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研究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肾内科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 又称急性肾炎, 是由全身性感染免疫反应所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损害性病变[1]。临床主要表现为血尿、浮肿、尿少及高血压等。绝大多数患者为链球菌感染后所致, 此病发病急, 患者痛苦大。因而, 在采取积极的临床治疗前提下, 精心护理则成为预防和延缓其进展的重要手段, 现对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共收治的8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实行了全面的护理, 现将笔者对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共收治80例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9例次, 女31例次;年龄20~82岁, 平均年龄45.1岁。临床症状为浮肿35例, 血尿46例, 少尿22例, 高血压28例, 住院时间为6~26d, 平均住院天数11d。尿检查红细胞>8000个HP, 蛋白+~+++, 少量管型。

1.2 护理方法

1.2.1 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内安静、整洁, 光线柔和, 空气流通, 温湿度适宜, 为患者提供舒适、良好的住院环境。防止呼吸道感染, 注意保暖, 避免患者受凉。急性期患者护理人员应指导其卧位休息4~6周, 直到水肿消退、尿量增多、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明显消失, 良好的休息对治疗效果及预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血压恢复正常后, 患者可起床缓慢增加活动。

1.2.2 心理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由于病情较重, 易使患者产生烦躁、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因而, 在治疗中, 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 细心向患者讲解该病的病因病机、致病因素、注意事项、病理演变过程、防治方法等。并运用如鼓励、诱导等方式, 给予患者安慰及抚慰, 并取得患者的信赖。帮助患者及家属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 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 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治疗的依从性[2]。

1.2.3 病情观察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的体温、体重、尿量、尿色、脉搏、血压、水肿以及肾功能等生命体征变化, 并作好详细的记录[3]。尿量减少, 并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时, 应及时告知医生, 以警惕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其次要保持患者血压稳定, 避免其忽高忽低, 必要时采取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

1.2.4 饮食护理

发病初期患者常伴有水肿、高血压、尿量少等症状,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自身状况指导其饮食。对水肿、高血压或心衰患者应给予无盐饮食, 每天食盐控制在1~2g, 且前1d的出量加上500mL, 一般等于当天进入体内的液体量。对水肿患者应限制饮水量, 以米、面为主食。尿量少时, 体内氮废物及钾不能及时排出体外, 因而急性期要适当限制蛋白质及钾的摄入量。对急性肾功能衰竭者应限制蛋白质及水的摄入[4]。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时可恢复正常饮食。而对儿童患者由于身体处于成长状态, 营养成份需要较多, 所以限制盐及蛋白质的摄入时间不易过久。

1.2.5 药物的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主要应用的是利尿剂和降压药,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的敏感性等来调整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并严格监测患者病情变化, 随时调整药物的疗效。采用静脉滴注用药患者滴速要缓慢[5]。给药后,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尿量及血压的变化, 如果血压下降和尿量增加说明药物已经开始起效, 应及时告知给医生以便于调整用药。

1.2.6 预防感染的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由于机体抵抗力降低, 皮肤弹性渐渐丧失, 易发生损伤和感染, 常见的感染主要有痈、疖、蜂窝组织炎等[6]。因此, 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注意皮肤的清洁, 应勤擦洗, 勤换衣服, 并保持床单清洁、被褥干燥、平整, 以增强皮肤的抵抗力, 预防感染的发生。合理应用抗生素, 加快病情转归。

1.2.7 出院指导

在患者出院前,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述该病的发展过程及治疗方法, 并告知患者严格按照医嘱定时服药, 按时复诊;女性患者近期不宜妊娠。部分引发慢性肾小球肾炎或急性肾衰竭患者, 恢复期要避免劳累, 1年内不能剧烈活动, 要注意保暖, 以免受凉。并告知患者要保护良好的心理状态, 避免情绪激动, 并防止呼吸道感染, 一旦感染应及时就医进行治疗[7]。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主要分为三个标准, 显效:症状及生命体征消失, 且无感染发生;有效:症状及生命体征显著改善, 患者有轻度感染症状;无效:症状、生命体征无改善, 且伴有较严重的感染。

2 结果

实行全方位的护理后, 患者的治疗效果见表1。

通过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共收治8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全方位护理, 80例患者, 其中显效57例, 占71.25%;有效20例, 占25.00%;无效3例, 占3.75%;总有效率为96.25%。

3 讨论

急性肾小球肾炎为免疫复合物性疾病, 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肾脏疾病, 通常是在患者感染之后引起了肾脏的病理反应, 临床上通常主要损害肾小球, 影响肾小球的基底膜。是属于免疫反应性病变, 大多数患者属于Ⅲ型变态反应, 临床主要表现为少尿、血尿、水肿以及高血压等症状[8]。给患者的生活及身体带来了极大的痛苦, 因此,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 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 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共收治8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措施, 为患者提供了舒适安静的病室环境, 提高患者战胜病症的信心, 合理指导患者饮食, 及时的皮肤护理, 预防感染, 合理指导患者用药, 严格进行病情的观察, 并在患者出院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出院指导。通过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施行个性化、全方位的护理措施后, 得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增加了患者舒适的感受, 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了患者的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方法及体会, 总结相关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对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全方位护理, 80例患者, 其中显效57例, 占71.25%;有效20例, 占25.00%;无效3例, 占3.75%;总有效率为96.25%。结论 通过实施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治愈率, 还可直接影响到患者治愈后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急性肾小球肾炎,护理,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晓光.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J].临床护理, 2011, 18 (6) :319-320.

[2] 杨丽多.急性肾小球肾炎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 2011, 24 (7) :1300-1301.

[3] 李伟萍, 熊琼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护理措施[J].护理研究, 2010, 36 (16) :1013-1014.

[4] 赵慧娴.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及护理[J].吉林医学信息, 2006, 2 (23) :124-125.

[5] 袁媛.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J].求医问药, 2011, 9 (9) :210-211.

[6] 张彩霞.谈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体会[J].赤峰学院学报, 2005, 21 (1) :61-63.

[7] 党凤枝.浅谈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22 (4) :221.

[8] 杨海侠, 刘军花, 李月肖.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营养指导与护理[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6, 4 (2) :167.

上一篇:论痕迹检验鉴定书与痕迹检验意见书的证据效力下一篇:VS-616G5变频器在电梯调速控制系统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