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活动工作计划

2022-11-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总是面临着一些工作任务和目标,特别是对于营销工作而言,有年度工作任务,季度工作任务,月度工作任务,每周工作任务,甚至每日工作任务。在进行工作任务之前,我们就要提前做好计划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课外活动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初中课外活动工作计划

初中化学课外活动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学生的化学课外活动状况如何?作者对几所初中化学课外活动实施状况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对造成此现象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为初中化学课外活动的有效实施提供一些借鉴,促使我们的化学课外活动真正有效地得以实施、推进,深化,从而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和终身发展服务。

关键词:课外活动;调查;分析;对策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12.034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课程包括学科和活动两部分。而许多学校的实际情况是,我们的教学只是单纯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内容往往仅限于教材和教师的说教,其学习的主要目的也是为考试服务,而作为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活动往往容易被教育者所忽视。

初中化学课外活动的现状究竟怎样?师生对化学课外活动的认识如何?各学校是否重视课外活动,活动的方式和效果怎样?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化学课外活动的实施?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化学课外活动的实施情况作出认真细致的调查和研究,同时对影响化学课外活动开展的条件和困难进行有效分析,为中学化学课外活动的开展提供一些借鉴,也为我们化学课外活动的真正开展、推进和深入实施打好基础。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式

1.调查时间:2012年6月上旬,此时学生学习化学已近一年,临近中考,有了一定的化学基础,能清楚地回答对问卷所提的涉及化学学科的问题。

2.调查人:学校九年级化学教研组全体老师

3.调查对象:盐都区内两所初级中学。一所学校为驻城学校,九年级学生为356人,另一所学校为乡镇中心初中,九年级学生482人。这两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均居盐都区前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调查方法:以老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为主,座谈为辅,为了保证调查的真实可靠,我们要求学生单人独桌,集中填写,不相互讨论,提醒学生要实事求是,并当场收卷。

5.调查步骤:

(1)问卷调查。我们认真编写了《九年级化学课外活动情况学生调查问卷》和《九年级化学课外活动情况教师调查问卷》,经集体研究确定,认为该问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调查严格按统一指导语进行,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调查。

(2)访谈调查。对盐都区5所初中教师和学生就“初中化学课外活动实施状况及效果”分别进行了访谈,并做了详细记录。

三、结果与分析

本次共发放838份学生调查问卷,实际收取834份,其中3份填写不够到位,实际有效问卷为831份,同时我们发放了23份教师问卷,实际有效问卷为23份。通过对问卷情况的统计,同时加上对5所初中化学教师的访谈,我们形成了以下数据和观点:

1.对开设课外活动情况和组织形式的调查与分析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课外活动对于化学教学来说并不是陌生的,在很多化学老师的教学中是有一些课外活动的,但开展得不是太经常化。从化学课外活动的形式来看,教师布置和学生实际参加过的课外活动主要是较易达成,简单易行的,如家庭小实验,化学制作,课外阅读等,而一些可能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活动,如实地参观、化学表演、化学晚会等形式则很少。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往往是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职业倦怠,怕去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有很多老师认为一些课外活动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没有太多的好处,而且还要占用到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所以就不愿或不屑去做。另外,从化学竞赛、化学表演、编演歌诀次数较多也可以看出来,教师组织的一些化学活动形式主要是为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服务的。

2.对化学课外活动重要性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以上调查主要是对老师和学生认识问题上的调查,本以为很多师生认为课外活动不重要,特别是学生,因为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形成了考试成绩第一的思想,很多人不重视课外活动,认为它对促进学生考试成绩的作用不大。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绝大部分老师和学生认为化学课外活动很重要,填写比较重要和不重要的只有几人,说明很多人在认识上还是很认同和乐意参加学生课外活动的,而且大部分被访者认为化学课外活动会促进化学成绩的提高,说明在我们的教学中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应该有很好的基础,但老师和学生的态度又有所区别,学生绝大多数是非常乐意的,而教师填写非常乐意的不多,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当下教育特别是评价体系的反思。

3.对影响课外活动开展的因素的调查与分析

根据以上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老师在教学中的行为缺失和家长对课外活动的理解和支持不够可能是化学课外活动实施重要影响因素。特别是作为化学教学的老师,平时只是满足于课堂知识的传授和学生中考成绩的提高,却没有真正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方面去理解。同时,化学课外活动的进行难以有效控制、量化评价,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不太直接,成果不太容易体现,同时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在中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出现口号喊得响、实际做得少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

4.对学科知识的主要来源的调查与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化学知识的获取除了教师的教学内容外,其他获取的渠道极其有限,以影视获取知识为主,这说明我们现在的学生社会活动的范围很小,层次不高,也说明了现在学生在“行万里路”方面的欠缺。而教师由于掌握了一些学科知识,在平时的活动中比较注重学科知识的获取和积累,所以书刊杂志和网络的获取量较大,但有组织的化学课外活动也比较少。同时,九年级学生面临中考,负担过重,各科作业较多,学生没有时间进行课外活动,家长往往反对学生进行那些费时费力的活动,也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渠道较窄的重要原因。

四、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统计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初中化学课外活动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需要老师、家长以及社会长期、有力地实施和推行,以实际行动切实促进学校课外活动的有效开展,并在行动中研究,在实践中总结。针对化学课外活动开展的现状和难题,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在我们教师传统的思维中,教育教学往往就是课堂教学,很多老师只管自己课堂的一方天地,很多家长也错误的认为开展课外活动是浪费时间。其实,课外活动是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有益补充。所以,作为每一位教师和家长,要改变传统的课程观,不仅关注课内,还要关注课外,不仅关注知识,更要关注能力。丰富、有效的课外活动可以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也是全面实施课程计划的需要。

2.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考试的机器、知识的容器。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为主的课外活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同时,通过学生亲身参与,为学生将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有益于终身的良好习惯。

