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病科护理工作总结

2022-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年病科护理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篇:老年病科护理工作总结

老年病科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

【摘要】为了更好的加强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 方法 通过对老年人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的评估,做好老年患者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的评估,做好老年患者护理安全的有效预防。 结果 采取积极措施,增加了护理人员及患者的防范意识,减少或避免了现存或潜在的危险因素的发生。 结论 积极做好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降低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创造安全,舒适的就医得环境,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病科;住院患者;安全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口的老龄化,护理人员不再单纯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技术,而应该具有安全护理的知识,防止患者可能发生的一切心理和生理困扰,有效避免各种意外的发生,保障病人的安全。老年人由于机体老化所带来的改变,例如记忆力减退,感官功能衰退,反应速度变慢以及体力下降等,使他们抵抗侵害的能力降低,增加了在安全方面的受害率[1],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误吸,烫伤等安全问题的比例较一般患者高。因此,研究老年人护理安全问题,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护理人员值得探讨的课题。

1引起老年人安全问题的原因

1.1 生理学因素:老年人因脑细胞减少,可造成生理性姿势控制能力降低,同时中枢系统疾病也可引起病理性姿势控制能力减弱,使姿势斜度增加,平衡失调,肢体协调功能减弱,出现步态改变,脚抬不高,关节活动不灵活,记忆力衰退,反应速度减退;吞咽肌群互不协调,消化功能降低,咀嚼困难,唾液分泌减少等。

感光信息的传入不正常,表现为老年人视力减退,视野变窄,光感阈值高,对声音感应度的扭曲,灵敏度的降低,触觉下降。随着年龄的增加,视觉在保持姿势控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Hirabayashi研究表明[2],65岁以上的妇女,多数跌倒者,误食者与低视觉分辨有关。

骨骼肌肉系统,骨骼韧带等结构和功能受到损害,降低了人体的稳定能力;肌肉弹性改变,关节劳损等导致下肢无力(尤其是肱四头肌下降),关节功能减弱,肌张力平衡失调等功能下降;Lord SR研究发现股四头肌和小腿肌群力量反应时与五个步态参数显著相关[3]。

1.2 医药因素:最常见的是药物引起的伤害。有研究表明,服用镇静剂,精神类,降血压的药会影响平衡能力[4];健康老年人服用镇定剂105min后才能获得姿态的稳定性。文献报道,药物错误所导致的意外损伤居第二位。另外药物剂量使用不准确,从院外私带药品,医嘱含糊与误解均是引起意外伤害的原因。

1.3 环境因素:老年人的生活安全尤其生活方式和每天生活的环境因素来决定的。环境对老年人的安全问题尤其重要,尤其是老年人个体健康很差,灵敏性差以及对居住的环境适应较差,如新住院的老年患者,才刚入院对居住环境还未适应,都会造成住院老年患者的意外伤害,如不适当的灯光,马桶座椅过低,不平整的地面,不按需使用助行器,不适合的衣服鞋子等不安全的因素。Chandler JM等研究指出,在不安全环境中洗澡或梳洗移动易导致不安全因素发的发生[5]。

1.4 心理因素:患者的焦虑,依赖,恐惧和消极情绪是造成护理安全意外的隐患。因老年人住院时间长,久治不愈,缺乏家人的关心和照顾,经济困难,产生悲观,厌世的心理,容易出现过激行为。医护人员对病人缺乏耐心,态度差,语言缺乏科学性,不能准确地传递信息,造成病人对疾病误解而产生情绪波动。因此,要密切观察老年人的心理行为举止变化,随时陪伴老人。

2 影响护理安全因素的分析

2.1 跌倒:跌倒时老年人常见的伤害事件,是老年人群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自理的威胁很大,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1997年英国调查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女性65—69岁组中发生跌倒的占30%。85岁以上多达50%;男性65—69岁组中发生跌倒的占13%,80—84岁增加到31%,并岁年龄增长呈直线上升。老年人的跌倒33%发生在夜间,其中夜间多次上卫生间不慎跌倒最多,老年患者可能因跌倒而加重病情或衍生其他问题,据统计,约有5%的人跌倒会造成骨折,10%或更多的造成脑部损伤,软组织损伤或者脱臼,降低了老年人生活能力,延长了住院时间,使得医疗成本增加。王晶等[6]研究发现,餐后低血压,可能增加跌到风险。

2.2 误吸: 误吸是指进食(或非进食)时在吞咽过程中数量不一的液体或固体(甚至还包括分泌物或血液等)进入到声门以下的气道。轻者一阵呛咳,严重者甚至窒息死亡。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喉腔粘膜萎缩变薄,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反射功能渐渐迟钝,肌肉变性,咽及食管的蠕动能力减弱[7]。这些衰老性退行性变化容易导致老年人的吞咽功能障碍,并发生误吸。伴有意识变化或咳嗽能力差的患者使误吸更为严重,救治不及时可引起死亡,占每年总死亡率的1.3%。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帕金森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建立人工气道和鼻饲的患者为误吸的高危人群。因此护理人员应该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预防误吸的宣教工作,从而进一步加强预防误吸的措施,以有效防止老年人住院期间误吸的发生。

2.3 老年人的用药:药物是治疗,预防和诊断老年人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很多药物是通过肝脏转化为无毒性化合物以后再经肾脏排泄的,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内各器官和组织发生衰老,肝脏与肾脏功能降低,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的能力减弱,药物清除缓慢,使血液中药物浓度增高,易蓄积而致毒性作用。由于老年人的靶器官细胞的敏感性增强,使他们对药物的反应比年轻人强烈,特别是高龄老年人,通常是集多种疾病于一身,需要一个以上的药物治疗,对中枢神经抑制药物,降血糖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导致正常剂量下的不良反应增加,甚至出现药源性疾病。国外的一项老年人用药安全型的多因素分析中,老年人用药的数量是唯一常见危险因素[8]。因此,老年人用药应特别慎重,必须合理用药, 在用药剂量以及间隔时间上,均根据肝,肾功能做相应修改,才能提高药物的疗效,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2.4 烫伤:烫伤是老年人生活中一个极大的不安全因素。由于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感官功能改变,灵敏度的降低,在避开危险时机的掌握上缺乏时效,所以容易导致烫伤。

3 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

护理人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造成老年人安全问题的内在老化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正确评估影响老年人安全的危险因素,提出护理诊断,制定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病人的安全感。

3.1 加强看护,防止坠床,跌倒,加强护理管理及宣教,完善安全措施。老年患者入院后应该全面评估,真人筛选高危跌倒病人,是否需要采取身体约束,并将安全护理纳入护理计划中。意识不清,烦躁不安,关节活动不灵活,脑卒中病人容易发生坠床,最好使用有栏杆的床,尤其是晚上[9],必要时使用保护具限制肢体活动,使用约束带时注意带子的松紧,随时观察肢体的血运情况,并做好床旁边交接班。有报道[10],在病人床头下面置压力敏感床垫和系病人腿部水平位向垂直位置移动监测报警等方法能及时防止坠床的发生。护理人员为卧床病人翻身时注意避免用力过度把病人推下床。部分病人因自尊心强,不愿意麻烦护理人员而事事亲力亲为,但往往适得其反。主管护士要加以指导,消除病人的疑虑,并给予病人帮助。对昏迷,癫痫病人,应该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患者预见性护理。为防止跌倒,病区地面应保持清洁干燥,光而不滑,特别是浴室和开水房地板应该采取防滑措施,浴缸旁加扶手,以保证安全,对有“晕倒”病史的患者应该加强生活护理,在病人的床头贴一道醒目的标志,挂防“跌倒”牌,标识清楚,全员皆知,同时加强宣教,使患者及家属知晓,避免不必要的纠纷[11]。病人外出散步,检查应有人陪同。病人衣裤鞋袜应该合适,避免过长过大影响行走或绊倒。老年人脑卒中病人肢体活动不便者,指导病人上下床时动作要缓慢,避免因自身平衡力减弱引起坠床。脑卒中恢复期的病人进行下肢锻炼时,要遵守一定规律,站立平衡后方可起步行走,,并有家人及护理人员扶持,行走时勿穿拖鞋以防止跌倒。

防止烧伤,烫伤,医院内易燃,易爆物品较多,病区内除备用灭火器等防火措施外,还应加强烟火管理。如禁止抽烟,私自使用电器等。对于挥发性强的易燃药品,应该加强储存保管工作。还应注意安全用氧,病房里禁止使用自带家用电器,医院内的电器以及各种电气设备,应该定期检查维修,以避免电线老化短路,引起火灾。老年人由于感觉迟钝,皮肤对冷,热敏感度下降,在使用热水袋时应该避免烫伤,热水袋的水温不得高于50℃,并在热水袋外加布套等物,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危重病人使用热水袋时,应做好床旁交接班,并经常观察局部情况。

注意给药安全。为避免给药错误,应严格执行用药原则,根据医嘱准确给药。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一注意。认真做好药物核对工作,准确及时给药。护士还应该更换药理知识,减少对医嘱的误解。详细了解病人有无过敏史,对已知过敏的药物严禁使用。同时加强医护联系,认真交班。对花粉过敏的病人,叮嘱其不要去花园散步。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该立即脱离过敏源,进行抗过敏处理。夜间或睡眠中服药时,一定要吧老人叫醒后在服用,以防止呛咳。粉剂药应该装胶囊或加水混合成糊状再服用。服用安眠药的病人上床后再服用,以避免药物起效后上床不及引起跌倒。根据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告知病人不得随意加快输液速度,避免因滴速过快导致急性循环负荷过重。甘露醇能降低颅内压控制水肿,是脑卒中急性期的最主要治疗用药,甘露醇使用时要在20—30min滴完,护士要在旁边看守,防止液体滴空后引起空气栓塞;同时观察液体是否渗出血管外,以免引起肢体坏死。

