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

2022-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

 人如果没有理想,跟咸鱼有什么分别?

心理导读:许多人对未来迷茫,因为他们没有梦想,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有清晰的目标,不论你是休学、退学、读研、读博还是出国,都已经无所谓了。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步。

好吧,又要谈退学了,听到烦的朋友可暂且回避。

询问退学事件的人很多,而我基本没怎么回复过。在这里要向他们道个歉,也要为自己做个解释:一则我精力有限,没办法一一解决;二则退学事件复杂,两三句话表述不清;三则我自己都没整明白,不敢贸然作答。倘若勉强回复,或只能说——请跟随自己的内心——这种既装逼又欠揍的话,虽然这是我能想到最靠谱的答案。我这次谈退学,主要有三个目的:一为解除误会,实则我并非冷漠之人;二为避免浇熄提问人的热情,我深知被泼冷水的滋味;三为自己免责,若不小心误人子弟,概不负责。

之前也写过类似的文,但常以虚为主,围绕在退学以外。什么后悔吗、值得吗、有意义吗什么的,没有涉及退学本身,比如起因、过程、心境变化等,不具备可参考性。所以这次我尽量平铺直叙,既不进行艺术加工,也不上升高度、烘托主题,最主要的是尽量不以自身原因而混淆事实,为己开脱。所以希望能就这方面,为曾询问过我的人,统一做个答复。 首先,我要讲一个大前提——对于能够坚持就学的朋友们,我非常支持和羡慕。不断学习是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几件事之一。我个人认为,除非天才,比如比尔盖茨、乔布斯、韩寒之流;或者再在学校待一天就得死,比如我之流,否则我恳请你坚持学业,不要退学。学位证在大部分行业还是管用的,尤其技术类;再者若只为逃避,退了学也没用,这个世界到哪儿都一样。

我退学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上大学前,我仗着学习能力、高考成绩不错,既没有考虑清楚自己的志趣,又对未来盲目自信,所以我选择专业的原则只有一个——前景好。这是导致我退学的具体原因中,最初始的一个。

接下来的一年里,我严格恪守学长们“大一不玩是傻逼”的指令,玩得特别疯。在这里要告诫一些学弟学妹,玩的意思不是百分百不学,两者大概三七开吧,谁三谁七看智商。而我就是那个百分百不学的傻逼,各种加入社团,各种参与活动,还去外校主持节目。走上社会上才发现,没在大学当过主持的人倒更显稀奇。

眼瞅着大一快结束了,收心的人越来越多,最后没剩几个,其中就有我。那时候,我唯一的心理安慰是学生会(原谅我)和里面的朋友,挺想为他们留下来,当然,还想当部长。就在这时,一个点明我人生道路的学长出现了。

我问他,要是能一直留在学生会,当部长,当副主席,当主席,我具体能得到什么好处(顺便一提,锻炼能力什么的都瞎扯淡,能力这档子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进大学啥样,出来后还啥样,能看我文章到这儿的人都不是那百分之一;或说去学生会能交朋友的,兄弟啊,能交朋友的人在哪儿都能交,这归品性,不归环境)。学长跟我说,有两条路:第一条,去边远地区支教一年,回来后本专业保研;另一条,留校工作两年,然后本专业保研。我一听,脑袋都大了——我操,这他妈那里是好处,明明就是惩罚啊。我在学生会打拼三四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至于把我发配边疆么,不去的就罚留校察看两年,在这之后的奖励竟然是另一项惩罚——再留校两年!

在那之后我终于明白了,大学其实就是一个充满暴政的监狱(社会也是,不过相对来讲,社会提供的可能性更多,空子更多,起码是个露天动物园),于是我没参加竞选就退出学生会了。也既是从那时候起,我开始认真打算以后的路。我对自己设想了一千种未来,其中没有一项和我所学的专业有关。

第二学年开始之际,我每天都对自己催眠——你是喜欢这个专业的,不喜欢是还没有获得成就感;你可以的,你一定要坚持下去;实在不行,起码也得混个文凭啊。这一年,我基本就是在这种自我麻痹的状态下度过的。我开始上课、看书、写作业,却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继而又坚持,又放弃,再坚持,再放弃。我想尽办法去激发动力,但一想到我在为根本不想要的东西而努力,所有的动力又在下一秒钟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好像——你必须跋山涉水才能娶到公主,但你喜欢的其实是王子啊——这样。

