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的内容及导入原则

2023-01-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vi的内容及导入原则

小学数学导入式教学的原则及应用策略分析

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同时也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特点,在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偏向于直观、形象,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的学习问题,导致学习效果不能得到有效提升。为了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必须重视在教学实践中的课堂导入环节,并且采取合理的手段来增强课堂导入的效果,从而全方位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

关键词:小学数学;导入式;教学策略

课堂导入环节在小学数学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果的稳步提升,从而为小学生的课堂学习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小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学习,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本文从分析小学数学导入式教学的基本原则出发,对如何有效实施导入式课堂教学提出合理的策略、建议。

一、导入式小学数学的教学原则

在导入式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中,课堂导入的首要原则是教师所开展的课堂导入原则具有趣味性。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教学的作用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从而提升小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提高数学课前导入的趣味性,同时要丰富课堂导入的形式,增加课堂教学的幽默效果,从而有利于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增加数学课堂导入的针对性。具体来说,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导入之前,应该充分地分析数学教学内容,无论是复习课还是新授课,都应该有效结合新旧知识,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增强课堂导入教学的效果。最后,数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前导入也应该增加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前导入教学中,要注重增强数学教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拓展小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二、导入式小学数学的教学策略分析

1.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想有效地增强课堂导入的效果,就要将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前导入环节。例如,教师在讲解“角”的这块知识时,应该避开直接对学生说角的定义,从而将逻辑性较强的数学概念转化成易于学生理解的数学概念,帮助小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消化数学知识,减少学生数学学习的枯燥性和乏味性。因此,针对这一状况,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堂导入中,就可以选取两个学生并且基于同一个点,朝着不同的方向走出一段距离,从而让学生猜测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那么,学生就会容易地猜出将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拓展学生自身的知識视野,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能力,以减少学习数学的枯燥性,最后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增加新旧知识的有效结合

小学数学学科中的所有知识都具有较强的内容连贯性,以便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加以灵活地运用。因此,在数学课程的学习当中,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前提,而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拓展。从某一种角度上看,小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就是整合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过程。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课前导入的环节中,就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点,让它变成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巩固旧知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乘法运算“5×6”的过程中,就可以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中为学生出两道简单的例如“6+6+6+6+6”“5+5+5+5+5+5”加法题,然后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并且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在这时,部分学生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同,小学数学教师便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乘法运算”这一教学内容,完成从简单加法到乘法的过渡。通过这样有效的导入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学过的旧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3.合理地运用多媒体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下,一些现代教学手段也被逐渐引进小学数学教学中,并且成为教师增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极强的应用优势,便可以更好地渲染教学氛围,从而吸引学生的目光,为教师的教学开展极大的便利。同时,多媒体教学也拥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够有效改变课本上比较生硬的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与圆的特点的数学知识内容时,就可以采用先向学生提问的方式,比如提出“为什么要使用圆形的车胎呢?为什么盘子大体都是圆形的呢?”之类的问题,当学生回答因为圆形的车胎能够转动、圆形的盘子能够均匀地装东西时,教师便可以借机导入圆的体积计算、圆的特征等新的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有效导入方式,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从而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生动性。

综上所述,良好的课堂导入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从而更好地保障教学任务的落实。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重视课前导入环节,并且从学生自身的喜好出发,增强课堂导入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袁继全.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7(2).

[2]袁蒋毅.浅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J].学周刊,2017(6).

编辑 马晓荣

作者:王菊青

第2篇:初中英语教学有效课堂导入的方法及应用原则

摘 要: 在英语课堂中,除了新知识的传授之外,课堂导入这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在课堂导入这个环节做到十全十美,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保持一个较高的状态。一堂课的成败往往取决于课堂导入的多少,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课堂导入的方法研究是必要且可行的。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课堂导入 方法

1.课堂导入方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原则

1.1课堂导入法的应用要为初中英语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由于初中生的学习任务较重,因此,教师在将课堂导入法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适宜的教学氛围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2课堂导入法的应用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初中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和英语应用水平。因此,教师在将课堂导入法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如果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教师就不应该选择难度较高的课堂导入法进行导入。教师对学生实际需求的考虑,有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1.3初中英语教师选择的课堂导入法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初中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就会显著提升。因此,教师在选择课堂导入方法时应该保证所选择的课堂导入方法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教师通过对导入方法的合理利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英语教学,进而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1.4初中英语教师选择的课堂导入法应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

教师在选择课堂导入方法时要结合具体的初中英语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英语基础,及学习特点等方面进行考虑,教师应该保证选择的课堂导入方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进而发挥更大的导入效果,对之后的英语教学产生促进的作用。

