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口语教学“三基点”原则提高口语教学效率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使学生切实掌握英语交际能力, 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让学生知道“怎么说”、“说什么”, 并能够“流利说”、“正确说”, 这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笔者认为, 实施“三基点”原则有助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英语口语教学的“三基点”原则, 涉及三个基本因素, 即:教师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环境, 文化背景。“三基点”原则要求教师将这三个基本因素有效整合:根据学生的需求, 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文化引入, 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完善教学方法

如今, 大学英语的良好教学环境有助于教师实施教学过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基本的要求;英语教材和教学资料不断修订, 内容不断更新, 更加多样化;多媒体和网络的使用丰富了英语教学资源。

但是, 实际教学中, 大学英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应试能力强, 可以较流利的进行书面表达, 但口语表达能力弱, 与课程目标差距较大;课堂上, 学生专注于听讲、做笔记, 但是涉及口语交流, 便吞吞吐吐, 不能流利正确的表达。这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一定关系。教师在教学中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 强调语法知识的掌握, 而忽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练习, 培养的学生仅仅掌握了“聋子英语”, “哑巴英语”;学生在英语的读、写、译方面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听不懂”, “不会说”。因此, 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提高口语教学效率, 教师必须完善教学方法。

首先, 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应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在课堂上, 学生不再仅是信息的接受者和课堂活动的被动者, 教师也不再是课堂活动的主导者和控制者。师生是课堂互动的双方, 是课堂交际的参与者。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机会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口语实践活动中。

第二, 口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在口语教学中采用“交际教学法”, 通过“交际”实施口语教学过程, 符合口语教学的特殊性, 因此, 是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英国语言学家Widdowson指出:学习一门语言的目的是提高学习者掌控口语的能力。学习者最终要意识到语言的学习是为了说。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是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 英语教学必须强调“以言语交际为中心”。课堂中, 教师和学生成为“言语交际”的双方, 学生不是从“听中学”, 而是在“说中学”, “做中学”, “交际中学”。通过“交际”进行口语教学的课堂, 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口语交际活动为中心。教师以各种方式为学生创设真实语言环境, 帮助学生投入到“言语交际”活动中体验交际过程, 从而逐渐掌握口语交际能力。

二、优化学习环境

口语能力是学生利用英语正确、得体的表达所思所想的能力。要掌握较好的口语能力, 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口语训练。通过课堂参与各种言语交际活动,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基本技能。但是要实现利用英语进行自由、流利、准确的交流, 学生必须在课堂外积极参与各种交际活动, 锻炼语言输出能力。因此, 教师必须拓宽口语训练途径, 丰富学生的课外交际内容,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强化学生的口语训练, 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改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但是, 由于客观条件限制, 如, 由于高等教育扩招, 大学英语小班教学难以实现, 限制了课堂上言语交际的次数和人数, 降低了课堂交际的有效性。因此, 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课外的口语实践活动, 优化学生口语学习的外部环境, 使课堂交际活动延续到课堂之外。

首先, 丰富课外言语交际活动,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口语能力是学生以语言输入为基础, 经过内在化和结构化知识内容, 进行语言输出的能力, 包括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必须以大量的口语训练为基础。因此, 教师可以在课外开展和组织各类英语口语比赛 (演讲比赛、辩论比赛, 朗诵比赛等) ;建立口语学习小组 (如:以寝室为单位等) , 将口语训练贯穿于学生的生活中, 使之成为学生的日常行为;组织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 选取贴近学生并符合学生水平的主题, 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口语交际练习。

第二, 为学生创建课外自主学习环境,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口语学习的关键和主体是学生自己, 营造自主学习环境, 学生会接触到更丰富的英语材料, 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英语口语实践活动中。在网络环境下, 学生的自主学习资源更为丰富;交互性、实时性很强的网络技术辅助英语口语学习, 使学生有更多机会与以英语为母语者进行言语交际, 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在口语交际活动中的自信心也能得到增强。因此, 网络环境作为学生课外学习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根据学生的口语水平, 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学习任务, 组织各种课外口语活动, 辅助学生的课外自主口语学习, 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三、强化文化引入

美国语言学家R.Lado曾指出:“一种语言既是一种文化的一部分, 又是该文化其他组成部分的主要表现手段, 影响到双方的文化传统”。因此, 学生仅仅会“说”, 仅仅掌握英语词汇、语法和句法是远远不够的。英语口语交际发生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但是如果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 成功的交际是不能够实现的, 甚至学生根本就不知道应该“说什么”, “怎么说”。脱离了文化的语言不能实现其交际的功能。正如Winston Brembeck所说:“采取只知其语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 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因此, 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师必须要在口语教学过程中强化文化知识的引入。只有在了解掌握相关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基础上, 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良好的口语能力。

然而, 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 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既丰富又复杂。因此, 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引入文化知识时, 必须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首先, 教师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西方文化的相关知识,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学习并逐步掌握西方文化, 实现有效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因此, 广泛而有效的阅读对于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知识是必须的。第二, 学生在课外的自主阅读中会发现母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的差异,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较, 并选出英语文化中较为突出的文化特征, 尤其是学生在口语中比较常用且容易出错的文化特征, 在课堂上进行讲解。通过学生发现文化差异, 比较文化差异, 以及教师课堂上讲解差异, 实现了学生从思考到掌握的过程。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理解得到强化, 从而进一步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 并能够利用已掌握的文化知识进行成功的言语交际。此外, 教师还可以通过采取故事讲述法、情景表演法、节目编排法和游戏法等其他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参与模拟交际, 亲身感受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文化碰撞, 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从而更好的理解西方文化, 掌握西方文化。

英语口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这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 对学生的口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确立口语学习的三基点原则, 完善教师的教学方法, 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 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文化的引入, 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摘要: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 使学生掌握利用英语进行言语交际的能力, 这是英语口语教学的主要任务。在坚持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 将口语教学的“三基点”进行有效整合, 是提高学生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英语,口语学习,三基点

参考文献

[1] 赵平, 吴彬.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3 (9) :102-104.

[2] 罗春燕.口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西华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 .2004 (6) :96-99.

[3] 陈夏南.交际法与英语口语教学环境.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9) :117-120

[4] 苏文.语块理论下的英语口语教学.牡丹江教育学院报.2011 (2) :131-132.

[5] 李春玲, 冯海云.浅谈如何创造良好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课外环境.教育与人才.2009 (12) :77-78

上一篇:论惩罚性赔偿的环境法适用下一篇:解析低油价对石油钻探行业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