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实习总结(通用3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总结是在项目、工作、时期后,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以分析出有参考作用的报告,用于为以后工作的实施,提供明确的参考。所以,编写一份总结十分重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工作实习总结(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作实习总结1

通过在晨报两个月的,对报社这一传统媒体有了个人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理性思考,初步形成了对传统媒体经营,采编,发行等几方面的认识。在个人的认识基础上,又产生了对传统媒体的经营管理的一些想法。具体如下:

一:发行。报纸的发行,特别是一份市场化经营的报纸,要面对竞争,他的发行渠道,发行数量,就要到市场接受饱和度。这个度不是量的无限扩大,不是范围的无限延伸。而是发行效率的有效性和客户的接受程度的合理结合。在具体发行工作上,要以行业合作为主要方向,在行业中选择适合报社自身的进行深度合作。

二:行政体系。现有的行政管理框架:采编、发行、广告、印刷、行政管理人员等几个方面。这些环节当中直接与广大读者和客户直接见面的是哪一环节呢,是发行。发行出去的是我们的产品,最终产品。反馈回的是第一手的消息。因此,我们的采编人员的工作方向,印刷的质量,广告的重点,应该在发行的基础上进行策划分析。因此发行工作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因此,建议成立发行工作管理委员会。该机构负责协调发行与其他机构的协调,信息交换工作。另外,经营人员的分离原则的贯彻执行。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必须分离。抑或可以走编采人员承办的方式,进行经营。三:广告问题。广告问题,关系到报社的荣辱兴衰,必须在体制内外进行创新。同时借鉴其他媒体的优秀的广告模式。在人员控制上,在绩效的管理上必须走精益生产的道路。

四:采编问题。对内容的新鲜性,对报道的深度的把握。对新闻热点的反映的灵活性。对待百姓的亲切性。对待版面设计的风格性均要由采编人员完成。因此问题是如何形成报纸的风格。

五:战略规划。在中国入世、奥运等题材下,充分说明了国际性的特点,如何适应或者说引导国际化背景下的北京读者,客户。这成为了今后报社发展规划的应有方向。

发行工作中零售与征订的选择

发行工作是报纸社会影响力的关键制约因素。同时,报纸的发行工作也制约到报社的其他环节的。在报纸的发行模式中,零售与征订是两种最为基本的模式。如何进行选择。

一:依据报纸的类别进行划分。首先根据报纸有其自身的属性划分:党报,机关报,都市报,财经报等等。其次根据报纸的读者群落划分,如精英读者,大众读者等。最后根据现有的发行渠道覆盖的范围,发行队伍的素质进行选择。

二:依据报纸自身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选择。报纸这一特殊的文化产品同其他工业产品一样,也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如导入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在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报纸应该采取不同的发行策略。总之,报纸要结合报社,读者,发行队伍三方面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发行。大道报纸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最大化,最优化。

三:发行渠道的建设问题。发行渠道:自有发行渠道,委托发行公司发行,同时采取以上两种模式。根据报社的需要进行判断如何选择。

工作实习总结2

人民广播电台的实习工作总结

2011年07月14日,一个普通的星期一,我开始了在成都人民广播电台的实习工作。经过分配,我被分到了交通广播台(波段是fm91.4)由经验丰富的主持人李雨指导我的实习工作,以下简称小雨姐。交通广播台是成都人民广播电台旗下分的一套以交通类新闻采访为主的节目,电台还有其他的波段,如:新闻台fm99.8,经济广播fm105.6,文化休闲台fm94.3...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实习工作后,我的收获很多。在电台实习期间,我的实习工作主要是负责导播和编辑两部分。

收获主要是心理上,以前虽然没有实习的经历但是这次感受还是很深的。

心理上,刚开始实习的时候,但是电台的人都很忙也没有时间和我说话,有的时候给我安排好了一点工作后,就让我回家了,过了几天他们告诉我最近不忙可以不用来,有事的时候就给我打电话,于是我在家一等就是一个星期,没有人给我电话,我开始着急了,按照这样发展我的实习将不会有什么收获。如果继续这样没有事情做的话也不可能完成实习的要求,消极的心态不利于实习,所以我主动找到了小雨姐,和她谈了我的一些想法,不仅如此我也改变了以往的方法,我开始主动的找机会做事。

