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质量管理的基础是

2022-11-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统计质量管理的基础是

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的基础

随着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企业的统计工作也随时代要求积极进行改革和发展,以充分发挥反馈信息、实施监督和参与决策的作用。但是,统计工作中一些不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地方也逐渐暴露出来,阻碍了改革的深化和统计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规范统计基础工作,强化统计职能显得尤为重要。

一、规范统计基础工作,对发挥统计整体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统计工作在整个国民经济管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经济越发展,越需要加强统计工作;经济越搞活,越需要发挥统计监督作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出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作用得到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其职能也从单一向多功能发展和完善。摆脱了单纯为上级、为计划编制收集资料和提供信息的观念,向具有提供信息、咨询、实施监督等多功能的统计现代化目标迈进。

统计的整体功能,即统计信息、咨询、监督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彼此依存,相互联系,彼此制约,相互促进。只有发挥三种职能的整体效应,才能充分体现统计工作在决策与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统计信息职能是统计工作最基本的职能,是保证统计咨询和监督职能得以发挥的基本前提。如果没有准确、丰富、系统、灵敏的统计信息,科学决策和管理是不可能的,发挥统计咨询和监督职能也就缺乏科学依据。因此,规范统计基础工作,对发挥统计整体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1.宏观经济管理是建立在大量的经济总量信息的分析基础上的。企业统计是建立完备的社会经济统计的微观基础,微观数据不完整、不真实、不准确,直接影响经济总量信息的完整和准确,影响宏观经济管理决策的正确和决策水平。

2.企业要实现经营机制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实行现代化管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统计信息系统。

因此,统计工作在整个国民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统计工作关键在于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是加强统计基础工作的一个很好的工作模式。

二、制约统计整体功能发挥的因素

近几年来,统计工作在改革中不断提高和发展,无论在统计队伍建设,统计信息网络建立方面,还是在内部统计制度和统计指标体系完善等方面都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从整体上看,仍未完全摆脱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下统计工作的观念和习惯,阻碍了统计工作整体功能的发挥。

1.统计方法单一,自上而下基本上仍沿袭过去的统计报表制度。

2.企业内部指标体系不完整,现有指标体系只是对应上级主管部门设置的指标报表的要求建立起来的,只能反映生产经营活动中已经发生的事实,没有发挥科学预测的作用。

3.缺乏强有力的统计工作制度保证体系。由此可见,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立统一的工作秩序和标准,实现统计机构网络化,原始记录规范化,台账报表标准化,统计资料档案化,管理制度科学化和计算手段现代化,是实现和发挥统计整体功能的基础和保证。

三、扎扎实实搞好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充分发挥统计整体功能

1.建立稳定的统计机构,充实统计队伍。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统计培训经常化、制度化、目标化。

2.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统计报表制度。做到统一管理,内容明确,填制流程合理,格式规范整齐。

3.建立健全各种统计管理制度,这是实现统计规范化的保证。按照统计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程序化的要求,完善企业统计工作的各项制度。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强化企业统计信息、咨询、监督职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企业原始纪录、统计报表的统计台帐目录,及时公布内部检查整改的情况,对企业内部检查不合格的单位提出要求,限期整改。

4.加强统计分析,做到经常化、制度化。

5.建立统计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统计手段现代化。

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为企业统计工作发挥反馈信息,提供咨询,实施监督和支持决策的功能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开辟统计工作新领域,即参与企业发展决策,经营开发决策等创造了条件。因此,我们要把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踏踏实实做好这项工作,使统计工作更上一层楼。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作者:许惠芬

第2篇: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

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没有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就没有高质量的分析和决策。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与日俱增,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也在统计工作中相继产生,利益主体多元化、体制转化过程中经济秩序混乱、调查对象法制观念淡泊、个别统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差等,都是严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解决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是当前统计实际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成为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要做到统计数据准确、及时、完整、适用。各级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一、常见统计数据质量的问题及分析

(一)数据虚假。这类统计数据完全虚构杜撰,毫无事实根据。主要表现为有意虚报、瞒报,指标制定不严密,统计制度不完善等。

(二)指标数值背离指标涵义。主要表现为对指标理解不准确。或是因为指标含义模糊,指标计算的随意性大等原因造成数据质量问题。收集整理的统计数据不是所要求的统计内容。数据与指标涵义出现走样,面目全非。

(三)数据不完整。主要表现在调查单位出现遗漏,调查项目的资料没有搜集齐全。不符合统计的完整性要求。数据不完整,就不可能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和总体特征。得出错误的结论。

(四)统计手段和统计分析落后。主要表现在基层的统计工作仍处于手工状态,即使采用计算机也只是减少工作量的汇总、指标计算,并没有真正引用信息库和网络技术。对统计数据进行审核。大部分的统计分析局限于事后分析。即对统计数据进行单纯的讲解说明,没有很好地利用统计预测的功能,缺乏对信息的收集、综合和系统化。

二、统计数据质量问题造成的危害

(一)导致决策失误。统计数据是政府宏观决策和企事业微观决策的依据。而失真的统计数据信息会严重影响国家宏观决策的科学性和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增加宏观决策的风险,甚至导致决策失误,给国家、企事业单位造成重大损失。

