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监局工作计划

2023-02-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无论是在新的时间周期还是新的任务周期,工作计划都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该如何写好工作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质监局工作计划》,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质监局工作计划

辽宁质监检查滑雪场客运索道安全工作

为保障春节期间游乐场所特种设备使用安全,近日,辽宁省质监局和沈阳市质监局联合对沈阳国家森林公园滑雪场客运架空索道开展安全检查。沈阳浑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检查。

检查组听取完滑雪场负责人关于客运索道安全管理的情况汇报后,对设备使用登记、检验检测、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管理制度制定及落实、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

检查情况总体良好。针对滑雪场工作记录不规范等问题,执法人员现场下发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责令限期整改。下一步沈阳市质监局和浑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对其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

第2篇:大数据分析在质监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产品质量安全是发展质量的基础,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人的健康和安全,它是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质量安全一直以来是质量监管部门的重点。质量风险信息采集是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前提。本文研究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质量风险信息采集與应用技术。

1 建设的意义、目的

201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的通知》,明确2016年工作重点,“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建设质量强国”。2016年全国两会上,总理李克强更是在政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更多次提到质量、消费品质量等具体质量,以及品质、标准、品牌等与质量直接相关的问题,说明质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体现我国政府对质量工作的高度重视。质量是兴国之道、富国之本、强国之策。

产品质量安全是发展质量的基础,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人的健康和安全,它是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质量安全一直以来是质量监管部门的重点。近年来,各级质监机构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充分发挥监管职能,越来越重视产品质量风险信息的收集和应用。在此基础上,展开相应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形成评估报告、警示通报、公告等内容,以指导质量监管工作和引导消费者行为。

质量风险信息采集是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前提。如果没有准确的质量风险信息来源的支撑,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就无从谈起。此外,质量风险信息获取的实时性,也是质量安全评价和预警的重要前置条件,必须在第一时间发现质量安全的隐患,才可能做出准确的评价和预警,以此指导质量监管。另外,对这些实时获取的海量质量风险信息,如果没有现代信息技术处理手段,就会使得决策淹没在这些原始的数据之中,更不可能对质量风险信息快捷的传递和处理,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使采集质量风险信息有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利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更准确和快捷的收集和分析质量风险信息。基于以上原因,本文研究基于大数据技术的质量风险信息采集与应用技术。

2 解决的关键问题

(1) 对质量风险信息的界定和识别

从以上的理论文献分析可以看到,在质量风险信息采集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界定什么是质量风险信息,质量风险信息的特征是什么。因此要首先对质量风险信息的界定和识别。

(2) 基于大数据的质量风险信息采集方法

质量风险现有研究,普遍的停留在对评价与预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特别是没有充分的研究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特别是大数据这一重要的手段应用到质量风险管理中。大数据技术是提高当前质量风险信息采集的有效方式。因此本研究综合应用大数据相关技术手段,解决利用大数据进行质量风险信息的识别,质量风险信息的分析和质量风险信息的挖掘。

(3) 质量风险信息采集的应用研究

作为最主要的质量风险信息采集的使用者,即质量监管部门,不仅需要相应的理论与方法,更需要将理论与方法转化成工具的手段,应用到具体的质量监管工作中,因此研究如何将质量风险信息采集应用到具体质量监管的工作中。

3 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法

总体框架图如图1。

基于大数据的质量风险信息采集与应用研究,是一个问题导向的,这一问题就是由于现有的质量风险信息采集的不科学和滞后性,从而致使各类质量安全问题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和治理。首先,要研究这一问题,最基本的研究主线,就是要确定质量风险信息采集的最重要条件:质量风险信息的界定。质量风险信息的界定的准确定位,既决定了质量风险信息来源的有效性,又决定了质量风险信息采集的科学性。其次,研究如何获得质量风险信息,在比较几类不同的载体和渠道的基础上,将基于大数据的技术手段确定为获取消费者质量风险信息的主要方式。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质量安全语料库的建设,来识别和分析互联网上的消费者质量风险信息。最后,将质量风险信息采集技术应用到具体的质量监管中。

4 采用技术路线

以质量安全评价与网络预警最重要的支撑,也就是以质量风险信息的定位、获取、处理、利用为主线,展开对质量安全评价体系与网络预警模型的设计。质量风险信息是评价与预警的前提,没有大量的质量安全数据的信息支撑,则评价与预警就无从着手,也不可能实现评价与预警的客观化与科学化。围绕着这条研究主线,就要对现有的质量风险信息采集进行实证分析,尤其是要分析其获取质量风险信息所存在的问题,论证是否因为这一问题而导致现有质量风险信息采集的失灵。开展与美、日、欧盟的比较研究,也是为了验证科学的质量风险信息的获取,是否能够决定质量风险信息采集的有效性。在实证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就需要对不同的质量风险信息的界定开展理论研究,要验证消费者是否是最重要的质量风险信息的界定。接下来就需要研究互联网作为获取消费者质量风险信息的主要渠道,其获取的方法和技术,要通过语料库的应用,实现对海量消费者质量风险信息的准确获取,为质量安全的评价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通过质量安全评价指标的应用,能够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并反映质量安全的客观状态。借助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等网络技术,设计基于网络的质量安全预警模型,并提出政府通过构建平台,实现更为科学的质量风险信息采集的路径方法。

针对江苏省质量风险信息采集能力的不足,这一重大问题而展开的,因而基本技术路线,就是将实证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具体包括:

(1) 实地调研

项目组将选择我省若干个典型的区域和机构,进行现场观测、座谈、访谈和问卷调查。

(2) 文献和比较分析

按照研究项目的要求,重点收集国内外质量风险信息采集领域的文献资料,对这些文献进行深入的分析,比较国内外研究方法的一般规律与差异。

(3) 案例分析

进行两个轮次的案例研究。第一轮次,在系统模型设计前,通过文献调研、重点调查等搜集典型案例,并通过对其的系统深入分析,为设计系统模型和分项模型寻求依据和参考。第二轮次,在试点实验完成后,对实验效果最优和最劣的极端案例进行分析,探求其成因,为修订、完善模型提供依据和参考。

(4) 差分分析模型方法

利用差分分析模型,定量分析质量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类、风险识别、指标体系设计与网络预警模型的有效性。

(5) 指数分解法

分解分析是一种良好的分析框架,它将质量安全的影响因素分离,并分别计算它们的贡献份额,从而有利于抓住主要的风险因素,以指导指标体系、预警模型的设计。

(6) 数据拟合方法

对已有的大规模数据,用拟合的方法模拟数据的变化规律,同时用于对未来情况的预测。

(7) 面板数据模型

建立一个质量安全评价指标的面板数据,在控制其他影响质量安全重要因素的条件下,回归出某一指标因素的显著性及其大小和作用方向。

(8) 血统分析法

通过血统分析,建立指标间的关联度及相关性,找出预警模型的关键指标。

5 具体成效及特点

(1) 对质量风险信息的界定

质量风险信息采集的核心,是对所能得到的已有质量风险信息的处理,所得到的信息越准确、越充分、越快捷,则质量风险信息采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就越高。

(2) 确定质量风险信息的主要来源

质量风险信息采集的科学性,取决于其信息来源的准确性,通过科学的论证和比较,探索主要的质量风险信息来源。通过质量风险信息来源的确定,不仅能够对质量安全做出更为准确的判断,而且能够降低政府质量安全部门获取质量风险信息的成本。

(3) 探索基于大数据的质量风险采集方式

质量风险现有研究,普遍的停留在对评价与预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特别是没有充分的研究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特别是大数据这一重要的手段应用到质量风险管理中。大数据技术是提高当前质量风险信息采集的有效方式。因此本研究综合应用大数据相关技术手段,解决利用大数据进行质量风险信息的识别,质量风险信息的分析和质量风险信息的挖掘。

(4) 构建质量风险信息采集的应用体系

作为最主要的质量风险信息采集的使用者,即质量监管部门,不仅需要相应的理论与方法,更需要将理论与方法转化成工具的手段,应用到具体的质量监管工作中,将质量风险信息采集应用到具体质量监管的工作中。构建相应的质量风险采集应用体系

参考文献:

[1] 郭先超,林宗缪,姚文勇.大数据环境下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研究[J].信息技术,2016(6):76-79.

[2] 戴宇欣,袁梦.大数据环境下产品质量风险评估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标准科学,2016(12):79-83.

[3] 姜肇财,孙宁,宋黎.大数据分析在产品质量信息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初探[J].标准科学,2017(12):182-186.

[4] 肖辉,任鹏程,肖革新, 等.食品安全健康大数据平台构建[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6(5):28-31.

[5] 龐军朋.大数据技术在产品质量风险评估中的应用初探[J].现代商业,2018(21):30-31.

[6] 钟攀,葛荣,杨文, 等.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大数据分析策略与应用研究——以四川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为例[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4):8-12.

