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辩论赛设计

2022-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英语辩论赛设计

大学英语辩论教材的出版思考

【摘 要】 国内外各种英语辩论大赛的兴起,对高校英语辩论教材的出版而言是挑战也是机遇,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更多的复合型英语人才,高校英语辩论教学和教材出版面临新的形势和更高的要求。文章对国内外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的现状、问题和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我国英语辩论教材出版策略,以期提高此类教材的编写质量。

【关 键 词】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策略

【作者单位】陈英,广西财经学院商务外国语学院。

在我国极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英语人才作为实现倡议的重要资源,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知识结构单一的英语人才是无法胜任这一使命的。“一带一路”沿途国家语言生态各异、政治生态各异、文化生态各异,要顺利推行这一新的开放和走出去倡议,引领区域共同体各国走向共同繁荣,必须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1],语言成为实现“五通”的桥梁和工具。虽然“一带一路”沿途大部分国家的母语是小语种,但是没有一种语言像英语这样在国际交往中被广泛使用,成为这一区域的通用语言。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倡导国,我国需要大量能够跨国工作的政府官员、贸易代表、工程技术人员、法律人员、财会人员和物流运输人员等外向复合型人才。复杂的工作环境和国家赋予的重大责任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人才除精通英语和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具备敏捷的应变能力、严谨的逻辑判断思维和创新务实的品格[2]。

英语辩论大赛的辩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环境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思辨逻辑思维、英语表达能力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英语辩论正是培养外向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教学模式之一。因此,不少从事英语辩论教学和训练的高校教师纷纷寻找这方面的教材,有的甚至对研究出版此类教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一、高校英語辩论教材的现状

目前比较新的高校英语辩论教材是“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辩论赛官方指定的教材《思辨精英:英语辩论——构筑全球视角》,这是由国际知名辩论教学专家、国际辩论教育协会前主席Robert Trapp与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一线辩论指导老师共同编写完成的。在此之前,使用较多的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Gary Rybold所著的《英语辩论教程》,该书介绍了英语辩论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技能,包括辩论形式、评判规则、思辨、立论陈词、提供论据、反驳、记笔记等主要内容。《英语辩论教程》附有两种基本辩论形式的录像光盘,为读者提供形象生动的学习资料。另外,还有William J. Miller所著的“立场——辩证思维训练Taking Sides系列”丛书,这是一套合集,不宜用做课堂教学,只能用于课后辅助阅读。

国内独立版权的英语辩论教材可谓凤毛麟角,比较知名的有陶曦、樊启青等出版的关于议会制辩论的书,主要介绍议会制英语辩论的起源、发展、技巧等内容,而关于英语辩论教学与时事、大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相结合的出版物相对较少。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3]。

二、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存在的问题

首先,现有英语辩论教材数量较少,可供学生选择的不多。高校英语教材出版商对传统英语口语训练教材的投入远大于对英语演讲、辩论教材的投入,不重视英语辩论教材的研究和出版,使得这方面的教材数量非常有限。过去,我国对英语辩论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如今更需要集中各方力量出版英语辩论教材,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教育需求,从而进一步满足培养创新型、外向型复合人才的需求[4]。

其次,现有英语辩论教材大多为外国学者所著,缺乏对我国学生的针对性指导;编写思维有明显的外国印记,与中国式思维模式有一定冲突;而且其中的案例多为国际问题,较少针对国内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增加了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实践证明,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学生对外国教材的不适应很快就显露出来。外国教材缺乏对学生辩证看待事件的引导,让还未能对身边发生事件熟练思考的学生过早地运用国际思维看待国际问题,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辩论的兴趣。

再次,现有英语辩论教材大多是近两年出版的,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现象。英语辩论教材的出版是随英语辩论赛的展开而兴起的,近两年英语辩论赛得到国家、高校的高度认可,推广面扩大。目前出版的教材主要以辩论赛要求为标准,以参赛的辩题方向为导向编写,材料、案例的选取也多来自辩论赛,缺乏总领全局的纲,也缺乏对辩论理论的基础研究,从而导致严重的同质化。

最后,现有英语辩论教材形式单一,需要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英语辩论教材的传统模式——“书本+光盘”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亟须形式上的创新。英语学习形式需要多样化,英语辩论学习亦如此。因此,英语辩论教材应向网络拓展,开发适合学生使用的、可操作性强的APP移动终端教材。

三、改进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的必要性

首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高层次英语人才。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是首要任务。作为发起国,我们要牢牢把握话语权,将现代化、全球化中的中国模式、中国价值、中国道路传播出去,通过传播中国好声音,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途国家之间互通,最终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通、文化包容的命运共同体。讲好中国故事需要语言铺路,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将英语作为一种媒介传播中国的文化和经验。高校英语辩论教学应将服务于“一带一路”作为重点内容,改变现有的教材出版模式,重新定位出版的任务和目标,融入更多“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地区的元素。

其次,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思维[5]。为了改变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新课程改革扭转了以教师为主导的认识,转向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因材施教,重视教学内容的层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教学模式的转变对英语辩论教材的出版提出了新的要求,英语辩论无论是作为课外兴趣,还是融入课堂作为正式教学内容,其目标都是把学生培养成高层次、复合型英语人才。因此,只有英语辩论教材出版的改进与教学模式的转变保持基本同步,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真正实现。

再次,网络技术普及助推大学生个性化学习。在数字化新技术信息革命背景下,网络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也在发生不可逆的转变,他们追求不被空间和时间所限制的相对自由的个性化学习方式。纸质教材一家独大的局面已成为过去,多媒体、多终端、交互式、全天候的学习媒介受到追捧。因此,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必须推陈出新,迎合网络技术的普及发展。