(二)使政府失信于民。失真的统计数据信息,使人民群众无法了解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真实情况,无法充分行使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无法评估政府政绩的真实,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使政府决策失去权威性。

(三)严重滋生腐败。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行为。实质上是一种严重的腐败行为。它违背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了干群关系,助长了个人主义和地方、部门保护主义的蔓延。人为编造统计数据成为个别干部的“政绩”,为经济犯罪等违法行为和不良风气提供了温床,滋长浮夸之风和腐败现象,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

三、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主要存在三大障碍:一是受人为干扰有意造成的;二是受客观环境、条件所限形成的;三是可以计算和控制的技术性因素。具体来看:

(一)统计数据受人为干扰。各种评比客观上起到衡量领导政绩的作用,使统计数据容易受到干扰。上级层层下达目标责任制。把统计数据与政绩、升迁、奖惩相联系。诱导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局部利益和小团体利益。对统计行政干预,凡是涉及本单位和本部门有利或与主要领导政绩有关的目标考核的主要统计指标必然受到“关注”,统计业务很难保持其独立性。一些单位对统计数据质量的严肃性认识不足,统计法制意识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统计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致使统计数据质量受到影响。

(二)基层统计队伍力量不足。基层统计单位处于不堪负重、疲于应付的状态。基层统计单位对统计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统计人员专职的少、兼职的多,统计岗位形同虚设,统计人员兼多项工作,统计只能算是附带性工作,使统计人员不能专心搞统计,对统计工作多于应付。若报表任务来临。工作责任心强的尚能做好报表按时上报。工作责任心差的再三催促也难完成任务,这部分人员虽然在统计岗位上工作多年。仍是对统计业务不熟,对统计指标的含义,以及统计口径、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一知半解,上报的报表往往容易出错,极不规范,数据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三)统计人员素质不高。一些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稳定性差。有的单位年年更换统计人员,甚至一年换几次,这种短期行为极大影响了统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刚换上来的又没有参加任何统计业务培训,工作没有交接好就匆忙上阵,做起统计工作来,不知从何着手,只能是凭感觉填报数据。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四)被调查者配合程度低、缺少约束力。统计对象不愿提供真实的统计数据,其成因是由于利益最大化的要求与依法承担业务间存在着突出矛盾。如,调查对象有“不露富”、“怕缴税”的思想,能瞒则瞒,所报送的涉及与自身利益有关的统计数据远低于实际现象。

(五)统计技术、手段落后。主要包括由于统计指标、统计分组、调查方法、汇总方法设计不当等形成设计误差,由于计量单位、计量方法、提问不当、申报、不回答、调查覆盖面、记录、抽样、代表性等误差形成调查误差,由于手工汇总时记录、计算、抄写、打印产生的误差和机器在编码、录入、数据处理时产生的误差等形成汇总误差,对统计数据质量都造成了一定影响。

(六)现行统计调查制度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现行统计报表表种太多、指标繁杂,而且同一个指标在不同的专业甚至在同一个专业的不同报表中出现。有的指标设置不科学、不合理,与社会发展情况不相符合,甚至没有意义,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抽样调查的代表性受到挑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分层加快,抽样的随机性难以保证。

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一)改革干部考核制度,完善干部管理体制。干部考核制度和干部管理体制不完善,是导致和助长统计数字造假的重要源头。因此。对各级干部的考核、评价以及相应的升迁、任免要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业绩评估制度,不能仅仅从“数字”上看政绩,要坚持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并赋予群众监督那些用于考核干部政绩的统计指标的权力。

(二)加强统计法制宣传和执法力度。统计法是统计人捍卫统计数据质量最强大、最有力的武器。要严格执法,强有力的法律实施机制,使违法成本极高。从而真正杜绝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等统计违法行为的发生。要加在普法力度,广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增强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制观念,重点是加强对各级领导和调查对象的宣传。增强其依法履行义务的自觉性,把常年检查与执法大检查结合起来。加大统计执法的力度,要加大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对典型的统计违法案件进行曝光。

(三)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统计调查方法制度。科学可行的统计调查方法制度是保证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要对现行各种统计报表和指标。按照调查目的、对象、范围、频率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清理、精简,整合现行各专业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增加反映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节能降耗等相关统计指标。完善统计方法制度的原则是:能利用现有资料进行科学推算的数据不再增加新调查项目;能通过抽样调查或其他非全面调查方法搜集到统计数据不进行全面调查;能通过一次性调查取得的统计数据能基本满足需要的不进行周期性调查;能通过部门统计或会议文件搜集到资料的就不增加新的调查项目。

(四)建立完善统计数据质量评估制度。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与评估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建立健全完善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有利于提高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透明度。确保统计数据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事业的实际发展情况。

(五)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统计机构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组织领导。严格按照“有机构、有人员、有资格、有制度、有台帐”的五有要求规范基层统计基础工作,扎实做好统计源头工作。业务培训和指导常抓不懈。不断提高基层统计干部队伍素质,不断丰富统计人员专业知识、实际工作经验和善于统计调查获得第一手资料能力,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忠于职守的统计精神。