【通联编辑:梁书】

作者:倪亚晖

第3篇:孙伟在山东省市县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切实提高对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和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不断提高其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出发,牢固树立大局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的责任感使命感。

(一)改革完善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中发[2013]9号),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地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抓紧完成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组建工作。同时,要求抓紧落实完成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实行分级管理。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调整省级以下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3]48号),要求各省区市结合本地实际调整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今年4月,国务院又印发《关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药品监管体制的指导意见》(国发[2013]18号),并在6月初专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对这两项改革,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姜异康书记、郭树清省长多次听取汇报,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改革。省政府专门成立了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夏耕、王随莲、张超超副省长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思路和工作方案。省编办会同有关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市县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省领导小组和省编委多次研究,不断修改完善,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10月24日以省政府文件印发实施。文件总的思路是将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与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主要考虑,这两项改革联系密切,统筹推进有利于通盘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和工商行政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的部署要求,有利于强化各级政府监管责任,妥善解决机构、职能整合及人员编制、经费资产划转等问题。目前,省级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已经完成,市县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也已明确。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地抓好改革措施的贯彻落实。

(二)改革完善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是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迫切需要。食品药品安全是重大的基本民生问题,是天大的事,也是地大的事。我省是食品药品生产大省,农产品总量和食品工业总产值居全国首位,药品产业产值居全国第二位。做好我省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不仅关系全省人民的健康安全,对全国影响也很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近年来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监管措施,深化治理整顿,监管水平稳步提高,形势总体稳定向好。中央领导多次对我省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也提出了期望要求。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无论是全国还是我省食品药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不可低估,特别是今年我省发生的“毒生姜”、“假羊肉”等事件,损害了消费者和生产者利益,造成了恶劣影响,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产生类似问题的背后,既有见利忘义、故意违法犯罪等原因,也有产业发展水平总体偏低、诚信体系不健全、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等原因,但与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尚未理顺也有很大关系。大家知道,目前实行的分段监管体制,存在监管部门多、职责交叉与监管空白并存、监管环节缺乏有效衔接、监管责任难以有效落实等弊端。为解决这些弊端,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这次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食品药品监管职能和机构进行整合,对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实行集中统一监管,构建一体化、广覆盖、专业化、高效率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

(三)改革完善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是加强工商质监工作、增强市县政府功能的重要举措。工商、质监部门是市场监管和质量管理的重要部门,两部门实行省级以下垂直管理体制以来,在打破市场封锁、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建立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需要营造更加优良的市场环境、打牢更加坚实的质量基础,工商、质监部门肩负着更加艰巨的任务,需要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划转后,工商、质监部门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强化市场监管和质量管理上来。比如,工商部门通过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质监部门通过大力实施质量强省战略,发挥质量的战略性、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依靠质量创造市场竞争优势,增强我省产品、企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工商、质监部门调整为分级管理体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有利于完善市县政府功能,统筹各方面资源,因地制宜地做好监管工作,也体现了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要求。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我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有序开展,取得了积极成效。食品药品监管和工商、质监部门属于联系群众最广泛、服务群众最直接的窗口单位和执法部门,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广大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的利益。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深入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与积极推进这项改革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改革完善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进一步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维护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用改革成果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

第二,扎实推进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的有关工作。有关文件已对这次改革的目标要求、主要任务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主要有五项工作。

(一)抓紧完成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市县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既定的部署,加强协调配合,加快工作进度,确保11月上旬完成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工作。具体来讲,要做到三个到位:一是体制调整到位。工商、质监省级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地方政府分级管理体制后,市县和市辖区工商、质监部门都要作为同级政府工作部门。二是划转移交到位。前段时间,省编办会同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研究制定了机构编制、人员、经费、资产等划转移交方案,工商、质监部门要与这些部门加强配合,上下搞好衔接,按时完成划转移交工作。三是履行职责到位。体制调整后,工商、质监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强化市场监管和质量管理,提高执法能力,提升服务水平,维护市场的统一开放、公平诚信、竞争有序。对工商、质监行政管理体制调整涉及的异地交流干部安置、干部任职年龄对接、经费保障等问题,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具体措施,一会儿还将专门安排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要求去落实,这里就不具体讲了。

(二)突出抓好市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责和机构整合。组建新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是这次改革的重点。为了减少监管环节,保证上下协调联动,防范系统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这次改革将分散在食安办、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能和机构进行整合,实行集中统一监管,做到机构在哪里,职能和责任就在哪里,既不能只要权力不担责任,也不能只给责任,不给相应的监管权力和监管力量。要按照责权相统一的原则,加强食药部门的监管能力,整合相关部门食品药品监管队伍和技术资源。各级要按照中央和省政府要求,把该整合的资源整合到位,该划转移交的全部划转移交。地方各级工商、质监部门要按照人随职能走的原则,做好划转移交工作。在此基础上,根据监管工作需要,该充实加强的力量充实加强到位,确保新机构有足够的力量和资源有效履行职责。

(三)切实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小作坊、小摊贩、小餐饮等主要分布在乡镇和街道、社区,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发区、多发区,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之一。这次改革要求原则上在各乡镇(街道)设立食品药品监管所,特别是在我省行政编制资源极其紧张的情况下,省政府仍下决心通过划转调剂的方式,充实基层监管力量,目的就是要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食品药品监管网络体系。各级一定要按照省政府的统一要求,健全乡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机构,配备必要的技术装备,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同时,要在行政村和城镇社区设立食品药品监管协管员,协助监管部门做好日常监管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各地要重视发挥协管员的作用,安排资金给予一定补贴,并加强日常管理和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基层食品药品监管水平,筑牢食品药品安全的前沿防线。

(四)进一步强化工商、质监工作。工商、质监部门作为政府重要的职能部门,肩负着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人民群众质量安全利益的重要职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工商、质监部门监管和改革任务都十分繁重。在这次改革中各级要做到统筹兼顾,既要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也要加强工商、质监工作。管理体制调整后,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工商、质监工作的领导,保持工商、质监队伍相对稳定,保障工作经费水平不降低,确保工商、质监部门有足够的力量和资源依法履行职责。上级工商、质监部门要履行好对下级领导干部的双重管理职责,加强业务指导和监督。工商、质监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变,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加强对生产加工、流通领域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监管,保护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五)严格落实各有关部门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责任。国务院、省政府的改革意见都强调,各级政府对食品药品安全负总责,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新印发的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三定”规定,重新确定了农业、林业、畜牧、海洋与渔业、卫生、工商、质监、商务、公安等有关部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责分工,明确了各部门监管边界。各级要参照省里的做法,结合实际,合理划分相关部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边界,确保不留空档、不留死角、不留盲区。要研究建立部门间高效、通畅的协调机制,实现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无缝衔接。要建立健全食品药品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严防失职渎职。食品安全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综合协调、监督指导、统筹推进。改革后,要继续强化各级食安委、食安办的职能,发挥好其对下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协调、指导、监督作用,形成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强大合力。

需要强调的是,这次改革强化了市县政府的监管责任。各市县政府要充分发挥食品药品监管和工商、质监部门的职能作用,坚决防止地方保护主义,消除地方封锁,打破行业垄断。为此,改革文件对干部管理体制也专门作了规定,工商、质监部门领导干部实行双重管理,以地方管理为主;市县食药部门领导班子由地方同级党委管理,主要负责人的任免须事先征求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各级要认真落实。

第三,加强对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改革完善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是我省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形象,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社会关注度高。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强化措施,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一)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中央明确要求,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地方政府要负总责。各市县要成立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负责,统筹协调改革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新问题。要适应食品药品监管和工商、质监工作需要,在力量配备、资源配置、经费保障上予以倾斜。省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

(二)各部门要齐心协力,密切配合。改革完善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涉及面广,食品药品监管、工商、质监等部门要通力合作,特别是在机构编制、人员、经费资产等划转方面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确保改革举措和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并尽可能缩短改革过渡期,防止和避免产生监管脱节。改革过渡期间,食品安全各环节的监管责任和药品监管责任仍由原系统承担,各监管部门要按照既定部署做好相关工作,及时处理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新的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成立后,要尽快完成监管工作的平稳交接,转变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方式,强化监管执法,推动社会共治,全面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水平。

(三)严肃纪律,确保稳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组织人事和财经纪律,确保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各项工作上下贯通、运转顺畅。严禁在改革过程中突击进人、突击提拔干部、突击岗位聘用,以及借机侵占、转移国有资产。对违反规定的,要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人员的责任。这次改革完善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既涉及相关部门职能调整、经费资产划转,也涉及机构编制和人员划转,各级食药部门,特别是省工商局、省质监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和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积极配合市县有关部门,切实承担并负责做好本系统的稳定工作,确保改革任务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管理体制改革 食品药品 工商 质监

作者:孙伟

第4篇:质监局工作计划

2008年对质监部门具有特殊的意义,奥运期间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鹿”奶粉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突发,使我局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压力。在高邮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局干部职工团结一致,荣辱与共,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重点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打假治劣,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目标。现将2008年工作情况总结和2009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深化标准化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