防呛咳,防噎,防窒息。老年人,由于视力和记忆力不佳,容易看错或重复服用自备药物;用于神经反射活动减退,吞咽肌群互不协调,易出现呛咳,甚至窒息,死亡。部分脑卒中病人因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随之降低,进食流质食物易呛,普通食物易噎。故应为病人提供易吞咽和消化的食物,保证足够的营养。嘱病人进食时注意力集中,不要讲话,进食体位要合适(坐位,半卧位,进食后仍然保持该体位约30min)。吃干食易噎者,备水或饮料每口食物不宜过多;对有吞咽困难,进食易呛者,应将食物加工成糊状,喂食动作要轻,每勺量要适当,勿催促病人,让其充分咀嚼和慢慢吞咽。鼻饲病人,喂食前要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昏迷、呕吐、呼吸道分泌物较多的病人,头应偏向一侧,必要时需吸出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预防误吸和窒息

预防压疮 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老年病人由于生理功能功能衰退及疾病影响导致认知功能损害易发生压疮。低蛋白血症是发生压疮的主要原因,对压疮的发生是有良好的筛选预测作用[12]。有报道,血清蛋白<35g L 者发生压疮的可能性是对照组的5倍[13]。预防压疮是护理的难点,临床多采用压疮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通过评估护士针对护理问题制定计划并实施,对于中危险及高危险的病人,应做到天天评估,并查看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气垫床等局部减压设备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建立翻身卡,定时翻身拍背,受压部位按摩,保持床单清洁干燥,保持病人会阴部,肛周皮肤干燥。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加强营养改善全身状况。对病人家属,陪护及病人按程序进行相关教育,教会病人及家属掌握自理/自护技巧,强调卧床期间加强翻身和皮肤清洁护理等;对压疮的预防有明显作用[14],并做好床旁交接班。提高工作责任心及早发现压疮先兆,可减少因工作失误而造成的压疮。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机体抵抗力。

防止交叉感染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差错事故发生。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应预防感染新的疾病;患者之间尽量避免相互走访,尤其是患呼吸道疾病或发热的老人[15]

加强心里护理 护理人员应 注意自己的的言行举止,避免给病人带来心理伤害。善于与病人沟通,尊重病人的权益和人格,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良好的服务态度,精湛的技术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妥善保管住院患者的贵重物品,加强病房管理,要求午间和夜班护士加强责任心,对可疑人员要查问;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贵重物品不要放在病房内,同时严格探视制度,一旦失窃,保护现场,立即报案。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各种医疗纠纷可能诉诸法律,严重影响护患关系。因此,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安全护理,尊重和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减少意外伤害,减轻病人痛苦,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使病人顺利度过治疗期,为促进病人的康复创造条件。

总之,护理人员必须加强病房管理,强化安全护理意识,及时解决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尽可能地避免和控制各种不安全因素,做好老年患者的安全护理,降低危险因素的发生率,创造安全,舒适的就医生环境,提高老年病人的生活质量,缩短老年患者的平均住院床日,降低住院费用,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 富莉芳. 住院老年病人跌倒因素分析护理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5,5(6)42—44

[2] Hirabayashi S .Developmental peispeetive of sensory organization on postural contra l[J].brain Dev .1995.17(7)∶11

[3] Lord SR· Lloyd DG,Li S K,Sensori-motor function,gait patterns and falls in community dwelling women [J]Age. Ageing,1996,25(4)∶292

[4] 傅回芳,王荣,余小萍,影响老年患者用药安全的相关因素以及其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21(11)∶75—77

[5] chandler JM。Balance performance on the postural stress test∶comparison of young adults,healthy,elderly and fallers [J]· Phys Ther,1990,70(7)∶410—415

[6] 王晶,石海燕,黄佩佳,老年人餐后收缩压变化与跌倒的相关分析[J].现代护理,2005,11(9)∶645

[7] 王增英,吴惠平,老年病人食物误吸的预防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3)∶233—234

[8] 杨晶,田小京,刘玉春等,老年患者误吸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J].现代护理2005,11(10)∶742—744

[9] 孙建胜,俞勤燕,安全护理的相关因素及防范[J].齐鲁杂志,2000,6(1)∶70

[10] 徐建鸣,预防住院病人跌倒的最新护理实证[J].实用护理杂志,2001,19(7)∶39

[11] 王苏娜,香港医院预防住院病人跌倒的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97—398

[12] Staas WE Jr. 采用多种措施预防和治疗褥疮 [J]. 许四平,译,潘耀东,校.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2,11(3)∶109—112

[13] 李伟·压疮护理新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1)∶20

[14] 蒋琪霞· 应用Braden记分表预测及预防压疮的护理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1)∶3

[15] 杨芳· 老年人的安全防范护理措施[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1,23(3)∶228

作者:赵庆玲

第2篇:老年病科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病科患者的跌倒情况及其原因,据此探讨有效预防老年患者跌倒的相关护理对策。方法 于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这一时间段内,选取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患者,以其中发生跌倒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跌倒发生地点、时间、跌倒后果等进行调查,分析导致患者跌倒的发生原因,以制定相关的护理对策,降低跌倒发生率。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患者的跌倒发生地点主要在病房、卫生间、走廊等,时间大多在18:00-8:00之间,20例患者跌倒后发生骨折15例(股骨骨折8例、腰椎压缩性骨折7例)、擦伤及皮下淤血3例、无伤害2例。分析跌到原因主要为年龄较大、疾病、心理及药物因素等。结论 针对老年患者跌倒原因进行分析后制定相关的护理对策,主要包括做好跌倒高危人群的评估与预防以及心理干预等,从而有效降低老年患者的跌倒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患者;跌倒;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近年来有研究指出,老年人发生意外死亡及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为跌倒[1]。老年患者发生跌倒后不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2]。笔者针对本院收治的20例跌倒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并据此探讨了相关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这一时间段内,选取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患者,以其中发生跌倒的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66岁,最大86岁,平均年龄为(76.14±5.85)岁;基础疾病:冠心病8例、高血压病5例、脑梗死4例、糖尿病6例。

1.2方法

通过对患者跌倒发生地点、时间、跌倒后果等进行自制问卷调查,分析导致患者跌倒的发生原因、时间、地点及跌倒后果等,以制定相关的护理对策,降低跌倒发生率。

2结果

通过调查分析,患者的跌倒发生地点在病房13例(65.00%)、卫生间6例(30.00%)、走廊1例(5.00%)。时间在18:00-8:00之间16例(80.00%)、8:00-12:00之间2例(10.00%)、12:00-18:00之间2例(10.00%)。20例患者跌倒后发生骨折15例(占比75.00%,其中股骨骨折8例、腰椎压缩性骨折7例)、擦伤及皮下淤血3例(15.00%)、无伤害2例(5.00%)。

3讨论

3.1跌倒原因

(1)年龄较大导致跌倒:老年患者的年龄均较高,本研究观察对象的最小年龄为66岁,平均76.14岁,处于较高的年龄水平。有研究指出,在住院的老年患者中,以65岁及以上人群的跌倒发生率较高,而且年龄的大小与跌倒风险程度呈正比,尤其是80岁及以上人群,其处于高度跌倒风险水平,跌倒的发生率为50%左右[3]。笔者分析,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身体技能处于减退的状态,尤其是消化功能减弱,进食量较少,引起神经及肌肉系统的机能紊乱,抵抗力下降,引起肌肉力量下降活动中容易跌倒;而且大多数老年患者伴有骨质疏松,增加了跌倒后发生骨折的风险。

(2)疾病导致跌倒:老年患者经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疾病而感到痛苦,本研究20例患者中,患者多数伴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等基础疾病。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本身易导致脑动脉供血不足,使大脑缺血、缺氧,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骨骼肌肉力量的协调,延迟和降低患者的反应速度,从而发生跌倒[4]。

(3)心理方面:老年患者往往高估自身身体素质,存在着“怕麻烦他人”“感觉自己可以”的心理,不接受家属、护理人员的陪护,从而发生意外跌倒。

(4)药物方面:通过上述分析,患者多数伴有心脑血管等基础疾病,而临床往往使用血管扩张药对上述心脑血管疾病进行治疗,长期用药有可能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导致跌倒;另外降压、降糖药物用药不慎易导致低血压、低血糖,从而发生跌倒。

3.2护理对策

(1)对老年患者做好跌到风险评估,并进行针对高风险人群加强巡视与看护;另外护理人员应提高风险意识,做好预见性护理工作,并对患者及家属做好跌倒预防的宣教工作[5]。

(2)实施预防性措施:针对高风险人群可告知家属注意看护,体位变换应缓慢;制定个体化的科学锻炼方式,增强身体素质;为患者提供可移动的紧急呼叫器等。

(3)心理护理:做好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告知患者由于年龄增长,跌到风险增加,其活动时应倍加小心,动作缓慢;另外,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使其在治疗期间保持積极良好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是需要全社会关心、照顾的特殊患者群体,笔者对其进行跌倒原因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以降低跌倒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贞慧,孙超,王霞,等.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事件的回顾性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32):4461-4465.

[2]刘静,巫小瑜,熊梦兰,等.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的研究[J].江西医药,2020,55(09):1283-1284.

[3]赵敏,蒋红,李曙光,等.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管理难点的质性研究及对策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05):321-326.

[4]王彦艳,刘延锦,娄小平,等.113例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护理学报,2017,24(17):68-71.

[5]罗昌春,邓宝凤,李海芳,等.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根本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老年医学,2016,30(06):523-525.

