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发展问题

2022-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小企业发展问题

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及对策

本文对建国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三次大发展”作了全面的分析,探讨了其经验和教训;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其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对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最后就加快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中小企业是指相对大企业而言规模较小的企业,一是指那些不要求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二是指尚处于向较大规模方向发展过程中的中小型企业。中外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一个不分地区和发展阶段的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保证正常合理的价格的形成、维护市场竞争活力、确保经济运行稳定、保障充分就业的前提和条件。

从理论上讲,企业是社会分工的承担者,是国民经济循环中客观存在着的各种环节的具体体现。美国著名的产业组织理论学者科斯认为,企业规模的大小决定于企业交易成本与管理成本之间的均衡。一般而言,只有当规模经济带来的效益大于因企业扩张而引起的管理成本的增加,企业规模才有可能继续扩大。从规模效益来看,要想获得较大的规模效益是需要满足许多比较苛刻的条件的。首先是产品本身的大小及需求量的大小,产品标准化的难易程度;其次还有生产设备的大型化、系列化等在技术上的可能性及可靠性,配套设备的完备性等。再从管理成本来看,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无限扩张。因为,一方面,从管理的有限、分层原理来看,有效的管理是有一定的容量的,超过一定的度,必然会引起管理成本的上升和管理效率的下降。特别是在实行“多元化”的企业,由于业务技术上的跨度更大,管理难度也更大。另一方面,从管理的范围来看,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着许多环节和因素是无法实现企业管理内部化的,如大部分的社会职能(包括教育、养老、医疗等等),如强行介入,只能带来低效益,形成“大而全,小而全”的局面。而且,任何企业都不可能无限扩张,整个国民经济变成一个大企业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那样会使管理成本十分巨大。因此,大企业虽然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形成和管理上的难度,其数量必然是十分有限的,而大量存在的只能是中小企业。

事实上,经济发展不仅仅是效益和速度问题,价格的稳定、充分就业、收入分配的公平等等也都是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在这方面,中小企业发挥着大企业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而且,中小企业的效益并不是都很低,企业规模的大小与收入的高低并不存在直接的关系。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并不大,可他却是世界上个人收入最高的人,他手下的员工的收入也是其它许多大企业的职工无法比拟的。因此,对一个完整的国民经济企业体系而量,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二者都是不可偏废的。

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历史和经验教训

49年建国以来,我国企业发展战略可分为明显的二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以前,在选择重工业优先发展的工业化道路的背景下,虽然没有明确的说法,但实际上实行的是大企业发展战略;二是改革开放以后,在“轻纺工业六优先”的政策指导下,我国工业化开始走向正轨,相应的实行的是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又面临着未来大中小型企业发展战略选择的一个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决策,关系到今后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大局,也是本课题最终要回答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虽然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工业化实行的大企业发展战略,但这并不排除历史上的曾经有过的二次中小企业大发展的经历。加上改革开放后,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代表的中小企业的大发展,我国一共经历了三次中小企业大发展时期。这其中虽然也有一些好的经验和作法,但更多的是深刻的教训,特别是前二次,十分值得我们认真地总结。

1.第一次中小企业大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大跃进”时期,我国出现了第一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这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是在激进的“赶超”战略(超“英”赶“美”)的指导下,为进一步加速我国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进程,在大企业发展战略仍然不能满足“赶超”要求的情况下,不顾一切地让不适合重工业发展的中小企业也参与到重工业化进程中来而发生的。它给我国刚刚走上建设之路国民经济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是一个彻底失败的中小企业发展的事例,其教训是极为深刻的。首先,重工业一般都是规模效益明显的产业,不易采取中小企业的形式,而“大跃进”时期先后出现的所谓土“五小”、洋“五小”(指小钢铁、小煤矿、小机械、小水泥和小化肥等)大都严重违反了基本的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规律。其次,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是稳定经济、活跃市场、保障就业、促进技术进步等,而当时人们完全忽视或根本就没有这种认识和概念,中小企业成了实现某种政治目的的工具。第三,这次失败给中小企业造成了所谓“分散化”的坏名声,破坏了中小企业应有的声誉,使人们对中小企业产生了误解,影响了其正常的发展。

2.第二次中小企业大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文革”期间,在农业机械化和为国防服务的思想指导下,中国再次兴起了大力发展重工业型的地方“五小”工业的浪潮。并在各地经济“自成体系”的要求下,各地方各自为战,重复建设,逐步形成了自给自足的、结构雷同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式的国民经济体系。这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造成的影响虽然没有上次大,但教训也是十分深刻的。除了具有与第一次中小企业大发展时期相同的经验教训之外,还带有如下几个新的不容忽视的问题:①是在要求各地建立独立的工业生产体系中,各地中小企业不仅具有重化工工业的特点,而且还具有重复建设、结构雷同、“小而全”等特征,从而引起了地区间的资源争夺战,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②没有解决当时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由于我国计划生育工作上的失误,当时城市就业形势已非常严峻。然而,重工业型的中小企业的发展,由于其资本有机构成高,吸收的就业量有限,因此没有起到其应有的解决就业的作用。从而导致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奇特的解决就业问题的方式——“上山下乡”。③中小企业成为复制古董,重复旧技术的典型,完全有背于中小企业应在技术创新上起中坚作用的要求。

3.第三次中小企业大发展的经验与教训

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开始由“重”向“轻”的战略转变,走上了正确的道路。在“轻工业六优先”的政策引导下,在农业实行承包制和允许农民经商办企业过程中,压抑已久的中国农民的创造精神迅速以兴办“乡镇企业”的形式迸发出来,城市则出现了大批的个体户,迎来了我国中小企业的第三次大发展。这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与上二次截然不同,它带着全新的面貌,以符合经济发展阶段要求的农副产品加工和第三产业为主的正确的产业选择,给长期处于徘徊中的国民经济带来了活力,人民生活开始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就业问题得到极大的缓解,农民进城办工商企业的愿望也得到大的满足。之后,中小企业一直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总结这次中小企业的大发展,应该说是经验多于教训。从经验看:①一改前二次中小企业大发展以重工业产业为主的违反经济规律的作法,使中小企业走向了以轻工业(特别是以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正确的发展道路。由于产业选择正确,这次中小企业的兴起保持了长久发展的势头,道路也是越走越宽,彻底避免了前二次的大起大落现象。②极大地缓解了城镇就业的压力,避免了“上山下乡”的作法;同时还为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找到了一个好的出路,促进了城市化的加速发展。③作为中小企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乡镇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外围优先”改革战略的重大成果,给我国今后经济体系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战略的重大成果,给我国今后经济体系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次中小企业发展的教训主要有:①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各地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这一方面引发了严重的资源大战,另一方面还导致了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给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消极的影响。②在“有水快流”的思想指导下,有些不适合中小企业发展的资源型产业领域,如煤炭和石油的开采、炼焦、炼油等领域出现了过多的中小企业(煤炭和石油开采业中有些零星矿点让中小企业去开采是可以的,但这些小的资源开采企业实际上在开采的后期都严重地违反了开采范围的限制,对只有大企业才能有效开采的富矿、大矿进行违法开采),它们的过度发展既破坏了环境,又浪费了国家本已十分稀缺的宝贵资源,给今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威胁。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又到了一个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战略又面临新的抉择。一方面由于我国工业化正处在由初级向中期阶段迈进的时期,大企业及企业集团已显示出明显的发展优势;另一方面,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下岗分流力度加大,就业压力不断增加,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也充分地得到了凸现。因此,如何选择下一步企业发展的战略就显得尤其事关重大。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来看,它们两者在国民经济中有许多密切的关系,又都有彼此无法代替的功能和作用。一个形象的说法是,整个国民经济的企业体系可以被看作是一颗树:大企业是树的主干,中小企业是树的枝叶。目前我国整个企业体系的现状是主干不强、枝叶也不茂盛,二者都需要大力发展。只发展主干(所谓关键的“少数”),让枝叶枯萎不行;只发展枝叶,没有主干的强有力的支持的也不行。问题就在于如何兼顾,让他们都能充分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样才能使国民经济企业体系这棵“树”繁荣昌盛。

