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

2022-03-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免疫球蛋白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冲击治疗重症天疱疮的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重症天疱疮的护理方法。方法:36例重症天疱疮患者,采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并辅以精心的皮膚、黏膜和饮食调护理,保护性隔离,包括出院健康指导。观察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36例重症天疱疮均临床治愈,无护理并发症,住院日19~28天,平均住院日23天。结论: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冲击治疗重症天疱疮的护理关键是皮肤护理,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预防继发感染,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日。

【关键词】天疱疮;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护理

重症天疱疮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数患者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糖皮质激素因用量大、时间长,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或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死亡[1]。有报道将免疫球蛋白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皮肤病[2]。本科2005-2009年收治重症天疱疮36例,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并辅以精心的护理,效果较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6例重症天疱疮均为本科住院病例,均经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检查确诊。临床表现为全身散在分布密集红斑和水疱,出现糜烂、渗出和结痂,全身弥漫性潮红、水疱、渗出、脱屑和结痂,皮损面积大于体表面积的70%。其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37~79岁,其中48~79岁32例。并发中、重度高血压、糖尿病和胃溃疡等严重内科疾病者除外。

1.2 治疗方法:予静滴甲泼尼龙或地塞米松,均8~20 mg/d,同时口服甲氨喋呤2~5mg/d 或静脉冲击环磷酰胺10~15mg/(kg·d),1次/w,免疫球蛋白0.4 g/(kg·d),连用3~5天,病情平稳或好转后停用免疫球蛋白,再根据病情改善情况逐渐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

1.3 护理方法

1.3.1 皮损护理:用连柏煎剂1 000mL(自制,组分:黄连、黄柏、地肤子、蛇床子和马齿苋,加入50L温度为 38℃~40℃的水中,浸泡20min,1次/d)清除结痂和污秽。水疱予无菌低位抽吸,保留水疱的表皮,以保护创面,水疱充盈后,多次重复抽吸,水疱破溃处,表皮松解,不可清除松解的表皮,保持清洁,予0.1%利凡诺湿敷20min,2次/d,再用白炽灯照射渗出部位,每创面10min,距离30cm,防止烫伤,2次/d,保持皮损干燥。夜间用无菌甘草油纱贴敷创面上,并用支被架支起盖被。当皮损逐渐干燥结痂后,外涂红霉素软膏,每2小时翻身1次,避免局部皮损长期受压和渗出增加。油腻性结痂外涂无菌油剂浸泡,待自行脱落,不可强行剥离。间擦部位腋下、颈前部、腹股沟由于皮损互相摩擦,不能暴露,故不易愈合,给予双上肢或双下肢外展位,颈后垫小软枕使颈部后曲,充分暴露皮损。

1.3.2 黏膜护理

①口腔护理:口腔黏膜损害可引起疼痛,伴进食困难,进食后予漱口液(地塞米松注射液l0mg、0.1%利多卡因注射液0.1g、庆大霉素注射液l6万u加人生理盐水500 mL) 漱口,可减轻进食时口腔黏膜的疼痛,加速黏膜的恢复,抑制细菌生长。预防念珠菌生长,采用0.15%碳酸氢钠液每2小时交替漱口1次,并予生理盐水棉球口腔护理2次/d,唇部结痂清除后外涂红霉素软膏,口腔护理时应注意观察溃疡的部位、面积、深度及有无念珠菌感染[3],口腔念珠菌感染者皮损外涂制霉菌素。

②外阴护理:外阴部皮损每日予1∶5 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30min后,0.1%利凡诺湿敷2次,便后用33℃~36℃温开水清洗外阴,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并观察水肿后黏膜脱落和溃疡深度,有无念珠菌感染等。