四、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策略

1.高校英語辩论教材出版应契合“一带一路”倡议

现有的英语辩论教材在选材的时候基本向英美国家看齐,明显之处就是人物的取名都是Jack、Tom、Rose和Eliza,教材内容涉及的国家地理、民俗文化、政治历史、科技信息,无不打上浓厚的英美标准烙印,极少有涉及“一带一路”沿途国家的题材[1]。在此背景下,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应改变现状,编写内容不应局限于英语母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政治,还应涉及沿途国家的文化和时政,多引用沿途国家发生的典型社会事件作为辩题。而且,英语辩论教材出版还需要解决中国本土文化的英语表达问题,研究如何用英语准确地表述中国的立场、诉求、观点和文化,把“中国故事”传播到沿途每个国家中去。

2.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应增加研发投入

英语教学的“新国标”对英语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英语教学中融入辩证思维训练尤为重要。很多教育界人士认为,思辨能力的培养将是21世纪教育研究的新热点[6]。为此,很多高校为适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新要求,纷纷开设了英语辩论课程。在此背景下,出版社可以全面评估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及其辅导读物的市场需求,增加资金投入,开发编写适合不同层次学生使用的英语辩论教材,谋求更好的经济效益。与之相适应的,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出版基金给予财政补贴或贷款贴息,鼓励出版社研发精品英语辩论教材,培养更多优秀的英语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

3.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应立足中国国情

高校英语辩论比赛的辩题往往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敏感问题,很多赛事引入西方议会制辩论方式,还有一些赛事是由国外非政府组织参与承办或由国外基金予以赞助,具有一定的政治倾向。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必须立足中国国情,保持政治敏锐性并维护国家意识形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方针,把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

4.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应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

针对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内容更新速度跟不上发展形势,也不能及时反馈教材使用者意见或建议的现状,出版社需创建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或者开设微信公众号等,以满足出版社与师生间随时互动的需要。只有这样,一线教师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学生才能及时反馈学习的思索结果,便于教师做出正确、及时的指导。共享平台还能展示各类优秀教学成果和教学案例,方便师生对同一热点问题进行思考,有利于拓宽大家的思路,实现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到教学内容的无障碍交流,帮助出版社完善售后服务。

5.高校英语辩论教材出版发行形式应向多元化发展

传统的教材发行一般在出版社与高校教材管理部门之间进行,这种销售模式容易滋生腐败。高校英语辩论教材的发行可以顺应社会的发展,在保留原有发行渠道的同时积极利用网络来进行销售,也可以推出电子图书、APP等终端。发行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可以使发行者与使用者之间实现无障碍、快速沟通,确保教材的适应性更强、效果更佳。出版社也可以依托各类不同级别的辩论比赛,或通过组织、赞助高校英语辩论赛事,举办辩论知识和技巧提高培训班等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从而促进高校英语辩论教材的营销,也可以利用QQ群、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推送辩论相关资料,与师生们交流互动,进一步拓展英语辩论教材的营销市场。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英语辩论教材的出版不仅要满足高校师生英语辩论教学的需求,还应该帮助学生学会辩证思考社会生活中的各类问题,促进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高。因此,英语辩论教材要主动融入英语辩论思维的教学大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教材出版形式要突破过去单一的纸质书本+光盘的模式,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开发创新数字化教学产品;教材出版要注重出版导向和编写质量,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出版物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广勇. “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和解决途径[J]. 语言教育,2017(1):2-6.

[2]文秋芳,王建卿,等. 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 外语界,2009(1):37-43.

[3]先鹏,王关富. 论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优势与挑战[J]. 外国语文,2014(4):167-170.

[4]刘道义. 浅议英语教材的评价标准[J].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3):34-38

[5]汪春成. 大学英语教材出版的问题与发展路径[J]. 现代出版,2016(6):40-42.

[6]阮全友. 构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框架[J]. 外语界,2012(1):19-26.

作者:陈英

第2篇:基于OBE原则的英语演讲与辩论模块化教学探索

内容摘要:本论文基于OBE教学理念,以笔者所在学校的英语演讲与辩论第二课堂模块化教学改革为例,探讨OBE原则指导下模块化教学在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中的实施与效果。

关键词:OBE原则 模块化教学 英语演讲与辩论

OBE (outcome-based Education) 基于学习成果的教育,也称为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最早出现在西方的基础教育改革之中。美国学者威廉·斯巴迪在《基于成果的教育:关键问题与答案》一书中对基于学习成果的教育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建立OBE 教学理念的关键是清晰地定义学习成果,课程设置围绕学习成果,并尽可能地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实现学习成果。OBE 有四个原则:首先,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其次,课程设计要有明确的预期学习成果且课程内容须紧紧围绕学习成果。再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定较高课程要求,激励学生更深刻地探索所学内容,取得预期学习成果。最后,教师尽最大可能帮助学生拓展学习机会以期让他们达到预期学习成果。不难看出,OBE强调围绕明确的学习成果来设计课程和组织教学,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

所谓模块(Module)指的是围绕特定主题或内容的教学活动组合。课程模块化是指围绕预期的学习成果,将教学活动分成不同主题的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定授课内容、教法、课时等。每个模块是以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为出发点进行设计的,也就是说,当学生修完某一模块后,应该具有相关方面的能力,由此可见,模块化教学的理念与OBE教学理念是一致的,都重视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各种能力与素质的养成。

一.英语演讲与辩论第二课堂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英语演讲与辩论是英语口语交际能力高级阶段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核心是学生语言输出训练,旨在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