开始的时候我就是从网络上搜集材料,渐渐的我决定要和身边的记者学习最基本的改稿,就是把一篇报纸上的新闻改为广播新闻。广播新闻一般比较口语化,我以前虽然在课堂上学习过,但是具体动手实践的时候就发现没有平日的反复练习,突然来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把在网上摘下的交通新闻改写成为一篇广播稿成了那段时间我每天都要练习的内容。练习了近一个多星期,电台的人也没有给我机会真正的改一次稿,都是我自己找自己改或是改一些记者选的新闻,但是往往都是改完就完了没有下文。这个时候我觉得自己在做无用功,心里有些迷茫,每天做一些相同的事情但是却得不到什么回报。我是不是应该再继续下去?我自己问自己。可是又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够做些什么,心里想:还不如到报社实习呢!于是我又开始了迷糊状态。我开始讨厌每天做别人喜欢的事的感觉,大概人总是会这样,奉承别人的时候毕竟不是自己喜欢的。或许我每天接观众热线,他们也觉得这个人真的没有什么用,就只能做这些了,现在的学生基本上也只能充实当代新闻单位的各种杂务劳力了,至于具体的工作,那要等你熬啊!

工作实习总结3

一、对岗位的基本认识

今年,我院承担了《红古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年)》、《安宁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工作作为我院新拓展的业务范围,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土地利用规划岗位要求履职人员具有土地资源管理、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资源与环境等相关专业的学科背景,要求掌握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等相关理论和方法及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和较好的写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二、三个月来的主要工作

1.《红古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年)》工作

①制定了《红古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年)》技术方案

②协助刘工,参与了红古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研工作

③设计了红古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期专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④在郭德记和字明春同事的帮助下,完成红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期专题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专题研究四红古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分析及保护研究、专题研究五红古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及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和郭德记同事共同完成了专题研究二红古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用地规模预测、专题研究五红古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及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目前部分专题仍在修改中。

⑤目前正在编写《红古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2020年)大纲》。

①在院长、刘钢组长的领导下、协助胡明霞同事完成了皋兰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文本、说明。

②参与了皋兰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重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调研工作。

3.参与的其他工作

①在院长、刘钢组长的领导下、联系了西北师范大学暑期未回家的同学作为二调工作临时工作人员。

②协助院长联系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的领导,促成了我院与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院业务及研究生本科生实习合作。

三、工作体会

1.单兵作战能力已经不适合院里发展的需要

规划项目对编制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大型规划项目编制需要有良好的大局观、合理的编制思路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和以及建立能够相互协作配合的团队。作为规划项目组的成员,我认识到除了能独立完成子项目,在规划项目编制过程中还要能够做到对项目整体的把握和对任务的有效分解,跟委托甲方及合作单位积极对接和联系、与院内其他同事有效沟通和衔接,对项目组的工作进度和工作内容要熟悉,此外,对领导及时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沟通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点,实现与领导的有效沟通,及时推进项目进行。

2.项目完成不只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注重增加项目的研究深度和广度

在《皋兰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过程中增加了对未利用地示范区的研究内容,虽然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量,但也使得规划成果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并且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完善的规划思路和丰富的规划内容也得到了甲方和专家、领导的认可。

3. 珍惜工作机会,加强知识积累,拓宽专业视野

土地利用规划从业者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和广泛的专业知识,在5月底市局召开的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工作阶段汇报会上,看到省市专家和各级领导的精彩深刻点评,感受到自身的眼界和学识水平的不足。为了提高业务水平,院里聘请了甘肃省国土规划院的土地规划专家给我们的工作做指导,院里给个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和诸多机会,虽然工作很辛苦,但是一想自己在工作中业务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也觉的很值的。作为年轻的技术人员,目前能做的就是通过学习来逐步提高个人业务能力和规划水平,逐步加强我院的技术力量。

上一篇:音乐对美育影响分析论文下一篇:信息汽车维修业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