积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今年在我局的提议下,市政府出台了2008年65号文,在此影响下我市企业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积极性显著增强,其中30家企业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华富公司、宏远公司、星火钢杆公司等分别申报了胶体蓄电池、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委员会电子专用材料分技术委员会电极箔工作组和全国照明电器标准化委员会技术委员会电光源及附件分技术委员会新光源工作组,为实现由高邮“制造”向高邮“创造”的飞跃奠定了基础。

抓住农产品的话语权。为提升高邮支柱产业,提高高邮农产品的知名度,我局针对高邮实际,积极准备,全面收集材料,征求专家意见,先后完成两个国家级标准项目,一是完成对《高邮咸鸭蛋》国家标准的修订,新标准已于2008年11月1日实施。二是完成《高邮鸭》工作标准终审,由我局承担的《高邮鸭》国家项目一次性通过了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组织的标准审定会的审查,为提升高邮鸭业经济发展提供了话语权。

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支柱产品的发展,提高农产品的销售额,我局精心组织红太阳、双兔等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单位参加了江苏省第三届农业标准化成果展。会展上,由我局组织的参展单位红太阳蛋品销售形势火爆,提升了扬州展区的气氛,成为整个展区的亮点,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赞赏并获得优秀成果展示奖,同时也为开拓我市的农产品市场创造了商机。

二、关注民生,确保两个安全

加强奥运期间食品安全监管。为迎接奥运盛会,确保食品安全,我局强化措施,深化落实,确保奥运期间的食品安全。一是积极开展生产现场巡查工作,确保成品每日每批检验合格出厂,对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企业立即整改,并实行全程跟踪。二是强化安全预警机制。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我局专门制定了奥运期间食品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并认真做好应急准备,确保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处置。三是组织部门联合督查。在加强小作坊监管的同时,由市政府办公室牵头,各职能部门组织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市涉奥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进行了一次专项执法检查,确保供奥食品安全。

强化奶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我局迅速进驻扬州市华兴乳业有限公司,对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帮助、督查。监管人员对来自不同奶源地的原料奶实行批批检验,并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流程,与生产环节一一对应,各负其责、确保无任何非食用添加剂进入生产流程,生产出的成品经厂方检验合格后,再由驻厂监管小组抽样送省局定点检验机构检验,待检验合格后,经监管小组确认方可发货,确保奶制品质量安全。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今年是“隐患治理年”,为确保特种设备安全,我局切实加强日常安全监察,今年以来,已经现场安全监察49家单位,,签订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安全责任告知书26份,发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16份,取缔一气体非法安装窝点,查处一酒店观光电梯假冒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案件。同时,我局还开展了百日督查活动,并实行奥运期间特种设备工作无休息日、双休不休制度,奋战100天,确保特种设备安全。

三、强化技术机构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今年,我局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技术机构服务企业的能力。先后投入60多万元,购置了气相食谱仪、液相食谱仪、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酶标计、氮吹仪等大型仪器设备,同时,积极安排人员到省特检院学习、培训,提升操作技能,使食品检测能力发生了质的飞跃,检测水平大幅提升。为了更好地服务我市灯具产业,我局加大了灯具检测项目的投入力度,并与省灯具检测中心合作,投入近30万元进行检测用房改造和购置检测设备,成立了灯具检测分中心,将全面解决灯具企业检测难的问题。

四、开展十类重点产品质量专项整治

根据省、市局相关文件精神,我局在全市范围内对部分重点产品分批开展了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突出成效,进一步巩固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的成果,完善了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链条、监管体系和监管网络。

一是积极开展巡查、回访工作,并做到一企一表。针对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企业我局及时下达了整改通知书,并指导企业填好“两张表”,即现场巡查表和存在质量问题企业的整改通知书;建好“两本帐”,即原辅料进货台帐和产品销售台帐,作为今后监管部门日常巡查和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的重要依据,并强调各生产加工企业要认真做好自查,按照标准组织生产。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质量帮扶活动。通过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促进企业改善环境、更新设备、完善制度,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同时,利用好中国名牌、产品免检、地理标志等措施,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在已获取的企业信息基础上,进一步强化监管措施。严把原材料进货关、产品设计审查关、生产过程关、产品出厂检验关,促使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意识,并逐步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坚持依法行政,维护地方经济秩序

我局坚持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积极开展打假治劣活动,一手狠抓工作作风转变,一手狠抓工作思路调整,取得了明显进步,在今年的执法队伍评议中,我局稽查大队排名在去年大幅前移8位的基础上,又前移2位,名列第9,进入了先进行列。全年共组织食品、建材、农资、特种设备、地条钢、加油站等专项整治6次,查处各类质量违法案件55件,办结48件,未出现一例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案件。全年共接受消费者举报投诉43件,移送其他部门办理3件,已办结39件,尚有1件正在办理过程之中,当事人均对办理结果表示满意,有力地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

六、2009年工作安排

明年总的工作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七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质监工作全局,按照省、市局要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大力实施以质取胜战略为主线,全面履行各项职能,当好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质量监控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推进器,为高邮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初步打算如下:

1、创新工作思路,实现产品质量全程监管。2009年我局将进一步强化对重点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的日常监管,协助企业完善质量安全监管环节的各项措施,不断提高技术保障能力,逐步建立重点产品全程监管链条,确保源头产品质量安全。对突发性产品质量问题及产品质量热点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提高监管工作的预见性、敏锐性和灵活性。

2、突出品牌建设,提升竞争优势。我局将继续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开拓新领域,使我们在新领域有声音、有权威、有作为。鼓励企业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名牌产品。重点扶持一批具有现代企业制度、有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在国内外占有一定市场份额,有强劲市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和名牌拳头产品。通过培育名牌,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大幅度提高我市产品档次,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加快产业集聚,发展壮大中小企业。

3、强化食品监管,确保食品质量安全。09年我局将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日常巡查力度,积极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检验检查工作,同时,完善预警机制,增强食品安全防控能力。此外,我局将加大小作坊专项整治力度,严格食品小作坊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百分百签定安全承诺书,彻底杜绝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漏洞。

4、加强技术机构建设,提升服务企业能力。09年我局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争取新上一些项目,尽快使食化室和灯具检测分中心投入使用,拓宽服务项目、提升服务水平。在增强技术机构检测能力的同时,还将积极引进人才,加大对现有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以提高技术机构的整体素质。

2009年我局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不断总结经验,认真履行职责,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队伍建设,创新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服务企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提升质监工作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有效性,全面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第5篇:质监局工作计划

2012年我局工作的总体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监管是首要职责”理念,以两个安全及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质量为监管重点,以扎实落实“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为抓手,不断完善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机制,努力提高依法行政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坚决避免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发生,继续提升对本地经济发展的服务和支持力度。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的要求,结合市局工作安排和我区实际,特制定我局2012年工作要点如下:

一、以落实“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为抓手,确保监管责任落实到位

1、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继续努力开展区域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主要是乳制品),巩固原有成果,确保专项整治取得实效,生产秩序得到有效规范;全面落实市场准入制度,确保辖区内相关企业必须全部取得许可证;全面落实食品小作坊监管制度,对无证照小作坊坚决报管委会予以取缔;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做到定人、定责、定企业,不出现监管盲区和死角,确保我区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确保食品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2、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全面落实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制度,确保在用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定检率达到100%。不断加强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巡查力度,完善特种设备档案,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确保不发生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3、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按照国务院最新修改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适时开展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管工作,大力开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节能知识培训和锅炉水处理等服务性工作,促进企业节能增效,努力实现特种设备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统一。

5、创新监管体制,完善监管制度。积极探索新的监管体制和制度,努力抓好标准信息体系、执法监管体系、社会监督体系、人才队伍建设体系和责任考核体系等几大体系建设,不断探索和完善质量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提高监管和服务的能力。

二、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线,全面加强标准、计量等基础性工作

1、加强标准化工作。继续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扩大农业标准化的成果,提升生鲜乳和乳制品的产量和质量;加强节能减排等国家标准的宣传和贯彻工作,引导企业建立科学的能源标准体系;继续增强服务企业的能力,帮助新进企业完善产品标准体系。

2、加强计量工作。继续做好强检计量器具建档工作,实施强检计量器具目录管理,摸清辖区内强检计量器具底数,提高检定效率;加强民生计量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继续开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 活动和加强对“民用四表”的监督管理;提高高耗能企业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提高计量管理水平,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落实。

三、以提升科学发展能力为目标,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1、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根据管理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的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实际,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解决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要求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各项工作当中。

2、切实加强预算和财务管理。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财务自查工作,不断强化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加强专项资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理,坚加强非预算资金管决不设帐外帐,确保资金科学使用,安全运行,发挥最大效益。

3、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班子的民主决策能力、组织实施能力、统筹协调能力、有效控制能力、以及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大局观念、纪律意识、开拓创新能力;适时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岗位练兵活动,集中组织学习培训,同时积极参加省市局和管理区组织的各种培训和比武活动,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

4、加强机关内部建设。切实加强机关内部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工作标准、工作规范和工作纪律;加强精神文明新风建设,努力形成敬业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坚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努力降低行政运行的成本。

5、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文明执法、科学执法,严肃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等违纪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考核和监督,认真贯彻和落实《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执法机构和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依法办案的能力。

