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观察量表

2023-02-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数量观察量表

两所医院住院患者护理观察量表因子比较研究

【摘要】 目的 通过两所医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观察量表(NOSIE)部分 因子分的比较,发现两所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特点,尤其是行为方面的特点,更好地 因地制宜给予治疗,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从两所医院2006年住院的封闭男 病房抽取各4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历,比较二者不同住院阶段的部分NOSIE因子分。 结果 两所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 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分在不同住院阶段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 )。结论 河北省 第六人民医院的患者易激惹、易冲动,社会兴趣下降,生活懒散、少动问题更突出,更需要 行为干预,加强综合康复治疗。

【关键词】 护理观察量表;精神分裂症;行为干预;综合康复治疗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actors of 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 ion (NOSIE) of

the Patients between Two Hospitals. Ren Cuiyu, Zhang Tao, Wang Mulan, et al. No.6 People's Hospital of Hebei Province, Baoding 071000, P.R .China

【Key words】 Nursing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 Schiz ophrenia;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精神科护理观察量表评定,从护理角度,可以从评定结果了解患者的症状特点和行为表现,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从医疗角度,通过量表的因子 分析,发现患者的一些症状特点,可以指导临床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 病例来源于2006年两所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为:北大 六院,河北六院)各一个封闭男病房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早期患者,均符合ICD-10(或CCMD-3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程均在3年以内,排除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使用精神活性 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心境(情感)障碍、ICD-10中F21-F29、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患有心脑 血管疾病,肝肾及内分泌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躯体疾病患者。

1.2 临床设计和评估方法 从两所医院病案室分别调出2006年住院的1个封闭男病房的所有病历,按入组标准及排除标 准进行筛查,保留符合条件的病历。分别收集两组病历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护理观察量 表评分结果,分别录入微机。分别统计两组病历患者护理观察量表治疗前、第一周、第二周 、第四周、第八周、第十二周的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因子分,比较二者的差异性,分 析此差异性与患者职业、年龄、首发年龄、受教育程度、治疗结果等哪些因素相关。

1.3 统计分析方法 两组病例护理观察量表治疗前、第一周、第二周、第四周、第八周、第十二周的社会兴趣、 个人整洁、 激惹因子分组间比较用SPSS统计软件做秩和检验,两组患者职 业、年龄、首发 年龄、总病程、受教育程度用SPSS统计软件做基本统计描述,组间比较用t 检验。

2 结 果

2.1 社会人口学资料 两所医院各收集到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45例(以下简称为:北大六院组,河北六院组),将 两组病历患者年龄、首发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病程分别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 及组间t检验。

2.1.1 患者年龄、首发年龄 北大六院组患者的年龄范围17~49岁,平均年龄25.8±8.7岁,河北六院组患者年龄14~45岁 ,平均年龄25.2±7.1岁。北大六院组患者的首发年龄范围14~46岁,平均首发年龄24.7±7 .2岁,河北六院组患者的首发年龄范围14~45岁,平均首发年龄23±8.8岁,两组间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1.2 患者职业、受教育程度、治疗结果 北大六院组患者职业:学生25例,占55.6%,无业12例,占26.7%,干部2例,高干2例,职 员3例,商业1例,其他1例;河北六院组患者职业:农民60例,占80%,工人1例,个体1例 ,待业3例,学生4例。北大六院组患者受教育程度:中专∕高中20例,占44.4%,初中10例 ,占22.2%,大专4例,本科7例,硕士∕博士研究生4例;河北六院组患者受教育程度:初 中27例,占60%,中专∕高中10例,占22.2%,小学7例,15.6%,本科1例。北大六院组患 者治疗结果:痊愈者17例,占37.8%,好转者26例,占57.8%,未愈者1例,其它情况出院 者1例;河北六院组患者治疗结果:痊愈者1例,占2.2%,好转者44例,占97.8%。两组患 者职业、受教育程度、治疗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2.2 两组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因子分 将两组病历护理观察量表治疗前、第一周、第二周、第四周、第八周、第十二周的社会 兴趣、个人整洁、激惹因子分分别进行组间秩和检验,结果表明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河北六院患者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分明显低于北大六院患 者得分,激惹因子分正好相反(见附表)。

