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考察报告

2022-04-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调研考察报告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调研考察报告1

为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2013年7月3日-4日,在结束了一周的党校理论培训后,我们踏上了65年前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赶考之路”,捕捉着那段惊心动魄、可歌可泣、开天辟地的大转折时代的历史痕迹,受益良多,我作为第三调研小组的代表,写了考察调研报告。

以赶考精神点燃新区开发激情

一、考察调研的主要内容

当我们还沉浸在一桩桩一件件的革命硕果中的喜悦和赞叹时,又来到了复建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旧址。睹物思往,当把革命硕果与伟人旧居、七届二中全会旧址等以及屋内原貌陈设的桌椅柜床、毛毯、电话等日用品联系在一起时,巨大的反差使我们对伟人们的崇敬和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就是在这黄土墙木屋顶下的昏暗灯光里,新中国创建先驱者们伏在破旧的木桌上,对着发黄发皱的地图指点江山,奋笔书写着治国方略,累了就着打补丁的薄被在简易的炕上睡上几小时。指挥三大战役的办公室仅约16平米,被称作是“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当即将迎来全面胜利时,依旧保持清醒头脑,预言可能生长的“骄傲、功臣自居、不求进步、贪图享受”四种情绪,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强调要“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从小事抓起,作出“不作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平列”六条规定。在党中央进入北京前,语重心长的提出决不当李自成,进京赶考是为了继续干革命。

7月3日下午至7月4日,我们自西柏坡经保定宿琢州访香山双清别墅,身临其境的感受着清代保定直隶总督署的雍容华贵、双清别墅的幽雅古朴,对照中国共产党中央旧址的简陋,思绪万千,感慨不已。

二、对赶考精神的理解

生动的将建国建党事业比喻为考试,把人民当作考官,把党和政府当作考生,把为人民谋福祉当作考试成绩。深刻的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和宗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在赶考精神的引领下,邓小平、、等几代领导人先后使中国从独立到富强到崛起,又将带领全国人民缔造中国梦。历史已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但找到方向不等于就能顺利走向成功,因为只要放松了警惕性,就会被无孔不入的糖衣炮弹给打倒,被妖艳的罂粟花诱离正轨。从建国初期下马的百名部级高官,到现在的“表叔”、“房婶”、“铺叔”,触目惊心的官场腐败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正之风让群众普遍的仇官仇富,极大的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一代代领导人反复强调两个“务必”,要求广大干部加强与群众联系,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考察对新区开发工作的启示

自2012年9月国务院批复南沙新区发展规划以来,我区已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作为第六个部级开发新区,在当前经济环境复杂、形势严峻的条件下,如何打造面向未来的理想新城市,引领新型城市化发展方向,这是摆在广大干部面前的一份高难度的考卷。要想考出好成绩,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 艰苦奋斗,发扬拓荒精神。新区现人口仅约70万人,要想在80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发展为一个200多万人的城市,百业待兴,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任务繁重,许多部门都是一班人马几个牌子,饱满的工作量,再加之城市配套设施的不完善,对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水平都提出了很高要求。我们要乐于奉献,勇于担当新区开发这个光荣而伟大的使命,以强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投入工作中,敢想会干为人民。虽然国家、省市给了优厚的政策,但不代表新区开发成功就指日可待。没有拓荒牛,就不会有丰收的良田。我们付出了青春和热血,才能收获南沙的美好明天。

(二) 锐意进取,把握发展战略。上一轮的全国城市建设热潮中,大城市的弊病已经日益凸显。GDP上去了,但是城市空间拥堵、环境脏乱差、食品安全问题、上学看病难等,降低了群众的幸福指数。城市要发展,但不处理好被征地农民的权益是不行的,一味的填涌造地是不行的,让河涌发黑发臭是不行的,没有数量和质量达到群众需求的学校和医院等公共设施是不行的……什么样的新区开发才是成功的?是看建筑的高度和密度吗?是看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吗?是看工业商业的繁荣吗?都不完全是,最重要的是要看是否能成为群众认可的宜居宜业的城市,是否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我们要急群众之所急,供群众之所需,引导群众广泛的参与到新区开发建设中来,让群众切身的享受到新区发展带来的好处,才能更好的促进新区的发展。