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其作用

我国企业规模的划分标准比较复杂。就工业企业而言,主要是按企业的生产能力来划分;若企业生产的产品繁杂,难以统计产量,则这类企业将按其固定资产原值来划分。对商贸、餐饮和对外贸易业则主要按其年销售额或进出口额来划分。其他行业目前尚没有划分标准。从工业企业来看,在我国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中,中小型工业企业的企业数、职工人数和总产值分别占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8%、75%和60%以上(据《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工业统计年鉴》有关资料)。一般而言,在第三产业中,中小企业无论是企业数,还是职工数和总产值在总量中的比重都比工业行业中的相应比值要高,而建筑施工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还比较低,因此,可以判断,目前,我国整个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会低于我国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的相应比重值。也就是说,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比中小型工业企业在全国工业企业中的地位要高。这一现状一方面表明我国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更大的作用。

由于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的大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企业规模都还很小,资本相对短缺和过多的人口,使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另外,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及改革已进入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第二阶段的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以经济体制改革核心问题的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进一步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而这些又都与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分不开。具体说来,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中小企业是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近20多年的高速增长,取得这一巨大的成就的原因当然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以乡镇企业为主的中小企业的“异军突起”。1978年以来,乡镇企业几乎年年都以比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出一倍以上的速度发展。目前,乡镇企业增加值已占到GDP的四分之一左右。从乡镇企业对GDP增长率的贡献来看,1997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率为1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46%,即GDP8.8%的增长率中有4.1个百分点是由乡镇企业提供的。乡镇企业增加值每增减4.4个百分点将影响GDP增长1个百分点;乡镇工业企业增加值每增减2.7个百分点将影响全国工业增加值增减1个百分点。据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最近的一份关于中小企业的研究报告1表明:90年代以来,工业新增产值的76.6%是由小企业创造的;1996年,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小企业占65.6%,比1978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我国食品、造纸和印刷行业产值的70%以上,服装、皮革、文具用品、塑料制品和金属制品行业产值的80%以上,木材和家具行业产值的90%以上,都是由小企业创造的;我国出口的许多大宗商品,如服装、玩具、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一些高新金属产品等,大都是由小企业生产的。

2.中小企业是解决我国就业问题的主要渠道。

任何国家的高失业率的现象最后都是靠发展中小企业来解决的,我国也不例外。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有效地解决高失业问题,就在于在中小企业中存在着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他们的资本有机构成不高,能吸收大量的劳动力。目前,我国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安排一个职工大约需要投资20万元,中型工业企业10万元,小型工业企业5万元,而乡镇企业仅需2万元左右,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我国都将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每年800-1000万城乡新增劳动力;越来越多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下岗人员(1997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下岗人员分别为570万人和1200万人);近3亿多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还有城镇国有和集体近3000-3500万人的富余职工。要解决如此严峻的就业问题,在我国尚不发达,资本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也包括劳动密集型大企业)。

3.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的重组。

我国经济已进入“买方市场”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的重组显得日益迫切。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大而全、中而全、小而全”的经济结构,只能适应“短缺”经济的特殊环境,因为,由于“短缺”,企业不“全”就难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当市场迎来了“买方市场”时,“大而全、中而全、小而全”的经济结构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理由。“全能”企业由于其高昂的成本,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则是日益专业化、规模化和社会协作化的新型企业。只要有订单,有好的设计,这些企业就可以很快地组织协作起来,以各自的专业化和规模化迅速而及时地、大量而低成本地生产出用户所需要的产品。中小企业将以其“小而精、小而专”保证着这一新型生产模式的有效运行。

专业化协作生产是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的重组的方向之一。大企业的调整和重组将给中小企业的发展留下必要的空间,大企业则可以将其重要精力放在技术开发、市场营销、关键的工艺和高附加值的加工工作上。中小企业将以专业化的方式承担起制造业中的大部分具体的加工工作(包括零部件和工艺),从而形成良好的大中小型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关系。随着人们需求日益多元化、个性化,中小企业还能凭着其灵活应变能力强的特点,不断调整方向,以适应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低成本和及时交货的社会需求。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应与大企业的结构调整和重组结合起来研究,才能从战略的高度,从中长期经济发展的视野上,提高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的重组作用的认识。

4.中小企业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

许多中小企业不仅资本要求不高,而且对兴办条件,如交通、通信、市场等等,要求也很低,因此,他们是“遍在性”的、“普适性”的企业,是各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大力鼓励落后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或以优惠的条件鼓励人们去落后地区开办中小企业。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是地区经济的火车头,是摆脱经济落后面貌的根本希望之所在。

我国也非常重视在落后地区发展中小企业,主要是乡镇企业。目前,中西部地区的政府和群众已经开始认识到发展乡镇企业是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发展乡镇企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国家也制定了包括《关于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决定》、《关于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示范项目有关财税政策的通知》在内的一系列促进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东部地区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已经出现将劳动密集型产品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这些都将有利于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

1、缺乏良好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主要表现在:(1)中小企业开办难。手续繁杂,表格即多又重复,需跑许多政府职能部门,费时费力,加大了开办成本。(2)社会负担重。国家正式税收虽然不高,但各种收费和摊派远远超出了税收,使中小企业不堪重负。(3)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歧视。中小企业大多为非国有企业,虽然国家一再强调,要打破所有制界限,对所有的企业都应一视同仁,但在实践中许多部门,如工商、税收、治安、甚至街道仍然旧习不改,对非国有中小企业采取歧视的态度,同时,还经常对他们进行吃、拿、卡、要,中小企业与这些国家行政管理部门关系比较紧张。(4)缺乏公平竞争的环境。从本质上讲,中小企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为大企业配套的中小企业;一类是拾遗补缺地生产大企业不愿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中小企业。前一类中小企业易受协作的大企业的欺负,特别是在我国的产业组织结构“大而全、小而全”严重,正常的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尚未建立起来时,这种“以大欺小”的不规范的行为还难以有效地消除。后一类中小企业则因数量多、规模小,容易产生过度竞争,若无有效的管理,就将会出现欺行霸市和地方保护主义,破坏统一市场的形成。

