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姑娘应该懂得》作品分析及演唱处理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年轻姑娘应该懂得》选自歌剧《女人心》,是由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精心创作的。该作品是女主人公女仆黛斯比娜的咏叹调,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出人物的特色。在这里将通过对创作背景、作品分析以及艺术感受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合理明确的阐述,通过这些对作品的理解能更完美地去演绎以及诠释作品。

关键词:作品分析;演唱处理;艺术感受;

《年轻姑娘应该懂得》这首咏叹调是选自于歌剧《女人心》,《女人心》便是由莫扎特所作。莫扎特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他所处于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语言朴素、精炼、平易近人,这都会对作曲家们进行一定程度的影响。莫扎特擅长于巧妙、灵活地运用传统的音乐形式,他在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是在于他对古典音乐的重塑和界定,这与巴赫的完美平衡和贝多芬的态度是有所不同的。莫扎特留下的作品有很多,甚至包括当时所有的音乐风格与类型,成了那段时期的音乐典范。他总是善于把艺术之美与穿透生命的深度相结合,再将其拧成一股很强大的力量、把坦诚率真的气质、以及坚毅和现实意义感相结合起来。莫扎特的作品不仅具有古典音乐学派严谨对称的特点,而且也有其自身的特质。在他的歌剧中,音乐语言简洁,将人物形象进行鲜明的刻画;在他的艺术歌曲中,诗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贯穿于他创作的整个时期,体现了不同的艺术特点和创作特点,这是值得称道的。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主题完整,轮廓鲜明,乐句之间都有着微妙的联系。

(一)创作体裁

莫扎特最主要且最重要的成就无疑是歌剧了,他继承了格鲁克歌剧改革的思想,主张质朴以及简洁是一切音乐美的灵魂,要“返回到自然中去”。莫扎特创作的歌剧多达22部。代表作中最具有代表性则的是1785至1791年间所作的三部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乔凡尼》《女人心》和一部德国歌唱剧《魔笛》,《魔笛》也为后来的德国本土的民族歌剧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莫扎特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器乐作品。交响曲有45部,代表作如,《降E大调交响曲》(第39号交响曲)、《g小调交响曲》(第40号交响曲)、以及《朱庇特交响曲》(第41号交响曲),等等;创作了钢琴协奏曲27部、小提琴协奏曲7部以及钢琴奏鸣曲17首,除此之外,还创作了安魂曲等。作品种类丰富,广泛多样。

(二)创作特点

莫扎特所处古典主义时期,也深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在这个时期,宣扬着作品的内容是大于形式的,并且音乐作品要做到真、善、美;音乐作品体现出民族性与民主性,以及强调了深刻的哲理性。莫扎特创作广泛多样,作品深刻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和坚定的阶级意识,具有高度的哲理性。他的作品才华横溢、明朗乐观,但在后来的作品中也有悲剧性因素,并且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风格特点,剧本素材来自德奥民间音乐,吸收运用民间音调创作中,具有很强的民族意识。语言通透流畅、通俗易懂,结构布局直白、清晰准确,情感表达深入。

二、创作背景

《女人心》这部歌剧是莫扎特所有歌剧中最完美、最平衡的一部。这部歌剧是莫扎特后期所创作的,此歌剧一共由两幕组成,第一幕是《为了忠实的梦想》,第二幕则是《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莫扎特以其极其丰富的音乐和优美的旋律,赋予歌剧中的每一个人物生动的个性特征。

在整部歌剧中,《年轻姑娘应该懂得》对女高音而言则是最出彩以及最经典的咏叹调。这首咏叹调讲述的是主人公女仆黛斯比娜为劝导多拉贝拉和菲奥狄丽吉两姐妹不要伤心难过,进一步去动摇她们的爱情观,不被爱所伤,最后在检验两姐妹对爱情是否忠贞的游戏中获得了胜利。

