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部工作总结

2022-10-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在这时光静走的岁月中,唯有工作留下的成绩,让我们感受到努力拼搏的意义。无论是什么行业的工作,在努力工作的过程中,你可能曾面临众多的困难时刻,那就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吧,勉励自己,吸取经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xx党群工作部工作总结》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第1篇:xx党群工作部工作总结

坚持群众工作理念 密切党群关系等

编者按:面对新问题新矛盾,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本组文章是中央党校学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坚持群众工作理念、畅通渠道、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关系等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上述问题所做的一些研究和探索。

坚持用群众工作理念解决信访问题

第一课题组

在新时期、新阶段,如何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正确处理党群干群关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摆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面前迫切而重要的课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的转折时期,必须牢固树立群众工作理念,坚持以党的群众工作统领新时期信访工作,切实把解决信访问题的过程变成密切联系群众、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过程。

一、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转型期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群众工作,一般定义是指政党为实现特定目标所做的引导群众、组织群众的各种行动,目的是巩固和扩大党的社会基础。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是我们党依据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的唯物史观,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共同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工作;是我们党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长期性工作。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维护政权建设的重要制度设计。信访是什么?信访就是一个信息渠道,一个从基层到高层、从百姓到党和政府的民意渠道。这个渠道内流动着两类“物质”,一类是群众的诉求(即群众利益),要求政府为群众解决自身利益问题;另一类是群众的社会参与(即群众参与),希望政府做什么、怎样做。在群众参与中,政治参与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参与是在我们党领导下人民群众当家做主、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信访工作连着两头,一头是党和政府,另一头是人民群众。我国宪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第四十一条第一款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这种国家政权的制度设计,决定了信访工作的群众属性。失去了群众性,信访工作就失去了自身赖以存在的基础。

从当前全国的信访形势看,信访总量虽然下降,但每年仍在1000万件(人)次以上高位运行,去年以来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有:一是长期积累的老问题呈现新动向。虽然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涉法涉诉、部分军队退役人员安置等五个方面的信访突出问题有所缓解,但仍占很大比例,不仅一些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而且在诉求的内容、反映问题的形式等方面又出现了新变化,形成新老矛盾相互交织的新动向。二是一些新的信访问题开始显现。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少企业经营困难,有的甚至停产、破产,部分职工特别是农民工下岗失业,新增劳动力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相应的信访问题开始凸显;劳资纠纷、债务纠纷、合同纠纷引发的信访明显增多;非法集资、拖欠工资等问题引发的上访时有发生。三是群体性信访问题有增多的趋势。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后。进京集体上访出现阶段性反弹,单批次人数多、跨省串联的特点明显。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信访秩序总体平稳有序,但是群众进京上访、集体访、非正常上访数量明显上升,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农”、涉法涉诉、社会保障、城镇拆迁等方面。分析上述情况,当前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大量涉及民生方面,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这充分表明,当前的信访诉求是以民生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利益诉求,属于改革向纵深推进过程中、利益格局调整中的人民内部矛盾。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以下一些规律:一是存在的客观性。信访问题反映着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体现着经济发展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特征;反映着矛盾运动规律,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周而复始,矛盾运动又推动事物乃至社会发展;反映着价值规律,在价值取向上追求最大化,绝大多数信访问题不是温饱问题,而是在追求利益的最高目标。二是问题的综合性。大部分信访问题都不是单一因素形成的,为了能积极有效地解决,需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疏导、听证等办法,动员和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在打好“组合拳”上下工夫。信访问题产生于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反映的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矛盾,信访问题的解决要靠科学发展。三是工作的长期性。信访问题反映着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一蹴而就,解决发展中带来的问题和矛盾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因此,胡锦涛总书记作出了关于“在当前社会矛盾多发的情况下,信访问题是回避不了的。信访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的重要论断。以上这些,从一个方面帮助我们加深了对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加深了对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的认识。

二、群众观念淡漠、工作不到位,是产生信访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信访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讲,是由于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既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有相当多的问题是由于群众工作没有做好引发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改革深化、利益格局不断调整的转折时期,全社会收入水平普遍提高,收入差距却明显扩大,而相对利益受损的一方往往是普通群众。改革的实质是经济关系、社会关系的全面调整,说到底是利益关系的调整。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结构复杂化、利益冲突明显化的态势。利益调整中,普通群众处于劣势,往往是利益受损者。他们绝对或相对被剥夺了利益,他们对利益的诉求得不到解决,为了寻求解决途径,就会形成上访。

2 一些地方政府在片面的发展观和政绩观的驱使下,漠视群众权利要求、利益诉求,出现了与民争利的现象。一些地方在加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了环境保护;一些地方在注重工作政绩的同时,忽视了民生问

题的解决;一些地方在为民办实事的同时,侵害了群众的利益;一些地方片面强调经济发展,忽略了应有的服务职能。随着地方政府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地方采取盘活土地、经营城市的做法刺激经济增长,在带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显著改变的同时,也加剧了各种利益的激烈碰撞,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新的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引发大量信访问题。

3 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研究制定涉及民生政策时。调查研究不够全面。考虑问题不够周密,制定政策初衷与实施效果出现偏差。存在官僚主义现象。在研究制定涉及民生的政策措施时,由于群众观念不强,缺乏统筹考虑,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强,致使前后政策尺度不同,甚至前后矛盾,引发信访问题。政策制定过程中,缺乏对政策适用性和不同区域、群体可操作性的深入分析和研究,致使政策执行随意度过大。同时,对各地区各部门执行政策中的不同标准和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事后检查和纠正,造成不同区域和群体间的不平衡,诱发信访事项。还有,一些政策设计缺乏平衡性,过分照顾部分群体的利益,无视甚至损害其他群体的诉求,诱发新的矛盾和冲突。

4 一些公务人员责任心不强,作风漂浮,工作能力与形势和任务不相适应,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激化了矛盾、扩大了事态。部分信访事项。特别是一些疑难复杂信访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个别地方政府不作为,对国家明确规定的政策要求不执行,或是执行出现重大偏差造成的。也有部分信访事项,是由于个别基层干部责任心不强,遇到矛盾浮皮潦草的处理、甚至不处理造成的。一些本可以解决在基层的问题久拖不决,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还有些信访事项,是由于个别地方政府和干部长期无视群众合理诉求,进而导致群众对基层政府丧失信心,引发越级访、进京访甚至大规模群体性事件。

因此,解决好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与其扬汤止沸,不如固本强基,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点上人手,加强群众观点教育,加强党的群众工作研究,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牢固树立群众工作理念,着力解决信访问题

信访工作的实践表明,群众工作一时不抓可能不会出问题,但长时间抓不好肯定会出大问题,这里面有个“时间差”。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和群众打交道最多的基层干部,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方法和途径,特别是做好信访工作这个“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更好地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需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

1 坚持“人民利益至上”,是用群众工作理念解决信访问题的核心。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就为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难点信访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指明了信访工作的前进方向。在信访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为此必须突出三个重点:一是亲民爱民为民,万事民为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身怀爱民之心,体现公仆之意,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是处理信访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这样,才能怀着深厚的感情和神圣的责任,真心实意地解决好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二是求真务实,立足群众。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有时候看似很小,但是我们必须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道理,切不可因为其“小”而忽视它,而是应该真正扑下身子,甘当孺子牛,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把群众反映的每一件事都办好、办扎实。三是换位思考,将信访群众比作亲人。应该说,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大多数是有道理的和应该解决的,但因种种原因,致使问题久拖不决。有些干部甚至错误地将上访群众视作“刁民”,不是设身处地为上访群众着想,而是千方百计采取拦卡堵截的方法阻止群众上访,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党委、政府就难以听到群众真实的声音,就会逐渐脱离群众、脱离基层、脱离实际,动摇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对待上访群众一定要换位思考,善待每一位上访群众,重视每一个信访问题。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2 坚持“有理推定”、“有解推定”,是用群众工作理念解决信访问题的思想基础。群众有想法才会找政府。群众有苦衷才会找政府,群众有冤屈才会找政府。因此,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坚持人民利益最大化的执政理念,必须具体化为“两个坚持”:一是坚持“有理推定”。“有理推定”是从刑事诉讼中的“无罪推定”原理反推出来的。有理推定,就是在处理群众信访反映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假定其是有理的,要认为群众是有冤屈或者有难处,才找党和政府寻求解决的。因此,在处理信访问题、特别是一些上访老户反映的问题时,首先可以推定其是有道理,或部分有道理的,克服那种厌烦抵触情绪,下大力气查清问题的前因后果,查清症结所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坚持“有解推定”。“有解推定”就是首先设定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都能得到有效破解,都能做到息诉罢访,然后再从剖析信访问题的最初成因及演变过程人手,拓宽视野,调整思路,努力探寻对症下药的良方,在党委、政府的主导下,积极协调各级各部门的力量,多措并举地解决问题。以上“两种推定”,体现的是党委和政府的工作人员。到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来看待群众上访、看待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归根结底体现的是为谁掌权、为谁工作、为谁服务的大问题。

3 坚持“亲情处访”、“依法信访”,是用群众工作理念解决信访问题的有效途径。信访作为我们党和政府体察民情、了解民意、倾听群众呼声的重要渠道和各项政策的“试金石”、“晴雨表”,其实质应该是“和谐之旅”。既然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血肉关系、鱼水之情,那么,在信访工作中,就应该充分得以体现。通过规范信访工作行为,逐步实现“亲情处访”、“依法信访”。重点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用心。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做信访工作,具体工作中要做到“四心”,即:接待信访群众要热心,听取信访群众反映问题、阅读信件要细心,解释疏导工作要耐心,为群众排忧解难要诚心;切实体现“四个一”,即:要本着化解一次怨气、理顺一次情绪、解决一次困难、调解一次矛盾纠纷为基本工作准则;从而使群众初次来信、初次来访及时得到妥善处理,工作一步到位,减少和避免重复信访,真正起到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成为化解问题的通道,群众联系党和政府的媒介。二是要用力。对群众信访反映的合理诉求,要下大气力处理,切实做到“四快”,即:快立、快办、快结、快答复;体现“三结合”,即:转办与跟踪相结合,交办和督办相结合,首接办理与配合办理相结合,做到凡转送交办到基层的

信访事项,必须限时办结,并随时督促检查办理进度,对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的,要求相关责任部门配合调查,协调处理,直至问题解决。三是要依法。既要保障群众的信访权益,又要依法规范信访行为和信访秩序。一个良好的信访秩序,不仅是确保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维护信访人自身权益的需要。要有效地维护上访群众的合法权益,就必须同时建立良好的信访秩序,实现“维护权益”与“维护秩序”的统一。真正做到有理信访及时解决、无理信访及时疏导、违法信访依法处置。