3.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如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学生的学习是自我建构的过程,课外活动就是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建构的好的平台,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参加活动,不仅使他们学习到学科知识,还从活动中学会自治、自理和自学,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而教师主要是给予学生指点和帮助,为学生提供条件,帮助他们把握方向、制订计划,鼓励他们积极活动、大胆探索。同时,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课外活动不仅不是在浪费时间,而且对自己学科成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使我们的学习真正成为有意义的学习。

4.树立正确的过程观

化学课外活动的实施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实践性非常强的过程。既要求学校和老师高度重视,制定合理的计划,还需要让学生体会到课外活动的重要性,提高课外活动兴趣,同时要取得家长和社会的积极支持,在时间和效果上得以保证,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同时,要有一定的有组织性,要成立课外活动组织,通过整合多方力量,为化学课外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5.树立正确的作业观

化学课外活动作业的布置与检查是实施课外活动的有效载体,是掌控学生课外活动的有效手段。我们不能认为只要偶尔布置一些课外活动作业就是进行课外活动了。作为化学教师,要制定统一的具有可操作的计划,活动作业的内容应具有系统性,力求科学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与可行性统一,要确保活动内容的丰富多彩,同时对作业要定期检查,积累资料和经验总结工作,形成系列的课外活动的文字、影像资料。

6.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很多人认为,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教师没精力,学生没时间,而且教学效果不好,会影响到中考成绩,因此宁可在教学上加班、加点或满堂灌,也不愿去做费力又劳神的课外活动。我们现行的教育为什么很难放开,原因就是评价体系的单一化,我们暂时不可能改变一切为了考试的现状,但我们可以通过课外活动使我们的评价更加多元化,把课外活动的成果作为对教师和学生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化学课外活动,要讲求实效,特别是让学生从中可以看到的对学生成绩的明显提高,这是家长、学生和老师愿意共同想见到的结果,这样又可以反过来促进课外活动的开展。

五、结束语

2011版的课程标准和2012版的学科教材已经全面启用,这充分体现出国家继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意志和决心。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课外活动作为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越来越引起学校、教师和家长的重视。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为课外活动的有效、深入实施添砖加瓦,用实际行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王华

第2篇:初中语文课外活动的新思考

【摘要】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应该给予充分重视,积极做好相应的指导工作,帮助学生以丰富、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外活动

语文课堂作为学生接受语文教育的主渠道,受到了师生乃至全社会的普遍重视,而语文课外活动常常被淡化,甚至被看做是多余的。中学语文要落实素质教育,就必须把语文课外活动作为整个语文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素质教育将难以在语文教育中真正落到实处。

一、语文课外活动的重要性

1.语文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将课堂上学的知识有效地转化为实际运用能力。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多为名家名作,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有利于指导学生规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但是,这些文章有它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同当代社会生活有着一定的差别。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局限于教材,这便造成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丰富多变的社会生活相脱节。而作为语文课堂教学向语文实践活动延伸的语文课外活动,就成了语文课堂学习与生机勃勃的时代生活相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成了将语文学习置于现实生活,使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一种有效方式。

2.语文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展示特长,发展个性。语言的社会实践性决定了语文学习与运用无处不在的特点。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事实上也是顺应这个特点而拓宽课堂以外学习语文的渠道,这将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文化视野。同时,突破了课堂语文学习,教师和教材的影响局限,学生完全可以按照个人的兴趣、意愿、爱好培养自己的特长。

3.语文课外活动有助于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文化人格的形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从深层次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在学校所有的学科活动中,语文课外活动是最具有人文色彩和文化氛围的,它对校园文化建设、学生文化人格的养成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1.课外阅读。课外阅读通常按照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式:一是配合课文教学的课外阅读,二是配合社会教育的课外阅读,三是以发展学生个人爱好、才能为目的的课外阅读等。在课外阅读的组织上,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黑板报等形式开展,有效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语文学习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初中学生正处于个性的形成期,爱好、兴趣和才能各有差异,及时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并有针对性地推荐适当的课外读物,既容易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日后有方向性的发展。

2.课外写作。课外写作属于学生的自由作文,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表达需求,对于培养学生作文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有独特的作用。课外写作训练的方式主要有写日记、读书笔记、文学习作等。通过学生的课外写作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对于学生积累知识、获得写作素质、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都有直接的帮助。

3.课外口语交际。中学语文新课标把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语文课外活动则为口语交际练习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录音整理等活动培养学生对口头信息的接收、处理和加工能力;通过朗诵、背诵等比赛培养学生的语感,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通过举办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形式,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思辨能力以及现场的应变能力。

当然,除了以上几种语文课外活动形式外,还有知识竞赛、文艺表演等形式。这些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都能够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三、语文课外活动的指导

1.对于语文课外活动须精心设计,巧作安排,要求学校、教师在开展活动时要制订翔实可行的活动计划,集思广益,充分论证。在计划出台后,要取得相关班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保障各项计划落到实处,以期活动取得良好的成效。

2.语文课外活动的指导还应遵循相应的学习特点。语文课外活动说到底还是一种学习活动,是一种方式较为特殊的认知活动,这就要求在活动的开展和指导过程中必须遵循相应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才能取得预期的活动效果。一是要尊重学生特长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要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尽可能避免从内容到形式的简单重复,以适应个体发展的需要;三是要增加活动新颖性、生动性、形象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四是要切合实际,讲求实效。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既要和课本内容有机融合,又要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相结合,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是要加强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调动各种积极的因素,使学生真正能够学有所悟,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王家政,欧小松.中学语文学科教育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5).

[2]李会霞.浅议中学语文教学方法[J].新课程(中学版). 2009(06).