作者:刘芳

第3篇: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老年病房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老年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精神科老年病房患者及1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识别护理风险、分析不安全因素,制定科学、全面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结果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管理前,80例患者中静脉穿刺成功61例(76.3%),管理后为79例(98.8%);风险管理前2名出现护理缺陷,发生率为20.0%,管理后未见护理缺陷,发生率为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精神科老年病房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防范了各類风险事件的发生,保证了患者安全,创造了更为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提高了护理质量,值得进一步完善及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精神科;老年病房;风险事件

[

[文献标识码]A

[

精神科老年病房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高于其他病房,因为该病房老年人身体上及心理上均存在特殊性,护理工作开展的难度更大、内容更多[1],由此,做好精神科老年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显得尤为必要[2]。从本院2015年6月~2018年6月精神科老年病房中随机抽选出80例患者,对风险进行识别、归纳不安全因素,提出全面的风险管理对策,取得了显著的管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精神科老年病房中随机抽选出80例患者,同时选出10名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此次风险管理前后相关研究,参选的患者及护理人员在风险管理前后为同一批次,风险管理实施前的时间为2015年6月,实施后的时间为2018年6月。80例老年患者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51~82岁,平均(66.5±2.5)岁,住院时间2~13个月,平均

(7.5±2.5)个月;10名护理人员中,女8例,男2例,年龄21~32岁,平均(26.5±1.5)岁。学历分布:中专2名,大专5名,本科及以上3名。

1.2 方法

1.2.1 识别护理风险通过各种方式对精神科老年病房常见护理安全事件进行查找,并对原因进行分析,对近3年内本科室老年病房出现的护理事件或者安全事故相关病历资料进行查找并分析,对事故经验总结。依据相关规范条例将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事故类型、原因总结出来,并对潜在不安全因素深入分析,最终归纳出以下几种护理风险。1.2.1.1意外损害老年病房的患者除了身体机能逐步减弱意外,常合并多种疾病,致使行动不便、生活能力薄弱[3-4],而精神科老年患者还合并精神疾病,除了容易出现坠床、跌倒这些老年患者常见事故风险意外,还会出现幻想、抑郁、自罪等极端心理症状,很多患者因缺乏自制力,会经常外走[5-6];而一些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会出现一些冲动行为,这些行为如不严格看管、纠正就容易引发意外事故;恢复期的患者长时间住院会出现绝望、焦虑心理,感知疾病恢复无望,会出现自暴自弃甚至自杀念头[7-8],如管理不好危险器物,包括刀具、毒物、绳索等容易出现意外。

1.2.1.2 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精神科患者需长期服用抗精神病类药物,而老年人机体抵抗力差,耐受度低,长期用药机体容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9],包括便秘、吞咽困难、低血压等等,甚至出现中毒现象,如用药期间未能做好不良反应观察,非常容易引发危险事件。

1.2.1.3 用药错误精神病方分为两种管理模式,一种是开放管理,一种是封闭管理[10]。封闭管理由护理人员全程照顾,精神科患者日常用药种类繁多,如药物发放错误或者医嘱抄写错误,容易出现因错误服药而引发的安全风险。

1.2.1.4 护理风险分析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分为系统因素及人的因素两种[11]。如不完善的管理机制或者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服务系统等等,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责任心不足等。还包括患者及家属行为,比如,对疾病认知不够,不配合护理人员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对一些护理工作表示不理解,如果不积极引导患者甚至会出现故意外走、频繁轻生等危险行为。

1.2.2 护理风险管理对策

1.2.2.1 对护理风险意识进行强化院方需要注重对精神科老年病房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除了进行岗前专业培训外,还要进行法律法规知识、风险管理知识的学习,就相关案例进行研讨,共同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将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增强。制定严格的考核机制,对于考核不通过的或者日常工作经常出错的,要终止其工作进行系统学习与培训,直到考核通过。

1.2.2.2 强化护理风险监控实施三级管理制度,除了护理部、科室护士长及病房护理组长的横向及垂直控制以外,定期组织检查小组到病房检查护理工作开展情况,由护理部组织,对不规范操作或者行为及时纠正并总结反馈给科室护士长。实施夜间查询制度及节假日值班制度,全程监控护理风险。1.2.2.3对风险识别机制建立健全针对病房常见的风险事件制定出详细的事故预案,积极预防走失、自伤、自杀、意外伤、坠床、跌倒等风险事件,并依据不同患者的病程、身体及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护理评估,有意识、有准备的对特殊患者加强防护及监管。

1.2.2.4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病房内的各项物品、用具要定期归类放置与保管,危险用具或者电器要及时撤走。洗手间可以在潮湿的地方放置防滑垫、马桶周围设置扶手、保证病房内各区域地面干燥、整洁无杂物,设立标识牌,在病区多设置一些问询岗,避免患者走丢。

1.3 效果评估

坚持实施风险管理1年以后,对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护理质量、患者护理满意度、静脉穿刺成功率、护理缺陷。其中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用本院自制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评分量表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高、患者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研究相关数据资料统计处理,护理风险管理前及管理后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评分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n(%)]表示护理缺陷率及穿刺成功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

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缺陷发生率及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較

风险管理后,护理缺陷率明显低于护理风险管理前,且静脉穿刺成功率在风险管理后也提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当前,随着人们对护理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大,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及标准,在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是规范护理工作、减少各种危险事件、医患纠纷的重要手段。而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关键在于明确风险类型及原因,增强风险防范的能力才是关键。此次研究通过全面分析与总结精神科老年病房各类风险及影响因素,贯彻以预防为主的风险管理措施,辅助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使得各项风险因素得以控制及防范[12]。但是鉴于精神科老年患者较多,个体差异大,仅依靠护理人员并不能完全防范各类风险[13],需要院方及病区强化各科室联动,完善各项制度流程,及时发现体制中存在的漏洞及不足并进行弥补,这样才能使风险管理工作更加顺畅、高效开展[14]。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了通过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管理前,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护理缺陷率大大降低。充分显示了在精神科老年病房坚持开展科学、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作用显著,可营造更为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除了此次研究列举的风险防范对策外,还可以实施一些特殊对策,如每日清晨对病房危险物品进行处理,对家属宣教,减少给患者使用火机、剃须刀、指甲刀等危险性用品,每周开展安全质控抽查,营造安全的病房环境。再比如,注意“四防”,包括防冲动伤人、防走失、防跌倒、防自杀,可以将其作为标语或者宣传海报张贴在护士办公室醒目位置,起到警醒作用。此外,鉴于精神科老年患者与家属沟通多存在障碍,很多意图表达不清晰,为此,护理人员需要多与家属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定期转述病情及护理措施,以取得家属理解及支持,这对于减少医疗纠纷也有显著意义。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性强的工作[15],需要长期坚持,逐步将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增强,并逐步完善各项管理机制,从而弥补护理工作中薄弱环节,为病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专业的护理服务,有效防范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姚宁,田素英.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老年病房中的应用[J].四川精神卫生,2017,23(1):44-46.

[2]李宗卫.西地兰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左心衰合并房颤临床效果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15):1869-1871.

[3]陈静.西地兰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二尖瓣狭窄合并急性肺水肿及房颤的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15):50-51.

[4]陈美玲,苏圆圆.护理风险管理在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2):118-119.

[5]金惠芳.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8):105-106.

[6]王春玲,陈阿娣,田亮,等.大剂量西地兰联合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急性左心衰并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J].现代医学,2016,44(7):1014-1017.

[7]梅小美.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病房安全管理中的实践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6,36(5):645-647.

[8]郑丽松,朱转娥,黎秀珍,等.护理法律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3):199-201.

[9]付萍.风险评估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上海医药,2017,38(18):38-40.

[10]李凤香,陈晓燕,曾伟娴,等.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流程再造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5,8(7):52-54.

[11]钟文,任继刚,周琳,等.西地兰联合美托洛尔经静脉途径治疗急性左心衰伴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的疗效研究[J].华西医学,2013,28(7):971-974.

[12]蔡秀英.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19(11):26-27.

[13]王翠娇,高镇松,马淑君,等.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J].临床护理杂志,2015,12(1):59-60.

[14]李毕香.风险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疗,2015,31(13):134-135.

[15]王亚勤,王莲英,袁根英,等.护理风险管理防范老年病房给药差错的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5,28(7):64-65,73.

作者:李金浓 冯银解 陈美仙 尹倩芳

第4篇:老年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根据老年人特点,评估生命体征。

2.营养状况。

3.二便情况。

4.活动能力。

5. 自理能力下降程度。

6.休息与睡眠状况。

7.心理需求。

8 加强药物反应的观察 。 9. 评估跌倒的危险因素 10. 评估压疮的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l.掌握老年疾病特点(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起病隐潜、病程迁延、恢复缓慢;易出现合并症)严密观察病情的细微变化。

2.加强防护,增加巡视次数,查找不利于老年人行动的因素,防跌倒、防坠床,保证病人安全。

3.根据生理、病理特点及对营养量的需求,合理选择与搭配老年病人的饮食。

(1)一般每日总热量宜限制在6.3—8.4KJ(1500—2000cal)、情况特殊可适当增减,避免热量过剩。

(2)一般每曰需要蛋白为l—1.5g/kg体重,优质蛋白应占总量的30%以上,但肾功能差的老人不宜过多。

(3)限制脂肪、碳水化合物。选用一些含不饱合脂肪酸的植物油,一般每日碳水化合物的摄人量控制在150一250g。

(4)给予丰富的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E,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抗衰老。

(5)适量的无机盐,如每日食盐量不超过8g,患高血压者应控制在5g以内。

(6)补充足够的水分,但对患有心血管及肾脏疾病的老人,应谨防水分过多。

4.进餐时根据老年病人的身体状况及饮食习惯,给予指导和帮助。

(1)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就餐环境,井协助其做好餐前准备。

(2)按照病人的口味、习惯,调配饭菜的色香味,以促进食欲。

(3)食物加工要细软,便于老人咀嚼及易于消化,并给予适量的纤维素。

(4)进食时嘱老人细嚼慢咽,每餐不宜过饱。喂饭时,宜慢,以免呛喳。

5.加强皮肤护理。水温以35—40℃为以宜.选用弱碱性浴皂。冬季洗浴后可用油脂护服,防止干燥和痛痒。衣裤宜宽松、柔软、透气吸湿性强。对卧床老人应重点预防褥疮。

6. 做好二便护理

(1)增加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2)每天起床前和入睡前指导或协助病人用双手顺结肠方向按摩腹部。

