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小故事2000字

2022-08-1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名人小故事2000字

关于诚信的名人小故事 (2000字)

关于诚信的名人小故事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曾参杀猪的故事。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

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的一个庄园主的家里。

一天中午,庄园主从外面回来,带回一把锋利的小斧子,随手放在门边,就去做活去了。正巧,庄园主的儿子看到了这把斧子。他看着闪闪发光的斧子,十分喜爱,拿在手里左看右看,心想:这么亮的斧子究竟快不快呢?他很想试一试。于是,他带着斧子跑到了樱桃园里。他选中了一颗细小的樱桃树,学着大人的砍树的样子,举起斧子用力砍下去。只听得“咔嚓”一声,小树被拦腰砍断了。

男孩一看不好,知道自己闯下了祸,就赶紧跑回家,把斧子放到了原处,躲到他的小屋里,忐忑不安地捧起一本书,装作专心的样子读起来。几个小时后,庄园主回来了。当他经过樱桃园时,发现他最心爱的那棵樱桃树被砍断了,顿时大发雷霆。回到家里,他把果农叫来训斥了一顿,并要他把砍树的人追查出来。一直躲在屋里的小男孩看到这种情景,心想,如果我不承认,万一错怪了别人,那多不好啊!但转念又一想,如果去承认了,爸爸要责备我,也许还会打我的。该怎么办呢?他坐地床边犹豫了好一会儿,终于大胆地走到了爸爸面前,低着头,红着脸说:“爸爸,别再追查了,树是我砍的。”父亲问明了情况,不但没有责备他,还把他搂在怀里,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我为你的诚实而高兴。要知道,做人首先要诚实,这比100棵樱桃树还要宝贵。”

小男孩点点头,把父亲的这些话牢牢记在心上。这个小男孩就是后来

的美国总统华盛顿。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

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第2篇:名人幽默故事 (2000字)

马克吐温与理发师

马克·吐温一次外出做演讲,来到一个小城镇。

晚饭前,他先去一家理发店刮胡子。

“你是外地人吧?”理发师问。

“是的,”马克·吐温回答。“我是头一次到这里来。”

“你来的正是时候,”理发师继续说。“今晚马克·吐温要来做演讲,我想你会去的,是吗?”

“噢,我也是这样想。”

“你搞到票了吗?”

“还没有。”

“票全都卖光了,你只有站着了。”

“真讨厌!”马克·吐温叹气着说。“我的运气真不好,每次那个家伙演讲时我都不得不站着。”

附:马克·吐温是美国着名作家。

风趣的陈毅

建国初期,陈毅任上海市长。有一次对工商界人士演讲,讲台上摆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陈毅一上台就说:“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手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这个供给制的市长,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支持会议主持人,还是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会场上的人们立刻发出了轻松的笑声。

在60年代的一个会议上,陈毅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而大声疾呼:“不能够经过了几十年改造、考验,还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项帽子戴在所有知识分子头上!”说到这里,陈毅摘下帽子,向参加会议的知识分于代表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道:“今天,我给你们行脱帽礼!”这真挚的感情和恰到好处的幽默,使与会者为之动容。

陈毅讲话大都不用稿子。但是,他出口成章,侃侃而谈,常常以机敏而风趣

的言辞使听者折服。在一次会议上,有人看见他拿着一份稿纸,还不时地低下头看看,后来竟发现那是一张白纸。“陈总,您怎么用张空白的发言稿啊?”会后有人问他。他回答说:“不用稿子,人家会讲我不严肃,信口开河

大文豪萧伯纳的故事

妙退英王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1856--1950年)成名之后,门庭若市,使他苦于应付。

一天,英王乔治六世前去访问这位文豪。寒暄之后,出于兴趣爱好和文化修养的悬殊,两人很快就沉默无语了。

萧伯纳看英王还没有离去的举动,便慢慢从口袋里掏出怀表,然后一个劲地盯着表看,直到英王不得不告辞。

事后,有人问他喜不喜欢乔治六世,萧伯纳饶有风趣地微微一笑,答道:“当然,在他告辞的时候,确实使我高兴了一下。”

无一不晓

有一天,萧伯纳应邀参加了一个丰盛的晚宴。席间有一青年在大文豪面前滔滔不绝地吹嘘自己的天才,好像自己天南海北样样通晓,大有不可一世的气概。

起初,萧伯纳缄口不言,洗耳恭听。后来,愈听愈觉得不是滋味。最后,他终于忍不住了,便开口说道:“年轻的朋友,只要我们两人联合起来,世界上的事情就无一不晓了。”

那人惊愕地说:“未必如此吧!”

