的建立

题库是大量有必要参数的考题的有机组合,建立科学化、标准化的题库可客观准确、经济高效地评估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提高考试结果的相互可比性。题库的建立必须符合以下几个特征:题量要大,试题比例结构合理,各指标参数可等值化,题库知识保持动态平衡[2]。为此,我系老师对寄生虫学各类题型进行整合与补充,按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X型题、病例题分项归类,力保每道题题干表述准确无歧义,答案基本标准。同时我系为充实题库题量,外购了寄生虫学网络题库,并组织人力对网络题库进行整理与筛查,历时半年建立了寄生虫学标准化题库。寄生虫学标准化题库的建立为公平、科学地评价学生掌握寄生虫学理论知识的程度提供了平台。

(二)题型结构、难易程度的多层次选择

传统的寄生虫学理论试卷是由名词解释、填空、选择、问答题组成,对于主观题尤其是问答题,学生需花费较长时间答题,教师批改试题亦费时费力,且评分主观,缺乏标准化,一致性差。这种题型结构也与临床职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不一致。多选题涉及知识面广、评分标准,既能考查简单的记忆型基础题,又能考查综合性强的理解分析题,大有替代问答题之势[3]。随着学生人数的日益增多以及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我们对寄生虫学考试题型也进行了改革,删除简单的填空题和繁复的问答题,考试题型由名词解释、单选、多选组成,既注重对基本概念的考查又强调综合知识的运用,且评判体系标准一致。

我校属于综合性医学院校,既有临床医学、口腔、预防、检验等医学专业,又有药学、医政、生物信息学等医学相关专业;学生来源有统招、成人教育、留学生等不同层次。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其寄生虫学知识体系的掌握有不同的要求,体现到考核体系上,试题结构及难易程度也应有所区别。我们首先通过以往各专业的试卷分析,将不同类型、不同区分度的试题筛选并归类;然后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类型、不同区分度的试题。如临床七年制专业学生需要经常阅读英文文献来提高学术水平,我们就采取30%英文题+70%中文题的试题组合方式,提高其对寄生虫学英文专业名词的辨识度,同时在多选题中选择难度较大的综合性考题,以促进培养国际化的研究型人才。又如预防、检验专业的学生,我们则在试题中加大对寄生虫病的诊断及预防等内容的考核。对成人教育类学生,其临床经验丰富,综合分析能力强,但基础知识薄弱,则加强对寄生虫学专有名词的考核,增加考核基本知识的单项选择题,删减考核综合能力的多选题,从而促进其对基本概念的掌握。

(三)考试评价方式的阶段性

人体寄生虫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医学学科,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和人才观的影响,我校一直沿襲“理论+实验”的考试形式,即1次理论考试(占80%)与1次实验考试(占20%)。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属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只是把单次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一卷定乾坤”,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这种评价方式缺少对思维过程的评价,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导致学生重结论,忽视过程,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阶段性评价在教学及考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它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兴趣的保持,促使学生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习惯,从而对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这种评价方式运用得当,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4]。

基于此,我们对寄生虫学考试评价方式进行了改革,缩小期末理论考试的分值(改为55%),增加了阶段性评价指标。当前信息网络化为新时期的教学、考试提供了便捷的手段[5]。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学习网站平台,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增加了1次网络期中考试(占10%),2次单元网络作业(占10%),5次实验报告(占5%)。其中网络期中考试从标准化题库中随机抽题,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学生统一时间进行机考,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单元网络作业以寄生虫学网络论坛为平台,主要是一些综合运用性强,有分析比较和学生理解发挥的病例题,学生通过查资料、找文献,形成自己对病例的思辨认识并在规定时间内上网作答,主要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及综合分析能力;实验报告注重学生每次实验课辨别,制作寄生虫标本的动手能力的考核。

三、人体寄生虫学考试改革的效果

1.考试改革全面科学地评判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培养综合能力。经过这两年的人体寄生虫学考试的改革,我们将平时理论和实验学习情况纳入综合考量的范畴,不仅可以客观全面地检验学生的学业是否达到了寄生虫学科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且通过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调动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学生平时主动学习,及时复习,减轻了期末考试负担过重的问题,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识和能力相结合的全面培养的目的。

2.考试改革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考试改革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多方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教师根据阶段性评价结果反映出的教学问题,能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寻找课程学习的难点,采用适合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尚微微.高等学校的考试现状及改革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4):103-104.

[2]赵书贵等.医学考试研究与探索[M].中国言实出版社,1996.

[3]陶建武,刘亦仁.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对人体寄生虫学考试题型适应性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5,18(2):158-158.

[4]张肇丰,徐士强.教育评价的30种新探索[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葛明,刘亮,李凤珠.网络化考试在医学理论考试中的研究与探索[J].当代医学,2017,23(4):165-166.

作者:孙艳 周丹

第3篇:日本苗学研究文献资料史略

摘要:对日本学界的苗族研究进行文献史梳理,认为日本苗学史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一是二战前的日本苗学研究,以鸟居龙藏为代表的关于苗族与日本民族文化源流关系的思考;二是二战后的日本苗学研究,核心主题和特征体现为“照叶树林文化论”和稻作文化等宏观体系影响下的东南亚苗族考察及苗族神话研究;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日本苗学研究,以实地考察为基础的现实关怀逐渐成为趋势。日本苗学研究的独特视角与贡献,在于将苗族放在“东南亚一中国一日本”的宏观地域中,对其文化与社会进行把握。

关键词:苗学研究;日本苗学;研究文献

一、从百年来日本民族学人类学的发展脉络看日本苗学研究

苗族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生活产业形态、迁徙分布、与近代世界局势之间的密切联系等特点,持续受到世界学术界的关注。在不同国别的学术传统中,研究者因自身所处的时代与社会,对苗族进行多方位研究。其中日本苗学研究,可以说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问题视角及自成体系的学术传承脉络,值得特别论述。

石朝江、杨国昌等学者对海外苗学进行文献综述中提到部分日本学者;石茂明主要涉及日本对跨国苗族的研究;日本学者曾士才做过“日本学者关于苗族及中国西南民族的研究概况”的演讲;崔莲在其4篇文章中对日本近百年来中国少数民族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其中涉及对西南地区及苗族的研究。学界尚缺乏对日本苗学研究的专门梳理。要厘清日本苗学的脉络,必须将其放在日本整体民族学、人类学的发展中进行了解。一般而言,将日本民族学研究分为二战前、二战后两个阶段是常见的做法。同时,中国改革开放的70年代末也是重要节点,能否进入田野及是否主要通过实地调查做研究,将学者分为了上下两代。

因此,本文将日本苗学研究分为3个阶段:“战前”“战后”及“80年代以来”进行叙述。这种分期法强调3个段落各自的特点,但本文希望对日本苗学不同于中国或其他国家苗学研究的独到之处有所把握。

二、战前日本苗学研究:先行者鸟居龙藏与日本民族文化源流的思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除了一些译介作品、间接民族志外,日本对苗族的研究可谓只有乌居龙藏一枝独秀,他是日本第一个亲自深入中国西南部进行详实考察的人。在此之后,他基于自己的民族考察而提出的关于日本民族主要构成成分的思考,也为后世学者开启先河。可以说,他在这两个方面都是不折不扣的先行者。

1870年,鸟居龙藏生于日本德岛,在东京大学从事当时属于新兴学科的人类学研究,1902年7月30日-1903年3月13日深入中国南部进行7个多月的考察,对湖南、贵州、云南的苗族、彝族、布依族、藏族等进行调查记录并拍摄了大量的照片。1907年鸟居在日本出版了《苗族调查报告》,以之前的田野材料为基础,介绍苗族体质及苗族的分布、语言、服饰、饮食、住房、芦笙、铜鼓等。1924-1925年,鸟居连续出版了《日本周围民族的原始宗教:神话、宗教的人种学研究》《从人类学看南中国》《有史以前的日本》《从人类学看我国古代文化》等专著,从中可见他的苗族调查与他对日本民族整体思考之间的联系。《有史以前的日本》中,鸟居基于他对中国满蒙地区、西伯利亚东部、中国台湾、中国西南等地的实地调查,把日本民族的主要构成成分分为:北方固有日本人、埃努族、印度尼西亚族、印度支那族。其中印度支那族的主要文化要素有:铜鼓、大米、麻草鞋、草履、木履、横穴墓、干栏式居屋、倭人纹身、神话传说、蜡染、芦笙等等,这些原本居住在华南、东南亚大陆的包括苗族等少数民族,把这些文化传到日本。对日本民族学贡献极大的学者冈正雄以对日本民族起源的探讨著称,他的论述与鸟居有一脉相承之处,“以一种独特的观点把日本看成是一种文化和地理区域的一部分,并把注意力放在日本文化的某些方面”。而日本民族起源问题在战后一度成为影响极大的显学。乌居龙藏的著作众多。在中国,《苗族调查报告》在1936年便有中文翻译,2009年再版;2000出版过鸟居的贵州调查照片集。在日本,1975-1977年朝日新闻社出版了《鸟居龙藏全集》12卷及别卷,收录他所有作品约1000万字,日本学界多位著名专家学者为各卷写了题解。

