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火灾事故案例

2023-05-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矿井火灾事故案例

矿井火灾事故演练方案

金三角煤矿

矿井火灾事故演练方案

技术部 2015.6.20 目

言 1

一、演练时间 2

二、演练目的 2

三、演练前的准备工作 3

1、培训员工 3

2、开展桌面演练 3

四、演练实施步骤 3

1、事故地点 3

2、事故时间 3

3、事故起因及事故类别 3

4、事故波及区域 4

5、事故波及区域人员分布情况 4

五、演练程序 4

1、模拟事故发生 4

2、现场人员应急处置 4 2.1及时汇报 4 2.2安全撤离 4

3、调度指挥人员应急处置 5

4、应急响应 5 4.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6 4.2救护队现场抢救指挥 6

5、应急处置 6

6、开展救援 7 6.1救护队分析研究现场情况 7 6.2兼职救护队出动救援 7

7、应急结束 8

8、总结编制演练报告 8

按照“严格演练,加强战备,主动预防,积极抢救”救援原则,为了提高矿井发生灾变后,各级领导的组织救灾能力及员工遇到灾变时的应变能力,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检验应急救援机制的运行情况、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救灾物资保障能力,做好金三角煤矿矿应急管理与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进而提升矿井的防灾抗灾能力,确保今后矿井发生灾变时,能及时、安全、可靠地进行有效救援,结合危险源辨识和应急预案的内容,编制本演练方案。

一、演练时间 2015年6月26日。

二、演练目的

1、检验预案。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准备。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锻炼队伍。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矿级管理人及兼职救护队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磨合机制。通过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应急机制。

5、科普宣教。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井下员工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等灾害应对能力。

6、检验井上下通讯及汇报流程,井下撤人时间、指挥部人员到达指挥部时间、救护队到达时间、救护队到达事故地点时间。

7、检验煤矿兼职救护队的应急救援能力及救护装备的配备使用情况。

8、检验遇险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检验隔离式自救器使用时间、人员佩戴自救器行走路程。

9、检验救援物资保障情况、救援辅助保障能力。

10、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等灾害应对能力。

三、演练前的准备工作

1、培训员工

由矿井安全副矿长郑士永和矿总工程师刘树禄对全员进行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救援知识培训。重点掌握灾害时期行动原则、应急处置方法、避灾路线、自救器使用、自救互救基础知识。

2、开展桌面演练 由矿长口头或书面形式,部署假设井下106上回风道掘进工作面打钻起火。参演人员根据应急预案及有关规定,讨论应采取的行动。在角色扮演式桌面演练中,由总指挥按照演练方案发出控制消息,参演人员接收到事件信息后,通过角色扮演,完成应急处置活动。

四、演练实施步骤

1、事故地点 106上回风道

2、事故时间

2015年6月26日9时00分

3、事故起因及事故类别

事故起因: 106上回风道掘进工作面打钻起火 事故类别:掘进工作面火灾

4、事故波及区域

火灾事故导致106上回风道掘进工作面CO超限;西翼采区回风巷CO传感器超限。

5、事故波及区域人员分布情况

事故波及区域有1个掘进工作面,一个修巷点。

(1)、106上回风道掘进工作面有13人作业。其中9人在106上回风道施工探煤钻孔, 2人在掘进头连接探煤钻孔,1名风机看管工,1名专职瓦斯检查工。

(2)、西翼采区回风巷向下20米处有5人在修巷。

五、演练程序

1、模拟事故发生

假设2015年6月26日8时00分,106上回风道掘进工作面打探煤钻孔期间,CO超限,电缆起火。现场人员打电话向调度室汇报,监控人员汇报西翼采区CO超限,传感器报警。

2、现场人员应急处置 2.1及时汇报

106上回风道打钻人员发现电缆起火,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报警仪报警,迅速组织灭火,同时通过电话汇报。

西翼采区回风修巷人员接到调度室通知,立即佩戴自救器撤离到巷,在新鲜风流中用电话汇报。 2.2安全撤离

106上回风道除现场救火人员外其他人员撤离到106车场风门外新鲜风流中并安排警戒人员。

西翼采区回风人员撤离到巷,撤离期间佩戴自救器。

3、调度指挥人员应急处置

调度指挥人员接到火灾事故汇报后,快速了解情况后,当机做出以下应急处置:

(1)通知现场人员利用井下现有的消防器材,采取直接灭火。 (2)通知西翼采区回风人员紧急撤离,安排佩戴自救器,撤离到巷。 (3)通知救护队人员准备救援。

(4)按照应急救援程序通知值班领导及各专业副矿长,副总相关科室领导。 (5)立即向矿长汇报。

4、应急响应

矿长接到事故报告后,迅速赶到调度室,向值班人员了解灾情。情况如下:

(1)探煤队跟班长刘长学汇报:106上回风道探煤人员有5人和瓦斯检查员1人正在救火,救火情况不清楚。其余7人已经撤离到风门外。

(2)回风修巷人员班长汇报:人员已经安全撤离到巷。

在了解情况后,矿长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召集所有成员到达指挥部,成立救援指挥部。 4.1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 指 挥:丁兆友(矿长)

副总指挥:刘树禄(技术负责人)、郑士永(安全副矿长) 指挥部成员:陶常洪(生产副矿长)、代文龙(机电副矿长) 职责:负责指挥应急救援工作,负责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指挥现场抢险救灾;救灾办公室设在调度室。 4.2救护队现场抢救指挥

立即调动辅助救护队作好应急救援准备,辅助救护队人员配备情况如下: 队长:郭乃生 副队长:明龙 队员:10人 职责:主要负责指挥现场抢险工作,实施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组织现场抢救,处理突发灾变。

5、应急处置

救援指挥部成员共同分析灾情,进一步研究救灾方案,同时要求技术部门及时提供相关图纸(采掘工程平面图、通风系统图)。同时下达如下命令: (1)机电区徐飞负责压风机的正常运行,必须保证连续不断的运转。 (2)机电副矿长代文龙核实井下供电情况,确保106上回风道风机正常运转。

(3)安全副矿长郑士永核对井下人员情况: ①井口调度室立即对人员出入井情况进行统计,汇报统计结果。 ②监控室通过人员定位系统核查出入井人数。 ③各区队核查本班入井人数,上报本班入井人员名单。 (4)兼职救护队立即作好救援准备。

(5)由技术负责人刘树禄负责将事故情况(事故的性质,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波及范围、入井人数、已采取的措施等)作详细记录。

6、开展救援

6.1救护队分析研究现场情况

经救援指挥部成员和兼职救护队共同分析研究认为:

(1)106上回风道打钻地点起火,明火已经扑灭,但巷道内烟雾弥漫,能见度降低。探煤队救火人员不是专业人员人员,受CO影响情况不清楚。现场仍存在安全隐患。安排救护队实时救援。 (2)医护人员携带氧气及应急救援医疗器械与救护队同行,医疗救护车、医生地面等待救援。 6.2兼职救护队出动救援