3 讨 论

NOSIE作为一种评定精神疾病患者行为障碍的工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1],该量表 包含30个 项目,每项为一描述性短语,如肮脏、哭泣等,按照具体现象或症状的出现频度分为0-4分5 个等级,(0)无;①有时是或有时有;②较常发生;③经常发生;④几乎总 是如此。本表由经量表评定训练的患者所在病室护士根据患者症状存在与否及存在的频度与 强度评定,主要通过护士的观察和与患者交谈评定。本表结果可归纳为7个因子分(社会能 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总积极因素分(社会能力、 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消极因素分(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病情总估计( 总分)4部分[2],将患者的行为系统化、数量化,有利于观察患者病情,能够反 映患者治 疗中病情的演变及治疗效果,给医生判断病情决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提供预见性的资料[ 3], 医生可据此调整患者的治疗,提高临床疗效。从本资料结果看,两所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 理观察量表部分因子评定结果有明显差异:河北六院患者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分明显低 于北大六院患者得分,激惹因子分正好相反,从表1可发现:经过治疗,随着病情的缓解, 两所医院患者各自评分均有变化,均有改善,但二者在各阶段评分均有明显的差异,河北六 院患者较北大六院患者表现更易激惹、更易冲动,社会兴趣减退、不主动与人交谈、生活懒 散、个人卫生差等问题更突出。由于本资料样本量小,未做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因子 分与患者职业、受教育程度、治疗结果的相关分析,但有研究显示:患者受教育年限与病情 总估计、总积极因素呈正相关[4],本资料中两所医院患者受教育程度存在显著性 差异(P< 0.05),北大六院患者受教育程度较河北六院患者高,所以两所医院社会兴趣、个人整洁、 激惹因子分有所不同与此研究结果是相符的。从2.1.2结果看两所医院治疗结果有显著性差 异,北大六院组患者痊愈者占37.8%,河北六院组患者痊愈者占2.2%,只有1例,所以两所 医院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因子分始终有所差异是显然的。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 因子分是否与患者职业相关,目前没有研究报道,本资料中两所医院患者职业存在显著性差 异,是否与二者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激惹因子分显著性差异有关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资料 未选取女患者病例及开放病房患者病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此二者情况如何也有待于进一 步研究。

治疗对策:根据两所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观察量表部分因子评定结果,我们对两所 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应做一些调整,二者治疗的侧重点不同。河北六院患者较北大六 院患者治疗结果差,表现更易激惹、更易冲动,社会兴趣减退、不主动与人交谈、生活懒散 、个人卫生差等问题更突出,治疗应进一步加强,重点加强行为干预治疗,矫正患者不良激 惹、冲动行为,药物治疗的同时,辅助工娱治疗、康复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兴 趣,改善生活懒散、个人卫生整理差的不良生活习惯,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达到真正 的临床痊愈。

4 参考文献

[1]王萍,吕锋,王东,等.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的信度、效度研究.中国行为医 学科学杂志,2002,11(3):336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4-216

[3]张海燕.精神分裂症护理中NOSIE量表的应用研究.中国校医,2002,16(6):544

[4]王萍,朱孔美,梁家国,等.14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的测 评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07,19(3):233

(收稿时间:2008-02-11)

作者:任翠玉

第2篇:运用观察量表,改进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摘 要】教师能够通过课堂观察量表了解相关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从而根据这些表现对自己教学的具体实现方法加以改进和改变,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所以课堂观察量表在课堂中的作用是很大的。本文从课堂观察量表的具体设置出发,就课堂观察量表对教师行为产生的影响作出了阐述,并就教师行为改变的具体方法做了具体的表述,期望对青年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课堂观察量表;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行为

Use the Observation Scale to Improve the Classroom Teaching Behavior of Primary Chinese Teachers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Xinhua County, Loudi City, Hunan Province,China) ZOU Hua

一、课堂观察量表在教学中发挥作用的模式

课堂观察量表,是观课教师根据教师、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学习行为建立的一个比较完整的计数资料。从课堂观察量表中,观课教师能够了解和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并结合这些表现,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了解。任课教师也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学生在课堂活动主要环节上的参与状态,也可以根據这些数据,对学生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较为现实性的解决方法。课堂观察量表有利于青年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充分的理解,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上的不足加以改进。对青年教师来说,这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教学工具。教师运用这一教学工具,能够对自己在课堂上的教学表现进行汇总,进而对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解决,保证教学水平持续不断地向前推进。

二、课堂观察量表的具体设置

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等提出的课堂观察LICC范式中,将学生学习行为等将课堂观察框架分解成4维度、20视角、68观察点,有力地指导了教师的教学工作。近些年,我国也有研究者发起了一些关于课堂观察的实践研究,针对不同科目的课堂教学研究出了不少的观察工具,如课堂观察量表。对课堂观察量表的设置,必须具体到课堂科目和教师教学方式和个人特色的不同。但就一般情况来说,应该对观察的时间、进行观察的课程主题、观察的科目、地点,还要对观察者的资料进行简要的说明,对观察量表需要观察的中心问题做以说明。

就通过课堂观察量表对青年教师教学行为改进的方面来说,应该关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助力学生学习,应将学生呈现的学习行为有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作为课堂观察量表的中心问题,并从多个方面进行问题的设置。如教师的提问、理答、呈示、对话等是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中和在课堂之后对教师的态度,能否在学习之后对之后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学生能否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思考,能否积极地在课堂上同教师进行互动。教师应该对观察量表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设置,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相应的数据统计和语言描述。有时可以运用等级,即“是”“否”“一般”“良好”等,最后根据相关的等级进行汇总,得出一个量表上的结论分数。

三、课堂观察量表对教师行为的具体改进

通过上述设置,教师已经能够通过相关的分数了解到学生是否能够认同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能够在情感上对自己产生喜爱,是否能够热爱自己教学的这门学科,进而就能通过对课堂观察量表的分析整理,总结得出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中进行相应的教学行为的改进。

例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月迹》这一课时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品读本篇文章,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悟来体会优美的语言,感受到语言中的童真之处。通过课堂观察量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是否能够通过教学活动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学生是否能够通过对这节课的学习而产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积极追求的心态,以及是否能够体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教师应该首先带领学生们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即文章中主要人物在什么时候干了什么事,孩子们分别在什么地方都看到了月亮,在这些地方看到的月亮分别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使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充分了解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体悟感情的具体情境。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放一些能够让学生迅速进入这种环境的音乐,在相应的具体情境中促使学生体悟感情。