4 坚持“事要解决”、“依靠基层解决”,是用群众工作理念解决信访问题的根本目标。只有解决问题,才能没有问题。信访工作的核心就是为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人要回去、事要解决”是做好信访工作的要求,也体现了群众工作的思想理念。围绕着解决问题这个核心,关键是抓好三件事:一是各级领导要把信访工作的着眼点放在“事要解决”上。党委、政府是否把信访工作真正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的检验标准,不应该仅反映在文件上,停留在口头上,而是更多地落实到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中。各级领导要主动深入实际,主动去做信访工作,推动信访问题解决,以“解决问题的数字”来检查信访工作的成效。二是针对不同诉求、不同对象。合法合理多途径实现“事要解决”。群众的诉求多种多样,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能“一刀切”。否则就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方法论。正确的方式应该是“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分类化解”。即:对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的,要一次解决到位;对诉求合理但坚持过高要求的,在解决其合理诉求的同时,要耐心细致地教育疏导、理顺情绪,努力促其息诉息访;对诉求不合理但生活确有困难的,可采取政府救助、社会救济、民间互助等方式,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实现案结事了;对坚持无理要求并缠访闹访的违法人员,要依法严肃处理。三是领导带头下访、约访与“依靠基层解决”信访问题相结合。做好信访工作,领导重视、亲力亲为是关键。2008年中央组织开展的“县委书记大接访”,几百万网民发帖评价:大接访使群众与县领导的关系从“背对背”到“面对面”,从“我上来”到“你下去”,从“我找你”到“你约我”,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实践充分证明,只要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再难再复杂的问题也会找到解决的办法。在领导带头下访、约访。解决信访问题的同时,充分信任和依靠基层解决信访问题也非常重要。特别要注重发挥县一级党委、政府的作用,使其切实承担起化解基层信访主要问题的责任,实现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力争把更多的信访问题化解在县以下基层。除依靠党政领导机关外,还要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众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优势,及时就地化解矛盾。

总之,信访工作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解决信访问题需要我们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坚持群众利益为先、至上,切忌以群众的“上帝”自居,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只要我们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了群众,相信群众,理解群众,尊重群众,以群众工作为统领,就一定能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课题组成员:刘树枝(中共浙江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王淑玲(河北省妇联党组书记、妇联主席);孟庆林(中冶集团华冶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郝青山(云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王国建(新疆兵团卫生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良君(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吴亚东(全国政协办公厅研究室巡视员);王学林(宁夏中卫军分区政治委员);张肖鹰(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新界工作部副部长);执笔人:魏树旺(国家信访局机关服务局局长)

新媒体与党群关系研究

第三课题组

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领域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以互联网、数字电视、手机短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大量涌现,使得信息不仅能够及时准确地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且给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国际关系,乃至人们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带来深刻的影响。其覆盖面之广、辐射力之强、渗透性之深,超过以往任何历史时期。对我们来说,如何面对新媒体的时代性挑战,如何发挥新媒体对群众的正确导向功能,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安危、民族兴衰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新媒体对密切党群关系的时代意义

随着信息的全球化趋势。新媒体凭借其“快捷”、“开放”、“互动”等技术特征,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日益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网上社情民意直达高层,新媒体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新媒体的方便快捷为我党快速组织动员群众搭建了新平台。新媒体实现了声音、文字、图像的即时传递,其超时空传播和资源共享的优势,既给人们提供了各种最新的信息资料,又为我党快速动员人民,传递党和政府声音提供了新的平台。如,去年的汶川特大地震,震后十几分钟。灾情信息就由新华社向全球播发,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每天召开,电台、电视台、互联网24小时滚动直播抗灾进展,举国上下组织开展了中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抗震救灾斗争,中华民族在巨灾面前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表现令世界动容。

新媒体的广泛覆盖为我党正确实施舆论引导开辟了新途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各种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在社会上广泛传播,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年龄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及时准确地获得信息。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民间舆论常常在新媒体上进发出强大力量,形成很高的关注度、号召力。

新媒体的信息集散为我党占领思想文化阵地提供了新手段。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打破了以往信息交流中的地域限制,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和社会舆论的集散地,这为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党先后在各大网站开辟专栏、设立论坛,传播先进文化、先进思想,积极抢占这一舆论阵地。

新媒体的公开透明为我党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营造了新环境。新媒体的开放性和互动性,不仅使信息公开化、行政透明化,而且拓展了群众的监督空间和渠道。现在,每个受众都可以成为记者、编辑,可以进行现场连线和现场直播。信息的公开透明和全社会的集体监督,使党政机关在用权谋事上必须更为谨言慎行,更加注重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开展工作,更加注重、尊重与维护群众的权益。

二、新媒体给党群关系带来新的考验和挑战

新媒体的大量涌现,既为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挑战。

(一)某些党员干部的应对能力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不适应。难以有效地利用新媒体教育引导群众

1 思想认识不够。有的认为党群工作传统模式和方

法非常有效,足以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有的认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作用大同小异,做好新时期的党群工作无需开辟新的路径;有的认为新媒体与自己工作关系不大,没必要费时间、花力气去学习掌握;有的认为网络媒体只是群众娱乐消遣的工具,没有必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建设;还有的仍把新媒体看做是驯服工具、传声筒,不去深入研究新媒体给党群关系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

2 自觉运用不够。有的不重视媒体的建设性作用,不善于利用媒体开展工作,对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民主性知之不深,只是被动盲目地接受,不能从海量信息中获取关键有用的信息;有的对群众参与公共事务和政治生活认识不够,对网民提出的意见建议不能及时充分地回应,导致群众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甚至是偏激情绪;有的不能正确引导舆情,对待网络信息简单地删、封、堵,甚至发现了不良信息时,仍置若罔闻、任其发展,缺乏高度的警觉性和敏感性。

3 积极应对不够。有的在发生公共事件后不愿、不敢及时公开信息,给别有用心的人煽动群众留下机会。群众被蒙蔽、被欺骗的事件屡屡发生:有的不敢面对记者,导致流言遮蔽真相,正确的信息被堵塞;特别是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个别党员干部不是从党和国家利益出发,而是担心影响自己的声誉,对媒体隐瞒事实真相,放任媒体炒作,致使简单问题复杂化、局部问题全局化、一般问题政治化、国内问题国际化,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党政工作的某些滞后与新媒体监督的广泛透明不相适应,使党员干部提高能力、树好形象的任务更加迫切

新媒体广泛透明和资源共享的特点,使党员干部形象公开透明地暴露于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之下,如果党员干部能力不强、形象不好、作风不实,就很难有效地发挥新媒体教育引导群众的作用。从调查情况看,主要存在“三个不相适应”的问题。

第一,工作方式不相适应。少数党员干部不重视新媒体的建设与运用,致使党群工作方式相对滞后,工作内容陈旧,形式手段单一,互动交流渠道不畅,与网络的交互性、开放性、民主性反差较大。常常出现与社会发展形势脱节、与党群工作任务脱节、与群众思想实际脱节的现象,这必然给党的形象和威信带来损害。给党群工作带来各种各样的风险。第二,职责意识不相适应。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和传播渠道的广泛性,使人们不再单一被动地接受党和政府的主张,而是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和监督党员干部及其亲属的一举一动,从而衡量党和政府的公信度。而目前少数党员干部职责意识不强,有的甚至为了个人利益与民争利,导致群众对党和政府失去信任。第三,领导作风不相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既提高了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但也引发了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司法不公、贪污腐败等现象时有发生,使部分群众产生仇官、仇富心理。人们很容易利用新媒体提供的交流平台,寻求思想共鸣和信息支持,宣泄不满情绪,迫切需要党员干部加强与群众的沟通联系,做好群众教育疏导工作。但少数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漂浮,不能与群众平等相待、相互交流,仍然习惯于“高高在上”、“我说你听”的说教,不仅降低了群众对领导干部的信任,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而且可能直接引发党群之间的利益冲突。

(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与多元化的信息传播相互碰撞,使我们对意识形态控制的难度加大

第一,主导地位遭受冲击。新媒体既是信息传播工具,更是一块争夺异常激烈的思想舆论阵地。西方发达国家借助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特别是利用其网络优势,大肆传播资产阶级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势必对我意识形态领域造成影响和冲击,对我们党一元化指导思想构成挑战。第二,信息真假难以辨别。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多元复杂,使人们接受的信息量很大,这些信息有的是真实有效的,有的是虚假甚至是恶意的,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新媒体,散布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客观事实的反动言论,给人民群众的思想带来混乱。第三,控制能力有所削弱。新媒体传播的虚拟性、隐蔽性和开放性使其信息的传递、交流具有很大的自由空间,人们不再仅仅听从单方面的报道和阐释,传播的教育色彩被淡化,传播的娱乐价值上升。所以,在各种信息传播中,党的意识形态工作要说服群众,为民众所接受,发挥其教育引导群众的功能,其难度越来越大。

(四)新媒体技术含量高与我国媒体发展层次低的矛盾,使我们利用媒体宣传教育群众的技术支持需求加大

从目前来看,我国网络媒体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无论是应用普及还是技术支持,都存在较大差距。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网民数2,98亿人。宽带网民数达到2,7亿人,国家cN域名数达1357,2万个。三项指标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普及率只能排在全球的第87位,远远落后于日本、美国和西欧等国家。从网络信息量传播来看,现在全球80%以上的网上信息由美国提供。全球具有较大影响的媒体,大多集中在美国。由此可见,靠先进技术打造起来的西方“传媒航母”,不仅硬件软件都优于我国,而且利用其技术优势谋求对我信息覆盖;而我国的网络传播起步较慢,受各种物质、技术条件制约,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还处于劣势,这使我党利用新媒体做好群众工作的难度加大。

三、运用新媒体密切党群关系的对策思考

(一)要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对新媒体的认知能力,变忽视轻视为高度重视

胡锦涛同志深刻指出:人们对互联网的认识已知远不如未知,其发展前景和深刻影响难以预测、难以想象。他要求全党要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运用好、管理好。这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必须以更加开放的思想、更加宽松的环境善待新媒体,以更加前瞻的眼光、更加创新的思维建设新媒体。

1 必须放到战略层面定好“位”。能否建好用好新媒体,不仅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有没有发言权,而且关系到能不能把党和政府的主张传达到人民群众。能不能最大限度地了解民意社情、倾听民众呼声、反映群众疾苦。党员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媒体的建设与使用已经成为党执政兴国的重大时代课题,重视网络、利用网络、建设网络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而是时代的要求、党性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必须放在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定好位。

2 必须树立科学意识布好“局”。目前,我国的网站总数达到287.8万个,虽然数量庞大,但由于缺乏统一部署规划,导致网站重复建设较多,既浪费网站资源,也制约了网络的发展规模。为此,必须立足本国,放眼世界,以科学统筹的意识和理念,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新媒体传播网络。中央可依托中国政府网、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社网等知名网站,整合各种分散资源,实现大范围、广领域的资源交流和共享;各省市应加强对网站建设的整体规划和部署,依托本地区知名网站,

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吸收;各乡镇要积极推进自然村通电话和行政村通宽带工程,逐步形成覆盖全国、渗透城乡、延伸民众的网式新媒体结构。要依靠海外华侨和留学生,在西方国家华人居住集中的地区建立传播中国文化精品的权威网站,打造中国网站品牌,抢占对外舆论宣传的“桥头堡”,确保中国的声音传遍世界。

3 必须加大投入力度抓好“建”。要依托国家和各省现有网络资源,加大对重点网站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完善的财政、税收、融资、人才等优惠政策,为设备更新、技术升级、人才引进和培养提供政策保证和财力支撑,努力建设一批政府管得住、网民信得过,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主流媒体网站。要投入一定的科技力量和资金,加强对基础性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网络舆情监控系统、有害信息过滤技术、数字版权登记技术等,为新媒体管理和运用提供技术保障。

(二)要努力提高党员干部对新媒体的管理能力,变一些人想一味封堵为普遍而有效引导

新媒体的开放性和隐匿性,使公众舆论往往呈现出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甚至以偏激和非理性的谩骂与攻击来表达观点。如果我们不能有效管理网络媒体,一旦遭遇重大事件就可能失语或失控,势必对社会稳定带来灾难性影响。因此,必须积极适应互联网的特点规律,改变以往对传统媒体的管理模式,变一些人习惯于封、堵、压为普遍的交流、沟通和疏导。