兼职矿山救护队派出12名救护队员在队长的带领下,佩戴氧气呼吸器、担架及12台压缩氧自救器,经副井筒→井底车场→-170水平运输大巷→106水平大巷→106上回风道。 救护队进入灾区的应遵循的规定如下:

(1)分为两组每小组6人,一组在现场作为应急救援,一组进入灾区救护,救护队员不少于6人,应缓步行进,行进过程中必须指定专人随时检查CH

4、CO、O

2、C02等气体的浓度及温度情况,及时向其它队员汇报。

(2)小队长应至少间隔20min检查一次队员的氧气压力、身体状况,并根据氧气压力最低的1名队员来确定整个小队的返回时间。 (3)在窒息区域内,任何情况下都严禁个人单独行动,严禁摘掉面具讲话。

(4)对受伤、窒息或中毒的人员应进行简单急救处理,然后迅速送至安全地点,搬运伤员时应尽量避免振动。

(5)在灾区内遇险人员不能一次全部抬运时,应给遇险者佩用全面罩氧气呼吸器或隔绝式自救器;当有多名遇险人员待救时,矿山救护队应根据“先活后死、先重后轻、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抢救。

7、应急结束

矿长根据事故处理过程、结果、系统恢复情况宣布演练结束。

8、总结编制演练报告

演练结束,由矿技术负责人汇总各种记录,矿长组织召开演练总结会议,总结经验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和办法,修订预案。

黑河市金三角煤矿 2015年6月20日

第2篇:矿井火灾事故演练方案

山西临汾西山生辉煤业有限公司

矿井火灾演习方案

二〇一四年八月

矿井火灾演习方案

总工程师:

安全副总:

处:

调度中心:

生产技术科:

机电供应科:

科:

科:

前 言

按照“严格演练、加强战备、主动预防、积极抢救”的救援原则,为了提高矿井发生灾变后各级领导的组织救灾能力及职工遇到灾变时的应变能力,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使用性和可操作性,检验应急救援机制的运行情况、救援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救灾物资保障能力,进而提升矿井的防灾、抗灾能力,确保在发生灾变时,能及时、安全、可靠地进行有效救援,结合应急预案,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

一、演练时间:2014年 9 月

二、演练目的

1、检验预案。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查找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完善准备。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3、锻炼队伍。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增强矿级管理人及兼职救护队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序,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4、磨合机制。通过开展应急演练,进一步明确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职责任务,理顺工作关系,完善应急机制。

5、科普宣教。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井下员 3

工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等灾害应对能力。

6、检验井上下通讯及汇报流程,井下撤人时间、指挥部人员到达指挥部时间、救护队到达时间、救护队到达事故地点时间。

7、检验煤矿兼职救护队的应急救援能力及救护装备的配备使用情况。

8、检验遇险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检验隔离式自救器使用时间、人员佩戴自救器行走路程。

9、检验救援物资保障情况、救援辅助保障能力。

10、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公众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救互救等灾害应对能力。

本次火灾应急预案演练的范围是:20107工作面上隅角发生自燃火灾,导致大量有害气体涌出。矿及时启动《生辉煤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矿长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在矿调度室用最短的时间组织相关部门、矿井骨干明确原因、地点,快速展开紧急抢救应急预案,尽快采取减灾有效措施。

三、演练规则

本次火灾应急预案演练工作遵循:以人为本、避让为主的原则;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反应迅速、措施果断的原则;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

四、演练方案

(一)应急预案演练组织

为保证火灾演习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目的,矿成立应急演练

领导小组(即应急演练抢险救灾指挥部)

总 指 挥:矿

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各分管矿领导、矿长助理 成

员:各专业副总、各科室负责人

应急演练领导小组为抢险救灾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

(三)事故发生通报程序

发生事故后应立即按顺序召集矿所有领导干部及中层管理人员,具体的通知汇报顺序为。

事发现场(知情人士)→矿调度室→值班领导→矿长→矿其它领导→矿各科室成员

(四)应急预案演练的具体实施步骤

1、由矿长或总工程随机确定演习开始的时间。

2、由20107工作面瓦斯员汇报20107上隅角传感器报警,CO便携仪报警,工作面跟班瓦斯员立即汇报调度室并组织工作面回风顺槽人员佩带自救器撤离。

3、调度室接到汇报电话后立即通知值班矿领导,值班领导下令立即启动《矿井应急救援预案》。

4、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后,调度员通知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既应急演习指挥部成员迅速到达调度室。经指挥部成员初步分析为采空区自燃。

5、救援指挥部总指挥下达全矿井下作业人员全部撤出命令,井下各作业地点人员在跟班队长的带领下沿火灾避灾路线撤离。

6、在撤离命令发出20分钟后,调度室接到电话汇报,主斜井皮带头电缆着火,大量烟雾通过主斜井进入井下。

7、总指挥下令进行反风操作,调度员通知风机房准备反风,并通知地面工作人员迅速组织灭火。

8、1min后风机停止运转,3min后风机房汇报已准备好反风,总工程下令立即反转风机。2min后风机反转。

9、井下撤离人员随时观察风流方向和烟雾情况,在发现停风后后立即就近转入反风时的火灾避灾路线(从总回风巷撤离,经回风立井到地面)。

10、20min后,井下人员全部撤离至地面,各队组清点人员,汇报调度室。10min后主井口火灾扑灭,烟雾消失,结束反风。

11、总指挥下令恢复正常通风,调度员通知风机房恢复正常通风。

12、组织兼职救护队员,在专职救护队的监护下下井进行灌浆灭火。通风队组织人员到回风立井工业广场准备进行灌浆。

13、救护队到达现场,开始灌浆。

14、有害气体下降到安全范围,结束灌浆。

(五)指挥部人员分工职责

矿成立救灾指挥部,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办公室主任由调度主任兼任。

总 指 挥:经理

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安全经理、党委副书记、生产经理、机

电经理

员:安全副总、地测副总、矿长助理(通风科长)、调度主任、生产科长、机电供应科长、安检科长、政工科长、住矿医务代表、办公室主任、后勤服务中心主任

指挥部人员职责

总指挥:全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发布应急救援命令,制定救援人员和处理火灾的救援方案。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制定救灾方案,按分管权限,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实施救援行动,并及时将救援过程和结果报告总指挥。

成员:根据总指挥、副总指挥的命令、负责各专业范围内的救援工作。

指挥部设以下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组、后勤保障组、技术保障组、运输组、医疗救护组、警戒保卫组、物资保障组、调度通讯组。

应急救援队伍组成成员、分工与职责

1、应急救援组 组长:兼职救护队队长 成员:兼职救护队员 职责:

(1)灾害现场报告及组织人员抢险救灾 (2)组织前线救灾物资的运送。 (3)负责灾区的有害气体的测定;