(六)大力发展统计代理制度。统计代理制度是统计代理人员全面代理调查对象的统计事务,由统计代理人员按照统计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按时向统计机构提供被代理单位真实、准确、全面的统计资料。通过代理制度。统计调查对象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履行了国家统计义务,统计数据也得到了有效的保证。

(七)加强全民统计意识教育。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全民统计意识教育,树立诚信统计理念。开展全民统计意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全社会营造每个调查对象自觉遵守统计法、自觉履行统计义务的良好氛围。

作者:陈敬祥

第3篇:统计工作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

摘要:目前,向管理要效益已成为企业共识,但许多企业在管理中则忽视了统计工作。而统计工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又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亟待加强。所以,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健全企业统计管理制度,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

关键词:企业管理;统计;方法

在传统计划经济下,我国的企业统计工作曾建立了一套相对全面和完整的体系。改革开放后,这一体系不能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加之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对建立在统计基础上的科学决策认识不够,因而对企业统计也普遍不重视,甚至认为企业统计是为政府统计部门报表设置的企业部门,对企业根本没有什么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统计的咨询、监督、决策功能的作用开始凸现,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加强管理,更清晰、更详细、更系统地认识本身现实状况和内部、外部各方面条件及发展变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数目字管理”,开始认识到,向管理要效益离不开统计。

一、企业管理者应当给予统计部门及统计工作正确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

现在,许多企业管理者并不清楚设置统计部门对企业自身的作用,也不清楚企业统计工作在企业的功能。他们常常认为企业统计就是将一些现成的数据抄写下来,再将这些数据简单地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然后形成报表上报给政府统计部门;还有的企业领导将企业会计与企业统计混为一谈,认为企业的统计工作就是简单的会计工作,让一些会计专业人员从事统计工作。这样,企业统计信息的搜集、整理往往缺乏准确性,系统的统计分析与预测更是提不起来,高质量的统计信息分析报告和企业战略决策所必需的统计咨询与决策分析也就随之消失了,统计咨询、监督和决策功能也随之不复存在。因此,统计工作要想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

二、加强企业统计的基础工作,健全企业统计管理制度

企业统计的基础工作就是搜集企业材料计划、产品生产和产品营销等生产经营活动所有数据为原始记录,用一定的表现形式将原始记录按时间顺序进行系统的登记和积累,成为统计台账,然后按一定的表格形式即统计报表形式表现出来。

没有健全的基础工作,统计数据就是无本之木;统计分析报告就是空中楼阁。现阶段,有许多企业没有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也就无从谈起,统计报表则是估计甚至是凭空捏造几个数据编造出来的,可想而知,这些统计报表对企业非但不起好的作用,有时还会起坏作用。

健全企业统计管理制度,一要明确统计岗位的职责,做到全员统计,人人有责;二要严格统计原始记录、原始台账和统计报表的工作流程,将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建立科学、全面、系统的统计指标体系,把统计工作纳入科学管理体系当中;三要加强对统计资料的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的考核力度,避免统计工作流于形式,使企业的统计工作真正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助手。

三、加强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

统计学是一门科学,统计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不是将现成的数字简单地相加或相减,而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将搜集起来的统计数据进行科学地整理和分析,形成有效的统计报表。从事统计工作人员没有进行专业的、系统的业务培训和学习,是不可能做好统计工作的。尤其是基层统计人员。有这样一位基层统计工作者,当他统计企业产品合格率时,使用公式:月产品合格率=月合格产品产量/月产品全部产品产量。而计算产品废品率时,使用公式:月产品废品率=月产品废品数量/月合格产品产量。这样,由于不具备统计专业知识,他所报的每月废品率就偏高,统计数据人为出现误差,直接影响了上级综合部门的分析与决策。

现代企业管理要求企业统计不仅要收集企业内、外部信息,同时还能应用各种新的统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深层次的综合统计分析,并不断总结适合本企业的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创新,为企业新产品开发,产品市场的开拓以及企业的生产与营销提供预测和决策服务,这些都对企业统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企业统计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统计技术水平,较广的管理知识,同时还要有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要熟悉企业其他部门业务,即企业统计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深度和技能宽度。没有不断的培训和学习,企业统计人员将难以达到要求,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领导依据数据信息进行科学决策的内在需求会日益增加,掌握了统计技术的统计人员和企业统计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也有必要在相关培训方面加大投入,使统计工作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四、加快推进企业统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统计服务水平

传统的统计,指标设计比较粗略,统计方法比较简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企业活动的内、外部因素越来越多,原因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简单方法早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目前,许多企业统计部门应用计算机进行统计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分析。企业统计工作应结合企业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企业统计信息在企业生产运营等不同阶段对企业所产生的实际功效,将其分成统计报表、统计分析、统计信息预测与决策等板块,通过软件配置和统计数据库应用系统,实现统计信息的搜集、加工整理、分析和应用等全过程的信息自动化。企业统计信息化的建设工程,能有力保障企业统计资料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企业统计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实现企业快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梁玉金.改革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8).