2、中小企业资金严重不足。一般说来,中小企业的资本有机构成比较低,资本有机构成低,意味着资本的边际收益率较高,然而,为什么中小企业筹资却又非常困难呢,原因是,(1)中小企业规模小,易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因此,经营不稳定,风险大;(2)中小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单个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不大,因而其筹资的成本比较高。无论是银行,还是直接的资本市场都不愿为单个资金需求量太少的中小企业融资。在目前已有的中小企业专项调查中,无不把资金不足列为中小企业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国家也首先宣布,要求各商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信贷部”,并提高了中小企业借贷的上浮利率的幅度,以鼓励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工作。

3、中小企业技术和管理落后。中小企业技术和管理落后是一个普遍现象,由于我国企业整体管理和技术水平都不高,因此,中小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就更低。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技术上,尚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机械化水平不高,更不用说自动化、信息化了;在管理上,还处于家族管理、经验管理阶段,许多中小企业连起码的会计记帐方法都不会,更不谈如何节约成本,控制支出了。中小企业技术和管理落后突出地表现在产品技术含量低、质量差、缺乏售后服务等问题上。几乎所有的假冒伪劣产品都与中小企业有关,许多产品责任事故都是中小企业所为。要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靠企业自身是不行的,需要靠社会靠政府的大力帮助。

4、是中小企业人才短缺。中小企业的所有问题最终都可以归结为人才的问题,因为,只要有了各种真才实学的人才,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都可以靠他们去解决了。中小企业的人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是人们的观念问题,许多有技术的人才看不起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条件再好也不愿去,他们怕“掉价”。(2)是国家的户籍制度限制了人才向中小企业,特别是向乡镇企业的流动。由于户籍的关系,使中小企业用外地人不放心,而外地人工作起来也不安心,人为地造成人才和用人单位之间的隔阂。(3)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覆盖面小,使一些人难以向中小企业流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困难,使中小企业在就业、技术创新和搞活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国家必须尽快制定和出台一系列有关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在此有必要指出,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起来,在长期实行的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下,人们的思维方式还没有完全从重视大企业的发展向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的转变过来,因此,我们还需要做大量的宣传和引导工作。以便使人们认识到这样一种经济学的观点,那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而言,大企业是不需要政府干预的,而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却少不了政府的扶持。这样才有可能真正树立起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的思想,从而有利于提高制定和执行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的自觉性。在国家有关政策和措施尚未形成体系之前,我国有些省份,如浙江和江苏,已探索出一些比较好的经验,值得推广与借鉴。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

目前,人们对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已有较深刻的认识。人们已经认识到,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往往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政府应该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但也有许多有识之士担心中小企业的大发展会再次引起我国历史上一再出现过的重复建设,造成新一轮的资源的严重浪费,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我们在制定中小企业政策时,一定要注意避免上述现象的再次发生。

根据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我们认为振兴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就业岗位、促进企业技术进步、稳定经济等目的,在政策上应采取如下对策:

1、尽快清理和修正现有政策中那些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条款和规定,消除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歧视,营造一个有利于创业的中小企业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

在税收、负担、金融、工商管理、企业开办条件等方面大幅度地放宽对中小企业的规定,如大幅度简化中小企业的申办手续,压缩不必要的表格填写任务;在税收上制定更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累进税收制度,提高中小企业税收起征点;对一定规模以下的中小企业免征企业增值税(或营业税),进一步简化小额纳税户的纳税手续;减轻中小企业的各种社会负担;严禁向中小企业乱摊派的等等。

2、依国情选择好重点扶持的中小企业类型。

中小企业类型多、涉及面广,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也不同。由于国家的能力有限,不可能什么中小企业都去扶持,必须突出重点。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承担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来看,目前我国应当重点支持以下三类中小企业:①是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这是国外的普遍作法,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的情况下,各国都进一步加大了对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北京的高新技术型企业具有全国其它地方不可比拟的优势,应在这方面作出更大的成效,出更多的经验和政策。扶持高新技术型企业发展的有效作法,如“孵化器”、“风险基金”等等都应大力提倡、加强和完善。②重视对高失业人群所办中小企业的支持,不使他们再度失业。在我国社会保障体制尚不完善和健全的情况下,为维护社会的安宁与稳定,这一点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③社区型中小企业。这类企业能一举多得:就近解决就业问题、方便人民生活、密切邻里关系、完善社区功能等。

3、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资金扶持政策。

发达国家资金雄厚,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很大。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财力有限,要象发达国家那样给中小企业很大的资金支持是不现实的。因此,如何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企业资金扶持政策必须加以认真地考虑。我们认为,可在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现有的国有银行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为中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的基础上,还可能采取贷款担保和贴息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援助,因为这种方式能以较少的财政资金吸引较多的社会资金流入中小企业。贴息政策是,谁出政策谁贴息。当然,对一些特殊的中小企业,如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还应有其它的更优惠、力度更大的办法来解决它们对资金的需求。

4、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建立分工协作的经济网络关系,防止“大而全、小而全”盲目重复建设。

鼓励中小企业走“小而精、小而专”发展道路,积极寻找与大企业合作配套的路子,同时,也鼓励大企业突出主业,把精力主要放在主机及关键零部件上,加大外构件的比重,积极帮助和培植与自己协作配套的中小企业,形成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互补、互利关系。鼓励大中小型企业间建立跨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打破地区界线,在更大的地区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另外,在些需要指出的是,从我们在江苏省调查的情况来看,要特别注意防止在大中小企业关系上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欺负形为。关于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日本有很好的可资借鉴的经验。

5、鼓励中小企业间建立各种自治性协会组织,使他们通过联合形成集体力量,共同抵抗市场波动的风险,避免过度竞争、维护中小企业自身的权益。

中小企业联合的最大好处在于在市场低谷时,依靠集体的力量能共渡难关。在这方面日本以及我国的浙江温州地区都有十分成功的经验。

6.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建立起为中小企业提供从技术、管理、法律、政策、市场信息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咨询、培训、信息传递与交流、办展览会和洽谈会等形式向中小企业提供其所需的服务。

科技界、教育界、工程界、工商界、以及行政管理界都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为中小企业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这需要建立一个中介性组织来组织和协调各界对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机构,以便中小企业能顺利地与能够帮助他们的各界专门组织建立联系。北京可在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础上,率先建立起这样的组织机构。

7.在建立国家专门的中小企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基础上,努力制定和完善中小企业法规体系。

首先,要在现有的《企业法》的基础上,制定出专门的中小企业的基本法。第二,围绕当前经济实践中中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人们希望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某一方面的专项法规。我们初步设想,目前中小企业急需的专项法规有:中小企业就业安置法(或条例)、中小企业科技进步法(或条例)等。当然,中小企业基本法和各专项法规(或条例)可不分先后,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就北京而言,可优先考虑制定和出台地方性的促进中小企业科技进步的法规(或条例)。

作者:何 军 刘 勇

第2篇:山西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摘 要:2020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先降后升,由负转正。在国际经济形势整体下降的冲击与影响下,我国GDP首次出现负增长,中小企业发展受阻。本文主要研究当前大环境下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山西阳泉中小企业为例,分析了当前中小企业,尤其是在聚焦山西“六新”时期的发展方向以及存在问题,并对资源型城市中小企业未来发展给出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煤炭问题