鸟居龙藏对苗族的研究偏重于记述体质特征、语言、物质文化等,对于社会生活方面谈到不多,在后期他将其放在与日本民族相关的思考中,在宏观意识下发掘其与日本文化的可比性,鸟居龙藏的论述已经定下了此后日本苗学的基调。

三、战后日本苗学研究:宏观体系“照叶树林文化论”、东南亚考察、神话研究

二战后,追溯探讨日本民族起源成为一股热潮。冈正雄、石田英一郎、江上波夫、八幡一郎在1949年以座谈会的形式探讨“日本民族、文化源流和国家的形成”,1958年以《日本民族的起源》为题由平凡社出版单行本,在社会上形成热烈讨论。许多学者都谈到与日本文化、传说、风俗习惯、各种宗教仪式等有着密切关联的华南民族文化。

1.照叶树林文化论

稍迟的“照叶树林文化论”其实也可视作同一脉络下的宏观体系。这一理论由栽培植物学家中尾佐助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照叶树林”是以榆树为代表的阔叶常绿树,分布在印度东北部、尼泊尔、不丹、中国长江以南、台湾北部、日本西部、韩国南部。这些地区除了植物分布特征以外,各民族的生产活动、习俗传统也有诸多可比较之处。照叶树林文化的主要特征是漆、大豆发酵食品、茶、对糯性大的食物之偏好等。日本学者对中国南部和东南亚北部的农业类型(刀耕火种及水稻种植等)抱有极大的兴趣,因为水稻栽培在日本民族文化的形成上起着重要作用,它构成日本弥生时代(2-5世纪)生活文化的基础。这个理论影响很大,“照叶树林文化”概念在学者的讨论中被广泛接受。在这一宏观理论的影响下,日本学者对中国西南部的苗族等少数民族一直十分关注。但是,客观条件造成日本学者在这一时期内无法进入中国境内苗族地区进行真正的实地调查,因此,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日本苗学研究有两个特征:一是对中国境外东南亚苗族的研究;二是通过文献对苗族神话及民间传说的研究。

2.东南亚苗族研究

1957年,日本学者开始组织调查团前去东南亚进行民族学研究,其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团由日本民族学会组织。成员包括神话学家松元信广、地理学家岩田庆治、社会人类学家绫部恒雄。1959年他们在《民族学研究》上刊载关于老挝和泰国北部实地调查的报告《东南亚国家种稻民族文化综合研究》,后来于1965年成书出版。另一名重要学者白鸟芳郎从史学角度对苗族进行研究。白鸟芳郎1918年出生于一个东洋史学者世家。他继承家学,而后又另辟蹊径研究民族史,以“结合东洋史学和民族学”“结合文献记载和实地调查”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1967年,白鸟芳郎开始到泰国北部山地研究瑶族和苗族,1969-1974年又曾三度去泰国进行调查,收集到的文献资料共有缩微胶片2万多卷,并发表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多处涉及苗族。白鸟芳郎的目的“主要是想用泰国山区各民族的实况,对其30多年来关于华南各民族所作的研究成果作进一步的验证”,他曾自言:“照目前的情况,很不容易亲身进到那里(中国),因而对作为这一地区的民族和文化之延长的东南亚,特别是泰国西北部的民族进行调查研究很为重要……在泰国西北山地居住的瑶、苗、阿卡、傈傈都是在中国文献中不断出现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因而到这里进行调查,意义很是重大,趣味极为浓厚。”1966年曾发表过《从华南山地栽培民文化复合看我国耕作仪式与田神信仰》的竹村卓二,于1973年发表《最近泰国北部山地民族的人类学调查成果(动向与展望)——以瑶族与苗族为中心》,可见在日本学者中东南亚北部山地民族研究、华南苗族研究与日本民俗研究之间的密切联动关系。另外,青木千枝子1972年发表过有关老挝苗族的文章。

3.苗族神话、民间故事研究

白鸟芳郎等学者还组成“中国大陆古文化研究会”,1965-1980年发刊《中国大陆古文化研究》1-10期,对中国少数民族尤其是南部和西南部的少数民族神话与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占其中很大的篇幅;1967年村松一弥组织对中国民间文学抱有兴趣的人们成立了“中国民话之会”并刊行《中国民话之会会报》。这些学者大都是将苗族研究作为他们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神话中的一环来进行论述的。1963年,村松一弥与千田九一共编《少数民族文学集》,1972年编《中国的民间故事》,收有包括苗族在内的各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日译文。1973年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其历史、文化及现状》,在信息较封闭的情况下,尽量收集资料,对苗族等中国的54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语言等进行了概述。1974日本“中国民话之会”的会员共同翻译出版了《苗族民间故事》,对苗族的风俗习惯作详细的解释。作为先行者的村松一弥对日本后一代学者影响非常大,可以说他们是读着他的书长大的。君岛久子翻译了相当数量的中国少数民族民问故事集,也发表有多篇介绍、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文章。这段时期与苗族有关的撰述包括《中国的羽衣传说——分布与谱系》《东洋的天女——在中国变迁的过程》《龙神(龙女)传说及龙舟节》,并与梅棹忠夫等合编《民间故事与传承》一书。在《东洋的天女们》中她把类似“百鸟衣”的故事介绍并分类,说明不同民族版本的细节异同之处与刀耕火种等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伊藤清司主要研究中国古代神话,以《山海经》研究著名,这段时期他发表过苗学研究相关论文:《西南中国诸民族的叙事、传说相关研究出版动向》《“楚辞”天问与苗族的创世歌》、在《日本神话与中国神话》一书中他介绍苗族和纳西族的创世神话结构,并与古日本神话比较。大林太良主要是从神话和宗教仪式的角度,对冈正雄的日本民族起源论、佐佐木等人的“照叶树林文化论”“刀耕火种的复合文化”等进行发展。他常引用苗族的神话传说,比如兄妹婚姻与洪水神话,并与其他民族以及日本作出比较,出版了《稻作的神话》等书(水稻的传说与仪式也是日本民俗学者主要传统领域)。此外,研究少数民族文学的西胁隆夫发表过《汉族中的少数民族形象——以苗族为例》;历史地理学者千蕖德尔发表过《华南山岳地带的刀耕火种:根据中国文献的历史概观及问题的提出》及《中国中南部的土壤侵蚀与农耕文化》;村上顺子发表《西南中国少数民族的洪水神话——以苗族、瑶族、彝语系诸民族为中心》。

以上是战后日本苗学的东南亚研究及神话研究两大重心。但从整体而言,从冈正雄等学者对日本民族起源的热切的探究,到以生态环境为出发点的“照叶树林文化论”,在这些理论关怀下对刀耕火种、水稻种植、各民族生产活动习俗传统、神话仪式等各方面所进行的研究,都将苗族放在一个与日本息息相关的宏观体系下。