新区开发正处于时代的转折点,我们不能盲目照搬照抄国外或其他省市的经验,要充分认识南沙自身的特点,将地理区位及优美环境等优势进一步扩大,把握好发展战略,按照科学开发、从容建设的理念去营造一个特色的岭南水乡、钻石水城、国际水都,最终缔造一个跨时代的部级新区。

(三) 清正廉洁,建设阳光政府。 新区建设之初,也是各项管理制度急需完善的时期,如果放松自律的绳子,在制度中钻营漏洞,唯利是图,就必然将葬送自己一生的绳子套上脖子。我们站在权利的平台,谋的是社会和群众的福利,而不是一己一党之私。面对光怪陆离的诱惑,我们应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记公仆身份,认真落实党中央的各项廉政规定,完善监督监察制度,筑起防腐铁墙,“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的怪象决不能在新区一遍遍重演,让新区的发展在群众的监督下,阳光透明!

调研考察报告2

为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进而确定我旗20*年工作思路及谋划探索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重点举措,20*年1月6日—12日,旗委、政府组织四大班子及各部门、苏木镇领导干部举行读书会,利用7天时间,赴呼包鄂地区就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方面进行了学习考察。这次学习考察,是我旗近年来组织的人数最多、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集体考察学习。呼包鄂地区是自治区经济率先发展的“金三角”,走在了全区经济发展的前列,特别是鄂尔多斯市和和林格尔县在创造了短时期内高速增长的奇迹,被经济学界称为“鄂尔多斯现象”和“和林格尔县现象”。通过此次考察学习,达到了开阔视野、启迪思想的目的,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学习考察的基本情况

(一)在中央农业大学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分院学习培训情况

1月7日至8日,在中央农业大学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分院,围绕如何更快更好推进我旗三化互动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等中心课题,进行了为期2天的集中学习培训,聘请了内农大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主任张立中教授作了《农牧业产业化和建立健全合作经济组织》的报告,内蒙古农业大学农林工程设计院院长姬宝霖作了《工业化、产业化项目的决策与管理》的报告;内蒙古农业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盖志毅教授就《怎样制定和执行“十一五”规划及工业化城镇化与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讲授,观看了自治区社科院首席研究员潘照东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自治区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的专题讲座录像。几位学者从理论层面对制约旗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剖析,为我们发展旗域经济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赴呼和浩特市考察情况