在笔者的学校,英语演讲与辩论为学生的第二课堂,在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展。在模块化教学改革之前,该课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缺乏有效的知识输出练习。第二,教师多强调技巧讲授与训练,忽视学生语言表述的准确性与逻辑性。第三,大部分学生由于如词汇量不足,心理素质较弱等原因,缺乏用英语演讲与辩论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第四,大部分学生在演讲与辩论过程中肢体语言欠佳,团队协作能力较弱。

OBE教学理念为指导的模块化教学从以知识输入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即“教师要讲授哪些内容”变成以知识输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即“学生通过学习要获得哪些能力”。针对英语演讲与辩论第二课堂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将OBE原则及模块化教学理念引入该课堂非常有必要。

二.基于OBE原则的英语演讲与辩论“模块化”教学探索

(一)基于OBE原则下学生预期学习成果的设定

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是衡量一个人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标志,能用英语发表演讲或与他人就某一主题进行辩论则是二语习得中较高层次的要求。修读完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期望每位学生能够提高英语运用能力,思辨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基于预期学习成果的课程模块设置

基于以上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本课程共设计了三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模块:1.英语口语表达基础训练模块。该模块包括学生语音语调感知力的培养,语言表述准确性及流畅性的训练,通过鼓励学生参加本专业英语社团的晨读与观影活动,课后的配音练习及外籍教师的读书活动,让学生逐渐能够比较准确、流利地用英文表述自己的观点或者能够不断反思自己英文表述并及时做出改正。2.英语公众演讲基础知识、技巧练习及能力培养模块。该模块从公众演讲要素,注意事项,心理素质训练及肢体语言配合切入,通过观看历届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视频,总结演讲技巧及演讲稿的撰写方法,通过分析演讲稿及回答问题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公众演说能力。3.英国议会制辩论基础知识、技巧练习及能力培养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英国议会制辩论的规则及议会制辩论的技巧,通过观看大学生英语辩论赛视频,英国议会辩论场景并辅以实战演练,让学生掌握议会制辩论的要素,通过分析上院与下院的论述过程,引导学生学会有理有据地组织辩论陈词,从而达到既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与思辨能力,又培养其自主学习、人际沟通、团队协作能力及其他未来就业所需的各种能力与素质。

(三)基于OBE原则下教学方法的改变

以笔者所在学校的学生为例,升入二年级后,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依然很高,但传统语言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压抑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告诉他们如何演讲如何辩论,学生变成消极被动的聆听者,逐渐丧失了主动学习与思考的能力,课程修读完毕,不仅没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反而使他们丧失了对英语演讲与辩论的兴趣。因此,选课时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往往很受欢迎,但两三次课后,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会选择弃课。

在基于OBE原则的英语演讲与辩论“模块化”教学中,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的预期学习成果展开,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成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学方法也相应进行了改进。从2016级开始,英语演讲与辩论第二课堂活动由两位中国教师和两位外籍教师合作组织,主要采用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讨论法开展课堂教学。

1.交际法与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的结合

交际法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达到用外语进行交际的目的。交際法指导下的课堂强调语言功能与传递信息的重要性,因此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表述自己的观点非常重要,发音、语法为次要。但英语演讲与辩论课属于英语口语交际能力高级阶段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语音语调及语言准确性的训练非常有必要。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语音语调及语言准确性的训练由两位外籍教师完成。另外,交际法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语言学习的环境,例如,笔者在组织演讲模块的教学活动时,经常会设立一些如开学典礼演讲,联合国大会演讲等等,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真实场景中的演讲,既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又培养他们语言运用能力。

2.讨论法与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的结合

英语演讲与辩论目前在国内已有比较成熟的赛事,如“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与辩论大赛。笔者与团队教师在授课中通过多媒体辅助,让学生观看部分賽事的视频,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梳理大赛优秀选手的观点,引导学生学习撰写演讲稿,通过分析冠军选手获胜的原因,让他们总结演讲与辩论的要素及注意事项。此外,在组织学生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经常根据学生课堂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但由于每个班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讨论法一开始的推行并不是很顺利。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需要在课堂活动中积极创建宽松、友好、融洽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他们的情感焦虑,增强其自信心。通过引入讨论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渐被调动,语言运用能力及批判思维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3.任务型教学法与英语演讲与辩论课程的结合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笔者与团队教师将任务型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任课教师在开课之前,根据每个模块学生预期学习成果设计了一系列具体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例如在议会制辩论教学中,笔者与一名外籍教师合作,将授课班级分为正方、反方,评委三组,分别组织正反两方学生用十五分钟时间对辩题进行分析讨论,随后展开辩论,评委组的学生则需要对整个辩论过程进行记录并做出评判。所有学生各司其职,他们或陈述观点,或质询对方,或聆听记录,思维被激活的同时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每一个团队都需通过相互协作完成任务,因此,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都有所提高。此外,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英语类学科竞赛,如英语演讲赛、辩论赛等,因此,授课团队教师鼓励所有英语演讲与辩论第二课堂的学生参加相关赛事,并将学生参加初赛,决赛的成绩纳入期末考核。

三.总结与反思

实践证明,OBE教学理念强调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若围绕学生学习成果设计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和方法,能较好地帮助学生达到每个模块预设的学习目标,提高课堂质量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在笔者与团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在班额过大情况下组织学生开展课堂活动并进行有效的考核,如何更好地帮助课堂参与度低的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等,此外,针对英语专业学生与法学专业学生相比知识面较窄的情况,可否在选课时采取分班教学等等。目前,笔者与团队目前仍担任本校2018级本科生英语演讲与辩论第二课堂的教学任务,OBE原则指导下的模块化教学还在不断摸索和调整中。

参考文献

1.Spady, William G. Outcomes — Based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M]. Amer Assn School Administrator,1995.