四、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苗学研究:以实地考察为基础的现实关怀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日本学者访问大陆并到少数民族地区调查成为可能,这对于日本学者来说盼望已久。这一条件很大程度影响了日本苗学研究,形成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渐着重以实地考察为基础的研究趋向。1980年,大林太良将鸟居龙藏的《从人类学上看中国西南》改成《到中国的少数民族地区去》重新出版,指出:“不但学界,而且一般民众都关心和积极期待机缘,随时准备到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中去。”一开始是以著名学者的短期组团访问为重点。上述老一辈研究者中,白鸟芳郎1979年便第一次到贵州、云南考察,其后多次访问。先前主要依据文献进行研究的上述多位学者都曾数次组团调研交流。白鸟对苗族起源及其与瑶族、藏缅语系、傣系、蒙格尔曼4个民族的历史关系、君岛久子对贵州苗族龙舟竞渡、创世神话等的研究,伊藤清司对苗族鼓社节、稻作仪式、姑娘田、神话研究等等,都在他们原有的研究基础上加上亲身所见的现实感。1982年佐佐木高明率领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对西南部少数民族文化的实地考察,“照叶树林文化论”继续得到发展。1985-1986年,主要研究日本民俗的日本国立历史民俗博物馆坪井洋文也到贵州苗族地区考察,与日本做比较,其后出版《华南耕作村落的社会与文化:探访贵州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新一代学者也纷纷涌现,实地调查在他们的研究中所占分量越来越高。如铃木正崇和金丸良子1985年依据2个星期左右的考察及其他综合材料编辑出版《西南中国的少数民族——贵州省苗族民俗志》,虽然田野时间不长,但起到了填补空白的先驱作用;同年还出版了《中国南部少数民族志:海南岛·云南·贵州》。铃木正崇1988年发表《关于龙船节的考察——贵州省苗族的事例研究》,其后又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撰写苗族祖先祭祀、神话、正月的来访神、鼓社节、民族服装与观光等专题文章,并出版多部专著。人文地理学方向的田烟久夫主要以农业生产活动为研究重心,重视生产、土地与民族关系,对贵州苗族、越南北部苗族的生活产业都有基于实地考察的撰述,并针对乌居龙藏的苗族研究写过文章,也常常探讨稻作起源及照叶树林文化等。金丸良子主要也是从生活形态产业方面做研究,除了和铃木正崇、田烟久夫合写的作品外,也在苗族“过山榜”、村规民约、服饰、移民史等方面发表过著述。曾士才1989年发表《西南中国少数民族的基督教受容》,讨论苗族与彝族的集团改宗;1991年发表了《苗族之“附灵”相关笔记》,把苗族的“酿鬼”和日本的“凭物”做比较,之后对苗族招魂仪式、民族观光、风水信仰、禁忌观念等主题都有进行论述。谷口裕久1988年发表《湘西苗族的百狮会》,1990年发表《民族集团动态与民族性——贵州省东南部苗族的事例》一文,探讨在现代中国苗族的自我意识。针对越南北部等东南亚苗族进行研究,发表有关移民及跨境苗族的一系列文章。@这些学者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坚实的田野调查基础之上的。

这一时期主要从历史方面研究苗族的有武内房司,他对太平天国时期以黔东南为中心的苗族起义与传统村寨联合组织、贵州东南部苗族社会的姑娘田习俗与女性继承权、清代贵州东南部苗族的林业经营、清代清水江流域的木材交易与当地少数民族商人、1911年越南北部苗族起义等历史都有精彩的论述。Christian Daniels(唐立)研究过清代贵州苗族的植林技术,并主编了1736—1950年《贵州苗族林业契约文书汇编》等专著。罔田宏二则对华南古代少数民族、经济形态、土司制度等历史问题作出了精辟的分析。吉开将人从2008年开始针对近代苗族史陆续发表论著。

衣、食、住、艺能等专题研究:有一部分日本学者单从某个生活方面的专题来对中国苗族(或东南亚苗族)进行考察,较著名的有鸟丸贞惠及鸟丸知子母女对苗族染织服饰持续多年的考察,名古屋女子大学对泰国苗族服饰及黔西南苗族饮食文化的研究、唐坚、土田充羲等人对苗族民居建筑的研究等。据笔者初步统计,1980-2014年的期刊或专著中,对苗族“民族服装、染织、刺绣、银具”等进行专题研究的有17种,研究苗族“苗歌、舞蹈、芦笙、地戏”等民族艺能的有8种,研究苗族“建筑、家具、居住、聚落空间”相关的有23种,苗族专门写真集5种;“饮食文化、大豆栽培”等相关的3种。

对离散苗族(西方HMONG)的研究:1975年老挝局势动荡,随着美军的撤退,在战争中帮助他们的老挝十几万苗族不得不到泰国寻求避难去,其后部分又迁居到了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逐渐成为西方社会中的一个研究课题。日本在其传统东南亚苗族研究之外,近来对此新发展也有所关注,从90年代起,先后有人从苗族难民营、老挝战争、难民意识、信仰与民族身份、美国苗族移民等方面进行论述。最新的综合性成果是吉川太惠子2013年出版的《离乡之民——苗族:超越时空的羁绊》一书,她对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的苗族进行的多点民族志调查,探讨了离散苗族历史源流及现状、民族性及民族认同等问题。

“现代化”“变迁”“适应性”等也成为当代苗学研究的关键词:宫胁千绘对苗族麻文化、苗族服装商品化及其流通所作的研究,杨志强对苗族知识阶层及苗族身份再建构的研究,陶冶对苗族仪式、观光开发与社会变迁的论述,及其他研究者对泰国北部山间的自然社会环境变化及农民的适应性的差异研究、苗族的离婚纷争处理变化、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观光考察、苗族社区里资讯媒体的利用、少数民族行商者与外国观光客之间的互动关系等等,可见近十几年来注重社会动态的研究趋势。

综上所述,在当今苗族研究者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学术传统与现实关怀的结合。最好的例子是铃木正崇2012年出版的《苗族的历史与文化动态——中国南部山地民想像力的变容》,虽然是其旧作的重编合集,但以“动态”“变容”为关键词贯穿全书,可见对现实性及社会实况的关怀占据了极大部分。另一方面,从每一章中铃木(及日本读者)所感兴趣的神话、祖先祭祀、鼓社节、来访神、巫女、龙船节、铜鼓等话题当中,仍然能见到属于日本学者的兴趣视角。这两者达到了很好的结合。

五、结论:日本苗学研究的脉络与特色

日本苗学研究不同于中国和其他学术传统的地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日本自身文化的清晰存在。从鸟居龙藏对上古日本的探寻,到战后日本民族起源的热潮带来的对苗族历史、神话的研究,再到“照叶树林文化论”的提出及其后以实地考察为支柱的田野倾向,在宏观关怀下,即使是最深入当地的调查中,学者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有着与日本文化的比较意识。其二,对生态与人文的结合,对相同或可比较的环境中生活生产的族群有着总体性的关照。其三,对苗族跨境特性及对东南亚的注意,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学者在东南亚发展出了相应的调查基础,并延续到当今对世界苗族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说:具有日本特色的整体观与宏观体系,是日本苗学研究的基础与背景。自鸟居龙藏以来,日本研究者一直将苗族放在其他少数民族、特别是南方山地少数民族的整体脉络中来看待;同时对南方少数民族,又将其放在“东南亚一中国南方一日本”的这样一片宏观地域中看待。这个地域与宏观体系概念,与中国学者或许是有所不同的,这一点是我们中国苗学研究者值得注意并可以有所借鉴的地方。对日本苗学的比较视角有更清晰的认知,有助于拓宽研究视野、深入交流与共同进步。

[责任编辑:曾祥慧]

作者:何源远 龙宇晓 李国栋

第4篇:礼仪学考试重点

第一部分、理论知识(此部分容易出大题)

第一章

一、礼仪学的核心概念是礼的概念,其它基本概念还有仪、礼仪以及礼貌、礼节等

二、在我国古代礼有三层基本含义:典章制度、礼节仪式、道德规范

三、十三经中的三礼是:

《周礼》典章制度:专谈古代政治书, 《仪礼》、礼节仪式:记录战国以前贵族的生活礼节仪式 《礼记》道德规范:接近广义的礼

四、礼仪的概念来源:源自法语ETIQUETTE。

礼指特定民族、人群或国家基于客观历史传统而形成的,以确立维护社会等级秩序为核心内容的价值观念、首先堆满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行为方式。

礼仪是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符合礼的要求,维护扎的精神,指导人际关系的行为方式和活动形式的总和。

具体表现形式有:礼节、礼貌、仪表、器物、服饰、标志、象征等。

五、礼仪学研究对象:理论探讨和实际应用

第二章

一、关于荀子的“圣王”说,礼和祗的形成,必然是一个从无到有,由初级到高级,由零到整的过程,决不可能在哪个圣人手里一下子变出,即使有这样的圣人,他们最多也不过是做了一些归纳、综合、集中、整理的工作。

二、1915年,波兰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期基到太平洋西部的特罗布里恩群岛进行野外考察。

三、美国著名人类学家摩尔根著作《古代社会》。

四、原始社会的礼仪特点:

1、 礼仪在原始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氏族首领和酋帅都是当然的司礼,司礼们指定每次庆典举行多少天,并作好一切安排以及协同部落的首领和酋帅主持仪式,女司礼则今生于负责准备筵席。;

2、 礼仪内容广泛,以各种崇拜尤为突出;

3、 礼仪具有明确的实用动机,舞蹈是美洲土著的一种敬礼仪式。易洛魁部门的“三铲土”仪式,第一铲与大神有关,筹备组二铲与太阳神有关,第三铲与地母神出鬼没有关;

4、 礼仪的观念是民主和平等

五、奴隶社会的礼仪特征:

1、 原始社会的全民意向被尊君观点所取代。我国古代的三大祭礼为祭天神、祭地祗,祭人鬼,其中以人鬼崇拜最切合氏族的生聚和繁衍观念。

2、 原始社会的民主、平等定神被奴隶社会的强制、不平等礼仪取代;

3、 妇女地位下降,得不到起码的尊重

六、孔子礼仪的五大类:

1、 吉礼:祭祀典礼,是事神致福的意思,对上帝、日月星辰、社稷、五岳、山林川泽以四方百物的祀典。

2、 凶礼:丧葬、对天灾人祸的哀吊,即丧、荒、吊、桧、恤。

3、 宾礼:指诸侯对一辈子的朝觐及诸侯间的聘问和会盟。下列朝、宗、觐、遇、会、同、时聘、殷覜等

4、 军礼:指战事,包校阅、出师、乞师、致师、献捷、献俘等。

5、 嘉礼:包括冠礼、婚礼、投壶礼、射礼、乡钦酒礼、立储

七、封建社会的礼仪特征:除奴隶社会的三个特征外还包括伪善和封闭

第三章

一、就礼仪的性质而言,礼仪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

二、社会规范:是调整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是一个社会对其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加以提倡或限制的准则。

三、社会规范包括两大类别

1、 法律规范:国家制度或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强制性是其重要特征。

2、 非法律规范:即指法律规范之外 的一切社会规范包括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习俗、共同生活准则以及非国家组织的规章制度。

四、礼仪需要不断批判继承并不断推陈出新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今天和未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既要反对抱残守缺、顽固不化和守旧思想和态度,也要反对割断历史,搞什么另起炉灶。

五、礼仪的民族性与地方性,是指不同民族和地方的礼仪具有不同于其它民族和地方礼仪的一些特点。礼仪的民族性与地方性表现为内部统一性与外部差异性的结合。

六、民族统一性与外部差异性的关系:

1、 不同民笑和地方的礼仪,既有内部的统一性,又有外部的差异性,这两方面的统一,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礼仪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2、 礼仪同时也具有全人类的共通性,也正是因为这一面的存在,礼仪才能够在不同的民族、国家和地区的交往中发挥其指导和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

3、 礼仪的民族性与地方性的许多内容,也是可以发展变化的,从而转化为全人类的共通性,丰富人类礼仪的精神宝库。

4、 礼仪的民族性、地方性与礼仪的全人类共通性之间是互相依存、互相促进、补充、包容合作的关系,他们联袂共同组成一个礼仪的新天地。

第四章

一、礼仪的构成要素:礼仪的主体、客体、媒体与环境。

二、礼仪的主体包括:个人和组织两个基本类型。

三、礼仪的对像是指各种礼仪行为和活动的指向者和承受者。

四、礼仪主体和对象的关系:

1、 礼仪主体和对象是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关系。

2、 礼仪主体和对象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多时候随着礼仪过程的转换,主体和对象的地位也会发生变化。

五、礼仪的媒体:任何礼仪行为和活动都不可能凭空进行,必须依托一定的媒介或媒体。这种媒介就是礼仪的媒体,礼仪媒体也就是礼仪符号。

六、礼仪也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人们在操作和实施礼仪行为和活动时候必然是有某种思想、意愿、情感需要表达和传递,这些礼仪的内在要素就是礼仪的内容,这些内在要素的表现方式,亦即诉诸人们的感官物理表现就是礼仪的形式。

七、礼仪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 礼仪内容和形式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虽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他们在礼仪或礼仪媒体中的地位却不是完全一样的。

2、 礼仪内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决定地位,礼仪形式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服从地位于

3、 礼仪内容决定形式,礼仪形式服从于礼仪内容。

4、 礼仪的内容和礼仪的形式的主次要位置也不是绝对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这两个方面又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应采取相应适当的办法,及时进行调整,以避免出现礼仪失误。

八、礼仪的交际符号分为:言语交际符号和非言语交际符号

九、礼仪媒体可划分为:人体礼仪媒体、物体礼仪媒体和事体礼仪媒体。具体操作礼仪时,不同类型的礼仪媒体往往是交叉结合使用。

十、心丧和无体之礼:只是不采用其种仪式媒体,实际上不过是进行了媒体的选择和替换,礼仪的媒体发生的转移。总之任何礼仪都必须使用媒体,不使用媒体的礼仪是不可能存在的。

十一、 礼仪的环境:任何礼仪行为和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进行。实施礼仪行为和活动的特定时空条件就是礼仪的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十二、 礼仪环境对礼仪的制约作用体现为:实施何种礼仪由礼仪环境决定,具体礼仪如何实施也要由礼仪环境决定

第五章

一、礼仪的规律:约定俗成、等级相称、时空有序、客随主便

二、约定俗成,指各种礼仪规范都城是在社会生活中共同认定,众所习用而形成的。维护礼仪规范的办法只能是社会成员的认同、认可和主动服膺。

三、等级相称指礼仪是划分为一定等级的,礼仪的等级与礼仪主体和客体的等级必须相称。即礼仪的等级关系必须与礼仪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等级关系相称。

四、等级相称律的要求:从根本上说,就是礼仪的规模、规格、形式都恰如其分、既不能贵用贱礼也不能贱用贵礼。等级相称律并不否定现代礼仪的平等精神和相互尊重的原则,相反,平等精神和相互尊重的原则还可以促使礼仪主体和客体更全面的遵从等级相称率。

五、时空有序指一切礼仪行为和活动中的时间、空间顺序都是有意义的。他的实质是礼仪主体和客体各自的地位、权力、尊严和荣誉的问题。

六、时空有序时空有序律的要求:要求我们在实施礼仪行为和活动时,对于其时间和空间的顺序切不可掉以轻心,务必高度重视,妥善处理。

七、客随主便指处于客位的礼仪当事人必须遵循处于主位的礼仪当事人所有地的礼仪规范。划分是根据礼仪行为或活动所在地域来划分的。

八、客随主便的要求:遵从何种礼仪规范有了一个共同的认可选择标准即处于客位当事要暂时放弃固有的一套礼仪规范转而学习关遵循比较陌生的新的礼仪规范。这种“客随主便”精神就是现代礼仪中相互尊重的精神,是对客随主便律的真正理解和最准确的把握。

第六章

一、 社会方义礼仪的四个基本原则:相互尊重、诚信真挚、顾全大局、不卑不亢

二、 礼仪主体与客体之间具有平等关系,是社会主义礼仪本质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社会主义礼仪的本质特征,还体现在礼仪内容的定向上。

三、 相互尊重是社会主义新型礼仪最重要的原则,因为这是社会主义礼仪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社会礼仪的显著标志。

四、 诚信真挚,就是心诚、守信、感情真实热烈

五、 顾全大局,指一切礼仪行为和礼仪活动就要符合小局要服从大局的原则精神,以大局为重。

六、 不卑不亢,是社会主义者的必备品质一精神状态,这种品质和体现于礼仪之中,即构成社会主义礼仪不卑不亢原则之中。

第二部分 常识与规范

第七章

一、仪表举止是人的外在表现,包括容貌、衣着、装饰、举止、表情等

二、仪表包括:容貌、风度、衣着、修饰。

三、着装与体形:胖人适合穿西裙,避免百褶、喇叭裙;腰部过粗的人不宜穿紧身裙,

四、着装与脸型:应该根据自己的脸形用“相反相成:的原则去选择领子的式样,所长避短。

五、全套服务:深色西装配白衬衣、黑皮鞋、黑袜子。着装时,我们要扬长避短,又要体现个人风格;着装是一门艺术,是一种给人以视错觉的造型艺术。

六、男子在正式场合的服饰:穿上下同色、同质的毛料中山装、西装、民族服装,不可穿茄克、牛仔裤等便装或短裤背心。男子穿西装一定要系领带。任何时候男子在室内都不能戴帽子和手套,尽量不要戴墨镜。

七、戒指的戴法:戴在食指上意求婚、中指意在恋爱中,无名指意已婚,小指上意独身。

八、举止有度:指一个人的举止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即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九、举止得当:是指社交者能根据各种举止具有的特殊礼仪意义,在社会交往中,在适当的场合里,正确运用这些举止,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愿

十、表情是指内心情感在面部或身体姿态上的表现,由人的神经支配。

十一、 表性温和、储蓄叫色温,以理智战胜感情冲动叫制怒,色温需制怒,易怒则难色温。

十二、 面部表情中最突出的是眉眼传情,眉毛有20多种表情,在汉语中表达眼睛的司就在四五十个。 十

三、 面对面谈话,谈判、讨论时,眼睛最好注视对方,如果较多交谈者在场,最好以环视的目光有意识地顾及到在场和每位公众。

第八章

一、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尊敬称呼时,就用您二位或您二老来代替“您们”。

二、若职务中有“副”字,就在称呼时去掉副字

三、在缅甸“吴”是先生或伯叔的意思,“郭”是大哥的意思,“貌”是小弟的意思,缅甸人和印尼人只有名没有姓。

四、介绍:先把年轻人介绍给年长者,把男士介绍给女士、把职位低的给职位高的,如女方是你的妻子,则应先介绍对方,后介绍自己的妻子。介绍女士给男士时,就先征求女方的同意。商业场合,不分男女,社会地位较低的人总被介绍给社会地位高的人。