6、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以国务院新颁布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即将颁布的《食品安全法》为宣传重点,在乳制品企业和社区、乡村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活动。

7、继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按照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要求,深入开展“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年”活动;继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确保不发生违法违纪案件;坚持政风行风建设力度不减,常抓不懈,着力解决不尽职责,服务差,不讲标准,效率低等问题,确保不发生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事件。

8、加强信息宣传工作力度。继续加强与新闻媒体和政府信息部门的沟通协作,加大工作宣传力度,为质监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6篇:质监局工作计划

2014年,市质监局以**为指导,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坚定走中国特色质检之路”和市委、市政府“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加速、提升、创新、增效、落实”的工作要求,以改革的勇气和智慧,坚定不移“抓质量、保安全、促发

展、强质监”,全力服务蓝色引领战略,为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作出新贡献。

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一、立足服务创新驱动战略,抓质量要有新进展

(一)深化《质量发展纲要》学习宣贯。借助各类媒体深入开展主题鲜明的宣传培训活动;制定发布《**年**市质量状况分析报告》,组织开展《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宣贯培训,继续开展树立卓越绩效质量标杆活动;启动全市首席质量官培训工作,出台市首席质量官管理办法;加强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和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全市“质量月”活动;继续开展青少年质量教育实践基地创建活动;加大质量工作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质量的浓厚氛围。

(二)积极开展质量强市建设。全面开展争创“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活动,成立工作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创建工作方案,落实部门责任分工,做好宣传发动;举办“青岛市企业领导干部质量强市培训班”;开展争创质量强市(区)示范市(区)活动,制定创建工作意见和工作方案,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完善质量奖培育梯队建设,积极组织卓越绩效优秀企业申报省长质量奖;完善市长质量奖评价机制,全面做好评审工作。

(三)推进名牌带动战略。制定《2014年**市培育争创山东名牌和山东省服务名牌培育计划》,做好调研摸底和评价目录争取工作;加强对争创名牌企业的帮扶指导,落实市、区两级工作负责制,规范申报流程,确保申报材料质量;做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管理工作,积极培育和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做好“家电电子及船舶产业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和“高速列车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创建工作;积极培育、申报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做好名牌目标绩效考核工作,完善考核指标体系。

(四)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争取国家标准委与市政府签署标准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开展部、省协作,加大政府对标准化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交流与合作,办好中德两国标准化联委会青岛年会,为我市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搭建平台;全面启动青岛中德生态园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继续开展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进国家级农业示范区和服务业试点建设;积极组织国家和省、市标准化项目申报;建设好国家电子商务试点项目,抓紧出台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及相关标准,搭建青岛市电子商务产品质量信息服务平台,开展试点工作;争取年内出台《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办法》。

(五)认真做好认证监管工作。进一步完善认证执法监管工作机制,建立完善认证执法监管制度;建立健全认证监管质量档案;加强对强制性产品认证执法监管,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加强与青岛认证中心(CQC)配合机制,做好重点3C认证企业的跟踪执法监管;加强对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执法监管,开展实验室资质认定规范化管理达标活动;加强对实验室能力验证情况的跟踪监管,加强对认证机构、认证咨询机构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机产品认证等自愿性认证有效性的监督检查。

二、立足服务加快改善民生,保安全要有新突破

(一)切实抓好食品生产安全监管。深入实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纲要》,加强培训考核;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逐步开展食品企业主动报告制度,继续开展“质监邀您看企业”等活动;深化食品行业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教育与整治活动;加强对大桶水、植物油、肉制品等重点产品的专项治理力度,深化“食安青岛”行动;制定科学有效的监督检查计划,抓好监督抽查计划的落实,提高抽查覆盖面,扎实做好抽查不合格企业的后处理工作;加强质量状况分析,做到食品安全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加强对食品企业生产许可事项的监管;积极关注舆情,认真办理群众关切事项,及时妥善应对突发事件,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完善监管制度,强化能力建设。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建立诚信红黑榜。

(二)切实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继续推行安全义务告知书、安全管理承诺书等制度;完善使用环节分类监管,突出对石油化工行业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以及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公共聚集场所的电梯和居民小区老旧电梯的现场监督检查,加大对贯彻执行自动扶梯新版标准和新版检验规范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推进老旧住宅电梯安全技术评估工作;加大对气瓶充装站的监督检查力度,适时开展气瓶地方立法;继续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积极

推广节能特种设备产品和技术;加强与有关部门在事故调查、隐患治理等方面的合作,发挥乡镇、街道办事处及专职安全员的作用。

(三)切实抓好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探索建立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排查整治的长效机制,特别是以技术机构为支撑的风险研判体系;做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科学制定抽查计划,加强对承检机构、抽样人员、检验人员的监管

管理,完善抽查公告发布制度,做好抽查结果的分析使用;做好不合格企业后处理工作,探索实施不合格企业后处理情况公告制度,建立约谈制度;改进完善定检工作机制,加强监督考核,切实提高定检完成率;强化对许可证获证企业的证后监管,全面实施对获证企业的分类监管工作,抓好巡查年审工作,完善获证企业动态档案;做好机动车安检机构主体责任落实和监管工作。

(四)切实抓好行政许可工作。对许可工作流程进行细化整合,完善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开展对市局审批发证事项发证前的抽查复核工作,提高实地核查工作质量;加强对窗口人员的业务培训,实现“一专多能”;加强对分局许可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确保行政审批下放事项平稳过渡;建立与相关业务处室的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加强观察员队伍建设,编制业务手册,加强监督与考核。

(五)切实抓好计量监管工作。加强计量许可的证后监督;加大民生计量监督检查力度,开展对出租车计价器、加油机、电子计价秤等监督检查;深化能源计量工作,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和服务,完善对重点用能企业的分类管理,深入开展“山东省重点用能企业能源计量标杆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开展能效标识和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计量监督检查;推进社会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加大对米、面粉、食用植物油等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的监督抽查力度;提高计量检定机构能力建设;抓好工业计量管理和服务;加大计量工作宣传力度,推动计量文化建设。

(六)切实抓好行政执法工作。深入开展质检利剑行动,围绕群众关心、媒体关注、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问题食品和特种设备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对关系国计民生、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资建材、家电家具、日用消费品等重点工业产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无证生产、制假售劣违法行为;强化法制培训和执法技能培训,组织开展案卷评比活动和针对性执法课题研究,切实提升队伍战斗力;进一步完善案件主办制度;完善12365工作机制,加强督查督办,提高处结率,积极创建示范窗口;提炼稽查文化,提升队伍凝聚力;切实提高舆情反应速度和媒体应对能力。

三、立足服务蓝色引领战略,促发展要有新作为

(一)全力建设好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加强与蓝色硅谷核心区管委的积极沟通,落实项目用地、选址、建设等相关情况,抓紧完善并上报项目建设方案,争取项目早立项、早开工。做好项目建设资金筹措,确保仪器设备支持资金到位。进一步探讨论证项目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确保信息畅通、准确。积极与有关权威专家、国内外高端机构展开交流合作,坚持引资、引智、引技术、引市场相结合,举全局之力,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加快项目推进。

(二)全力建设好东北亚地区标准和技术法规共享平台。抓紧制定和完善项目建设方案,加强工作协调,做好项目规划,解决建设资金、机构等瓶颈问题。依托“中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青岛评议基地”,做好相关标准和技术法规资料积累、人才培养、业务介入等基础工作,积极开展针对东北亚地区国家的通报预警、评议工作,开展企业培训及咨询服务工作,以业务的拓展和深化、通报的社会影响和成效带动项目推进。

(三)全力建设好青岛国家质检中心基地二期。全面提高我市检验检测能力,加快青岛市公共技术检测平台建设,促进相关产业“调结构、转方式”。实现“青岛市建设工程优质结构杯奖”的阶段质量目标;“山东省安全文明施工示范工地”的安全生产目标;绿色建筑“二星级”设计标识的绿建目标和2014年主体结构工程全面完工的工程进度目标,为建设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综合性检验检测园区奠定基础。

2014年,我局还将突出抓好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学习宣传贯彻。广泛开展十八大精神学习辅导、专题讲座等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党章和其他重要文件,做到学习更加深入、领会更加透彻;利用各类新闻媒体,深入宣传十八大精神,及时报道全市质监系统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推动十八大精神进企业、进社区等活动;围绕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理论创新,结合我市的蓝色引领战略和我局的中心工作,开展基础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为事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深入推进队伍、技术、制度、文化四项建设和法治质监建设、党的建设。严格按照中央转变工作作风八项规定和市委落实八项规定办法的要求,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提高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第7篇:质监局工作汇报