在最后一次放弃学习后,我经历了有生以来最黑暗、最痛苦的一段时间。我不去上课,也不出去玩,不和其他人接触,每天就躲在宿舍看电影打发时间,或者去图书馆看哲学书寻找生存意义。那时候,每晚临睡前是我一天当中最快乐的时段,因为终于又熬过了一天;相对地,每天醒来时都痛苦得要死,因为没有任何支撑我起床的理由。

我也考虑过转专业。我想过学哲学。很多人逃避世界时都想学哲学,我和我的某哥们也不例外;后来我明白了,思考一下本我自我超我,只要是个人都会,不是所有没事瞎琢磨都可以称得上哲学思辨;我还想过学戏剧影视文学,好吧,你也看出来了,想学哲学是因为那段时间我总是看哲学书,想学戏剧影视文学是因为那段时间我总是在看电影!所以,明白了吗,我的可爱的想要做网络游戏人物设计的某哥们?

但是,我们学校恶心就恶心在这了,他们制定的转专业政策很奇怪——成绩必须排到百分之前十才行。由于我大一一整年没有学习,成绩惨不忍睹;况且我智商也不高,没本事无师自通;再加上我不是作弊天才,保证及格已经是极限了,所以转专业这么神圣的事情,基本就与我无缘了。我当时很纳闷,要是我成绩那么好,还转个鸡巴啊转。后来想到他们是以此证明是否有学习能力,我就理解了,毕竟其他学院也不想接收一个吊车尾的。虽然吊车尾的人中,出现天才的比率比较高,但仍旧比中彩低。

好在大二快结束时,我苦苦思索了一年的问题,终于在我临近崩溃边缘时有了答案——我想要做的是广告。至于为什么是广告,这里面的原因更复杂、更个人化,先不细说。做广告是那段时间里,我唯一的救命稻草。通过在图书馆查阅、学习,我意识到我想做的是广告文案,希望写影视广告脚本。那时候我把广告之路都意淫好了——先到一个小公司做文案,或从在一个4A公司做实习生开始;为了和我意淫出的美术指导配合更加默契,我甚至报名参加了一个校外视觉设计速成班;意淫的结尾,就是我通过一番努力,当上了创意总监——凭借这根救命稻草,我重新燃起了希望,生活不再暗无天日。

退学吧,直接去做想做的事——这个念头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在大二学年即将结束之际。但是劝我的人太多了,尤其自己。

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不厌其烦地对我说——你可以先混张文凭,到时候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你若一走,在这耗的这两年工夫不就白费了;为什么九成人都能坚持下去,你却不行,你就是想逃避等等。我被这些人,包括我自己给整晕了。再加上性格里懦弱的部分,退学的想法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大三还未开始前,我提前返校复习功课,准备补考等一系列事情。大三上学期,比大二感觉好多了,虽然忙碌,但起码充实了些,没有活不下去的理由。但是退学的想法还是时不时跳出来,每次我都用无数现实理由压制它,但它就像一颗生命力旺盛的种子,在我心里生了根。 十一月间的某个清晨,我像往常一样去图书馆自习。我还记得当时要复习的是我最头疼的重修课程——《模拟电路》。我打开课本,在开始复习功课之前,像往常一样观察周围的人。几乎所有人——当然,还是像往常一样——脸都埋得很深,加上面前堆着厚厚一摞书,我很难看清楚他们的表情。他们在干什么,是在认真学习吗。我看到有人嘴唇机械地翻飞着,不一会验算草纸就用完了三四张;有人着急忙慌地奋笔疾书,参考书翻得啪啪响,好像最后一次校对明天举行的开国大典演讲稿;还有些一来就玩手机的、吃早餐的、睡觉的、发呆的、网聊的、逛淘宝的、谈情说爱的„„

你们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我一字一顿地默声问,问所有人,包括自己:你们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没有人回答。

十分钟后,我合上了那本《模拟电路》,长吁一口气。 我要离开了。

就是这样,那颗久埋于心中的种子终于发芽了。如此炽热,如此强烈,害我差点在图书馆里吼出来。代表着“有件大事要发生了”的心跳告诉我,这次是来真的。我心里什么滋味都有,最强烈的是兴奋。我积攒了两年的消极情绪,此刻被洪水一般的强烈的快乐冲得一干二净。我甚至想拉住坐在一旁的陌生人,以马景涛拉住一个无辜路人的方式吼道,同学,我要退学了,我要离开了,你觉得好不好,虽然好不好不管你的事,但是,同学,我要退学了,我要离开了啊。 „„