五、握手的顺序:主人先伸手,年长者与年轻人之间,年长者应先伸手,身份、地位不同等者之间,应由身份和地位高者先伸手,女士和男士之间应由女士先伸手。

六、人多时,握手次序一般为:先女士后男士,先长辈后辈,先近处后远处。

七、寒暄的作胙不能从信息意义上来理解,它主要功效是联络感情,保持良好的社会联系。

八、避讳的话题:生理上的缺陷、家庭不幸、个人不体面的经历或现状、

九、西方人的言谈七忌:年龄、婚姻、收入、住址、经历、工作、信仰

十、拒绝的方法:无效回答、移花接木、诱导反问、先扬后抑法

第九章

一、邀请可分为口头邀请和书面邀请

二、口头邀请分为当面邀请和电话邀请

三、书面邀请分为信函邀请和请帖邀请

四、请帖也叫请柬,是为请客面发出的通知书,它既表示对客人的尊敬,也表时邀请者对此事的诚意和郑重态度。

五、辞行时期:造成不要拖得太久,宁愿和对方在兴趣最浓的时候分手,也不要拖到无话可谈时不欢而散。

六、日常接待时,注意礼节,主人应请其坐上座,自己坐在一帝陪同,并委派家人或下属送茶,茶水应浓度适中,量度适宜,通常说“浅茶满酒”。

七、送客礼节:一定要等客人先起身后自己再起身相送,同时家里人也应起身道别,送客应送至房门口或楼梯口,如果是送至电梯的,等电梯门关上再走。

八、迎送的规格:东道主应与来访者身份对等。

九、鸣礼炮:二十一响最高规格,用于欢迎外国元首,十九响欢迎政府首脑,十七响欢迎融总理

十、陪同乘车:陪车时应请宾客坐主人的右侧,上车时应让客人从右侧门上,主人从左侧门上,如果夫妇同乘车应男宾坐右侧座位,并让女宾先上车。主人亲自驾车,副驾驶为首位。主人驾车,主人夫妇应坐前面。

第十章

一、 信封上的称为和信内的称为通常是有区别的,信封上的称为是对邮递员而言。

二、 电话通讯礼仪:必须讲礼貌、要说好起始语、多为对方着想、称呼应准确、尽量控制语调、注意相互呼应、记住事件要点、不应忘记道别、重视通话效率、要有时间观念。

贝尔在发明电话机后,想用“哈希里”作为庆答用语,可发明大王爱迪生建议用“哈罗”。

三、 如果通话时电话突然中断,应当由先打电话的一方重拨。

四、 商业信的正确形式是必须将收集人的地址放在信头的左边,在称谓的正上方。

五、 西方人的信封写法与中国不一样,一般是将收集人的地址写在信封的右下方,先写收信伯姓名,然后是门牌号,接下来是所在地区、国家,各占一行。寄信人的地址写在正面的左上角或背面。

第十一章

一、会议来宾应客随主便,来宾应遵守会议的相关规定,听从组织者或主持人的安排,切不可流露出漫不经心,高傲自负的神态。会议听众应遵守纪律、

二、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

三、国旗法的相关内容: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和不合规格的国旗、升旗可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过程中,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或唱国歌。

四、“沙龙”是法文SALON的音译,即会客室和客厅之意。从17世纪,西欧贵 族中常聚到某些私人客厅谈论文学、艺术、政治问题,因此形成社交聚会的一种形式。

第十二章

一、日本人和中国人一样,不习惯当着客人打开礼物,是为了尊重对方,经免对方因礼轻而感到难堪。

二、西方人的馈赠习俗:总是对送礼者表示感谢、总是当面拆看礼物同时对礼物表示赞赏、他们十分看重礼品包装。

三、馈赠时机:日本人送礼最多是每年的12月和七月中元、美国人在12月25日圣诞节、法国人初次结识送礼很不适当,应等下次重逢的适当时机再送、英国送礼就在晚上餐厅用完餐或看完戏后、在整个西欧到别人家作客应在到达时送礼。日本第一次见送礼

四、美国法律对送礼有严格规定,业务交往中送礼的费用只能免减税收25美分,美国官员送礼只能是美国制造。

五、阿拉伯人的送礼习俗:喜欢中国礼品、喜欢美国和德国的产品、一般都 是赠送贵重礼物也希望收到贵重礼物

六、阿位伯伯禁忌:第一次网页不送礼,避免行贿之嫌、不要送不值钱的不能向阿拉伯人的妻子送礼、不要只有一人在场的情况下送、不送带有动物形象的东西。

七、重视“礼”的感情价值“礼虽然是以物的形式出现,但正常的赔礼更重要的是体现一定的精神价值和感情价值,即发于情而献于礼,此,赠送礼品要诚心,不要虚礼。

八、送人千金不出投其所好。 第十三章

第5篇:学礼仪有感

当我拿到“从零开始学礼仪”这本书时,我就被封面上的那句话吸引了:“礼仪是成功的基石,礼仪是素养的体现;知礼懂礼是每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是的,古人言“礼者,人道之极也”、“不学礼,无以立”。从孔夫子开始,礼仪就被列入必修的“六艺”之中了。可见学习礼仪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活在当下的成年人,作为一个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我们有必要学习文明礼仪,不断完善自己。

礼仪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道德规范,它不仅展现一个人的风度与魅力,还体现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及内在的精神风貌,更是待人处世、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手段。孟子曾经说过:“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礼仪也一样,相信每个人都喜欢和有礼貌的人相处,那就自己先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吧。

讲究礼仪,不仅可以反映出个人的形象和内在素养,更是一个家庭、一个国家整体素质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世界各地的礼仪与习俗不断地融合与发展。因此,要正确地应用礼仪,必须认真地学习、了解符合时代精神的礼仪知识。与时代格格不入的言谈举止怕是要贻笑大方的。 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自古以来,中华儿女一直将文明礼仪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如今,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文明礼仪更显得尤为重要,它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可谓包罗万象,无处不在。一个人的举止、表情、谈吐、对人待物等方方面面,都能展示一个人的素质修养,一个单位的整体形象。

阅读《从零开始学礼仪》和听过金正昆教授的演讲之后你会发现礼仪的关键是要:想人之所想。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换位思考,使自己的言行举止让别人感到舒服。人的性格各异,但是对礼仪的定义大致相同,如果大家都能变成知礼懂礼的人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不愉快,就不会产生那么多的矛盾。

礼仪的性质是一种行为规范与准则,是精神文明的外在体现。礼仪是一种修养,礼仪是一种能力。礼仪是和谐人际关系的润滑剂。礼仪可以调整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从此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时刻留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提高自己的修养,塑造自身形象。并且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感染身边的每个人,为我们的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6篇: 礼仪学结业论文

-----------大学生礼仪之我见

学校:山东

理工

大学

学院:理

专业:信

1102

姓名:王

学号:1 1 1 1 1 2 2 0 5 0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可是和为“礼仪”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那,在现实生活中,甚至是在中国历史上,每每谈及礼仪,大家首先想到的无非就是一些孔孟故事,有限的几个历史名人的历史事件,可享有“礼仪之邦”的中华民族就只有这几个人懂得礼仪吗,这无非是对中华民族的一个巨大讽刺,中国的礼仪应体现在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上,而作为一个国家未来的主人,我们大学生更应该学习礼仪知识,以保我们中华民族的“礼仪之邦”名副其实,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证明我们配的上这个称号。

经过了五千多年的选择和进化,我中华民族的历代先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了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了一套适用于中华民族的交往礼仪。在我的理解中,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起码的道德规范,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山东理工大学为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学校特开设礼仪课程,并且我有幸在大二上半学期选修礼仪这门课程,并在近半年的学习中不断完善自我,是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一个现代社会的大学生要求。

礼仪的内容广泛,涵盖极广,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只有如此才能够是自己更加适应社会需求,是自己成为一个彬彬有礼的人,让自己更容易为周围社会所认同。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聪明的中国人为礼仪总结里一些规律和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 1

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做到这些,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会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更能抓住机遇,有利于我们人生理想的实现,为我们的人生路描绘精彩的一笔。