近年来,襄城县质监局紧紧围绕省局提出的“服务、建设、和谐、发展”八字方针,立足县域经济实际,加大技术机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检测检验手段,强抓机遇,借水行舟,积极探索在一个农业大县、在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加速质监事业发展的新路子。 我局检测中心现有编制人数38人,其中,在岗29人,病休4人,停薪留职5人。中心现有实验室总建筑面积405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99.5万元。其中,计量检测实验室面积105平方米,检定仪器设备价值29.5万元,建立有电能表、水表、加油机、压力表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8项。新购的x射线、心脑电图机等五项标准,正在申请建标;质检实验室面积3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固定资产70万元,检测项目达到 45种产品346个参数。中心的业务收入连年攀升,由XX年的几万元发展到2010

近年来,襄城速度——一个崭新的名词出现在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者的视野,并被媒体频频引用。襄城县在河南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序中曾被列为十个快进县之一。而我局检测中心的检测项目和检测能力,已经与襄城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如何提高技术机构的检测水平和技术保障能力,增强履职能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成为近年来我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技术机构的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局技术机构在满足日益增长的地方经济发展、满足自身技术发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局党组经过认真调研,深刻分析,一致认为必须把加大技术机构建设作为我局实现长足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把检验工作重心着眼于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局党组认真总结出制约技术机构发展的薄弱环节:一是技术机构现有的检测检验项目和技术水平较低,与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现有检测设备不能满足质检工作发展的需要。由于技术水平薄弱以及检测检验项目的限制,使我局的行政执法和综合管理工作手段相对滞后。为此局党组迅速调整了工作思路:一是转变了过去重监督执法、轻技术机构建设的工作方式。全面履行职能,在开展打假治劣、确保两大安全的同时,坚持科技兴检,加强技术机构建设,提高质监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使质检工作步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二是在技术机构的建设上转变过去重生存轻发展的工作方式,把如何加强技术机构建设,提高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作为我们技术机构的发展方向。三是在技术机构的发展上转变过去重创收轻服务的工作方式。围绕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检测工作以“服务企业”为主线,积极探索服务企业的新方法,在服务中求发展、在服务中树形象,通过不懈努力,中心的工作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有力的促进了技术机构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创造条件,筹措资金,加大技术机构“硬件”配置。

技术机构不仅是质监工作的强力支撑和优势所在,同时也决定着质监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而项目和设备的合理配置又直接影响着检测能力的提高。近几年来,我局几届班子都是在债务困扰、资金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压缩行政性公务开支,不遗余力上项目,全力以赴拓宽检测范围。仅2010年我局事业发展投入资金就达近30万元,占到了全年事业收入的33%。其中,投资10多万元新上了b超、x射线、显微镜、酸度计、心脑电图监护仪等检定装置,提高了医疗器械等计量器具的强检率和准确度;投资5万多元,对食品化验室的21套(台)设备进行了完善,更新;投资近2万元,置换了一台价值5万元的60吨万能材料试验机;投资近8万元购置了六台电脑和一辆检测用车,满足了检测中心日常工作及办公的需要。投资4万多元,对中心食品检验室、职工阅览室、职工餐厅、职工体育活动室、办公楼卫生间彻底进行了改造。通过改造,食品检验室面积由原来的95平方米增加到现在的180平方米,拥有液相、气象色谱仪等仪器设备71台(套)。食品检验人员也由原来的2人增至4人,检验能力大幅提高。至此,我局食品检验及比对工作真正实现了用自己的人员、靠自己的设备,进行“独立检验”的目标。中心项目投入的加大,使业务收入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深入调研,找准定位,围绕企业需求上项目。

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是我们质监部门各项工作的核心。近年来,我局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着力优化配置技术检测资源。面粉加工是襄城县的优势产业,而抓好面粉的产品质量在我县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满足面粉加工行业的需求,我局新上了高筋小麦粉、低筋小麦粉、挂面、花色挂面等检测项目,采取对面粉加工企业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检相结合的方式,为面粉企业把好出厂关,保证了人民群众饮食的安全;煤焦化循环经济园区是我县的新型工业园区,煤炭是园区的主要产品,煤炭的权威质量检验工作一度成了园区上上下下关注的事,我们急企业之所急,及时建立了煤炭实验室,使企业“足不出县”就能拿到快速、权威的法定检验结果,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随着烧结普通砖被逐步淘汰和取缔,新型建材迅速占领市场,我县新型建材生产企业现有45家,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技术能力薄弱、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突出问题,个别企业求利心切,不注重产品标准的执行和产品质量的检验,给建材市场带来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问题,我局及时用旧的建材检验设备置换了一台新的60吨万能材料试验机开展检验,同时对不具备自行检验能力的企业,要求其必须与我局签订委托检验协议,保证产品出厂的质量,检验结果每季度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目前,我局通过深入调研,进一步找准了下步中心项目建设的定位和方向:2010年我局拟在水泥、人行道方砖、铝塑门窗、下水管道、建筑钢材、建筑涂料、出租车计价器、汽车检测线车速里程表、燃气表等项目上,有针对性的建标和认证,以满足不同行业检测检验的需求,满足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满足我局技术机构快速发展的强烈愿望。

四、内外兼修,提升技术,不断提高检验人员技术水平。

一是通过参加专业培训的方式提高技术人员的检测水平。积极组织检测人员参加省、市局举办的各种培训,仅2010年技术机构人员外出培训多达22人次,培训科目涉及内审员、微生物、加油机、食品添加剂、x光机、心脑电图机、能源计量、新闻宣传报道等内容,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2010年,我局在国家级刊物《粮油仓储科技通讯》杂志上,发表了《关于国家标准gb/t22325-2010(小麦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精密度的问题》的文章,在新标准解读方面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受到了国家级专家的关注和肯定;二是鼓励员工参加学历教育,积极申报各种职称。目前我局检测中心现有的29名技术人员中,已达到本科学历4人,专科学历17人,助工8人,高级工6人。三是通过考试、聘用引进专业技术人才。2010年,我局招聘了2名食品检验专业大学生和1名经验丰富的质检工程师,还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省、市局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的3名本科生也即将上岗。全年定检计划完成率达100%,检测机构检验报告差错率小于0.05%,确保了检验报告的科学、公正、权威。我局参加省、市局组织的两次比对试验(小麦粉、砖)结果均在标准规定要求范围内,合格率达到100%。

五、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实行检定检验与监督管理的有机结合。

为进一步发挥计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职能,促进计量技术机构的健康发展,2010年下半年,我局将计量监督股单设,对新设立的计量股交由主管中心的领导分管,不下达任何经济指标,具体负责对社会在用计量器具进行普查登记、监督执法,同时对中心检定科室的周检率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形成了检定检验与监督管理既相互分离又有机结合的工作模式,做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半年来,计量器具登记备案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共排查出在用漏检计量器具近千台(件)。对加油机、衡器等器具的周检工作进行了有效的专项监督,计量器具受检率显著提高。此种管理模式为我局2010年的首次尝试,极大地提高了计量器具监管的有效性,为明年把此种管理模式进一步推行到对企业的产品质量检验监管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质监事业要有长足发展,就必须要发展壮大技术机构。近几年我局检测中心在组织领导、人才引进、资金投入、监管模式等事业发展方面采取了一些必要的尝试,为技术机构的快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下一步,我局将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和产业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机构发展三步规划:一是进一步加大人才建设力度。通过岗位培训、职工自学、学历提升、技术比武等立体式培养模式,使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二是进一步加大技术机构资金投入。2010年,我局在去年的基础上,再投资30万支持中心项目建设,为中心的长足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三是进一步选准适应项目并狠抓落实。我局将根据既定的检测中心项目建设的定位和方向,找准市场最需要的切入点,确立以政府、企业、消费者需求为中心,以技术机构设备、人才、信息为依托,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方向的发展思路,开拓出一条技术机构与地方经济建设和谐双赢的发展之路,开创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一片新天地。

第8篇:质监局工作总结和计划

一、工作总结

**年,**市质监局在**市局和**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围绕我市“四大奋斗目标”和“五大行动计划”,深化“一强三大”和“三个质监”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质监事业迈上新台阶,质量强市工作取得新突破,安全监管取得新成效,依法行政达到新水平,技术

能力建设取得新进展,干部队伍建设得到新提升。回顾一年的工作,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政策、抓载体,质量强市实现新突破。

一是率先出台质量强市扶持政策。**年,我市在原有政府质量奖、品牌建设、标准化等政策保障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质量强镇、强区、强业、强企“四强”创建扶持政策,对获得省、市两级“四强”示范先进的单位,分别给予30万元、10万元奖励。积极开展质量强市建设,申报省级质量强市示范县;我市获得**市质量强市先进县(市),洲泉、**继濮院之后,被评为**市质量强镇;市经济开发区获**市质量强区,濮院毛衫管委会获**市质量强业示范单位,3家企业获**市质量强企。

二是首次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府质量奖全入围。通过“早谋划、早动员、早落实”,深化“千争创万导入”活动,积极帮扶指导企业申报各级政府质量奖,推动质量管理创新。组织申报推荐各级政府质量奖8家,其中巨石集团入围省政府质量奖初选名单,双箭橡胶获**市长质量奖,2家企业获得**市市长质量奖。