2.Trapp, Robert. Building Global Relations through Debate[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6.

3.田朝霞,周红兵. 演讲的艺术[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4.文秋芳,韩少杰. 英语教学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5.

5.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项目:该论文为2017年外教社-甘肃省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

(作者介绍:孙靖丽,甘肃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英语后现代文学)

作者:孙靖丽

第3篇:以英语辩论为载体加快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和发展

摘 要: 本文以比较西方教学与中国大陆教学两者特点的不同作为开端,揭示了“思辨缺席症”是英语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通过将开展英国议会制辩论课程、BP辩论竞赛等系列实验性教学活动所收获的有价值的经验和思路与文献研究得到的精华相结合,基本阐释了BP辩论与培养、发展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关系,介绍了思辨能力对于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推动社会积极发展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批判精神 英国议会制辩论 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课堂教学

一、引言

2015年,英国广播公司BBC摄制的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一经播出,便引起了人们对于中英教育方式差异的讨论。5位中国教师由BBC牵头引入英国汉普郡一所中学,对该校学生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国式教学”的教育实验,并在实验结束时对中英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由第三方独立机构设置的测试比赛。期间,英国学生十分抵触“中国式教学”,他们鲜明的个性与严格的中国教育方式格格不入,学生与老师几近崩溃,但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双方在不断的冲突过程中还是慢慢地适应了彼此。

该实验充分体现了中国教育方式与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教育方式的不同:西方国家教学注重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我发现,提出疑问,解决疑问,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在西方传统教育模式里个别化教学是通常出现的教学方式,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是成功进行个别化教学的基础[1];在传统的中国式教学模式里,“老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老师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全程在台下听课或记笔记,学生的个性化在这个过程中是被限制的,学生的上课热情很难被激发。

杨军是纪录片中五位通过层层选拔成功赴英参与教学实验的老师之一。她在接受采访并谈到国内教学时这样分析:“在分数至上的中国式教育模式里,个性化是不被允许的,学生的想象力往往被扼制住了,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思维自由、批判性思维和个人创造力是不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的。”[2]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思辨缺席症”的发生。华东师范大学的黄源深教授在描写国内英语专业的学生时这样写道:“遇到论争需要说理的时候,写文章需要论述的时候,听讲座需要发问的时候,常常会脑子里一片空白,觉得无话可说;或者朦朦胧胧似有想法,却一片混沌,不知从何说起。”[3]这就是“思辨缺席症”的症状,是英语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正所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我们可以在以围绕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的前提下不故步自封,积极吸纳西方教学中有益于发展学生思辨能力的部分,让“思辨缺席症”在学生中逐渐消失。本文以采纳英语辩论为例,通过开展英国议会制辩论(BP辩论)、BP辩论竞赛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阐释以英语辩论为载体对英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的作用。

二、批判性思维

1.定义

“思辨能力”在西方以“critical thinking”这一术语的形式被广泛使用,“critical”在中文里的译释为“批判的”,并非“完全否定或反对”之意。一般而言,批判性思维强调以下两个方面:(1)善于反思及评判的思辨能力;(2)善于质疑及辩驳的批判意识。因此,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种思辨的能力,更是一种个性品质和精神气质[5]。

2.思辨能力基本理论模型

近20年来,西方国家非常重视对思辨能力的研究,著名的有“The Delphi Project”项目组的“双维结构思辨能力模型”、Paul和Elder的“三元结构批判性思维能力模型”、Anderson的“认知能力六级模型”等[6]。21世纪初,随着教育部门、学术界对“思辨缺席症”的重视,中国学者开始重视思辨能力模型的构建。比如文秋芳在借鉴并总结多种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层级模型(见下表),该层级模型主张将思辨能力细化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的元思辨能力(对自我思辨计划、检查、调整与评估的技能)、第二层次的思辨能力(与认知相关的技能和标准、与思辨品质相关的情感特质)。并且处于第二层次的思辨能力受第一层次元思辨能力的管理与监控[7][8]。这一模型分清了认知和情感特征、评价标准直观,受到大多数学者的肯定[9][10]。

表 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16]

由于受到国内教育模式的影响,中国大陆的教学更注重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学生难以在课堂上得到交流或者大声质疑某个特定观点的机会,因此,开放、自信的情感特质在中国学生中少见,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地敢于挑战他人,即使有部分人拥有正确的观点,也很难一直坚持到成功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揭示他人的不正确性,特别父母或教师等视为更“权威”的人。久而久之,在需要发展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发展思辨能力的前提下,某项情感特质的缺失让部分国内学生失去追求真理,坚守正义的抱负,导致“思辨缺席症”不断发生。因此,要逐步缩小“思辨缺席症”在大学生中的感染范围,给学生营造自由发表想法、挑战对方观点的环境是关键。在不改变国内传统教育模式的前提下,建立以英语辩论为载体的第二课堂发展大学生思辨能力不失为一种可以一试的办法。

三、英国议会制辩论

1.议会制辩论的起源及英国议会制简介

议会制辩论(Parliament Debate)是一项在全世界大学生中享誉盛名的辩论活动,最早起源于19世纪初期英国剑桥联合协会(Cambridge Union Society)和牛津联合协会(Oxford Union Society)等大学学生辩论协会,主要模仿借鉴西方议会模式对国际政治、法律宗教、人文科学等多领域的热点话题进行正反方辩论讨论[11]。

英国议会制辩论(British Parliamentary Debate)的简称为BP制辩论,是仿照英国议会开会议事模式而设计的一系列辩论赛事规则的总称,是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辩论规则[12]。