1.3.3 治疗中的护理:密切观察和记录病情变化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新发水疱的数量、部位和性质,原有水疱及渗出的变化,是否感染为脓疱,为医生调整用药剂量提供依据。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天疱疮的首选药,与环磷酰胺联用可提高疗效,但是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会出现消化道症状,大便隐血阳性,因此要观察大便颜色,每隔3~7天查大便隐血。出现鼻出血时,轻症者予01.%盐酸肾上腺素棉球填塞,出血较多予膨胀海绵或碘仿纱条局部定位压迫,并监测血压、血糖,加强巡视,了解患者睡眠状态,有无精神兴奋、失眠、幻觉、幻视,有无腹胀、乏力, 防止低钾、低钙。静滴环磷酰胺时需大量饮水,每天饮水2 500-3 000mL,必要时记录排尿情况,有无血尿等;有无出现骨髓毒性:如白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等。中医认为本病急性期辨证以脾虚湿盛为本,湿热、毒热、血热为其标;根据该原则,急性期应清热除湿、清热解毒、凉血解毒上[4];口服中药煎剂治以泻心凉血、清脾除湿、活血化瘀为法,用清脾除湿饮加减内服。早饭前、晚饭后30min,热开晾凉后服用。人体对免疫球蛋白的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肌痛、面红、恶心、血压变化和心动过速,常在应用免疫球蛋白后1小时内发生,宜视患者不良反应程度停止或减慢输注免疫球蛋白速度。

1.3.4 心理护理:患者大部分皮肤黏膜破溃,且病情易反复,经久不愈,皮损疼痛,经济负担较重,会出现悲观、沮丧烦和躁等消极情绪,护士应尊重和关心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主动与患者交谈,缩短护-患距离,增加信任感。解除解除患者顾虑,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1.3.5 饮食护理:患者皮损面积大,渗液多,机体消耗较大,宜给予营养丰富的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伴口腔病变者,鼓励其进冷流质或软烂饮食,如鱼汤、蔬菜汁、水果汁、牛奶、豆制品、鸡蛋糕、瘦肉粥等,避免进食粗糙纤维及尖硬的食物,忌食辛辣、过酸、过甜等刺激性食物,可少食多餐[5]。病情好转时可以逐渐进易消化、质软的食物。进食困难时由静脉补充营养,以保持机体的营养需要和水、电解质平衡。多食薏苡仁、山药、绿豆、红枣以祛湿健脾,清热生津祛燥。

1.3.6 保护性隔离:对病人实施保护性隔离,住单间,避免与带状疱疹等病毒性疾病同居一室,因患者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免疫力低下。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每日用1 000 mg/L(0.02%)的含氯清洁消毒液擦拭地面和桌面,紫外线床单位消毒2次/d,并每日更换无菌床单、被套、病号服。渗出较多时,随时更换,病室温度24℃ ~26℃为宜。保护好患者的浅静脉,扎止血带时,应垫上纱布或包扎在患者的衣服上,固定输液敷贴时,应避免固定至水疱上。

1.3.7 出院指导:天疱疮患者好转或治愈出院后,多数需继续口服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应指导患者严格按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减量,定期随访。

1.4 疗效判定标准[8]治愈:皮损全部消退或原有糜烂面干燥结痂,无新皮损出现;显效:皮损消退>70% ,或原有糜烂面基本干燥;有效:皮损消退70%-30% ,或有个别新皮损出现;无效:皮损消退<30%,新皮损不断出现。起效时间为从治疗开始至皮损开始消退时所需时间,明显消退时间为从治疗始至皮损消退>70%所需时间。

2 结果

36例患者均未发生皮肤继发感染;无外阴念珠菌感染;2例出现口腔念珠菌感染,对症护理后,一周后治愈;治疗8~12天后,糜烂面干燥,11~18天后可见红色新生表皮,21~24天后逐渐恢复为正常皮肤。复查IgG和C3均正常。住院时间19~28天,平均住院日23天,36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辅以皮肤护理,有效控制皮肤感染;间擦部位暴露辅以白炽灯照射,加速皮损干燥;口腔护理、外阴护理防止念珠菌感染;饮食护理补充大量渗出丢失的蛋白质;及时监测体温、血压、血糖的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保护性隔离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3 结论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冲击治疗重症天疱疮的护理关键是皮肤护理,防止皮肤感染,保持皮损局部干燥,给予恰当的外用药物,及时发现血压、血糖升高等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副作用,可以加速治愈,减少并发症。