1 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新媒体的管理涉及宣传、广电、通信、公安、安全等多个部门。建立多部门沟通协调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责任不明、效率不高、推诿扯皮等现象。因此,要整合新媒体管理的相关行政资源,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统一部署、协调各方、共同管理的体制机制,改变“多头管理、都管都不管”的情况。要严格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要求,建立权威、协调、高效、完整的管理责任链。各省市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和公安网监要形成互动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各自掌握情况,在重大事件和敏感问题上,及时沟通。统一步调,形成合力。

2 加强信息监督引导。加强对互联网舆论的监管和引导,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监管机制,是规范网络秩序、净化网络环境的重要保证。各省市要设立信息传播研究中心,建立一支专业民意调查队伍,负责对社会各类信息的监测、收集和研判,确保在第一时间报送事态发展情况。各级领导应定期听取舆情综合分析报告,针对舆论热点敏感问题,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正确引导媒体舆论。遇有重要舆情和敏感信息要随时进行分析和处理。要通过立法规范、网络实名等形式,建立完善监控举报体系,大力消除不良信息流通。要会同公安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发布恶意信息和非法内容的个人和网站,公开进行宣传报道,警示和引导公众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的精神家园。

3 加快培养网评队伍。建设一支有影响力、有说服力、贴近网民、令人信服的网络评论员队伍,是引导公众舆论、宣传党和政府主张的重要力量。要充分挖掘内部人才资源,对有媒体宣传经验的党员干部、网管人员和公务员进行系统培训,加大网络传播使用、网评写作技巧、舆论引导策划等实战性训练;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吸收在网络上已经拥有写作技巧和言论权威的“网络写手”和“意见领袖”;通过招收新闻传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改善评论员队伍的素质结构。同时,要在各部委办局和地市设立联络员,及时提供各种资料信息;设专人与全国各大门户网站保持联系,及时推广评论员文章,形成强大舆论声势。要建立公平量化的考核奖励制度,激励和促进评论员积极开展舆论引导工作。

(三)要努力使党的领导干部具备与新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变被动应付为积极应对

胡锦涛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新闻舆论的重要作用,善于通过新闻宣传推动实际工作,热情支持新闻媒体采访报道,正确对待舆论监督,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各级党员干部要以开放的胸怀、积极的姿态面对媒体、面向公众,这不仅关系到工作的好坏、事业的成败,而且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1 要加强学习实践,善于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作为一门必修课和基本功,既要讲学习、重学习,勤学习,又要注重实践锻炼。要加快建立党员干部网络培训制度,制定培训大纲。编制一批高质量的实用培训教材;要把提高运用新媒体的能力纳入干部学习和培训体系,依托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各省委党校和行政学院,每年分批次地对各级干部进行一次网络素质培训。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到人民网、新华网等知名网站实地学习、现场模拟,熟悉网络设施的使用方法,明确发布信息、接待采访的原则要求,掌握运用网络开展党群工作的时机方法。

2 要坚持工作前移,有效利用新媒体主导舆论。“欲影响社会,必先影响媒体”。要牢牢掌握新媒体宣传的主导权。对重大宣传报道必须由本地区、本部门的党委政府严格把关,统一宣传口径。要把新媒体的信息需求和我党的宣传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在重大问题上利用政府掌握的信息资源,主动设置议题,主导媒体舆论,引导人民群众。要在市区以上领导机构设立新闻发言人,凡重大事件、重要新闻以及需要向群众公开的各种信息,均由新闻发言人统一发布,确保媒体宣传报道沿着党和国家设计的舆论轨道运行。2008年,是我国网络媒体取得重大发展的一年,在南方特大冰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北京奥运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网络媒体及时传播信息,凝聚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汇集民心民意,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显示出强大的传播力和广泛的影响力。

3 要关注公共事件,正确引导新媒体化解矛盾。实践证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正确引导舆论是一个关键;一旦舆论引导不当,就可能造成舆论危机,引发社会危机。因此,党员干部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要把握好先机,第一时间抢占信息制高点,不给谣言和小道消息以传播空间;要按照信息公开原则。采取新闻发布会、记者专访、网上答记者问等形式,随时与媒体记者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公开、透明地提供权威信息和解释,形成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的合力;要采取协商对话、现场交流、沟通引导等形式,积极疏导公众情绪,有针对性地化解社会矛盾,尽早赢得广大公众的谅解和信任。

4 要广开沟通渠道,积极依靠新媒体联系群众。各级党员干部要通过个人网站、论坛和博客,开辟“民声通道”、“网上信访”、“人民心声”等栏目,拓展和畅通社情民意表达渠道,使人民群众能够真实表达所思、所忧、所怨、所盼,从中了解民情民意,汇集民心民智。针对重大新闻事件的前端征兆。在政府网上设置热点问题在线调查,广泛听取网民心声和诉求,对群众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需求,层层跟踪督办,回访落实情况,确

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如,云南省推行阳光政府、透明政府工程,实行政府网上服务,重大决策网上公示,使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更加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要利用新媒体提供的便捷条件,创新多种监督方式和手段,依靠公众舆论力量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比如,“南京天价烟房产局长事件”、“温州官员贿置安置房事件”、“河南黑煤窑事件”等,充分显示出公众舆论的力量和网络监督的威力。

课题组成员:陈久松(中办人事局局长、中办机关党委副书记);肖宏(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机关党委副书记);任卫华(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庭长);唐兵(云南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盛大成(吉林省残联理事长);旺杰(西藏自治区党委第一巡视组组长);申兆军(中铁物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执笔人:傅振坤(内蒙古乌海军分区政治委员)

公民利益诉求解决机制探寻

刘树枝

近年来,笔者先后到瑞典、德国、美国等欧美国家考察公民利益诉求及解决机制。重点考察了当地政府与市民的交流沟通方式、社会矛盾及投诉调处的做法。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瑞典等欧美国家公民利益诉求解决机制的考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一、欧美国家公民诉求解决机制及创新

(一)瑞典的“调查官”制度

1 议会调查官。议会调查官的权力由宪法赋予,是议会对政府行使管理权的方式。议会调查官有权监督所有中央及地方政府机构、政府职员和其他管理公共事务人员的工作,但无权监督内阁部长、议员或直选产生的地方政府官员的工作。每位议会调查官均担任不同领域的监督工作。任何遭受不公正对待的个人都可向议会调查官递交书面投诉信。瑞典每年仅有数例涉及纪律处罚的诉讼和报告,但议会调查官被授予实施预备调查、法律诉讼及纪律处罚的权力,显著加强了调查官的重要性和威信。瑞典议会调查官每年提交几例此类提案,立法机构通常会根据这类提案修正有关法律或法规。瑞典议会调查官办公室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它的上级机构即议会无权对其发布指令,但议会的一个常务委员会负责检查调查官提交的正式年度报告。

2 政府任命的调查官。包括消费者权益调查官、男女平等调查官、种族歧视调查官、儿童事务调查官、残疾人调查官和性取向调查官。

3 新闻调查官。一个由瑞典议会调查官、瑞典法庭协会主席及新闻俱乐部组成的特别委员会负责任命大众新闻调查官办公室负责人。新闻调查官负责受理有关违反报界职业道德的投诉,并在当事人同意的情况下有权主动进行调查。但如该投诉导致报纸刊登针对投诉的批评文章时,投诉人不得表示不满。新闻调查官的调查结论通常分为两种:无需就投诉反映的问题对报纸提出批评;要求新闻委员会针对投诉反映的问题所涉及的报纸进行审查。

(二)德国处理公民利益诉求的制度创新

1 通过立法对公民申诉方式加以规定。德国通过立法对公民申诉方式加以规定,要求公民必须通过邮寄由本人签字的书面材料的方式申诉,并采取相关措施来保证这一规定的有效实施。德国十分注重对公民采用正确申诉方式的指导,如加大宣传力度,在因特网上开通在线服务。设立申诉电话咨询服务,有的州议会还举办咨询活动和建立议员接待日等,指导公民采用正确申诉方式进行书面申诉。实践证明这一方式方便快捷,处理成本低,负面影响小,社会效果好。

2 受理范围明确,联邦和州各负其责。德国联邦议会和州议会均设立申诉委员会。任何人都可以就本人或其他人共同关心的事务向申诉委员会申诉。公民申诉可以对政府具体的管理和政策提出异议,可以为制定法律提供参考,还可以使议员们听到民意反映。在申诉受理范围方面,德国联邦(州)议会申诉委员会明确规定,只受理所有与联邦(州)立法相关的申诉,或者是对联邦机构(州)各部门的申诉,其他申诉将会被转交到相应的负责机构。

3 电子政务的发展为申诉工作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不仅使公众通过因特网了解政府的工作情况,增加了透明度,同时,对公众申诉给予正确指导,使申诉渠道保持畅通。联邦(州)议会申诉委员会在受理申诉工作中实行计算机管理,提高了处理问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美国公民利益诉求解决机制

1 处理公民诉求的主要渠道。一是向议员投诉;二是向行政机构投诉;三是提起诉讼。

2 市民服务办公室和“311”市民热线服务。市民服务办公室和“311”市民服务热线是美国地方政府受理公民诉愿的主要渠道,二者一般都设在市长办公室。市民服务办公室接到投诉后,以市长办公室的名义与有关部门或社会团体、中介组织联系,协调解决公民要求解决的问题。市民服务办公室的网站和电话全部向社会公开,工作人员接到电话、信件投诉后,一般48小时内便会做出回复,如果是走访投诉,当即予以回复。

3 民政监察官制度。民政监察官(又称申诉专员)通过对公民投诉中立和独立的调查,为公民提供了一条便捷的救济途径。民政监察官开展工作必须遵循独立、公平、保密以及制度完整四个原则。

二、当前我国公民利益诉求存在的突出问题

出现信访渠道上访多与按司法程序寻求救济少的问题。对于公民权益受到行政权的侵害,现行法律规定有两种救济制度: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现在老百姓不太相信“民告官”。虽然相信法律,但法院遭遇了“执行难”。往往“赢了官司输了钱”。同时,一些本应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因而形成了一支数量很大的涉法上访队伍,导致群众信“访”不信“法”,相当一部分问题是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的。

出现了信访工作部门越位与职能部门缺位的情况。从机构职能看,信访工作并不具有行政职能和权力,其处理信访事项的权能有限,不可以也不可能去解决本应负有一定职责的国家机关办理的社会事务。但现行的信访机构早已突破了秘书性质工作机构的定位,信访部门“授权有限,责任重大”。其工作的触角往往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时甚至替代行使国家机关的部分职能。信访工作职能定位的不确定。导致处理矛盾责任主体错位,产生一定的后果。

出现信访洪峰上行趋势与信访工作重·心下移冲突。从信访情况看,少数上访人员策划串联越级上访增多。一些上访活动出现跨地区、跨部门串联赴省进京上访,有的不按法定程序反映问题,采取过激行为制造影响。近几年在各级行政中心门口,发生多起违反《信访条例》规定的禁止性上访行为。

出现处理公民诉求的高成本与工作低效率的矛盾。改革开放初期,群众的信访方式主要是通过写信表达意愿、反映问题,上访一般都在县以下当地进行。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上访成为群众反映问题的主要方式,而且赴省进京越级上访现象日益严重。不仅使上访群众的负担加重,而且增加了政府及其部门处理信访