萧伯纳说:“怎么不是,你是这样地精通世界万物,不过,尚有一点欠缺,就是不知夸夸其谈会使丰盛的佳肴也变得淡而无味,而我刚好明了这一点,咱俩合起来,岂不是无一不晓了吗?”

饥荒的原因

“一天,瘦削的萧伯纳碰到一位大腹便便的商人,商人讥讽道:“看见你,人们会以为英国发生了饥荒!”

萧伯纳回击道:“看见你,人们就会明白饥荒的原因。”

拒绝“收买”

有一次,一个鞋油厂的老板,想了一个发财的鬼点子,他请求萧伯纳,允许用萧伯纳的名字做一种新鞋油的商标名称。

老板对萧伯纳说:“如果你同意这样办,世界上千百万人都会知道你的大名

了。”

萧伯纳道:“不,也有例外。”

老板愣住了。

萧伯纳接着说:“你忘了没鞋穿的人哪!”

贵妇的岁数

一位年过半百的贵妇问萧伯纳:“您看我有多大年纪?”

“看您晶莹的牙齿,像18岁;看您蓬松的卷发,有19岁;看您扭捏的腰肢,顶多14岁。”萧伯纳一本正经他说。

贵妇人高兴得跳了起来:“您能否准确他说出我的年龄?”

“请把我刚才说的三个数字加起来!”

牛顿的三个趣事

怀表成了鸡蛋

牛顿从事科学研究时非常专心,时常忘却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给牛顿做饭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说:“先生!我出去买东西,请您自己煮个鸡蛋吃吧,水已经在烧了!”

正在聚精会神地计算的牛顿,头也不抬地“嗯”了一声。老保姆回来以后问牛顿煮了鸡蛋没有,牛顿头也没抬地说:“煮了!”老太太掀开锅盖一看,惊呆了:锅里居然煮了一块怀表,鸡蛋却还在原地放着。原来牛顿忙于计算,胡乱把怀表扔到了锅里。

吹肥皂泡的疯老头

牛顿搬进一幢新楼以后,开始研究光线在薄面上是怎样反射的。他每天都在读书、思考。早上起床穿衣服,突然想到了研究中的问题,他就像被定身法定住了一样,呆住了,然后开始实验或工作,所以他时常穿错了袜子或者在夏天穿上秋天的衣服。

“太阳光是最好的光源,肥皂泡是最理想的薄面,太阳光照到上面,它为什么会变得五颜六色呢?”

牛顿的脑子里翻江倒海了。他提着一桶肥皂水走到院子里,吹起了肥皂泡。你看,他那两只眼睛直盯着飘来飘去的肥皂泡,一个泡破了,接着又吹一个,从太阳一出来他就吹,一吹就是几个小时。

邻居家的小孩子从楼窗上伸出头来,冲他叫:“疯老头!你一只脚没穿袜子!”

邻居家的老太太摇着头:“老小,老小,老了倒成了孩子!”

后来人们知道了这疯老头就是英国皇家学会的研究员,他吹肥皂泡是在研究学问,不禁对他肃然起敬了。

实验室的酒肉

牛顿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实验室。他很少在两三点钟以前睡觉,有时整天整夜守在实验室里。为他做饭的保姆只好把饭菜放在外间屋的桌子上。

有一次,牛顿的一位朋友来看他,在实验室外面等了他好久,肚子饿了就独自把桌上的烤鸡吃了,不辞而别。过了好长时间,牛顿的实验告一段落,他才觉出肚子咕咕在叫,赶快跑出来吃鸡。他看到盘子里啃剩下的鸡骨头,居然对助手说:“哈哈,我还以为我还没吃饭哩,原来已经吃过了呀!”