三是名牌创建、标准创新实现**领先。**年,我局着力强化名牌培育和标准创新,夯实企业质量基础、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全市新增**名牌5个,居**市首位;拥有13家省级和16家市级标准化创新型企业,数量列**第一;指导濮院针织产业集群申报“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组织申报“**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该项目被列入**年全省首批旅游标准化试点项目,成为**市唯一一个旅游标准化项目;指导帮扶3个单位主导制订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参与制订行业标准7项。

(二)强机制、重结合,安全监管取得新成效。

一是结合法治质监,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完善“自评、互评、月评、点评、批评”三审五评机制,组织开展法制培训、执法比武、学法考试等活动,依法行政水平取得长足进步。全年共立案查处97起,移送公安部门6起;妥善应对处置职业打假人投诉举报42起。2个案卷分获**市十佳行政处罚案卷和十佳说理性行政处罚案卷;我局丁国强同志荣获**年全省质监系统执法大比武暨“办案能手”评选第一名,并成功入围全国质检系统**年度执法打假办案能手评选。

二是结合平安**,确保质量安全底线。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大整治“百日行动”,约谈、培训、签订承诺书“三个一”活动完成率达100%,食品立案查处31起, 移送公安1起,食品合格率95.5%,比**年提高2个百分点。着力推进特种设备全面、专项、常态化监察,完成特种设备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两大行动,强化“打非治违”、 液化气充装、化工压力容器等7个专项执法行动,特种设备保持安全平稳。

三是结合中心工作,构建“站所+行业”管理新模式。加大基层质监站所建设力度,开展强监管、强服务、强效能“三强争先”主题实践活动,完善小站小局区域监管、村站网络点对点对接、块状产业管理分合互动“三大机制”,建立局领导与镇(街道)、行业联系制度,强化行业监管和服务。结合市委市政府“退低进高”工作,开展“小轧钢”行业整规,共查处6起案件,移交公安3起,所涉非法企业全部关停,整治工作得到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表扬,我局也被市政府表彰为“两退两进”先进部门。强化蚕丝被行业整治提升,针对央视曝光**假蚕丝被事件,我局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积极应对处置,共检查蚕丝被生产加工单位171家,查处问题企业4家,两家被曝光企业已注销,一家网店售假案件已移送公安;与洲泉镇共同推进落实蚕丝被长效监管措施。应对处置工作得到省政府毛光烈副省长、**市政府盛全生副市长批示肯定。

(三)强项目、增实力,平台建设达到新高度。

一是立足科研促项目。全年局属技术机构共完成4个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质检所(省羊毛衫检测中心)被国家质检总局列入Ⅰ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由**皮研所与陕西科大联合申报的科技合作项目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为全省质监系统首个皮革类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由**市皮研所牵头组建的“毛皮产业转型升级共性技术研发团队”成功获批**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受到**市政府表彰;**市皮研所牵头申报的**省**皮毛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有力助推了崇福皮毛产业创新发展。我局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先进单位。

二是立足标准促提升。局下属技术机构共主导5项国家、行业标

准制修订;**市皮研所积极参加**年度皮革技术委员会年会,利用年会平台开展技术交流,成功加入全国皮革标技委,并成为全国首批5家皮革制鞋验证试验实验室之一;帮扶两家企业成为全国制鞋标技委观察员单位,有效提升了行业话语权。

三是立足业务促合作。技术机构积极与有关国际行业组织、国内高校等开展业务合作,依托毛衫、皮草等产业分别与东

华大学和陕西科大就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达成一致,联合培养行业优秀人才,其中皮研所与陕西科大联办的工程硕士研究生班,已于9月开班。**市第二届皮毛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相比第一届,第二届皮毛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规格更高(由皮革行业唯一的院士石碧任首席专家)、范围更广(专家来自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大院名校、科研机构等多方面)、人员更多(由11名增至16名),成为全国皮毛专家活动的平台。

四是立足筹建促进度。国家质检中心筹建有序推进,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筹建领导小组,上报了筹建任务书。目前,机构、编制已得到市编办批复,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已经完成,为我局增加了公益类事业编制16名。国家质检中心总面积12000平方米的综合研发大楼建设项目已获市发改局批复,25亩建设用地已规划落实,7000万元建设资金全额由财政解决,500万元检测设备的招标工作已完成。国家质检中心已引进人才10名,其中高工1名、硕士研究生7名。进一步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到目前我局已拥有硕士研究生12名、工程师以上职称专技人才32名。

(四)强制度、谋创新,行风效能呈现新面貌。

一是“五大创新”推进质监队伍行风效能建设。通过工作格局、工作载体、工作方法、工作理念、工作机制“五大创新”,构建行风效能建设新机制。制定了《惩防体系建设实施细则》、《干部职工违反日常行为规范处理办法》、《**市质监局工作人员外出活动管理制度》等,召开了全局警示教育、廉政教育大会和效能建设推进会,组织了4次集中教育学习,开展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公述民评”活动。我局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年度机关效能建设先进单位”。

二是“八推八化”构建行风效能建设长效机制。着力推进领导机制系统化,工作机制长效化,教育机制常态化,质监服务品牌化,问题查纠经常化,效能建设制度化,法治建设规范化,党务政务公开一体化。今年我局荣获**年**市创建“满意行业”优胜单位,2个站所获**市级满意站所称号,1个站所获**市满意站所,濮院质监站成功获得省级文明规范站所称号。

三是“四联四强”提升质监新形象。选派驻村干部2名,结对困难户22户,联系企业39家。编制了《进村入企业服务手册》,开展“二进二送”(进村(社区)、进企业,送法律、送服务)活动,投入慰问帮扶资金3.5万元;组建了蓝箭服务队、工程师服务队,开展便民惠企服务活动236家次。

回顾**年,质监工作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一是我们的工作贴近中心、贴近产业、贴近民生还不够,与党委政府的主要工作和关注点还有距离。二是质量工作基础仍比较薄弱,质量保障力度还有欠缺,企业质量责任尚未真正落实,监管力量和监管能力依然不足。三是技术支撑能力还需提升,工作的亮点、经验还需进一步挖掘、总结和推广。四是一些干部职工责任意识、行风效能意识不强,自我要求不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年工作思路

**年全市质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局和**市局的部署,坚持“狠抓落实、大干快上”的工作主基调,以“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为主动力,围绕“强投入、强管理、强效能、重民生”的工作目标和“五大行动计划”,深入推进“一强三大”和“三个质监”建设,凝心聚力,勇于担当,务实奋进,努力开创**质监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为**“四市一地”和“两富”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以质量强市为主线,着力提升质量发展水平。

一是深化“五强”联创。深入开展质量强市、强镇(街道)、强区、强业、强企“五强”示范创建。积极争创**省质量强市示范县(市),建设增加2个以上**市质量强镇。以毛衫产业、蚕丝被产业和皮草产业为重点,推进质量强业示范创建;以**经济开发区、高桥新区、崇福经济区、**国际旅游区、临杭经济区作为我市质量强区重点培育对象。强化“一镇强一业”活动和“一三五七”工程,开展质量强企“5个一批”建设,即树立一批质量管理标杆企业,培育一批品牌创建企业,创建一批标准创新型企业,建设一批节能降耗先进企业,培养一批在企业中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质量负责人、注册质量工程师、质量管理与检验人员。

二是强化区域行业管理。建立区域管理和行业管理领导联系制度,根据**区域块状经济特点,结合区域监管实际,对全市辖区及生产行业进行划分,由每一名局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划定区域乡镇和行业质量监管和质量服务的组织协调、沟通联系,紧密我局与乡镇政府、行业协会的工作联系和协调,更好地开展区域质量监管和服务工作,提升区域和行业管理效能。进一步落实蚕丝被长效监管措施,提升**蚕丝被质量水平。

三是强化基础质量管理。全面建立实施质量问题企业约谈制度,强化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大力实施“二三工程”,即组织开展百家企业质量培训、百家企业健全诚信制度、三十家企业争创质量管理先进、三十家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三十家企业建立总经理质量奖。

四是优化质量强市政策保障。在继续实施品牌标准、政府质量奖等政策奖励基础上,集合质量强市工作推进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政策体系,扩大政策扶持覆盖面,推动政府将服务业标准化、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企业导入先进有效质量管理方法等纳入政府政策扶持奖励范围,更好地发挥政策导向效应。

(二)以品牌标准为抓手,着力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名牌战略推进步伐。围绕我市区域块状特色产业经济,深化名牌培育,重点抓好崇福皮草、**杭白菊、石门女鞋等块状产业区域名牌培育创建,力争创省级名牌3个以上,**名牌10以上,崇福皮草争创**区域名牌。发挥我局作为濮院毛衫品牌建设联谊会和顾问会成员作用,进一步规范和扩大濮院毛衫省级区域名牌标志推广使用,力争标志使用企业达到35家以上。通过区域品牌与块状产业的结合,使块状经济具有更高的品牌价值,提升区域品牌整体竞争力。