2.英国议会制辩论在现代的运用及影响

“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的成功创办,让英国议会制辩论得以在我国兴起,国内对BP英辩的研究几乎都是自它被创办以来才逐渐崭露头角的。在某种程度上,BP英辩比赛的开展才是BP英辩相关研究在中国兴起的原因,它的创办大大提高了BP辩论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普及度[13]。自第一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成功创办,并将英国议会制辩论引入国内大多数高校以来,大大小小的英语辩论赛在各大高校上演着,以英语辩论为载体的第二课堂也在国内各大高校逐步兴起。从某种意义上说,英语辩论学、辩论赛制的研究及应用无疑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项创新研究[14],就如笔者在引言中所述的那样,我国的教学过于注重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真正做到放权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开展一场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英国议会制辩论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思辨能力的课堂活动,前景峥嵘,仍有大量的秘密值得我们探索并揭开。

四、以BP辩论为载体,培养并发展思辨能力

1.BP辩论在学生课堂运用的实例及效果

以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为例,该校外国语学院为大一英语系学生开设了名称为“演讲与辩论”的专业选修课。课堂被设在了只有移动椅子的活动教室,目的是向崇尚自由风格的西式教室靠齐,营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够互相交流想法的氛围,合理设计的课堂环境便是得以开展演讲与辩论课程的物质基础[15]。

每堂课前,任课教师邀请一到两位有过英语辩论经验的高年级学生作为“顾问”参加课堂活动。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话题,先进行自由组合讨论,自由平等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在讨论出现困难时,高年级前辈会给出指引意见,带动小组进行思考,帮助他们理清思绪。在意见整合之后,教师再给出最终的评价。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学生自我的思辨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锻炼。笔者之前参加过不少英语辩论赛,也经常参与课堂、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每每此时,更多的是选择倾听,而不是直截了当地给出自己的意见。这样既可以留出学生的思考空间,又可以更细致地了解到学生的想法。由于学生与之间的隔阂较小,当学生有一定想法或建议时,敢于主动询问高年级前辈的想法或看法,讨论的氛围能够被很好地带动起来。由于经验更丰富,有一定英辩经验的高年级前辈可以起到很好的领导组织作用,以此带动低年级学生的成长与提高。

2.英语辩论对于发展思辨能力的作用

演讲与辩论最注重的是个人的观点与在陈述自己观点时的逻辑思维——缜密清晰的逻辑和独特的思考的重要性在演讲与辩论中的重要性得以彰显。不同于纸上谈兵,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时下的社会问题,引领学生的思考方向的同时带动学生主动关心时事,并发表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促进学生养成主动思考、深入思考的习惯,并赋予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眼界与能力。辩论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全面思维的能力,这对以后的学习生活都是有莫大的益处的。

现今进行辩论的题目大多与时政有关,切合社会生活。比如“外研社”杯辩论的题目就涉及女权问题、薪资问题等。在没有参加辩论之前,学生可能对这些问题并不关心,即使知道了也只是作耳旁风,或发出浅显的慨叹。但是如果要参加辩论,则必须主动了解和思考该话题,全面地从正反角度考虑,并给出自己的态度观点,并且需要通过“例证”等方式证明自己的观点,引领学生主动寻找相关社会问题,查阅相关的资料。

双方在辩论的同时,观点的交换和辩驳同样提高了学生转换思维的能力。BP的体制决定了学生需要先有自己的完整的思维和逻辑——从引入到提出全面的、由浅入深的论点到解释论点和列举相关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包括找出对方的逻辑漏洞进行反驳,根据对方的反驳找出应答,这都是有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的。比如在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英语系开展了一个学期的演讲和辩论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提高。无论是自我观点的完善还是对对方的提问,逻辑条理的清晰和对于问题的深入思考能力都有令人瞩目的进步。证明英语辩论除去提升英语水平之外,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也有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如何改变“思辨缺席症”在英语专业学生中不断产生的现状,培养乃至升级广大大学生的思辨能力?从学生自身的能力及兴趣出发,结合国内外教学的特点,以英语辩论作为载体对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行培养及升级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

本次研究仅以近两年首次将英语辩论引入校园生活的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为例。在迈开了第一步后,广大师生对于英语BP制辩论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要将生动且有效的辩论式氛围充分带入课堂,任重而道远。

在日后的调查研究中,我们期待将BP制辩论更深入地引向更多学校广大师生的课堂,积极组织相关的活动,引导更多人了解和参与英语辩论,以此促进大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15]折延东.试析西方国家课堂教学的个别化实践[J].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2(1):52-54.

[2]BBC. 纪录片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EB/OL]. https://v.qq.com/x/page/a0165smrqsf.html,2018.

06.01.

[3]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1.

[4]孔丘,著.陈典,译注.论语[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6.

[5]王玲娜,王媛.开展英语辩论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J].教学与管理,2013(9):101-102.

[6][9]阮全友.构建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12(1):19-26.

[7][8][16]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刘艳萍,王海妹.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10]刘晓民.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外语界,2013(5):59-66.

[11][13]付端凌.英语辩论赛的意义以及评判的主客观性——以“英国议会制辩论在中国”为例[J].英语广场,2014(6):71-73.

[12]王欢.基于语料库的英国议会制辩论的架构和攻略[J].考试周刊,2017(3):79-80.

[14]万江波.刍议议会制辩论赛及其影响——以“外研社杯”全国英语辩论赛赛制研究为例[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10(1):131-142.