还有一回,一个好朋友请牛顿吃饭,一边吃饭一边议论科学问题。饭吃到一半的时候,牛顿站起来说:“对了,还有好酒呢,我去取来咱们一起喝。”说完就向实验室跑去,一去就不回来了。朋友追过去一看,牛顿又摆弄上他的实验了。原来牛顿在取酒的路上忽然想出了一个新的实验方法,居然将取酒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牛顿的这种轶事岂止三件,它说明,牛顿酷爱科学,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正是因为牛顿有这种为科学献身的奋斗精神,他才能总结出牛顿三定律,对人类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牛顿病逝以后,英国政府在他的墓碑上镌刻了墓志铭,最后一段是:让人类欢呼/曾经存在过这样伟大的/一位人类之光

有道是: “自然和自然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牛顿来,一切都明亮了。” 或者说: “道法自然,久藏玄冥。天降牛顿,万物生明。”

第3篇:名人尊师的故事 (2000字)

名人尊师的故事

名人尊师的故事一:毛泽东向教师敬酒

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的老师毛禹珠一起吃饭。席间毛泽东热情地向老师敬酒,毛禹珠老先生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笑着回答:“敬老敬贤,应该应该!”

名人尊师的故事二:周恩来向老师赠款

1952年2月,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突然患脑血栓逝世,周恩来参加了治丧委员会并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苓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张伯苓逝世后,周恩来一直掂记着张家的生活。1961年国家困难时期,周恩来给张伯苓夫人送去500元人民币,并嘱咐交际处要加倍关照张夫人和子女。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三:朱德给老师敬礼

1959年春的一天,朱德同志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看戏。开演前,朱德同志正和身边观众谈话。这时,一位耄耋的老人由服务员引了进来,朱德一眼便认出这位老人原是自己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叶成林,急忙起身上前,立正敬礼。礼毕又紧紧握住老人的双手,亲切地呼唤:“叶老师!”,然后请叶老入座,待老人坐定后他才坐下。

名人尊师的故事四:彭德怀穿便服会见教师

195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30周年纪念日。这一天,彭德怀身穿便服,准备接见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教师代表。工作人员提醒他说:“彭总,您是国防部长,应穿军服才好。”彭德怀说:“今天是去见老师,学生见老师应穿便服。如今有些人受旧思想的影响,瞧不起中小学教师,我们应改变这种不良风气。”接见时彭德怀频频向老师们问好。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五:鲁迅尊敬老师

鲁迅对启蒙老师寿镜吾一直很尊敬。他18岁到南京读书,每当放假回绍兴时,总要抽空看望寿先生。1902年至1909年,在东渡日本留学的8年间,他经常写信向寿老师汇报自己在异国的学习情况。一次,他

奉母命从日本回绍兴办婚事,仅在家中停留了四天,但他仍在百忙中抽时间专程探望了年逾花甲的寿先生。鲁迅在日本还拜章太炎先生为师学文字学。章太炎先生逝世后,他连续撰文两篇纪念。

名人尊师的故事六:江泽民在百忙中看望老师

江泽民同志尽管工作很忙,但一直惦记着曾教育过自己的老师。1990年9月13日上午,江泽民同志乘车到当年的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去看望老师,紧紧握住严峻教授的手说:“严老师您好!”并询问了教师们的身体状况、工作和生活情况。学校的钟教授住院期间,他多次到医院看望。1995年,当江泽民同志得知老师沈教授去世的消息,心情十分悲痛,当即请沈教授的妹妹转达他对老师亲属的亲切慰问。江泽民同志访美时,在百忙中,带着珍贵礼物,亲自登门去看望拜见他的老师顾教授及师母。

足见,尊师重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名人尊师的故事七:居里夫人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从而,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主席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主席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情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名人尊师的故事八:程门立雪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对老师十分尊重,一向虚心好学。“程门立雪”便是他尊敬老师、刻苦求学的一段小故事。

杨时在青少年时代,就非常用功。后来中了进士,他不愿做官,继续访师求教,钻研学问。当时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全国有名的学问家。杨时先是拜程颢为老师,学到了不少知识。4年后,程颢逝世了。为了继续学习,他又拜程颐为老师。这时候,杨时已经40岁了,但对老师还是那么谦虚、恭敬。

有一天,天空浓云密布,眼看一场大雪就要到来。午饭后,杨时为了找老师请教一个问题,约了同学游酢一起去程颐家里。守门的说,程颐正在睡午觉,他们不愿打扰老师的午睡,便一声不响地立在门外等着。

天上飘起了鹅毛大雪,越下越大。他们站在门外,雪花在头上飘舞,凛冽的寒气,冻得他们浑身发抖,他们仍旧站在门外等着。

过了好长时间,程颐醒过来了,这才知道杨时和游酢在门外雪地里已经等了好久,便赶快叫他们进来。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得有一尺多深了。