1月9日,考察组赴呼市和林格尔县考察了盛乐经济园区,参观了蒙牛乳业、蒙羊肉业、兆君羊绒、赛澳肉羊等知名企业。1999年以来,和林格尔县凭借自身的区位和地缘优势,主动接受呼和浩特的经济辐射,优化环境,构筑平台,招商引资,大上项目,全力促成了蒙牛乳业、宇航人科技等企业集团落户发展,以龙头带基地,以产业带农户,县域经济在短时期内迅速膨胀,GDP由1999年的6.5亿元增加到“十五”末的65.8亿元,年均增长58.9%,固定资产由4.09亿元增加到“十五”末的90亿元,是“九五”末的10倍,财政收入由0.52亿元增加到5.315亿元,年均增长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8518元和4390元,分别为“十五”初期的2.4倍和2.6倍。三次产业结构由50:36:14调整到14:69:17,实现了经济结构的历史性转变。和林格尔县能够在短时期内从“农业过弱、工业不强、经济落后”的局面发展到中国西部百强旗县第17位,实现了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主要做法和经验是:一是创新理念,增强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全县上下牢固树立五种思想,即树立建设经济大县的支撑点就是建设工业大县的思想,树立招商引资统领全县经济工作的思想,树立园区带动、产业联动、县乡互动的思想,树立进一步改革开放、抢抓机遇、趁势而上的思想,树立环境也是生产力的思想,全面提高加快社会发展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开放促发展的开放带动战略,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的投资拉动战略,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为手段的重点突破战略,全力打造特色优势产业。二是依托当地及周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招商引资,大上项目。在蒙牛集团一无奶源、二无工厂、三无市场的状态下,和林格尔县“慧”眼识“牛”,大胆决策,顶住巨大的压力,千方百计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企业最大的优惠政策,引进蒙牛集团落户盛乐经济园区。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企业“先建市场、后建工厂”的经营方式,蒙牛集团在短时期内迅速成长为国内乳品行业的领军企业,成为中国企业界独一无二的成长案例。目前已形成年处理4000吨鲜奶,年产150万吨冰淇淋、液体奶、奶粉三个系列100多个品种的乳制品生产能力。20*年实现销售收入87.24亿元,在全国乳品界排名第2位。企业的发展,拉动了当地奶牛养殖业直线上升,20*年底,和林格尔县奶牛饲养总量达到11.1万头,比上年增长了2.7万头,鲜奶产量达到42.8万吨,逐步向中国乳都核心区迈进。蒙牛集团形成的强大带动效应,吸引了蒙羊肉业、赛澳牧业、宇航人科技、华欧淀粉、兆君羊绒、世界乳业巨头阿拉公司、瑞典康莱娜公司、新加坡包装公司、瑞典利乐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盛乐经济园区。三是优化环境,打造平台,增强产业集聚承载能力。以盛乐经济园区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坚持舍近求远,反对急功近利;坚持先予后取,反对杀鸡取卵;坚持开门引凤,反对关门拔毛;坚持科学决策,反对拍脑门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利用社会化、多元化融资机制,以北京西城区100万元扶贫款为基点,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完成了“七通一平”和绿化、美化工程。20*年启动了东区中欧创业园等11平方公里的基础建设工程,目前园区规划面积达到24.8平方公里,入驻工业企业30多家,大专院校1所,打造了一个以农畜产品加工为核心,高科技产业为主导的二三产业发展平台,成为全区重点培育的工业园区,已初步形成乳、肉、绒、林、薯、包装、生物工程、服务、教育、电力十大产业集群。六年来园区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90.43亿元,创造财政收入9.34亿元。四是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带动产学研、农工贸一体化发展。在强势企业的带动下,园区相继建成了以澳亚国际牧场为代表的世界最先进的奶牛养殖示范基地,带动了奶牛养殖业向高科技、标准化发展;以赛澳牧业为主的肉羊胚胎移植和优良品种推广基地,加快了肉羊品种改良和饲养方式的转变;以内师大盛乐校区、和林格尔一中为主的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促进了科研院所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调研考察报告3

近年来,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精神,不断推进党政领导干部考察工作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供了保证。但是也应当看到,目前党政领导干部考察工作还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考察方式偏颇,往往是任职前考察代替了整个考察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重任职前考察轻平时考察和定期考察,三者失衡,使考察结果未能全面真实地反映一个干部的情况,尤其是一些潜在因素(如潜能、潜绩等)难以准确反映出来,导致干部考察失真失实。

2、考察方法单一,往往是个别谈话代替了全套方法。考察中往往过分依赖个别谈话,轻视或忽略了民主测评、调查核实等方法,重静态考察而轻动态考察,重集中的、临时性的考察,轻日常考察积累,甚至在任务急时搞突击谈话、加班加点。个别谈话常常受考察者、谈话者、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直接影响谈话质量,考察者难以把握真实情况,造成考察材料“千人一面”的现象。

3、考察范围过窄,往往局限于考察对象的工作圈。在考察时囿于考察对象的工作小圈子,只听单位领导和中层干部的意见,忽视了一般干部、退休干部,甚至一些最知情者,尤其是被考察者的生活圈、社交圈知情者的意见。有个别在时间紧、人力少时,甚至只倾听考察对象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的意见。

4、政绩评价欠系统性,未能从纵向和横向去全方位比较和评定。在考察政绩时,没有量化、系统的评价方法,使考察对象的工作实绩难以评定,难以界定其在集体制订、实施决策中所起作用,从而对贡献大小、实绩属谁难以判断,往往出现“一绩共用”和“一绩多用”的倾向;有的正职的实绩等于副职实绩之和,有的是班子实绩等于“班长”实绩,党政“第一把手”实绩共用,分管同一工作的领导实绩共用,实绩上谁主谁次、谁大谁小难以划分,变成“一顶帽子大家戴,一个数字大家用”。

5、对干部“德”的考察难以全面把握,往往只能抓住宏观大方向,无法进行微观分析。对干部的党性觉悟、政治立场、群众观点、思想品质等方面的内容,在考察中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具有内隐性和复杂性,又难以量化,在考察材料中往往出现一些大而空的词语,笼统含糊,没有微观分析把握,难以有准确的定论。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有时考察流于形式,走过场。有的考察人员认为考察对象是经过民主推荐、集体研究确定的,考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例行公事而已,因而忽视了各种考察方式的综合运用和日常积累。有的甚至没有严格按《条例》办事,没有完全按《条例》规定的程序去做。