4 讨论

苏海丹等[6]29例皮质类固醇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寻常型天疱疮的观察及护理,住院时间29~102d,平均住院时间65.5d;褚利娟[7]68例寻常型天疱疮护理体会,采用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平均住院时间28天。在治疗重症天疱疮的过程中,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同时,若早期联合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与单纯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相比较,平均起效时间、皮损明显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8],显示免疫球蛋白能迅速抑制免疫性损伤,辅以有效的护理措施:皮肤护理、黏膜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保护性隔离和出院指导,皮损渗出明显减少,皮损恢复加速,缩短病程和住院时间,减轻了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及不良反应本研究中未见静滴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后出现不良反应,这可能与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关[8]。虽然免疫球蛋白价格较贵,但是治疗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时效果较好,改善天疱疮患者的长期预后。

参考文献

[1] 眭洪峰,孙新芬,翁孟武.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自身免疫大疱病26例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5,19(9):539-540

[2] 靳培英.皮肤病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35-637

[3] 孙艳,毕轶霞,徐艳红.l例重症多形红斑的护理体会[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1):15

[4] 安家丰,张芃. 张志礼皮肤病临床经验辑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00

[5] 蒋为霞,唐跃琼,郭小兰.1例副肿瘤性天疱疮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48

[6] 苏海丹,侯霞,彭春玲. 皮质类固醇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寻常型天疱疮的观察及护理[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4,22(4):427

[7] 褚利娟.寻常型天疱疮68例护理体会[J].福建医药杂志,2008,30(4):170

[8] 罗卫,赵广.大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重症大疱性皮肤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9,11(21):1778-1779

作者:孙 艳 徐艳红 蒋伯燕

第2篇:儿童感染性脑膜炎脑脊液C-反应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摘要】 目的 探讨患儿脑脊液(CSF)中免疫球蛋白(IgA、IgG、IgM)、C-反应蛋白(CRP)含量对脑膜炎患儿的感染性质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在治疗前分别采集细菌化脓性脑膜炎(化脑)患儿脑脊液42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患儿脑脊液43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患儿脑脊液40例以及对照组儿童脑脊液标本(排除脑膜炎)41例,采用速度散射比浊法测定CSF中IgA、IgG、IgM和CRP含量。结果 感染组中结核性脑膜炎、细菌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升高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细菌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免疫球蛋白水平除了病毒性脑膜炎组的IgA、IgG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三个病例组的免疫球蛋白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结核性脑膜炎组IgA、IgG水平比细菌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组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脑脊液进行IgA、IgG、IgM、CRP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关键词】 儿童;脑脊液;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

细菌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是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疾病,起病危急,且感染较重,加上儿童抵抗力较差,这三种疾病的治疗原则明显不同,而在临床上仅根据体征和临床症状难以进行鉴别,只有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其后遗症的发生。特别是细菌化脓性脑膜炎,早期使用抗生素可以取得显著的疗效。在日常工作中实验室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只依靠脑脊液(CSF)常规和生化检查,而儿童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改变不典型,常规诊断缺乏特异性,给诊断和鉴别诊断带来了困难而延误治疗。为此我们对儿童脑膜炎脑脊液中IgA、IgG、IgM和CRP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其临床诊断价值进行评价。

材料与方法

1.标本来源 选取2005年1月至2007年7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百色市右江区人民医院和百色市妇幼保院住院脑膜炎儿童患者125例,进行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和C反应蛋白(CRP)分析,其中细菌化脓性脑膜炎42例,结核性脑膜炎40例,病毒性脑膜炎43例,同时选取41例儿童CSF标本生化和常规均正常者作为对照组。2.仪器与试剂 使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免疫球蛋白和C-反应蛋白的含量。CRP试剂由上海荣盛生化技术有限公司提供;IgA、IgG、IgM试剂由四川迈克生化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每天质控在控后,才对所有脑脊液标本IgA、IgG、IgM、CRP进行分析。

3.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行t(t’)检验(两组)或两两比较的q检验(多组)。

结果

1.脑膜炎组与对照组脑脊液IgA、IgG、IgM及CRP水平比较 脑膜炎组脑脊液IgA、IgG、IgM及CR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脑膜炎组间脑脊液IgA、IgG、IgM及CRP水平比较 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的C-反应蛋白含量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升高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细菌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在细菌化脓性脑膜炎组、结核性脑膜炎组明显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gA、IgG在病毒性脑膜炎和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同时结核性脑膜炎组IgA、IgG水平比细菌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组显著升高(P<0.05),见表2。