一、引言

國际经济形势整体下降的环境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是短暂的、阶段性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尽管2020年二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但上半年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等主要指标仍处于下降区间。在此大环境下,资源型城市中小企业发展需要变化。本文以山西阳泉为例,研究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煤炭既是阳泉市发展的突出优势,又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所带来的发展问题更多的是与煤炭有关的问题。

二、阳泉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阳泉市中小型企业主要依靠阳煤集团进行发展生产,经营业务主要针对煤矿,全市百分之八十五的企业都直接、间接的与之有着合作关系。而阳煤集团,一直以粗放型经济模式运作,这是一种高耗能低效率的一种经济模式。一味地依赖资源的开采与挖掘,终究难以维持经济的长足繁荣,将会导致其无法生存,所以阳煤集团只有依赖科技转型发展,将资源进行深加工,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另外,环境污染在山西省尤为严重,这与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用煤挖煤的现象密不可分。所以,企业家们不应盲目扩大中小企业,应想出技术创新的点子,寻找新的技术开发项目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受国际经济形势整体下降、企业发展受阻的影响,中小企业经营遇到一定的困难,部分企业产业停产,缺乏资金链流转的企业则面临破产等问题。一些企业的运营计划受到冲击,在原料储备、生产销售、人力安排等方面均受到制约;许多企业无法正常开工,人员流动受到限制,用工难以保证,面临复工难、复工缓慢等问题,这些阻力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新的风险和挑战。

(一)融资困难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比较艰苦,随着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增加,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誉评估会加倍严酷。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成为当今企业发展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

(二)管理问题

人才管理,有些中小企业对于人才的了解不够充分,岗位安排不合理,将人才错用、误用或是大材小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着一些弊病。

薪资管理,受我国国情影响,中小企业长期以来的薪酬体系并不是很合理,如此一来,则逐渐失去在中小企业中的长期竞争,失去了内部竞争性和很多相关人才,使得人员的流动性增加。

(三)创新型人才资源

人才是创新的根本,人才是中小企业的焦点。创新人才的缺失使企业发展缓慢,有创新型人才企业就会有正确的发展方向,进而成长。

(四)技术设备

部分中小企业设备需推陈出新,改良换代,找到更适合企业发展的新技术。旧设备不能满足常态化企业发展的需要,不符合数据化时代的潮流。

四、解决资源型城市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措施

(一)相关政策支持

为深入贯彻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山西省政府出台了《山西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旨在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全省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此文件切合各中小企业面临的发展需求,在规范专项资金管理、破解企业融资难题、支持企业创业创新、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中小企业在“六新”上突破。

(二)应对措施

1、融资管理

强化融资管理,规范运作,提高融资效率。融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要把融资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如配备专业机构和人员、建立制度和体系、规范业务运作、掌握融资策略。

2、资金管理及薪资激励

紧密关注金融动态和相关法律法规,不竭追求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融资模式。现在是一个信息化时代、流量时代,中小企业薪资应具有激励性。

3、引进高技术科研人员

在人力资源方面,普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引进更多的高技术人才。当今时代处于一个服务的时代,高科技人才意味着新技术人员。企业要抓住时机、慧眼识人,让高科技人才帮助企业实现知识贯通,思想改变,技术支持等转变。

4、设备智能化发展

进行运营模式集群化、平台功能集全化即根据现有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进行技术运营大规模生产。研究机器人采煤,实现绿色采煤,提高工作效率。应用变频节能技术可以有效的降低设备中的能源消耗量。逐步依靠科技转型,对煤炭资源进行深加工处理,并发展良好的信息通讯业和交通运输业,构建起阳泉市经济发展的全方位格局。

六、煤炭企业技术及绿色创新发展

煤炭产业中,提升设备整体驱动系统中可以运用变频技术,这也是从源头上减少能耗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能够处理传统煤矿机械设备下,由于粗放的工作方式形成的一系列技术问题,也能进一步实现整体性企业提升改造。除此之外,若要把变频控制技术与编程相结合,从而编写电控系统和程序当中各种设备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各种逻辑方法之间相互转换,便能提供了很大的快捷和方便,也使得各种机械设备的错误率大大下降。同时,变频控制技术可以进一步节省空间、时间、人力、物力等,在增高安全系数的同时,不断降低机器设备的故障率,减少了维修等方面的成本,从而节省了生产费用,提高了煤矿的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全球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剧烈。国内绿色创新发展已有较多研究文献,但针对资源型城市中小企业绿色发展情况的研究正有增无已,考虑到未来更加严格的环境要求,中小企业必须做出相关作用机制。由此,本文主要从政策支撑、融资管理、薪资激励、人才引进、技术升级五个方面,为山西中小企业发展现阶段问题给出建议。

七、结语

企业在拥有了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可以发展多元化的管理体系,同时需要培养核心竞争力,针对企业的现状问题进行多角度创新思路的开展解决问题,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振. 山西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关于做好疫情期间帮助中小企业有序复工复产有关工作的通知 [M].山西:山西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2020.

[2]韩旭.精准发力让中小企业“活起来”[N].经济参考报,2020.04.16.

[3]张改枝,李唐. 促进资源型地区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以山西为例[J].经济研究参考,2014,39.

[4]王明,张超,夏幸生,等. 煤炭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管理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20,04.

作者简介:

范雪颖(2000 三),女,山西临汾人,学生,本科,现就读于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

赵敏(1999 八),女,山西临汾人,学生,本科,现就读于山西工程技术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

作者:范雪颖 孟淑岩 赵敏

第3篇:西藏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西藏自治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西藏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财务管理观念的运用、提高财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信息化与现代企业相结合的应用、新兴特色产业领域的开发以及大型经济市场拓展,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与改进。

关键词:西藏 中小企业 发展转型

1 西藏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西藏地区由于受到本身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气候条件恶劣,使得交通运输成本高,人口流量小,直接导致中小企业发展速度慢。国家对于中小企业定义与划分是这样的,它是与所处行业的大企业相比人员规模、资产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西藏地区国有企业生产总值595147元,集体企业生产总值17492元,股份制企业764472元,外商港澳台企业生产总值232478元。其中主要产业集中在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占12.6%,有色金属制品及有色金属矿21%,医药制品17.8%,印刷记录及媒介复制6.74%,酒饮料和茶制造业17.33%,其他产业占24.53%。从总的发展规模以及经济业务资金流量严格分类,西藏所有企业目前都属于中小企业范畴。

2 西藏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西藏中小企业管理理念落后

在60%及以上中小企业呈现较显著“关系式管理”,以自己血缘及亲信为主要脉络进行展开,从而导致很明显的人力资源混乱现象,由于个人人际关系有限性,西藏地区文化落后,教育落后等多因素相互作用使得中小企业管理者选派出现问题,主要表现形式有管理者管理能力欠缺,专业素养差,从而影响企业顶层设计,企业宗旨、企业文化软实力组建。企业发展戰略、企业部门结构规划等具体结构设计的形成与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2.2 财税制度混乱

多数中小企业对财务制度建设不够重视,不能够正确理解核算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在企业经营与发展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对财税政策解读不够深刻,在财税减免以及抵扣问题上不能积极与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相契合。

