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升民族预科生学业成就的对策——以内蒙古财经大学为例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内蒙古财经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概况

内蒙古财经大学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财经类院校。自建校以来, 该校一直关注民族财经人才的培养, 积极探索民族财经人才的培养模式。学校自1981年开始招收蒙汉双语授课生, 目前已有市场营销、金融学、法学、会计学等11个蒙汉双语授课本科专业点。学校自2004年开始招收民族预科生, 在资产评估、经济学、旅游管理、会计学、工商管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设有预科转本科的民族班, 目前已累计招收和培养预科生2000多名。金融学和市场营销学两个蒙语授课专业点在全国范围内独具特色, 承担着为自治区及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甘肃、青海、新疆等八省 (区) 蒙古族聚居地区培养蒙汉语兼通的少数民族财经管理人才的任务。进入21世纪以来, 该校努力探索少数民族高等财经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不断改进蒙汉双语授课专业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 使该校民族教育教学工作进入稳步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影响民族预科生学业成就的因素

有学者认为, 学业成就是指“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在先前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活动在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达到的发展水平”。也有学者认为学业成就就是指学习成绩或者考试成绩, 不仅因为“我们尚未找到比学习成绩更具可操作性的其他标准, 而且是因为在以成就主义为重要取向的学校中, 很少有不把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业结果之重要标准乃至主要标准的”。笔者认为学业成就是指大学生在校经过努力的收获, 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养、专业知识、技能、沟通管理组织能力、社会实践的能力等着几个方面的发展。主要包括的是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民族地区的教育受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整体上民族地区的学生在教育上处于不利局面和地位。内蒙古地区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回族、满族等多个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 内蒙古地区的民族教育主要是针对蒙古族学生的教育,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 内蒙古地区的民族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仍然存在不足和问题,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影响民族预科生学业成就的因素。

(一) 经济因素

内蒙古财经大学的民族预科生大多来源于内蒙古地区的旗县级以下偏远的农村牧区, 这些地方的自然条件相对恶劣, 蒙古族群体聚居的草原地区的人们过着游牧的生活, 与外界联系较少, 信息沟通较为闭塞, 再加上历史文化原因, 蒙古族聚居的地方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民族预科生虽然能够得到国家和学校的助学金、奖学金。但是对于他们来讲贫困仍然是凸显问题, 大部分民族预科生在校期间, 一边学习, 一边打工勤工助学。每一位学生的精力都是有限的, 把部分时间用在打工上, 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到学习。

(二) 文化因素

民族预科生是内蒙古财经大学的一个特殊群体, 民族预科生都是蒙古族, 他们具有相似的文化特征。他们的文化基础知识差、外语、计算机水平差、家庭背景有差距。他们虽然已经考上大学就读, 但在学习中由于成长环境造成的文化基础差的影响常常反映出来, 不同程度地制约着他们的学业成就。

(三) 自卑心理影响学习行为

蒙古族大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苏木和嘎查, 家庭收入低、家庭社会地位不高、就业压力大, 在生活和学习上处于不利地位, 往往导致他们这个群体容易产生自卑心理。第一, 由于贫困所带来的自卑感。民族预科生生活大部分来源于农牧地区, 家庭条件不好, 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第二, 由于学习方法不当。由于民族思维的差别, 可能在学习方法上他们不同于汉族同学。在学习成绩上低于汉族同学导致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感。第三, 由于汉语表达不好, 自我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 组织沟通能力不如汉族学生, 长此以往蒙古族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 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四)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力

师资问题是影响蒙古族大学生学业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果。随着近几年民族预科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内蒙古财经大学缺乏一支高素质、蒙汉兼通的双语教师队伍。根据调查数据可知, 目前承担民族预科生外语教学的老师只有6位教师, 还远远不能满足全校民族生英语教学的需要, 只能依靠外聘蒙汉英兼通的老师进行教学, 同时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都比较单一, 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提高民族预科生学业成就的对策

(一) 学校领导重视发展民族预科教育

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层次, 它的特殊性体现在它既具有基础教育的性质, 也有高等教育的特征。它是衔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 是少数民族学生从基础教育过渡到高等教育的过渡阶段。学校要重视发展民族预科教育, 加大民族教育经费的投入。同时要求各院、系和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民族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 把民族教育列入教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定期召开全校民族教育工作会议, 研究探讨并及时解决民族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突出问题。为促进民族教育的稳步快速发展, 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 使学校的民族教育发展有制度保障, 使学校校民族教育工作有章可循、可持续发展, 把民族教育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

(二) 加强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 重视蒙汉兼通教师的引进, 这部分教师不仅担负传授汉语知识、同时还担负传承博大精深蒙古族文化的重任, 所以建立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的蒙汉双语授课师资队伍已成为民族教育的首要问题;其次, 加大对在岗蒙汉双语教师的培训学习, 定期开展学术交流研讨会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再次, 选派优秀教师出国、到国内知名大学进修学习, 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 最终为内蒙古财经大学民族教育的发展做贡献。最后,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将教师的教学质量、科研情况和实际的岗位津贴的发放挂钩, 以此来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 加强民族预科生的日常管理

民族预科生是内蒙古财经大学特殊的一个群体, 在重视对民族预科生教育教学的同时, 还应该加强对他们的日常常规管理。首先, 加大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是和大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 也是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益友, 是大学生思想正是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他们学习生活的指路人, 建设一支高素质、蒙汉兼通, 不仅具备一定职业道德, 还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的辅导员队伍, 这是做好民族预科生日常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保障。其次, 重视民族预科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民族预科生是一个这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面临的问题也和汉族学生不一样, 具有特殊性, 我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对他们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再次, 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根据学习专业开展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 使其都参与活动之中, 这样不仅加强了日常管理, 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同学之间的交流, 锻炼了他们组织活动的能力。

(四) 民族预科生的自身努力

国家和学校对民族预科生在学习和生活上都给予一定程度的照顾, 但是主要还要靠学生自身的努力, 使其适应当前大学生激烈的竞争潮流。首先, 民族预科生要正确地认识和接纳自己。要认识到自身具有的长处和优点, 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 要树立起自信心, 保持一个健康的良好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其次, 制定符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 民族预科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 合理的规划自己大学学习和工作, 树立起自己的理想目标, 寻求合理的学习方法, 并将制定的计划贯彻落实, 缩短和同学之间的差距, 争取成为优秀的大学生。

民族预科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国家、学校高度重视,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还需要民族预科生自身的不懈努力、来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为建设繁华美丽的内蒙古自治区奉献自己的力量。

摘要:民族预科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培养民族人才的重要载体, 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民族预科生学业成就的因素, 提出了提升民族预科教育的对策建议, 为培养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民族财经人才献计献策。

关键词:民族预科生,学业成就

参考文献

[1] 张布和.我国学业成就评价改革现状及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 2009 (4)

[2]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3] 唐德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进应研究——以E大学的维吾尔族学生为个案[D].华东师范大学, 2010.4

上一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抢救治疗体会下一篇:充分发挥中职校女教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