问题的成本,降低了处理公民诉求的效率。

出现此起彼伏的集体访与“消防队”疲于应村的困境。信访问题大量属人民内部矛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存在着对抗性。主要表现为“三种对立”:基层群众与基层政府之间的对立;老百姓与“老板”之间的对立:基层群众与基层干部之间的对立。在这种大环境下,“信访洪峰”中的群体访和闹访是一个常见现象。这些问题大都是求决类社会矛盾,既有对历史原因的观念因素、也有对现实利益的心理期望,有的新老矛盾交叉,错综复杂,处理难度很大,极易突变为群体性事件。一些基层政府和信访部门成为疲于应付的“消防队”。

三、正确处理公民利益诉求的启示

和谐社会不可能是一个无矛盾、无纠纷的社会,而是一个存在矛盾纠纷但能妥善迅速解决矛盾纠纷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应当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

1 通过法定途径解决诉求问题,逐步实现信访工作的法制化。引导群众通过法定途径解决诉求问题。首先必须畅通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畅通诉求渠道,就要几个渠道一起畅通,包括畅通诉讼渠道,畅通行政复议渠道,畅通仲裁渠道,畅通信访渠道等等。其次,既要发挥信访行政救济的作用,又要强化司法救济的重要作用。从理论上说,司法救济是化解社会矛盾的主阵地和主战场。而我国的情况是,长期以来大量社会矛盾涌入信访渠道。随着新修订的《信访条例》的实施,这种现象虽有所改观,但要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仍要作出不懈努力。第三,领导干部带头实现“角色转换”。击鼓鸣冤的传统信访文化因具有中国传统社会“人治”思想这一基础,所以它作为一种民情上达、申冤维权的特殊通道,对社会起着“安全阀”、对民众起着“宽慰剂”的作用。但是当今的领导干部既要亲民、爱民,又要带头贯彻国务院新的《信访条例》,有针对性地引导上访群众依法解决问题,告知党政信访部门不予受理的范围,特别是属于各级人大以及常委会、人民法院、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已经或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信访问题,都要依法通过法定途径解决。

2 依法受理归口办理信访事项,逐步实现解决诉求职能归住。信访部门“大包大揽”信访事项的办理,一直是一个老问题,理论界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专家认为信,访越访越多,与信访部门越俎代庖有关系。也有专家认为,中国是一个以行政主导的国家。在司法难以真正独立的情况下,中国需要这么一套反馈系统来了解社会存在的问题,了解民众的需要,这是一个没有门槛的系统。加强信访机构的权力来解决社会问题是亲民和仁政的重要表现。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取消信访制度是不现实的。当然,也决不能把解决社会矛盾的责任全部揽到信访部门来。要强调职能部门依法受理办理信访事项。信访局职能应当强化,要强化重要信访件交办督办、强化领导批示督办、强化建议意见征集。要把权力加大到政府职能部门去,要强调有权处理部门的责任,特别是在信访事项的矛盾和纠纷发生后,有权处理部门要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应该解决的、可以解决的信访事项要直接受理、办理、答复,依法、及时地解决。

3 引导群众通过信(电)方式信访,逐步减少直至取消进京上访。上访一旦成为群众反映问题的主要方式,不仅会加重上访群众的负担,而且必将增加政府及其部门处理信访问题的成本。特别是集体访和无序上访,在有些情况下可能成为变相的集会和示威,不仅影响了群众正常反映问题,也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危害。变革和规范群众信访方式迫在眉睫。一方面要坚持依法办事,逐步实现以县为单位化解信访矛盾,以省为单位遏制“信访洪峰”上行趋势。《信访条例》第16条已经做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信访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信访事项,应当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提出”。按照这一规定,几乎所有的信访事项均应当并可以在省以下解决,信访事项三级终结可以在省内完成。这是完全符合我国国情的。另一方面,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对公民的申诉方式加以严格规定,杜绝非正常上访。德国要求公民必须通过邮寄由本人签字的书面材料的方式申诉,实践证明这一方式方便快捷,处理成本低,负面影响小,社会效果好。要改变“重访轻信”的观念,给群众来信、来电(电话、电子邮件、省长信箱等)以应有的重视和恰当的处理,使之成为化解群众信访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逐步减少直至取消进京上访。省以下敞开大门,中央以信件、电话、电子邮件反映诉求为主,降低上访、劝访成本。要认真总结各地“市长热线电话”的成功做法,借鉴国外的经验,真正敞开民情渠道,充分信任和依靠基层,把上访群众稳定在当地,把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

4 加快信访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逐步提升信访工作管理水平。美国、德国处理公民诉求的现代网络和电子政务都相当发达。现代网络的强大功能几乎贯穿政府机构处理公民诉求工作的全过程。我们在考察过程中亲自体会到先进的现代化办公手段在提高工作效率、监督政府部门工作、维护公民知情权等方面发挥的巨大作用。我国的信访工作模式、工作条件历经几十年发展,日趋完善,但从当前所承担的任务来看,人员配备、资源配置、工作手段等都还有亟须改进的地方。因此,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行科学化、集约化管理,集中优势人力资源,投入更多的财力、精力,着力构建运转高效、快速便捷的信息化系统,以提高信访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借鉴美国、德国的做法,在推进信访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一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科学设计、统筹考虑、梯度推进信访信息系统建设,率先实现省与中央、各市及重点县(市、区)的联网;二要搭建开放的信息技术平台,提高政务信息透明度,方便群众进行网上信访、网上查询信访事项办理情况:三要建立电话和网络合二为一的综合处理系统,确保有关领导和信访部门能够随时了解群众投诉及办理情况,真正实现网上监督。

5 完善信访督查专员工作制度,逐步提高督查工作的有效性。针对信访问题处理落实不够、造成大量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的情况,建议借鉴瑞典、德国等有关国家信访制度中的成功经验,在县以上建立信访督查专员制度。信访督查专员实行任期制,既可以从现有的信访干部中选任,也可以从其他部门中抽调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干部担任。进一步明确信访督查专员工作职能,保证信访督查专员工作地位的相对独立性、工作职责的确定性、工作程序方式的规范性和综合协调的权威性。在工作职能上,重点突出对领导重要批示、上级重要交办件、信访问题处理和落实情况的监督,强化提高处理重大信访问题和协调各方面信访工作的监督职能。督查专员定期向党委政府报告工作,对凡因工作失职,导致矛盾激化,造成严重影响的,提出责任追究的建议,以利于发挥信访督查的纠错作用,及时调整完善政策和改进工作。同时,主动协调与人大、法院、检察院

的信访监督工作。

调节劳动关系是时代赋予工会的重要使命

王晓龙 陈 菁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市场化的劳动关系成为企业最基本的组织关系,也成为我国最复杂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工会组织在促进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居于特殊位置。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不仅微观上事关职工权益的维护和企业的经营状况,而且在宏观上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一、劳动关系应成为工会活动的主要领域

社会经济矛盾主要表现为劳动关系双方的矛盾,最直接的表现是工人和雇主的矛盾。面对着强资本弱劳动的状况,为了维护自身的劳动权益,工人必须自愿结合组织起来成立工会。因此,工会是在劳动关系矛盾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

在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企业用工是计划配置劳动力。劳动关系双方是领导与被领导的行政关系,而非雇佣关系。因此,工会活动的内容主要是满足职工群众的政治权利和福利要求。工会作为一个社会政治团体,代表职工群众的政治利益,参与国家事务,是国家领导阶级的群众组织。工会在组织、活动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或企业行政的制约,具有浓厚的行政化色彩。

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劳动关系的逐步市场化,使劳动用工中行政化的领导关系被契约化的劳动关系所替代。这种变化要求工会不仅是社会政治团体,更是劳资关系中劳方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在劳动者的就业权、报酬权、休息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险和福利权、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等方面积极发挥维护职能。尤为重要的是,要组织职工参加工会,与雇主(包括企业行政)进行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的集体协商,参与民主管理。工会的基本职责从原来的“四位一体”转变为代表和维护职工体面劳动的合法权益,并以此为出发点,推动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二、我国劳动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关系总体上保持了稳定的局面。但近年来,劳动关系领域,尤其是非公领域劳动关系中的问题较多,有的还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企业用工不规范,劳动合同短期化现象严重,劳动者就业稳定性降低;劳动强度大,劳动定额超过合理水平,超时劳动,且不支付加班费;工资普遍低下,增长缓慢,甚至存在拖欠克扣现象;劳动安全状况差,工伤事故不断,粗暴对待员工和侵犯人身权利的情况时有发生。

劳动关系中最核心的是劳动报酬问题。我国劳动者工资收入近年虽有较大幅度提高,但仍位居世界后列。几年前一项调查显示,各国制造业工人每小时报酬最高的是德国,为22.2美元;其次为美国,19.86美元;第三为日本,19.51美元。就连经济远不如我国发达的印度也达到0.78美元,而我国仅为0.53美元。

广大劳动者工资收入较低,导致国内市场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内需不足又迫使产品不得不到国际市场寻找出路,致使我国外贸依存度达70%,远高于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14%-22%的水平,成为世界上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国家。更严重的是,这种单纯依靠低劳动成本的发展模式,使企业从根本上丧失了技术创新的动力和能力,使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始终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一国要在经济竞争中取得优势,通常有两种战略:一种是加大科技投入,增加本国居民福利。在不断创新过程中取得竞争优势的“竞优”战略。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采取的就是这种战略,另一种则是以压低工资、放任环境恶化为代价,赢得竞争中的价格优势。这种被称为“竞次”的战略,是指在打到底线的竞争游戏中,比的不是谁更优秀,谁在科技和教育上投入更多,而是比谁更次、更糟糕、更能压低本国劳动者的福利水平。更能容忍本国资源的破坏和环境的恶化。实施“竞次”战略的结果,使企业缺少自己的高技术产品和名牌产品,只能为国外名牌产品搞搞贴牌生产或外包加工,以及生产没有品牌的大路货产品。大部分利润被国外资本拿走,留给自己的除了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恶化,还有一个庞大的贫困群体。不幸的是,我国事实上走进了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之中: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加快了“竞次”战略的形成;“竞次”战略的实施,又严重恶化了劳动者的生存状况,从而进一步激化了劳动关系矛盾。

三、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

纵观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历史,大致产生过“劳动过程控制模式”、“投入产出模式”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等三种劳动关系调节模式。

“劳动关系控制模式”盛行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完全建立在自由契约基础之上,政府对劳动力市场采取不干预政策,劳动者与资本之间的关系完全奉行市场交易规则。在资本组织的生产过程中,工人像工具一样为资本所驱使。目前我国某些地方的企业(主要是私营企业)采用的即是此种模式。

“投入产出模式”给予工人一定的让步和权利,将劳动关系建立在一种较为合理和人道的基础上。其遵循的基本理念是劳动关系的“多元观”。既承认雇主与雇员之间存在不同的利益、矛盾和冲突,又认为双方存在共同的利益。劳动关系调节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来平衡利益矛盾,以达到二者间的合作。一旦出现矛盾激化,产生罢工等行为,则通过集体谈判及“三方机制”来解决劳资矛盾。将劳资冲突限定在可控制的制度范围内。“投入产出模式”成为20世纪以来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劳动关系的主要模式。

20世纪后期,西方国家又出现了一种劳动关系新模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更加强调劳资的共同利益:企业通过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将员工利益与企业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将员工的满意度、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调动。看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员工也将提高收入水平、职业声望等美好希望寄托在企业的发展壮大上。工会组织也越来越倾向于采取与资方合作的态度。在维护员工利益的同时,以“合作伙伴”的态度处理与资方的矛盾。