(3)及时为老人提供方便排尿的场所和便器。

(4)积极对因治疗,改善病人排尿器官功能。

(5)对顽固性尿失禁病人,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7.为病人做好晚间护理,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8.注意观察药效、副作用,保障给药安全。保证给药途径,合理地应用和保护静脉。

9.根据评佔的心理状态及需要,针对个人特点进行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1.老年病人认识到衰老是,生命发展的必然过程,向他们介绍有关健身知识及长寿老人的生活经验,调节情绪,增加健康生活的乐趣。

2.做好卫生保健宣传,使病人主动改变不良卫生习惯。

3.进行饮食指导,使其了解食物的营价值状况,选择有利于健康的食品。

4.对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等进行耐心讲解,告之合理用药的重要性,避免误服、错服。

5.对病人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其关心老人、尊重老人、理解老人,使老人感到宽慰,促进疾病恢复。

老年内科病人护理常规 老年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1. 执行入院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按医嘱给予特别护理及

一、

二、三级护理

3. 病室应保持清洁、整洁、安静、舒适、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室温在18-22℃为宜,相对湿度为50-60%。

4. 按医嘱给与饮食,宜少量多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戒烟酒。

5. 保证老年病人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入睡前避免声、光、寒冷刺激,睡前不饮咖啡及浓茶。

6. 做好心理护理,维护老年病人的自尊

7. 鼓励能自理的病人多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协助不能自理的病人经常变换体位,活动四肢,预防肌肉萎缩,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

8. 老年人因齿龈萎缩,牙齿脱落或安置假牙等,影响口腔卫生,每日需2次清洗口腔,预防感染。

9. 老年人皮肤干燥,角化过度,不宜勤洗澡,由于皮肤变薄、弹性缺失、感觉迟钝、血流缓慢应防止压疮、跌倒和烫伤的发生。

10. 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对进行输液病人必须根据病情控制滴速。

老年痴呆病人护理常规 1. 执行老年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设专人护理,避免意外伤害、迷路及走失。

3. 饮食应加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卵凝脂及维生素的摄入。中、重度痴呆患者进食时,喂食速度要慢,每次的量要少,让病人充分咀嚼,防止窒息发生。

4. 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的训练,加强体育锻炼。对语言障碍者进行语言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5. 鼓励病人有效咳嗽、多饮水、预防呼吸、泌尿系统感染。

6. 向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指导,介绍疾病有关知识,通过心理护理,社会干预,最大限度的改善病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老年心肌梗塞病人护理常规

1. 执行老年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无并发症者绝对卧床休息1天。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减轻焦虑,第2-3天可在床上作四肢活动,第四天可协助病人离床站立,逐渐在室内缓步走,合并有严重并发症者,卧床休息应延长。

3. 给予持续吸氧,氧流量为2-4l/min,以改善心肌供血供氧。

4. 安置在冠心病重症监护室,持续心电,血压监护,并密切观察变化,每日行全导心电图1-2次。必要时监测肺毛细血管压和静脉压。

5. 如心前区疼痛不能缓解者可遵医嘱给予度冷丁或安定肌肉注射。 6. 给予低盐低脂肪易消化的饮食,切记饱餐。 7. 行溶栓治疗的病人注意观察又无出血倾向。

8. 保持病人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灌肠。

9.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又无并发症的出现,如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如出现并发症则按并发症护理常规处理。

老年心瓣膜病病人护理常规

1. 执行老年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及心血管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根据病情适当休息和活动。 3. 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4. 预防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5. 对症护理。针对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6. 保持大便通畅。

7. 预防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帕金森氏病病人护理常规

1. 执行老年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及神经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轻者可下床活动,严重震颤和肌强直者应卧床休息. 3. 给予高热量半流质、多食水果、蔬菜、鼓励病人独立进食。有吞咽困难者给予鼻饲。 4. 观察有无胃-食管返流症状,及时吸出口腔内的返流物,防止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大量流涎者,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炎症。 5. 长期卧床者,防止压疮发生。

6. 注意观察抗胆碱药,抗组胺药金刚烷胺、左旋多巴等药物副作用。

7. 鼓励患者自我护理,做自己力所能及事情,加强主动运动,每天活动各关节2-3次。必要时,提供日常护理需要。

老年痛风病人护理常规

1. 执行老年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当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要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关节制动,尽量保护受累部位免受损伤。 3. 饮食护理

(1)

避免进食含嘌呤高的食品,如动物内脏、海产品、肉类、豆类、菠菜等。 (2)

饮食清淡,戒烟酒。

(3)

指导病人进食碱性食物如牛奶、鸡蛋、柑橘、各类蔬菜。

(4)

补充大量水分,每日液体摄入总量需达2500-3000ml,使尿量每日达到2000ml以上。 4. 病情观察

(1)

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间隔时间。 (2)

受累关节又无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3)

又无痛风结石的体征。 (4)

监测血、尿酸水平变化。

(5)

又无过度疲劳、寒冷、紧张、饮酒、饱餐等诱发因素。 5. 注意患者的皮肤护理,保持患部的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 6. 用药护理:指导病人正确用药,观察药物疗效,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7. 健康教育

(1)

指导病人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紧张、生活有规律,以消除各种心理压力。 (2)

教导病人严格控制饮食。

(3)

鼓励病人定时且适度运动,每日早晚各30分钟,每周3-5次。运动种类以散步、健身运动等有氧运动为宜,避免剧烈运动。

老年耳聋病人护理常规

1. 避免和减少环境的噪音刺激。

2. 保持睡眠、生活规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如慢跑、舞剑、打太极拳。 3. 饮食清淡,避免浓茶、咖啡、戒烟酒。

4. 给病人佩带适当的的助听器,以改善听力,帮助其进行语言交流。 5. 加强两耳卫生,切记挖耳朵,防止耳朵进水。

6. 老年人必须慎用耳毒性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7. 加强社会家庭支持系统,消除病人的精神心理障碍,尊重病人。

更年期综合征病人护理常规

1. 合理安排饮食,多食高蛋白食物,如鱼、瘦肉、豆制品;多食含钙较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小鱼、虾,以防骨质疏松;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以防便秘;要适当控制进食量,少食过甜和含脂肪高的食品,以防肥胖。

2.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居室安静、清洁、空气通风,温度适宜,以促进睡眠。 3.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注意活动的量与活动强度,避免骨折的发生。

4. 保持病人稳定、乐观的情绪,鼓励家属理解关心病人,帮助病人平稳度过更年期。 5. 出现潮热症状的病人,尽量采用多件式穿着方式,以便潮热时脱掉。学会控制对潮热的反应,如淋浴、用冷毛巾或冰块、幻想冷却的方法。

老年睡眠障碍病人的护理常规

1. 执行老年内科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2. 指导病人控制体重,肥胖者减轻体重,时体重下降5%-10%。戒烟酒,睡前勿饱餐。 3. 睡眠时,取右侧卧位,保持气道通畅。

4. 遵医嘱经鼻面罩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APA)治疗。

老年便秘护理常规

1. 找出便秘的原因,尤其是因疾病引起的便秘应对症治疗。

2. 多食含纤维速多的食物,如粗粮、芹菜、水果、适当增加饮水量;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

3. 生活有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4. 在体力允许的情况下,指导其适当活动,卧床的老年人,可给予被动活动。 5. 每天用双手顺结肠蠕动的方向按摩腹部(右下腹开始向上、向左、再向下顺时针按摩)2-3次,每次10-20回。

6. 解除老年人的思想顾虑,减轻其心理负担,已取得老年人与医护人员的配合。 7. 必要时使用小剂量缓泻剂、开塞露通便及灌肠。

老年人用药护理常规

1. 评估老年人服药能力,采取适当的给药途径、辅助手段和观察方法。

2. 了解老年人的用药史,尤其时曾引起过敏和不良反应的药物,以及病人对药物了解的情况。

3. 规范适当的用药时间即付药间隔。给药的方式尽量简单,配合病人的能力及生活习惯。 4. 向病人讲解药物的种类、名称、服药时间、药物作用、不良反应、服药方式,使其可以正确复述。必要时,采用书面的形式。

5. 每日的口服药按次数分别包好,写清服药的时间,以免造成误服。 6. 加强药疗的健康指导,是老年病人可以正确服用药物。

老年神经系统的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神经系统的症状、对刺激的反应、说话、肢体活动的能力,控制大小便的能力 2.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血压、呼吸、血氧、体温、脉搏。 3.皮肤完整性 4.吞咽功能评估

5.出入量;摄入的食物和液体以及排出量 6.有无呕吐。头痛等并发症的先兆 7.用药情况及用药后反应 护理措施 1.入院须知

2 根据病情和医嘱行等级护理 3 卧床休息,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4.保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吸痰。 5.正确及时用药 6.指导功能锻炼

7.预防并发症(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翻身、拍背两小时一次,保持皮肤清洁,会阴护理,口腔护理。

8.防坠床、防褥疮、防误吸、窒息、防便秘。 健康教育

安全警告:为辽防护您在恢复的关键时期发生意外: 1.您床旁的围栏应伸起

2.您将被叮嘱卧床休息,如您的吞咽功能存在障碍,您将不能进食。 (1)下床活动循序渐进,坐起->床沿活动双脚->扶下床活动. (2)进食时病情许可可半卧位,卧向健侧,不疲劳为度,鼓励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适当活动,防便秘。

(3)对进食困难,吞咽困难,呛咳等病人嘱禁食,防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

(4)对偏瘫病人进食时食物放置健侧舌后部,易于吞咽,每次量少,动作要慢,不能催促病员。

(5)禁食病人置鼻饲,鼻饲呈半卧位,确保胃管在胃内,鼻饲前温开水冲洗胃管,插入胃管长度适宜,防胃管打结或返折,鼻饲液应营养丰富并充分搅拌成勻浆,以防堵管,鼻饲用具沸水消毒,清洁卫生,防污染。

