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

2022-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农业生产中, 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外界自然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固然不容忽视, 各种各样的农业害虫对其巨大影响也是极其巨大的。

众所周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业中生物性灾害种类多、分布广、突发性强, 对农业生产威胁极大。纵观我国农业生产的历史, 农业害虫以危害粮食对人类威胁最大, 其中以东亚飞蝗危害严重。蝗灾、水灾和旱灾被称为我国农业上三大灾难。据统计, 我国自1973年至1989年间平均每年因病虫危害损失粮食91.7亿公斤, 损失棉花1429万担, 其损失是十分惊人的。由此可见农业害虫是农业发展中的巨大阻力。

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是研究利用天敌治理害虫的理论和实践。是利用生物或它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或减轻其危害程度的方法。本文就此加以讨论。

生物防治的特点是无污染, 不形成抗性, 对人畜安全。保证了对于环境近乎“零污染”, 降低了农业害虫在药物影响下逐渐选择适应增强抗药性的可能, 同时保证了对人畜的安全性, 不破坏食物链, 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向更稳定的方向发展。

农业害虫生物防治的主要方法有:以虫治虫, 以菌治虫和利用其他有益动物防治害虫等。

1 以虫治虫

以虫治虫就是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 其中主要包括寄生蝇和寄生蜂的利用。利用天敌昆虫是生物防治应用最多、最广的方法。按天敌昆虫取食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即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和寄生性昆虫大都属于半翅目、脉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及双翅目。效果非常可观, 完全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关系, 几乎没有任何不利影响。

1.1 捕食性天敌

捕食性天敌种类繁多, 效果较好。常利用的有蟑螂、蜻蜒、胡蜂、步甲、食蚜蝇、食虫蝽象、瓢虫、草蛉、食虫虻以及捕食螨类等, 它们大多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害虫以供其自身需求。每种害虫都可被数十种乃至上百种天敌昆虫侵害。这类捕食性天敌对于控制害虫的效果非常明显。

1.2 寄生性天敌

寄生性天敌通常在繁殖幼虫时将幼虫产于害虫体内。幼虫生长发育过程中以宿主的体液和内部器官为食供自身生长所需, 最终导致宿主害虫死亡。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

寄生蜂是专门寄生于其他害虫体内的蜂类。目前已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松毛虫、玉米螟、棉铃虫、大豆食心虫、豆小夜蛾、稻苞虫、豆荚螟、豆天蛾、苹果小卷叶蛾等害虫都可作为其宿主。被寄生的害虫或害虫的卵通常都不能完成生长发育, 全部中途死亡。

寄生蝇是营寄生性生活的蝇类。它不同于寄生蜂, 有的种类可以将卵产于植物中, 随着害虫取食进入其消化道, 从而寄生宿主。寄生蝇大多以鳞翅目害虫为宿主。

2 以菌治虫

以菌治虫就是利用害虫的病原微生物 (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 防治农业害虫, 其中以细菌和真菌应用最广。它的特点是剂量小, 微生物繁殖快, 无污染, 目前也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应用。但缺点是有时见效慢, 需要一定的反应周期。此外有些病毒类微生物可以使害虫种群产生流行疾病, 达到长期控制的效果。昆虫的致病微生物中多数不污染环境, 对人畜无害, 形成一定制剂后, 可像化学农药一样喷撤, 所以常被称为微生物农药, 以达到以菌治虫的目的。

应用较广的杀虫细菌有苏云金杆菌、松毛虫杆菌、青虫菌等芽孢杆菌一类, 这类杀虫细菌对鳞翅目的害虫有极大的毒杀作用, 对人畜却无毒, 不会污染环境。真菌中有许多种类可以寄生到害虫体内。农业生产中应用比较普遍的有白僵菌和绿僵菌, 靠分生孢子接触虫体表皮, 在适宜条件下萌发, 生出芽管, 穿透表皮进入虫体, 大量繁殖并分泌代谢产物有毒的僵菌索, 2~3天后昆虫死亡。虫体内水分被吸干, 导致虫尸僵直。害虫的病原病毒防治虽然研究起步比较晚, 但由于它的特殊性和生产具有的重要意义, 发展却很快。治虫病毒中杆状病毒被认为是最有应用价值的。治虫病毒一般由害虫口眼处感染, 少数也有可能由宿主伤口或者寄生类天敌产卵留下来的开口处感染。这些病毒大多寄生在鳞翅目或膜翅目的幼虫中, 被寄生的害虫表现为食欲不振, 行动迟缓, 死亡前通常爬向植物高出, 腹足紧紧抓住植物体。虫尸体软, 体壁易破。病毒防治有一定的局限性, 只能使幼虫感染死亡, 成虫可以携带病毒但不致死。而且病毒防治具有专一性, 就是说通常只寄生一种害虫, 或者极少数的亲缘关系比较接近的害虫才可以被寄生。也正是因此, 保证了病毒杀虫的安全性。

3 利用其他有益动物防治害虫

除了捕食性和寄生性的昆虫天敌外, 还有许多其他动物可用于农业害虫的生物防治。主要为食虫的脊椎动物和捕食性节肢动物两大类。包括鸟类天敌如山雀、灰喜雀、啄木鸟等, 可以捕食不同虫态的害虫。节肢动物中除了捕食性天敌的瓢虫、螳螂等昆虫外, 还有蜘蛛和螨类。其他天敌如黄鼬、青蛙、蟾蜍等, 都对控制农业害虫的数量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除此之外, 害虫的生物防治还有许多其他的内容。有的方法可能不能起到杀害的作用, 却可以达到控制的目的。例如昆虫的激素、体液等昆虫的分泌物或排泄物的利用。利用害虫的性激素可以诱集异性害虫从而进行捕杀。使用人工合成的性激素可以干扰雌虫和雄虫的交配, 使害虫数量下降。也可应用性激素在有害生物种群监测作用估算某个地区害虫的数量。此外还可以在一个区域中使用保幼激素, 使未成熟的有害生物不能变成正常、可以繁殖的成体来减少有害生物数量。另外还有一些生物药剂, 通过播撒接触到害虫的表皮。这类生物药剂可以改变昆虫表皮几丁质外骨骼的结构, 从而使害虫不能进行正常的蜕皮, 最终死亡。

摘要:研究农业害虫, 以及害虫与作物、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并且有效地控制害虫, 保护作物生产所形成的一门应用科学叫做农业昆虫学。学习昆虫学或农业昆虫学, 掌握害虫的发生规律, 科学而有效地防治害虫, 就可以避免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间接地为人类生产粮食。而防治害虫的过程中, 有要尽量考虑到防治效果, 对环境的污染, 对人畜是否有害, 经济效益等诸多问题。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 害虫的生物防治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生物防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变得越来越不可替代。

关键词:农业害虫,生物防治,天敌,寄生

参考文献

[1] 古德祥, 张古忍, 张润杰, 等.中国南方害虫生物防治50周年回顾[J].昆虫学报, 2000, 3.

[2] 朱麟, 杨振德, 方杰, 等.传统生物防治中天敌利用存在的问题[J].四川林业科技, 2003, 4.

[3] 温发园, 张永安, 王玉珠, 等.微孢子虫防治农业害虫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 2 00 5, 3.

上一篇:团购网站发展现状研究下一篇: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研究——以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