注:与a比较,e:q=17.460,i:q=61.020;与b比较,f:q=34.230,,j:q=50.340;与c比较,g:q=23.270,k:q=72.230;与d比较,h:q=30.450,l:q=21.910;e与i比较, q=68.800;f与j比较,q=71.340;g与k比较, q=18.130;h与l比较, q=23.310;P均<0.01。

讨论

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免疫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机体抗感染主要以IgA、IgG、IgM为主。在正常情况下机体CSF中IgA、IgG、IgM反映的是血清Ig的水平。正常脑脊液中Ig来源于血清Ig,受血清水平的影响。其中IgG分子量最小,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构成脑脊液中Ig的主要抗体。IgM分子量最大,不能透过血脑屏障,故脑脊液中含量甚微,甚至为零。 在脑脊液中以多聚体为主(分泌型IgA),是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局部抗体之称,IgA在机体感染时升高明显[1]。当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由于血脑屏障受到破坏及炎症影响,IgA、IgG、IgM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细菌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时三种免疫球蛋白含量均大幅度升高,病毒性脑膜炎以脊髓运动神经元病变为主,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及血脑屏障受损相对较轻,因此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增高不明显。而结核性脑膜炎与化脓性脑膜炎以脑脊膜病变为主,血脑屏障及脑细胞受损较严重,因此脑脊液中Ig的改变程度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在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感染后,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①脑脊液中免疫细胞被激活,导致内源性合成增多;②感染时血清Ig升高,而血脑屏障正常导致炎症性渗透;③血清Ig正常而血脑屏障受损伤,出现损伤性渗透;④炎症性合并损伤性渗透;⑤内源性合成增多合并损伤性渗透[2,3]。从实验结果分析,三组脑膜炎患儿CSF中IgM都有显著升高,表明血脑屏障出现损伤化脑组最为严重,结脑次之,病脑最轻,三个病例组之间差异显著。三组脑膜炎患儿CSF中IgG、IgA,只有病毒性脑膜炎组与对照组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两组大幅度升高,且结脑组升高幅度大于化脑组,而化脑组和结脑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由此可用于鉴别细菌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此点与文献中报道的一致[4]。IgM在机体内出现时间早,时间短,在诊断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受脑脊液采样,受检时间的影响,而仍然需要结合其他指标诊断。所以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三组疾病之间鉴别诊断率,尤其是有益于病毒性脑膜炎的诊断。而化脓性脑膜炎组以IgM升高为主要特征,结核性脑膜炎以IgG,IgA升高为主要特征,此为两种疾病的鉴别点。

CRP是急性时相反应中一个极为灵敏的指标,在正常机体中其含量甚微,当感染、炎症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其含量显著升高。CRP可以引发对侵入细胞的免疫调理作用和吞噬作用。C-反应蛋白可在数小时内急剧升高,数天内达高峰,病情改善后又下降。C-反应蛋白有迅速合成及迅速降解的特性,使之较血沉更能准确反应出病情改善或恶化情况,因而是反映病情及疗效的敏感指标[5]。但是CRP并不是特异性的指标,当机体感染、风湿热、肿瘤时三组病例CSF中CRP较对照组都有显著升高,且三者之间都有明显差异,细菌化脓性脑膜炎组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最小。脑脊液中CRP在鉴别诊断儿童中枢系统感染方面有很高的灵敏度,且能够在早期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的出现。而在身体出现应激状态、其他非感染性疾病和机体肿瘤时都会有CRP增高,为了减少误诊的发生,需联合免疫球蛋白诊断。

综上所述,联合运用免疫球蛋白和CRP在诊断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有较好的运用前景,既能在脑膜炎发生的早期做出诊断,大大降低患儿病死率,改善预后,又能在用药的选择上给临床医生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肖亮生,陈小晶,陈曼娜,等.脑膜炎患儿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及α2巨球蛋白的测定及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102-106.

[2]吴胜军,周美霞,管茶英.脑脊液中免疫球蛋白、乳酸脱氢酶及腺苷脱氨酶检测鉴别脑膜炎[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6,4(6):466-468.