当然礼仪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从小养成有礼貌、有教养的习惯。记得在第一次诺贝尔的颁奖会后,一位记者采访了一位获奖者。记者问:请问教授先生,你是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白发苍苍的教授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我是从幼儿园学到的。”在幼儿园学到饭前洗手,午后休息,不是自己的东不拿,自己的东西要分一半给小伙伴,东西使用后要放整齐。教受的语言道出了一个直理:一个人的文明礼仪是从小通过潜移默化养成的,同时也说明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教育。是啊,礼仪的养成并不简单,它不是说我们努力一下就行的,如果一个人有一天突然感觉礼仪有用了,想努力使自己在几天之内完全学会礼仪,是自己变成一个彬彬有礼的人,那我相信他或许会成功,但绝不可能是自己真的变成一个知书达礼之人,只要通过与人交流拿他很快就会露馅,并且为人们所不齿,最终不但不会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礼之人,反而会使自己成为人们口中的笑柄,被人们认为做作。

要形成良好的礼仪,我认为还是有很多方法的。首先,应做到自尊自爱,自我约束。 孟子说过:“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自尊,就是要自我尊重。一个人只有自己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而一个真心懂得尊重别人的人,一定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待人接物,不卑不亢,既热情又稳重;为人处世,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碰到挫折不自暴自弃,遇事顺利不忘乎所以。学会尊重父母,是对父母的孝敬;学会尊重知识,是对智慧的向往;学会尊重生命,是对生活的热受。 自爱,就是要接纳自己,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接纳优点,是为了增添自信,进一步发展自己,接纳缺点,是为了使自己有自知之明能够扬长避短,完善自己。 自我约束,学习,应用礼仪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自我约速,即自我要求、自我控制、自我地照、自我反省、自我检点,也就是说在应当努力的时候学会坚持;在应当制止的时候学会放弃,不任性苛求,不固执己见。其次,应遵守规范,

2

宽以待人。 当我们用礼貌的态度对待他人时,对他人本身就是一种提示和示范,也同样会得到他们礼貌的回报。 遵守规范,就是要凡事讲究适度,按礼仪规范去办事,协调好与各类公众的善长纱,使自律与他律相统一。 宽以待人,交际活动中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面对别人的缺点,过错或不同的看法,我们应该学会宽容。宽容是一首歌,是一杯茶,是一颗直心,是一种博爱。友谊的长久,爱情的永恒,事业的常青都离不开宽容。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是精神的成熟和心灵的丰盈。领导者宽容可以使近者悦,远者喜,集贤聚才,成就事业。同事间宽容,就会互谅互助,并肩携手,共赢共荣。拥有宽容,可松弛别人也能抚慰自己,最终收获他人的直诚。还有就是尊重他人,求得和谐。 孔子说:“礼者,敬人也。”这是对礼仪的核心思想高度的概括。 要真诚待人,与人为善;要善解人意,为他人着想。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只有尊重他们,人能赢得相互间的尊重。 人际交往,贵在和谐。群体相处,难免发生矛盾,当个人的利益与群体的利益、局部的利益与全局的利益,暂时的利益与长远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应以群体利益、全局利益、长远利益为重,以顾全大局,求得和谐。能做到这些的话,我相信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有礼貌、讲文明的人。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有句古话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虽然并不见得正确,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仅仅拥有知识还是不够的,当我们埋头努力学习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一下这个社会的发展趋势,我们还要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礼仪规范,是否经得起社会的考验,群众的经验。作为一个几千年的礼仪之邦,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素养和礼仪修养也越来越高,我们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与素质。

我很高兴自己选修《礼仪》这门课,我相信在这门课上所学的东西,将会成为我未来发展的一大优势,会有助于我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第7篇:学礼仪,做文明学生

《学礼仪,做文明学生》主题班会进程

第一项进程:介绍班会主题内容——学礼仪,做文明学生(1)

第二项进程:介绍礼仪,礼仪的含义,富有哲理的句子,让同学们逐步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2——5)

第三项进程:分别讲述课堂礼仪和校园礼仪(6——10)

第四项进程:欣赏《校园礼仪三字经》(11——13)

第五项进程:观看校园中一些不文明的图片(14——15)

第六项进程:让同学们自我检测是否是一个文明的中学生(16——18)

第七项进程:总结内容,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竞猜(19——21)

第八项进程:牢记礼仪六句话,通过班会立下誓言:做文明学生,创文明集体。(22——23) 初三(2)班《学礼仪,做文明学生》班会到此结束

初三(2)班赖小艺

第8篇:百万家庭学礼仪

《百万家庭学礼仪》知识集锦--公共礼仪

[职场礼仪] [涉外礼仪] [家庭礼仪] [社会礼仪] [校园礼仪] [公共礼仪]

一、单选题

题号

试题

从交往礼仪上来说,首次拜访的适合时间是_______。 1 A.15分钟 B.30分钟 C.60分钟

公共汽车拥挤时,错误站立姿势是_______。 2 A.面对面

B.“前胸贴后背” C.背对背

女士着裙装时,应注意不可_______。 3 A.并腿而坐 B.光脚穿着凉鞋

C.穿着短袜,露出部分的裸腿

告别时,握手的一般正确做法是_______。 4 A.客人先伸手 B.主人先伸手 C.两人一起伸手

在别人问路的时候,被问及的人应该_______。 5 A.热心耐心的指路 B.随手一指 C.置之不理

穿着正式西装时,不应搭配_______。 6 A.T恤 B.皮鞋 C.衬衫

公共生活礼仪是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交流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具有的行为特征是:_______。 7 A.自主性

B.强制性 C.选择性

骑车经过学校、工厂或机关大门时应做到_______。 8 A.下车推行 B.长驱直入

C.不必下车,点头示意

A A A A A C A B 标准答案 一行多人在街上行走时,并行者最多不超过_______人。 9 A.4 B.3 C.2

公共宿舍的同住人之间不可_______。 10 A.随便取阅或取用他人物品 B.交谈时注意避免涉及个人隐私 C.相互体贴和相互照应

握手的标准方式是行至距离握手对象的_______。 11 A.1米远处 B.2米远处 C.0.5米远处

乘坐步行电梯的一般规则是_______。 12 A.左边上下,右边站立 B.右边上下,左边站立 C.当中上下,左边站立

在观赏京剧、杂技表演时,如演出特别精彩,可以_______。 13 A.吹哨 B.跺脚 C.鼓掌

拥抱礼仪,右臂和左臂的位置分别是_______。 14 A.偏上,偏下 B.偏下,偏上 C.平行

在舞池中,不可_______。 15 A.男士须经女士同意后,才可共舞 B.一曲未终,女士既与另一舞伴共舞

C.男士须将女士送回原位,并致谢后方可离去 在有专职司机的轿车中,上位是_______。 16 A.前排右座 B.后排左座 C.后排右座

用西餐时,切记不可_______。 17 A.从口中吐出骨、壳

B.如用汤杯,则可直接入口喝汤 C.将大块肉逐一切成小块食用

参观教堂、寺庙、清真寺时,一定要_______。 18 A.脱帽 B.摘下手套 C.带面罩

19 溜狗时必须携带什么_______。

C A A C B A C A A A B A.狗粮 B.项圈 C.塑料袋

在问路的时候,首先要做到的是_______。 20 A.直接问路,节省时间 B.首先致谢,而后问路 C.首先问路,而后致谢

陪同客人乘坐自备轿车时,客人上车的车门一般惯例是:_______。 21 A.左侧 B.右侧 C.两侧都可

下列哪个国家的礼节中,最好不要当面拆开他人赠送的礼物_______。 22 A.欧洲各国 B.美国 C.日本

喝咖啡时,不可以_______。 23 A.用拇指和食指拈住杯子而将杯子端起饮用 B.用汤匙小口送饮咖啡 C.汤匙只用来搅拌咖啡或糖

进场入座观看演出时,如同排观众已在外侧入座,这时,穿行进入应做到_______。 24 A.面对观众进入 B.背对观众进入 C.侧对观众进入

桌边喝咖啡时,应该_______。 25 A.右手端杯子,左手端杯碟,托着饮用 B.右手端起杯子,不要将杯碟端起 C.右手一并将杯子与碟子端起,再饮用 别人让座于你,你必须做得是_______。 26 A.直接坐下 B.先致谢再坐下 C.坐下再致谢

与印度人,阿拉伯人打交道一定要用_______与其握手。 27 A.右手 B.左手 C.双手同时

食用自助餐的时候,取餐时必须遵守的原则是_______。 28 A.边取边吃 B.一次取个够 C.少量多次 29 不实行拥抱礼的国家有_______。 A.俄罗斯