1.5初中英语教师选择的课堂导入法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将课堂导入法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中的目的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启发,合理启发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有启发性特点的课堂导入法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激发,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产生促进作用。

2.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方法

2.1多媒体情景化导入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提高,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程导入,这种情景化导入方式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利用多媒体情景化导入方式能够将书本中的英语知识以一种较为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便于接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国外音乐种类的时候,可以分别让学生听几段pop music,classical music,jazz music等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学生从中体会不同音乐的差异,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更顺畅地掌握与音乐相关的各种英语知识。

2.2初中英语教学的生活话题导入法

在教学开始之前,合理的课堂导入方法能够使教学氛围变得更轻松,进而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与其他课堂导入方式相比,生活话题导入法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缓解学生的紧张感。例如,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和学生聊聊最近的天气、最近发生的体育新闻或者是早餐吃了什么,这种生活话题更容易引发学生的交流欲望,在这种课堂导入方法中,学生很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学生的注意力能够更多地集中在课堂上,进而对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2.3直观导入法

为了弥补学生感性认识的不足,我们往往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图片及音频资料来展示给学生们他们所要学习的课程,在播放有关英语课程学习中的事物的纪录片时,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会增强对英语课程的期待。

3.结语

课堂导入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效果较好的课堂导入方法主要包括生活话题导入法、情景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及问答导入法。教师在选择适宜的课堂导入方法时,应该注重课堂导入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趣味性等。

参考文献:

[1]陈传光.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2,02:66-70.

[2]曹闽江.初中英语教学课堂导入探析[J].科技视界,2013,09:98+111.

[3]翟丽娟.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J].课程教育研究,2014,01:111-112.

[4]陈小英.浅谈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5,52:261-262.

作者:梁升艳

第3篇:基于心理发展的幼儿生命教育原则及内容

【摘 要】基于幼儿在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幼儿生命教育应遵循“以生活为本”、“知识与情感并重”、“认知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并以了解生命的产生、关爱生命的成长、正确对待生命的消逝为内容,将生命教育融入幼儿生活的点滴之中。

【关 键 词】心理发展;幼儿;生命教育

一、幼儿生命教育的心理基础

“教育是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构建人的生活方式,以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的活动。”[1]任何一种教育的顺利开展,都要直面教育对象的生命,考虑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水平。“生命教育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命意识熏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教育,使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2]这就要求教育对象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可以理解自然生命现象;而且要具有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作为社会生命的基础;此外,还要有一定的同情、关心、赞扬,以及道德感、意志力等情感品质,用以发展精神生命。幼儿作为人类个体发展的初级阶段,身心发展有其特殊性,他们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了开展幼儿生命教育的可能性,是开展幼儿生命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前提。

(一)幼儿的生命认知能力逐步发展

对生、老、病、死等生命现象的基本认知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与中小学生差距较大,能否对生命现象有所认知决定了幼儿生命教育的意义。

以往研究认为,幼儿缺乏对生存与死亡等生命现象的基本理解,他们常带着“泛灵论”的观念看待世界,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死亡只是暂时或可逆的。近二十年来,学前儿童的朴素生物学理论成为认知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相关研究普遍认为幼儿阶段个体开始对生命的相关概念具有朴素的认知。例如,Inagaki等人研究了儿童对一系列生物特征的理解,包括生长,结果发现6 岁儿童能区分动物和人造物而且知道生物的生长是不可避免的,5~6 岁儿童知道动物生长是因为吃饭而非因为自己想长大。[3]我国学者张向葵等人研究幼儿对死亡认知的结果表明,儿童对死亡特征、外延和原因的认知比我们期望的要高,出现对死亡抽象认知能力提前的现象;儿童早期生活经验、社会环境影响儿童对死亡的认识和了解。[4]

这些相关研究有力地证明,幼儿期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对于生长、疾病、死亡等基本生命现象具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多数研究提出,教育条件和后天知识经验对幼儿的生命认知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这些为幼儿生命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幼儿的自我意识初步形成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以及自己和他人之间关系的意识。[5]它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部分。[6]自我意识不是一生下来就具有的,而是伴随着对外部世界、对他人和自己的逐步认识,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大约1岁左右,婴儿学会走路,开始具有区分自己动作和动作对象的能力,表明此时正在发展初步的主体我,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表现。

1972年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等人借用了著名的“红点子”方法,对婴幼儿看到镜中自己鼻尖上涂抹的红点而做出的反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20~24个月大的婴儿会对着镜子触摸自己的鼻子并观察自己,这说明此时婴儿显现出较为稳定的对自我特征的认识,标志着婴儿出现了有意识的自我认知。[7]与此同时,随着语言的发展,婴儿开始使用代词“我”、“你”来标示自己与他人,这说明婴儿已具有明确的客体我,自我意识已初步形成。