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7年立项项目“英语辩论为载体的大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策略研究”(201713646016X)成果。

作者:孙周紫薇 钱于昊

第4篇:英语辩论赛

唇枪舌战展风采,争锋相对辩天下 ——寝室文化节系列活动之英语辩论赛

11月9日晚,寝室文化节系列活动开幕式暨英语辩论赛在第五教学楼50

4、505教室隆重举行,参加本次比赛的21个寝室的成员将与对手展开一场唇枪舌战。来自研一以及研二的评委也秉着公平公正的态度为各队参赛选手打分。

比赛开始之前,主持人向大家介绍了辩论赛的整个流程:首先由正方一辩陈词立论,时间为一分半钟,然后反方二辩对正方一辩盘问,时间为一分钟,正方只回答不提问。然后轮到反方。接着进入自由辩论阶段,时间总共为三分钟,由反方任何一位辩手开始,双方轮流发言,直至时间用完。最后双方各有一分钟时间总结自己观点,反驳对方观点。

比赛的第一场战火很快被点燃。继正方慷慨激昂的陈词立论后,反方立即提出了犀利的问题请正方辩解。在随后的环节中,双方更是争锋相对、步步紧逼,现场气氛迅速升温,达到了白热化阶段。比赛继续进行,进入自由辩论环节。反方辩手们精辟巧妙的措辞,展现出咄咄逼人的气势。正方辩手也毫不示弱,他们通过多重角度论证了己方的观点。在最后总结陈词的环节,正反双方辩手清晰的思路和纯正流利的英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之后各组辩论的激烈程度绝不亚于第一组,双方胜负难辨,精彩绝伦。每支队伍的表现都相当出色,展示了当代研究生看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最后,橘园十舍212的同学以26.5的好成绩取得胜利。

辩论赛结束后,在座的评委对每一个队伍的优缺点做了点评,使在场的参赛选手和观众都受益匪浅。

第5篇:英语辩论赛

关于举办第十六届“外研社﹒亚马逊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

湖北大学选拔赛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强化学习意识、培养国际眼光,提高独立思考、语言表达、组织协调等方面能力,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北京外国语大学将于近期联合组织开展第十六届“外研社﹒亚马逊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湖北大学选拔赛的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共青团湖北大学委员会

承办单位:湖北大学英语外国语学院

二、参赛对象

湖北大学中国籍本科在校生,专业、年级不限(注:在往届“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及“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得出国奖项的选手,不能再次参赛)。

四、报名方式

报名的同学按两人一组的方式,下载附件中的报名表,将报名表填写完成后发送至报名邮箱:hubu_charlene@126.com.

报名邮件主题格式为“辩手1学院、姓名+辩手2学院、姓名”。

如:工商管理学院张三+外国语学院李四

本次比赛采用团队报名方式,每支队伍需由两名辩手组成。

五、报名及比赛时间

报名时间为即日起至4月19日12点

比赛时间为4月22(周日)

六、比赛赛制

初赛:

初赛采用英国议会制辩论的方式进行,采用的是积分循环赛制。选出8支队伍参加复赛。

复赛:

复赛采用英国议会制辩论的方式进行,采用的是积分循环赛制。选出4支队伍参加决赛。

决赛:

决赛采用英国议会制辩论方式,根据各队的得分最终决出冠亚季军,冠军队伍将代表湖北大学参加华中地区总决赛。

*选拔赛基于同队两名辩手的综合得分进行考量,即可能出现一人得分很高但另一人表现不佳,而两人同时被淘汰的情况。

七、奖项设置

湖北大学选拔赛设冠军队一支,亚军队一支,季军队二支,最佳辩手奖一名,

最佳语音奖一名,最佳台风奖一名,最佳表现力奖一名。

以上奖项均将提供由团中央、全国学联、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提供的证书及奖品,并可进入辩论赛人才库,还将有机会获得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实习和面试机会。

本次比赛是由团中央、全国学联、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外研社、中国教育电视台共同承办的全国性赛事。全国决赛获奖者由组委会全额资助,选择参加世界大学生英文辩论赛、澳亚大学生英文辩论赛、全亚大学生英文辩论赛以及赴韩国等地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

八、其他

比赛详细信息可在比赛官网查看:http://

近期将举行大赛前期宣讲会,会上将有专业人士对赛制进行讲解和培训,请各位报名同学关注通知信息。

共青团湖北大学委员会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2012年4月10日

第6篇:英语辩论赛

6月1日晚,由外国语学院科协主办的英语辩论赛在金银湖]校区基础203隆重拉开帷幕。担任此次比赛的评委是来自外国语学院教研室的桑玉萍,刘建稳和申文静三位教师,并特别邀请了李玲玲,方亚中两位老师担任嘉宾。

本次比赛分为三场,由三组同学分别围绕三个辩题展开辩论。每场比赛分为四个环节:开篇陈词,公辩,自由辩论以及总结陈词。由来自11级的选手开始第一场的辩论。他们虽为大一新生,却不乏睿智,镇定自若,并严格遵守比赛规则,为本次比赛开了个好头。第二场10级的选手们既幽默风趣又不失风度,使我们的比赛氛围变得更加活跃起来。尤其是反方四辩刘雨辰学姐敏捷的思维以及沉着稳定的辩论风格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后一场同样是来自11级的新生把整场比赛推向了又一个高潮。正方三辩马作智同学思维严谨,反应迅速,反方团队协作一致,分工合理,肖睿麒和黄忠强两位同学情绪激昂,气场强大,他们的表现赢得了观众热烈的掌声。同时,本次比赛也接近尾声。