(6)便后温水清洗肛周,擦干,小便后温水清洗,手纸柔软,质地要好。 (7)大小便失禁者保持皮肤及床单清洁干燥。

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1.严密观察病情,注意T、P、R、BP、神志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是否有感染性疾病所致的全身毒性反应如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衰竭等,以及本系统的局部表现如咳嗽咳痰、咯血、哮喘、胸痛等

2.恢复期可下床适当活动,危重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3.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多纤维素易消化饮食,高热和危重患者,可给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4.病室空气要流通,每日通风两次,每次15—30分钟,但避免对流,空气消毒每日一次,每日一次监测空气污染情况和消毒效果。

5.呼吸困难者应给予氧气吸入,护士必须掌握给氧的方法(如持续或间歇给氧和给氧的流量,给氧的器材的选择。

6.结合临床,了解肺功能检查和血气分析的临床意义,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7.呼衰患者如出现兴奋、烦躁、谵妄时应慎用镇静药,禁用吗啡、地西泮、巴比妥类药,以防抑制呼吸中枢。

8.留取痰液、脓液、血液标本时按常规操作,取样要新鲜,送检要及时,标本容器要清洁干燥。

9.做好卫生宣教工作,积极宣传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措施,指导患者进行体育锻炼,阐明吸烟对人体的危害,劝告患者注意保暖和预防感冒。 10.备好一切抢救物品和药物。

老年消化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神志 2.生命体征

3.腹痛、腹胀、腹膜刺激征 4.呕吐物、大便。 5.各种引流管和引流液

6.皮肤、甲床、颜色、肢体温度。 7.周围静脉充盈 护理措施

1.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危重患者或行特殊治疗与检查的病人应卧床休息。

3.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饮食,治疗饮食,通知营养科,指导病人少食多餐,饮食易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4.禁食患者应给予口腔护理,大便失禁病人应保持肛周皮肤干燥,清洁,以防湿疹及褥疮,黑便及呕血是必须正确评估出血量并记录,保持床铺及病人身体的清洁。

5.各种抢救物品,危重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等测其生命体征并记录,维持有效循环血量。 6.遇有HBsAg阳性者做好床边隔离,其用物、引流液及排泄物按传染病消毒处理。 7.转外科急诊手术做好本中转工作 健康教育

1.帮助病人和家属掌握有关疾病的病因和诱因,预防、治疗、保健知识。

2.指导患者合理饮食,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的规律,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避免粗糙、刺激性食物或过冷过热,产气多的食物。

3.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持乐观情绪,保证身心休息。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4.特殊检查前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取得配合。

老年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

2.定时测量体重、身高和出入量 3.药物的作用和毒副反应。

护理措施

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根据不同疾病,安排休息和活动

3.熟悉饮食治疗原则。根据不同疾病给与不同饮食。饮水量也根据疾病而定。 4.给予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精神负担,安定情绪,愉快接受治疗。 5.发现病情变化及药物的毒副反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做好相应护理 6.注意口腔、皮肤和会阴护理,以防感染。 7.准备无误的做好各种内分泌功能试验及标本采集。

健康教育 加强卫生宣教,使病人懂得疾病相关知识,主动配合检查、治疗,并定期复诊 1.按疾病给予饮食指导,如热量、水份、钠、钾摄入量的范围,和选择方法。 2.指导适当的活动和休息。

3.进行用药指导,说明药物作用的原理和效果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4.慢性疾病患者指导自我管理,及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的应对措施。 5.给予心理疏导,帮助病人树立对待疾病的正确心态。

老年糖尿病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高血糖症状:多饮、多食、多尿。

2.低血糖反应:心慌、出冷汗、脉速、饥饿、乏力。

3.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极度口渴、多饮、多尿、虚弱、纳差、恶心、呕吐、腹痛、头痛、烦躁、嗜睡、呼吸深快、烂苹果味、甚至昏迷。 4.监测降糖药物的副作用。

5.监测血糖水平:随机、两点、四点、七点血糖等。 6.监测实验室结果:血电解质、尿酮、血酮、血气分析等。 7.血压、心率、尿量、皮肤颜色和温湿度。 8.基础体重值,每周测体重。

9.个人卫生情况:皮肤、口腔、会阴部。

护理措施

1.遵医嘱按时提供糖尿病饮食,经常检查病人饮食治疗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督促和纠正。 2.根据病情指导病人进行活动。

3.熟悉降糖药的分类及作用,按时执行口服降糖药的给药。准时执行其他给药。 4.按时注射胰岛素。应用胰岛素必须做到计量准确,进餐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有计划更换注射部位。

5.做好血糖的测试和记录,血糖偏高着嘱多饮水。 6.准确做好相关功能试验及血、尿标本送留。

7.一旦出血低血糖反应,立即测血糖,迅速给病人服甜食或糖水,必要时静脉推注50%葡萄糖,掌握糖尿病的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的区别及抢救要点。

8.对有微血管病变和末梢神经病变的病人,应设法促进周围循环,抬高患者,避免袜紧鞋硬,避免碰伤,做好糖尿病足的护理。

9.进行心理护理,多于病人沟通,帮助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太在乎和太不在乎两种偏激态度,对并发末梢神经病变,疼痛剧烈者,做好心理疏导和看护,严防病人有过激行为。

健康教育

1.解释糖尿病的定义、临床表现、并发症和危险性。 2.讲解糖尿病的治疗原则。

3.向病人讲解饮食控制的重要性,进行饮食指导。

4.讲解运动的重要性,如何选择和进行运动,运动时注意事项。 5.讲解口服降糖药的服药时间和注意事项。

6.示范正确抽吸和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指导注射部位的选择与更换。 7.指导病人皮肤、口腔、足部保健。 8.讲解吸烟的危害性,指导戒烟。

9.指导病人和家属识别高血糖和低血糖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处理高血糖和低血糖的方法, 10. 讲解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要点. 11. 指导自我监测血糖和自我管理. 12 指导糖尿病合并妊娠的保健. 13, 出院指导:服药指导正确注射胰岛素定期复查等.嘱随身携带糖尿病治疗情况卡及3-6块糖块.

老年肾脏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水肿. 2.高血压

3.肾区疼痛及肾绞痛. 4.尿路刺激征:尿急、尿频、尿痛。 5.排尿异常:尿失禁、尿储留。

(1)尿量异常:若每日尿量超过2500ml为多尿,每日尿量少于400ml或100ml为少尿或无尿。

(2)蛋白尿 (3)血尿。(4)管型尿。(5)白细胞尿、脓尿和菌尿。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急性肾炎、急性肾衰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稳定后,可逐步增加活动;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疾病期需要卧床休息,恢复期则可适当活动,但应合理安排生活,以免病情反复。

二:饮食:急性肾炎低盐、高维生素饮食,限制水的摄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低盐、低脂、优质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有水肿者限制水的摄入;肾功能不全者优质低蛋白、高钙、高铁、高维生素、低磷饮食,限制植物蛋白摄入量,尿少者限水、钠、钾盐摄入量。 三:对症护理: 1.水肿护理

(1)准确记录出入液量,限制水和盐的摄入量。

(2)卧床休息注意观察血压变化,如血压低,要预防血容量不足,防止体位性低血压和摔倒;如血压高,要预防肾脏缺血、左心功能不全和脑水肿发生。 (3)做好皮肤护理,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

(4)用利尿药时,注意观察尿量的变化及药物的副作用和水、电解质情况。 2.尿异常的护理

(1)向患者交待留取尿标本的正确方法,容器要清洁,送检要及时。

(2)如有血尿时应分清是初始血尿、全程血尿还是终末血尿,以协助诊断,同时观察血尿的量和颜色。

(3)大量血尿时,应卧床休息,并注意观察血压和血红蛋白的变化,遇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4)适当多饮水,以冲洗尿路,防止血块堵塞和感染。

健康教育

1.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新鲜,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2.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勤换内衣,剪短指(趾)甲,保持个人卫生,长期卧床者,应注意预防褥疮发生。

老年心血管系统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病人情绪,心理状态。

2.注意病人面色、神志、呼吸、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脉搏。 3.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有无毒副作用。 4.观察病人进食、睡眠、排泄情况。

5.注意病人口腔,皮肤的清洁,全身营养状况,有无口腔粘膜及皮肤破损。 6.注意病人出入量的平衡,观察体重,尿量。

护理措施

1.根据病人及护理等级,病人卧床休息或下床活动。 2.做好心理疏导工作,消除不良情绪。

3.给予低热量、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不宜吃的过饱过快。

4.遵医嘱测量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及尿量、体重并记录,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5.巡视病房,了解并满足病人生活所需。

6.注意病人口腔、皮肤清洁,保持床铺整洁,预防褥疮。

7.使用洋地黄及降压药的病人,注意观察其有无恶心、呕吐、头昏等不良反应。 8.保持环境安静,舒适,避免不良刺激,,保证病人充分休息。

病人教育

1.告诉病人等级护理的意义、要求以及遵医嘱的重要性。 2.向病人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常规治疗方法。

3.指导病人了解药物的作用,服用方法、注意事项及药物的副反应。 4.指导病人掌握正确的饮食原则。

5.指导病人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第5篇:2015年中医、老年科工作计划

2015年我们中医、老年科将继续围绕护理工作计划,按照医院管理工作目标,在医院党政领导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医院工作方针和工作计划,认真履行职能,进一步完善我科护理工作,提高我科护理服务品质。

一、 主要目标

加强护士队伍建设,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实施“人文关怀”,维护护士合法权益,改善临床护理服务,规范护士执业行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完善护士岗位管理,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患者的健康服务需求。

二、 主要工作指标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实施“人文关怀”,完善岗位管理,落实能级对应

1. 完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制度,改善护士工作条件。培训护士配置化疗药、锐器处置、为隔离患者实施治疗及护理时采取防护措施的