B C B B B A B C B B B.中国,日本 C.阿拉伯国家

鞠躬礼一般情况下的鞠躬度是_______。 30 A.30度 B.45度 C.60度

适合穿睡衣的场合是:_______。 31 A.大街 B.客厅 C.卧室

大街上,男士与女士同行,男士应让女士走在_______。 32 A.人行道外侧 B.人行道内侧 C.内侧或外侧均可

在洗手间洗完手后,不可以_______。 33 A.用烘手机烘干 B.用毛巾擦干

C.挥动双手、将水甩干

热恋中的情人在公共场合所应避免以下何种举止行为_______。 34 A.牵手 B.扶臂 C.拥吻

送花时一般不送_______。 35 A.成单数的花束 B.成双数的花束 C.数字为13的花束

C C C B C C

二、是非题

题号

1 展览会上摸弄展品是失礼的行为。

2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应安静,候乘公共交通工具则可大声说话。 3 听交响乐时,乐章间鼓掌是很失礼的行为。 4 坐出租车不必回应司机的问候。

5 体育比赛只为主队喝彩,无需为客队队员鼓掌,表现了东道主对主队的忠诚。 6 为他人介绍时,因遵循“尊重居先”的原则 7 开会着装可以随意。

试题

标准答案 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8 公共图书馆,借到好书可以不还,是有素质的表现。

9 因为交了物业管理费,所以清晨溜狗时,宠物留下的大小便应当由物业清理。 10 穿汗衫,拖鞋进图书馆不为失礼。 11 看电影迟到,应悄然入场,入座速度要快。 12 医院看病,候诊时不要大声喧哗和随意走动。 13 尊重是公共生活礼仪的情感基础。 14 在公共车辆座位上,翘二郎腿是个人自由。 15 团拜、开会、过节、祝贺等场合使用拱手为礼。 16 送客时,主人应先起身,先伸手告别。

17 一视同仁、平等结交,应文明礼待外地人、外地民工。

18 听交响乐,看芭蕾舞时,可以携带照相机和摄像机拍摄自己喜欢的画面和片段。 19 女士优先,男士应搀扶女士上车。 20 到银行、邮局存取款时,站在窗口标示的“一米线”外等候,是社会公共秩序文明的表现。

错误 错误 错误 正确 正确 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 错误 正确 错误 错误 正确 正确 正确 错误 错误 错误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 错误 21 老年人在路边打牌,下棋丰富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应予以提倡。 22 营业员说话声音越响,说明服务越周到。

23 公共生活礼仪是人们彼此表示敬重与友好的生活准则。

24 文明用厕,遇内急可前往就近公厕入厕,用完公厕后应用水冲洗污物。 25 真诚是公共生活礼仪修养的核心,与人相处的基本态度。 26 社交交流中,对女士不问财产,对男士不问年龄和工资收入。 27 开会时,因开会内容过于无聊,所以听者可以在下面看书报、打瞌睡、抽烟或提早离席。

28 欣赏音乐会时,应以鼓掌,吹口哨,喝彩表示对演员精彩演出的感谢。 29 看京剧,听交响乐,都可中途鼓掌叫好,以示对演员的欣赏。

30 进电梯应让老人、妇女先行,下电梯可先出电梯,再对老人妇女予以适当照顾。 31 旅游观光时,允许躺在长椅上睡觉和席地而坐。

32 公共汽车拥挤时,请别的乘客代为购票,应在递钱和接票时表示谢意。 33 公共生活没有私密性,不必尊重他人的隐私。

34 非基督徒与基督徒共同进餐时,应注意基督徒的饭前祷告、斋戒和忌食。 35 向朋友赠送一束红白相间的玫瑰,表达了我对你是有用的情感。

36 赠送礼物时,本着节约的想法,可把人家送的礼物或公司派发品转送给他人。

三、多选题 题号

试题

在人际交往中,化妆既是为了敬人,又是为了自尊,但应注意避免_______。

标准答案

1 A.在公共场合化妆 B.在异性面前化妆 C.浓妆艳抹

旅游、出差时,如若乘船出行,坐乘轮船要注意的细节有_______。

A, B

2 A.不要在船舷上舞动花衣服或手帕

B.晚上不要拿手电筒乱照,避免被其他船只误认为旗语或信号 C.在舱内走道上不能奔跑追逐

着装应注意场合,哪些场合不能穿睡衣_______。

A, B, C

3 A.清晨在小区溜狗 B.在家中接待亲友等熟人 C.去小区附近的菜场买菜

使用手机应注意场合,哪些场合应关闭手机_______。

A, B, C

4 A.飞机、加油站

B.影剧场、音乐厅、阅览室、法庭、会议室等严肃、安静的场合 C.医院

礼物馈赠应注意的礼仪规范是_______。

A, B, C

5 A.选择时机 B.注意适度 C.讲究方式

走路时不应该发生以下何种行为?_______。

A, B, C

6 A.边走路边抽烟 B.边走路边吃东西 C.见到熟人视而不见

人们在公共场合为保持说话的适当距离,依据不同类型的人际交流,空间区域分为公众距离以及_______。

A, B, C

7 A.社交距离

B.个人距离 C.亲密距离

手机是现代化通讯工具,在会场应该注意_______。 8 A.把手机关闭或搁在无声档 B.到场外去接听

C.会场内接听应尽量放小音量

喝咖啡时,哪些是合理的调羹使用方法_______。 9 A.使用调羹来搅拌糖和牛奶 B.用调羹舀咖啡、一勺一口地喝

C.调羹用完以后,应放在盘子里,不能放在桌子上 10 使用筷子要注意的礼仪上的忌讳有_______。 A.用筷子敲打碗碟或杯子

A, B, C

A, B

A, C

A, B, C B.夹菜时不能用筷子在菜碗里乱翻 C.不能在说话时拿着筷子乱舞

西餐的吃法与中餐略有不同,应注意以下几点_______。 11 A.吃面包或比萨时应是用刀叉,不能用手拿着吃 B.喝汤时不能发出声音

C.吃鸡、鹌鹑等骨头较多的食物时,可以使用手 握手礼节的要素有_______。 12 A.注意握手力度 B.注意先后顺序 C.注意握手时间

因故无法准时,应做到_______。 13 A.尽快通知对方 B.解释原因 C.郑重致歉

着装必须注意_______。 14 A.时间 B.地点 C.场合

提倡“健身不扰民”,以下哪些是扰民的行为_______。 15 A.清晨,老年人集体锻炼身体,大声播放广播操的音乐 B.在健身的过程中随地吐痰

C.在小区绿地中健身,或利用树木等锻炼身体

嚼口香糖应注意场合,以下哪些场合不可以嚼口香糖_______。 16 A.歌剧院听音乐会时 B.商场购物时 C.图书馆看书时

礼物馈赠,除了物质价值外,还应赋予的价值是_______。 17 A.货币价值 B.情感价值 C.信息价值

公共生活礼仪反映着社会交往中人们的_______。 18 A.交往方式 B.公德水平 C.审美情趣

A, B, C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B, C

第9篇:父母教我学礼仪

父母教我学礼仪——电话礼仪

闻其声,如见其人。

今天,电话对于人们来说就像空气和水,很难想象没有电话的生活该是个什么样子。电话是大多数人的主要通讯手段,因此你有很多机会感受他人不同的通话表现:粗鲁的,和气的,强硬的等等。当然电话另一端的人也同样会感受到你的表现。其实打电话时要想给人留下个好印象并不难。

1.接通电话

当你打电话时,一接通对方,就要马上有礼貌地说明你是谁。如果你说:“猜猜我是谁?”或”(“)喂,是我!(”)“对方不一定能记得你的声音,因此这样的开场白可能会使对方尴尬。当你给朋友打电话,碰巧是她父母接的,这时如果你能说:“你好,我是小明,小红在吗?”这样她父母肯定会对你有好感。打电话时对方看不到你的表情或是手势,因此清楚地说明你的意思就显得更(尤)为重要。

2.看看时间

打电话之前,先看看时间。确定一下这时打电话给朋友是不是合适,也许这时他们正在吃饭或者已经上床睡觉了。除非是紧急情况,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喜欢在吃饭时被打扰。夜深了,即使你肯定你的朋友还没睡,也不要打电话给他,因为这时他的家人可能已经睡了。

如果有人在你不方便的时候打电话来,比如说你正在吃饭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对方现在说话不方便,你过一会儿再打回给他,也可以让他过一会儿再打来。当然不要对打电话来的朋友无礼,但也不能干扰家人用餐。除非是非常重要的电话,否则要避免在家人进餐时,你与别人在电话上聊个没完没了!