后面的事,鉴于字数就不详谈了,写出来篇幅还要增加一倍。大致是经过一个寒假,在弟兄们强烈建议下,我把退学换成了休学,留个退路。但退学跟休学,在我心里也就是迟一年、早一年拿到肄业证书的区别;因为坚决不用家里的钱,所以也是这几个弟兄(含女)帮我凑的住宿费和盘缠;于是,去年二月末,办理好休学程序的我,以一个没文凭、没背景、没工作的三无人员身份,从北京只身一人来到上海,开始了我的新生活;今年三月份,我重新回到北京,见见大学同学,顺便办理退学,拿到了迟来一年的肄业证书。

为了避免被人误解为励志(总有人觉得),我也不想大谈现在日子过得如何,最起码我还活着,并且活的很开心。退学的结果是好是坏,这是我个人的事,具有不可复制性,没有参考价值。我只是陈述了每个大学生,在那段时间,都有那么一丝可能面对的事实。

当然,还是有人会觉得惋惜吧,觉得我白白浪费了两年半的时间。我倒觉得挺好,假如说那两年半算作浪费,更没有继续浪费下去的道理;有人说,完整地浪费掉,就会有一张文凭。对于这个,我无话可说,若非得给出一个真心实意的答复也只能是Who cares;更何况我不觉得那两年半是浪费。痛苦使人清醒,能在那两年半的折磨中,找到我想做的事,我所擅长的事,我觉得值,大值特值。

虽在文章一开始就提到,不会做上升高度、烘托主题之工。但还是忍不住谈一点,也许你已从上文中看到——没有目标的人生才是最可怕的。没有起床的理由的那段日子,回想起来,生不如死。

能看我文章看到这儿的人,谢谢你。我接下来要说的也不一定是规劝,只是略作感慨——人一定要有目标,发自肺腑的、需要付出一定代价才能达到的目标。有了这个目标,不论你是休学、退学、读研、读博还是出国,都已经无所谓了。因为承载你目标的外界形式已经不再是困扰你的问题了,他们只会顺其自然地等待你出发。或许你现在还看不清楚目标是什么,但一定得知道会有,而且要相信前面有个你想成为的你,在等着现在的你附体。

好了,就此搁笔,也算对我那两年半有个交代。接下来的事情,谁知道呢,没在怕的。

文/飞行官Joker 原题《劝学——一个肄业生的自白》

第2篇:如果没有梦想

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

景海鹏、陈冬自述

今天(10月17日)早晨7时30分28秒,搭载着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正式点火发射。

二十分钟之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总指挥张又侠宣布,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完美!回放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全程

从古时“万户飞天”,到“神五”将航天英雄杨利伟送上太空,再到如今的“筑梦天宫”,中国人从未停止过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而不懈追求航天梦的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默默坚守和付出。

今夜,让我们一起走进景海鹏、陈冬两位航天英雄的世界,感悟他们光环背后的那份责任与牺牲。

景海鹏: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始终有梦,让我脚踏实地 如果我说,从小我就梦想当航天员,那一定是骗你的。那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还有航天员这种职业。我是在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梦想之后,才有了当航天员的梦想,才有了飞天的梦想。

你或许不相信,我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做梦都想成为学校篮球队的正式队员。但因为我个子矮,总是上不了场,只能在底下坐冷板凳,给正式队员拎包。那时候心里委屈极了,回到家就蒙在床单里哭。但哭有什么用?不服输就得练。我从邻居家借来一个瘪了的篮球,在自家土墙上用粉笔画了一个篮筐,然后每天放学就对着那个“篮筐”投球,晚上也接着练。终于,在一次关键比赛中的最后时刻,队里主力受伤下场,轮到我替补上场。我迅速扭转落后7分的局势,还在最后时刻投出一记压哨2分球,为我们队赢得至关重要的胜利。这之后,我就成为篮球场上永远的主力。