最后,由申文静,桑玉萍两位老师公布比赛结果,刘建稳老师担任颁奖嘉宾。来自10级的刘雨辰和11级的周欢,马作智三位同学获得最佳辩手奖,而最佳团队奖则被由黄忠强,席文萍,肖睿麒,史俊芳组成的小组拿走。申,桑两位老师并对本次辩论赛做出了精彩点评。

本次辩论赛不仅为我院学生提供了展现自己的舞台,更提高了大家的辩论技巧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充分展现了我院学生对英语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丰富我院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7篇:英语辩论赛题目

一、 初赛

1. Staying in China or going aboard for educa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popular for several years. Do you think which is better? 2. Shoul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be allowed to bring the cell phone or not? 3. Is it good or not to observe the experience 4. City or village, which one is the best place to live in 5. Can money buy happiness? 6. Should we diet in order to keep fit? 7. Is puppy love good or bad for studying? 8. Does criticism do more harm than good to people? 9. Is it good or not for Yunnan to cancel the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二、 复赛

1. Is it good or not for Yunnan to cancel the senior high school entrance examination 2. Is it good or not for Kunming to build the underground 3. “Piracy” means the publishing, reproducing of a book, CD, VCD, tape, etc. without permission. Are you in favor of piracy or against piracy? 4. Do you think cosmetic surgery have a positive or negative influence on our society? 5. Should different cultures merge into each other or maintain their unique features? 6. Which is more important for hunting a job, the personal ability o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7. Does advertisement play a positive or negative role in our society? 8. Is it good to use Internet words instead of using traditional words 9. When we see the old lying on the ground, lend a hand or not?

三、决赛

1. Is it a right and smart way for Americans to take up the Wall Street and even Washington D.C 2. Foreign culture has great effect on Chinese culture. Does the advantage of such effect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 or does the disadvantage outweigh the advantage? 3. What does work mean to people? Work to live or live to work?

English Corner

第8篇:英语辩论赛活动总结

机电学院2011级英语辩论赛

112班自动化

英语辩论赛活动总结

为了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增加同学们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

进一步加强对各方面知识的了解与认识,同时也为提高同学们

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举办了一次辩论赛。以下是此次辩论赛

的总结:

一、 比赛地点:

二、 参与人数:29(本班24+评委5)

三、 组织者:

四、 主持人:

五、 正方:某某及支持正方的所有同学

反方:某某及支持反方的所有同学

六、辩题:我们应该多学习or多参加课外活动?

正方:作为大一的我们应该多花点时间去学习,去丰富自己。

反方:我们应该多参加点课外活动,锻炼锻炼自己各方面

的能力。

七、辩论流程:

此次比赛程序的设置兼顾辩与论两个方面,既提供了充分的

空间让辩论双方进行精彩的论诉,充分展示己方慎密的逻辑框架,也给双方提供了进行唇枪舌战、正面交锋的舞台。另外观众提问阶段一方面可以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辩手与观众的互动。

1、 首先由主持人用英语宣布辩论会开始;

2、 接着由正反方一辩致结构性陈词,开篇立论,表面己

方观点。

3、 接着进入对辩环节,双方四辩进行一对一对辩,但此

环节不设置提问方和回答方。双方四辩轮流发言,不断提出观点辩论。

4、 随后进入盘问环节,按照正方二辩、反方二辩、反方

三辩、正方三辩的顺序分别选择对方的二辩和三辩开展一对一的盘问。

5、 接下来是自由辩论环节,由双方交替发言,由反方开

始。在此环节观众席上的同学举手示意主持人,在得到允许后自由阐述本方观点。

6、 之后双方四辩进行总结性发言,再次陈述己方观点。

7、 评委进行评比,某某同学获得最佳辩手奖,某某同学

获得最佳观众奖。

8、 最后分别由五位评委给他们颁发奖品,班长作小结。

八、学委总结:

此次比赛的辩题设计的内容比较紧贴日常生活,兼具

生活情趣与时代气息,让辩手们在辩论过程中有话好说,有话可说。此次辩论涉及能力问题、校园生活问题,一方面辩题的生活化给予广大同学思考的空间,另一方面,辩题紧扣时代发展的需求,具有较强的时代感。这使得整个辩论场面精彩纷呈,热闹好看,而赛后又能引发人们的思考,给人一份耐人寻味的隽永和深沉。可以说,精当的辩题设置,为这次辩论赛的成功举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辩题内容也要求辩手要有渊博的知识积淀。

辩论的辩论过程中辩手们十分注重仪表语言,未出现对对方辩手们进行人身攻击的情况。所有参赛辩都手衣着得体大方,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一次辩论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比赛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在

组织参赛的过程中辩手结成了密不可分的战斗群体,体现了分工合作精神。

此次活动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活跃了校园文化,培养了当代大学生的团结、竞争、进取的素质,体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锻炼了同学们的口才和应变能力,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但因为今年我是刚当上学委的一年,首次承办稍微大型一点的活动,准备和举办期间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在寻找地点等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但都被及时解决了。我认真总结了本次活动教训,在以后的活动中会再接再厉,努力把活动办得更出色。

(辩手和评委合影)

自动化112班

2011年10月27日

辩手感言:

第9篇:英语辩论赛5文化融合

Should different cultures merge into each other or maintain their unique features?

正方:different cultures should merge into each other.反方:different cultures should maintain their unique features.