[3]檀国军,王秀霞,罗克娴,等.脑脊液转铁蛋白及免疫球蛋白含量变化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的临床意义[J].河北医药,2000,22(3):168-170.

[4]林茹珠,邓向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检测β内啡肽及C-反应蛋白的临床意义[J].医师进修杂志,2005,28(10):29-31.

[5]潘 丽,吴慧玲,向秀华,等.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意义[J].中国医学检验杂志,2004,5(5):440-441.

(收稿日期:2007-08-03 修回日期:2008-01-11)

(编辑:潘明志)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杨志娟 唐任光 韩 龙

第3篇:小儿破伤风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的免疫力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小儿破伤风的临床疗效,保障患儿的生命安全,本资料就小儿破伤风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的免疫力的具体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 方法 将我院在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破伤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14例、给予对照组患儿采用破伤风抗毒素进行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 结果 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破伤风对患儿自身的免疫功能造成不小的影响,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儿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破伤风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效的提高了临床疗效,保障了患儿的生命安全,降低了疾病对患儿带来的痛苦,值得推广。

[关键词] 小儿;破伤风;静脉丙种球蛋白;免疫力

[

Observation on immune effect of 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 in the treatment of pediatric tetanus

GONG Dezha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Guizhou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Guiyang 550002, China

[

[Key words] Pediatrics; Tetanus; 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 Immunity

破伤风(tetanus)是指由于破伤风梭菌侵入人体伤口后,在厌氧环境下快速大量的进行生长和繁殖,产生嗜神经外毒素而引起患者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点的急性传染病[1]。小儿由于自身的免疫功能还不够健全,对外在因素的抵抗能力较弱,因此成为破伤风的高发群体。破伤风不仅对患儿的健康发育和成长造成影响,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对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破伤风患儿分别给予了常规治疗和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儿科和急诊科接受破伤风治疗的28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对28例患儿进行再次确诊,确保28例患儿均符合破伤风的诊断标准。研究内容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在取得患儿家属同意的情况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28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各14例。观察组男9例、女5例;年龄1~10岁,平均(5.4±2.3)岁;患儿的病程8~23 d。对照组男8例、女6例;年龄2~8岁,平均(4.6±2.7)岁;患儿的病程6~18 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和临床表现

为了确保本次研究活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院对28例患儿均进行了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痰培养等);同时,采集患儿4 mL的静脉血作为临床标本[2]。28例患儿在接受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均出现了不同的临床反应,其中,肌肉酸痛22例、张口困难17例、角弓反张13例、吞咽困难12例、四肢抽搐8例、休克2例。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在本次研究活动中,采用常规治疗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对照组的患儿予以治疗,具体的用法用量为: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患儿50 000~200 000 IU/次的破伤风抗毒素治疗[3],结合患儿的实际情况对注射量和间隔时间进行调整。

1.3.2 观察组 在本次研究活动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观察组的患儿加用静脉丙球蛋白进行治疗,具体的用法用量为:每公斤体重400 mg,成人可以1支/次,1次/d,静脉滴注[4],连续使用5 d。

1.4 观察指标

在26例患儿接受用药治疗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统计。

1.5 疗效判定标准

患儿在接受用药治疗后,喉头痉挛、角弓反张、休克、四肢抽搐、肌肉酸痛、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彻底消除的治疗效果为显效;患儿在接受治疗后,喉头痉挛、角弓反张、休克、四肢抽搐、肌肉酸痛、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和控制的治疗效果为有效;患儿在接受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未发生任何变化的治疗效果为无效[5]。

1.6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需要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应的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为92.86%;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3,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共有1例患儿出现了呕吐症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14%;对照组患儿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共有2例患儿出现了恶心、呕吐和头痛症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4.28%;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近些年来,我国破伤风的发病几率越来越高,破伤风作为一种传染性较高的疾病,一旦发病,就会对患者中枢神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儿童由于自身的免疫系统还没有形成或健全,抵御病毒的能力较差,而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又极容易出现伤口,所以成为破伤风的高发人群。破伤风对患儿和患儿家属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牙关紧闭、张口困难、吞咽困难、四肢肌肉痉挛性收缩是小儿破伤风的常见临床症状。患儿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极容易并发褥疮、代谢性中毒、呼吸性酸中毒、肺炎、肺不张、心力衰竭等疾病,甚至导致患儿休克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静脉丙种球蛋白作为一种生物制品,其组织内其含有健康人群血清所具有的各种抗体,因而有增强机体抵抗力以预防感染的作用,用于治疗感染危险期免疫缺乏患者[6]。我院对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8例破伤风患儿分别给予了破伤风抗毒素但用治疗和破伤风抗毒素联合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结合本次研究活动的相关数据,笔者发现,在采用破伤风抗毒素治疗小儿破伤风的基础上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效的缓解了患儿因破伤风导致的肌肉痉挛、喉头痉挛、角弓反张、休克、四肢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提高了治疗的成功几率,保障了患儿的生命安全,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减少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提升了我院的整体形象,值得更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7-9]。