(4)必须做到在接到抢险命令后10分钟到达待命地点(副斜井口),做好一切抢险准备,立即投入抢险状态。

(5)井下灌浆灭火。

2、调度通讯组 组长:矿调度主任 成员:矿调度人员

职责:(1)负责总之调度员接受事故汇报、上传下达总指挥命令、对外联络、通知人员、了解井下灾情、井下人员数量及受害程度、了解应急抢险及救援行动情况,并做好记录。

(2)确保通讯线路畅通。

3、物资保障组 组长:机电供应科科长 成员:机电供应科人员

职责:(1)负责必需的抢险物资的供应工作。 (2)负责矿灯、自救器的领取工作。

4、警戒保卫组 组长:政工科科长 成员:政工科、安监处人员

职责:(1)安监处负责在救援期间主、副井入井人员,对抢险救灾人员签发特许入井证。

(2)政工科负责救援过程中的治安保卫,分别在主副斜井、回风立井、矿门口维持秩序,设置警戒,阻止闲杂人员围观、逗留,保

障现场安全。

5、医疗救护组 组长:住矿医务代表

成员:住矿医务人员、救护车司机。

职责:负责升井人员的体检及伤员的救护工作。

6、运输组 组长:办公室主任

成员:小车队人员、准备队人员 职责:(1)负责抢险车辆保障。

(2)负责抢险物资、抢救人员及伤员的运送。

7、技术保障组 组长:通风科科长

成员:通风科、生产科、机电供应科、地测科等人员组成。 职责:(1)负责提供救援现场矿井通风系统图、避灾路线图、防灭火系统图。

(2)提供灾区范围内各巷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采取的措施。 (3)对火灾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组长命令完成监测、计算等工作。

(4)负责抢险救灾过程及恢复阶段的技术保障和安全技术措施的制定。

8、后勤保障组

组长:后勤服务中心主任

成员:后勤服务中心人员

职责:负责保障救援所有车辆及其他后勤保障工作。

9、新闻发布组 组长:政工科科长 成员:政工科人员

职责:负责事后新闻发布工作

六、矿井火灾应急救援演习过程 9月**日**班,矿井正在正常生产当中。

**时**分:调度室接到井下20107回采工作面瓦斯员的报告:“20107工作面回风巷瓦斯员携带的便携式CO报警仪报警,浓度300ppm,上隅角产生大量有害气体进入巷道。。

**时**分:调度员接到井下事故报告后,问清报告人姓名、地点、受灾范围、时间、通风设施的完好程度,是否有遇险人员等,作好详细记录。并立即电话通知井下各处作业的人员,命令他们在班长的带领下迅速集中所有人员撤离至进风大巷内,同时清点人数向矿调度室汇报,当电话不通时,由救灾领导小组派专人通知,矿调度室必须准确统计留在井下人员并严格控制入井人数。并立即通知值班领导,然后向矿长及其他领导汇报。通知兼职救护队、医务救护人员到副井口待命。

**时**分:矿长下令,“启动事故灾害应急预案”,成立“火灾应急抢险指挥部”,调度员通知“抢险救灾应急指挥部”的各成员单位立即赶赴调度室待命。

**时**分:指挥部设在调度室,各组长向指挥部报到,原地待命。 **时**分:指挥部命令中央配电室当班电工立即切断对20107工作面的供电。利用电话、群呼等方式通知其它工作面人员撤离。具体撤退路线为:

20107工作面→20107皮带巷→集中皮带巷→井底车场→副斜井→地面

20107回风流内→20107轨道巷→集中皮带巷→井底车场→副斜井→地面

20102掘进工作面→集中轨道巷→井底车场→副斜井筒→井口 20116掘进工作面→集中皮带巷→井底车场→副斜井→地面 **时**分:指挥部下达命令。

命令:机电队队长负责地面压风机的正常运行,必须保持连续不断地运转,机电科长核实井下断电情况。安监科长核实出井人员。

**时**分:主井口汇报,主井皮带头电缆起火,大量烟雾进入井下,火势向井下蔓延。

集中皮带巷中部尚有15人未撤离至地面。

指挥部研究决定:立即进行反风。并通知未撤离人员带好自救器,做好转移至总回风巷的准备。

反风避灾路线:

20107工作面→20107回风巷→总回风巷→回风立井→地面 20102掘进工作面→集中轨道巷→总回风巷→回风立井→地面 20116掘进工作面→集中皮带巷→总回风巷→回风立井→地面

指挥部下令:由灾情调查监测组继续监测,有情况及时报告,成立反风领导小组,准备反风,实施火灾扑灭。

**时**分:总指挥下达命令开始反风。

1、机电人员接到命令后切断井下一切电源。

2、通风组接到命令后固定防爆盖和防爆门实施风机反转反风。

3、主扇司机接到反风命令后,立即按要求进行反风操作,在10分钟内完成风机逆转操作。

**时**分:全矿井实现反风。井下撤离已转移到回风巷继续撤离。 **时**分:总指挥下令:迅速组织地面救援人员携带干粉灭火器、沙子进入主斜井口进行灭火。

**时**分:救护人员成员汇报,主井口火已扑灭,烟雾消失。 **时**分:总指挥下令恢复正常通风。

**时**分:4分钟后风机恢复正转,风流恢复正常。组织兼职救护队员在专业救护队员的带领下,下井进行灌浆灭火。并安排通风队立即派人准备进行制浆、输浆。

**时**分:救护人员到达灾区,黄泥灌浆站已准备好输浆,开始进行灌浆。

**时**分:20107工作面救援人员汇报,自燃火灾已得到控制,CO浓度已降到安全范围。

**时**分:演习结束,救援人员撤离,恢复正常生产。 12时30分:演练工作讲评会。总指挥作演练讲评。 13时30分:宣布演练结束。

附:

1、

2、

火灾事故演练安全技术措施 避灾线路图

第3篇:矿井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1.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矿井存在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内因火灾主要是煤层自燃,多发生在采空区或通风不良的巷道中。外因火灾主要是设备着火,多发生在机电硐室、采掘工作面或地面变电所、煤场中。矿井火灾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灾害性事故,可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1.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火灾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

2、听从指挥,统一行动。井下发生火灾事故,由本预案中设置的指挥中心全权负责事故抢险救护工作的指挥和调度。预案中涉及的各相关部门、单位必须在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下协调工作。

3、协调组织、保障供给。相关单位要做好事故救援的组织协调工作,保障救援必须的人、财、物的供给,必要时可请求省内其它兄弟单位救护队协助抢险救灾。 1.3组织机构及职责 1.3.1 应急组织体系

安全生产事故救援组织体系由市行办应急救援指挥部、××××煤矿救护中队、矿应急救援指挥部组成。 1.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1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成 员:

一旦发生火灾事故,矿调度室立即通知××××救护中队和矿抢险救灾队组织救援人员赶赴事故现场,并通知各组人员赶到矿调度室研究救护方案、协调救灾各项工作。 救灾工作共分5个组

1、技术处理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

(1)立即组织查明事故原因,性质、危害程度等。 (2)组织区域内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抢险救灾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组织煤矿救灾队并配合救护队进行事故抢险工作。