2、梁冯珍,关静译.统计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石家庄工业泵厂有限公司)

作者:梁俊芹

第4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条件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为决策服务的水平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以“统计机构网络化,报表台帐标准化,统计管理法制化,统计信息自动化,统计资料档案化”为目标,开展统计基础规范化工作,狠抓统计机构和统计队伍建设,健全统计调查网络,加强统计执法检查,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走向规范化、正规化的轨道。

关键词: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议;对策

统计基础工作的扎实程度决定着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的规范化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实现统计管理规范化、业务流程标准化、任务落实制度化、统计调查法治化、统计人员专业化和统计手段现代化工作机制,成为目前摆在各级统计机构和每一名统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政治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谈几点浅薄的感悟和认识。

一、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调查对象的认识偏差导致配合程度偏离。一方面存在“七分统计,三分估计”的陈旧观念依然在某些统计对象的脑海里存在,调查对象为了某种利益的驱动,导致他们对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产生偏见,或者怕泄露自己的实底有意虚报或瞒报,故意不提供真实的第一手统计资料,人为地造成了统计基础资料来源的渠道受阻。另一方面基层单位报表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比较差,基层源头数据搜集难度大。每当临近报表送审时间,县(区)级统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就开始电话催表,一两次还不行,得反反复复才能把报表催到手,无论是定期的报表还是抽样调查表,催报难度及花费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报表录入处理分析过程。

2、基层统计机构力量薄弱,特别是县(区)、乡镇两级统计机构承担的统计任务与人员力量过分悬殊。目前县(区)、乡两级统计机构承担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任务,特别是上级统计机构局、队分设后,县(区)级统计局在原有的在职人员和工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同时承担上级局、队安排的统计业务和调查任务,人员配备和力量与统计工作量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3、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影响。按照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要求,真正达到会统计、会调研、会分析、会微机的“四会”标准的人员为数很不乐观,而懂政策经济、知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4、基层经费紧张成为制约基层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除上级业务部门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外,统计部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县(区)级财政以保人员工资为根本,而满足统计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的需要举步维艰。

5、统计执法举步维艰。统计违法行为多发生在为单位工作的行为上,一般都是对单位进行处罚,如果某单位受到违规处理,势必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二、对基层基础规范化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1、强基固本夯实统计基础。健全机构和人员是夯实统计基础的关键。一是不断完善壮大县(区)、乡统计机构,充实、培训县(区)乡统计人员,在筹备成立市级调查总队的基础上,应尽快考虑成立县(区)级相应的调查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加大对基层

工作的督导力度,提高局、队统筹组织协调和统计业务能力,确保基层各项统计任务的顺利组织实施。二是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和管理,理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使部门统计成为统计部门依靠的重要力量;三是搞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统计职业道德意识,强化统计法律意识,提高统计从业水平,为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四是建议上级业务单位要加强统计报表的管理和各专业报表间的衔接,杜绝统计报表指标重复统计,不随意增加基层工作负担。

2、质效并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重点从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简便性和适用性等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上的完整性。要求统计调查覆盖的范围要完整,被调查对象的报表起报要完整。二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准确性。对基层报来的各类报表必须严格审查,是否按统计制度规定的指标填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统计数据是否符合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等,从数据采集的源头把好质量关。三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时间价值上的及时性。以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统计工作的手段和方法,缩短统计调查与数据结果发布的间隔时间,以最快时间发布统计数据,建立和规范统计信息发布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四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使用过程中的简便性。一方面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部门统计资料,减少重复统计,最大限度地减轻社会调查负担。另一方面对外公布的各种统计数据、统计图表和统计分析文章,力求简洁、清晰、明了,要把枯燥的数据、专业的图表和术语转化为贴近现实、贴近大众的表达方式,便于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理解。五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价值实现上的适用性。及时了解、掌握各级领导决策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情况,在调查之初就要考虑收集的统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从而缩小统计信息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统计产品,才能使统计数据发挥最大的效益回报。

3、转变理念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主动性。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紧扣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主动搞好服务,及时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服务的同时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二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在开展统计服务和统计分析时,除要满足一定的数量要求的同时,更要注重分析的质量。服务的角度要准确,服务的内容要充实。对社会、经济方面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认真选题,做到分析问题透彻,提出的建议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三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实效性。把握经济趋势、科学预测,由事后分析为主向事后分析与事前预警预测并重转变,改变过去单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的做法,在深入研究问题、提供实用有效的产品上下工夫。

4、加强统计执法规范基础工作。一是以"五五"普法为契机,营造以法治统的良好氛围。借机造势,大力宣传《统计法》和统计工作,加大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为依法治统营造良好的外围环境。二是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是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条件。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继续理顺局内各专业业务关系,理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业务关系,理顺上下级统计机构间的业务关系,增强统计业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化管理,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的规范化、档案化管理,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5、多方培训强化统计人员素质。作为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工作的职责要求应该了解和掌握现行的方针、政策、经济发展的重心、核心和趋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统计工作方法,知道怎样收集数据、怎样计算指标、怎样分析整理资料;了解和掌握统计信息网络技术。因此,全方位加大培训教育的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和工作力度,造就一大批懂统计专业、会经济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请进来教与送出去学相结合等方式,使基层统计人员能够接受多层面的培训和交流,不