三、曲式分析

《年轻姑娘应该懂得》为主调和声风格,和声轻盈,作品中调性表现具有突出特点。《年轻姑娘应该懂得》这首咏叹调曲式结构是单二部曲式,即为ABB’结构。该作品为八六拍,主属关系转调,即G大调转D大调再转回G大调,采用了古典主义时期最常用的写作手法,使得该作品更有层次与色彩。这首作品音域非常宽广,更能体现出主人公女仆黛斯比娜的人物情绪及性格。

从《年轻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文本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它拥有古典歌剧所特有的结构形式。该作品为并列单二部由式,A段与B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A段是第1小节至第21小节,由a,b,b1三个乐句组成,是在G大调上进行陈述的。以弱起音开始,音乐比较平稳,没有大的跨度,后以属七和弦到主和弦完满终止在G大调上,以陈述的语气娓妮道来黛斯比娜所认为的年轻姑娘们应该懂得一些道理。多处加入装饰音以及跳音且都在六度音程内,使得女仆情绪更加舒缓,体现了黛斯比娜的冷静聪颖与智慧,以更平稳的情绪进行描述自己所认为的爱情观—要懂得社会上的花样,分清是好是坏,假装欢笑,故作悲伤。

第22小节到第23小节为间奏,转到D大调,引出B段并与之形成对比。间奏开启小快板节奏,体现出黛斯比娜的欢快情绪。

B乐段是从第24小节至第51小节,在D大调上开始进行陈述后转回到G大调上,后停留在G大调的D7上,便旋律更加生动,第36小节中自由延长使本乐句有结束的感觉后衬托下句的情绪,欲扬先抑,表达得更加完美。第52小节到第53小节为间奏,与后面的旋律进行连接。B’段是B段的变化反复,是从第54小节到第87小节,在调性不变的基础上,伴奏音型十分琐碎。第54小节出现升C,音色更加明亮,使听众眼前一亮。该主题加入很多空拍的节奏,体现出黛斯比娜与两姐妹的对话性与互动性,使旋律更有色彩。第88小节到第89小节为间奏,后接B2乐段。B2乐段是B乐段的变化反复,为缩减乐段,第89小节对主部进行了变奏处理,加重语气,突显出“黛斯比娜像女皇一样高高在上”要有女皇的霸气,情绪中要有自信,让人敬仰,体现出黛斯比娜的成熟与老练。此时伴奏音型密集,更加动情,最后以属七和弦到主和弦(D7-T)完满终上在G大调上,以柱式和弦结束,使终止时更加稳定。

在速度方面,全曲开始是行板。因此,一开始便给听者一种悠扬的感觉。随着剧情的发展,到了第22小节,速度由之前的行板发展为小快板阶段,整个乐曲都呈现出俏度、又欢快的感觉,而伴奏音型也从单音变成了分解和弦形式,无论是从节奏还是速度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对比。

在音区方面,该作品小字一组的d1到小字二组的b2,音区的分布达到了13度,这是在莫扎特所创作的作品中,使用音区跨度较大的作品之一,突出了黛斯比娜的人物性格,也使得这一角色成为女高音的经典角色。

四、演唱处理

在分析《年轻姑娘应该懂得》时,要注意对调式调性布局、结构布局、终止等方面;除了速度、强度和节奏的变化外,我们还应该准确地把握住女仆黛斯比娜的形象和说服两姐妹时所表达的情绪。在演唱时气息下沉,后咽壁打开,在对音乐语言表达准确、音和音之间的跨度要演唱准确的基础上,加入情感的抒发。发音要标准流畅,保持口腔稳定,将自己与主人公紧密联系起来,去表达该人物的内在,要全身心投入人物当中,表现出人物形象与情感。