3、后勤保障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

(1)负责调集人员、车辆及救灾物资,组织事故现场人员疏散,保

2 证井上下运输通畅。

(2)负责与外单位的协调工作。

4、医疗救护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

(1)组织人员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制定救护方案,抢救伤员。 (2)协调各大医院对事故现场中受伤人员及时进行救治。

5、事故调查组: 组 长:

成 员:

职责任务:调查事故经过和原因,追查事故责任,负责制定事故调查、分析报告。 1.3.3预防与预警 1.3.3.1危险源监控

1、监控中心负责通过安全监测系统24h监测井下相关地点一氧化碳涌出情况,瓦斯,水位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汇报调度室、通防科。由调度室、通防科查明原因。

2、各采掘、辅助单位负责搞好责任范围内的安全生产,防止外因火灾发生。

3、通防科落实专职瓦斯检查员每班对矿井采掘工作面及其它重要作业地点进行两次防火检查;每周安排专人对矿井边远巷道及防火密闭

3 进行一次全面的防火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防火隐患点及时组织进行处理。

1.3.3.2预防措施

1、加强矿井的防灭火管理,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的防灭火检查人员,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配足防灭火监测仪器及设备,保障安全生产投入。

2、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制定完善矿山火灾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和修订。

3、采区设计时充分考虑防治自燃发火的需要,布置合理稳定的通风系统及合理的巷道开拓布置形式。

4、针对各采区的地质、开采条件,采掘工作面在采掘作业规程中制定防止自燃发火的具体措施,并认真贯彻执行。

5、棉纱和布头等易燃物品使用后,不准乱扔和随意乱放,用完必须及时处理好。井下禁止使用不阻燃橡胶器具、电缆、皮带和塑料制品等。

6、健全井下消防管路,防尘管路兼作消防管路,要求每100m安装放水“三通”闸门一个。

7、井下材料消防库设施由调度室负责备齐(具体数量见附表)并负责日常检查与保管。消防器材要及时更换,不得挪作他用。

1.4预警行动

1.4.1矿井火灾事故预警的条件

1、井下作业地点风流中一氧化碳达到或超过《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

2、巷道空气温度持续性升高。

3、巷道风流中出现明火、烟雾或严重的胶皮味、硫磺味等发火征兆。 1.4.2事故预警的方式、方法

1、网络监测监控系统报警。

2、通防检查人员检测气体异常情况下电话报警。

3、井下作业人员发现事故 预兆后电话报警。 1.5信息报告程序

井下安全监测系统报警或出现事故预兆后,现场立即将情况汇报给调度室,调度室发现或接到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信息后,立即按事故汇报程序汇报有关领导和部门,指挥部根据查明的现场情况确定预警级别,并迅速向井下受事故影响范围区域的人员发出预警,组织人员撤离,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预防事故发生(详见图4-1)。

1、重大险情或事故发生后,基层现场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

2、调度室接到事故汇报,在第一时间内通知救护中队、矿医务室,赶赴现场进行抢救,在5min内通知矿值班领导、矿长、总工程师、分管矿长、调度室主任、各职能科室、矿抢险救灾队及有关单位负责人。

3、1h内将事故主要情况及大体原因上报县经贸局、市行办、鲁东分局。

5 1.6应急处置 1.6.1响应分级

根据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我矿事故分为较大事故(Ⅰ级)、一般事故(Ⅱ级)(见响应分级标准)。火灾事故发生后,应立即启动本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等级及时上报。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根据事故灾难或险情的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报请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实施救援。 1.6.2应急响应程序

1、根据总指挥指示,立即通知各救援小组成员到矿调度室集中。

2、矿调度室和应急指挥中心进一步了解事故情况,整理事故相关资料和图纸等,为救援工作决策提供基础资料。

3、指挥中心研究、决策救援方案,确定各救援小组工作要求,明确现场救援人员安排,选择合理的救援路线,各成员单位按照应急救援方案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

4、根据救援工作的需要,可汇报上级有关领导、部门协调调动其它煤矿救援基地的救援力量增援。

5、根据受伤人员情况,可汇报上级有关领导、部门协调医疗救护中心专家组奔赴现场,加强医疗救护的指导和救治。

6、根据事故情况和救援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汇报有关部门并适时向新闻媒体公布。 1.6.3处置程序

1、最先发现火灾人员的处理程序

(1)最先发现火灾人员应该立即根据现场情况判断火势情况,若现场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能立即扑灭或控制火势,不使火灾扩大时,应先救灾后报告。若现场火灾无法立即扑灭或火势无法控制时,要在保证自身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尽可能查明火灾性质、地点、范围、着火原因,危害程度,威胁区域等情况,并立即汇报矿调度室。现场不能保证人身安全时,必须立即撤离,撤离期间要切断工作地点电源,并尽可能通知沿途受火灾影响区域人员一同撤离到安全地点。人员撤离按以下路线执行:

a. 掘进头→ 运输巷→ 进石门→东大巷副巷→井底大车场→斜井→地面

b. 掘进头→ 提升下山→ 集中提升下山→斜井→地面 (2)撤离期间注意事项:

a. 事故地点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风流撤退;在事故地点回风侧的人员,应立即戴好自救器,设法通过其它通道,尽快进入进风侧或新鲜风流中。通过火烟区时,必须佩带自救器,通过时不要飞跑和急促呼吸,应稳步走出危险区。

b.尽量保持事故前的通风方式和风流方向。 c.全矿井反风时,撤人路线按照如上相反方向执行。 d.撤离前必须切断事故范围内电气设备电源。

2、调度室接到井下发生火灾的汇报后的处理程序:

(1)立即通知火灾回风侧工作人员撤离升井,通知相关变电所切断

7 火灾可能波及范围内所有机电设备电源。

(2)矿长、总工程师、通防科科长、矿值班领导、事故单位主要领导及各救援工作组成员赶到矿调度室成立救灾指挥小组,研究灭火方案,同时通知新坊煤矿救护中队赶到事故地点组织抢险救灾。

3、指挥小组成立后的工作程序:

(1)根据现场火势及人员撤离情况判断可能受火灾影响区域人员伤亡情况、撤离情况,明确需要救护地点人员、救护路线等,并安排救护队组织营救。

(2)组织制定合理有效的灭火方案,并落实救护队组织实施。 (3)根据已探明的灾情,选择合理通风系统,制定降低火灾危害的措施,并由通防科、救护队组织落实。

a. 若火灾发生在矿井主要进风巷及井井底车场、中央变电所时,要进行反风,反风前必须清点可能受反风后火灾气体威胁区域的人员,并立即组织撤离,通知矿井其它地点工作人员按与火灾避灾路线相反的方向另一翼的进风井井筒撤到地面。

b.若火灾发生在其它地点时,立即通知井下可能受火灾影响区域人员按避灾路线撤离。人员撤离时,应保持事故前的通风状态,合理控制火区进风量。

c.采煤面发生火灾时,应保持正常通风,必要时适当增加风量或采取局部反风措施。

d.掘进巷道发生火灾时,不得随意改变通风状态。

e.下行风巷道着火时,应有防止由于火风压而造成风流逆转的措施。

8 (4)落实各抢险救灾小组做好运输、医疗、物资供应等后勤保障工作。

4、救护中队接到通知后的应急处理程序: (1)救护人员在规定时间内赶到矿调度室。 (2)简单了解火灾发生地点、范围、火势情况。 (3)下井实施救护工作。

(4)到达火灾现场后首先在安全地点设立临时救护基地。 (5)安排救护人员分组进入灾区,按救灾指挥小组指示,组织营救可能受伤人员,查找遇险、受伤人员并积极组织抢救。 (6)根据现场火势采取合理灭火及防止火势扩大的措施。 a. 在火灾初期,火区范围不大时,应积极组织直接灭火。

b.如火势太大无法扑灭时,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时采取防止灾情扩大的应急措施。

c.必要时应将排水管、风管改为临时消防管路。

d.直接灭火失效时,应采取隔绝灭火法封闭发生火灾的巷道或工作面。封闭时火区必须执行以下安全技术措施: ①封闭火区的安全技术措施

A、封闭火区要执行“小、少、快”的原则,封闭的范围要尽可能小,建立最少的防火墙就能将火区封闭,防火墙施工要快,不得拖延。 B、封闭火区由救护队员负责进行。

C、封闭期间救护队员必须严格按救护规程的规定佩带装备。 D、必须有专人负责检查封闭地点瓦斯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情况,并

9 负责监护,发现异常立即通知人员撤离。 E、火区的封闭只有在确认火区里无人时可进行。

F、封闭火区的救护队员应定时轮换,防止因温度过高或其它原因造成伤害。

②防止火区发生瓦斯爆炸的安全技术措施

A、采区或其它瓦斯涌出量较少的工作地点发生火灾时,可以在保持火区正常通风的情况下先封入风侧防火墙或同时封闭入风侧及回风侧防火墙。

B、火区封闭时,必须有专人负责检查回风侧风流中气体情况,发现瓦斯、一氧化碳或其它可能参与爆炸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异常时,必须立即撤到进风侧新鲜风流中并汇报现场指挥员及指挥中心,等候处理。

C、封闭火区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风流逆转。

D、封闭火区时,可以同时向火区注入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以降低火区氧气及瓦斯等爆炸性气体浓度,防止爆炸事故发生。

E、火区封闭后,必须抹面,封严,防止漏风。封闭后不得频繁通过观察孔检查闭内气体情况。 (7)灭火时必须注意的事项:

a.不使瓦斯积聚,煤尘飞扬,以免造成爆炸事故。 b.不致造成风流逆转。 c.不致危及人员安全。

d.有助于阻止火势扩大,抑制灾情,创造接近火源的条件。

10 e.油类着火时,严禁用水灭火,只能用沙子、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等灭火。

f.扑灭电气设备火灾时,不可将人体或手持的用具触及导线及设备,以防触电。

g.救灾工作应由救护队员进行,其它人员只能在一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0024% ,瓦斯浓度﹤2%,温度<35℃条件下参与救灾,并有防止人员中毒的安全措施。 1.7后期处置 1.7.1善后处理

1、安全科、通防科负责组织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查清事故原因,落实解决方案。

2、办公室、工会负责做好伤亡员工家属的安抚工作,做好受伤者的医疗救护工作,协调工伤保险的理赔工作。

3、保卫科负责维护好事故后的社会治安,确保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1.7.2火区管理

对因无法扑灭而封闭的巷道或采掘工作面

1、封闭后,立即进行注浆、注水或注氮处理,消除火灾隐患。

2、必须每周对密闭内外温度、空气压差、空气成份,如瓦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检查一次,并进行分析。如发现密闭内温度升高,一氧化碳浓度增加,防火墙漏风等异状时,必须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检查、处理结果应及时汇报矿长、总工程师。

3、封闭的巷道或采掘工作面原则上不再启封。若因生产需要必须启

11 封时,必须在确认火区内火点已熄灭的情况下,由通防科制定专门安全技术措施,并矿总工程师批准后方可进行。启封工作应由救护队负责进行,启封后必须由救护队员负责认真检测温度、气体情况,确认无异常且稳定8h后方可恢复其它工作。恢复其它工作后,通防科安排专职瓦斯检查员蹲点,蹲点过程中不间断检查已启封火区的气体、温度情况,发现异常立即汇报矿调度室、通防科,由通防科组织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8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通防科负责井下三个水平的消防材料库风筒、黄土、沙子、木板、钉子、砖等防火设备、物资的配备,维护好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保证能够正常使用,并派专人管理。没有抢险救援指挥中心的命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消防

材料库的防灭火设备、物资。火灾发生后,通防科要安排专人负责消防材料库物资供应。

2、供销科负责组织事故发生后抢险救灾必须的应急救援物资、器材、设备的供应。

3、抢险救灾队负责保障抢险救灾物料、设备的井下运输。

4、办公室、供应科要备好铁锨、木板、消防水管、水泥、沙子、黄土等必备救灾物资。事故处理期间,必须安排好装卸人员保证救灾物资随要、随装、随运。

5、监控中心要搞好监测系统的管理、维护,保证正常使用;保障矿井通讯系统的畅通,保证事故发生后,相关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保

12 证下井人员自救器、矿灯的完好,必须按规定对自救器、矿灯进行检查,发现自救器失效的要立即更换。

6、消防材料库材料明细表:具体见表8-1。

第4篇:张村矿矿井地面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矿井地面火灾事故应急

救援预案

编制单位:瑞平公司张村矿 编制日期:2012年10月13日

矿井地面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危险目标

张村矿矿主要是以原煤生产为主的生产型企业,属高危行业,其重大危险源主要来源于井下采掘工作面以及机电、通风、运输等系统。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规定进行识别。确定的危险目标有:火灾(地面、井下)、水灾(地面、井下)、冒顶、放炮、瓦斯爆炸、机电、运输事故。建矿以来,还没有发生过因地面火灾而死亡的事故。

二、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

火灾的发生离不开可燃物与点火物品,发生火灾的因素也是多样的,但人为的因素占有主要的成份。其危险波及的范围也是最广泛的,严重危及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三、 危险目标周围利用的安全设备、器材及其分布

1、 为了控制井上下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按吨煤0.5元提取安全投入资金,针对每一危险目标,上齐了各种可利用的安全设备、器材,其分布遍及所有采掘工作面、巷道网络、地面各可控范围内的工业厂点。

2、为了控制地面火灾的发生,在安全设备和器材上进行了不小的投入,主要是在地面各各厂点、车间上齐和配备了消防器材。灭火器的数量完全能够满足灭火的需要。

四、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针对重特大事故成立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各采区成立了救灾领导小组,两级救援机构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1、矿应急救援组织单位:

矿副总以上领导、调度室、办公室、医疗组、保卫科、生产科、安检科、机修车间、通风科、供应科、机电科、煤质科、开掘科。 矿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长:王有增

史文波

副组长:焦群领

张丰哲

张海峰

宋占国

员:副总工程师及各科室负责人

办公室设在保卫科,办公室主任有姚闯杰兼任

2、矿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职责:

(1)组织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指挥抢险救灾。

(5)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6)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7)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8)事故信息的上报。

(9)接受公司及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10)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3、各单位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职责:

(1)接受矿应急救援机构的指令和调动。

邵建平

(2)积极组织人员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3)发现事故后立即向上级汇报。

(4)做好职工家属的思想工作。

(5)积极配合矿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

(6)全力组织恢复事后的生产。

五、事故的预防措施

1、各厂区和单位要健立健全各项制度,落实消防责任制。

2、矿长和各单位的行政负责人是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根据消防法律、法规,制定消防安全管理体制,落实学校消防安全责任制。

3、对全矿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教育,普及基本消防知识,学会正确使用灭火器材,掌握逃生方法。

4、加强检查,发现火灾隐患要及时整改。

5、保持通道畅通,不堆物。

六、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1,发生地面火灾事故后,立即向矿救援指挥中心报告。同时打"119"电话报警。

2,矿指挥中心发出指令,调动相关单位或人员进行应急救援工作。

3,办公室、医疗分队、保卫科、救护队等救援单位24小时有人值班。

4,难以控制的火灾事故,矿救援指挥中心要立即向公司及政府有关部门发出求助。

5、配合消防部门调查事故原因,维持秩序。

6、划出警戒范围。

七、人员紧急疏散、撤离

根据火灾发生的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的分析,事故现场人员的清点和撤离工作由消防第一责任者负责执行,发生事故后,人员应根据事故的性质,由现场指挥人员带领,沿既定的避灾路线进行撤离,

非事故现场人员要做好配合现场的撤离工作,紧急疏散人员及疏通交通障碍,具体工作由保卫科负责执行。车队的急救车一天24小时都要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常备不懈。

八、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

伤员的急救工作,由三级急救组织构成:一级是现场的急救;二级是矿医疗分队的救治;三级是市级医院的救治。现场的救治工作由班组长负责进行,急救队员的救治由医疗队队队长负责进行。医院的救治由医院主治医生负责进行。

现场救护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抢救伤员脱险并进行急救,对危重伤员的转送做好必要的医疗准备工作,根据伤情及条件,在现场可就地进行下列急救工作:

1,伤员现场急救

当有人受伤后,在急救员赶到之前,由职工在现场对伤员进行急救,或者是由前往现场处理事故的矿山救护指战员进行急救,主要是进行伤情判断和止血包扎、人工呼吸、伤肢简单固定、搬运伤员等急救处理。

2,急救员现场急救

急救员接到通知后,应奔赴现场,将伤员搬到安全区,立即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全身状态、神智、脉博、呼吸、血压、疼痛部位有无异常、脊柱四肢有无畸形及伤口出血等,同时,还应检查有无呼吸困难或异常呼吸、口鼻内有无异物、胸部有无畸形、或出现血胸、气胸、有无腹痛、腹肌紧张或反跳痛等,以及有无肢体麻木,运动障碍,有无骨摩擦音及异常活动。心脏停跳或停止呼吸者,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急救,记录伤情并不断观察其变化,如转送应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若危急不能运送,应转移到安全地带以利挽救。

4,第二级医疗急救组织由矿医务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接受第一级急救后转送来的伤员,伤员如有严重出血、呼吸道损伤、开放性胸腹部损伤、休克或开放性颅脑损伤等,需立即手术抢救时、若不便转送集团公司医院,应在矿进行抢救,经初步诊断处理后,如无继续救治条件,应做好转送市级医院的医疗救护准备。

5,第三级医疗组织由公司医院医务人员组成,抢救组由外科、内科、五官科、眼科、放射科、麻醉师、化验技师及护理人员组成,必要时心电图和脑电图医师随时应诊或作监护,抢救组长由业务院长或外科主任担任,专门负责重伤员的抢救工作。

九、现场保护与现场处理

1、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

1)事故发生后,任何人不得随意破坏事故现场,就近人员应自主保护现场。

2)发现事故的人员立即向指挥中心汇报。

3)没有指挥中心的指令,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现场。

4)经指挥中心的指令,安排有关人员对现场有关的数据进行勘验、记录、保存。

5)保卫部门要做好禁止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的警戒工作。

2、现场的处理

1)事故现场的数据勘验、记录、保存完毕后,经指挥中心的同意后,方可进行现场的处理。

2)由指挥中心安排有关的单位及人员对现场进行处理。

3)处理现场由外向里进行,进行现场处理的人员要互相协调,指定人员现场进行监督,保证处理现场人员的安全。

4)负责处理现场的人员,要对现场的处理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矿救灾指挥中心汇报。

十、应急救援保障

1、内部保障

矿成立抢险救灾小分三个:第一小分队由安检科组成;第二小分队由办公室及保卫科人员组成;第三小分队由调度室人员组成。同时,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制定了各岗位的责任制度、值班制度、培训演练制度。 其主要任务:

1)做好矿井事故的预防工作,控制和处理矿井初期事故。

2)引导和救助遇险人员脱离灾区,积极抢救遇险遇难人员。

3)参加需要佩戴氧气呼吸器的安全技术工作。

4)协助矿山救护队完成矿井事故的处理工作。

5)搞好矿井职工自救与互救的宣传教育工作。

2、外部保障

张村矿与相邻签定有矿井联合救灾的协议。相邻可依靠力量为朝川矿矿救护队。市政119火警。

1)矿山救护队最低技术装备标准

类别 装备名称 要求 单位 数量 备注

车辆 矿山救护车 100km/h 辆 1

通讯 程控电话 部 1

灾区电话 部 1

移动电话 部 每人一部

仪器 4h呼吸器 9

2h呼吸器 9

自动苏生器 6

氧气呼吸器校验仪 6

装备 氧气充填泵 2

高倍泡沫灭火机 BGP400型 台 1 戓BGP200弄

防爆工具 套 5

液压起重器 台 5

工业冰箱 台 1 配合AHY-6型使用

2)矿山救护队员个人最低技术装备标准

装备名称 要求 单位 数量

4h呼吸器 推广使用正压呼吸器 台 1

自救器 压缩氧 台 1

企业消防服装 公安消防服装 套/年 1

战斗服 带反光标志 套/年 1

劳动保护用品 按规定执行 套 1 十

一、预案分级响应条件

依据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对预案的起动条件:

1,有本预案所规定的重、特事故发生的事实。

2,经矿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研究决定。

3,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 十

二、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

1,确定事故救援工作已经结束。

2,经矿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研究决定,上级有关部门批准。

3,企业主要负责人批准。 十

三、应急培训和演练

为了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应急救援队伍的整体能力,以便在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有效的效果,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救援培训或演习是应急救援队伍的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