断强化职业道德,形成依法统计理念,不断更新、拓展专业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能够比较准确分析和把握经济运行的趋势,熟练运用网络系统传递信息,才能保证源头数据不受干扰,做到准确、及时和到位,才能为提高数据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6、加快信息化提升统计服务手段。信息化建设是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统计现代化建设必要保障和手段。依托现有的硬件和网络资源,坚持统

一、开放的原则,整合统计信息网络资源,构建统计信息服务网络互动平台,为领导决策、企业发展和公众需求服务。逐步向“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目标稳步迈进。关于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第5篇: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条件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为决策服务的水平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以“统计机构网络化,报表台帐标准化,统计管理法制化,统计信息自动化,统计资料档案化”为目标,开展统计基础规范化工作,狠抓统计机构和统计队伍建设,健全统计调查网络,加强统计执法检查,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使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走向规范化、正规化的轨道。

关键词: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议;对策

统计基础工作的扎实程度决定着统计数据质量,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程度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建设的规范化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实现统计管理规范化、业务流程标准化、任务落实制度化、统计调查法治化、统计人员专业化和统计手段现代化工作机制,成为目前摆在各级统计机构和每一名统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政治任务。结合工作实际,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谈几点浅薄的感悟和认识。

一、基层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

1、部分调查对象的认识偏差导致配合程度偏离。一方面存在“七分统计,三分估计”的陈旧观念依然在某些统计对象的脑海里存在,调查对象为了某种利益的驱动,导致他们对统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产生偏见,或者怕泄露自己的实底有意虚报或瞒报,故意不提供真实的第一手统计资料,人为地造成了统计基础资料来源的渠道受阻。另一方面基层单位报表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比较差,基层源头数据搜集难度大。每当临近报表送审时间,县(区)级统计机构的工作人员就开始电话催表,一两次还不行,得反反复复才能把报表催到手,无论是定期的报表还是抽样调查表,催报难度及花费时间和精力远远大于报表录入处理分析过程。

2、基层统计机构力量薄弱,特别是县(区)、乡镇两级统计机构承担的统计任务与人员力量过分悬殊。目前县(区)、乡两级统计机构承担了大量的统计数据收集、审核、汇总任务,特别是上级统计机构局、队分设后,县(区)级统计局在原有的在职人员和工作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必须同时承担上级局、队安排的统计业务和调查任务,人员配备和力量与统计工作量之间矛盾日益突出。

3、基层统计人员素质不能完全满足统计形势和工作任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使基层的统计数据的质量受影响。按照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要求,真正达到会统计、会调研、会分析、会微机的“四会”标准的人员为数很不乐观,而懂政策经济、知法规、能统计、会预测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稀少缺乏。

4、基层经费紧张成为制约基层统计事业发展的“瓶颈”。除上级业务部门仅有的一点业务经费外,统计部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县(区)级财政以保人员工资为根本,而满足统计基础设施及网络化建设的需要举步维艰。

5、统计执法举步维艰。统计违法行为多发生在为单位工作的行为上,一般都是对单位进行处罚,如果某单位受到违规处理,势必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二、对基层基础规范化工作的建议和思考

1、强基固本夯实统计基础。健全机构和人员是夯实统计基础的关键。一是不断完善壮大县(区)、乡统计机构,充实、培训县(区)乡统计人员,在筹备成立市级调查总队的基础上,应尽快考虑成立县(区)级相应的调查机构,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加大对基层工作的督导力度,提高局、队统筹组织协调和统计业务能力,确保基层各项统计任务的顺利组织实施。二是加强对部门统计的指导和管理,理顺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的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使部门统计成为统计部门依靠的重要力量;三是搞好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加强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统计职业道德意识,强化统计法律意识,提高统计从业水平,为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奠定基础。四是建议上级业务单位要加强统计报表的管理和各专业报表间的衔接,杜绝统计报表指标重复统计,不随意增加基层工作负担。

2、质效并重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统计数据质量重点从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简便性和适用性等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统计数据在统计信息的采集范围和内容含量上的完整性。要求统计调查覆盖的范围要完整,被调查对象的报表起报要完整。二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客观真实性方面的准确性。对基层报来的各类报表必须严格审查,是否按统计制度规定的指标填报,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计算结果是否准确,统计数据是否符合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等,从数据采集的源头把好质量关。三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时间价值上的及时性。以求真务实、不断创新统计工作的手段和方法,缩短统计调查与数据结果发布的间隔时间,以最快时间发布统计数据,建立和规范统计信息发布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时效性。四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使用过程中的简便性。一方面加强与政府各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部门统计资料,减少重复统计,最大限度地减轻社会调查负担。另一方面对外公布的各种统计数据、统计图表和统计分析文章,力求简洁、清晰、明了,要把枯燥的数据、专业的图表和术语转化为贴近现实、贴近大众的表达方式,便于各级领导、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理解。五是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信息价值实现上的适用性。及时了解、掌握各级领导决策和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情况,在调查之初就要考虑收集的统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从而缩小统计信息供应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统计产品,才能使统计数据发挥最大的效益回报。