杨时这种尊敬老帅的优良品德,一直受到人们的称赞。正由于他能够尊敬师长,虚心向老师求教,学业才进步很快,后来终于成为一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四面八方来向他求教的人,都不远千里地来拜他为老师,大家尊称他为“龟山先生”。

张乐平不忘师恩

著名漫画家张乐平读高小时,很得美术老师陆寅生喜欢。有一年,北洋军阀曹锟以五千银洋一张的代价向议员们收买选票,当上总统,受到全国人民的痛骂。陆老师就给张乐平出了个题目:《一豕负五千元》,指导他画政治讽刺画。这便是张乐平初学漫画的开始。 后来,师生之间断了联系,虽然两人都住在上海,却因张乐平读书时名叫张升,所以陆寅生一直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张乐平就是他的学生。五十多年来,张乐平对教他画第一幅漫画的启蒙老师念念不忘,四处打听老师的下落。1983年3月,张乐平终于打听到了陆老师的下落,于是便拎着蛋糕,

上门看望五十四年没有见面的小学教师。这使已八十多岁的陆寅生老师非常感动,他把七十二岁的张乐平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番,连说:原来张乐平就是张升呀!我是《三毛流浪记》的忠实读者,但几十年来一直不知道张乐平就是你。师道之不传久矣,你能想着我,不容易啊!张乐平诚恳地说:我的第一幅漫画是你教我画的,我一直没有忘记你。张乐平的尊师之情使陆寅生老师激动得热泪盈眶

曾子避席——孔子弟子尊敬老师的故事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孔子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

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曾子懂礼貌的故事被后人传诵,很多人都向他学习。 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藏史府去拜望老子。正在书写《道德经》的老子听说誉满天下的孔丘前来求教,赶忙放下手中刀笔,整顿衣冠出迎。孔子见大门里出来一位年逾古稀、精神矍铄的老人,料想便是老子,急趋向前,恭恭敬敬地向老子行了弟子礼。进入大厅后,孔子再拜后才坐下来。老子问孔子为何事而来,孔子离座回答:“我学识浅薄,对古代的‘礼制’一无所知,特地向老师请教。”老子见孔子这样诚恳,便详细地抒发了自己的见解。

回到鲁国后,孔子的学生们请求他讲解老子的学识。孔子说:“老子博古通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确实是我的好老师。”同时还打比方赞扬老子,他说:“鸟儿,我知道它能飞;鱼儿,我知道它能游;野兽,我知道它能跑。善跑的野兽我可以结网来逮住它,会游的鱼儿我可以用丝条缚在鱼钩来钓到它,高飞的鸟儿我可以用良箭把它射下来。至于龙,我却不能够知道它是如何乘风云而上天的。老子,其犹龙邪!”

汉明帝敬师

汉明帝刘庄做太子时,博士桓荣是他的老师,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他曾亲自到太常府去,让桓荣坐东面,设置几杖,像当年讲学一样,聆听老师的指教。他还将朝中百官和桓荣教过的学生数百人召到太常府,向

桓荣行弟子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进门后,往往拉着老师枯瘦的手,默默垂泪,良久乃去。当朝皇帝对桓荣如此,所以“诸候、将军、大夫问疾者,不敢复乘车到门,皆拜床下”。桓荣去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

毛泽东尊师二三事

毛泽东八岁进家乡一个私塾念书,拜毛禹珠为师,一直读到十三岁。后来,谈起少年时的情形,他还特别感谢毛禹珠先生对他进行的启蒙教育。1965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阔别了三十二年的故乡,他请来了韶山的老人们一起吃饭,席间,毛泽东给毛禹珠老师敬酒,老人感激地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却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

徐特立是毛泽东在湖南师范上学时的老师,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艰苦朴素、谦虚勤奋的作风给全校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许多人离开了共产党,而徐特立却毅然加入了共产党。因此,毛泽东同志很尊敬徐老。1937年1月,当徐老六十岁生日时,毛泽东同志写信祝贺,信中说:“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高度赞扬他“革命第

一、工作第

一、他人第一”的崇高品质,并号召全党同志向徐老学习。徐老七十寿辰时,毛泽东又送去了“坚强的老战士”的亲笔题词。

尊师重道终成大器

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但是郭林宗体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亲自煮粥给他吃。当魏昭端着煮好的粥进来的时候,郭林宗便呵责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这样一连三次,到了第四次,当魏昭再端粥来而又没有不好的脸色时,郭林宗才笑着说:“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终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将毕生所学的都全部教给了魏昭,而魏昭也终成大器。