然后,教师应该通过一些教学启示,使学生自己对这一情境和思想和感情进行理解。教师还应该增加学生的课参参与感,对学生提出与课文内容息息相关的问题,即“镜中月美吗?美在何处?”。学生在回答这些具体的问题时,就能够掌握通过文章中对镜中月的拟人化的表述“长了腿的、爬”等字眼,了解到月亮在作者的心目中是既调皮又可爱的,像小孩子一样,也能够通过“款款地”来发现在作者的心里月亮也是柔软的、优雅的,因为“款款”在常见的表达中表示了一个婀娜多姿的女人的形象,所以在这里,作者将月亮看成了一个柔美的女人形象。

最后,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中的“渐渐地、慢慢地”了解到月亮形态的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缓慢变化,这种变化甚至肉眼可见,在一点时间内,作者一直在持续不断地观察月亮,从而能够将月亮不断变化的形态通过文字展现给读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月亮的美,在这里应该对作者对生活进行积极的观察这一事件和作者对生活的态度进行积极的肯定,使学生能够明白在生活中美是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但一定要带着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世界。

通过上述对文章进行身临其境的剖析,学生就能够理解作者的丰沛的感情究竟从何而来,就能够对文章形成以及作者思想感情形成的逻辑通路做出清晰的了解,就能够在自己的心灵中构建出这一思想感情产生的知识与逻辑基础。随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自己身边的月亮进行描绘,也可以采用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形式来进行阐述,即“在什么时间、什么人发生了什么樣的事,并得到了什么样的认知,最终形成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一与文章内容相匹配的阐述方式能够迅速激起学生对相似情境的回忆,并在回忆过程中再次对这一思想感情进行升华,并产生更深的体悟。学生也能够从这一整个完整的教学流程中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体悟,同时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进行体悟。

四、结语

由上文我们能够得知,课堂观察量表能够帮助教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情感的体悟程度进行更为详细的把握。通过这些把握,教师就能够理解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并通过深度思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进而真正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

注: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运用课堂观察量表改进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行为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JK19CJC063)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何国仓.基于“课堂观察量表”的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提问策略[J].天津教育(下半月),2020(03).

[2]李楠.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及策略——基于长春市某小学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张瑾.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观察、记录量表的研制[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3(02).

(责任编辑 袁 霜)

作者:邹华

第3篇:运用课堂观察量表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评价的策略研究

摘 要:在日常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的精力都集中到授课上,很少顾及自己的教学行为,课后也无法完全回忆起教学过程,不能从中总结教学经验。伴随着课堂观察量表的推行,极大地改善了教师的这一困扰,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很好地使用课堂观察量表进行教学评价,打造数学课堂的新形态,促进初中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文章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运用课堂观察量表的意义,阐述运用课堂观察量表对数学教学进行评价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观察量表;数学教学;合作学习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1.028

课堂观察量表以初中数学新课标为基准,把数学教师的行为和学生的行为收集起来,便于课后师生双方反思课堂教学,使数学教学评价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观察量表基本上得到了普及,给初中数学课堂评价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有利于清晰直观地分析出数学课堂的优势和劣势,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促进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一些数学教师对课堂观察量表的理解不透彻,没有掌握运用的方法,经常是事倍功半。初中生对数学课堂感到厌烦,教师也无法正确地对教学作出评价,这些情况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在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认真研究课堂观察量表,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记录,摆脱原来形式主义的评课。

一、运用课堂观察量表对初中数学进行评价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运用课堂观察量表进行教学评价更科学,更合理,可以使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知识运用能力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并且能够细致地记录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节点,供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探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和途径。而且初中数学教师通过课堂观察量表的使用,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作出准确的评判,从而规避教学中不当的行为,促进教学改革的推进,帮助初中生尽快适应数学课堂教学节奏,提高学习效率。

(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传统的课堂评价方式大多都是数学教师的即兴评价,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想到哪个学生就点评哪个学生,使得评价缺乏客观性和全体性,容易造成学生的误解。在实施课堂观察量表后,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从多个观察点入手,包括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程度、学生提问的效果、师生互動情况等等,帮助教师提高专业化水平。课堂观察量表为数学课堂提供了系统化的观察框架,弥补了数学教师随机观察和不定时观察的缺陷,激励初中生主动、轻松地参与课堂活动,向数学教师吐露心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实现师生教学相长

以前初中数学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不细致,学生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造成初中生对数学教师产生反感情绪,不愿意与数学教师沟通。自从实施课堂观察量表以后,数学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被教师看在眼里,初中生也体会到数学教师的用心良苦,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完成好每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师生之间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形成了和谐、开放的数学课堂氛围,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进一步优化师生关系。