3、转变理念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一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主动性。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紧扣县(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主动搞好服务,及时反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积极拓宽服务领域,为各级党政领导决策服务的同时还要为企业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二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在开展统计服务和统计分析时,除要满足一定的数量要求的同时,更要注重分析的质量。服务的角度要准确,服务的内容要充实。对社会、经济方面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认真选题,做到分析问题透彻,提出的建议切合实际,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三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的实效性。把握经济趋势、科学预测,由事后分析为主向事后分析与事前预警预测并重转变,改变过去单纯反映情况、提供信息的做法,在深入研究问题、提供实用有效的产品上下工夫。

4、加强统计执法规范基础工作。一是以"五五"普法为契机,营造以法治统的良好氛围。借机造势,大力宣传《统计法》和统计工作,加大统计违法案件的查处和曝光力度,为依法治统营造良好的外围环境。二是严格落实各项统计制度,是实现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条件。严格执行统一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标准,继续理顺局内各专业业务关系,理顺与行政主管部门的统计业务关系,理顺上下级统计机构间的业务关系,增强统计业务工作的整体性、协调性和互补性,逐步实现统计数据采集、审核、加工、管理各环节的流程化管理,统计原始记录、统计报表、统计台账的规范化、档案化管理,促进统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5、多方培训强化统计人员素质。作为基层统计工作人员,工作的职责要求应该了解和掌握现行的方针、政策、经济发展的重心、核心和趋势;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统计工作方法,知道怎样收集数据、怎样计算指标、怎样分析整理资料;了解和掌握统计信息网络技术。因此,全方位加大培训教育的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和工作力度,造就一大批懂统计专业、会经济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队伍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通过采取集中培训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请进来教与送出去学相结合等方式,使基层统计人员能够接受多层面的培训和交流,不断强化职业道德,形成依法统计理念,不断更新、拓展专业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能够比较准确分析和把握经济运行的趋势,熟练运用网络系统传递信息,才能保证源头数据不受干扰,做到准确、及时和到位,才能为提高数据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6、加快信息化提升统计服务手段。信息化建设是是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功能、促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进统计现代化建设必要保障和手段。依托现有的硬件和网络资源,坚持统

一、开放的原则,整合统计信息网络资源,构建统计信息服务网络互动平台,为领导决策、企业发展和公众需求服务。逐步向“统计信息标准化,数据传输网络化,业务处理电子化,信息服务社会化”的目标稳步迈进。关于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的思考

第6篇:统计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统计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整个国经济健康运行的主要监测手段,是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主要信息渠道,统计数据反映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准确、全面、及时、系统的统计数据,是各级党委政府在进行科学决策和管理,制定宏观调控措施,做出科学、合理、正确决策的必要依据。准确及时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统计的源头,是整个统计工作的起点,要确保统计信息的质量,必需重视基层,夯实基层,才能使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协调、稳定、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统计工作问题原因对策

1 基层统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统计工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

1.1 统计指标体系滞后,缺少应变对策,难以适应当地政府部门的需要

1.2 领导不重视,统计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严重

1.3 向主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与向政府统计部门报送统计资料重视不够程度之间的矛盾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基层统计工作,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了必要的决策依据,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是:

2.1 基层统计工作薄弱,队伍不稳定 由于基层统计员调换频繁,队伍不稳定,给统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一是新的统计人员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业务不熟,缺乏工作经验,法律意识不强。二是部分领导对基层统计工作重视不够。部分领导从思想上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到位;三是基层统计工作任务太重。有的乡镇统计员仅有一人,但身兼数职,影响了统计信息的质量;四是基层统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水平低,难以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五是是在队伍建设方面,有的统计员业务刚熟悉就被调换掉了,有的是刚培训完又被调换掉,培训没有换的快,形成了年年培训年年新。

2.2 统计工作重视不够,统计经费严重不足 大多数基层县乡财政主要依靠中央转移支付才能勉强保证工资的发放和机构运转,因而也就没有多余的财力来增加经费。因而基层统计经费只减不增,连一些必要统计调查都难以开展。每次机构改革对统计部门不是撤并机构就是减少编制,造成结构不合理,与其它部门相比统计队伍从数量到质量整体下降。多年来,由于经费紧张统计部门很少对下级进行业务培训,这就造成了社会上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极大的降低了统计信息、咨询、监督三大功能的发挥。

2.3 行政干预太多,依法治统,依法兴统的法制化道路任重而道远 近年来各种项目繁多的考核奖惩责任制,在肯定成绩,促进工作的同时,不得不看到对数字的负面效应。导致了“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现象的产生。使统计信息失真。

2.4 对GDP的过分关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 当前,反映一个地方经济综合实力的最主要指标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DP),由于社会上很多人,包括绝大部分领导缺乏对GDP的具体含义及其核算原理的认识,只强调比较其增长速度,而忽视了其核算方法,这样就影响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因此,目前对GDP的增幅及内涵的认识偏差、对统计数据质量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3 解决统计工作问题的对策