(一)语言与音乐相交融

1. 歌词的朗读

在学习一个作品之前,演唱者需要对谱面进行认真解读,重点是需要将谱面上的内容转换为自己的内心所想,转换为自身对作品的理解。需要对歌词进行“高位置朗读”。《年轻姑娘应该懂得》是一首意大利语咏叹调,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对意大利语歌词进行有节奏地朗读,发音要准确圆润,并且要熟知每句话甚至是每个词所表达的意思,抓住语感与语气;在朗读的过程中注意双辅音的读法,如,“Una donna a quindici anni”双辅音在朗读的过程中就要与单辅音做出区分,为之后将音乐与语言相结合打好基础。除此之外,我们在朗读歌词时要注意声音的位置,在朗读时,去寻找演唱作品时头腔共鸣的状态,在有“高位置”的状态进行朗读。对原作进行音乐语言的学习时,切记去逐字逐音进行学习、校音;切忌直接找视频或音频进行模仿,在准确学习原作、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再加入自己的情感,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

2. 咬字的状态

在演唱中咬字的过程是与气息的稳定与正确的发音位置息息相关的,因此,每个词都要在气息稳定以及高位置的状态下进行转化。如,意大利语中五个元音字母“a e i o u”在打开口腔,高位置的状态下,只变换舌头的位置去将这五个元音念清楚,也就是在不影响发音位置与腔体的前提下,将发音做到依稀可辨。

在咬字时要注意如第四小节“per”,“r”原本发音为“erre”,字母“r”处于词末,舌颤音“r”在演唱时很难去读清楚,在这里将舌头放松,舌尖轻轻抵住上齿再用气流冲击而出即可产生自然的弹舌音;而“gran”中的“r”处与词中,便可将字母“a”进行连读。因此,要熟练字母之间的掌握规律,在歌唱的状态下咬字。

(二)情感与音乐相联系

这首咏叹调在情感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演唱时将自己代入到主人公女仆黛斯比娜中,融为一体。第一,为陈述、试探阶段,黛斯比娜在用试探的语气给两姐妹讲述自己的观点;第二,为黛斯比娜教两姐妹应该怎样去做,“由守转攻”;第三,为情绪的宣泄阶段,是全曲的最高潮。

在第一阶段,即在A乐段中,全曲开始为行板,因此,一开始便给听者一种悠扬的感觉。黛斯比娜是一个情场老手,用陈述的语气、巧妙地告诉两个姐妹:女孩们要了解各种社会上的各种伎俩,要洞察每件事的恶劣勾当,能够看清楚他人是好是坏,要假装欢笑,故作悲伤。在演唱时要自信与稳重,要注意行板速度,黛斯比娜用讲故事的叙述的语气,告诉两个姐妹自己所认为的爱情观。在处理时,表演者要自信、大方,将自己的想法通过语气表达出来。在第13到第15小节及第17到第19小节中“finger liso,finger pianti”出现了六度的大跳音程,演唱时在注意旋律音准确的基础上,将小字一组的sol演唱得圆润浑厚,此时的sol为八分音符,在演唱时充分表现出跳跃的情绪,突显人物心理,体现了黛斯比娜的冷静聪颖与智慧。A乐段的音区处在中音区,此时演唱时需要控制气息,位置保持稳定,且运用了大量的装饰音,丰富了人物形象,在演唱时要将每处装饰音都清晰、准确地演唱出来。

随着剧情的发展,到了第22小节,速度由之前的行板发展为小快板阶段,整个乐曲都呈现出俏度又欢快的感觉,在间奏过程中,而伴奏音型也从单音变成了分解和弦形式,无论是从节奏还是速度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对比。演唱者需要在间奏处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