作者:王宗艾

第3篇:浅谈初中历史课外活动的德育教育

摘 要:德育教育可谓是各学科教育的根本内容,更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素质教育下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国内初中历史教育水平偏低,大多教师教学中仅是照本宣科,此类教学模式使得历史课程成为单纯的记忆课,教师仅注重历史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并未深刻认识到思想教育及能力培养对学生未来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分析初中历史课外活动德育教育对我国历史课程教育水平提升有着极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外活动;德育教育

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教育,其间最关键的问题则是接班人的培养。历史教师应注重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历史课外活动属于历史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这对历史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有着重要作用,也可以说是历史课的第二课堂。本文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德育教育渗透特点,基于历史课外活动途径,深层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外活动的德育工作,并提出实用性应用策略。

一、初中历史课德育教育渗透特点

历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它是一项长期积累的过程,并不是某堂课教学或是某历史内容教学的单一化教学模式。所有历史教学都有着良好的思想道德感化力量,其渐进性决定着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不可仅是一曝十寒,务必持续、耐久、韧性,逐渐将其渗透于学生思想中。用典型历史事件渗透历史,剖析历史是各类历史人物所创造的,且历史也是经一件件历史事情串联而成,它是一幅优美的画卷。历史人物的伟大性可震撼学生心灵,非常著名的历史事件极具吸引力,可深深打动学生内心,激发他们的正义感。从女娲造人到大禹治水,再到武王伐纣......,让历史中那生动鲜活的事件洗涤学生的灵魂。

二、历史课外活动途径

初中历史每周仅有两个课时,这样学生很难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充分理解课本中的知识,亦不可能自发性展开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来补充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历史课外实践活动可有效锻炼学生知识搜集能力,促使学生更为深刻的掌握学习技能,从而详细分析历史人物及其事件,这样学生创造性历史思维及思辨能力可得以发展及提升。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新课标要求,注重教学形式多样化,应积极探索教学途径,使得各项教学活动丰富多彩。着眼于各类课堂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应用,以提升初中学生历史课外活动德育教育水平。

三、初中历史课外活动的德育工作探析

1、加强革命理想教育

革命理想教育可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历史中朝代的更替均伴随着社会形态的更替。我国历史中所出现的那些英雄人物及志士豪杰等,均具备远大的志向及崇高的信念,他们充满了英雄气概。比如,三过家门不入的大禹,他历经千般苦而治水成功,如此般责任感,学生怎能不为之所触动;或是周游列国的孔子,他坚韧不拔、不屈不挠,都是学生勇敢、坚强的榜样;还有祖逖的勤奋好学,这都是学生应向之学习的榜样。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经过历史沉淀而更具教育意义。教师应注重将其和学生现实生活充分结合,用历史人物及其事件来激励学生,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良好品质,领会其高尚品格,使学生在前进中能够不气馁、不放弃的面对任何挫折,敢于承担社会重任,为社会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2、加强革命传统教育

革命传统教育可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人民展开抗日斗争及解放战争,其间历经了民主革命及社会主义建设。这个艰苦的斗争为中国换来了颠覆性社会改革,中国共产党及人民也在其间形成了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及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眼于革命传统教育,学生不能忘记历史,更不能忘记带给我们幸福生活的革命前辈,记住他们的牺牲和献身革命,将这样的优良传统持续发扬。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各类数据对比来体现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及自力更生的意识,追求真理的同时树立远大理想,坚定不移的去实现它。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人们对教育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历史课外活动属于历史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教学组织形式,这对历史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有着重要作用,也可以说是历史课的第二课堂,但国内初中历史教育水平偏低。因此,分析初中历史课外活动德育教育对历史课堂教学水平提升有着极大现实意义。历史课外活动中德育教育渗透主要是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课外活动可充分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学生亦能真正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提升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水平。本文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德育教育渗透特点,基于历史课外活动途径,深层分析了初中历史课外活动的德育工作,并提出实用性应用策略,主要是加强革命理想教育及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以期提升国内历史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淑梅.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文史艺术,2014(3).

[2] 孙硕光.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5(10).

[3] 李晓华.浅谈初中历史课外活动的德育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作者:许晓红

第4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汶南二中 赵成伟

一、课程目标:

1、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2、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3、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4、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二、课程原则: (1)、以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活动方式; (2)、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尊重学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动机和兴趣所选择的活动内容与方式;

(3)、采用弹性课时制,做到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4)、鼓励并支持学生发掘、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学校、家庭与社区三者之间的联系。

三、课程评价:

1、评价的对象:由学生,教师和课程本身三部分组成。

2、评价的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

3、对课程的评价:学校行政、教师和学生三部分合成。

4、对学生评价:采用形成性激励评价。为每一个学生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袋”,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整理存放:

(1)、学习成果:手工、劳技、科技作品、调查报告、专题研究论文等; (2)、多元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允许学生对不满意的他评进行重新学习直至获得满意的他评为止。

5、对教师的评价:由学校行政和学生评价两部分合成。

四、工作重点:

(一)、强化理论学习,贯彻听评课制度: 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任课老师的培训,鼓励任课老师根据各自学科开发出一些有意义、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教师继续认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框架结构》等,通过学习、讨论、交流体会,使教师及时了解课改动态,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内涵。通过教育观念的改变,使教师能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

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培养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骨干教师,让其发挥带头示范作用,积极参加各级课堂教学评比。

(二)、根据实际,合理确定活动内容:

1、从日常生活中生成。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生活习惯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如原来爱吃肥肉,现在都偏爱吃瘦肉了;原来爱吃新鲜蔬菜,现在爱吃野菜了。这些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也都能成为活动主题。这些活动的开展,贴近

学生生活,实在易行。以往的活动脱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忽视了现实生活这宝贵的资源,使学生的生活“沙漠化”。

2、从学科中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虽然不同于学科课程,但也不是与学科完全分开、割裂,可以大胆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将学生所学的学科领域的知识,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同时,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科领域的学习中得到拓展和加深。