意识,工作中加强防护措施,创造护士良好的执业环境。 2. 继续提倡学习氛围,鼓励护士进一步提升学历,优化护士队伍结构,努力使护士队伍向大专、本科多层次教育的方向发展. 3. 完善护士岗位管理制度,修订护士岗位说明书。 4. 实施护士的分层级管理,落实能级对应。

二、 安全管理,注重环节

1. 以核心制度为指引,保障护理安全。

2. 组织护士定期学习《护士管理条例》,增强护士法律法规意识。 3. 对科室重点用药、高危用药进行定期检查,严格交接,规范管理。 4. 对病人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及时签订护理安全协议书。

5. 对有安全隐患的病人进行及时评估,制定护理措施,悬挂警示标牌。

6.进一步完善贯彻落实患者身份识别、腕带佩戴制度及操作中的查对制度。

7.及时填写上报护理工作中的缺陷、安全隐患、不良事件并组织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8.加强医护沟通,全面了解病情,提供病情动态信息,及时纠正提醒医生工作中的失误及不足。

三、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保证护理安全

1.认真履行护士长及各条线人员质量监控人员职责,定期检查,对护理质量督查中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整改措施并加以反馈落实。 2.加强对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及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3.认真执行疼痛评估管理制度,对住院患者实行疼痛评估,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患者舒适。

4.保障护理安全:建立护理相关医疗仪器使用介绍手册,便于护理人员对于急救仪器性能的掌握及使用;制定护理安全口袋书,方便护士使用,避免差错;规范抢救车,对药名、外观相似的药品

制作醒目标识,提醒护士防止差错;制作各种护理标识,制作药 物配伍禁忌表,从各个环节避免差错;正确执行医嘱,加强对各种查对制度的检查,强化护士安全核对意识,提高治疗、用药、操作等安全意识。

5. 加强重点环节的风险管理,如夜班、中班、节假日等。实行弹性排班制,护士包干病人,合理搭配年轻护士和老护士上班,同时注意培养护士独立当班时的慎独精神。

6. 加强重点病人的护理,危重病人、老年病人,在晨会或交接班时作为交接班的重点,对病人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作出评估,达成共识,引起各班的重视。

7. 加强对重点人员的管理,如对实习护士、转科护士及新入科护士等加强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低年资护士抗风险意识及能力,使其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年轻护士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8. 规范护理分级、输液治疗等护理项目,正确落实分级护理标准,加强重病人巡回观察和护理,责任护士全面掌握病情。 9. 进一步简化规范护理文件书写,减轻护士书写负担

三、

四、培训,要求人人过关

1. 要求新进院的护士及低年资护士对基本技能操作必须全部达标,要求在实际工作中抽考,其他层次的护士有计划进行理论操作考核。

2.加强专科技能的培训,制定出季度、月专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考核计划。

3. 低年资护士制定有护师和带教老师带教,护士长定期抽查专科知识掌握情况。

4. 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每月一次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内容包括护理制度、专科知识、法律法规、专科疾病等综合知识的学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 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改善临床护理服务

1.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规范、专业、人性化护理服务。 2.积极开展延伸护理服务,实施对出院患者的回访和延续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等服务。电话回访率大于50% 3.倡导“无缝护理”:本着以“患者需求为中心,以患者满意为目标”的指导思想,全面做好病人入院、住院、出院各个环节的管理,细化护理服务内容,提升主动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连续的、全程的、人性化的无缝护理服务。

4. 争创优质护理服务“零投诉”科室:以“全面、全程、无缝、立体、感动”的十字方针为指引,每月进行一次满意度自测,建立意见簿,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设立护士长倾听日发现问题、纠纷及时解决,努力实现“服务零投诉、工作零失误”的工作目标。

六、 加强专科急救技术、应急突发事件的管理培训

1. 加强对科室护理人员危重病人抢救技术、应急预案知识的培训,充分培养护士观察病情、配合抢救、遇意外事件的处理能力。 2. 不定期检查护理人员对常用急救药品的剂量与作用、抢救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及应急预案掌握情况。 七.加强人才管理,合理使用人力资源

1.实行弹性排班,根据科室病人病情及实际工作量合理使用人力资源,保质保量为病人提供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2.根据护理人员的能级、资历,实行责任护士分层负责制,如安排年资深、经验丰富的护士负责病情较重的患者,年资浅的护士负责病情较稳定的患者。

3.充分发挥科室质量条线监督员作用,根据不同特点安排、分配相应的管理工作;高年资护士进入中夜班工作,保证中夜班工作质量。

八.教学科研

1.指定具有护师职称的护士负责带教. 2.不定期检查带教老师的带教态度、责任心,了解带教计划的完成情况。

3.加强带教老师授课能力的培养,创造教学机会,鼓励外出学习、进修、深造。

4.增强科研意识,鼓励护士撰写护理论文. 对有论文发表、课题中标者进行在季度考核中附加分值,年终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 九.健康教育规范、普及化

1.在责任护士负责制的前提下,要求每位护士与各自所负责的病人加

强语言沟通,认真完成宣教工作,护士长不定期抽查,抽查结果与当月奖金挂钩。

2.科室通过多种形式来加强健康教育:充分利用起宣传栏的作用、使健康教育知识上墙;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及图文并茂的健康宣传册发放给病人;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等。

十.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将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有机结合,工作中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原则,最大限度激发每位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1. 对有创新服务举措的护士,给于加分奖励。

2. 对有论文发表、课题中标者进行在季度考核中附加分值,年终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

3. 建立责任护士岗位轮换制,实行竞聘上岗;分级护理检查合格者,予以一定的奖励。

4. 以多种内容作为护士评优、奖励的条件:基础护理量的落实情况(不达标、达标、超额)、是否收到病人表扬信、有无论文发表等等。

第6篇:老年护理工作个人总结

老年护理工作个人总结因为没有合适的护理,部分需要康复、保健的老人只能选择住在医院;因为在市场供需矛盾下,一般养老机构偏向于选择较健康的老人,造成一些失去自理能力、需要护理的老人无法入院养老,老年护理工作个人总结。

重阳节前夕,上海市政协公布了一份建议案,提出目前存在的“照料医院化”和“养老机构化”现象,不仅有悖社会公平,也是居家养老的一大瓶颈。为此他们建议,健全完善一套与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养老护理保障体系。

据调查,目前大约有20%至30%的住院老人并不需要医疗服务,他们所需要的是保舰康复或机构养老服务,对2008年老年护理院中城保住院医保信息分析,半年至一年长期住院的仅占总人数35%,却占了82%的床位(住院总天数)和67%的总费用。老年护理院人均住院时间137天,明显大于一级医院的99天。

建议案提出,面对“银色浪潮”的冲击与挑战,实施社会护理保险将是一种有益探索。所谓老年护理保险,又称作长期护理保险,是为那些因年老、疾病或伤残导致丧失日常生活能力而需要被长期照顾的被保险者提供护理费用或护理服务的保险。

“老年人一旦需要被照料,就意味着终身需要照料”。建议案认为,这笔护理费给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但在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均不负担医疗护理费用。于是,许多老人选择长期住院,将护理费用转嫁到医疗保险中。因此,有必要在老年医疗保险外,建立独立的护理保险制度。

建议案提出,可由商业保险公司针对上海的收入水平、老年人的疾病和护理特点,推出商业性的老年护理保险产品。政府对此类保险业务给予税收上的优惠,对相关的护理产业在市场准入、业务开办等方面给予必要的便利和扶持。“老年护理保险的保险费应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可择机推出政府补贴的老年护理保险。”

养老护理应纳入经济社会整体规划。建议案认为,有必要提高养老服务机构在城市规划中的比重,在住宅小区公建配套指标中,对养老服务设施的布点、用地标准、建筑规模等作出量化标准。老年公寓建设应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先行试点、逐步扩建。可将交通便捷、配套条件相对完善的临近省市,作为疏解养老护理压力的可选地。

建议案提出,可在上海考虑优先建立老年护理救助制度。整合现有社会资源,发挥社区养老机构和街道管理部门的作用,通过设定的评估标准,并划定收入等级,优先保障急需长期护理的贫困老人的生活及医疗护理,其次再考虑将护理范围扩大到一般老人。在救助形式上可采用服务供给形式,护理服务可由政府出资向医疗机构和民间机构购买。

来源:中国老龄网2009/10/29

重庆:家庭护理费将纳入医保老人在家治病可享医保

老年人在家治病也可享医保、今年我市75%的乡将实现公路通畅。昨日上午,黄奇帆率市交委、市卫生局等18个市级政府部门负责人,就市政协三届一次会议中的3件提案进行现场办理,解决“农村公路建设和管养”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两个方面的具体问题,个人总结《老年护理工作个人总结》。 市政协有关人士称,现场办理提案有利于提高办理提案质量,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家庭病床服务费用将纳入医保

我市将打造社区医院和诊所品牌,统一文书发票,降低药品价格,提供家庭病床,吸引市民就近就诊。昨日,市卫生局等部门在办理台盟重庆市工委《推进我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提案(3号提案)时,提出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新构想。

社区医疗服务增试点区

委员建议:目前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系仍处初创阶段,由于开设的服务机构数量不多、药品价格和市场一样,导致老百姓认同度很低,建议扩大试点范围,同时坚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

部门答复:市卫生局局长屈谦表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主城九区和六大区域中心优先发展,其他区县积极开展的规划进行,并在渝中区和沙区进行了试点,预计今年将再增加两三个区试点,争取扩大社区首诊的覆盖范围。为坚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将按社区服务人口不低于15元每人每年的标准给予补助,同时力争在今年统一医疗文书、专用发票,规范其业务工作和收支行为。

药品按进价销售将推广

委员建议:台盟重庆市工委建议,可以设立市级社区卫生药品设备购置配送管理中心,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统一采购配送药品,挤出流通环节的泡沫,让社区药品价格降下来。

部门答复:屈谦表示,市民在社区医院买药,价格将很便宜,对国家确定的10家定点生产企业生产的27个社区基本用药品种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直接购买,按定价销售,其他用药则统一采购,按低差率销售。目前,江北区已率先实现零差率销售,即进价就是售价,今后有望推广。

