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校生科学素养与物理教育

2022-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在科学技术日益深刻影响我们生活的今天, 一个人科学素养的高低, 绝不是无关紧要的, 它已经开始影响到现代社会人的生活质量, 同时也在不断影响和改变国民的价值观和对许多问题的看法。科学素养教育已经成为新世纪理科教育中极为关注的核心和焦点。为此, 我们对南京市郑和外校和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了解初中生与职校生的科学素养的现状, 发现存在的问题,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2 依据

科学素养这一概念具有非常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通常理解为个体对在日常生活、社会事务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

我国公民的基本科学素养水平不容乐观, 200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仅为1.98%, 2005年的调查数据有所提高。纵向相比, 我们整个社会的科学素养是在提高, 但是和其他国家横向相比, 差距就显而易见了, 比如美国2000年已达到17%。当代中学生以及4~5年后即将成为各行业的技术型劳动者的职校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将直接决定我国未来的发展和进步。因此, 从学校教育开始, 加强科学素养教育已经迫在眉睫。

3 研究方法和内容

3.1 南京市两所学校部分学生科学素养调查与分析

我们于2011年7月15日至7月30日对南京市某所重点中学和南京某所职业学校18名学生 (男生13人, 女生5人) 科学素养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分析与研究所得数据, 了解现行两类学校学生科学素养的状况如下。

(1) 被问卷调查学生个人基本情况 (见表1) 。

(2) 以学校类型分类, 两类学校学生总分对比 (见图1、图2) 。

从图1、图2可以看出高职学校学生的科学素养相对比他们低年级的初三学生的科学素养有所下降。

3.2 针对职校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调查结果分析

(1) 科学精神。

主要针对学生质疑精神、探究精神、进取精神进行调查。在回答“在解决科学问题时, 完成每个步骤后我都会反思”这个问题时, 有33.3%的学生选择“有时是”, 22.2%的学生选择“很少是”。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在探索、进取方面需进一步提高。

(2) 科学态度。

科学态度是引发探究问题、产生科学行为的源泉。在解决科学问题时, 有44%的学生“经常是”尽可能的在实验数据中找结论, 33%的学生“有时是”尽可能在实验数据中找结论;同样在解决科学问题时, 44%的学生“有时是”尽可能的从各种资源中找相关信息, 33%的学生“经常是”尽可能的从各种资源中找相关信息。结果表明, 高职学生基本具备科学探索行为的意向。

(3) 科学方法。

科学方法是指在科学活动过程中采用的思路、程序、规则、技巧和模式。在解决科学问题时, 66.7%的学生“有时是”比较和评估信息从而确定相关内容, 22.2%的学生“很少是”比较和评估信息从而确定相关内容。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4 结论分析

2003年我国公民基本科学素养水平调查显示:初中、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5%、6.2%, 即高职的学生的科学素养比初中生的科学素养水平略高点, 但我们得到的数据却显示相反。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三方面的数据分析高职学生科学素养, 结果表明高职生具备基本的科学探索意向, 但在探索精神以及探索方法、思维能力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职业学校目前的状况来看职业技术学校的社会地位日渐低下, 中考后半段考分的学生进了职业学校, 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构成的主要成份。职校生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 这也造成了现阶段职校生的整体素质下滑, 学生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出了问题, 可以说现在的职校生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群体。职校生的目标是成长成为技术型的工人, 普遍认为理论科学知识无关紧要, 只要会技术即可, 故在学习上目标不明确, 动机层次不高。这些主观、客观存在的原因导致了我们职校生的科学素养水平偏低。

利用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不仅有严密的科学知识, 更注重科学探究的实施过程。物理作为职业学校一年级学生所学的基本课程, 显然, 开展物理探究活动, 无疑是提高职校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1) 充分利用物理学史教学。

通过对物理学发展史的回顾, 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 懂得任何一个定律的发现和理论的建立, 任何一个部分的理论知识的获得都离不开实验, 可靠的、精确的实验是物理学中决定一切的基础。另外可以介绍科学家的动人事迹,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让他们体会并学习伟大科学家的科学探索的精神。

(2) 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优势。

实验是我们物理学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安排实验课, 在实验课上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大胆动手做, 去验证。比如在“电磁感应现象”一课教学中,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积极验证, 自己用灵敏电流计寻找感应电流, 并总结规律。不管实验成功与否, 学生们对此都兴趣十足。类似的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的学习经历, 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通过自主的探究、动手实践, 体验和感悟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用于创新的精神。

(3) 加强物理与其他领域的联系。

学生对科学新发现方面的信息比较感兴趣。物理学的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与高科技领域的联系、与天文学、生物学、医学等各学科前沿的联系, 都能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科学、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同时, 从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来看, 物理学与电子专业、计算机专业、建筑工程专业都有很大的联系, 这些也都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4) 改变评价机制。

职业学校是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 在物理教学的评价机制上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总结性评价, 以实验探究、实验设计、收集数据、总结规律等自主性学习为主的过程性评价代替。

5 结论和启示

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 只要我们坚定不移的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 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自身优势, 注重落实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注意方法上的灵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 必将会显著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摘要:职业学校在注重技术素养教育的同时应加强科学素养教育。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职校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为主的科学素养水平较低。强化物理教学是培养职校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科学素养,物理教学,职校生,探究

参考文献

[1] 李建利.物理教学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魅力中国, 2009 (23) .

[2] 陈正旗.浅谈物理学科教学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机融合[J].中学物理, 2011 (11) .

[3] 朱广军.浅谈科学素养与物理教育[J].科技资讯, 2010 (28) .

[4] 陈浩.淮安市初中物理教师科学素养的调查与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论坛, 2009 (3) .

[5] 尤飞鹏, 陈国璋.高中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培养[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1 (5) .

[6] Art Hobson.The Surprising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cientific Literacy Course s[J].University of Arkansas, Fayetteville, AR, 2008 (10) .

上一篇:从电商发展新趋势看农村电商扶贫新方法下一篇:是真的“没问题”了吗?——浅析语文教学中的“善问”与“善待问”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