1、应急救援培训与演习的任务:

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群众防护或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2、煤矿应急培训的范围:

1)职工全员的培训。

2)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

3、煤矿应急培训的内容:

1)报警。

2)疏散。

3)各类灾害的应急培训。

4)不同水平应急者的培训。

4、演习的基本内容:

1)基础训练:是确保完成各种应急救援任务的基础。主要包括队列、体能、防护装备和通讯设备的使用。

2)专业训练:是顺利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关键,主要包括专业常识、堵源技术、抢运和清消以及现场急救。

3)战术训练:是救援队伍的综合训练的重要内容和各项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是提高救援队伍实战能力的必要措施。

张村矿

运输队

2012年10月13日

第5篇:矿井维修电工事故案例

一、事故经过

2005年6月20日,外转供变电所内有闲置开关柜,由供电车间组织一批人员前往进行回收,在大部分人员没有到时,有几名员工急于下班回家,就在没有施工负责人指挥、安全负责人监督,没传达安全规程措施的情况下,三名同志主动干起来,三人中有两人用绳子拉开关柜,受害当事人用手扶住柜子,在开关柜即将倒下450时,受害当事人无力将其扶住,在迅速躲闪时,手被压在开关柜下,耳朵被柜子的铁丝扎破。

二、事故原因

1、施工人员没有学习安全规程,没强调整个程序及注意事项,没有学习签字,职工心中没数是此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2、当事人和其它两名员工心情慌急,在没有任何的保护的情况下工作,而且没有预料到开关柜重量,在倾倒时能否扶住,平安放倒,是造成此次事故的又一主要原因。

3、准备工作不充分,没有垫开关柜的防滑皮带;没有在开关柜前放置横板等一系统列的防滑措施,是造成此次事故的又一原因。

三、防范措施

1、加强对职工的现场业务技术培训,提高自主保安各相互保安意识,增强职工的危险源辨识能力。

2、教育职工作业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施工措施,杜绝蛮干、盲干等违章作业现象。

第6篇:商场火灾事故案例

案例信息

案例编号:0001 案例名称:河南洛阳东都商厦“12.25”火灾 危机类型:事故灾害

案例摘要:2000年12月25日,河南省洛阳东都商厦因非法施工、电焊工违章作业引燃可燃物造成火灾,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75万元。 起因物:电器设备(可勾选) (一)东都商厦基本情况

东都商厦位于洛阳市老城区中洲东路339号,占地面积3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7900平方米。北侧为正门,隔一小广场靠中洲东路,广场入口处有“步森服饰”等违章建筑,商厦南侧靠东大街,东西为宽约4米的走道。商厦地下二层,地上建筑为北部四层,南部二层,南二楼顶有一泳池,建筑东、南、西、北四角各有一敞开式楼梯,地下二至一层中部有一小楼梯。商厦原系市一局下属全民所有制企业。地下二层为家具商场;地下一层和一层租给丹尼斯量贩,正在装修,拟于12月28日开业;

二、三楼为个体商户租赁经营,其中二楼为服装鞋帽,三楼为床上用品、钟表照相器材等;四楼为个体承包的歌舞厅,中间为舞厅,面积约600平方米,四周为包厢、办公室、会议室,分隔为木结构。商厦虽有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系统,但由于年久失修,报警系统失灵、灭火系统水泵不能启动,地下层无报警、喷水设施。有疏散指示标志灯和个别应急照明(歌舞厅)。该商厦是洛阳消防支队列管的消防重点单位,1997年列为河南省40家重大火灾隐患单位之一,97年以来,支队共检查15次,提出整改要求60余条。支队多次下发整改通知书,2000年5月16日曾作出停业整改的处罚,但商厦一直违章经营,直至火灾发生。 (二)事故发生

2000年11月底,东都分店在装修时已经将地下一层大厅中间通往地下二层的楼梯通道用钢板焊封,但在楼梯两侧扶手穿过钢板处留有两个小方孔。2000年12月25日20时许,为封闭两个小方孔,东都分店负责人王某某(台商)指使该店员工王某某和宋某、丁某某将一小型电焊机从东都商厦四层抬到地下一层大厅,并安排王某某(无焊工资质证)进行电焊作业,未作任何安全防护方面的交代。王某某施焊中也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电焊火花从方孔溅入地下二层可燃物上,引燃地下二层的绒布、海绵床垫、沙发和木制家具等可燃物品。王某某等人发现后,用室内消火栓的水枪从方孔向地下二层射水灭火,在不能扑灭的情况下,既未报警也没有通知楼上人员便逃离现场,并订立攻守同盟。正在商厦办公的东都商厦总经理李某某以及为开业准备商品的东都分店员工见势迅速撤离,也未及时报警和通知四层娱乐城人员逃生。随后,火势迅速蔓延,产生的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含氰化合物等有毒烟雾,顺着东北、西北角楼梯间向上蔓延(地下二层大厅东南角楼梯间的门关闭,西南、东北、西北角楼梯间为铁栅栏门,着火后,西南角的铁栅栏门进风,东北、西北角的铁栅栏门过烟不过人)。由于地下一层至三层东北、西北角楼梯与商场采用防火门、防火墙分隔,楼梯间形成烟囱效应,大量有毒高温烟雾通过楼梯间迅速扩散到四层娱乐城。着火后,东北角的楼梯被烟雾封堵,其余的3部楼梯被上锁的铁栅栏堵住,人员无法通行,仅有少数人员逃到靠外墙的窗户处获救,其余309人中毒窒息死亡,其中男135人,女174人。 危机处理:

12月25日晚21时38分,洛阳市110报警台接到东都商厦的火灾报警,市消防支队火速派出四辆消防车抵达现场扑救,随即又调派22辆消防车紧急增援,现场指挥部下达了“强攻救人”的命令,采取“南北夹攻”的战术灭火救人,200多名消防队员投入战斗,一线消防队员头戴空气呼吸器向内强攻。商厦地下二层内家具等大量可燃物燃烧导致的浓烟和烈火顺东北、西北2个楼梯向上快速蔓延,整个商厦照明中断,陷于一片浓烟、高温和黑暗之中,消防队员的强光手电照明也无济于事。4个楼梯除东北角楼梯外均上锁。商厦4楼歌舞厅400余名群众及楼内部分施工民工被浓烟围困。商厦北面的违章建筑和停放的大量自行车严重阻碍消防车通行停靠,浓烟和高温给消防队员的进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经现场800多名消防队员、公安民警和部队战士的积极营救,共救出群众106人。火灾于10点50分被控制,凌晨0时37分完全扑灭。 案例思考:

“12.25”特大火灾为90年代以来仅次于克拉玛依火灾死亡人数的恶性火灾,教训极其深刻,应引起我市的高度警惕。

一、消防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设施失灵,整个建筑无防火致使火灾在初起时未被控制而蔓延扩大。起火的地下二层无自动报警、灭火设施、无防火分区火势在存放大量家具等可燃物的情况下,大面积燃烧,烟火迅速从楼梯入口向上蔓延。