(1)企业存货设置不合理,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细窥,存货设置不合理问题本质在于产品供应与市场需求之间的不均衡,不能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当市场需求小于产品供应时,就会使得存货过量,因此而产生的购置成本、存储成本、运输成本过高。当市场需求大于产品供应时,相反会出现供不应求,从会计角度讲预计效益与实际效益之间的差额就是企业机会成本的浪费。

(2)应收账款结构安排不合理,应收账款本身占利润总额比率较大,同时应收账款内部结构不能严格按照财务制度相关要求对风险级别与应收账款总量进行设置,对应收账款管理上也存在漏洞比如收款制度设立和具体事项执行,坏账成本与收账成本控制等。

(3)成本控制能力薄弱。西藏中小企业现普遍存在生产原料来源单一、生产自动化程度低、废品损失率高、流水线运作速度低等问题使得成本运作难以降低。流通环节过多,商品流通速度过慢,耗损过多使得流通过程成本过高难以下降。

(4)资本控制能力薄弱。对于民营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发展原因导致融资能力差,借款能力差常常以家族为背景形成资金团,面对市场风险、企业风险,企业资金供应严重不足,一般采取紧缩政策,凭借一己之力抵御风险。同时由于债务资本占比例极小,使得民营中小企业运营成本高,赋税重,收益率低,对公司控制不稳定。对于国有企业,融资能力强,借债能力强,面对市场风险抵御能力相对较强。反而由于管理者对于国有资本主人翁意识不强,债务资本机构不合理,公司经营风险较大,企业员工归属感不强,公司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2.3 管理信息技术的缺失

管理信息系统是对组织的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互结合的系统。对于现代企业而言,信息数据的控制至关重要,企业数据之间的合理配比将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必要条件。管理信息系统便是实现总体数据结构化、部分数据联系化,能够深层次、多角度、全面化对企业资源之间的相互配置进行快速、准确、高效的处理。而西藏中小企业现阶段发展难以有更高管理层面的突破,最主要原因就是管理信息技术的缺失。

(1)中小企业外部环境“怠缓化”严重,西藏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贸易环境相互作用,使得西藏较其他省市自治区“怠缓化”较为突出。西藏地区地理环境阻隔较为严重,社会发展形态跨越大,经济发展起步晚、速度低,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对西藏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网络化发展有很大冲击,不利于管理信息技术的萌芽和生长。

(2)中小企业内部管理“网格化”严重,企业内部各部门以自我为中心,更多的强调本部门绩效最大化,只对上层领导进行负责,很多时候不能与其他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互通,对于整个企业资源而言,不能达到高效合理,直接导致两方面受到影响,第一成本的增加,第二收益的减少,致使机会成本的双倍损失。

3 西藏中小企业发展转型建议

西藏中小企业管理理念与国家产业政策的相互融合是西藏中小企业发展转型的核心。西藏中小企业首先必须革新管理理念,接受新兴时代成熟的管理目标与管理策略,宏观层面要组建更为合理的管理组织架构,结合管理信息技术,实现管理一体化体系建设。微观层面对于每一个管理细节进行监控,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并严格按照制度实施,实现每一个角落的规范化。同时,提高企业发展与国家产业政策适应度,实现国家方针、西藏方略的重要指导方向一致化,同时结合西藏本土特色,建立中国趋势西藏风情的新型现代商业企业。由此一来,企业发展前景将进一步明晰,员工活力与信心也会大幅度增强,企业发展创新也会得到政府在经济与人力资源方面的大力支持,有助于特色产业发展与升级。

(1)西藏中小企业所有者与管理层观念转变是西藏中小企业发展转型的重中之重,对于观念转变,企业家的精神培养与树立是最好办法,一个企业要想长久高速发展就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特有的精神一以贯之,合格的企业精神要有冒险意识来支撑企业创新发展,能在大多数企业之前走进不可预知市场的企业将会成为本行业发展的领导者。

(2)财务管理规范化。对企业资本的取得、资本运营、资本收益分配,一个资本循环要做到事前预测与决策、事中控制、事后整理分析,加强对资本的监管。严格贯彻“不多花,不少花”原则,使资本配置达到最优,不断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与运营中的附加值。

(3)实现企业信息高度共享,加快企业重组与整合。实现企业发展与信息发展相结合,进行全面成本管理,严格后勤管理,实现大市场营销战略与集成战略。加速同行业之间进行横向管理重组,同产业链条进行纵向整合,将西藏同性质企业打造成一个个大的金字塔的现代工商企业的模式,这样的金字塔结构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两组战略,三个抓手”,一个中心就是以利益最大化为发展目标;两组战略就是企业家精神与产业政策相结合;三个抓手就是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市场管理。金字塔结构将有利于一定资源在有效空间与时间的交织中高效合理的利用。

(4)新市场的开发。随着我国面向南亚周边国家开放计划的进一步实施与开展,西藏中小企业发展将会有新的市场开发。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提出:西藏应该主动融入“一帶一路”,积极牵手南亚经济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提出: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助力国家面向南亚开放重要通道建设;中国社科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南亚编辑部主任叶海林也提出:在西藏对外开放过程中,南亚大通道建设是基础更是关键,经济上强烈要求的相互需求为中国和南亚次大陆国家发展全面经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藏地处边境地带,对外贸易区位优势极为明显,同时西藏的产品与服务以净土产业为标签,在国际市场上有地域特色。

与此同时,国家提倡建设“一带一路”建设思潮,在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下,“南亚大通道”成为第三届中国西藏旅游文化国际博览会主旨论坛上各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话题。西藏将进一步成为开通南亚大通道的门户,西藏中小企业也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发展平台。

4 结语

对于西藏经济发展我们要用正确的眼光去对待,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西藏中小企业面对的不仅仅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才能真正革新换代,追赶时代的快车。

参考文献

[1] 狄方耀,图登克珠,李宏.西藏经济概论[M].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6.

[2] 李一军,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苑明辉 许敏

第4篇:中小企业发展问题

中国网络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3日至4日来到浙江绍兴和温州,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和市场,就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调研。

在绍兴市荷湖村和越都社区,温家宝看望了村民和社区居民,向大家致以节日问候。温家宝还考察了绍兴中国轻纺城、绍兴县汇金小额贷款公司等企业和市场,并在企业主持召开三次座谈会,详细询问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信贷的情况,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认清形势 坚定信心 巩固发展好势头

4日下午,温家宝在温州主持召开会议,听取浙江省、温州市关于小企业发展情况汇报。温家宝说,今年以来,面对国际环境新变化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我们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初步遏止了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同时也要看到,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我国经济运行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中央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对经济发展趋势和应对之策认识是清醒的。要冷静观察、科学判断,及时、果断做出正确的政策选择,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

中小企业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温家宝强调,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具有全局和战略性的重要意义。一要认真落实并完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金融监管政策。二要明确将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支持专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明确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比例和增速要求,并加强统计和最终用户监测,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清理银行不合理收费和保证金存款要求,查处违规行为,切实降低企业信贷资金成本。三要加大财税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延长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期限,研究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四要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要遵循市场原则,减少行政干预,降低市场风险和道德风险。要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引导其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发挥其积极作用。大力整顿金融秩序,采取有效措施遏制高利贷化倾向,依法打击非法集资,妥善处理企业之间担保、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处置,防止风险扩散蔓延,防范区域性风险。对已经发生的风险事件,要妥善处置,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增强市场信心。

(视频编辑:金月展 文字编辑:张雯)

第5篇:论文提纲---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一 中小企业的界定(概念)

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对各行各业中小企业进行界定.

