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临床病理分析

2023-02-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肺癌是很常见的恶性肿瘤, 随着环境污染、大气污染、吸烟人数增多, 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肺癌的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检查、免疫组化技术、组织化学技术确诊。随着穿刺器械的不断改进, 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 该技术可靠, 操作简便, 损伤小, 恢复快, 成功率高, 特别适用于周围型肺癌和弥漫性病变。为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话检术对肺部肿瘤、肺部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价值, 该文对该院2007年1月—2012年5月240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07年1月—2012年5月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240例。临床有吸烟史132例, 慢性支气管炎史85例, 主要症状有咳嗽、咳痰, 占164例, 多为阵发性干咳或咳白色泡沫痰。痰中带血, 38例;胸痛42例;胸闷、气促26例;发热45例。病灶肿块直径0.6~23 cm, 2个以上的多发性结节者21例。所有病例均为肺周围型肿块和病变。

1.2 方法

采用16~20G自动枪式切割针, 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取材, 所有标本经4%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 切片厚度4~5μm, HE染色, 光镜观察, 其中122例进行了免疫组化, 23例做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组化采用SP法, 所用一抗为CK、CK7、CK5/6、p63、CK20、villin、CDX2、CA125、EMA、CEA、ER、AFP、TdT、TTF-1、Syn、CgA、NSE、Vimentin、p53、Ki-67、CD99、CD79a、CD3、CD45R0、CD4、CD20、CD10、CD15、CD30、ALK等, 部分进行EGFR基因检测。组织化学采用抗酸染色、PAS、PAM等。

2 结果

240例患者, 其中男性158例, 女性82例, 男女之比为1.93:1, 年龄11~92岁, 平均51.5岁。所有病例均穿刺活检成功, 通过病理检查获得明确诊断。恶性肿瘤206例, 肺原发性肿瘤占195例, 其中腺癌91例, 鳞状细胞癌63例, 小细胞癌18例, 细支气管肺泡癌12例, 淋巴瘤3例、大细胞癌2例、腺样囊性癌2例、胸腺瘤2例、腺鳞癌1例。转移性肿瘤14例, 其中转移性腺癌5例, 乳腺癌4例, 肝癌3例, 卵巢癌2例;孤立性纤维组织肿瘤1例。炎性假瘤6例, 结核6例, 炎症性病变11例, 隐球菌病1例, 不能明确诊断者8例。其中18例恶性肿瘤做了手术切除, 术前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 见表1。

3 讨论

肺癌是呼吸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分为中央结节型和周围弥漫型, 中央结节型肺癌主要靠支气管镜活检、刷片、痰脱落细胞检查。周围弥漫型肺癌主要靠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 以前主要依靠细针抽吸活检, 但由于针芯易堵塞, 所取到组织较少、组织挤压变形、较碎不成形, 以致假阴性率高, 特异性差[1]。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医疗器械不断改进, 新的穿刺切割针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CT引导下, 定位准确, 所取组织成块、量足、无挤压、不变形, 除了做常规切片外, 还能够做免疫组化和组织化学特殊染色, 辅助诊断。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成功率高、损伤小、恢复快[2]。病理诊断确诊率高, 据文献报道, 病理诊断确诊率达90%~98.55%[3,4], 本组病例病理确诊率为96.67%, 与文献报道一致。本组病例, 恶性肿瘤占85.83%, 腺癌最多 (见图1, 腺腔排列紊乱) , 其次为鳞癌 (见图2, 可见角化珠) , 再其次为小细胞癌和细支气管肺泡癌, 这四类肿瘤占恶性肿瘤的91.75%。肺穿刺标本, 组织少, 由于挤压、变形, 以及肿瘤分化差, 没有细胞间桥和角化, 鳞癌和腺癌及小细胞癌难以鉴别, 需要做免疫组化, 本组122例做免疫组化, 占恶性肿瘤59.22%。鳞癌CK5/6、p63、CEA阳性。腺癌CK18、CK7、CK20、villin、TTF-1、EMA、CEA阳性, CK7在肺原发性腺癌中阳性, 肺转移性胃肠道腺癌阴性, CK20在肺转移性腺癌中阴性, 而在胃肠道腺癌中阳性。小细胞癌CD56、CgA、Syn、TTF-1、CK阳性。细支气管肺泡癌一般不需要做免疫组化, α1-AT、CEA、KP16D阳性, PAS染色可见PAS阳性颗粒。免疫组化多项联合应用可以对肺肿瘤良恶性、组织类型、原发性、转移性鉴别开来, 起到重要辅助诊断作用[3,5,6]。8例不能确诊的原因是, 穿刺遇到空洞和坏死区, 肿块过小, 取到的病变组织过少, 病变不典型, 也不能够继续进行免疫组化检查。抗酸染色、PAS、PAM可以将结核、隐球菌病等病原菌与其他炎症病变区别开来。18例恶性肿瘤做了手术切除, 术前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 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病理诊断是指导和保证临床治疗的最可靠依据, 近年来, 随着治疗技术、手段的不断进步, 临床对病理诊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仅要求分出肿瘤的良、恶性, 而且要求分出具体组织类型, 特别是肿瘤分子药物靶向治疗, 要求对特殊的癌基因做免疫组化或FISH基因检测, 以指导临床靶向治疗药物的应用。例如进行EGFR基因检测, 能够直接指导应用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并取得较好疗效, 使患者生存期明显提高[7,8]。

总之, 穿刺切割针在CT引导下, 经皮肺穿刺技术对于肺部肿瘤、肺部病变诊断的应用非常广泛, 该技术成熟, 操作方便, 安全可靠, 对周围型肺部肿瘤和弥漫性病变病理确诊率高, 便于做免疫组化并辅助提高病理确诊率, 值得大力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话检术对肺部肿瘤、肺部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价值。方法 收集2007年以来240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话检术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资料, 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240例中, 恶性肿瘤206例, 良性病变26例, 不能明确诊断者8例, 病理确诊率为96.67%。其中18例恶性肿瘤做了手术切除, 术前与术后病理诊断一致。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 技术成熟、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对周围型肺部肿瘤和弥漫性病变病理确诊率高, 免疫组化可以辅助提高病理确诊率, 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免疫组化

参考文献

[1] 李成州, 贾宁阳, 姜庆军, 等.522例肺部病变CT引导经皮切割针活检总结[J].介入放射学杂志, 2008, 17 (10) :716-721.

[2] 袁志军, 罗以, 王倩之, 等.CT模拟定位系统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老年肺部肿块的临床应用[J].实用预防医学, 2010, 17 (4) :740-741.

[3] 胡爱侠, 赵勇, 刘新, 等.肺粗针活检158例肺内周围性肿块的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10, 15 (9) :1231-1233.

[4] 徐文秀, 刘斌, 邵友忠, 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部疾病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学, 2011, 32 (1) :73-75.

[5] 张春芳, 陆珍凤, 印洪林, 等.642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1, 27 (4) :376-381.

[6] 刘彤华.诊断病理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05-224.

[7] 王慧娟, 李鹏, 王启鸣, 等.EG FR TK Is获得性耐药及耐药后治疗的进展[J].临床肿瘤学杂志, 2011, 16 (7) :652-657.

[8] 包晓金.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1, 4 (1A) :46-47

上一篇:广告创意设计在品牌传播中的冲突与融合下一篇:股权众筹的证券法属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