在我国。“血汗工厂”式的“劳动过程控制模式”已经受到各界的猛烈抨击。面对劳动关系领域大量存在的非人道现象,不少人希望学习西方做法,建立对抗型的“投入产出模式”。主张中国工会也采用罢工等较为激烈的形式与资方角力。但从我国的国情分析,这种选择是不切实际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工人运动的主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企业,既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也有别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企业,企业工会只能围绕“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的原则来确定工作目标和重点,不仅维权,还要维稳。

中国工会的这种特点与西方工会强调与资方对抗的模式有很大的不同,与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倒比较吻合。这是因为中国工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统一的工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会。工会在中

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使其维权方式有明显的优越性。一是工会可以通过参与立法,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二是工会可以参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政策制定,通过一定程度的决策行为,从较高层面对职工进行全局性的维权;三是配合党委共同建立职工关爱机制,开展“企业、职工双关爱”活动,实现“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四是配合党委正面引导职工化解矛盾,避免过激行为。当然,仅靠建立这样一种模式,也不可能解决劳动关系中的全部问题。在当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要两个方面条件的支持:一是政府的干预和监督必须加强,二是必须大力加强企业工会建设。因为没有政府的干预和监督,工会维权孤掌难鸣;没有强有力的工会组织,失去了对资方的有效监督和约束,政府的干预也难以落到实处。因此,中国工会主张建立的劳动关系调节模式,应是一种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由党和政府主导、能充分发挥工会作用、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为基础的互利合作的劳动关系调节模式。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需要解决的若干重大问题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已成为一项事关我国现代化事业全局的紧迫任务,单靠工会一家是不可能完成的。这是一项涉及党政工等方方面面工作的系统工程,要做的事很多。

第一,工会自身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计划经济的传统工作模式中解脱出来。

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的工会观念陈旧,维权不力。表现为:一是过于强调党对工会工作的具体领导,淡化了工会的相对独立性。二是面对劳动关系的新变化,一些工会工作者手足无措、因循守旧,仍把主要精力用于组织劳动竞赛、文体活动,而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鲜有作为。这种双脚迈入市场经济,而头脑仍停留在计划经济阶段的“身首异处”现象,是当前工会组织走进劳动关系主战场必须克服的障碍。工会工作者应认真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阶层与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规律,扭转陈腐的思维定式,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会工作方针,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第二,解决政府行为扭曲的问题,推动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

目前在我国,一个令人不安但却不争的事实是,一些地方政府热衷于“招商引资”和GDP增长,有意无意地压制职工的各种合理诉求。由体制决定的政府对劳动关系的这种“逆干预”,违背了政府作为公共利益代表者的原则。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大隐忧。

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工会在此问题上应通过多种途径,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取将劳动关系状况、劳动者的满意度纳入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使之能更多地体现职工的利益要求,推动政府端正行政行为,更好地履行公共利益代表者的职责。

第三,加强以党和政府为主导的维权机制建设,提高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协调的质量。

政府应加强对三方协调的领导,吸纳工商联、个体和私企协会进入企业代表的组织,提高其代表的广泛性。与此同时,完善各级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并建立工会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会议制度,共同研究关于职工权益的事项。在部署工作、检查监督、考核评估等环节形成联动机制。应通过制度安排,赋予工会参与涉及职工利益的各种决策听证的权利,完善政府决策程序。

第四,强化劳动保护立法和劳动执法,解决无法可依、有法难依和有法不依的问题。

我国劳动立法和执法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劳动立法在很多重要领域仍然是空白,如《就业促进法》、《劳动关系调整法》等劳动领域不可缺少的法律至今没有出台。二是已出台的法律法规往往可操作性较差。三是有法不依,致使劳动违法成为普通现象且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当前,除了要进一步加大立法力度,还特别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从法律规定上加大对劳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二是进一步强化劳动执法,切实解决劳动监察机构力量不够、难以应付日益增多的劳动违法案件的问题。应在制度安排上支持工会参与涉及职工利益问题的调查处理,赋予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处理权,直接参与侵犯职工权益案件的处理。

第五,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建设,解决基层工会工作过分薄弱的问题。

强有力的企业工会,是推动企业尊重员工、公正对待员工的最重要的力量。构建互利合作的劳动关系,前提条件就是工会必须成为与资方对等的、代表劳方利益的主体。工会不一定采取与资方对抗的办法来维护职工利益,但工会必须强大到足以使资方不得不把其当作“合作”的对象。

为此,一是要进一步推进企业工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的组建,把基层工会组建纳入党建工作规划、目标任务和整体考核评估体系之中。二是积极稳妥地推行上级工会指导下的企业工会负责人由职工直接选举的办法。三是进一步强化对工会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维护力度,对阻挠工会开展工作、对工会工作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进行严厉惩处。四是进一步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建立完善的行政救助和司法救助制度。

第六,广泛宣传工人阶级的地位作用和重大贡献,在全社会树立互利合作的和谐劳动关系理念。

要在各种宣传媒体开设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专题栏目,不断提高各级党政对党的群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对工厂企业、工人阶级和工会组织的关注度和认知度,推动社科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加强对新时期工运理论与应用实践的研究和教育。要让全社会特别是政府决策层认识到,不加快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仅职工权益得不到保障,也不会有企业的健康成长,更不会有我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

孙伟林

在我国,社会组织的主体是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三类组织,也曾被统称为民间组织、民间非营利组织。现代政治学、社会学认为,社会组织与政府、企业共同构成当代社会的三大支柱,是构成和谐社会的三大力量之一。最近几十年来,社会组织在世界各国迅速崛起,蓬勃发展,很多学者把这一现象称作“社团革命”,认为其对21世纪的意义,如同民族国家的兴起对20世纪的意义一样重大。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第52届联合国大会上把“社团的发展”列为影响当今世界的第五大因素。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工作。党的十七大首次把社会组织放到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高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论述,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深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改革,全方位、多层次开放的新阶段。建设和发展社会组织,发挥其积极作用,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一、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

绩,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布局得到调整,结构不断优化,质量逐步提高,群众有序参与、有效覆盖城乡、门类齐全的社会组织体系基本形成。社会组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沟通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

一是社会组织一直保持着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2008年底,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已经超过41.37万个,其中社会团体22.97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8.24个万,基金会1597个。在各级民政部门备案的城乡社区社会组织有20万个,还有许多未登记和备案的基层社会组织,如基层计生协会、老年人协会等,超过100万个。目前,登记的社会组织仍在以每年10%-15%的速度增加,其中多数是基层社会组织。

二是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组织的法人治理机制初步建立,领导班子建设日渐加强,从业人员年龄知识结构不断优化,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广泛执行,自律意识和诚信观念不断加强,逐步涌现出一批制约机制健全、管理运行科学、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高的社会组织。

三是社会组织服务社会能力进一步提高。2008年度,全国各类社会组织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476万人,兼职工作人员超过500万人,注册的志愿者超过2500万人,形成固定资产总值888亿元,收入合计1001亿元,各类费用支出合计1028亿元,社会组织增加值为376亿元。综合实力的增强,明显提升了社会组织服务社会能力。据统计,“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各类社会组织累计募集款物356亿元,动员志愿者500多万人次,为灾区人民战胜灾害、重建家园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成为抗震救灾的生力军。

四是社会组织整体影响力日益增强。社会组织涉及和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参与公共管理、开展公益活动和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都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中,各类社会组织各显所长,发动社会捐赠,组织志愿服务,开展社会工作,甚至直接参与第一线的抗震抢险和灾后重建任务。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志愿者用自己的杰出表现感动了世界,北京志愿者协会还被授予“联合国卓越志愿服务组织奖”。这充分展现了社会组织多年来的长足发展和可喜变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社会组织在我国之所以快速发展,主要是源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客观需要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社会环境不断优化:也得益于党和政府适应形势变化,不断认识和把握社会组织发展规律,主动调整政策,制度环境不断改善。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基本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法规政策体系,形成了以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三个条例为核心的法规框架,管理工作初步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基本建立了适应国情的社会组织行政管理体系,形成了以“归口登记,双重管理,分级负责”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制;培育扶持措施逐渐丰富,在社会组织的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人事政策、内部治理、社会评估等方面不断推出新举措,有力地提高了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的能力。

二、我国社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

我国社会组织尽管有了长足发展,但总体上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影响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发挥作用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法制政策、监督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地位作用认识不够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理解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问题上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对新形势下社会组织发展的重大意义、客观趋势以及功能作用认识不到位。

第二,法律体系有待完善。社会组织的立法层次低,内容不完善,政策不配套。目前社会组织的法规和规章主要以程序性规范为主,实体性规范明显不足。在税收优惠、财政资助、人事管理、社会保险等方面缺乏健全的政策规定。

第三,管理体制需不断健全。登记管理机关与业务主管单位双重负责的管理体制在强化社会组织准入条件的同时,也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登记“门槛”过高,大量社会需要的组织找不到业务主管单位而无法登记;二是政社不分,社会组织行政色彩严重。另外,监管方面,也存在监督力量薄弱、监管乏力的问题。

第四,社会组织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能力建设亟须加强。一些社会组织的组织机构不健全,内部制度不完善,民主管理不落实。财务管理不透明。一些社会组织政社不分,现职党政领导干部兼任、离退休领导干部担任负责人现象严重。

第五,涉外社会组织管理问题突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交往的扩大,境外社会组织在我国境内活动日益增多。但除涉外基金会外,涉外社团、涉外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管理尚无法可依。如何趋利避害,加强引导和管理,妥善应对,已成为当前社会组织管理中一项紧迫任务。

三、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为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与管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我们建议:

1 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加强党和政府对社会组织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新时期社会组织的地位、作用。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组织的阶段性特点和本质特征,积极探索适合社会组织发展的管理思路。把社会组织发展、规划与管理工作摆到重要位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2 加强分类指导,突出发展重点。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商会等社会团体的社会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发展和规范各类基金会,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扶持慈善公益组织、社区社会组织,促进社会和谐。

3 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完善配套政策。健全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工资、保险、福利等政策,解决社会组织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建立社会组织财税支持政策,通过税收优惠、政府购买服务、建立社会组织发展基金等培育措施,促进社会组织建设。

4 改进管理体制,加强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紧修订和出台社团、民非条例。探索改进双重管理体制,促进管理体制逐步由重入口登记向准入和日常管理并重转变,由重行政控制向依法发展方向转变。强化行政执法工作,健全执法查处的主体、程序、监督、处罚等有关规定和法律文书,加强执法力量。

5 建立现代社会组织制度,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健全权责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明确会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的职责,完善议事、选举、机构、财务、人事等各项制度。推动社会组织与党政机关在办公、人、财、物方面实现脱钩,减少社会组织行政化倾向,保障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及独立性。加强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社会组织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发挥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和改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应有作用。

6 做好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工作。要加快制定并完善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尽快把在国内活动的境外非政府组织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对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不法行为,必须加以防范,坚决打击,以维护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7 切实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当前,登记管理力量薄弱,监管乏力,仍是制约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一个突出问题。切实加强登记管理机关的自身建设,是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必须重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采取措施,有效解决登记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专职干部、工作经费、执法装备等问题。

作者:第一课题组等

第2篇:项目党群协理员工作的拓展途径

中铁五局贵州公司党委自2013年5月下旬确定贵阳金湖路一期项目为党群协理员试点单位以来,项目党工委积极搭建组织架构,建立工作制度,落实岗位职责,加强沟通协调,推动了试点工作的稳步推进。

抓组织建设,建立党群协理员领导机制。为统筹协调和推进协理员试点工作,项目部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实施办法”,明确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和选拔办法,为试点工作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在此基础上,项目党工委选派班子成员樊军担负此项工作,随后选派了联络员、联系人作为劳务队伍的沟通传播人,并在项目部及各工班组进行公布。