二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中小企业是国民经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中小企业在农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

3.中小企业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

4.中小企业为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起到拾遗补阙作用

5.中小企业的就业“蓄水池”作用

6.中小企业对技术革新的推动作用

三 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企业外部因素分析

1.1欧债危机、金融危机导致国外市场需求下降

1.2进口国贸易保护导致出口受阻

1.3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涨,企业经营压力大

1.4某些领域国企垄断,导致内部市场难以拓展

1.5融资困难,发展受阻

1.6缺乏有效的竞争约束机制,竞争无序(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

1.7承担的税费负担重

2.企业内部因素分析

2.1信用观念缺失,信誉较低

2.2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

2.3规模小,实力弱,企业力量单薄

2.4产品单一, 经营风险大

2.5对人才作用不够重视,人才流失严重

2.6经营者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下

2.7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可持续发展能力差;

2.8不重视优秀企业文化营建

四 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对策研究

1.健全法律制度,规范市场秩序

2.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方针政策

3.重视人才,充分发挥人的智慧

4.加强内部管理,形成科学的管理机制

5.“小而精”的产品发展战略

6.采取联合经营战略,增强抗风险能力

7.企业自主创新,树立品牌

8.与高校进行技术研究合作

9.拓展新的服务模式和业务渠道

10.培育优秀企业文化,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

五 总结

重申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的作用,明确政府及企业自身在解决企业发展问题过程中的责任.

第6篇:国营企业发展问题

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在国内所有企业中还是占主导地位,其中多个产业更是掌握着我国经济命脉。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一直是坚持渐进式的发展道路,国有经济体制也一直在改革在调整。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在改革政策上也略有突破。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是以中央企业、大企业为主体,以发展混合经济为主。在经济体制改革下,我国国有企业也力图创造一个稳定的发展环境。

我国国有企业基数大,而且涉足各种行业领域,极为广泛。虽然在30多年经济体制改革下和企业体制不断深化下,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量呈现稳步增长,而且国有企业的数量也趋于下降,但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还是面临着各种问题。

我国国有企业除了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电信行业以及中央银行等具有垄断性质和掌握着国内经济命脉的行业能保持着较高的营业利润,仍存在大多数的国有企业处于亏损状态下。 国有企业有很多为垄断企业,尤其是涉及到国内重要性能源或者影响广泛的产业,这样不利于国内资源的优化。

国有企业大而不强,规模得到一定发展,但是却缺乏核心竞争力,对企业风险控制能力较为一般。虽然一直在不断深化改革,但还是企业还是缺乏创新能力。

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同时国有企业政治负担也大。所以在企业发展时,不是依靠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和调整内部结构来实现企业最有配置,争取最好的营业绩效。而是占着国有的的特殊地位,享受着更多的权利,极力寻求各种对国有企业保护政策。

企业内部结构机制的不严密,导致管理的混乱。多数国有企业在设立过程就存在很多问题,高层领导不力,决策不科学,又缺乏民主的监督机制。无论是管理层、执行层或基层都无法很好的进行工作上的协调,企业没有凝聚力。

工作效率低下。由于许多国有企业经营方针不明确,在不完善的国有企业制度下,内部高层到基层都没有业绩压力,不会因为公司经营能力低下而被解雇,所以都缺乏工作积极性甚至不明确自身的工作。同时个人利益和权威的存在,所以在任用人员方面有泛滥的情况发生,并且内部岗位有多设或虚设,导致员工饱满,人力资源利用低下。这不仅会导致物质和人力资源配置得不到优化,而且是一种体现国有企业内部机制不稳定致使企业效益低下的表现。 在国有企业内部,尤其是高层经理,在5年换任的规定下,为了得到升迁机会。在就任期间大肆宣传企业的绩效,举办各种活动,从而博取各种关注和表现自己,没有考虑到企业发展的长期发展计划。在各种风光的经营活动下,却也没有使企业资产量增长,反而导致企业的经营负担加重,扭曲了企业的发展进程。

第7篇: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企业科技创新

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研究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1、中小企业界定 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 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 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 40000 万元以下 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 300 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 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 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2、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 科技型中小企业应是由科技人员领办或创办,实行自筹资金 自愿组合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主要从事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技术开发 技术转让 技术咨询 技术服务活动的企业 科技部门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申请和评审时要求:科技型中小企业所有制形式不限,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从事高新技术领域的研发 生产和服务;有研究开发能力,大专以上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30%以上;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 R&D经费占上一年销售额5%以上;企业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 同时要求,企业注册资本最低不得少于30 万元,职工人数不超过 500 人,资产总额不高于 5000 万元,年营业收入不超过5000 万元。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参考以上标准,可以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界定为:由科技人员为主创办的,从事高新技术领域的研发 生产和服务,职工人数2000 人以下,销售额不足 30000 万元或资产总额低于40000 万元的企业。

二、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三个问题

1、现有政策法规缺乏支持,有待进一步完善 主要表现在:政策失衡 80 年代初期,国家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发展给了许多优惠政策,随着改革的推进,这些政策逐步取消了 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

操作的,对大企业优待多,对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不够公平 税收歧视 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体私企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就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 缺乏法律的支持和保护 政策上的失衡性和歧视性,造成了经济竞争环境的非公平性,增加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因素和交易成本,不利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远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小企业法律法规体系。

2、融资渠道狭窄,资金筹集艰难 斯蒂格利兹和斯威齐认为,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的逆向选择效应导致银行部门以配给方式而不是以调整利率来出清市场 因此,高风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部门获得足够的直接或间接融资 1999 年科技部 财政部联合制定的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暂行规定(国办发 1999 47号)批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政策,但对如饥似渴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不啻于杯水车薪,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缺乏成了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流动资金的短缺又使得企业难以开拓市场;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缺少启动资金,难以将许多好项目快速转化;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扩建的资金不足又使得企业坐失产业化的良机 如何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造一个更好的投资 融资环境,是关系到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问题。

3、技术水平较低,技术创新能力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技术创新环境不断改善,技术创新意识和技术创新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总体来说,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还比较低 这主要与与我国科技水平整体不高,同时我国现行创新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尽合理也制约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决定因素 科技人才匮乏是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生命线 同时由于人才

培养模式和企业激励机制等原因,我国企业对本国科技人员吸引力不强,进而造成科技人才外流 已有创新水平不高 虽然近年来我国科技论文数量增长很快,但世界影响较小 专利技术低于美国 日本等发达国家 存在着论文和专利长期搁置形同废纸。

三、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问题的两个对策

1、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供政策支持 为进一步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建议政府从以下四个方面加强服务和支持:

(1)从法律上明确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消除对非公有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政治歧视,给非公有制科技型中小企业平等的地位。把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纳入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发展计划之中;实行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利用政策优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增加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环境 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入,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金融组织,兴办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机构,鼓励民营企业上市,创办风险投资企业,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开辟广泛的融资渠道。

(3)培育中介机构,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与社会化的中介机构密不可分,因此要加大对各类工程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 创业服务中心的投入强度,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使之能够依据企业需要开展技术中介 技术孵化 技术集成 技术培训 企业技术诊断等服务工作。

(4)加强管理,强化政府的规范与引导职能,创造培养人才用好人才与利用外智的环境,使外部人才想进来,内部人才留得住用得好。

2、以企业为核心,创建技术创新体系

(1)坚持走以企业为主导进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

道路以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鲜明特征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企业为创新的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引导企业加大科研开发的投入,同时还要通过市场推动企业间的并购和重组,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不断形成与产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加速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

(2)实施产、学、研结合,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化之路 科技创新的终端是市场的回报,不通过生产环节就无法实现创新目标 实施产 学 研合作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实现产业化的手段,也是建立健全产业化的有效模式 要坚持以企业为核心组织产 学 研合作,充分利用政府资源促进产 学 研的联合创新,同时吸引金融机构参与,发挥各自的优势,完善创新产业化链条,以最快的速度形成技术突破和实现产业化。

(3)深化实施以标准 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战略 国际标准体系创新的能力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中的利益格局和竞争能力 加快制定国家技术标准政策,尽快实现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技术标准体系,同时增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能力,通过制定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4)继续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集成资源,实现重点突破 继续从社会经济与国家发展需求出发,以技术集成创新开发新产品 建立新产业为目标,以从事原始型创新,合理运用资源,充分调动地方、部门、企业的积极性,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

发布时间:2009-11

作者:王宏伟 河南工程学院

来源:《中小企业企业管理与科技》

编辑部提供(2010年4月15日)

第8篇: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之一,中小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柱石,它不仅其本身具有吸纳大量劳动力、推动技术创新等重要功能,同时,它还在有效处理竞争与规模经济的关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加入WTO及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如何正确认识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分析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问题;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地位

所谓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其划分标准由国务院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根据 国家计委、财政部、 国家统计局制订的《中小企业标准》规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二.我国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中小企业的大量存在是一个不分地区和发展阶段而曾遍存在的现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是保证正常合理的价格的形成、维护市场竞争活力、确保经济运行稳定、保障充分就业的前提和条件。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处于制度变迁的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已经日益显现,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就业的主要渠道。目前,各国都把就业当作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其原因在于,只有充分就业才能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安定有序有利的环境,同时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稳定的根本保障。中小企业是社会就业的主要承担者,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资产净值人均占有份额上来看,据统计,上海大型工业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净值10.3万元,小型工业企业人均固定资产净值2.1万元;同样的资金投入,小企业可以比大企业多吸收4倍的人员就业。据测算,对于相同的固定资产投资,国有中小企业占用国有资产仅17%,吸纳就业量却达74%,吸纳的就业容量为大型企业的14倍,而对于相同的产值,中小企业吸纳的就业容量为大型企业的1.43倍。二是从就业人数的绝对额上来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就业人员占城镇就业总量的75%以上;在工业领域,中小企业全部就业人员1.1亿人,占全部工业就业人数的83%。三是从容纳就业人数的空间上来看,随着大企业技术构成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企业的优化重组,大企业已经很难再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富余人员和下岗、失业人员会越来越多,解决这批人员的就业或再就业问题,主要靠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稳定发展,就可以稳定一支庞大的产业队伍。这将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等起到很好的影响和作用,对缓解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与扩大就业的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2、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中小企业也是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这不仅体现在中小企业呈现出以知识和技术密集型取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发展趋势,而且由于中小企业经营灵活、高效的特点,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耗费的时间和经历的环节也大为缩短。

3、地方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支援农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要加快走农村工业化道路,这个繁重、艰巨任务的解决还须大力发展农村中的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分析其原因有三:一是中小企业是农村城镇化的先锋队。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是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从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来看,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都离不开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国有中小企业、城乡集体企业、“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大多分布在中小城市和农村城镇,其发展壮大关系着一个地区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进程,所以说中小企业是农村城镇化的先锋队。二是中小企业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据农业部全国农业数据统计显示,2002年支付职工的工资总额为8200亿元,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得到850元工资性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4%。所以,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还是减轻农民负担和扶贫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和治本措施,凡是乡镇企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农民收入增加就快,负担就相对较轻,贫困人口就相对较小。可见,乡镇企业是实现农民小康生活的有力保证。三是中小企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力军。中小企业的发展,直接为地方财政提供税源。事实上,哪个地区的中小企业效益好,那里的财政收入就比较宽松,群众的负担就比较轻,干群关系就比较协调,社会稳定也有了牢固的基础。

4、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力量。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在国企改革,首先,如前所说,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国有大型企业的下岗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其次,中小企业的改革特别是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改革为国有大企业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国企改革没有太多的经验和先例借鉴,前期可以通过借鉴中小企业改革试点获取的经验,这样国企改革不仅规避了很多风险,而且提高了改革效率。第三,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是市场力量演变与发展的催化剂。广大中小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给大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迫使大企业为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不断加快改革的步伐,扩大研究和开发支出,促进产品结构升级,从而中小企业起到了一种类似“鲶鱼效应”的作用,使得整个中国经济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前进。最后,中小企业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不断拓展出适应发展需求的新产业,特别是拓展了服务业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一些地区如上海、广东,要把以第二产业占绝对优势的产业格局,逐步调整以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的产业格局,使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分别占第

二、第三位,这就是“

三、

二、一”产业发展方针,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小企业对于我国经济的产业结构有调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发展充实。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我国中小企业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

(1)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根据《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从企业的从业人员规模看,2001年末,在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中,50人以下的小企业248.5万个,占82.1%,比1996年增加46.1万个,增长22.8%;1000人及以上的大企业1.9万个,占0.6 %,比1996年减少0.2万个,下降10.5%。2008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总计4200多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4%以上,其中个体工商户3800多万户,在工商部门注册成立的中小企业430多万户。仅从数量上可以看到,我国中小企业正在迅速发展,同样也反映了一个国际性规律,在国民经济中如“汪洋小船”般的中小企业存在的客观性。

(2)中小企业是经济成长的支持力量。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5%,而规模以上的工业中小企业的增加值年均增长28%。这说明中小企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大。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值和服务价值已经占了国民生产总值的60%左右,中小企业上缴的税收占了我国税收总额的50%左右;65%的发明专利、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中小企业完成的。另外,我们再来看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情况。根据资料显示,单从工业上来看,2001年上海中小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分别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48.61%;而2002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的约45%来自当地的个体私营经济,而个体私营经济的主体就是中小企业。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3)中小企业是今后经济发展的增长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中国非国有经济创造的增加值占GDP比重,1998年为53.57%,2007年增加到69.37%,可见非国有经济已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这当中中小企业功不可没。与此同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此来发挥他们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4)中小企业是出口创汇的主力之一。从引进外资来看,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从出口创汇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通过向大企业提供配件等方式实现间接出口,另一方面,通过外贸部门直接出口产品。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中小企业更能发挥其灵活特点,生产适销产品,为国家赚取外汇。我国的中小企业已成为最富活力的经济群体。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的重要力量。