2、考察中主要采用的个别谈话方法,有明显的局限性。主观方面,个别考察人员责任心不强,认为考察只是履行程序,容易把考察过程变成演绎领导意图的过程,不以严肃认真态度去对待。客观方面,谈话者不愿说真话,一般讲成绩和优点多,讲缺点少;有的谈话者因嫉妒、报复等不健康心理因素作祟,对考察对象,只说差,不说好,甚至故意扩大事实,搞无中生有。此外,还有些呈报单位领导因种种原因,或明或暗使“绊子”,也造成谈话质量不高。

3、个别考察人员素质不高,综合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预见性差。在谈话过程中,考察人员听了不少,记的也很多,却把握不住重点,提炼不出观点,对被考察者做不出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考察材料“千人一面”。有的考察人员没有掌握谈话技巧,不善于观察和捕捉时机,往往因此丧失谈话的主动权,不能及时掌握真实情况。

4、缺乏一整套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方法。干部考察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带有一定不可测性,现有的干部评价系统不同程度存在着主观性,在政绩考察上易定量难定性,对“德”的考察易定性难定量。量化方法少,造成考察操作难度加大,使考察结果准确度、真实性降低。

三、几点建议

1、健全完善干部考察综合指标体系。将考察内容科学地量化,尽可能使每个要素准确地用分数显示出来,以增加考察工作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比如,建立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把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分解成年度工作目标和阶段性工作目标,干部主管部门按时间和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具体的工作政绩考察。引进先进的人才测评技术、统计分析技术、心理测评术,增大考察方法的科技含量,从而提高考察干部结果真实性。

2、继续扩大考察面。把考察工作延伸到社交圈、生活圈和一般群众中去,加强纵向和横向的比较、评定。在纵向上,除了认真听取考察对象的上级主管部门意见,了解其工作在全行业、全系统所处的位置及所发挥的作用外,还注意征求其下属单位的意见,全面了解其决策领导能力、民主工作作风、开拓创新精神、群众路线的执行情况;在横向上,一方面到考察对象业务工作往来较多的单位调查,特别重视听取党性强、敢讲真话的老同志的意见。另一方面加强对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考察,把干部的业余爱好、社会交往和个人家庭生活重大事项、家庭财产、个人婚姻情况的重大变化、子女入学就业情况纳入考察范围,以全面把握干部情况。

3、改进考察方法。注意做到“四个结合”,即实行日常考察和任职前考察结合,全面考察与专项考察结合,民主测评与专家评议结合,正面考察与侧面了解结合。比如,在考察前,先根据掌握的情况,拟定考察重点。考察时,认真阅查考察对象的各种工作记录和档案资料,采取个别谈话、同考察对象面谈、专项调查等办法,广泛了解情况。借鉴吸收“三讲”教育的做法,结合任前公示等制度,发放《征求意见表》,书面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4、进一步完善干部考察工作责任制和失察追究制。除严格执行《广东省党政领导干部考察工作细则》的规定外,所有考察责任主体必须对考察过程、结果和所提供意见负责。对于隐瞒真相、蓄意破坏考察和因考察失误而造成的失真失实,追究有关单位、部门及人员的责任。

5、建立并完善任期追踪考察制。建立任期日常考察制度,改变不换届不考察、不提拔不考察、不调整不考察等不良做法,实行动态考察、信息积累的办法,避免“一次考察定终身”所造成的可能失误。重视年度考核工作,积极利用年度考察结果,减少考察工作偶然性、突击性所造成的片面性影响。

6、建立干部考察预告制。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考察对象、考察目的和考察时间,并公开考察组成员名单及联系电话,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干部考察工作,多渠道反映考察对象情况,从而打破考察工作神秘感,提高考察工作的透明度。

7、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组织人事干部队伍。不断提高组织人事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工作责任感,不断提高考察干部的业务水平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培训和实践造就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熟、作风正、敢于讲真话的组织人事干部队伍。同时,敞开大门,将那些思想政治素质比较好,有基层工作经验,知识面比较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充实到组织人事部门。

上一篇:幼儿园美术教育教学论文下一篇:营销报告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