二、运用课堂观察量表对初中数学进行有效评价的策略

(一)记录数学课堂的完整教学过程

课堂观察在实践和理论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数学教师通过不同的维度和观察点,精细剖析数学课堂,对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这样便于初中生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逐步实现生本课堂的全面转型。运用课堂观察量表进行评价改善了教学中顾此失彼的情况,使得数学教师既能够关注课堂教学效果,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学生的情感变化,为课堂教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课堂观察量表涉及很多内容,包括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学习方法指导、师生关系、课堂质量等,记录了数学课堂的完整过程,使得数学教师在课后能够快速地回忆起课堂的所有内容,有效地解决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挖掘初中生的潜力,并且能够根据初中生的不同特点,设计层次性的数学课堂,使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反思的时候要客观、全面,对数学课堂做出标准化的评价,让初中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更加积极地进行改进和提升,快速赶上教学进度。与此同时,数学教师评价教学时应该选择初中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刺激初中生的兴趣点,鼓励初中生参与课堂评价,获取初中生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断开发数学教学资源,创新数学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切实将课堂观察量表落实到常态教学中。

(二)观察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

课堂观察量表具有其他课堂评价方式不具备的优势,为初中数学教师观察数学课堂的各个方面做铺垫,促进精准施教,优化数学教学效果。在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会有数学教师特别擅长的地方,也会有数学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数学教师在运用课堂观察量表的过程中要认真地分析和记录,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设计出完美的教学方案,增强初中生的数学底蕴。在师生互动等级量表里,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观察教师的提问类型、学生的提问类型、师生互动类型、数学教师对互动过程的推进、数学教师对学生提问的态度、提问管理等,在总结的时候要严谨求实,善于直面自己的缺点,争取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较大的进步。在教学行为时间分配量表里,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观察教师讲解的时间、学生讲解的时间、学生自学的时间、小组讨论的时间、非教学时间等,能够学会优化课堂教学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初中生,而不是完全由数学教师包办。在课堂教学流程量表里,初中数学教师观察了课堂导入、知识点梳理、知识点运用、课堂小结、课后练习等内容,根据课堂观察量表反馈的信息,合理分配教学步骤,增强初中数学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同的观察量表具有不同的作用,在实际应用时要结合实际,有条理地推进。

(三)进行数学同课异构对比及反思

初中数学教师对同课异构并不陌生,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用到同课异构,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同课异构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面对相同的初中数学教材,不同的数学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但是初中數学教师并不了解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开展课堂教学。课堂观察量表的使用大大改变了现状,数学教师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启发,对数学学科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把握,并在反思中进步。初中数学教师重视创新与能力迁移,对教材进行更深的挖掘,这样对教材的处理更得当,每次课堂提问都能够有所突破和创新,让初中生获得耳目一新的感觉,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处理也更人性化,当得知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共性问题后,会在第一时间给予解决,消除学生的疑惑,下次初中生再遇到同样的问题就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数学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过渡也更顺畅,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和举一反三,确保初中生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数学综合素养。课堂观察量表的作用是巨大的,需要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探索和尝试,听取学生的意见,创造出符合学生个性的最佳方案,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使数学课堂焕发生机。

(四)制作科学有效的课堂观察量表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对制订课堂观察量表并不重视,认为从网上下载一套课堂观察量表模板直接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就行了。这种思想是错误的,网络上的课堂观察量表虽然丰富多样,但是未必适合实际教学情况,有很多与教学脱离的内容需要去除。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自主制作课堂观察量表,通过教学实例开展点评工作,突出课堂观察的意义和作用。只有具备可操作性的课堂观察量表才能够查找出初中生的学习短板,在学生的对比中寻找差距,促进全体初中生的共同进步。数学教师制作的课堂观察量表要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初中生,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差就放任自流,要有统一的标准和规则,这样学生才会体会到观察量表带来的好处,从而更加专心地学习。众所周知,课堂观察量表大概包含三个模块,分别是自变量控制观察、因变量变化观察和数据分析描述。数学教师要做好每一个模块的工作,细心和耐心地上好每一节数学课,真实准确地记录教学过程,形成良好的学风。在实际观察时,数学教师还可以根据观察因素的变化而更新课堂观察量表,做到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便于对课堂教学做出权威性的评价。

(五)根据观察量表的反馈做出改正

对课堂观察量表的反馈内容进行及时的修正是课堂观察的重要一环,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认真对待,带着明确的教学目的,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从数学课堂入手,积极听取初中生的看法,对数学课堂教学做出合理性改进,满足新时代初中生的求知需求,让初中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课堂观察量表是新课标的直接体现,它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情感、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体现数学文化内涵。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确定好课堂观察的主线,有层次、有梯度地开展课堂观察活动,确保整个数学课堂都充满知识,初中生将数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学会整合和运用数学技巧,锻炼思维品质和创造能力。数学教师要利用课堂观察量表与初中生达成共识,观察量表中的观察内容与初中生息息相关,只有得到初中生的支持与配合,才能够更好地为数学教学服务,因此数学教师必须更好地掌握教学的度,在观察量表的帮助下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取得长远的发展。

综上所述,运用课堂观察量表进行教学评价活动,为初中数学教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为进一步创新课堂教学提供了依据。数学教师必须学会制作课堂观察量表和运用课堂观察量表,善于对量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还要遵循数学学科教学规律,多思考、多探究,提高观察的准确性,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立奇.如何运用课堂观察量表对初中数学进行有效评价[J].学周刊,2019(36).

[2]王海花.如何运用课堂观察法评价教学活动[J].甘肃教育,2012(24).

[3]张季.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问观察量表的应用及其评价[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6(1).

[4]环敏.基于问题的课堂观察量表研制[J].当代教育科学,2018(10).