3、从中外节假日中生成。

一年四季中,有许多中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此外还有愚人节、父亲节、母亲节等有特定意义的节日。这些节日,也都能成为一个活动主题。如愚人节到了,同学们也纷纷赶时髦,相互开开无伤大雅的小玩笑。但是,对愚人节的来历和意义却一无所知。据此可引申出一个活动主题。另外,也可让学生对中外的节日进行对比。

4、从生存环境中生成。 学生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他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在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交流。我们应充分注重环境的功能,挖掘身边的资源。

学生一旦确立了自己所关注的研究课题,只要环境许可,随时随地都能进入一种活动状态。它能激发学生主动生成一种对知识的渴求,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获得一种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学生将伴着浓厚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做活动中去,会觉得快乐无比。

(三)、教师备课与学生作业两手抓:

教师做到无备课不准上课,备课要做到先周备,并且要详实可用,还要有活动记录、活动总结。作业设计要科学合理,要从拓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出发,全员参与,认真批改。作业每次都要设封面,封面上要有主题有时间、学校、班级、任课教师;每次作业纸张要统一,要有学生制定的活动计划,作业最后要有活动感受或是评价。

(四)、确保活动时间,加强过程管理: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亲历过程,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自主构建,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我们要注重活动的过程,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为此,我们应选择“小而精”,简便易行的主题。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从其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要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活动。

(五)、评价制度:

本学期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计划制定、活动实施、总结、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第5篇:初中德育活动计划方案

水碾初中2013-2014德育活动方案

九月

教育主题: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教育目的:

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3.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培养学生尊师重师,感恩老师的情感。

教育活动:

1.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启动仪式。利用开学典礼举行“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启动仪式。学校发表以弘扬和发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讲话。学生代表发出“弘扬民族精神,做了不起的中国人”的倡议书,号召全体学生积极加弘扬民族精神活动。少先队、共青团布置活动的主要内容及要求,校园悬挂横幅,教育活动拉开帷幕。

2.教育学生认识到在中华民族发展历史长河中的抗日战争史是一部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教育史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因子和资源。每年9月前后各种具有纪念意义的节庆日、纪念日均具有一定的教育内涵,如“8?15”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18”是国耻日,“10?1”是国庆节等,均可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让广大学生牢记中华民族曾遭受的苦难与耻辱,以及浴血奋战,浴火重生后的坚强伟大,并明确“忘战必危”和强民富国是立国之根本的基本道理。具体活动内容与形式:

①可通过登录“抗日战争网”等专题网站,辑录各类图文资料,在学校内各类宣传窗口中展示。《亮剑》、《功勋》、《杨靖宇》、《太行山上》等一系列反映抗战题材的优秀影视作品,并上挂校园网,以供各班级在休息、活动时间中随机点播学习。

②要求各中小学政治、历史、社会、德育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积极进行抗战史教育的有机渗透、穿插,尤其要重视对时政教育内容的有机结合,如近几年屡见报端的日本政要靖国神社祭拜事件、钓鱼岛事件、篡改教科书事件、防卫厅升格事件等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系列事件。

③结合“9?18”国耻日开展纪念日活动,在学校晨操、晨会时进行宣传、动员,在下午眼保健操时段开展鸣放警铃(笛)、全体师生肃立默哀等相关教育活动。

3.各校通过开展拔河比赛、篮球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4.教师节时,在以“感恩教师”为主题的画报、手抄报展评;搜集摘抄名人尊师的故事、尊师敬师名言警句等,出一期感恩教师的画报或手抄报,并进行展评;以“我的老师”为题的征文活动,让学生们把对老师的理解、尊敬、赞颂,用文字表达出来。

5.学校在活动月期间组织学生开展“五个一”活动:观看一部爱国主义的影视片;学唱一首爱国主义歌曲;各班召开主题班会,进行一次“我爱我师”的演讲比赛;各班举办一次反映建国以来成就的手抄报展评活动;学校举办一次以“祖国我爱你”为题的征文比赛。

十月

教育主题: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

读书节活动

教育目的:

让学生了解国家发生的历史性巨变,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树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并逐步转化为热爱集体、热爱学习、报效祖国的具体行为。

读书节活动

教育活动:

1、通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以爱国主义为题材举行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以“在歌声中前进”、“青春的旋律”为题,以革命传统歌曲和优秀传统名乐曲为主旋律,组织合唱、独唱及器乐演奏比赛,以此激发同学们的革命激情和爱国之心。

3、充分利用百部优秀影视片作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生动形象的好教材。除了组织去影院集体观看外,学生自己在双休日也可选播一些优秀片目。观前进行指导,观后组织学生大家说,众人评可在教师的指点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把握影视片的主要精神,写出高质量的影评、观后感,进行展评。

4、组织学生重阳节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为老人送温暖,献爱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尊老爱幼的意识。

5、开展“阅读爱国主义故事,激发爱国热情”为主题的读书笔记展评,并以此为题开展演讲比赛活动。

6、利用“十一”国庆之机,到家乡或自己熟悉的地方去调查,了解身边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然后以作文或画报形式进行表达。返校后组织作品展评。

7、读书征文比赛,每个班按比10%强的名额上报学校,学校组织评选。

8、读书演讲比赛,每个班推行1名学生,学校组织演讲比赛。

十一月

教育主题:

科技节活动

教育目的:

1.读一本科普书籍(各班主任负责)

专题阅读:每个学生至少带1本科普类图书或杂志(报纸)带到班级图书角,也可新购科普类图书带到班级交流阅读。每人读一本科普图书或杂志,联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或读书笔记。

2.说一说科学家的故事(各班主任负责)

以“科学家的故事”为主题,利用本周时间让学生通过报刊、书籍、上网搜集等方式查找有关科学家的故事,然后在班上与同学们分享自己所集到的科学家的故事,谈自己的感受——重点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如科学家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打算怎么做等。