(5)根据《中国信息报》援引国家发改委的资料,截止到2007年6月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达到4200多万户,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8%,其中,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为460万户,个体经营户3800多万户。中小企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和进出口方面的比重分别占到全国的60%、53%和68%左右。同时,中小企业提供了约75%的城镇就业岗位,80%的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在中小企业实现了再就业。而且,我国66%的发明专利、82%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中小企业经济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

(1)是创业条件难。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较大。截至2006年6月,中国有各类企业834.6万户。而日本1.3亿人口,就有企业660万个。在我国成立有限责任公司最低出资额50万元,而德国只要25万元,德国人均收入却相当中国人均收入的50倍。所以,中国老百姓一般办不起企业。又如,我国增值税法规定,年销售额低于180万元为小规模纳税人,有些地方不给小规模纳税人提供增值税发票,造成中小企业很难经营。、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较大。中小企业从事的行业多容易进入和被效仿,所以在扩大其产业市场的时候,许多新的竞争对手会参加进来,容易形成过度竞争的局面,而中小企业自身弱小,很难禁得起时常波动的冲击。出于这种原因,很多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自身的原因而参加了联合组织,缺乏协调性。因此,表现为经营者常常为避免竞争而寻找出路,在质量、性能、设计上搞差别化,避开价格竞争,力求实现不完全竞争。

(2)、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一是“大而全”、“小而全”,无论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多数都是全能型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都很低;二是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投人,使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产品质量不高;三是与大企业之间联系相当松散,缺乏密切的协作配套关系,受大企业挤压的现象时有发生

(3)缺乏专门有效的法律保护中小企业。我国长期来缺少美、日等国健全的法律体系,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直缺乏比较有效的法律保护。中小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贷款与担保、股票债券的发行与上市等融资方面处于十分不利的被动地位,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往往成为不正当竞争的牺牲品,尽管近年来我国也出台了《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但依然不够健全是生存周期短。

(4)自身质素不高,技术创新不足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以低技术水平和外延扩张为特征,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都比较落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平不够,技术创新存在的障碍与问题较多,成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

(5)财务管理能力偏弱。当前中小企业的财务普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薄弱,企业领导专权不受约束、财务控制执行不力、基础管理薄弱、成本分析粗劣、财会人员素质偏低等。二是中小企业在资金不足时融资困难。主要体现在融资成本高,风险大,资信相对较差,造成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低。在产品销售上,无力支撑市场竞争所必须的庞大营销费用,中小企业在销售上处于劣势。

(6)管理人才缺乏,结构不合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企业的兴衰与人力资源素质密切相关,而管理和技术的核心人才就更为重要。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实力小、事业成就差,难以吸引人才,因而人才结构极不合理。

五.支持中小企业尽快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正确选择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推动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于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总体目标,激发劳动密集产业的充分发展,发挥我国资源优势以应对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1)加大扶持弱者的政策推动。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存在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风险承受力低等弱势。国家应加大扶持弱者的政策 推动,规范中小企业发展的市场秩序,明确政府及社会各 有关部门和组织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职能和地位,为中小 企业的发展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通过政策支持,加强中小企业间的联合互助,通过成立互助会、联合会等形式加 强中小企业间彼此联系的整体性,使中小企业经营合理化 和企业设施联合共用,从而提高整体实力和产业协调能力。

(2)建立中小企业良好的融资环境。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供应的98%以上来自银行贷款,直 接融资仅占1%左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主要应从畅通间接融资渠道着手,从企业自身、金融机构、政 府三方面共同努力,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中小企业应加强自身诚信建设,遵循诚实守信、公平 竞争的原则,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建立诚信教育制庞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企业技 术改造和产品更新,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金融机构应积极进行贷款融资产品创新,积极探索相 对灵活的抵押、贷款方式,通过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方

式扩展中小融资渠道;建立新技术创业风险投资机制,积 极吸引社会闲置资金进入投资领域,转变金融机构对大型 企业的资金投向偏好。 政府应优化信贷融资环境,建立公正的市场环境,当好银行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3)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中小企业特别是国有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要立足现实,尽量引进消化、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

(4)提高企业整体管理素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中小企业领导人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懂经营、善管理、会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和积极有效的激励制度,公平竞争、奖赏分明。积极建立专家顾问制度,使企业管理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在人才资源上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对员工有计划地进行培训、进修和工作考察,以满足企业对专业化、高层化、复合化人才的需要。同时,要注重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以不断改善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5)制定中小企业法,建立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要发展中小企业,当务之急首先是改变传统向大型、公有制企业政策倾斜的做法,把中小企业真正作为企业法人和市场主体对待,制定一部完整意义上的中小企业法律,确定它们的社会地位,保护其合法权益;其次,严厉打击不法分子,努力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保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6)提高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中小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必须把现代财务管理理念渗透到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的各个层面,建立起一整套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的财务监控体系,运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现代化手段,以成本、效率为核心,全面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财政部门应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不断强化社会会计监督。此外,多种渠道、多种手段推动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使企业每个财务人员都能担当起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一体的职责,坚持原则,忠于职守,秉公办事。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总则第二条。

[②] 参见《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

[③] 参见国家统计局《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④] 参见《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http:///index.htm 。

[⑤] 欧新黔: 《中小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人民网 2007年06月07日;

[⑥] 同上;

[⑦] 马玉锐:《中小企业在我国转轨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国际商务研究》2003年第4期;

[⑧] 参见国家统计局网站《统计分析》栏目, http:/// 。

[⑨] 陈乃醒:《中小企业发展与预测》,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第9篇:辖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在经济发展转型、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涨、货币政策紧缩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辖区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三方面难题:一是融资困难。今年以来国家采取从紧货币政策,在实施信贷规模控制的同时,人民银行连续5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至历史最高水平的17.5%,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贷款难度明显加大。二是亏损严重。部分企业利润减少和亏损面扩大,特别是电子产品销量增速大大降低。有近500家企业利润减少50%以上。三是成本增加。土地、资源等要素价格上升,企业生产成本有所提高。特别是新的《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后,企业按法规为员工交纳各类社会保险金等费用,加上最低工资标准不断调整,用工成本增加15%~30%。为此建议:

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完善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变分散使用为集中使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应,确保财政对中小企业投入逐年增加。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充分运用税收优惠、缓征或先征后返等方式对中小企业进行间接扶持。

2、推进融资方式改革。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中小企业与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合作,加强银企沟通。推动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建立互利合作、风险分担机制。加快中小企业创业贷款融资平台扩容,引导更多的商业银行通过金融创新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推进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增加中小企业的创业信贷供给。

3、加快土地利用创新。把中小企业发展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根据中小企业发展需要,为不同企业安排相应的创业场地。加强创业基地建设,通过低价租赁及财政补贴,支持企业创业发展。认真研究土地使用税的征收办法,对于单位土地面积产出不同、不同生产类型的企业,予以区别对待,对目前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交纳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可缓交、减交土地使用税。

上一篇:建筑工程消防竣工图纸下一篇:宾馆月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