3.拨错号码

无论何时,拨错电话号码总会打扰对方。当你拨错了号码,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挂断电话。因为第一,你让不相干的人听电话,一声不吭就挂断了是很无礼的表现。第二,你应该弄清楚为什么拨错了电话,是按错键了呢,还是记错电话号码了?这时那个陌生的声音也许最能帮助你找到答案。你可以说:“对不起,我一定是拨错号了,你的号码是55581234吗?”记住挂断电话之前再次表示一下歉意,而且以后要注意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如果有人打电话来叫出租车去中山路接客人,不要说声“打错了”然后就挂断电话。如果你这样回答,过一两分钟那人可能又打电话过来。遇到这种情况,你最好问一句:“你拨的是什么号?”如果对方要打的号码是你的,你就可以告诉对方,他所拨打的号码是正确的,但这里并不提供出租车服务。这样对方就会重新核对电话号码,而不会再打电话给你了。

经常有人打错了电话,反倒问你是谁,你的号码是什么。这实在是很过分的,(可能也是很危险的讯号)这时你根本不用去理会他们。要记住,把你的姓名和电话号码给一个打电话来的陌生人绝对不是什么聪明之举!

4.电话习惯

每个家庭在接听电话时的习惯都有所不同。一些家庭习惯说:“这里是某府。”还有些家庭就简单地说声”你好!”在自己家里,就按照父母教你的做;在亲戚朋友家里,就按照他们的习惯做。另外,如果你在亲戚朋友家里想借用一下电话,你要尽可能地缩短谈话时间,然后最好(挂断电话后)再主动道谢。

打电话时,你这里的背景声音会传到对方的耳中,即使你不是在音响或电视机旁边,对方还是有可能听不清你在讲什么。甚至比音乐更轻的声响也能造成干扰,比如:有人在房间里交谈,碗碟发出的噼啪声,水龙头流水声等等。如果对方一边与你通话一边嘎咂嘎咂地嚼芹菜或是吃苹果,我想你肯定能听得出来,因为这时你很难听清楚对方在说什么。介绍餐桌礼仪时,我们曾讲过,嘴里咀嚼食物时说话是不礼貌的表现。如果接电话时刚好你嘴里有食物,那就快点嚼完咽下,说声抱歉后再与对方讲话。记住在你挂断电话之前嘴里不要再吃东西。

5.电话找人

如果你接到的电话是找你家人的,有礼貌的做法是先说声:“请等一下”(“麻烦你稍等一下)” ,然后去把人找来听电话。如果你把听筒扔到桌上,然后还大喊大叫”(“)小鹏,是找你的” ,这些刺耳的声音对方都能听到。你还要记住,即使你用正常的声调讲话,对方也能听到。因此不要随便就对来电话的人进行人身评论,比如,“姐姐,又是志平那个大傻瓜。”你这样不但使你的姐姐没面子,而且更容易伤害志平的感情。另外,你口无遮拦的行为只能让你自己显出几分愚蠢。

如果电话里要找的人不在家,一定要记得问问对方是否要留言,如果有留言,你就要马上拿笔记下来。比如说水电工打电话说明天不能来了,虽然你觉得自己能记得转告爸爸妈妈,可是说不定转眼你就将此事忘得一干二净。大多数的家庭,电话机旁都备有纸和笔。如果你真的找不到纸和笔,就要请来电话的人稍等一下,然后赶紧去找纸笔。在这种情形下,人们通常都愿意等待,因为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留言能够被准确地传达到。如果你写不准对方的姓名,这时你可用不着客气,一定要问问清楚。

6.电话留言

有时听留言机里的留言,留言是收到了,可你却被弄得糊里糊涂。你是不是有过这种经历?你被弄糊涂可能是因为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还可能是因为对方这时只说了一句:“你好!是我,给我回话。”这时你可就开始猜谜了。这是谁呢?什么时候打的?为什么他打电话给我?如果是你在别人的留言机上留言,你该怎样做才能避免别人这样猜想呢?切记!一定要留下你的姓名和电话。当然你的好朋友肯定记得你的电话号码,可当他有急事外出了,他的家人有可能代为回复你。留言时还有个技巧,就是记得提一下时间和日期。有些人不是马上就把留言洗掉,如果留言中有时间和日期,他们就不会重复回你的电话了。

绝大多数的家庭只设一个留言机给家人使用。留言可能不小心被谁洗掉了;听过的留言可能仍留在留言机里,好几天也没人管。这些情况可能在你家里时有发生。因此家人最好能一起面对这个问题.共同商议出一个办法。比如,每天早晨出门时洗掉旧的留言;如果有谁不小心洗掉了别人的留言,记得要马上拿纸笔记录所洗掉的内容。

与家人共用一部电话,也同样要求你照顾到他人利益。我知道你有时很难做到这一点,特别是与人全神贯注地讨论事情,或是与好朋友说悄悄话时就更是什么都不顾了。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总是占着电话不放,他们怎么会没有怨言呢?

7.电话共享

如果父母要用电话,或是在等一个重要电话,你就(应该)离电话机远点儿,别在这个时候添乱。你也许会问如果家里没人用电话,我为什么不能与朋友在线上长谈呢?关于这个问题,你可能永远都得不到令你满意的回答。虽然有的家庭申请了电话“插拨服务”,这项服务功能在你与人通话时提醒你又有电话打进来。即便如此,做父母的还是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整天在电话上浪费大好的时光。

如果你真的经常需要与朋友在电话上长谈,不妨向父母说明并征得同意,他们也许会告诉你每天哪个时段可以让你使用电话。尽管你已被”授权”在某个时段可以在电话上与朋友长谈,但你最好还要保证每次通电话都尽可能地长话短说,看到你是这样在意他们的感受,你的父母这时肯定会很开心。这样的处理方法会让每个人都满意。

每个家庭可能都有使用电话的规则。如果你打电话给朋友.而且觉得这次通电话时间可能会较长,最好先问问对方此时是否方便。这将会避免在别人家中因使用电话而可能产生的摩擦。

大多数人都认为电话内容属于个人隐私。如果你家的电话装有分机,你就要等到另外一个分机挂好后,再与朋友交谈。记住:要尊重他人隐私,不能故意去偷听别人的谈话。

8.紧急电话

如今,电话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了,如果有紧急事情发生,它就显得更为重要。打紧急救助电话,如

110、119等,我们能获得最快捷的救助。无论是警察还是消防队或是急救中心,一接到电话,很快就会赶到出事现场。一旦需要拨打紧急救助电话,要尽量保持镇静。要说清楚你的姓名、地址以及发生了什么事。如果紧急救助电话的接线员没有让你挂断电话,你就不要挂断电话。如果是误拨了紧急救助电话,你也不能以为挂断电话就没事了。你一定要向紧急救助电话的接线员说明这是打错了,否则他们一定会追查到底。千万别以打紧急电话取乐。

9.热线电话

电话还有其他用途。翻开电话簿,你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服务热线。这些接听热线的服务人员不会问你的尊姓大名,他们只是耐心地听你讲,然后尽量给你提出一些有帮助的建议。

10.骚扰电话

有些人也会利用电话进行骚扰,甚至恐吓。如果你接到猥亵的电话,你可别让它口下坏了。打这类电话的人通常都是变态的,他们就是想听到你惊惶失措的声音。如果你接到这类电话,根本用不着惊慌,把它挂断就是了。但要记得将这事告诉爸爸妈妈,以便他们能够及时与有关部门共同解决这个麻烦。

11.电话托词

如果只有你自己在家,陌生人打来电话时,你不可以实话实说。请教一下爸爸妈妈,看看能不能找出最好的方法来应付这种情况。有时把托词编得太具体反倒不好,比如告诉对方妈妈正在洗澡。假如那人过一会再打来,你妈妈还是不能听电话,这时那人就可能会猜出来你没有说实话,因此最好把话说得含糊一些。通常可以这样说:“她正在忙着,现在不能接电话。”这种回答既真实又不确定你妈妈何时才能听电话。如果打电话来的人坚持要问你妈妈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忙完,你可以这样说:“我也不知道,但我会告诉她你来过电话了。”当然你也可以问问对方是否要留言。

12.搞笑电话

利用电话搞恶作剧或是开玩笑是不可取的行为。有时不但会惹恼对方,也会自讨没趣。请记住,打电话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和礼貌,否则使用电话不但不能给我们带来方便和愉快,还可能给我们带来一大堆的麻烦。

13.移动电话

近年来手机越来越普及,在大、中城市的街上,差不多是人手一部。在公共场所你常常会听到:“喂,你能听到吗?”或大聊特聊自己私事的声音。这种做法会影响到周围的人,是不礼貌的行为。

当你身处公共场所时,如果要使用手机,你要尽量压低音量,尽量长话短说。看电影.听音乐会或是上课时,可将电话改为振动式来电提示。最好是暂时关机或者关闭音调,这样大家就都不会受到影响了。

青少年时代也许是人生中最能尽情享用电话的阶段。花了那么多的时间,为什么不学学正确的打电话方法呢?学习有礼貌地使用电话可以提高你的社交技能,而这种技能将会给你今后的事业和个人生活提供极大的帮助。

上一篇:风险防控措施方案下一篇:高中历史优秀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