3. 画一幅科学幻想画

作品要求:

(1)各班选送3幅科幻画交给德育处,由德育处组织评委展评。

(2)少年儿童在理解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想象,运用绘画语言创造性的表达出对宇宙万物、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遐

想而产生出来的绘画作品。少儿科幻画是真实反映孩子童心的一种艺术形式。

(3)科学幻想画比赛面向全校学生,画种不限,参赛作品规格为8开卡纸

或铅画纸,作品要贴上标签(班级、姓名、作品名称以及创意简介50字左右)。

评奖办法:按选送人数的80%获奖,

一、

二、三等奖若干名。

十二月

教育主题:

德育工作者风采展示月

教育目的: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内容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纪律,关心自己,关爱生命,在法纪的保障下平安、幸福地成长。 教育活动:

1.全面进行防灾消防演练。

2.利用媒体,观看“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特别节目,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3.邀请市交警大队法制处处长,给全校师生作关于交通安全的报告,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 4.聘请学校法制校长为全校师生作法制安全讲座,让法制走进校园,增强同学们的法制意识,要求学生从讲话中吸取教训,从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入手,珍惜在校的学习机会,做一名合格的学生。并要求每名学生写一篇1000字的“安全法制教育进校园”专题讲座心得体会,选出10篇优秀心得体会在宣传栏展示。在此基础上各班级举办以“遵纪守法”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一月、二月

教育主题:

感受年俗传统,传承中华美德

教育目的:

利用春节亲人大团圆的契机,让孩子体味亲情的美好、生活的幸福,引导孩子认识和感知中华文化,享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美德。

教育活动:

1.开展孝敬父母活动,寒假期间,号召全体同学参加家庭里的一次迎春大扫除,并积极做家务(如洗一次碗活动,父母做一顿饭)为主题的活动。(以照片为依据)。并送家长一张贺年卡,说说心里话。通过活动让学生不仅在劳动过程中感受春节文化,并学会沟通,理解父母,关爱他人。 2.“我眼中的春节、元宵节习俗”等调查活动。向自己的家人、亲朋好友询问过春节、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或运用网络资源收集春节、元宵节的来历,春节相关的典故、“春节忌语”等资料。同时了解一个少数民族的春节、元宵节的风俗习惯,以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育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文化积淀活动:开展春联大搜集、大诵读、春节祝福语征集等活动。通过诵读春联活动,了解传统春联的作法、写法以及张贴的讲究,体会我国传统文化,理解春联所隐含的意思,反映人们对新生活的希望。

4.讨论活动。以“如何合理使用压岁钱”、“怎样过个有意义的春节”为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好每一分钱,过文明新年,传承中华民族节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5.安全教育活动:春节期间要教育学生提高燃放烟花爆竹、防火、防电、防水等安全意识,加强自我防护。

三月

教育主题:

文明礼仪教育

读书节活动

教育目的:

1、学习雷锋好榜样,学会真诚友爱、礼貌待人,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宽容的性格,不埋怨,不嫉恨,不猜疑别人。

2、教育学生尊敬老师,尊重妇女,感恩长辈,珍爱绿色,保护家园, 教育活动: 1.以“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团员、队员、老师、学生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地学习雷锋活动。加深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和理解,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在学习生活中时刻关注雷锋精神,长期形成学雷锋的氛围。开展文明礼仪标兵的评比活动。 2.以倡导校园礼仪、生活礼仪、社会礼仪为重点,在全校举办文明礼仪宣传教育专题讲座,在校园里做文明学生;在家庭中做文明孩子;在社会上做文明使者。

3.植树节之前,开展植树活动,教育学生珍受绿色、爱护家园。以班小组为单位成立护绿小队,认养卫生区内绿化植物,开展拣垃圾、落叶、擦花坛、养护绿化等活动。各班级制作护绿卡片,统一悬挂。号召全校师生利用周末时间进行一次爱树护绿行动,积极为小树浇水、施肥,除杂草,并创作爱树护绿标语,制作标语牌。形成人人参与养绿、护绿的浓厚氛围

4.三八节开展热爱母亲、尊重妇女活动。让学生学会体会父母的辛劳,努力学习,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好儿女。 四月

教育主题:

1、革命传统教育

2、体育节活动

3、科技节活动

教育目标:

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教育活动:

1.“瞻烈士丰碑,树远大志向”扫墓活动 :组织学生举行扫墓活动,了解家乡的革命先烈事迹。

2.“缅先烈,知荣辱,树新风”主题班会。介绍清明的由来,缅怀先烈的丰功伟绩。 3.开展“我崇拜的一位英雄”调查活动。通过调查村里的老人,感受他们对先烈的感情,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开展以“可爱的中国、永远的丰碑”为题的手抄报制作,并在校内进行展评。 5.开展“传承民俗文化,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时代精神”主题演讲比赛。

五月教育主题:

感恩励志教育

艺术节活动

教育目的:

1、进行热爱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开展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教育,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开展感恩教育,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教育活动:

1.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校园行”活动,坚持“正面引导,贴近学生,体现特色,便于操作”的原则,采用主题推进方式进行,通过主题班会、演讲征文比赛、社会实践活动、感恩歌谣传唱、感恩美文欣赏等形式开展各项活动,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主题教育。 2.以“五一”、“五四”为契机由团支部牵头在全校展开“争当先进”活动,开展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教育,理解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时代意义,形成合理消费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关心集体和热爱集体的感情。 3.母亲节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每日的一声问候做起,从每一次的家务劳动做起,从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次作业做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答老师的教诲之恩。积极开展“我为妈妈做好事”活动,通过为妈妈洗一次脚,给妈妈端一次茶,帮妈妈干家务等形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达父母的养育之恩,以此来回报母亲的爱。 4.“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励志成才演讲比赛。 5.开展“五自”(自理、自立、自尊、自爱、自强)教育活动。