[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于海

第4篇:观察量表

理想是人生路上的灯塔

——六年级(下)第三单元习作课堂观察小结

一,准备工作:

课前召开的课前会议打破了过去传统的听课模式,在会议中,由黄老师讲述教学流程,陈静老师负责记录课前会议,我们熟悉了课程内容、课程环节设置、并根据自己的课堂观察量表,选择了合适的课堂观察点,为有效的课堂观察做了充足的准备。

二,情景描述

师:我的理想是什么?

生:我的理想是长大以后当一名足球赛解说员,因为他需要锐敏的思维,流利的表达,渊博的知识。

生:老师,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

师:为什么?

生:我还没有想好。

------

三:观察过程:

四,观察推论:

“作文课堂教学师生活动时间观察量表”记录了每个环节教师和学生分别的活动时间。由记录表来看,本次作文教学老师的活动环节十分清晰,共分为四个主体部分——导入、明确习作要求、 畅谈自己的理想、写法指导。从师生的活动来看,课堂上关注了学生的活 1

动,各环节学生累计时间打25分钟学生畅谈交流的非常充分,为学生习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老师在安排“理想是什么”“树立理想的原因”“怎样实现理想”这三个步骤的时间安排来看,重点突出了“怎样实现理想”这一环节,解决了学生习作时最为困惑的部分。

从习作指导方法量化观察重视学生的读,思,说,写,评等多中方发的运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交流倾听,教师小结,任务落实到位。

PPT在作文教学中的作用量化观察中教学内容与文字提示出现的时机恰到好处,是教学思路的载体,文字的在现,正确引导学生用简练的文字概括所学内容。

五,观察建议:通过以上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疏忽的地方;有些环节中问题处理时出现重复:如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虽然是为了强调重点,我们可以从个教学侧面区加以阐述。在学生交流中应增加互评环节,在范文《我的理想》中的一段内容与学生提纲有所冲击,幻灯播放时再慢一点,内容现编上在精确一点。

第5篇:课堂观察量表

课堂观察量表学习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量表

课堂观察量表是通过研究教师在教学的主环节——课堂上的表现,确定合理的观察点,在收集客观数据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更好地改善课堂教学而开发的一种工具。课堂观察量表是课堂观察中的核心问题,支撑着课堂观察的骨架,掌握着课堂观察的方向。它不仅仅是观课时的记录表,更像解剖课堂教学的一把手术刀,是关于课堂教学的结构性思考。

进行课堂观察,量表要先行。开发量表是整个课堂观察的核心技术,是突破口。要观察课堂必须理解课堂,要理解课堂则需要有一种分析视角来审视我们的课堂,也就是观察课堂必须明确具体的观察点(观察任务)。课堂是丰富而复杂的,仅凭个人的观察力与理解力来掌握课堂的方方面面必定是力所不及的。教师就要利用观察量表进行分工与记录,让课堂观察作为一个合作体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以保障其专业性,避免课堂观察行为的简单重复与“不合而作”。观察量表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观察量表的基本构成

观察量表的基本构成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基本板块:

自变量控制观察:自变量的控制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针对主题问题主动预设的各种教学策略,包括具体的学习形式采用,学习方法指导,有意识的强化训练、有针对性地拓展延伸等,每一个具体的步骤都指向主题问题解决的。在课堂观察中,自变量控制观察主要是针对教师具体教学行为的观察,记录。

因变量变化观察:因变量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和变化,表现为可观察的兴趣、情感、态度以及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程度。在课堂观察中,因变量变化观察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包括学习兴趣、行为以及学习效果的观察,记录。

数据分析归因、描述。通过对记录数据的分析、归因,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是研究的最终结果,也是教学研究最基本的意义所在。相关性越大,越能够积极有效地指导教师调节教学行为,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也会出现我们预料之外的结论,二者没有相关性或相关性甚微,这样的结论将引导我们尝试以新的途径解决问题。

自变量控制观察、因变量变化观察、数据分析归因、描述是校本教研的核心部分,需要授课教师与课堂观察教师共同参与完成。研究成果的有效性更是依赖教师群体的综合素质。只有高素质的教师群体才能有针对性地预设策略,细致入微地观察,真实准确地记录,有理有据地归因,从而获得有价值的研究结论。能科学地设计“课堂观察量”便是教研至关重要的一步。

三、如何制定课堂观察量表

观察量表是以观察点为起跑线,结合具体的课以及观察者的特点进行开发的。课堂是错综复杂且变化多端的,要观察到课堂里发生的每一件事情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我们不知道在找寻什么,就看不到更多的东西。量表的制作要从观察

课的目标、重点、难点及具体分析观察对象(内容)的要素下手,寻找出清晰的目标指向,再根据观察课的具体情境设计观察量表。

1.从观察课的目标、重难点入手

课堂观察的起点和归宿都是指向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观察者必须重点观察学科课程目标的达成水平,立足“三个视点”—双基目标、过程目标、情感目标,“两条视线”——学生参与状态,教师调控策略。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规中的观察量表可以就以下几个观察点进行量表的设计:①基于分析教学环节时间分配、教师提问的观察;②基于分析课堂书面练习层次、时间与题数的观察;③基于分析学生参与回答问题分面的观察;④基于分析学生个案的观察(定点观察);⑤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观察等。从中可以很明显地从量表中感受到量表的开发都是以学科课程目标的达成水平而设定的。