在第二阶段,即在B乐段中,节奏和伴奏织体也发生了转变。黛斯比娜用欢快轻佻的语气,告诉两个姐妹要善于隐瞒,面不改色,要大胆地撒谎。在演唱时,要注意转速后欢快俏皮的语气以及对情绪的拿捏,空拍后要用对话式来进行演唱。体现出黛斯比娜的对待感情时熟练,充分体现出人物的形象。在表演时除了对音乐要素进行诠释外,也要注意动作神态,去帮助表演者深层次进入黛斯比娜角色之中,做到轻快、活跃、不死板。从第29小节开始,加入了变音,在演唱变音时注意控制呼吸,在气息的推动下前进。第36小节“tile”加入了自由延长记号,在演唱时渐慢处理,再加自由延长,控制气息,在声音不颤抖的基础上控制情绪,之后“e qual legina”突出情绪,与之前唱出对比,更加强调黛斯比娜在此时要表达出“要像女皇一样高高在上,掌握大权,让他人敬仰”的情绪。第45小节到第46小节,在演唱时是与伴奏声部对答的形式,需要处理好语气,第48小节到第51小节是情绪的推进,在演唱时深呼吸,用气息去推动情绪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在第三阶段,即在B’乐段中,B’乐段是B乐段的变化反复,在演唱时情绪以及语气是B乐段的进一步的递进。变奏后注意俏皮的语气以及情绪的起伏,第66小节的自由延长记号进行缓冲,这时吸气后进行硬起音的运用,第74小节到第79小节,在演唱时根据上二度模进的情况,去进行层层递进,第79小节自由延长时,用气息推动,七度的大跳要注意位置的保持,尤其是到了小字一组mi时,切勿随着旋律的下行导致位置的移动。第79小节的短暂休止符后调整状态,欲扬先抑,进行对全曲最高潮情绪的抒发。第80小节到第87小节是全曲的最高潮阶段,这里的音区由之前小字一组的re到小字二组的si(d1到b2),音区的分布达到了13度,这也是在莫扎特所创作的作品中,使用音区跨度较大的作品之一,在此时要突出了黛斯比娜的人物性格,说服两个姐妹,取得了胜利之后要更加得意的演唱、将骄傲的情绪演绎出来。“要大胆的撒谎,就像女皇一样高高在上”,这句话要表现出黛斯比娜活泼的性格以及骄傲的情绪,却又不失自己独特的想法。第89小节到第99小节,是乐曲的结束,在这时将自己从前面高潮的情绪之中脱离出来,此时要较为平静地去演绎,感觉上又回到了第二阶段,此时需要控制情绪和气息,较为冷静地进行演唱直至结束。

在整曲演唱过程中,此时的自己就是黛斯比娜。沉浸在人物当中,呼吸也是伴随着人物性格与情绪去进行的,才能更好地进行对作品的诠释。

五、艺术感受

在学习歌曲《年轻姑娘应该懂得》的过程中,使我认识到了学习这首作品要从歌词入手,有节奏地朗读,发音要准确圆润,并且要熟知每句话甚至是每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如果我们不能根据字面意义和旋律的变化来理解语言的意义和唱歌,就不能得到肯定和认可,也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歌唱水平。我们在进行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时要在尊重原作、尊重一度创作的基础上进行的,要读懂作曲家的用意,让自己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节奏,每一个旋律,每一个歌词的内在。要有代入感,自己就是女主人公黛斯比娜,深刻感受并且去抓住人物性格,揣摩人物的心理。有时候不用过多的动作,过多的外在东西,也能体现一个人的感情表现,在音乐或伴奏想起之前,就要将自己代入到人物的情绪当中,此时自己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是对人物的内在表现。

在练习时,切记去逐字逐音学习、去校音;切忌直接找视频或音频进行模仿。在对最基本的旋律、节奏、强弱都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再加入人物情感的表达,对人物形象进行进一步刻画。在自己独立的演唱学习之后,我看过很多相关的演唱视频,不同的歌唱家都有着自己对作品不同的处理。我会仔细观察他们每个人的情感变化和演唱技巧,看看他们是如何处理以及怎样加入自己的理解去表现这个作品的,使自己更加了解这首作品,更加生动地演唱出来。然而自己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刚开始对人物表现得过于直白,没有太多的层次与内在的想法,情感表达也有欠缺,演唱时的位置总是稳定不住,会忽高忽低。表演者可以去运用音频或视频的功能,将自己在演唱或表演的过程记录下来,之后反复观看聆听,将自己处理不当的地方在乐谱上标记出来,进一步去反复练习。

参考文献

[1] 石惟正著.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 唐琳著.声乐教学泛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3] 梅纳德·所罗门著作.莫扎特传[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

上一篇:大学消费观论文下一篇:基于BIM技术吊点埋板精准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