六月

教育主题:

理想信念教育

教育目的:

1、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坚定勤奋学习,立志成材的人生信念,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态度,确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和态度。

教育活动:

1.每人制定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格言、座右铭及奋斗目标,张贴在课桌的左上角,时刻激励自己前进。

2.组织开展“我爱我的祖国”征文、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充分利用学校橱窗、广播站等宣传阵地,让同学们感悟民族精神、抒发报国之志。

3.利用“6·26国际禁毒日”在宣传橱窗中张贴毒品危害的知识,开展“关爱生命,拒绝毒品”教育。

4.开展“我阳光,我快乐”演讲活动,说说自己成长中的快乐。

5.开展“端午节、离骚颂、爱国心、民族情”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通过开展诵读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6.结合心理健康问题,由本校心理教师给学生做一次报告。

7.认真开展关注八类特殊群体学生活动,德育导师与特殊群体学生结对帮扶。

七月、八月

教育主题:

社会实践活动教育 教育目的:

使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参与促进其自我成长,提升社会实践能力。

教育活动:

1.假期中学生在家庭、社会的实践中,积极争当“四个好少年”活动,可以采访五老,听他们讲革命故事,进社区农家书屋读一本好书,参观一次革命教育基地等,四五六年级学生可制作一份手抄报。

2.积极参加社会调查和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社区,进行卫生、环保、帮老、助残、文化、娱乐、科普等丰富多彩的社区实践体验活动;进行社区文化调查活动,了解城市的历史演进、环境保护问题,了解当地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的考察和探究等;选取一种动物、植物或农作物进行调查研究,写出调查研究报告;到工厂、医院等进行亲身体验,体会劳动的艰辛,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3.开展“绿色上网、快乐读书”活动。

首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放飞梦想,导航人生”的绿色上网文化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自觉抵制不良文化侵袭。然后开展“放飞梦想,绿色上网”自律承诺签约活动,引导学生自觉抵御不良网站信息的影响,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周围人,共同打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同时学校大力宣传好典型。充分利用校园网、板报、橱窗等宣传工具和国旗下讲话等形式,对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进行大力宣传,努力扩大影响,让学生在健康的文化环境中茁壮成长。

第6篇:初中生课外阅读计划

康刚友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但初中生的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实在令人担忧。两年前我曾经对自己学校的初二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面窄、时间短、量少、不得法。60%多学生喜欢看卡通、漫画、言情、武侠小说,超过了其他类型的人数,其次为文学名著,而阅读科技类书籍及报刊杂志的学生相对减少。中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少得可怜,42%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3小时以上,25%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2小时以上,28%的学生平均每周阅读l-2小时,甚至还有15%的学生每周阅读时间不足1小时。对于鲁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吴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这几位作家的作品,阅读过的学生所占的比例较高,但我们了解到,其实,对于这些名家,他们也仅仅看过少量的几篇文章,根本谈不上深入的了解。此外,对于一些外国作家,却只有少部分学生阅读过。可见,学生的阅读面较为狭窄,阅读的深度也不够。因此,如果语文教师在注重课内阅读的同时还不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督促、指导工作,那么,语文教学只会走向死角,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也只是一纸空文。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并形成学习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和教科书固然重要,但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内容上传授的知识都是很有限的,它们的任务主要也只能是起示范和引导作用,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来自大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课外阅读,在学生面前展现了一个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奇妙世界。它指导学生认识人生,热爱生活;它召唤学生张开思考的风帆,在书海中遨游;它启迪学生仰以察古,俯以观今,寻求信仰的力量、精神的支柱;它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个性,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举足轻重。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呢?

一.保证阅读时间养成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作过的一个估算:初中学生一个钟头可以阅读一万字,即使费点心思的,一个钟头也可以阅读5000字,一本大约10万字的书,每天只读一个钟头,20天就可以读完,一年可以读18本,中学三年可以读54本,再加上两个假期,以八个星期算,每天读三个钟头,三年又可以读24本,总共78本,78000000字。这样我们不仅能完成上面所列的阅读内容,还有时间反复咀嚼精华,不断深化。所以“只要坚持不懈,成绩是很可观的”。虽然我们没有叶先生所讲的那样充足时间,但我们可以让学生保证每天30分钟读书,为了不让这一点流于形式,要求学生们每天阅读课外书不少于2000字,作不少于200字的读书笔记,摘录你认为写得好的精彩语段、章节,并让家长、同学监督签字。“学生并非不愿读书,也并非真的没有时间”。如果合理利用时间,确实对学生良好阅读状态的保证,阅读氛围的形成,对培养阅读兴趣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对课外阅读的带动都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选择适当读物提高阅读质量

语文课外读物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必须与学生的文化层次、思想水平相适应,必须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时代的发展。回首人类文坛,群星闪耀,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审视当今出版物,鱼目混杂,美丑同在。怎样从这既多又杂的作品中,选出品位高、质量好的书,使学生获得有益的知识营养和精神食粮呢?我发现,刚刚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仍爱幻想,这就意味着他们仍爱读带幻想的故事,如童话、科幻小说等,好奇又是他们的一大天性,因此可推荐他们读一些探险和探秘的故事;此阶段,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还可读一些具体形象的故事、寓言等。初二年级,学生们的思维已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想发展,特别是初二年级下学期及初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已占较大比例,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水准已有较大发展,对事物的认识水平也有较大提高。此阶段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千古传诵的经典美文,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

现将初中七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内容指导列表作一参考:

年级课内名著导读课外读物推荐

初一年级(上) 《爱的教育》《伊索寓言》寓言、民间故事

《繁星》《春水》培养阅读兴趣与能力

初一年级(下)《童年》《昆虫记》《鲁滨逊漂流记》《哈利波特》等

激发丰富想象力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还经常结合教学,向学生推荐与课文有关的文章或书籍,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就让学生看鲁迅的《朝花夕拾》;上《音乐巨人贝多芬》时,推荐他们阅读《名人传》,教《荒岛余生》时,让他们阅读《鲁滨逊漂流记》等等。这样学生从这些书中扩大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尝到了课外阅读的甜头,就主动找书阅读了,有时候不要我去介绍,他们就能把有关课文的章节内容了解得清清楚楚。

为了让学生感受时代气息,便于近距离赏析模仿,可以推荐他们阅读的期刊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选刊》等。

不得不引起语文教师重视的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形式,以丰富的内容体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在紧跟时代脚步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在时尚开放的网络文化中汲取营养,在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中健康成长。

三.指导阅读方法争取最佳效果

读思结合,特别是集体之间的交流探讨,对于阅读内容的深入,阅读氛围的营造,阅读习惯的养成都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放声读,将书面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这是最普通,也是用得最多的一种组织形式。因其方便灵活,自主性强,深受师生欢迎。但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自觉性不太高,如对这一方式把握不好,容易流于形式,学生读书只是应差事,导致学生对所读材料缺乏深入的思考,“读而不思则罔”。所以读与思相结合,

也就是能对所读书的思想内容有所感悟。我们经常利用语文阅读课或实践活动课让同学们把前一段时间阅读完的作品就其“怎样写的”各抒己见,可以是一部作品的不同方面,如《格列佛游记》的大胆想象,幽默的语言,对当时社会和人类自己的反讽批判,也可以是不同作品的同一方面,如通过比较《围城》和《骆驼祥子》体会钱钟书和老舍的不同语言风格;通过读《名人传》《童年》谈谈怎样做人等。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作者、文本与生活之间实现着多种视界的融通,因此,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智慧的火花”。一批注摘抄。这基本是与阅读同步完成的,可不要小瞧这些小笔墨,它往往是探寻某个关键问题的钥匙,是发现知识宝藏的洞口,是大彻大悟的前奏。至于摘抄,可建议学生准备阅读记录本以便识记和整理,书读得越多,摘抄也越多,老师可以每星期检查一次,养成习惯就好了。二是写读后感。读完一本书,总有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把这些想法及时地有意识地记下来,就是读后感。这是批注摘抄的深入和细化,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对话。三是对作品进行再创造:仿写、续写、改写、扩写、缩写、故事新编„„我们每学期利用作文课至少安排三到五次这种专项训练,既可以展示阅读效果,又能调动同学们进一步的阅读积极性。如指导学生把《泰戈尔诗选》中的一些小诗改成散文,仿《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写家乡的风土人情,想象自己就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续写一段故事,故事新编有《阿廖沙来到我们中间》、《新西游记》、„„在各种类型的写作中,学生既丰富了原作品又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对原作的再创造使他们不自觉的模仿原作的语言风格、叙事技巧,潜移默化地领悟了阅读中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反过来由于亲身体验了写作的甘苦,才更易于感悟语言大师们驾驭文字的高妙。

四.实施多元评价促进阅读理解

教师每周一次适当地检查学生的阅读记录本,形成评优奖励的制度。在课外阅读组织指导中,也可尝试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伙伴,并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或交流,并进行多种形式

的评比,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这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的竞赛,不仅引发同学们的良性竞争,还有利于同组成员间的相互鼓励,维持对课外阅读的长久兴趣。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我们知道,只有尽量为学生提供展示他们阅读成果的舞台,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才能更好激励学生多读书。因此,我们常常开展“手抄报比赛”“古诗朗诵擂台赛”“优秀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征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树立自信,培养兴趣。

两年多坚持下来,首先我深切地感受到,课外阅读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比如有一些课文往往以有限的文字反映一个片断或故事,而其背景又是非常复杂的,如果阅读了有关背景材料,则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如《荒岛余生》、《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等。可见,适当发散性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心理空间,为学生解读语言文字,领悟相关内容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其次,课外阅读在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培养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如有同学在学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就提出,既然作者说要耐心等待时机的成熟,为什么自己要在决斗中丧生?„„更令人欣慰的是,同学们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兴趣,文学的品味也提高了。课余,同学们常常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大谈读书的体会,有时还争得面红耳赤;同学们所读作品也渐渐远离武侠、言情之类,阅读的范围更广泛,品味更高雅了。不少同学一有空就逛书店,选名著,甚至已有学生开始涉猎托尔斯泰等世界级文豪的作品了,这对初中生来说,不能不说是可喜的现象。

再次,学生不断形成鉴别批判能力,对于美丑的鉴别,对于民族文化、流行文化的分析等都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新的认识。比如学了《丑小鸭》之后,他们会联系作者安徒生的生平经历,确定只有在努力奋斗之后才会赢来美好的未来的信念;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们思考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最后,实践证明,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二课堂,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良好方法。

第7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计划

龙馨学校初中部综合实践学年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依据,努力开展好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体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具有很强的生成性。因此,在课程的设计,实施过程中,十分注重教师的课程意识,形成实践的课程观,正确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切实确立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

1. 生活实践目标——强调学生在真实生活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表现自我和验证学科学习内容。

2. 人生体验目标——重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活动的意义,在体验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对自己的了解,从中发现人生的意义。

3. 个别发展目标——在同一主题下针对不同能力,兴趣爱好和需求而设计多元活动内容,给学生个别发展的学习机会。

4. 学科整合目标——运用校内外的多种资源,整合学科知识。

三、教学思路:

(一)加强课程研讨,整合资源优势

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相结合,与学校课程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专题研究,共同探讨课程的有效实施,整合校内、外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在协作和交流中互相沟通,互相学习,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二)关注师生需求、促进师生发展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课题实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加以开发,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优秀活动案例的评比,注意积累综合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丰富本学科资源。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家长资源、社区资源开展活动,与校本课程结合,从课程的实践性、活动性、生成性出发,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推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谋求自我、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激发学生的真正兴趣,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三)完善课程管理、抓好课程实施规范

教师认真制订好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按课时认真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切忌随意挪用或占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严格按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要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要认真及时积累有关资料,对于老师,主要是实施方案、活动设计、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等实施过程以及反思成果方面的资料;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建好、管好“综合实践活动档案袋”,设计并用好方案卡、行动卡、反思卡等。

四、教学安排: (一)、准备阶段:

1、针对学生特点研讨并制定研究计划。

2、完成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自主选题、确定课题。 (二)、实施阶段:

1、各课题组根据计划定时定地开展活动,做好记录,保留每次活动的各种资料。

2、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小结,总结前段时间的实践活动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活动中的困难及解决办法,并指导后阶段的活

3、各小组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边实践边研究。 (三)、总结阶段:

1、学生整理好各自的资料,写好活动中的体验,感受及收获等内容。

2、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

3、总结交流本学期的综合实践活动情况。

五、工作重点

由于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解不深,所以我们的工作重点有:

1、强调综合实践理论知识的传授。

2、增强在各个活动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监督。

3、让学生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弄清楚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怎样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活动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

4、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积极的同周围环境接触,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综合能力。

5、加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包括各种形式的原始资料,并逐步完善学生的综合实践个人成长档案。

第8篇:初中数学教研组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数学组将继续以新课程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提高数学组老师专业素养为核心,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实效,夯实学生数学基础,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必备的思维能力。

二、活动时间:每周二活动课。

活动地点:多媒体室。

三、主要措施

(一) 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素质。

1、本学期继续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学习蓝本,引导数学组老师不断思考和改善课堂教学效率和策略,积极反思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加强和组织数学组老师理论学习,引导和促进本组数学教师专业成长。

2、加强数学组校际交流研讨与学习,开拓数学组老师的教学和科研的视野,做到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总结,边提炼经验。鼓励数学组老师并把学习的感悟、体验及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并把产生新的认识、新的思考,引导数学组老师在提高教学实效的同时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 加强教研组的常规管理,常规常抓,常抓常新。

1、向常态工作要质量,以作业规范为抓手,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强化常态工作的质量意识。

(1)要求做到:

①三维目标明确

②精心选择例题

③作业布置要精选与分层,要有针对性

(2)继续加强课外补缺补差,要体现有效性:

①辅导的目标要明确

②要研究考题,针对考题进行辅导 ③要认真分析考试的成绩,及时改进教学

2、加强备课组教研活动,备课组要在学期初制定出本学期备课组工作计划,内容要根据各组的实际(学科的实际、年级的实际等),细化教导处、教研组工作计划的各项要求,以求有效的落实。对所制定的计划,要有执行、检查、评价的过程和机制,备课组的活动要强化教研功能,要以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通过以校为本的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目标。

3、每月要对各教师的备课、听课、批改作业的情况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加强毕业班教学研究, (1)要研究考题,把握考试方向; (2)加强分层,强化双基,确保合格率; (3)考试分析要以自查为主,落实基础知识点。(三)加强教研教改, 开展校本教研。

1、切实组织好常规教研,讲究实效,积极参上级部门的教研活动,坚持每周一次校内教研活动,提倡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逐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数学教学课件,资源共享。

3、加强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达到以老带新,以能带新,共同提高的目的。听课节数按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听课10节以上。

4、鼓励和帮助教师总结经验,积极创新,使改善教学方法成为每个教师的的自觉意识,逐步形成教师个人和教研组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

5、每位教师上一至二堂公开课,听课后全组认真评议,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及教学思想的渗透提出反思。

6、利用数学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初

一、初二年级根据学生平时使用“讲学稿”的情况,对学习横做好成长记录,于每一学期评选出“学习带头人”、“学习骨干”、“学习进步之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我们教研组全体教师的努力,让学生对数学学科多一分兴趣,多一分热爱,与教师形成教学相长的合力,为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水平而努力。

四、附:工作内容具体安排:

第9篇:初中化学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以加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设、优化作业设计、深化教学管理、强化教师业务素质提升、激活教研活动为重点,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努力促进教学的内涵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

二、活动目标:

1、理论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学习几种常见的元素和一些重要的化合物的基础知识,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4、引领学生走进神奇的化学海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化学素养上有较大的发展与提高,为进一步学好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5、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增加实践的机会,使学生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性。

三、指导教师:王海亮

四、招募组员:通过在学生中宣传、动员,自愿报名,教师平衡各班人数,确定兴趣小组成员共24人。然后把24名学生分为12组。

五、具体措施:

1.结合教材,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力求题材内容生活化,形式多样化,教学活动实践化。增加趣味性和全面性,扩大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2.每次化学活动都有主题,要求与正规的课堂教学有明显区别,决不能成为变相的加课时,也不能成为“补课”活动,但应尽量与当前学生的化学课内的教学内容有一定联系。如:可将教材中的“课题学习”融入活动中。

3. 化学活动要讲求实效,要有知识性、趣味性,活动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六、活动内容:

对化学兴趣小组活动课进行改革和创新,充分调动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体内容:

1、趣味实验;

2、红糖制白糖;

3、蛋壳刻画;

4、鉴别水和双氧水

5、氧气的制取与验满;

6、氧气的化学性质;

7、设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

8、学会过滤操作;

9、学习一些基本化学实验操作,托盘天平的使用;

10、验证分子的运动;

11、鉴别自来水和蒸馏水

12、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13、学会蒸发操作

14、铜网切断火焰试验;

15、二氧化碳的制取与验满;

上一篇:小学师德师风自查报告下一篇:恩施公交车公交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