[参考文献]

[1] 黄爱萍,梁玉美.新生儿破伤风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的免疫效果[J].新生儿科杂志,2003,18(6):250-252.

[2] 姜淑洁,刘利军,范凤立.新生儿破伤风10例治疗体会[J].中国优生优育杂志,1996,7(3):141-142.

[3] 赵芳平,刘启明,王喜.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附29例报告[J].中国小儿急诊医学,2009,13(15):158-159.

[4] 周莉,王宝珍,张勤,等.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破伤风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杂志,2011,16(16):184-185.

[5] 陈艳霞,陈川碧,陈爱华,等.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佐治小儿肠炎86例疗效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11,12(25):172-173.

[6] 吴清泉.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破伤风30例疗效观察[J].新生儿科杂志,2009,14(37):237-238.

[7] 邓楠,焦健.提高小儿破伤风皮试阴性率的方法[J].中外医学研究,2013(2):60

[8] 曾德秀,杨芳,向鑫,等.荆州区2012年儿童麻疹、脊髓灰质炎、乙型脑炎、破伤风抗体水平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3):175-176,178.

[9] 黄祯.重症成人破伤风的救治与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5):74-75.

(收稿日期:2013-05-13)

作者:龚德彰

第4篇: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种知情同意书

【疾病简介】狂犬病由狂犬病毒引起,主要通过伤沮传播,患狂犬病的动物是主要的传染源。狂犬病毒通过伤沮和粘膜感染人体,经过一定的潜伏期(通常1~2个月)发病,长潜伏期者不多见。本病发病急、病程短、病死率100%。犬类是传播狂犬病的主要媒介动物,**未发现过其他动物传播狂犬病的案例。

配合狂犬病疫苗接种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可以更有效地预防狂犬病。

【可选产品】由 生产的人抉犬病免疫球蛋白,为人血制剂。产品剂量包装为200IU/支。

【推荐人群】被动物严重咬伤者。

【接种原则】为了预防狂犬病,向上述人群推荐接种本产品。本产品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

【接种程序】咬伤后尽快接种,48小时内接种效果最佳。

【接种剂量】每公斤体重接种20IU,可在1~2日内分数次接种。

【接种部位和途径】受伤部位浸润注射,剩余部分肌内注射。

【不良反应】个别人旧有注射局部疼痛、红肿,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必要时应及时与接种单位联系进行对症治疗。

【禁忌症】对人血制剂过敏者;有其他严重过敏史者慎用。

【其他注意事项】接种本产品后3个月内避免接种活病毒疫苗;本产品为人血制剂,可能存在目前检测技术无法发现的病原体。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查看产品说明书。若本知情同意书的内容与产品说明书发生冲突的,以产品说明书为准。

为了保障受种者的知情同意权,特向受种者告知上述内容,如不理解,可向发放本知情同意书的接种单位的医师咨询。在受种者充分理解上述内容后,自愿决定是否接种本产品。

受种者如果不愿接种本产品,不必填写以下内容;受种者如果愿意接种,请阅读以下文字并填写受种者信息及签名,签名的知情同意书交给接种单位存档2年。本知情同意书在任何方面均不应理解为生产厂家或接种单位对本产品的推销或促销。

本方已认真阅读并理解本知情同意书内容,愿意接种所推荐的产品。

受种者姓名:___________;出生日期:____年__月__日;联系电话:____________

受种者/监护人签名:_____________;签名日期:_____年___月___日

上一篇:汽车营销学下一篇:人事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