尽管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较低,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能力都比较有限,但幼儿自我意识的初步发展是幼儿认识自我生命及他人生命的必不可少的心理基础。

(三)幼儿的情绪情感不断分化

初生婴儿就具备人类最初步的原始的情绪反应,这些情绪基本都是生理性的,由机体内外某些适宜或不适宜的刺激所引起,并反映机体当时的内部状态和生理需要。例如,新生儿会用哭声表达饥饿,突然或巨大的声响会令新生儿感到恐惧。随着婴儿发展,在成熟和后天环境的作用下,婴儿情绪不断分化。5~6周婴儿出现社会性微笑;3~4个月婴儿出现愤怒和悲伤;6~8个月婴儿出现依恋;1.5岁左右,伴随自我意识和交往、认知的发展,婴儿逐渐产生羞愧、自豪、骄傲、内疚、同情等更高级、复杂的社会性情感。[8]

复杂的社会性情感正是道德感萌芽的表现,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一般情况下,3岁前的婴儿仅具有道德感的萌芽,3岁后特别是进入幼儿园以后,随着幼儿对各种行为规范的掌握,道德感也逐步发展起来。受幼儿期认知的自我中心和实在论影响,幼儿的道德判断具有从他性和情境性的特点,表现为判断是非的极端性和对权威的绝对服从。例如,幼儿看到其他小朋友不按照老师的要求活动时,常常会告状;在对待好人与坏人时,表现出强烈的情绪差异。尽管如此,幼儿道德感的初步发展成为儿童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前提条件。只有成为一个品行高尚的人,才会尊重他人生命,并主动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二、幼儿生命教育的原则

基于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生命教育必须考虑其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特殊性,坚持内容贴近生活实际,不以知识讲授为主,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并重视知行合一的实践作用。

(一)以生活为本的原则

生活是人的存在形式,人的生命在生活中动态地伸展。生命教育应以构成人的现实生活要素为原点,既取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生命教育诗意地栖居在生活之中。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不能脱离生活,生活也不能脱离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应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内容应根据生活的需要。”[9]因此,生命教育应贯彻以生活为本的原则。

生命教育在幼儿阶段的开展,更要体现以生活为本的原则。这不仅因为生活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是所有教育内容的源泉,而且受幼儿思维水平和认知特点的制约,只有渗透在幼儿日常生活之中的具体形象的生命概念,才易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生命意识和生命情感。

(二)知识与情感并重的原则

人的生命从本质上讲,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从出生的一刻开始,人首先是一个生物体,新生儿要吃、要睡,还要哭闹。既使到了幼儿期,无论是运动能力还是认知能力的展现,都依赖于有机体生理发展所提供的物质前提。因此,要让幼儿认识人的生命,首先要帮助他们初步了解生命存在和发展的生物学知识。人之所以为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就在于人的生命不仅限于生物体的“活着”,而是要追逐除了自然生命以外的精神生命。于是,对人类生命还要从价值的角度去解读。

幼儿生命教育应倡导知识与情感并重的原则,既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了解生命的科学内容,同时避免单纯的知识性传授,又要培养幼儿正确的生命情感和生命态度,形成积极的生命观,激发幼儿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追求。

(三)认知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

生命教育的宗旨是要通过引导教育对象认识生命,以形成他们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的行为意识。这就要求生命教育的实施必须把认知与实践结合起来,教育形式不应局限于生命知识的学习,还要强调在实践中亲身感受生命的宝贵。只有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动力,进而生成个体自身的生命实践,才真正实现了生命教育所要达成的目的。

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对知识的学习往往要借助直观感知。幼儿生命教育必然要注重知行合一的教育原则,将内化的生命观经由外显的行为展现出来,才能让幼儿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运用到自身的生活实践中去。因此,教育者应为幼儿创造一定的情境,利用角色扮演、考察参观、戏剧表演等方式引导幼儿体验和感悟生命,让幼儿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体认生命的意蕴。

三、幼儿生命教育的内容

生命教育是贯穿人的生命发展全程的终身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阔的领域,与生命相关的问题都可以包含在生命教育范畴中。针对幼儿时期具有好奇心强、自我意识开始萌芽、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幼儿生命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选取幼儿最感兴趣又容易误解的主题,帮助幼儿初步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一)“我是从哪儿来的?”——了解生命的产生