抓工作落实,建立党群协理员责任机制。按照公司党委要求,结合项目管理实际,项目部重点围绕当好“六大员”开展工作,从七个方面积极履行党群协理员5项工作制度和9大岗位职责。为此,他们有三个方面的体会:

一是做好协理员工作,促进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施工生产。在工程项目中,劳务人员是施工生产的主体,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及时掌握和解决施工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从而使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入施工生产全过程。

二是做好协理员工作,促进劳务队伍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队伍稳定。协理员以联络员、联系人为辐射面,以联系劳务队伍负责人、劳务工党员、生产骨干和困难劳务工为主要形式,以落实五项工作制度为主要内容,引导劳务工学技能、学管理、学法纪,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中关爱,尽力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劳务队伍。

三是做好协理员工作,促进劳务队伍组织化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通过抓劳务队伍的思想教育、安全管理、权益维护等工作,较好地做到了从项目部到劳务班组协理员工作的全面覆盖。

然而,就目前试点的情况来看,笔者认为还存在“四个不够”:一是组织机构建设上项目协理员在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作用不够;二是协理员发挥“六大员”作用不够;三是协理员发挥“三个纳入、三个不变”作用不够;四是协理员抓各项工作落实不够。

党群协理员工作是以加强对劳务队伍的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要内容的,要真正发挥党群协理员“六大员”作用,其途径是:

创新组织机构建设,从根本上发挥项目协理员的真正作用。现有的组织机构建设不能从根本上打破逐利性、流动性的队伍模式。因此,在现有组织机构建设上,要有新的创新,就是要从公司层面成立一个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分公司,挂靠几支少而精、专业性强、技能水平过硬的劳务队伍,再由分公司派一两名作为劳务队伍的管理“老板”,自觉向分公司缴纳“五金”或“两金”,成为一支名副其实的“内控管理协作队伍”。这所谓的“老板”就是协理员下面的联络员,他既是劳务队伍的管理者,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传播者、执行者。

从联系人身上下功夫。有了“内控管理协作队伍”联系人,还要选派一名德才兼备、工作认真负责的联系人。在联络员、联系人上岗之前,要通过项目协理员的严格培训,使他们真正把党建思想工作向劳务队伍延伸,成为工程项目安全、质量、工期、效率的根本保证。

抓好劳务队伍组织化管理工作,有效发挥“三个纳入、三个不变”作用。项目党群协理员要在劳务队伍组织化管理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首先要把劳务队伍纳入到分公司的组织管理体系里,使个人利益与劳务队伍(分公司所派“老板”)相联系,劳务队伍利益与分公司相联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其次,要以联络人为主体,强化对农民工的思想教育、安全质量教育以及岗位操作技能培训,做好他们的权益维护工作。再次,推进“五同”建设,形成统一的管理模式。

改变工作作风,立足岗位,有效落实党群协理员工作。首先要改变工作作风,加强学习,转变观念,牢记使命,强化进取意识,密切联系农民工,做到见缝插针地开展协理员工作;其次要立足岗位,在干好主业工作的同时,还要干好副业工作,这就要求协理员要积极主动与“内控管理协作队伍”的联络员、联系人保持密切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和化解问题和困难,督促考评津贴按时发放。

总之,要摒弃形式主义,克服“点水”落实、“突击”落实等通病,真正把党建思想工作向劳务队伍延伸,使之成为工程项目安全、质量、工期、效益的重要保证。

(责任编辑:李万全)

作者:靳智 任梅

第3篇:企业工会党群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摘要:企业工会党群组织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员工重要的精神支柱与保障。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工会党群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提升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本文探讨了企业工会党群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为企业工会党群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出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工会;企业党群;思想政治工作

工会党群组织作为企业组织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员工与企业进行协调与沟通的重要纽带,在企业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工会党群组织的作用逐渐突出。在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等做了多方面工作。工会党群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时代的变化,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

一、企业工会党群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

目前企业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同时也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企业自身也在不断进行着改革。这些诸多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了企业工会党群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企业针对内部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存在的问题,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要牢固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发展的总体大局,为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使员工将自己的努力生产奉献给企业。因此,保证工会党群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满足企业发展符合時代发展的要求。

二、企业工会党群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企业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同企业的党组织所承担内部的责任与义务十分重大。工会在企业的党群思想政治工作中起到重要的关键作用,同共青团与妇联针对特定人群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向的不同,工会可以有效的同企业内部的所有职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但是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工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导致员工的思想受到多方面的冲击。由于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出现大量的问题与矛盾,使企业的发展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再加上企业过分重视经济发展,忽略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员工受到其他社会思潮的影响,出现员工思想内部不坚定,甚至失去了奉献精神,导致员工与企业发生冲突,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虽然企业工会和其他党群组织开展一些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但是由于内容严重脱节,过于形式主义,使员工针对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活动不会产生任何兴趣。现在的员工思想十分活跃,很反感这种形式主义的活动。这些又加剧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矛盾,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工会党群组织为解决企业与员工面临的困难,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具有复杂性与琐碎性等特点,并且解决问题需要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再能解决。这就导致工会党群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建设不完善,也使相关工作无法保证规范化与系统。这些问题的积累影响了企业工会党群组织的公信力,思想政治工作的号召力严重不足,缺乏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有效性。

三、提升企业工会党群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工会党群等组织是依托党组织来开展相关的服务工作,只有发挥好其服务方面的职能,才能有助于提升工会党群的威信与公信力,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关心、爱护我们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工会党群工作一定要接地气,使每一位员工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在工会党群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开展方面,避免采用传统的方式,从员工的实际出发,要结合员工的日常生活实践,这样能将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发挥最大化,利于树立工会党群的良好形象。此外,实践中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关注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除了保证正常的工资福利与休息之外,还要依法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二)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企业的工会党群为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就要重点提升员工的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与企业的健康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工会党群的重要工作,一定要掌握好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如果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开展没有联系实际,那么活动的开展没有它的积极意义,只能是个花瓶摆设,无法提升职工的道德素养,使企业工会党群的威信下降,无法正常顺利的开展其他工作。因此,企业工会党群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实际,严禁搞形式主义作风。

(三)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要采用形式多元化的方针。由于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员工在工作之余有多种多样的问题活动进行选择,传统的文娱活动已经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丰富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动内容要联系时代发展,更容易受到员工的欢迎。通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向员工进行传播,这样使员工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学习,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四)提升员工综合素质

企业工会党群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其最主要立足点是提升员工的职业综合素养,丰富员工的精神世界。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目标,要做好工作方式、内容、活动方式的有效安排。这样才能可以设计出符合员工实际情况的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的内容,同时,也易于激发员工的重视度,提升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四、結语

综上所述,目前企业工会党群的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的开展仍然面临着不少的问题与挑战,要有效提升企业工会党群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就要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同时,要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形式,不断提高、优化工会党群的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陈伟斌.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J].东方企业文化,2014,12:19+22.

作者:杜玉

第4篇:xx社区党群共建工作总结

xx社区党总支

一、基本情况

xx巷社区是于2007年10整合后成立的新社区,现在辖区东起前进巷,西至呼伦南路, 北依新建西街,南到鄂尔多斯大街,辖区面积0.38平方公里,社区办公用房314平方米,社区干部7名,社工10名,辖区在册党员72人。驻区单位有呼和浩特市农机管理站、赛罕区检察院、赛罕区林业局、赛罕区乡镇企业局、赛罕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赛罕区农机管理站、赛罕区幼儿园、赛罕区青年艺术团、工行呼伦南路分理处、赛罕区国税局共10家。

现有人口2758户7224人。少数民族有625户1639人,其中蒙古族512户,1325人;满族53户135人;回族41户131人;达斡尔族11户30人;维吾尔族1户3人;藏族1户2人;朝鲜族2户5人;土家族2户6人;锡伯族1户1人;壮族1户1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2.76%,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社区。

二、 社区特色工作

针对少数民族居民相对集中,内蒙古民委自2005年开始就与社区结成结对共建单位,联系社区这一特点,定位社区以打造少数民族工作为重点的特色社区,而且内蒙古自治区民委自结对之初,为了更好的完成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区直属机关党工委的部署和要求的工作任务,机关党委各处室就经常深入社区开展各类活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突出服务群众这个重点,为社区和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经常下社区对社区的党建工作进行指导,使社区的党建工作和先进性教育活动能够正确健康的开展,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到为民服务中。民委机关党工委组织机关的各支部先后深入社区与社区党员干部和居民党员共同交流学习,深入领会十七大精神,多次组织召开社区党建联席会议,举办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知识的讲座,并利用重大节日以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为载体向社区居民进行民族政策理论的宣传,使社区党组织建设更上了新的台阶,并协助社区先后开展了多项具有特色内容的专项工作。

第一,社区建立了少数民族居民档案卡,对每户少数民族的家庭信息进行登记造册,并建立为少数民族专项服务的少数民族工作联络站,为辖区内各族居民解决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为他们中的下岗人员提供再就业信息和岗位,给他们以政策和思想上的引导。(我社区居民大多为下岗职工,生活比较贫困,社区在一些民生问题如享受低保上,对少数民族家庭优先办理。目前我社区共有低保户209户,其中少数民族低保家庭56户)。今年我社区又重点建立起了流动人口中的少数民族档案卡,掌握其基本情况,对其家庭生活、就业等方面给予帮助,动员他们积极参与社区的各项创建活动。

第二,成立少数民族文化协会,下设三个部.a、少数民族文化学习部,每月一期对社区的学生、下岗职工、离退休人员进行民族政策和民族理论学习、民族风情的介绍了解,民族文字的学习鉴赏等。b、书法绘画研讨部,组织社区书画爱好者定期在社区多功能活动大厅里进行交流研讨鉴赏学习,既陶冶情操也丰富了居民的生活,使居民在工作生活之余能情有所依。c、民族文体娱乐部,为体现社区居民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并活跃社区居民的民族文化生活,我们组织社区中老年人成立了文体娱乐部,除每天早晨在金地文化 商城活动外,一些重大活动中我们协会的文化队伍积极参与,进行各民族的歌舞和秧歌演出。

第三,组建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队。我社区有10个少数民族聚居在一起,他们各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风俗习惯,婚丧嫁娶,饮食起居都有独特的讲究,我们成立了少数民族志愿者服务队,旨在充分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同时为社区少数民族中的残疾人、低保户、空巢老人、困难户、军烈属提供切实的帮助,也帮助解决邻里之间的一些矛盾,互相尊重,互相接纳,让十一个民族的人们能和谐共处。

第四、建立社区信息服务站,包括的业务有:职业介绍、陪护服务、家政服务、运输信息、房屋中介等便民信息服务,既方便社区群众生活需要,也给辖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机会。

三、内蒙古民委结对帮扶情况

三年来,在内蒙古民委的帮扶下,我社区的少数民族工作开展的成效显著,对少数民族中的下岗人员、贫困户、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帮扶,收效很大,居民一心向党的凝聚力提高。对社区建设也给予了较大的投入,提升了社区服务居民的力度,为我们的城市少数民族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首先对社区的基础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资助社区10万元使社区由原来的不足20平米的办公室迁至300多平米的办公楼。捐助社区两套会议桌,两台电脑,改善了社区办公条件。2007年捐助社区3万元用于社区建设,2008年又捐助社区5万元打造了现在的少数民族特色显明的社区环境。

