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分析维度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京津冀大气污染合作治理关系研究

摘要:近年来,京津冀空气质量成为备受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治理大气污染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空气质量虽有所改善但仍未走出困境。据2019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337个地级市中河北省仍有5个地级市位居末尾,因大气所特有的散发性和流动性更是加剧了区域大气污染治理难度,京津冀城市群作为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如何打破原有的属地管理模式,加强跨区域协同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协同治理理论和社会网络分析,在案例方面选择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京津冀区域,将庞杂的政策文本分为五个分析维度设计变量并进行全面分析,从政策发文时间、政策发文主体、政策文本类型、政策工具、政策文本词频等方面对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政策进行梳理,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识别京津冀各部门的合作情况,通过对京津冀三地部门合作网络图谱的密度、中间中心度、点度中心度、接近中心度以及凝聚子群进行分析,以此对大气污染治理协同程度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文件主要经历了初步发展期、平稳过渡期、治理稳定期三个阶段。在政策发文主体上北京市发布政策的部门较为均衡,河北省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发文较多。―通知‖类型占总文本类型的比重较大,其余文本类型虽有所涉及但是频率相对较低。通过对政策文本高频词进行统计,发现主要涉及到―污染物、机动车、排放量、污染源‖等高频词,三地在发布政策时主要采用管制型政策工具进行治理。从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内部协同上来看,河北省、天津市协同程度较好,网络图谱较为密集,河北省凝聚力指数和密度较高,天津市发改委在协同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相对点度中心度和相对接近中心度指标接近于1。北京市环保局相对中间中心度高于天津、河北两地。在凝聚子群分析结果中发现天津市存在部门合作居多的情况。从外部协同上看,跨区域间协同发文量相对较少,总的来说三地在协同程度上有所不足。为打破大气污染治理―属地管理‖的桎梏,必须加强联防联控,实现―多元共治‖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因此,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对策建议为:(1)府际网络关系重新构建;(2)多元参与主体协同共治;(3)多种政策激励机制并存;(4)建立共享信息技术平台等。

关键词:京津冀;大气污染;社会网络分析;合作治理

学科专业:行政管理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气污染治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政策文本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政策量化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社会网络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大气污染

2.1.2 公共政策文本

2.1.3 政策量化分析

2.1.4 社会网络分析

2.2 理论基础

2.2.1 协同治理理论

2.2.2 府际关系理论

2.2.3 政策网络理论

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文本梳理

3.1 数据来源

3.2 研究文本梳理

3.2.1 发文时间

3.2.2 发文主体

3.2.3 文本类型

3.2.4 政策工具

3.2.5 文本词频

4 京津冀大气污染合作治理关系分析

4.1 测量指标

4.2 京津冀外部合作治理关系分析

4.2.1 北京市外部合作治理关系

4.2.2 河北、天津外部合作治理关系

4.3 京津冀内部合作治理关系分析

4.3.1 北京市内部合作治理关系

4.3.2 天津市内部合作治理关系

4.3.3 河北省内部合作治理关系

4.3.4 京津冀内部治理关系比较

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府际网络关系重新构建

5.2.2 多元参与主体协同共治

5.2.3 多种政策激励机制并存

5.2.4 建立共享信息技术平台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上一篇:胸腰椎骨折影像学论文提纲下一篇:产业结构调解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