2.从观察对象(内容)的要素入手

不同的观察对象或内容就从不同的要素进行量表的开发。想观察提问,其要素就可以从“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认知层次”、“问题的目的指向”、“提问的方式”、“学生回答的方式”、“学生回答的类型”、“教师理答的方式”等方面分析。想观察“提问的数量”,则应采用定量的观察量表(具体到数值的观察师表,一般比较精确。它的制定一定要精简,方便观察者记录数据。);想观察“提问的认知层次” “问题的目的指向”,就应该采用定性的观察量表(相对定量观察量表,它模糊许多,仅仅涉及到性质。它的制定逻辑关系要妥善处理,尽量不要有歧义。);想观察练习,其要素就可以从“练习的层次”、“练习的时间”、“练习的题数”等方面分析,也就是借助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量表(这是课堂观察量表中运用最广的一种量表。它要求观察者在记录现象时先进行定性,同时也定量。)。想观察“情境创设的效度”应该釆用定性观察量表。想观察“学生活动创设与开展有效性”,若想从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和态度来判断,那么在界定不同态度表现行为的基础上,采用定量的观察量表较为合适。

3.从观察课的具体情境设计入手

根据观察课的具体情境设计选用与调整观察量表。情境的设计带动一节课的优劣,课堂观察更要根据情境设计的改变而调整与选用合理可行的观察量表。因此,量表的设计要不停地进行改进,不同的课堂具有不同的情境,普适性太强意味着针对性的弱化,所以,在使用量表前必须根据观察课的具体情境调整原先设计的量表,不能只是简单地为了量表而量表,避免出现舍本逐末的现象。如在《观察教师提问效度检测表》中,它将观察内容分为八类:① 使个别学生注意参与;②检测学生主题知识; ③检查对主题的理解; ④诊断学生的不足;⑤激励学生;⑥激发独特的思维;⑦树立学生自信心,当教师相信学生会作出正确的回答时;⑧控制特殊学生或整个班级行为等。教师的提问有很多讲究,在观察量表也体现得十分详尽,然而在量表的使用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原因就是教师的提问行为有时很难判断属于哪一类,不仅记录难,分析也难。开发量表时要注意分类准确清晰,逻辑上要经得起推敲。对于《观察教师提问效度检测表》就从教师提问的高效考虑,就根据问题的性能进行分类,操作指向十分明确。这个量表可以在每一个环节对所有的问题都进行分类:管理性问题、记忆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创造性问题、批判性问题等,并对其进行频次与百分比的数据分析,进而从数据上评判教师提问的实效性。

第6篇: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

姓名_________性别____年龄____

指导语:该量表由临床护士依据对住院的成年精神病人病情的纵向观察,评定病人的行为障碍、病情的演变及治疗效果,作出相应的选择。

1.肮脏 ①无 ②有时有 ③常常 ④经常 ⑤一直是 2.不耐烦 ①无 ②有时有 ③常常 ④经常 ⑤一直是 3.哭泣

4.对周围活动感兴趣 5.不督促就一直坐着 6.容易生气 7.听到不存在的声音 8.衣着保持整洁 9.对人友好 10.不如意便心烦 11.拒绝做日常事务 12.易激动发牢骚 13.忘记事情 14.问而不答 15.对好笑的事发笑 16.进食狼籍 17.与人攀谈 18.自觉抑郁沮丧 19.谈论个人爱好 20.看到不存在的东西 21.提醒后才做事 22.不督促便一直睡着 23.自觉一无是处 24.不太遵守医院规则 25.难以完成简单任务 26.自言自语 27.行动缓慢 28.无故发笑 29.容易冒火 30.保持自身整洁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①无

②有时有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③常常

④经常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⑤一直是

第7篇:“NAEYC全美幼儿教育协会幼儿活动室观察评价量表”述评

评价工具既是联系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理论研究和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实践的中介,又是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灵魂。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各国幼教工作者都致力于对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具的研制与开发,迄今为止,西方幼教工作者已经研制出了多种评价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工具。

“NAEYC幼儿活动室观察评价量表”作为“全美幼儿教育协会”(NAEYC)--美国最大的幼教学术团体—所发起并开展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认证体系的一部分,目的在于帮助评价者观察并评价托幼机构的质量水平。NAEYC认为,一所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如何,与该机构中幼儿活动室中所发生的事项有关,因此,为确定一所托幼机构教育质量水平,必须对各活动室进行观察评价。该量表所依据的“高质量托幼机构的标准”不仅被美国,而且正被世界范围的幼教界人士所接受;“NAEYC幼儿活动室观察评价量表”也已经成为当前美国应用极为广泛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具之一。本文将对该量表的结构、内容等做较深入的分析论述,希望对我国的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作有所裨益。

NAEYC自1984年颁布关于高质量托幼机构的认证标准后,曾于1991年和1998年对认证标准及相关的评价工具进行过两次修订,本文所介绍的“NAEYC幼儿活动室观察评价量表”是1998年的修订版。