当我们真心地对待他人的时候,他人也必定会以真心回报我们的。

恭敬师傅天子善报

明朝时在四川灌县有一位银匠,名叫何云发,他平日侍奉师傅非常恭敬诚恳。每次若在道路上遇到师傅,他一定双手拱立,诚心敬意地向师傅问好。不久他的家渐渐地富有起来,但是结婚多年却一直没有子女,有一天他妻子梦到神来托梦说:“你命中本来注定没有子女,但因你的丈夫懂得恭敬师傅,所以上天许你生个贵子。”后来他们夫妇果真生了贵子,并得到这贵子的孝顺供养,一生衣食丰厚。

第4篇:名人成长故事2000

乔布斯的奇迹一生

他是一个硅谷传奇,几经沉浮,屹立不倒。

他创造了“苹果”,在事业达到顶峰时被扫地出门,但12年后,他卷土重来带领“苹果”屡屡推出革命性产品,从Mac、iPod、iPhone到iPad。他用近乎完美的消费电子作品,改变了一个时代。

他就是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苹果董事、前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 坎坷人生路

他是一个弃儿,养父母都是蓝领,用尽全部积蓄换得了乔布斯六个月正式的大学生活。退学之后,他失去了宿舍睡在朋友房间的地板上,为填饱肚子去捡可以换5美分的可乐罐,在星期天晚上走七英里的路程只为吃一顿免费饭。

即使在这样艰难地境遇里,乔布斯仍然坚持在大学里学习了十八个月。期间他学到了san serif 和serif字体, 学会了怎样才能作出最棒的印刷式样。十年之后,这些东西全被设计进了第一台Mac——第一台使用漂亮印刷字体的电脑。

二十岁的时候,乔布斯开创了苹果公司。经过努力的工作, 十年之后, 这个公司发展到了拥有当时最好的产品、雇员超过四千名、价值超过二十亿的大公司。但就在乔布斯接近而立之年、事业辉煌的时候,他竟被自己创立的公司炒了鱿鱼!“我生命的全部支柱离自己远去, 这真是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乔布斯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在接下来的五年里, 他创立了NeXT和皮克斯公司,皮克斯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用电脑制作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在后来的一系列运转中,苹果收购了NeXT, 所以乔布斯又回到了苹果公司。乔布斯此前在NeXT发展的技术对苹果后来的复兴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就在乔布斯事业开始迎来“第二春”的时候,厄运再一次降临到了乔布斯的身上——他患上了胰腺癌。在他生命最后的八年时间里,乔布斯并没有消极待死而是“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再次将苹果公司推向了整个电子工业的巅峰。

乔布斯用自己的一生告诉了我们:只要你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热爱你所做的事情,nothing is im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 我们到底应该向乔布斯学习什么

乔布斯将与爱迪生、爱因斯坦一同被世界铭记。——纽约市市长、彭博社创始人迈克〃布隆伯格

苹果失去了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和创造力的天才,世界失去了一位神奇的人物。——苹果现任CEO蒂姆〃库克

……

自从乔布斯死后,各种对乔布斯的总结性评论铺天盖地而来,几乎所有的评论都把乔布斯誉为一个引导创新的杰出人才。

从这些评论中,好像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等式: 乔布斯=创新

或者说,有这样一个因果关系: 创新→乔布斯的成功。

其实,这个等式或者这个因果关系都有些误导。乔布斯的成功归根到底不是因为创新:他没有发明电脑;他也没有发明MP3播放器;他也没有发明智能手机;他更没有发明平板电脑。也许,把他和爱迪生和爱因斯坦一起比较不是很合理,因为爱迪生是个发明家,发明创造了很多以前没有的东西,而爱因斯坦更是把人类对知识的认知引领到了一个新的领域。

但是,他虽然没有发明电脑,他却把电脑做得更好,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他虽然没有发明MP3播放器,他却把MP3播放器做得更精致,让人爱不释手;他虽然没有发明智能手机,他却把iphone做得更加功能强大并且引领时尚;他虽然没有发明平板电脑,他却把平板电脑做成了老少皆宜、游戏办公皆可的的大玩具。

所以,乔布斯引领苹果成功的真谛不是创新,而是精益求精。用过苹果产品的朋友都应该有同感,所有苹果产品的设计从外观上都很人性化,很结实,很时尚,比竞争对手的产品的设计高出太多。