二、敞开式楼梯成了“拨火烟窗”,是火灾时烟火蔓延的途径。烟火从东南角、西北角向上蔓延,因

二、三层入口处用木板封闭,不通风,浓烟迅速涌入四楼歌舞厅敞开的入口,充满整个歌舞厅,高浓度的烟气造成大量人员在短时间内窒息。

三、四个敞开式楼梯中仅有东北楼梯未上锁,其余三个均锁闭,致使人员无法逃生。如果烟雾较轻的南面两个楼梯未上锁,被困人员将可能经此逃生。现场观察表明,火灾中未上锁的东北楼梯烟熏痕迹最重,是烟火蔓延的主要途径,根本无法从此处疏散。

四、违章建筑等造成通道不畅,严重影响火灾扑救。由于北侧小广场入口处存在违章建筑,通道狭窄且停放大量自行车,消防车接近、停靠困难,尤其是曲臂车被迫等其他消防车退出再接近大楼,贻误了灭火救人时机。商厦西侧搭建的商铺也影响了登高救人灭火。

五、消防装备落后难以快速灭火救人。防火隔热服、空气呼吸器数量不足,一线灭火救人的消防队员在剧烈浓烟、高温、个人照明设备基本失去作用的情况下,无法迅速冲入火场判明情况并迅速救人。缺少15米金属拉梯也给登高救人造成困难。

六、电焊施工人员无证上岗,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违章施工导致火灾发生。

七、商厦消防管理薄弱。从起火至报警时间长达约2小时,在电焊工逃离现场后,商厦没有人发现烟雾并报警,更没有人通知舞厅工作人员组织疏散,致使失去最佳逃生时机。

八、四楼歌舞厅违反公安部《公共娱乐场所消防管理规定》未设单独防火分区和安全疏散通道。

九、消防监督部门多次责令整改火灾隐患,始终未能有效整改。消防部门多次发出《重大火险整改通知书》责令整改,12月1日专题报市政府要求对商厦停业,但商厦仍违章装修,违章经营。

十、职工群众消防安全意识不强。火灾发生后,报警者向110报警而未向119报警。烟雾刚窜至四楼时,由于舞厅内人员较多(约400余人),空气原本混沌,对少量烟雾掉以轻心,当涌入大量浓烟时场面惊慌混乱,已是逃生无门;群众对救生气垫等消防救生措施不敢尝试使用。

案例编号:0002 案例名称:吉林市中百商场2.15特大火灾事故 危机类型:事故灾害

案例摘要: 2004年2月15日 ,吉林省吉林市中百商厦发生特大火灾事故,54人在事故中丧生,70多人受伤,过火面积 2040平方米 ,直接经济损失约426万多元。由于雇工于洪新当日9时许在向3号库房送纸板时,将嘴上叼着的烟头掉落在库中,引燃地面上的纸板纸屑等可燃物引起的。 案例信息:

中百商厦全称为中百商厦长春路批发市场,位于吉林市长春路53号,坐北朝南正向建设,面向长春路。该建筑1993年3月兴建,1995年1月竣工投入使用;整体四层,其中一层层高 6米 ,在中间 3米 处设有一圈回廊(设置摊位);长 53.3米 ,一层宽 20.3米 ,高 20.65米 ,总面积 4328平方米 ;框架结构,耐火等级为二级;设有两部疏散楼梯,每个楼梯净宽为 3.3米 ,总疏散宽度为 6.6米 ;一层设有安全出口3个,直通室外。楼内安装墙壁消火栓8个,一至三层有火灾自动报警器,配备有疏散指示标志7个(现场残存)和应急照明5个(现场残存)、干粉灭火器各部位共配备36个(另在后院铁笼内外存有23个报废的)、10樘防火卷帘及1个 90立方米 的消防水池等消防设施设备,并制定有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该商厦属国有商业企业,现在隶属于吉林市商委,有在册职工200人,在岗职工20人,采取出租铺面方式经营。一层(含回廊)、二层为商场,主要经营食品、日杂、五金、家电、钟表、鞋帽、文体用品、化妆品、箱包、针织、服装、布匹、床上用品、工艺品、小百货等;三层为洗浴;四层为舞厅和台球厅,共有业户146户(其中有档案合同的132户,无档案合同的14户),发生火灾的楼内有业主150人,中百职工7人。 危机处理:

2月15日 11时许,中百商厦北侧锅炉房锅炉工李铁男(别名李铁成)发现毗邻的中百商厦搭建的3号库房向外冒烟,于是便找来该库房的租用人——中百商厦伟业电器行业主焦淑贤的雇工于洪新来用钥匙打开门锁,发现仓库着火。他们便用锹铲雪和喊人从商场几个楼层取来干粉灭火器来扑救,未能控制火势。火灾突破该库房与商厦之间的窗户蔓延到营业厅。此时营业厅内人员只顾救火和逃生,没人向消防队报警。据吉林市消防调度指挥中心电脑记录证实,直到11时28分,消防队才第一次接到报警(经查,报警人系吉林勘测设计院员工吕焱华,他路过中百商厦南面的长春路时,看到中百商厦着起火来,用手机挂119电话报的警)。消防调度指挥中心首批命令4个中队出警。距离火灾现场最近的长春路消防中队5台消防车行至途中,看到整个中百商厦已被浓烟笼罩,当即向支队调度室报告。支队立即命令市区所有11个消防执勤中队和支队机关全体人员以及中油吉化集团公司消防支队赶赴火场,并同时报告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和120急救中心。从11时32分首批5台车到达现场展开救援开始,到11时50分左右,相继共有60台消防车、2台曲臂举高车、吉化消防队1台直臂云梯车、320名消防指战员到达现场。在部署力量,控制火势向上和周围蔓延的同时,采用 9米 、 15米 拉梯,挂钩梯连挂,救生绳,举高车和云梯车等工具强行内攻,并组织消防队员冒着烟火登楼疏散和奋力抢救受困人员,共抢救出190多人(包括死伤人员)。与此同时,有500多名公安干警、100多名医护人员和24 辆救护车,参加了救援行动。现场组成了扑救组、救护组、秩序维护组、现场调查组、信息综合组。市委、市政府、市公安局领导亲临现场组织救援工作。经过各方全力奋战,火灾于15时30分被彻底扑灭。之后,又反复认真细致地对现场进行了清理。

2月16日 晚,国务院调查组宣告成立,组成了以公安部消防局政委陈家强为组长,商务部商政司副司长霍建国、公安部消防局高级工程师杨志杰、吉林省公安厅消防局局长周峰为副组长,公安部火灾调查专家小组成员和公安部消防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吉林省总工会、内贸办、公安厅消防局等11名人员为成员的技术组,负责调查中百商厦经营组织情况、消防设备设施状况、火灾事故发生和扑救经过、火灾直接原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等事实。

上一篇:英文出院小结下一篇:五下美术自制小相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