一辩陈述:

正方一辩:世界有四大洋、七大洲、169个国家和2000多个民族,然而这其中却没有任何

两个是相同的,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起源、演变、发展和形式,有的文化在历史进程中逐渐消磨,沉入河底,如玛雅文化、巴比伦文化,但是也有的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例如我们伟大的中华文明,因为历史的经验表明,文化只有通过不同种族的融合吸收,才能焕发其蓬勃的生命力,我们中国文明之所以能够光芒万丈,正是因为融汇包含了56个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取众所长,共同进步。因此,我方认为,不同文化之间应该融入彼此。

反方一辩:法国人有浪漫情怀,美国人有务实主义,英国人一派绅士风度,意大利盛产艺术

家,德国人谨慎守时,日本人刻板认真,而我们中国人,则一向是勤奋而智慧,这些不同国家的人们之所以有着截然不同的独特性格,就因为是来自不同文化的孕育和滋养,也正是这多姿多彩的文化构成了这个纷杂美丽的世界。试想,假如全人类都长着一样的脸庞,一样的肤色,说着一样的语言,过着一样的生活,这将是怎样一个令人窒息的世界。所以,我方观点是不同文化应该保持其特色。

攻辩环节:

反方二辩:对方二辩,集成同化可能会使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处于消亡的危险之中,他们

自己的特点特征将会慢慢淡去,不复存在,请问你怎么看待呢?

正方二辩:恐怕你的观点是片面的。众所周知,美国像一个熔炉,合并整合了各

种各样来自世界各地的民族。而我们看到这些文明成功的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为世 界所认可的美国,你又如何解释呢?

反方二辩:对方三辩,最近富士康连跳事件震惊社会,舆论分析说是外国的管理文化同中国

的传统文化发生了冲突,请问你怎么解释?

正方三辩:您的问题确实很时下。首先,对于外企,人们或许需要一个大心脏。其次,如果

外国的管理文化能够同中国的文化背景相互融合和适应,我想,这样的惨剧就不会发生了,这恰恰说明了文化融合的重要性。谢谢。

正方二辩:如果文化必须保持其原有的特色,那么我请问对方二辩,香港被英国文化驻扎了

百十年,当香港回家时,它就无法与母亲文化融合了吗?

反方二辩:有一点请对方辩友注意,什么是原有的特色?按您的意思,香港岛上的原有文化

是大英文化了?我不这么认为,我也相信孩子终究会认母亲的。

正方二辩:请问反方三辩,尽几百年来,日本国的迅速崛起是整个世界有目共睹的,我想他

们之所以能够飞速发展,其重要原因,就是能够融合东西方文化,学习各国先进的知识技术,您怎么看待呢?

反方三辩:我想有一点我们需要澄清,就是科学技术算不算文化,我想是否定的。因为先进

的科学技术是可以共享的,也应该得到共享,而且我们看到,日本确实是吸收了各国科学成果使自己跻身强国之林,但是其本国的文化并没有被淡忘。

自由辩论:

正方一辩:现在我们的生活可谓是幸福美满,可是在那些原始森林地带,仍然还有我们的同

胞在和自然痛苦而艰难的斗争着,同处一个地球大家庭里,难道我们不应该互相帮助,同他们分享我们的文明成果吗?

反方一辩:我想我方之前已经谈到过,我们共享的应该是科学技术。那些文明欠发达地区,

生存固然困难,可是也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文化,这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这些难道

我们也要同化吗?

正方二辩:谁说融入彼此就非得是同化?同化是什么,是强制你忘记你的文化,而接受我的,

是一种洗脑,就像可恶的日本鬼子们干的那样。但是融入彼此,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所创新,有所进步。

反方二辩:那好,如您所说,文化融合是互相学习,当今我们国家的年轻人,确确实实有一

种学习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的热潮,比如节日,年轻人那么热衷于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却忘记了自己民族的七夕节、清明节、端午节,这难道不可悲?

正方三辩:但是我想提醒对方辩友注意,您所说的现象并不能说我们的年轻人就忘了自己的

节日,我们的文化就失去了自己的特性,这只是年轻的好奇心在起作用罢了,毕竟新事物是有一定的吸引力。

反方三辩:那好,我举一个时下的例子。戏曲,无疑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国粹,曾经红极一时,

可是现在呢,我们的孩子更多的去学小提琴、钢琴等等的西洋乐器,我们自己的特色音乐早已无人问津,敢问在座的同学们在中央11套上花过多少时间呢?

正方四辩:我不得不说您的眼光实在狭隘,至少我就是一个戏曲爱好者,也经常陪着我的爷

爷奶奶在家看中央11套。恐怕您也不知道,很多年轻的音乐人深爱着我们的戏曲,他们正在努力在戏曲中加入现代元素,融合流行音乐等等,或许我可以为您推荐一些。 反方四辩:那我要谢谢你了。音乐是能够融合的,你可以用戏曲里那些多种多样精妙复杂的

唱腔唱出我爱你你爱我的主题,也或许会被人接受。但是我请问,我们原汁原味的戏曲怎么办,放在哪里,被这些混血代替吗?

总结陈词:

反方四辩:中国人像美国人一样爱冒险,美国人像法国人一样玩浪漫,法国人像日本人一样

分等级,日本人像中国人一样聪明,那我保证这个世界会不安宁,会乱套。世界如一台机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属于其不同的部位,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不可缺少的作用,无法想象一台机器里全是齿轮或者全是轴承是什么样子。因此,我方坚持观点,文化始终应该坚持其独有的特点。

正方四辩:首先我想指出对方辩友的一点失误,针对我们提出的有关例子,对方辩友一直在

说文化无法融合,却忽略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即文化要保持特色,我们看不到有关的陈说和解释。其次我们知道,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其周围的地域、风情、历史条件等诸多因素,所以文化的发展程度是不同的,不同文化之间就需要互相吸收借鉴,同处一个星球,民族之间不必自私,只有相互融合,才能谋求共同进步。

上一篇:第一册看拼音写词语下一篇:需求调研报告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