针对统计工作中表现出来的诸多矛盾,问题及原因。这即受客观原因(全国依法治国刚起步,经济体制是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也受主观原因(统计理论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各社会阶层需要;统计队伍素质低,变化大;社会对统计重视不够,经费不足),当前必须在正视现实和矛盾的前提下,要用科学、系统的方式和方法来配套推进统计改革,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3.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首先,领导者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特别是各级领导和统计人员要彻底转变观念,充分认识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会使用数字的领导是不会工作的领导,不重视统计的领导者是一个不称职的领导;其次,统计人员应树立以统计服务质量求生存的观念。克服消极思想,不思进取、因循守旧、阻碍统计事业发展的旧思想,旧观念。所以必需下大力度,真正地解决好领导的认识问题,这样统计工作实施起来就有了基础。

3.2 稳定队伍,增加统计经费 首先,提高基层统计队伍。一是应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使默默无闻的工作者有声有色;二是用政策的方式规定哪一级统计人员应参加哪些生产、经营和决策活动,应享受那一级的政治和生活待遇,从政治和物质上提高其地位;三是基层领导人员要支持统计人员的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困难;四是统计人员要树立信心,自尊、自重、自爱、自强不息,用自己优秀的工作来提高地位,相信“有作为就一定会有地位”;五是认真抓好培训工作,特别是职称考试工作、计算机技术和英语学习鼓励统计人员全脱产和半脱产培训,使统计人员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提高队伍素质,稳定队伍,增强动力;其次,增加经费投入。目前,在基层,特别是经济欠发地区,地方财力只能保工资发放,做好上述工作只有依靠中央增大统计业务、事业费来解决经费困难问题。因此必须,一是从上到下争取统计经费,确保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建立专项经费;三是积极向各部门筹措资金。这样,在开展统计工作中,就不会产生,经费紧张的状况,就能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统计信息的质量。

3.3 依法治统、依法兴统 一是应加强统计法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开展统计普法宣传活动,使一切有接受能力的公民都能了解统计法;针对县、处级以上管统计的领导干部,通过讲座、报告会等形式进行统计法的宣传教育;对各级统计工作人员,采取培训班、研讨班等形式组织他们进行系统的统计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以上的途径使大家学法、知法、懂法、用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二是应加强执法检查,对粮食产量、农民收入、乡镇企业产值,人口出生、计划生育、小康监测等指标要定期检查。统计也要打假“拧干数字水分”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三是要对违法案件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从重从严从快查处,特别是对违法单位和单位领导查处后要在新闻界公开曝光;四是要成立执法机构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真正从组织上保证落实好。只有这样统计才能有了法律保障。

3.4 完善统计制度及核算体制 统计制度的滞后,已直接影响地方政府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对其改革势在必行。首先,完善统计制度。一是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制度,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制度,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二是确立以统计机构或统计负责人签署或盖章的统计资料为准的制度,各级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计划,检查政策、计划执行情况,考核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工作成绩,进行奖励和惩罚等,如需要使用统计资料时,必须依照《统计法》规定,以各级统计机构或者统计负责人签署或盖章的统计资料为准;三是统计资料定期公布制度,使社会各界能够及时收集到统计信息。四是建立健全统计保密制度,对国家、私家庭和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要保密。4 小结

总之,准确及时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实事求是是统计工作的核心。基层统计工作必需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切实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基层单位的统计工作是整个宏观统计的源头,是整个统计工作的起点,要确保统计信息的质量,必需重视基层,夯实基层,才能使整个国民经济保持,协调、稳定、快速、健康发展。搞好基层统计工作 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第7篇:关于切实加强工业统计基础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业统计数据质量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市直有关部门及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近年来,我市工业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统计作为信息主体,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及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服务的职能日渐凸现。为确保我市工业源头数据准确,进一步提高全市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根据省及(上级市)市统计局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进一步加强工业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

1、完善工业统计负责人制度。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认真学习贯彻《统计法》和《山东省统计管理条例》,继续抓好统计网络建设,全面推行工业综合统计负责人制度。大中型工业企业要设置与之业务相适应的统计机构或综合统计负责人,小型工业企业(包括乡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在本单位履行工业综合统计的职能,使之与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结合起来,以促进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工作水平的提高。工业统计负责人及各类专职或兼职统计员要定期参加培训,持证上岗。

2、建立健全工业企业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是工业统计工作的基础,要严格按照统计法律法规及统计方法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工业企业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做到数出有据,使其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3、加快工业统计自动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工业统计信息网络化,确保数据处理和传递工作的高速、高质、高效。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统计工作,必须配备和使用微机,6月底前实现网上直报。

4、建立健全各项统计工作制度,做到责任到人、制度上墙。

通过上述制度的落实,逐步达到“统计人员专业化、统计报表制度化、数据处理微机化、资料管理档案化”的“四化”要求。

二、加强和完善企业报表管理工作

1、严格企业报表程序。企业上报的基层报表由统计员根据企业的原始记录按照统计报表的要求据实填写并签名,由统计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审核无误后签名,单位盖章,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程序准时上报。

2、对既无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又无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的“三无企业”,统计数据查无实据的,其上报数据视为伪造。

3、乡镇要加大“审核把关”力度。对乡镇企业上报的基层统计报表,特别是农村及私营企业,乡镇综合部门要按照有关制度的要求,对其进行严格审核把关,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三、进一步增强统计基础建设工作的自觉性