一、“NAEYC幼儿活动室观察评价量表”的结构与内容

NAEYC幼儿活动室观察评价量表从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课程、物质环境、健康与安全、营养与膳食五个方面考察托幼机构活动室的情况,进而以此考察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该量表共包括65个项目,每个项目包括有具体的评价标准,各项标准后面附有在评价时必须考虑的一系列具体的指标,有时也提供了一些范例以帮助评价者明确所订标准。对各项目的评价分为三个等级,实施3分制,“1”代表“不符合所定标准”,“2”代表“部分符合所定标准”,“3”代表“完全符合所定标准”。现概述5大类65个项目的主要内容及评价标准如下:

(一)教师与幼儿的互动

1.教师经常与儿童交往,并表现出对儿童的关爱、兴趣和尊重。 2.教师在儿童视线可及的地方,并且对儿童作出反应。 3.教师以友好的、积极礼貌的方式与儿童谈话。 4.教师与儿童个别交谈,并鼓励所有的儿童运用语言。

5.教师平等地对待与尊重不同种族、宗教信仰、家庭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儿童。

6.教师为不同性别的儿童提供参与所有活动的平等机会。

7.教师鼓励与儿童发展相适宜的独立性。教师培养与儿童年龄相适宜的自理技能,如捡起玩具、擦去泼洒物、个人清洁(入厕、洗手)、取运材料及其它技能(家庭或社会的文化观或许会影响对儿童独立性的期望)。

8.教师促进儿童责任感、自我调节及自控力的发展。

2 9.教师没有运用会对儿童造成伤害、羞辱或恐吓的体罚或其它的惩戒方式。

10.大多数时候活动室中整体的声音是愉快的。

11.教师支持儿童情感的发展,帮助儿童处于舒适、轻松和愉快的状态,并鼓励儿童参与游戏和其它活动。

12.教师认可并鼓励儿童的亲社会性行为,如合作、轮流,以讨论方式解决问题,关心他人。对儿童社会性行为的期望是发展适宜性的。教师支持儿童之间萌发的友谊,并给儿童提供和同伴及成人相互学习的机会。

13.在一天当中,教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以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二)课程

14.所有年龄班儿童每天有户外游戏活动,并提供保障儿童的健康和安全的环境。

15.日常安排表提供静态游戏和动态游戏活动时间的平衡。 16.日常安排表提供大肌肉和小肌肉活动的平衡。

17.在一天当中的大多数时间,儿童有权选择个别、小组或集体等不同的活动形式。不要求婴儿和学步儿参加集体活动。

18.提供儿童发起的活动与教师发起的活动的平衡。限定集体活动及教师发起的活动的时间。

19.材料和设备(包括书籍、玩具娃娃、玩具、表演道具、图片、照片、音乐)适宜于特定年龄的儿童,并照顾到不同种族、性别和年龄特点。

3 20.给婴儿、学步儿、幼儿园、学前班或学龄儿童提供发展适宜性的材料和设备。

21.有儿童可以控制的积极的媒体,如可以在教室中使用的、作为积极的学习材料的录音机、照相机、录像机和具发展适宜性的电脑软件。如果采用了类似的技术,托幼机构应为所有的儿童提供同等的机会。教师帮助儿童尽可能独立地使用这些媒体。

22.消极媒体如电视、电影、录像带、录音带按发展适宜性计划被限制使用。

23.培养具有积极的自我认同感和情感丰富的个人。 24.发展社会性技能。

25.鼓励儿童思考、推理、提问和试验。 26.鼓励言语和读写能力的发展。 27.加强身体及技能的发展。

28.鼓励并示范正确的健康、安全和营养练习。 29.鼓励儿童对艺术的创造性表现、表征和欣赏。 30.尊重文化的差异。

31.工作人员在一天中要为儿童提供材料和时间,以便他们选择自己的活动。

32.教师要使各个活动环节之间顺畅自然地过渡。 33.教师在改变事先计划好的活动或日常活动时,很灵活。 34.工作人员把常规作为促进儿童学习能力、自理能力和社会能力发展的手段,并纳入课程计划之中。

(三)物质环境

35.有够用的室内场地,儿童不会感到拥挤。 36.有各年龄班儿童够用的户外游戏场地。

37.场地安排有利于儿童进行个别的、小组的、集体的活动。 38.给儿童提供户内户外使用的适宜于年龄的各种材料和设备。 39.为儿童提供存放个人物品的个人空间。

40.户内户外有儿童能独自游戏或工作,或与同伴一起游戏或工作的个人空间。

41.环境中包括柔软的物件。

42.有消音材料,如用来减少噪音的顶棚瓦片和地毯。 43.可通年在户外进行的各种活动。

44.用栅栏或自然障碍物把户外游戏场地与街道及其它危险隔开。

(四)健康和安全

45.儿童一直处于成人的看管之下。

46.为儿童穿上合适的衣服进行户内动态活动或户外活动。 47.当儿童使用设备时,工作人员和儿童适度地保持区域的清洁。 48.对厕所和浴室设备进行了消毒。

49.在适宜的时候,工作人员用液体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50.工作人员遵循正确的洗手程序。

51.在换洗尿布和儿童入厕的地方,应有一个流动冷热水的池子。并贴有标志,提醒工作人员正确的洗手程序。

52.房屋建筑、游戏场地以及所有设备都保持安全、清洁,并处于良

5 好的维修保养状态。

53.婴儿和学步儿的玩具应够大,以防止儿童吞咽或窒息。 54.当婴儿在床上时,床的两边处于被固定的状态。当年幼婴儿睡着时,应让他们保持仰睡状态。

55.儿童易于够到盥洗水、饮用水以及洗手的设备。 56.提供液体肥皂和一次性毛巾。 57.儿童在入厕后、进餐前洗手。

58.儿童所使用的地方应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并保持适度的温度。 59.电源插座盖有防护盖。(这一标准仅适用于学龄儿童活动室。) 60.地板覆盖物是防滑的无毒的材料。