在对社区贫困家庭救助方面,从结对一开始,内蒙古民委就与社区的贫困学生户、特困户、少数民族特困户结成“一帮一”结对长期帮扶,解决社区的现实困难,多次对社区的贫困家庭和大学生进行帮扶和救助。在2005年捐赠社区70支免疫球蛋白,救助12户贫困家庭。2006年救助14户,2007年救助30户,2008年救助6户,共救助72户贫困家庭,共计5万余元。通过帮扶,使社区的服务理念增强,社区服务在居民心中的地位也大大提升。

其次,为进一步搞好社区民族特色社区的建设,开阔了眼界,2007年7月,内蒙民委机关党组带领社区干部共同参观了湖北百步亭社区的建设,2009年8月带社区干部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的学习,通过学习参观,使社区干部拓展了社区工作的思路,在创新社区服务中注入了极大的生机。

为了使社区干部更多地掌握少数民族政策和了解少数民族的风情、文化,更好地服务于本社区的少数民族,内蒙古民委组织机关各部室成员为社区捐助图书500余册,并给社区征订了《民族宗教》报,使我们自身的素质增强,为民服务的技能也不断增加。

四、驻区单位共驻共建情况

多年来,驻区单位始终保持与社区的共驻共建,对社区建设出谋划策,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活动中,为社区建设的各项活动出资出力,如远宵节的文艺赞助、社区综合治理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等各项工作的支持,尤其在今年的“创卫”工作的开展中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配合社区大力宣传创卫知识,配合社区把本辖区的创卫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调动了全体职工的积极性,使社区的创卫工作有了成效。

五、社区其它工作开展情况:

社区党组织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立着领导核心作用,带动社区各项工作都在围绕社区特色建设开展。对于城市低收入家庭,我社区尽量多地把贫困家庭纳入到低保范围,尤其是少数民族家庭,我们采取优先办理的政策,让他们尽旱地享受到党对他们的关怀。我社区共有低保户209户,A类26户,B类88户,C类95户。保障人口490人。其中少数民族享受低保的有56户,下岗职工162户。对残疾人,除了在民政救助上给予帮扶外,对于那些有康复需求的。而对于残疾人申请低保,我们不是等他们来,而是主动帮助他们申请,现已有42户残疾家庭享受低保。另外,还积极帮助其学技能,以达到就业(如电脑培训、插花技术培训、手语培训等)。

再就业方面,社区通过社区的信息服务部和上级再就业部门提供的就业信息,多方寻找就业机会,尽社区最大的力量为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

在上级各极领导和社区居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社区的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工作、统战工作等都围绕社区的特色开展良好,尤其是今年的“创卫”工作,在社区特色活动的开展宣传下,使各驻区单位和居民参与到创卫的积极性和主动增强,为城市的创卫工作做出了成绩。

今后,希望驻区单位与我社区共同努力,为xx社区的建设,争取创设出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社区氛围,使社区在为民服务的各项内容中更加突出和有成效。

社区党总支

xx

第5篇:党群工会XX年工作总结

XX年,党群工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学院工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体党群工会会员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学院的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积极发挥基层工会桥梁和纽带的职能作用,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工作任务。

一、完善制度,加强本工会的自身建设。党群工会在日常工作中,始终把转变工作作风放在首位,努力做到心里装着教职工,凡是想着教职工,工作依靠教职工,一切为了教职工。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制度建设,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

二、积极完成院工会部署的各项工作

根据院工会及党群工会的工作计划,本工会今年共完成以下工作:

(一)建好职工之家,努力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党群工会把建好职工之家作为工会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建好职工之家和开展工会活动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广泛吸引教职工参与职工之家的建设,注意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的监督。同时坚持为群众排忧解难,在群众有困难时及时伸出援助之手。

(二)积极参与院工会举办的各项活动,搞好本工会活动

1、参加学院棋类比赛。根据院工会的安排,我工会参加了跳棋和象棋比赛。我们还将这次活动做为本工会一次文体活动,要求所有会员都参加了初赛,从中选拔出最优秀的两名队员参加学院比赛。

2、参加全院运动会。我们工会十分重视全院运动会,共派出十名队员参加比赛,另有5名同志被抽到大会评审组和奖品组工作,一名同志参加方队表演。

3、参加院篮球赛。我们和外语系工会联和参加了篮球比赛,并取得了好成绩。

4、参加院排球赛。为了打好比赛,我们进行了赛前训练,比赛中大家不怕疼、不怕累,竭尽全力进行了比赛。

5、举行庆祝教师节活动。为迎接教师节,党群工会举办了一场文艺晚会,所有党群工会会员都是演员。大家载歌载舞,气氛十分热烈。学院领导刘晶毅副书记和李雅梅副书记也参加了活动,并为大家演唱了歌曲。

6、响应院工会号召为受灾群众捐献衣物40多件。

三、做好女工职工作,保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党群工会女职工比例较大,做好女职工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积极鼓励女职工参加学院举办的各项文体活动,为患病的女职工申请困难补助,为全体女职工申报了医疗保险,探望患病的职工等,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困难。

四、加强财务管理。党群工会严格执行院工会核定的会费预算计划,每一笔开支都做到了公开透明。

总之,XX年党群工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很好地完成了本工作,我们今后将更加努力工作,努力让职工群众更加满意。

党群工会

XX年11月7日

第6篇: 电信分公司党群工作部XX工作总结

一、以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线,努力提高员工队伍政治素质

分公司党委明确提出,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要分层次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切实加强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努力探索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好思路、新办法和有效途径。

今年以来,分公司党委中心组着重就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进行了专题学习研讨,并对XX年分公司理论学习、党建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进行了研究部署。制定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教育管理机制》,在各支部和党员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教育活动;组织员工系统学习《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中国电信企业文化纲要》,并结合学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中国电信“核心价值观”和常州“市民精神”,开展常州电信“企业本资料权属文秘公文第一站严禁复制剽窃精神”大讨论活动。同时,运用宣传展版、《常州电信文化》、常州电信思想政治工作、新闻媒体等,加大了分公司各类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宣传力度,突出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全年已编发《常州电信文化》8期,《常州电信政工信息》18期。通过学习教育,

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员工的大局意识、发展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

二、紧紧围绕“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主题,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提高党支部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为此,我们制定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教育管理机制实施计划》,逐步建立灵活的动态管理机制,长期的学习教育机制,严格的评议监督机制,稳定的吐故纳新机制。主要开展了以下活动:

1、按照分公司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在个人总结、自我剖析的基础上,一方面召开支部大会进行民主评议,另一方面召开部门员工大会进行民主测评,最后,整理出对每一位党员的评议意见,提请支部大会讨论通过,被评定为不合格党员的要报分公司党委审定。

2、开展“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等一系列评优争先活动。对一贯表现突出,在分公司各项工作中能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典型,予以表彰;对在民主评议中被评议为优秀的党员,予以表扬。党群工作部已对“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进行了初评,并将通过思政、展板等载体,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树立学习榜样。

3、开展“党员承诺”活动。在民主评议党员活动结束后,每

位党员根据评议意见,结合岗位职责,提出努力方向,提交了一份“党员承诺书”,汇总后形成各支部“承诺书”,向群众公开承诺,以广大群众对党员和党组织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先进性教育成效的重要标准。

4、开展“党员服务示范岗”活动。作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和延续,“党员服务示范岗”活动紧扣服务这一中国电信科学发展、做大做强的不变主题,以“党员服务示范岗”岗位明星的表率作用,促使全体党员立足本职、结合实践、提升服务水平,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到实处,引领广大员工搞好服务,以服务擦亮中国电信的诚信品牌。10月10日,在文化宫电信大厦十二楼会议室举行了“党员服务示范岗”活动授牌仪式,公众客户部钱伟、动力维护中心黄伟东、人力资源部孙玲等7位党员从党群工作部负责人的手中,接过了印有“党员服务示范岗”字样的一叠特殊的“名片”,标志着分公司党委开展创建“党员服务示范岗”活动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5、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结合党员廉政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根据党员领导干部、党员中层管理人员、一般党员、离退休党员等不同层次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和特点,开展个人党性分析,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6、根据分公司机构体制的变化,及时做好各级党组织的调整工作,确保党建工作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制定了党(总)支部工作考核办法,认真抓好党支部的日常管理工作和“三会一课”等

制度,做好各党支部月度工作计划、小结及组织实施情况的检查监督,并做好量化考核工作。

7、重视做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培养教育和发展工作。组织举办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共有44名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培训并通过了考试,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对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根据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十六字”方针和分公司党员发展规划,严格要求、保证质量,做好XX党员发展工作,发展了16名新党员,改善了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层次和分布结构。页1234

8、充分发挥共青团

第7篇:XX景区2011年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工作

总结

今年以来,景区按照市委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部署要求,围绕景区的重点中心工作,以“XX先锋行”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结合景区建设,开展“XX先锋行”创先争优主题特色实践活动

结合景区特点,经过认真部署,党工委组织开展了“XX先锋行”创先争优活动,支部组织党员成立了共建先锋队、(植物)引种先锋队、动迁先锋队、项目建设先锋队、服务先锋队5个创先争优志愿服务队,组织支部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开展了认岗和公开承诺活动。同时将“XX先锋行”创先争优活动推广到景区青年团员队伍当中,景区49名团员也进行了认岗和公开承诺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党建带团建氛围。在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中,广大先锋队员积极参加营造林工程义务植树活动、种苗基地环境清理活动、义务献血等活动,根据各自工作职责,经常深入基层,在建设、管理的第一线,做群众工作,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服务项目,促进项目建设的推进。

二、树立先进典型,营造“比、学、赶、超”工作氛围

在今年的创先争优活动中,景区共推荐市级创先争优活动示范点1个、先进党组织1个、先进党员2名;推荐景区

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优秀党务工作者2名、优秀党员8名;推荐自治区优秀党员候选人选1名;推荐“XX先锋行”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季度先进(先锋)15名。 通过树立典型,推荐先进组织,扩大先进人才队伍在景区中的影响力,营造起“比、学、赶、超”的良好工作氛围,充分发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的积极作用,使景区由内而外焕发出活跃的建设氛围。

三、开展评议工作,形成创先争优长效机制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采取公开承诺、领导点评、群众评议、评选表彰等方式组织党员群众进行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评议,对创先争优活动中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机制。

四、实行内外并举,内促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外助结对基层党组织解决实际问题

今年以来,景区继续深入开展“结对共建、先锋同行”活动。多次组织党员深入青山园艺场党支部、秀山社区党总支,主动了解情况,商讨工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为基层党组织解决实际问题。截至11月,共召开工作座谈会3次,走访座谈3次;联合召开“严肃换届纪律保证首府换届风清气正”专题组织生活会1次;开展慰问活动2次,慰问基层困难党员和老党员22人次;分别向基层党组织赠送办公电脑1台、办公桌椅10套、学习资料1批;邀请基层党组织参加庆祝“七一”文艺晚会演出1次。指导青山园艺场党支部做好年轻党员的培养工作,组织党员帮助青山园艺场开展征地、拆迁政策宣传;帮助协调落实安置用地;帮助

协调办理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等,切实为基层办了好事、实事。机关党支部也从秀山社区党总支那里学习了做好宣传工作和创新党课学习的经验。

在管委会机关内部,党支部与工会、共青团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参加党工委组织的“党建带工建、带团建”联席会议,对景区“双带”工作积极谏言献策。党支部组织召开“党建带工建、带团建”专题会议,研究“双带”工作计划。共同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工会会员、共青团员等一起参加各类文体活动,激发党员群众“团结、互助、竞争”的团队精神。团工委积极推荐,共同做好年轻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