在家治病也能享受医保

委员建议:提案认为,目前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采取免收挂号费的方式引导居民到社区医院就诊的办法成效不大,需要花更多心思吸引居民到社区就诊。

部门答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表示,为引导参保人员就近就医购药,我市已将建成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服务范围,并适当拉开医保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中型医院的支付档次,用优惠的政策引导患者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此外,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患者为获得连续性医疗服务而在家中“住院”治疗,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方法。今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将主动征询社区患者及其家属的需求,开展家庭病床服务,其基本查房、巡诊和护理等费用都将纳入医保范畴。

来源:《重庆商报》-新华网2010/1/2

3天津:九三学社建议对老年人实施护理费医保统筹

关于对我市老年人实施护理费医保统筹的建议

九三学社天津市委员会

一、天津市老年人口的基本现状

天津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城市之一,老龄化水平也将长期处于全国前列。最新统计目前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达162.99万,占总人口16.82%,大大高于全国11.6%的平均水平。据调查,日常基本生活不能够完全自理的老人占总体的15.1%,其中8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这一比例高达45%,调查数据还显示: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有缺陷的老年人中,依靠子女照顾日常生活的占51%,依靠配偶照料的占26.5%,依靠保姆照顾的占7.3%。由此可见对老年人的护理已经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问题。

二、对老年人实施护理费医保统筹的必要性

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由于在社区和家庭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就需要到专业的机构进行护理。如果住在医院,既没有相应的人员进行专门的护理(如果请护理员护理每天要花费70-100元左右),同时也会影响到医院的床位周转率,不可能长期居祝反复住院既增加老人及家属的经济负担,又加大社保统筹的压力(每次住在

二、三级医院发生的费用大约是2-3万元)。解决这部分老人生活照料和疾病护理问题的唯一办法只能是借助养老机构,住进老人护理院。但目前我市老人护理院均未纳入医保统筹,费用全部自理(住护理院费用加上药费每月大约2500-3000元左右),大多数老年人及家属难以承受。加上护理机构收费标准低,护理人员待遇低,造成招收人员困难的一面,使护理服务跟不上发展的需要。随着高龄老人的逐年增多,不能自理老人的比例不断增加,为了解决这部分老人的护理问题,让老人们充分享受我市社会发展的成果,应将护理费纳入医保统筹中。

另外据到国办养老机构了解,长期卧床的老人多是一些慢性病,护理资源消耗相对较多,医药费比例很少。老人们享受医保住院(除去大额外)应为4.4万元,而卧床老人的年平均医疗费使用不足一万,也就是说医保的实惠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享受。因此有必要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护理费纳入医保统筹。

三、对我市老年护理院实施医保统筹的几点建议:

1、目前上海、青岛、杭州等城市已实施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全护老人护理费医保统筹,上海市目前已有100家护理院纳入医保统筹,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我市也应该学习其他省市的经验,面对日益严重的老龄社会问题,政府应适当加大社保基金的投入,或调整医保基金相关比例分配,对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实施政策倾斜。

2、对住在护理院的全护理老人(病人)试行单日收费限额(80-100元左右/日),住院时限可不受严格限制,每半年结算一次。这样即解决全护老人的医疗和护理难题,又减轻了老人及家属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同时医保部门也可对相关费用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统筹。在借鉴其他省市实施运行经验基础上,可先选择我市几家大型的国办养老院、护理院进行试点,然后在进行总结推广。

3、可出台养老护理保险制度。如老人在退休前后10年间缴纳一定比例养老护理保险金(政府与个人各拿一部分),由社保或商业保险部门统筹安排在老人有护理需求时支付给护理院或老人个人,既减轻老年人的经济负担,亦可减轻政府的压力和负担。(执笔人:孙兆元)

第7篇:骨科老年病论文优质护理 基础护理论文:105例骨科老年病

人的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 总结分析了我科2009年1月至2011 年1月对105例骨科老年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 105例老年患者中有8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7.6%,远远低于本科室早期的并发症发生率。结论 护士通过细致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指导功能锻炼,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使老年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骨科老年病;护理;并发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预防保健的发展,人均寿命逐年延长,我国将步入老龄化国家的行例,骨科老年病人日益增多,如老年骨质疏松与骨折、骨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等。骨科老年病人由于活动受限,卧床时间较长,加之老年人各脏器功能衰退、抵抗力低下等因素极易发生并发症[1]。因此,要减少骨科老年病人并发症的发生,早期预防及加强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我科于2009年1月至2011 年1月,共收治105例骨科老年病患者,通过实施正确完善的早期预防及加强护理,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一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本组105例,其中女45例,男60例,年

龄60-99岁,平均年龄72.5岁。疾病种类:四肢骨折49例,腰椎间盘突出15例,腰椎管狭窄18例,颈椎病4例,胸腰骨折14例,骨盆骨折5例。住院前合并有全身基础疾病46例。

2 护理方法:患者入院后根据病情,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加强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同时实施正确完善的早期预防护理措施,针对不同的人体系统,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从而降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并发症的发生。

二 结果

本组均安全实施了麻醉及手术。住院期间并发肺部感染5例,深静脉栓塞1例,尿路感染2例,住院期间无新发生褥疮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6%,远远低于本科室早期的并发症发生率。

三 讨论

3.1 加强心理护理:因活动能力受限等因素,老年人生活单调寂寞。一旦经受病痛困扰易产生忧虑、恐惧及危机感,入院后适应新的环境能力较差。因此,心理护理要从患者进入病房开始,护士亲切而有感染力的交谈,恰到好处的疏通劝导会起到正性效应[2]。护士要注意与患者情感上的沟通,与患者交往中,应注意使用得体的语言,对老年患者所讲的事情要耐心去听,表现出护理人员的一片诚心,让他们很自然地在心理上感到温暖。

3.2 加强生活护理:护理要尽量适合老年人的生活特点,对行动不便者应注意行走及上床时的保护,必要时给轮椅,尽量避免外出,防止跌倒,年老体弱者要加床栏,防坠床,对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加强生活上的护理,保持患者口腔、头发及皮肤的清洁,协助其生活所需。

3.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3.1 预防肺部感染:老年人呼吸功能普遍下降,特别是有烟、酒嗜好,并伴有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长期卧床后较易引发肺部感染。因此,患者人院后要求戒烟、酒,鼓励患者多咳嗽、咳痰、做深呼吸。护理中应注意病房通风,如自感痰液粘稠,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同时协助患者定期进行翻身、拍背,注意肺部听诊,如有痰鸣音时,应鼓励病人有效咳痰,如咳痰无力者,应给予吸痰,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3.3.2 预防泌尿系感染:老年人由于膀胱括约肌功能减退,易发生尿潴留,当抵抗力下降时,易发生泌尿系感染。其中老年男性患者易伴发前列腺增生,加之卧床、疼痛等原因,更易发生尿潴留,因此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需要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促使尿液排空。注意观察尿量、颜色、性质的变化,有无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征。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会阴部的清洁。需行导尿的患者应严格在无菌操作下行无菌导尿术,并且每日消毒尿道口,严格执行无

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尿袋及尿管。发现尿色异常应及时留取尿常规,遵医嘱给予膀胱冲洗或早期拔尿管。

3.3.3 预防褥疮:老年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全身血液循环减慢,皮肤抵抗能力下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骨骼隆突处容易形成压疮。因此老年患者宜在入院后给予气垫或海棉垫等垫于骨突处,根据病人情况定期变换体位,按摩受压的皮肤,以促进血液循环[3]。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全体护理人员要提高责任心,共同努力预防褥疮发生。

3.3.4 预防消化系统并发症:主要是预防便秘的发生。老年病人由于活动受限,肠蠕动减弱,易并发便秘。便秘对冠心病、高血压病人将会带来危险后果,因此护理人员应指导病人合理膳食、尽量避免其发生。

3.2.3.5预防静脉血栓:老年病人卧床期间活动减少,血流缓慢,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也相应增加[4]。术后早期根据患者病情行腿部肌肉的挤压与按摩,指导患者早期行主动功能锻炼,密切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及血运情况。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对生活质量需求的提高,骨科老年病人日益增多,应根据骨科老年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护理,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外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2 [2] 皇埔恩,刘志宏.护理心理学[j].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7 [3] 王爱霞.新型敷料美皮康治疗ⅱ、ⅲ期压疮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4):94

第8篇:老年护理学考试重点总结

1居家养老照顾模式是指老年人居住在家中, 由专业人员或家人及社区志愿者对老年人提供服务和照顾的一种新型社会化养老模式,而不是指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

2.老年保健:是指在平等享用卫生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以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健康为目的,展老年保健事业,使老年人得到基本的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

3.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4.老年护理学;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的学科。 5.疼痛;是感觉刺激而产生的一种生理、心理反应及情感上的不愉快经历。 6.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卫生保健服务,指由多学科多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的临终关怀团队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舒缓疗护,以使临终病人缓解极端的的病痛提高生存质量,维护病人尊严

7直立性低血压:平卧10分钟后测量血压,再于直立1分钟3分钟5分钟后各测定血压一次,如直立时任何一次收缩压比卧位降低大于等于20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降低大于等于10毫米汞柱

8药物不良反应:在常规剂量情况下,由于药物或药物相互作用而发生与防治目的无关的.不利或有害的反应,包括药物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和特异性遗传素质有关的反应等

9合理用药:根据疾病种类,患者状况和药理学理论选择最佳的药物及其制剂,制定或调整给药方案,以期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和治愈疾病的措施 10跌倒:是一种不能自我控制的意外事件.主、指个体突发的.不自主的.非故意的体位改变.而脚底以外的部位停留在地面地板上或者更低的地方 老年药动力学改变特点: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减慢,绝大多数药物的被动转运吸收不变而主动转运吸收减少,药物代谢减弱,药物排泄功能降低,血药浓度增高 老年药效学改变的特点:对大多数药物的敏感性增高.作用增强,对少数药物的敏感性降低,药物耐受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用药依从性降低 1.病理性老化特点:累积性 普遍性 渐进性 危害性 内生性。