二是深化标准技术创新实施。支持优势企业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实现标准研制与产业发展同步,争取全年制修订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10项以上。加强规上企业产品采标工作,主导产品采标率达到60%以上。开展服务业标准化项目建设,重点抓好运输物流业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力争实现省级立项1项以上。加快农业标准化实施,以石门湾现代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区旅游开发建设为载体,组织开展“千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工程”,实施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1项以上。围绕省政府确定的产业集聚区建设目标,以毛针织产业和纤维产业为重点,做好联盟标准项目的调研、培育、实施,推进块状产业转型发展。

(三)以质量安全为底线,着力保障社会平安稳定。

一是强化区域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根据市政府出台的关于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执法”活动的实施意见,建立和创新食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执法”工作模式,把全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范围划分为8个网格片、14个网格区和若干个网格块、网格组、网格点,实现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网与社会维稳综治网对接,建立职能部门与镇(街道)联合责任监管小组,实施以动态监管、定期巡查、联合执法等工作为主的网格化管理,努力实现“二个对接、一个提升”,即实现县市级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之间监管工作“无缝对接”,实现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与各镇(街道)在监管和服务上“无缝对接”,确保进一步提升区域食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督管理水平。巩固深化“百日行动”成果,对重点问题和重点区域进行树立和回头看。加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监管力度,有序推进小作坊生产许可工作。今年,我局要在食品安全监管上要做出好的典型示范。

二是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推动落实特种设备“四个率”考核,严厉打击特种设备非法制造、非法安装、非法使用的“三非”行为。深化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建设,确保不发生较大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确保零死亡率。

三是强化执法办案工作效能。研究建立典型案例指导制度。通过对历年来行政处罚案件违法行为的梳理分析,确定一批不同性质的多发、易发违法行为,形成案件办理的基本规范,确定典型指导案例,作为执法办案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提高全局执法办案水平。重新组建稽查大队,完善执法联动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培育新的省市级执法办案能手,努力争创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加快12365投诉举报中心建设,围绕投诉举报受理、调查处理、结果回复等环节,完善机构设置,加强人员力量,推进实施12365中心统一受理、相关科室和质监站分头办理、受理中心统一回复的工作模式,进一步畅通质量诉求渠道,提升投诉举报满意度。进一步加强文明规范基层站所创建,启动梧桐质监站建设。

(四)以平台建设为载体,着力强化技术支撑能力。

一是加快国家质检中心建设步伐。落实好国家纺织服装产品质检中心建设项目资金,抓好项目设计、规划和基础建设,确保基建项目年内开工。加强高新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实验室检测专业化水平,培育检测强项,提升实验能力;新购检测设备早日到位运行,着力做专、做精、做出特色,力争国家纺织服装质检中心通过实验室验收。

二是发挥技术平台交流、咨询和服务功能。围绕毛衫、皮草等产业,依托毛衫中心、皮研所等平台,开展与大院名校及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合作,加强在检验检测、标准制订、科研项目、技术培训、文化创意等方面的服务。进一步提升技术机构在质量分析、安全监测预警以及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的能力。今年力争培育出省市级技术能手,检测技术水平上一新台阶。

(五)以行风效能为重点,着力提升质监队伍素质。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深入学习党的十八精神,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上级有关规定。坚持民主集中制,切实发挥党委核心领导作用,不断提高把握大局和解决问题的水平。着重抓好两支队伍建设,即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和检测技术队伍建设,完善考核机制,在干部队伍中进一步确立“无为即是错、无功便是过”的导向;大兴“勤政”之风,善为“能政”之道,坚守“廉政”之节,全面提升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

二是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工程。创新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模式,建立实施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后备干部和业务技术骨干等分类培训培养制度,切实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通过公推公选、公述民评、后备干部公开选拔等营造有利于年青干部和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三是搭建质监文化建设载体。通过“以质取胜、以文化人”质监文化长廊、机关文化走廊等载体,进一步培育、展示、传播、提升质监文化。全面推进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深化创先争优,开展“作风行风深化年”、“品牌建设年”活动,打造“党旗下的质监人”党建品牌和“菊乡蓝箭”服务品牌,争做“最美质监人”。落实新一轮惩防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满意行业、满意站所创建,发挥表率、当好示范、树好标杆,全面提升质监形象。

第9篇:质监局工作总结及工作思路

**年,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和重点工作,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以质量强县为主线,以强基础、保安全、促发展为目标,夯实质监基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监管举措,为加快我县经济转型升级和“两美”**建设提供保障。

一、**工作完成情况

(一)充分发挥质监职能,助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1、深化质量强县建设。一是强化工作举措。认真贯彻省市《关于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意见》,分解质量强县重点任务,出台《质量强县工作行动计划》。提升质量强县建设合力,联合发改、农业、林业等10部门开展了以专项整治和质量帮扶为重点的“质量月”等活动;利用《**报》、电台电视台、微博、短信平台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在《金华日报》刊发了“县长谈质量”“标杆企业谈质量”专版。二是加强质量信用体系建设。提升政府质量奖创奖示范效应,对获得2013县政府质量奖的2家企业进行了颁奖,奖励资金各15万元;**年政府质量奖评审工作已顺利完成,对无违法建筑行为、积极推进“五水共治”以及向“五水共治”工程捐赠款物的企业或组织给予优先推荐;对2家获奖企业已由县政府发文表彰。加强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建设,依托省质量信用平台的规上企业信用数据库已初步建成。三是深化名牌创建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浙江制造”品牌建设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对省、市工业名牌企业发展情况开展跟踪调查,以邮件、网络等方式加强名牌培育前期宣传调研,发放创建意向调查表260余份,及时指导和帮助企业做好产品质量提升。**年,新增省名牌1只,复评1只;市名牌复评4只。

2、推进“标准强县”建设。一是农业标准化工作有新成果。成功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并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通过创建,我县农业标准化体系得到健全,示范推广作用明显加强,标准化生产程度达60%以上。**年,上报市级标准化项目4个,其中美丽乡村1个、农业2个、林业1个;我县首个联盟标准《磐五味中药材联盟标准》发布实施。二是工业标准化工作有新成效。认真收集“五水共治”和“浙江制造”相关标准,积极推进规上企业采标,当前,我县采标率为60.9%,高出考核基数13.9个百分点。加强企业产品标准备案和监督抽查,指导企业建立标准管理体系,帮助出口企业提升贸易技术壁垒应对能力。**年,主导制定洗车配件用品(便携式节水洗车器)行业标准1个,参与制定行业标准2个。三是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有新突破。《城镇卫生保洁服务业标准化项目》成功获批全国首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从而使我县服务业标准化项目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的梯队发展格局。当前正按照项目任务书和《试点细则》推进标准体系实施,逐步形成长效运行机制。

3、深化计量基础能力建设。一是以“扩项”为重点的计量技术机构能力建设有序推进。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全年完成投资58.8万元,检定项目由原来的9项增加至23项,实验室面积由原来的70平方米增加至351平方米,提升了实验室规范化水平。另一方面加强技术队伍建设,采取调整机构负责人、招录事业干部、聘用合同制人员、建立“一人多岗”等措施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加强检定人员资格培训工作,全年完成理论专业培训91人次,完成取证考试7人次。二是以“民生计量”为重点的计量检定工作有效开展。扎实开展加油机、衡器、压力表、医疗器械、眼镜等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计量器具检定工作,共检定各类计量器具1310台(件),其中检定加油机(枪)196把、医疗器械15家230余台(件)、眼镜类设备11家33台(件)、压力表等计量器具494台(件),免费检定中药材、蔬菜等集贸市场衡器333台(件)。三是以“计量惠民”为重点的计量科技合格评定工作扎实开展。积极开展“5.20”世界计量日和计量诚信公开承诺活动,5家企业获得了金华市诚信计量承诺示范单位;组织全县供电、供水、供气单位开展“民用三表”自查工作;对环保检测站等实验室开展监督检查。新注册条码26家,完成率100%,续展26家,完成83.8%;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1993件。

(二)坚守质量安全底线,助力“平安**”建设

1、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把特种设备安全作为安全生产的重点工作来抓,全年没有发生安全事故。一是加强特种设备现场安全监察。先后会同旅游、教育、卫生、安监等部门对景区、宾馆、饭店、学校、医院等重点单位在用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安全性能、持证上岗等情况进行监察。结合春节、五

一、国庆等节假日开展安全生产大整治,重点打击非法安装、无证操作、超期未检等违法违规行为;对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开展排查梳理,重点排查无证上岗、未登记上牌及定期未检等情况。全年共出动安全监察人员210余人次,检查企事业单位56家,现场下达《安全监察指令书》10份。二是深入推进大监管工作机制建设。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着力推进特种设备分类监管工作机制,落实主体责任,推行部门联席会议工作制度。加强作业人员培训取证,举办取证培训班3期136人次,培训乡镇安全管理人员1期52人次。三是狠抓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积极开展“蓝剑3号”特种设备专项执法行动,组织企业自查自纠,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严格落实闭环管理制度。全年共发现重大隐患10处,发现一般隐患53处,整改率100%。完善应急处置方案,开展应急处置演练1次。