有一个情景始终铭刻在我的脑海,多少年都挥之不去。那天,我拎着那种带着橡皮盖子的盐水瓶去供销社打酱油。供销社有个阿姨边打酱油边打量我:你不是那个“海鸥五号”吗?当时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但很快明白她说的是前几天公社组织的一场球赛。那天我穿着父亲买的运动背心,前面图像是海鸥,后背印着大大的“5号”。一开始上场没人注意你一个小个子,但接连几个漂亮的投球一下子把大伙的目光都吸引过来了……没想到这个阿姨记住了我这个“海鸥五号”,从此“海鸥五号”就叫开了。打完酱油,我掏钱的时候,阿姨连忙说:球打得好,不要钱了!那一刻,应该是我人生一个巨大转折。梦想成真的感觉,原来这么好!不是为省一毛钱两毛钱,这是我人生得到的第一次奖励。那一刻让我认识到,为了梦想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有时候一句话足以点燃一个梦想。一个梦想实现了,必须有下一个梦想,否则人就会垮掉。就像人在太空,身体会失重。回到地面,如果没有梦想,灵魂就会“失重”。所以“神七”飞天回来,我就有了“神九”飞天的梦想,“神九”回来之后,因为“神十”隔得太近,我就把梦想的目标定在“神十一”。始终有梦,让我脚踏实地。

这个世界上,有些事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置换

我的职业是航天员,航天员的使命是时刻准备执行飞天任务,并不是完成一次壮举就可以了。国家花了那么高的代价培养我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只有时刻准备祖国挑选,时刻准备去飞,才是对国家最好的回报。

我为什么对小时候打篮球的事印象这么深?我人生的底色其实在那时候就开始涂了。打篮球让我明白一个道理:身高不占优势、其他不占优势,你凭什么?你必须有个绝活。绝活从哪里来?时刻准备。宁可备而不用,也不能用而不备。我这一年时间,几乎没有出过航天城,几乎没有双休日,每天晚上12点之前几乎没有睡过……

每一次飞天,都是一场寂寞的坚守。但我和我的战友们都很享受这份坚守,愿意为这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坚守付出所有。

“神七”飞天回来,我们乘组三个人第一次到香港访问,在一个体育场与学生们交流的时候,有一个小学生问我:叔叔,您不怕死吗?我回答:叔叔跟大家一样,都是普通人,也不是什么“钢铁侠”,一样怕死。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用生命置换,比如我们从事的航天员这个职业。从这个角度讲,我又不怕死。我当时建议同学们有机会到发射现场感受一下,我们的屁股底下坐的是二级火箭,当你听到点火之后那巨大的轰鸣声时,你就会切身体会什么叫高风险职业。但是,这份职业值得我们用生命去置换。

选择继续飞行,是在践行面对国旗的承诺

有一个有意思的巧合,我每一次出征年都是奥运年。今年里约奥运会,夺取中国首金的是女子射击,总教练是王义夫。王义夫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从1984年到2004年,他以运动员身份参加了6届奥运会,此后又以教练的身份参加了3届奥运会,一共参加了9届。我才“参加”了3次,和他比起来差远了。运动员的舞台在奥运赛场,航天员的舞台在太空。王义夫是我的榜样,我希望像他那样一直战斗下去,一辈子就做好这一件事。

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在很多年之后看来,一定就像人类在100年前的奥运会上创造的纪录一样平淡无奇。但人类的进步不正是建立在一步一步的拓荒之中吗?我的战友杨利伟虽然只飞了21个小时,从时间上都没有我们后面多,但是全球华人会永远记住他,他是NO.1,他开创了历史,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这是一场接力,随后费俊龙、聂海胜从杨利伟手中接过了这个接力棒,这3位开拓者、先行者毫无保留地把经验传授给我们,给我们飞天的勇气和力量。我和我的战友们只有干好了这一件事,才不辜负传到我们手中的接力棒。我愿用一辈子去完成哪怕是不起眼的一小步。

不管飞得再高再远,感恩的心永远不变,初心永远不变。今年我国首个航天日,我们所有飞过天的战友在杨利伟的带领下,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再次重温我们18年前加入航天员大队时候的誓言。最后一句话“甘愿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奋斗终生”,其实就是我们的初心。选择继续飞行,理由只有一个——践行我们面对国旗的承诺。

每一次飞天有太多人在托举着我们,我们的背后是祖国,是家人,是战友,是各级组织,是无数航天人,是所有中国人。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很多专家,以他们为代表的所有专家、所有科学家、所有科研人员,都是无名英雄,因为成功以后,鲜花、赞誉都捧在我们手上,他们有时候就累倒在训练现场,家里老人生病、孩子没人照顾……应该把英雄的军功章给他们!向所有航天人致敬。他们是给我们增添钢铁翅膀的人,他们就是我们的翅膀!