2老年护理目标:增强自我照顾能力 延缓恶化及衰老 提高生活质量 做好临终关怀。原则:满足需求 社会护理 整体护理 个体化护理 早期防护 持之以恒

3,老年健康评估方法:交谈 观察 体格检查 阅读 测试 注意事项:提供适宜的环境 安排充分的时间 选择适当的方法 运用沟通的技巧 获得客观资料 4.老年人心理健康评估包括:情绪 情感 认识能力 压力与应对 5.文化核心要素:价值观 信念和信仰 习俗

6.老年保健最初源于英国 老年健康影响最大经济。 7.我国的老年保健策略归纳为六个“有所”,即“老有所医”、“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 老有所为”、“老有所教”。

8.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有:焦虑、抑郁、孤独、自卑、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 9.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有适应原则、整体原则、系统原则、发展原则

10.老年人常见的安全问题有:跌倒、噎呛、服错药、坠床、交叉感染、用电安全 11老年人的体温调节能力降低,室温应以22~24℃为适宜;室内合适的湿度则为50%~60%7.老人最易被接受的触摸部位是手,其他适宜触摸的部位有手臂、背部与肩膀。头部则一般不宜触摸。

12老人有效的休息应满足三个基本条件:充足的睡眠、心理的放松、生理的舒适 13比较适合老年人选择的锻炼项目有:散步、慢跑、游泳、跳舞、太极拳、气功等 14.有效休息三个条件:充足的睡眠 心理的放松 生理的舒适 15.合理用药三个因素安全 有效 经济 16老年人功能状态评估内容:1.日常生活能力2.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3.高级日常生活能力 17老年人社会状况评估内容:1.角色功能2.所处环境3.文化背景4.家庭状况 18老年人健康评估内容:身体.心里健康状况.社会角色

19老年人常见健康问题:跌倒..尿失禁.便秘.疼痛.营养缺乏消瘦.口腔干燥.视觉障碍.老年性耳聋

20老年人疼痛发生流行趋势:1.老年人持续性疼痛的发生率比例高于普通人群2.骨骼肌疼痛的发生率增高3.疼痛程度加重4.功能障碍与生活行为受限等明显增加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1.老年人口基数大2.老年人口增长快3.高龄化趋势明显4.老龄化先于工业化5.老龄化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6.地区发展不平衡7.城乡倒置显著8.以家庭养老为主。

(二)老年保健的重点人群有哪些?1高龄老人2独居老人3丧偶老人4患病的老年人5新近出院的老年人,6精神障碍的老年人

(三)老年保健的原则有哪些?1全面性原则2区域化原则3费用分担原则4功能分化原则5)联合国老年政策原则

(四)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1.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3.老有所养与经济保障不充分的矛盾4.安享天伦之乐与空巢家庭的矛盾5.安度晚年与生活变故的矛盾

(五)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可从哪6个方面?1认知正常2情绪健康3关系融洽4环境适应5行为正常6人格健全

(六)日常生活护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鼓励老年人充分发挥其自理能力;2.注意保护老年人的安全;3.尊重老年人的个性和隐私4.环境的调整及安排

(七)老年人的饮食原则?1.平衡膳食2. 饮食易于消化吸收3.食物温度适宜 4.良好的饮食习惯 老年人用药原则?1受益原则 2. 5种药物原则 3.小剂量原则 4.择时原则 5.暂停用药原则。

(八)老年人活动的注意事项?1.正确选择: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场地条件,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2.循序渐进3.持之以恒4. 运动时间:老年人运动的时间以每天1~2次,每次半小时左右,一天运动总时间不超过2小时为宜。5. 运动场地与气候:运动场地尽可能选择空气新鲜、安静清幽的公园、庭院、湖滨等地。注意气候变化,夏季户外运动要防止中暑,冬季则要防止跌倒和感冒。

(九)老年病共同临床特点?1.起病隐匿发展缓慢,2.症状及体征不典型,3.各种疾病同时存在,4.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5.易出现意识障碍,6.易存在并发症和后遗症,7.伴发各种心理反应,8.预后不良。

(十)老年人健康评估原则:1.了解老年人身心变化热点2.正确解读辅助检查结果3.注意疾病非典型性表现

(十一)影响老年人胃肠道药物吸收的因素:1.胃酸分泌减少导致胃液PH升高2.胃排空速度减慢3.肠肌张力增加和活动减少4.胃肠道和肝血流减少

(十二)老年人用药的五大原则:1.受益原则2..五种药物原则3.小剂量原则4择时原则5.暂停用药原则

(十三)老年人安全用药的护理:1.定期全面评估老年人用药情况2.密切观察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3.提高老年人用药依从性4.加强用药的健康指导

(十四)老年人用药情况评估内容:1.用药史2.各系统老化程度3.用药能力和作息时间4.心理社会状况

(15).老年人心绞痛的特点 1.症状不典型;疼痛部位不典型:疼痛可发生于上颌部和上腹部之间任何部位,有的出现背部疼痛,还有类似于溃疡病的夜间疼痛。2.每次发作多在同一部位;疼痛程度较轻;非痛性症状多:有的仅表现为口唇青紫或喉部发紧,或仅感左上肢酸胀、胸闷、气短、疲倦,老年糖尿病病人甚至仅感胸闷而无胸痛表现。发作时可见面色苍白、表情焦虑、皮肤冷或出汗、血压升高、心率增快。3.体征少:多数无阳性体征,有时心尖部可出现第四心音、一过性收缩期杂音4.诱因:劳累、情绪激动、心理应激、饱食、受寒、酷热、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诱因,且每次发作诱因基本相同。

(16).老年人心肌梗死的特点 老年人常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 1.临床症状不典型:老年人中症状典型者大约不到30%,高龄老年人更少。很多老年心肌梗死病人无症状,还有的老年人疼痛症状不典型,无胸痛或仅觉心前区隐痛、胸闷、气短,或表现为喉部梗阻、下颌、颈部或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2.首发症状:多以呼吸困难、急性心衰、休克、脑循环衰竭和胃肠道症状为首发症状;3.基础疾病症状突出:如慢性心衰、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等;4.感染发热是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最常见的诱因。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与天气和气候变化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在季节交替和饭后遇冷空气时发作多;5.再发梗死和多部位同时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高;6.合并症多:最常见为心律失常,还有心衰、室壁瘤、心脏破裂、水电解质失衡等;7.死亡率高

(17)老年肺炎病因:1.感染 是最常见的原因,如上呼吸道感染;2.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3.长期卧床;4.医源性因素 如长期住院;5.药物因素 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制酸剂的长期使用,镇静剂的不恰当使用;6.手术 胸腹部手术等;7.留置鼻胃管,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等 可损害呼吸道的正常防御功能和机体的免疫功能;8.误吸;9.劳累、受凉

(18)老年胃食管反流病饮食护理 1.进餐方式:高坐卧位,注意进餐速度和时间;定时定量,少量多餐,避免过饱;进餐后3h内避免平卧2.饮食要求:营养丰富,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质软、易消化,注意烹调方法3.饮食禁忌:避免机械性、化学性刺激食物,避免咖啡、浓茶、烟酒,肥胖者控制体重

(19)老年骨质疏松症用药护理(1)钙剂服用以空腹最好,多饮水,钙剂与维生素D不可与绿叶蔬菜同服,服用时定期检测血清钙和肌酐的变化(2) 降钙素和维生素D的使用服用维生素D时定期检测血清钙和肌酐的变化(3)性激素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而且剂量要准确,服用雌激素要定期进行妇科和乳腺检查,严密监测子宫内膜的变化,使用雄激素须定期检测肝功能(4)服用二膦酸盐的护理 空腹、饮清水、停止进食和饮料30分钟、勿平卧。定时监测血清钙磷等

(20)可能引起跌倒的内在药物因素:1.精神累药物: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催眠药等2.心血管药物:抗高血压药、利尿药、血管扩张药等3.其他:降糖药、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多巴胺类、抗帕金森病药等 外在环境因素:1.室内环境:灯光昏暗、湿滑、不平坦的地面、障碍物,不合适的家具高度,楼梯台阶,卫生间扶手等2.户外环境因素:台阶和人行道、雨雪天气、拥挤等3.个人环境:居住环境发生改变、不合适的穿着、家务劳动、交通损伤等

第9篇:“老年护理院半年计划”医院工作计划

我院团支部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基础上,继续围绕我院党政中心工作,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拓展青年工作领域,切实加强团的基础建设,加大团员素质培养,深化青年文明建设活动,推进我院共青团工作的新发展。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青年思想建设工作

1、组织全院团员青年学习“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并组织一次学习心得交流会。

2、积极探索我院团员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计划组织团员开展一次共青团主题教育。

3、加强与院党支部的联系,积极汇报工作动态。认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活动。

二、加强组织和活动建设

1、根据《团章》有关规定完善支部建设: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及时、主动上缴团费,并做好记录;做好团员青年名册登记、新团员接收与年统工作。

2、认真做好每月工作情况汇报和信息上报工作,积极为卫生局团工委提供我院团员的动态信息。

3、探索团建创新,根据我院青年的工作实际,对团支部管理方式和工作机制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4、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丰富青年职工的文化生活。

三、围绕“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进一步推进我院“共青团号”与志愿者服务的活动

1、加强“共青团号”信用和规范化建设,使用创建手册暨信用实践档案,落实号牌摆放及号徽佩戴工作。

2、加强与“共青团号”共建单位的联系,积极参与优秀“共青团号”创建工作。

3、完善志愿者活动制度建设,积极开展志愿者服务项目,每月组织一次“进社区”活动,同时积极参与团区委和区卫生局举办的各类志愿者活动,并做好记录工作。

范文网【】

上一篇:项目监理部工作标准化下一篇:海峡两岸的交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