2、加强重点产品质量监管。对重点产品实施目录监管,着重加强涉及民生领域、认证认可、热点关注产品的质量监管,加强乡镇质监员队伍,举办业务培训班1期。。一是加强监督抽查和后处理工作力度。按照年初抽检计划,对防盗安全门、砖块、油漆、内衣等产品开展县级定期监督抽查18批次,合格率94%;配合省局开展飞行检查、风险专项7批次;开展不合格后处理3家。强化获证企业后续监管,巡查9家次,审查2家,换发证3家。二是加强热点关注产品监管力度。组织开展排水管、排污管等“五水共治”相关产品的专项监督检查,抽检产品5批次。开展絮用纤维专项检查和“阳关纤检”进校园活动,检查再加工絮用纤维企业2家,蚕丝被企业3家,汽车座椅套企业1家;对文溪小学等在用学生校服和床上用品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抽检床上用品1批次。三是加强认证认可产品监管力度。贯彻落实《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开展有机产品认证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冒用、超期、超范围使用证书、标志等行为,检查生产企业6家,销售企业4家。开展食品农产品类认证认可排查摸底,共排查清理企业17家,完善档案10家。

3、加大打假扶优力度。一是积极开展“蓝剑”系列专项执法行动。抽样检验烟花爆竹4批次,合格75%;抽样检测土特产定量包装产品计量净含量13批次,合格93%;抽查高档滋补经销企业及餐饮企业的在用计量器具10台(件),合格90%;检查种子定量包装商品5个品种15吨,现场核查3批次1.5吨1875包,合格100%;对我县4家CCC强制性认证企业及24家重点产品生产企业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二是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格执法程序,修订完善行政处罚案件审理工作机制,加大执法检查和案件查处力度;全年受理申诉举报案件15起,结案15起;立案查处违法案件5起,收缴罚没款1.88万元,结案率100%。三是积极推行案件信息公开制度。以省市局信息公开平台和我县政务信息公开平台为依托,依法对假冒、侵权等行政案件实行信息公开,及时对相关企业违法行为进行曝光。

(三)践行群众路线,深化质监队伍作风建设

1、扎实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真学、真思、真听、真改、真批、真抓的“六真”要求,领导带头示范,组织扎实有力。一是活动载体丰富,行业特色鲜明。充分利用周一夜学和周末时间对必读书目和规定内容进行集中学习,其中完成学习课时115个,“一把手”上党课2次,月度理论测试3次,讨论交流活动4次,组织党员干部参加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岗位体验活动235人次,参加点亮微心愿活动165人次。开展走访调研走亲连心活动128人次,走访农户192户;服务联系工业企业8家,局级“两富”指导员联系村4个,拨付结对村扶贫资金3.53万元。二是广泛征求民意,开展相互批评。拓展意见征求渠道,认真听取社会各界意见,采取设立意见箱、网上邮箱、征求函等方式,累计征求到意见建议211条次,形成了问题整改任务清单47条。按照“四必谈”要求全面开展交心谈心活动,累计谈心32人次。认真撰写对照检查材料,深刻反思和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材料修改都在8稿以上,找准找实“四风”问题。按照“红红脸、出出汗”的要求召开了局班子民主生活会和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深入进行党性分析和自我剖析,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三是狠抓整改落实,注重建章立制。严格按照整改要求,研究制定《问题整改方案》, 其中作为班子成员带头立说立行一步整改到位的具体问题7个,作为班子成员分工带头落实快步推进限时整改的难点问题46个,班子整改落实完成率100%,班子成员个人整改落实完成率100%。抓好建章立制,确保整风长效,共修订完善了综合管理、文秘管理、纪律作风效能、后勤管理等4大类36项规章制度。

2、持续加强机关作风建设。一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以“十项整治”和正风肃纪专项行动为载体,重点对行政审批、工作纪律、文山会海、公权滥用、“慵懒散”、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开展集中整治;由纪检组牵头开展不定时的监督检查,对干部职工不按时上下班、上班时间聊QQ、逛淘宝、玩手机等机关作风顽疾进行重点纠正。二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履行主体责任,与各科室及下属单位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四重一大”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严格执行“一把手”“五个不直接分管”规定,规范公务用车管理,严控“三公”经费支出。三是加强行为规范约束。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远离“酒局”、“牌局”,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全年未发生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办法”、市委“25条意见”和**县委“16条规定”、“10个不准”等精神的人和事。

3、认真完成重点工作任务。一是扎实推进权力清单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流程,转变履职方式,强化部门责任,提升服务水平;我局共梳理行政权力事项6类364项,责任清单事项4类36项,权力清单事项和责任清单已上传政务网,权力清单详细信息已上报县编办和市局法制处审核。二是顺利完成文明示范县城创建任务。对我局承担的质量诚信机制建设测评任务,成立领导小组,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主要依托省质量信用平台,加强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建设,出台《加强企业信用管理建立企业信用供求机制实施方案》。引导干部职工自觉践行文明倡议,参加文明劝导80余人员,参与社区卫生整治110余人次。三是圆满完成监管体制改革和职能调整任务。我局主动谋划统一思想,自觉服从改革大局,年初取消了省级以下垂直管理体制;7月份顺利完成了生产环节食品监管职能移交和农产品检测中心成建制划转等工作,确保食品监管职能平稳交接。

二、**年重点工作安排及思路

**年总的工作思路是:围绕中心抓重点,夯实基础促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县委九届七次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换三名”等重点工作,深入实施质量强县、标准强县、名牌强县战略,坚守安全底线,深化技术平台建设,自觉服从改革需要,助力“两美”**建设。

(一)深入实施质量强县战略,为“两美”**建设提供质量保障 扎实开展政府质量奖工作。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政府质量奖创奖活动中来,进一步扩大县政府质量奖的创奖示范效应,引导企业走质量效益和名牌兴企道路。积极开展“千争创万导入”活动。引导和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全面质量管理、5S管理等先进管理模式,提高企业质量竞争力;推进质量诚信机制建设。深入实施“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工程。积极鼓励企业争创品牌,推进**企业整体质量水平,按照“普遍培养、重点选择”和“成熟一个申报一个”的原则,做到关口前移,服务在先,持续培养,以扎实的基础工作保证我县企业在“浙江品牌”建设的大潮有所作为。

(二)深入实施标准强县战略,为“两美”**建设提供标准技术保障

提升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水平。加快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的开展,切实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及时总结茭白田养鳖的种养植技术,着手制定该项目的地方操作规程;汇同相关部门探索制定“浙八味”联盟标准。加强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监管,指导和组织农业产业部门开展标准化推广示范项目建设,扩大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覆盖面,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实施跟踪管理,建立推广实施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我县农业标准化生产程度。完善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起草,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指导帮助企业建立完善产品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业标准体系,加强贸易技术壁垒的应对服务,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提升服务业标准化水平。深入开展国家服务业标准化项目试点,加大面对面指导力度,凝聚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创建合力,进一步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确保顺利通过验收。重点推进双峰乡大皿村秀美乡村标准化试点项目,着力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引导旅游企业争创省、市标准化项目,着力推进景区标志标识的标准化建设水平。

(三)提升计量检定基础能力,为“两美”**建设提供诚信计量保障

扩项标准器要尽快形成检定能力。继续开展计量技术机构能力建设,做好14个新增计量标准器的安装、调试、考核等工作,尽早投入使用。在内部管理和人员素质上要有所提升。开展全县企事业单位计量器具基础数据调查,建立以涉及民生领域、安全生产为重点的计量器具检定目录;进一步修订完善《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加强内部管理,做好检定员资格培训和取证工作。在优化服务上要有所加强。继续开展“民生计量惠百姓”等便民服务活动,加强医疗器械的强制检定工作;加强对检测机构的技术监督。

(四)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为“两美”**建设提供质量安全保障

优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制。贯彻落实磐政办〔**〕60号文件精神,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相关部门履行行业安全管理职责、镇乡政府(区块管委会)履行属地监管职责。建立完善分类分级监管制度,重点加强电梯安全监管,强化隐患排查整治,抓好源头管控,进一步落实安全隐患闭环管理制度。加大重点产品监管力度。加强安全风险监控,完善重点区域、重点产品质量监管目录,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做好不合格后处理工作;开展认证认可检查工作;加强五水共治相关产品、食品相关产品、絮用纤维制品、防火门、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产品等重点关注产品的监管。加强打假扶优执法力度。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加强重点产品、民生产品的监督稽查力度,认真组织“蓝剑”系列和CCC认证、消防产品专项执法行动;完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平台,依法对假冒、侵权行政处罚案件实行信息公开。

(五)加强质监队伍建设,为“和谐质监”建设提供人才技术保障

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问题整改为导向,深入推进服务型机关建设;推进质监文化建设,大力践行“质为先、法为纲、民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深化党员干部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严格执行“四重一大”集体决策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组织的职能作用。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对待机构改革,保持人员思想稳定。完善质监工作格局。加强基层站所和乡镇质监员队伍建设,完善质监基础数据,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以基层站所为纽带的区域质量安全监管格局,使质监工作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上一篇:银行委托代理业务下一篇:如何培训新进销售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