各级各部门各企业,特别是农村工业企业和私营工业企业必须把统计基础工作纳入工作议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此项将作为今后统计执法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无统计机构及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无统计原始记录及统计台帐和有关资料不健全的“三无”企业,视为伪造统计资料,我们将依照《统计法》和《山东省统计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第8篇:线损的统计与分析是线损管理的关键

线损的统计与分析是线损管理的关键,只有准确、真实、及时地统计线损,科学地分析线损,才能够及时地发现异常、查找出原因,指导供电企业查处窃电、营业差错、计量故障等。10 kV及以下配电网的表计点多面广,10 kV和低压线损的统计与分析对供电企业仍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线损的统计更显得重要。本文仅讨论10 kV和低压的抄表和线损的统计、分析。 对于线损的统计,供电企业已制定了有关规定,如广东电网公司规定大用户的抄表时间为每月1~5日,其它用户为每月1~15日,线损要“四分”统计(即分电压等级、分站、分线、分台区),但即使在每月1~5日全部表抄完,而抄表是按现时普遍的人工分片抄,当月统计的线损对分析作用不大,因为抄表的不同期造成统计的线损与实际线损偏差大。例如一条10 kV线路,如果该线路下的配电变压

如何准确、真实、及时的统计线损,通过近几年的管理,肇庆四会分局总结了几种抄表方法,使每月的统计线损更接近实际。

一是按电压等级尽量做到供售电量同步抄。以往是变电站的表计每月1日抄,配电变压器的总表和低压表分片抄,结果是每条10 kV线路统计到配电变压器的供售电量可能有几天的时间差,统计到低压用户的可能时间差更大,甚至每个台区统计的供售电量可能有几天的时间差。统计的供售电量时间差越大,造成统计线损和实际线损的偏差就可能越大。肇庆四会分局每个供电所安排专人对每条10 kV线路的所有总表同步抄表,即一条10 kV线路的所有总表,从变电站出线柜总表到线路最末端的总表的抄表时间尽量缩短,要求一天内按固定的路线抄完。如果该线路有某用户的用电量占比例较大,就抄变电站出线柜总表后,即抄该用户,尽量做到大部分售电量与供电量的时间同步。每个低压台区由一个抄表员从总表至各用户表按固定的路线抄完,这样,10 kV和低压台区分别统计的供售电量时间差可以控制在10小时之内,线损率的波动不超±1.4%。

二是运用现代科技的电子表冻结电量功能抄每月冻结电量。三相多功能电子表和个别的单相电子表,可以每月固定的时间记录,并保存电表的用电量。肇庆四会分局将每条10 kV线路的变电站出线柜总表,和所有配电变压器总表更换为三相多功能电子表,将一台配电变压器的总表和所有用户表更换有冻结电量功能的用户表,并设置统一的冻结电量时间。这样10 kV线路和配电变压器台区统计的供售电量就不存在时间差。

三是运用现代科技的遥抄和低压集抄系统。 以上三种方法在肇庆四会供电局都有实施,并取得明显效果,各有利弊。第一种方法不用资金的投入,只须调整抄表和统计方法,配电变压器总表要抄两次,实施容易,但统计供售电量仍有一定的时间差。第二种方法统计的供售电量就不存在时间差,统计的线损准确,一个抄表周期可发现线损的异常,而且无须运行费用。现时专用变压器用户因执行峰谷电价已换多功能电子表,只须投入一定的资金将公用变总表更换为多功能电子表,对分析和控制10 kV线损,及时发现窃电量或差错电量较大的专用变压器有很大的帮助,经济效益可观,对供电量大的工业线路效益更显。配电变压器低压台区全部更换有冻结电量功能的用户表投入资金较大,和低压集抄系统相当,效益不如低压集抄系统。第三种方法可以每小时统计供售电量、线损,动态分析线损,也可以对某一用户实时监控,能及时发现异常,而且节约人力和避免人为的错抄,是最好的抄表方法。但投入资金量大,并需每月的通信费用。

目前各地正进行大规模的配电网建设和改造,根据各地的实际,根据各条10 kV线路、各配电变压器台区的实际,选择合适的表计和抄表方法,对降低线损有重要作用,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9篇:夯实基层基础提高统计质量

村专干培训材料

同志们:

为切实搞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为我们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最为关键的就是抓好统计工作!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有必要对我们的专干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统计业务知识培训!现我们就针对统计方面的具体业务知识来共同学习!

要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要求我们每个工作者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要有搞好本职工作的决心,要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真正做到脑勤、腿勤、口勤、手勤!

一、掌握本村基本情况、熟悉育龄群众动态

要做好统计工作,首先就是要掌握本村的育龄群众基本情况,要对每一位育龄群众做到入户了解,掌握好每一个基本数据,这就要求我们每个计生专干要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在摸清育龄群众的基本情况下,还要进一步掌握每对育龄夫妇的生育动态和生育意识,才能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长期做到深入农户,才能更好的保持我们的干群关系!

二、建好基础台帐、

上一篇:热烈的近义词下一篇:学校揭牌仪式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