生命如何诞生、我们从何而来,一直都是人类探索生命起源过程中苦苦追寻,却至今未能全部解答的问题,生命的诞生仍然被视为一个奇迹。这一奇迹不仅是生物学家们上下求索的动力,而且总能唤起幼儿最大的好奇。幼儿像天生的哲学家一样,对“我是从哪儿来的”充满兴趣。多数中国家长在面对这一问题时,往往不愿意正面作答,要么用“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回避问题;要么采取欺骗的方式,编造类似“你是爸爸妈妈捡来的”、“你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谎言搪塞孩子。这样做不但错失了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大好时机,而且可能会给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曾经就有幼儿由于家长说他是从垃圾箱里捡来的,而出现了抑郁倾向。

人类天生就对生命现象感到好奇,幼儿生命教育应该利用幼儿的兴趣,用科学的态度和生动形象的方式,让他们了解父母孕育生命的喜悦与不易,帮助他们理解自己是父母生命的继承和延续,从而密切亲子关系,为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除了认识人类生命的产生,幼儿生命教育还要引导幼儿观察动植物的繁衍生息,在培养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的同时,让幼儿从小养成呵护幼小生命的优良品质。例如,设计类似“保护蛋宝宝”这样的主题活动,既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真切地了解生命孕育、成长的过程,还可以培养幼儿高度的责任感。

(二)“小蝌蚪变成青蛙了!”——关爱生命的成长

生命的发展是一个既脆弱又顽强的动态过程。从时间上来说,地球上任何生命都受到寿命长度所限,人类也不例外,没有人可以青春永驻、长生不老,生病和衰老是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由此可见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尽管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人类却可以通过发明创造、互通有无、实现人生价值等方式,在空间上扩展其宽度、丰富其内涵,充分体现了生命的顽强抗争精神。因此,关爱生命的成长,既要了解生命的发展历程,爱护、善待生命,又要激发生命的内在潜能,创造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的独特性。

对于幼儿来说,关爱生命的成长就蕴藏在一日生活当中。无论是幼儿最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还是大自然里的花草树木,亦或是幼儿园饲养的小动物,都可以成为幼儿了解生命成长最鲜活的教材。例如,《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就形象生动地向幼儿讲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春天来了,小草发芽了,大树长出了嫩绿色的叶子,也让幼儿亲身感受到植物的成长;幼儿园饲养的小兔子生了兔宝宝,幼儿可以一边喂养兔宝宝,一边观察生命从稚嫩到成熟的过程。幼儿在周围环境的季节变换中,认识自然的生命性,在与自然的相互影响中,认识环境与人之间的依存关系,在与同伴的游戏交往中,还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有助于幼儿全面理解生命的局限性与创造性。

(三)“死是怎么回事?”——正确对待生命的消逝

死亡是地球上一切生命体都要面对的终结,它既是必然的而且是不可逆的,起死回生的故事不可能发生在现实生活里,至少就当前的科技水平来看,人死无法复生。在一生中每个人都会经历身边亲友过世、宠物死亡等情况,死亡事件应该是生活中很自然的一部分。但是,绝大多数中国的幼儿却成长在一个回避死亡的环境里。受中国传统观念忌讳谈论死亡的影响,中国家长在被孩子问到“死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大多数都不愿意正面作答,而是用“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搪塞过去,或者用“死了就是永远睡着了”这样轻描淡写的语言,把死亡说得无足轻重。这些看似出于保护幼儿童真和稚嫩心灵的回答,实际上恰恰误导了幼儿对死亡的认知。

有研究指出,幼儿关注死亡问题源自其好奇心与想象力,[10]一般从四五岁开始幼儿就对死亡产生好奇与疑问,他们通过童话故事、动画片、影视剧等途径知道了死亡事件,但却容易受到那些对死亡的夸大、扭曲、不实信息的影响。[11]如,在童话《白雪公主》里,死去的白雪公主被王子一吻就活了过来,《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可以长生不老。在这一时期如果得不到成人的正确引导,极容易产生错误或片面的死亡认知,甚至对身边亲人的过世产生焦虑或恐惧,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

死亡从特性上来说,具有“不可逆性”、“必然性”、“功能丧失性”和“情绪性”。国内外的心理学家对学前期幼儿进行的研究证明,3~6岁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死亡特性的认知也逐步提高。[12]基于此,家长和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认识死亡的特性,正确对待死亡问题,并且促进幼儿珍视他人和自己的生命。

参考文献:

[1]郭元祥,胡修银.论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活的教育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7(06):22-28.

[2]冯建军.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

[3]朱莉琪,方富熹.学前儿童朴素生物学理论的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9,7(3):31-36.

[4][12]张向葵等.3.5-6.5岁儿童对死亡认知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4):7-10.