61.游戏场地中的设备下应使用防震材料(沙、木屑、碎石)。 62.安全放置攀登架、秋千和大型设备。(如果放置情况不易被观察到,托幼机构提交证明材料。)

63.所有化学物品和有潜在危险的物品如药物或清洗剂应存放在原有的、有标签的容器中,并锁在壁橱中,确保儿童够不着。(稀释的漂白水不用锁起来,但应确保儿童够不着。) 64.在明显的地方张贴有紧急行动程序。

(五)营养和膳食

65.儿童的进餐时间是一个愉快的社会性交往和学习的体验时间。

二、对“NAEYC幼儿活动室观察评价量表”的分析评价

“NAEYC幼儿活动室观察评价量表”作为美国NAEYC认证工作基本的评价工具之一,有其自身特色:

(一)重视对教师行为的评价

现有研究表明,教师行为影响着托幼机构的教育质量,是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中的关键要素。在“NAEYC幼儿活动室观察评价量表”中,突出了对教师行为的评价,把师幼互动的评价列在了评价标准的第一部分。“课程”、“物质环境”、“健康与安全”以及“营养与膳食”中的各项标准也体现了对教师行为的评价,尽管有的评价指标中没有明确指出,但其内容是指向教师行为的。例如,在“物质环境”中的具体指标中,强调教师对物质环境的安排与利用;在“营养与膳食”中,强调教师要通过进餐与儿童进行社会性交往,并鼓励儿童的学习;等等。这些都说明教师行为在该量表中的地位,它不仅占较大比重,而且贯穿于各方面的标准之中。这样,就形成一个以教师行为为核心的、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有机评价体系。

“NAEYC幼儿活动室观察评价量表”为什么将对教师行为的评价置于如此重要的地位呢?NAEYC认为,任何好的托幼机构教育必须是一个由教师仔细设计、准备和控制的有高度组织与结构的教育环境。幼儿的全面发展是通过与成人积极的、主动的和个别的交锋往获得的,当然,尊重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教,让幼儿控制教室。IEA学前项目中国第二阶段的研究结果(1995)也表明,教师的适宜性行为,如教师倾听幼儿的频度、教师与幼儿情绪情感的交流、教师参与幼儿活动的频度等均与幼儿发展呈正相关。从根本上讲,教师在幼儿学习与体验知识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幼儿的发展与教育的效果。因此,对教师行为评价应该是

7 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的中心内容。

(二)评价指标具体,具有可操作性

“NAEYC幼儿活动室观察评价量表”中的许多指标都是极为具体的。例如,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中,提出教师要通过微笑、抚摸、拥抱等方式与幼儿交往,要经常与幼儿处于同一视线水平谈话;环境中的声音应是愉快的交谈声、自然的笑声和兴奋的叫声,而不是尖利的、令人压抑的噪声或强制性的安静。在“课程”中,提出教师可以通过“帮助有困难的儿童进入游戏情境或积极选择自选活动,给儿童提供分享、关爱、互助的机会,如给某个生病的儿童制作问候卡或照料小动物”等,发展儿童的社会性技能。这样,凭借具体、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评价者可以对托幼机构活动室方方面面的工作作出比较客观的观察与判断,避免了评价的主观随意性。

(三)主要使用职责标准和效率标准

职责标准是对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教育行为的规范,它直接影响幼儿的各方面发展,是影响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NAEYC幼儿活动室观察评价量表”中非常强调教师的职责标准,例如,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中提出“教师抚慰受到伤害的、恐惧的或是通过的孩子”,“教师没有运用会对儿童造成伤害、羞辱或恐吓的体罚或其他的惩戒方式”;在“健康和安全”中提出“儿童一直处于成人的看管之下,工作人员用声音和视线看管儿童,儿童或许不在成人视线范围之内,但工作人员知道儿童在什么地方以及在做什么”等。

效率标准是以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为依据评价托幼机构教育业绩的标

8 准,例如对场地、设备、器械的使用率、合理利用的情况以及保养状况等。在“物质环境”方面的项目中,“NAEYC幼儿活动室观察评价量表”不是罗列托幼机构该有多大的空间和场地,托幼机构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设备和材料,而注重考察各种物质设备和场地的实际使用情况。例如,该量表提出“有够用的室内场地,儿童不会感到拥挤”,“有各年龄班儿童够用的户外游戏场地,如不同年龄班使用不同区域,或不同年龄班安排在不同的时间使用同一区域”等等。在我国相当多的托幼机构中,在办园条件上,往往不注重效率,只一个劲地追求办园条件的豪华,只着意于本园“有什么”,添置的东西往往大而无用、多而无当,实际使用情况极不理想,在人力物力上存在着巨大的浪费。托幼机构中存在着不讲效率的问题,我国托幼机构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应吸取与借鉴他国经验,注重对效率标准的使用。

上一篇:18年卫生应急工作计划下一篇:flash动画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