四、2012年工作计划

结合工作实际,景区将结合明年的重点工作,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在扩大影响面的同时扩增加影响的深度。

(二)进一步打开“多赢”局面,通过“结对共建”与外基层党组织共同进步,同时努力将共建影响力扩大到景区建设当中。

(三)加强党员思想教育,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保证党组织在景区建设中充分发挥核心作用。

第8篇:XX镇扎实推进党群服务中心“五务合一”建设

今年以来,XX镇以强化“五个基本”党建为契机,严格按照强化党务、规范村务、优化服务、拓展商务、协调事务“五务合一”的要求,加大对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建设和改造力度,重点改善农资便民超市、村卫生室、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场所等配套设施,着力打造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的平台,形成了融党群教育、决策议事、便民服务、商务流通、事务协调“五大功能”于一体的村级综合服务体系,切实把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用起来”、“活起来”,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强化党务,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充分依托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积极开展 “三会一课”、远程教育、党内会议等党务活动。采取观看远程教育、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政策法规、惠农政策、实用技术的学习培训,确保相关培训活动取得实效。截止今年九月份,全镇7个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共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300余次,参加学习的党员群众达到15000余人次。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配备有农家书屋、文化娱乐室、户外健身器材,既能满足留守儿童借书看书的要求,也能为老人提供活动筋骨的器材,还让农村妇女也能和生活在城市一样有广场舞的活动场所,在满足群众文化娱乐需求的基础上,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实现了“一中心多功能”。

规范村务,发挥决策议事中心作用。把决策议事中心与实现村民自治结合起来,坚持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为民主议事平台,定期召开支部会、两委会、小组长会、党小组长会、党员群众代表大会,通过广开言路听取群众“说事”,及时了解社情民意;通过民主决策“议事”,共谋发展大计;通过高效快捷“理事”,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今年以来,通过村务决策议事平台,全镇各村组织开展了农资补贴调整、惠农资金检查、计生检查、新农保、换届选举部署等民主决策议事活动500多次,进一步提升了村务管理水平。

优化服务,发挥便民服务中心作用。年初按照“五个基本”的要求规范,对过去已建但功能不全的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进行改扩建,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实现“五通十配套”,即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话,通宽带;标牌、桌椅、电教设备、文件档案柜、公开栏、宣传橱窗、服务大厅、卫生室、农资超市、农家书屋等配套齐全。把村级卫生室纳入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整合医疗资源、提升诊疗水平、规范服务行为,方便群众看病就医,有效解决了全镇2万多农民的就医问题。设立便民服务室,由村干部轮流值班,负责受理有关咨询,集中为群众代办农资购买、民政优抚、计划生育、合作医疗、信件邮寄等事项,提供快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今年以来,全镇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共为群众代办事项7000余件。

拓展商务,发挥项目协调服务中心作用。组建养殖协会、实行资金、物资、技术、管理、销售活动统一,党员带头引进、试验、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摸索总结经验,向群众传授技术、传递信息。成立项目协调专班,跟踪服务新开工项目。成立招商引资专班,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协调事务,发挥维稳调解中心作用。建立谈心说事制度,引导群众“有困难找干部,要上访找支书”,通过村党组织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做到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急事不过夜,矛盾不上交,及时发现和化解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维护群众权益,及时了解群众疾苦,积极疏导群众情绪,调解民事纠纷,依法化解“民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今年以来,全镇各村没有发生一起越级上访事件。

目前,全镇27个村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均完成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配套设施建设要求,基本达到了“党务、村务、事务、商务、医务”“五务合一”的标准要求,极大地方便了广大农村党员群众。

第9篇:中共xx区委办公室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实施方案

中共XX区委办公室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关于进一步推进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视频会议精神,根据省、市、区“深入开展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的相关文件要求,结合中共XX区委办公室实际,现就在我办广大职工中深入开展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党建带群建、群建服务党建”的总体要求,以“围绕中心强服务、改进作风树形象、提升效能争一流”为主题,以“三创三争三提高”为内容,以构建资源共享、组织共建、活动共抓、先进共创的创先争优新格局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不断提高群团组织的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升党建带群建整体水平,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和人力支持。

(二)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区委的中心工作,广泛凝聚区委办全体职工的热情、智慧和力量,深入开展“创建群团先进集体、争当群团先进个人”活动,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共青团员的生力军和妇女群众的“半边天”作用,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工会组织要适应新形势下党对工会工作的新要求、职工群众的新期待,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核心,以弘扬劳模精神为动力,以创建“模范职工之家”和争当“优秀工会工作者、劳动模范”为载体,在广大职工中掀起创先争优的热潮,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要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

团组织要切实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开展,团结带领我办团员青年围绕中心工作、立足本职岗位贡献青春和力量,争创“五四红旗团组织”。要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彰显团员先进性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团员不断增强团员意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用广博的知识丰富自己、用优良的作风锤炼自己,争当“优秀共青团员”。

妇女组织要把创建“妇联先进组织”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帮助解决妇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充分调动妇女同志投身创先争优的积极性。要把弘扬文明新风作为创先争优的重要着力点,引导妇女同志在传承文明、弘扬新风、融洽关系、增进和谐中发挥优势,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争当“巾帼标兵”。

二、 具体目标

按照“党建带群建、群建服务党建”的总体要求,由党总支牵头,充分发挥工会、妇女、青年团组织的作用,以“围绕中心强服务、改进作风树形象、提升效能争一流”为主题,以“三创三争三提高”(即:创建“模范职工之家”、“五四红旗团组织”、“妇联先进组织”等群团先进集体,争当“优秀工会工作者”、“劳动模范”,“优秀共青团员”,“巾帼标兵”等群团先进个人,提高广大职工“服务领导、服务群众、服务基层”三项本领)为内容,在全体职工中大力开展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

(一)“群团先进集体”的标准。

群团组织自身建设不断加强,作用发挥日益明显,做到“五好五强”。一是组织机构好,凝聚人心强。要按照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基层群团组织建设,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基层群团组织建设的新思路、新措施。进一步健全基层群团组织机构,夯实活动基础,强化服务职能,提升工作水平,增强组织活力,努力把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工作活跃、作用明显、党政重视、群众信赖的“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妇女之家”。二是干部队伍好,班子实力强。优化群团组织领导班子结构,适当提高专兼职群团干部待遇,把工会、共青团、妇女干部纳入干部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注重优秀群团干部的发现、培养和推荐工作,营造群团干部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三是工作机制好,作用发挥强。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到位,工作运行顺畅有序。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工作业绩好,服务大局强。抓维权、促发展,讲团结、筑稳定,关心关注关怀职工、妇女、青年的身心健康,推动群团工作全面发展取得成效,服务大局能力不断提高。五是群众反映好,促进和谐强。及时了解掌握和反映职工群众诉求,积极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积极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

(二)“群团先进个人”的标准。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能做到“五带五争”。一是带头学习提高,争当勤学标兵。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了解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和发展战略,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做学习型干部;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带头创造佳绩,争当敬业模范。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扎实肯干、无私奉献,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三是带头服务群众,争当为民先锋。主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自觉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四是带头遵纪守法,争当自律表率。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带头弘扬正气、维护稳定,争当文明守法好公民。五是带头弘扬正气,争当和谐卫士。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

三、主要措施

从自身实际出发,紧密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这一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党建带群建的机制优势和群团组织的自身优势,团结带领广大职工、青年、妇女踊跃参与创先争优活动,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确保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有力有序开展。

(一)思想发动,安排部署(11月12日前)。一是动员部署。召开动员大会,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搞好宣传发动。二是制定方案。制定活动方案,对活动提出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在网站和宣传栏开设专题板块,编写活动简报。

(二)组织学习,公开承诺(11月25日前)。一是组织学习。组织学习领会全国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视频会议精神,学习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相关文件。二是公开承诺。根据开展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联系本单位实际,要求群团组织成员就“五好五强”、“五带五争”以及参加活动的具体打算做出承诺。

(三)全面争创,扎实推进(2010年11月—2011年6月)。

1、争创“先进群团组织”。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明确专(兼)职干部,优化工青妇组织班子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加强对群团组织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和本领。加大对优秀群团干部的培养和推荐工作力度,为群团干部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对领导分管工作的业务考核,并将其纳入到领导年终考核的主要内容。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党对工青妇工作的领导,实现党建工作与群团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开展。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培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增强群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进一步加强群团工作保障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工青妇组织工作经费的投入力度,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工青妇组织领导干部的待遇,党总支会议要邀请工青妇组织主要负责人参加或列席,研究涉及职工、青年和妇女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应事先听取工青妇组织的意见。支持群团组织积极开展适合广大职工、团员青年、妇女特点和需求的活动。四是积极帮助解决突出问题。坚持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送清凉”、“金秋助学”和“送温暖”等活动,千方百计地帮助职工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2、争当“群团先进个人”。一是开展“集中学习月”活动。确定12月份为“集中学习月”,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等社会主义核心理论体系知识,认真开展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学习,扎实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警示教育、“三观”教育,广泛采取“百家讲坛”、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外出学习参观等形式,对职工进行学习教育。结合学习、工作情况,认真开展“学习之星”评选活动,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二是开展“岗位示范”活动。结合各工作室实际,挖掘工作亮点,建立“群共建创先争优示范岗”。结合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对职工工作进行量化考核。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评比、能力培训等活动,鼓励职工在本职岗位上创一流业绩。积极开展“岗位能手”评选活动,广泛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建立党员干部与普通职工结对帮扶学习制度和职工谈心制度,特别重视年青同志的成长。结合“挂、包、帮”活动,继续做好与基层的结对帮扶活动,深入做好党员联系贫困户和帮扶贫困学生工作,坚持走近职工、走近群众、走近基层。四是开展“模范守法”活动。以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认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帮助职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争做廉政勤政的典范。五是开展“道德标兵”评选活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大力开展道德教育,积极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鼓励职工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认真开展“道德标兵”评选活动,扬正气、树新风、促发展。

(四)认真总结,巩固提高(2011年7月—2011年12月)。

1、展示成果。通过举办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图片展、成果展、优秀文章选编等多种形式,全面回顾开展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情况,集中展示活动成果。

2、搞好总结。对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进行系统总结,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研究制定改进措施,完善长效机制。

3、考核评议。对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情况进行考核;邀请领导进行点评,并组织党员、群众进行评议;对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者,每年进行1次评选表彰。

四、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将群团组织创先争优活动纳入党总支创先争优活动体系,成立由区委常委、区委办公室主任刘晓彬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党总支牵头组建区委办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积极吸纳工青妇组织成员进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明确职责任务,切实抓好活动的组织实施,形成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的良好机制。

(二)强化宣传,树立典型。通过报刊、电视、党政网、区委办网站、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及职工的典型事迹,深入开展向优秀共产党员、群团先进个人的典型学习活动,积极开展“身边人说身边事”活动,树立一批身边的典型,广泛带动职工参与,努力在办公室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三)围绕中心,扎实推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抓住创先争优活动机遇,坚持党建带工建,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服务全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做好办文、办会、政研、信息、督查等工作,把开展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的过程转化为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成果。

(四)把握进度,积极迎检。采取召开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座谈会、经常性自查等方式,对照活动安排进度表,及时掌握活动各个阶段的进展情况和实际效果,坚决杜绝走过场、出偏差。制定好实施方案、阶段目标、计划和工作措施,做好工作小结和工作总结,迎接党群共建创先争优活动的工作考核。

上一篇:国家励志奖学金答辩稿下一篇:社团联合会竞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