[5]黄希庭主编.简明心理学辞典[M].合肥市: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526.

[6]孙圣涛,卢家楣.自我意识及其研究概述[J].心理学探新,2000,20(73):17-22.

[7][8]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69-182.

[9]周洪宇著.陶行知生活教育学说[M].武汉市: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183.

[10]王海澜.关于幼儿认知死亡的个案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6,(Z1):49-51.

[11]刘彤.亲历美国幼儿教育之三——幼儿园的死亡教育[J].早期教育,(11):20-21.

作者:石丽娜

第4篇:VI导入内容提纲

VI导入内容提纲 VI基础系统开发 1. 标志 2. 中文标准字 3. 英文标准字 4. 标准色与辅助色 5. 吉祥物徵选设计

6. 标志与中英文字不同组合 7. 标志正负形置式 8. 标志尺度与制图 9. 标志中英文字制图法 10. 不同底色的使用规范 VI应用视觉系统部分 一.事务用品类 1. 名片(中式) 2. 名片(西式) 3. 名片(中西式) 4. 信纸(空白) 5. 信纸(横纹) 6. 信封(中式) 7. 信封(西式) 8. 公文袋 9. 资料袋 10.传真用纸表头 11.便条纸 12.各式表格格式 13.卷宗夹 14.公司专用稿纸 15.贵宾卡 16.来宾卡 17.通行证 18.贴纸 19.笔记本封面 20.合同书封面 21.企划书封面 22.事务用标签贴纸 23.航空专用信封 24.航空专用信封套

25.专用海报纸(对开、长4K) 26.奖杯 27.纸杯 28.文件格式 29.办公用笔 30.电脑用报表 31.留言条 二.旗帜规划类 1. 公司旗帜 2. 纪念旗帜 3. 横式挂旗 4. 直式立旗 5. 小吊旗 6. 小串旗 7. 大型挂旗 8. 桌上旗 9. 锦旗 10.奖励旗 11.纪念旗 12.促销用旗 13.庆典用旗 14.主题式旗帜 15.其他

三.员工制服CI风格类 1. 男性主管职员制服 2. 女性主管职员制服 3. 男性行政职员制服 4. 女性行政职员制服 5. 男性生产职员制服 6. 女性生产职员制服 7. 男性店面职员制服 8. 女性店面职员制服 9. 男性服务职员制服 10.女性服务职员制服 11.男性警卫职员制服 12.女性警卫职员制服 13.男性清洁职员制服 14.女性清洁职员制服 15.男性运动服(二季) 16.女性运动服(二季) 17.运动夹克(二季) 18.徽章 19.领带 20.领带夹 21.领巾 22.安全帽 23.上岗证 24.雨具(雨披、雨伞) 25.其他

四.媒体标志风格类 1. 电视广告商标风格 2. 报纸广告商标风格 3. 杂志广告商标风格 4. 人事广告商标风格 5. 公司简介商标风格

6. 营业用卡(回函)商标风格 7. 幻灯片商标风格 8. 其他 五.广告招牌类 1. 造型招牌(室内) 2. 造型招牌(室外) 3. 直式招牌 4. 横式招牌 5. 立地招牌 6. 柜台后招牌 7. 霓虹灯招牌 8. 大楼屋顶招牌 9. 悬挂式招牌 10.帆布招牌

11.户外看板(路牌广告) 12.禁止停车牌 13.其他 六.环境风格类 1. 室内形象墙面

2. 大楼建筑物外观标志风格 3. 大门入口设计 4. 柜台后墙面设计 5. 玻璃门色带设计 6. 公布栏 7. 踏垫 8. 垃圾桶 9. 烟灰缸

10.室内精神标语墙 11.员工储物柜 12.环境色彩标示 13.其他

七.交通运输工具类 1. 业务用车 2. 交通车 3. 商务车 4. 厢型货车 5. 厢型货柜车 6. 小客车 八.展示风格 1. 展示会场设计 2. 展示会场参观指示 3. 展示橱窗设计 4. 展示板 5. 舞台设计 6. 商品展示架 7. 商品展示台 8. 照明规划 9. 色彩规划 10.其他 九.其它用品 1. 邀请卡(封套) 2. 生日卡(封套) 3. 问候卡(封套) 4. 感谢卡(封套) 5. 圣诞卡(封套) 6. 贺年卡(封套) 7. 万用卡(封套) 8. 铅笔 9. 原子笔 10.笔架 11.雨伞架 12.气球 13.吉祥物赠品 14.薪资袋 15.礼金袋 16.其他

以上内容谨供客户参考,具体项目根据行业特征、企业自身需要增减。

第5篇: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