文字来自:CCTV《面对面》视频——专访航天员景海鹏 景海鹏·简介

山西省运城人,党员,硕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曾任空军某师团司令部领航主任,安全飞行1200小时,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曾执行过神舟七号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此次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是他第三次太空飞行,也是我国唯一一位三次进入太空的航天员。这一次,他将在太空度过自己50岁生日。

陈冬:赶上这个时代,是我们的幸运 坚定为梦想努力的决心

2003年,我25岁,刚分配到飞行部队。有一天飞行归来看直播,杨利伟出征时穿着航天服的身影那么雄壮。当时真是热血澎湃:这才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后来听说他和我一样,飞的都是强击机,心里不由一动:有一天我会不会当航天员?

飞强击机在低空,我一直想飞得高些、再高些,想冲出大气层看看。但我很清楚,当航天员没那么容易,需要机会。但2008年9月27号下午,神舟七号航天员翟志刚英雄在太空挥舞国旗的身影真正触动了我。我就想,我该为此做些准备了。没想到,第二年,我国就开始选拔第二批航天员了。

我总是说:赶上这个时代,是我们这一代的幸运。人生的每一个重大节点都与这个国家大时代脉动同频共振。尤其是这一次,本来以为错过了,但机遇来了,你躲都躲不过。

当时航天员选拔体检的时候,我正带部队在西北参加军事演习,根本赶不回来。当时我觉得太遗憾了。没想到,演习结束回部队后,又接到体检的通知。原来,上面知道演习的消息后,又给了一次机会。当时真是开心极了。

很多战友都非常优秀,但飞行员训练强度大,很多人的颈椎、腰椎都有伤。我身体条件还不错,顺利通过了初试。

我非常非常幸运,竟然是英雄杨利伟面试的我。他那么亲切,问我愿不愿意成为航天员,怎么看到这个职业。我说:要把它当成事业干,不但要干好,还要把全身心投入进来。他对此非常肯定、赞许。那次面试之后,更加坚定了我为梦想付出努力的决心。

做最好的自己,把能使的劲都使出来

进入航天员大队之后,我先后经历了“神八”“神九”和“神十”的发射,与我一起加入航天员大队的刘洋和王亚平,先后加入了“神九”和“神十”的乘组,飞向太空执行任务。因为“神九”和“神十”男航天员只在第一批航天员里选拔,我只能等待机会。这一等就是6年。

6年已经很幸运了,景海鹏师兄等待了10年,刘旺师兄等待了14年,张晓光师兄等待了15年。这是一段长跑,又是一段短跑,你不仅需要耐力,还需要爆发力。为了做最好的自己,我把能用的劲儿都使出来,把能挤的时间都挤出来,全部投入到训练。将近两年的时间,我基本上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日。

能够入选“神十一”乘组,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自己的飞天梦想马上有机会实现,确实值得兴奋。但是兴奋过后,很快就趋于平静,把精力放在如何完成好此次任务上了。我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把任务完成好,因为不到发射前一秒,我就不会停止准备。

我看着祖国的时候,他们也看着我

完成工作是第一位的,闲暇时刻,我想争分夺秒透过舷窗好好看一看祖国,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在地球上,人类喜欢仰望太空;真到了太空,最依恋的还是地球家园。

我有一对双胞胎儿子,给他们讲《铁臂阿童木》的时候我会说:爸爸就像童话里一样,一不小心就上天了,而且飞得很高很高。他们应该不懂,但他们特别喜欢晚上出去看星空。这一点我特别欣慰,说不定哪天我看着祖国的时候,他们也看着我。

这次离家前,我跟他们说:爸爸出趟远门,你们有时间就看看夜空,去找找比较亮的星星,说不定爸爸在那里,然后给爸爸打声招呼。

文字来自:CCTV《面对面》视频——专访航天员陈冬 陈冬·简介

1978年12月出生,河南郑州人,党员,大学本科,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上校军衔。此次入选神舟十一号飞行乘组是他第一次执行航天飞行任务。他是第二批5名男航天员中首位实现飞天梦的人。

中国航天梦的背后,是无数航天人的默默坚守和付出。 你和我的梦想也一样,需要不断地坚守,不断地付出。 希望每一个心怀梦想的粉丝,都能如中国航天人那样,坚守梦想,追逐梦想,实现梦想。

上一篇:聘请临时司机合同范本下一篇:以期待自拟题目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