使用苹果产品,虽然用的是1000美元的笔记本电脑,但一样还是上上网写写文案,或者虽然用的是650美元的手机,但一样还是打打电话发发短信。产品没有创新,只不过是更加精致的产品,给予用户更美妙的体验罢了。

所以说,乔布斯的成功公式更贴切的应该是: 乔布斯=精益求精

或者说,是这样一个因果关系: 精益求精→乔布斯的成功。

乔布斯的成功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实际上并不需要具有与众不同的“创新”能力,如果能够把现有的产品或者服务做得更加“精益求精”,一样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功。

乔布斯经典语录

1.创新无极限!只要敢想,没有什么不可能,立即跳出思维的框框吧。如果你正处于一个上升的朝阳行业,那么尝试去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更招消费者喜爱、更简洁的商业模式。

2.成功没有捷径。你必须把卓越转变成你身上的一个特质。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天赋、才能、技巧,把其他所有人甩在你后面。高标准严格自己,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将会改变一切的细节上。变得卓越并不艰难——从现在开始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做——你会发现生活将给你惊人的回报。

3.我认为,如果你做了某件事而成果还不错,那么你就应该试着去做其他更好的事情,而不要长时间地沉溺于现有成绩。要搞清楚接下来该做些什么。

4.有些时候,生活会拿起一块砖头向你的脑袋上猛拍一下。不要失去信仰。我很清楚唯一使我一直走下去的,就是我做的事情令我无比钟爱。你需要去找到你所爱的东西。对于工作是如此,对于你的爱人也是如此。

5.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去寻找一个能给你的生命带来意义、价值和让你感觉充实的事业。拥有使命感和目标感才能给生命带来意义、价值和充实。

6.佛教中有一句话:初学者的心态;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初学者的心态正如一个新生儿面对这个世界一样,永远充满好奇、求知欲、赞叹。

□本报记者

第5篇:用2000万去玩命的名人故事

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经典电影《黑鹰坠落》中的事发地,张昕宇终于站上了这片惦念已久的土地。他一眼望过去,一片低矮的房屋,残垣断壁,遍布着被弹孔穿透的墙,战火的痕迹随处可见。即便如此,集市上依然人头攒动,他们几乎都是一手拿钱买东西一手握枪,而空手走在人群中的张昕宇成了最扎眼的目标。

“Don’tmove!”突然,他后背被硬物猛地顶住。缓缓转过身,他看见6个人高马大的男子端着AK47正对准他。张昕宇顿时蒙了。

“交十万美金,我们留你一条命。”一个男子用蹩脚的英文说道。只要钱?张昕宇放松了些。砰!砰!两声枪响,子弹从张昕宇身旁射过,他赶紧捂头蹲下。接下来,他被自己临时雇佣的12人安保队救下,护送回酒店。当他坐在酒店的沙发上,还后怕得直冒冷汗。

这样的惊险,在张昕宇的环球探险中远不止一次。朋友、亲人对他的举动都不理解,甚至说他疯了,花钱找罪受,但他却很淡然,继续寻找下一个更刺激的挑战。

满身铜臭的富一代

37的北京人张昕宇,从小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儿时,他最爱的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的《正大综艺》。每当节目里介绍起各国的奇闻异事,他的思绪总会跟着四处飘荡,幻想自己也能走遍世界。

不过,和大多数人一样,他的梦想被淹没在日复一日为生活所迫的忙碌中。1999年从空军地勤复员后,他拿着两万元复员费,和女朋友梁红在北京做起了小生意,烤羊肉串、开饭馆、做导游,前前后后干过几十个行业。

当他在崇文门菜市场看到北京第一台即时豆腐机时,才终于想到一次真正赚钱的机会。借着这台豆腐机,他仔细研究机器构造,不到两个月,他花4万元做了一台豆腐机,开始卖豆腐。

和进口机器17万元的价格相比,他的豆腐机很快也有了市场。一年下来,卖豆腐带豆腐机,让他挣到了第一个百万。

尝到赚钱的甜头,第二年,他转行做起商贸,从珠宝首饰到大型机械,从国内到国外。最忙的时候,他一个月用了30张机票、12张火车票、2张船票,一天跑4个机场,彻底沦为赚钱机器。2005年,才28岁就已经身价千万。

钱多了,张昕宇也变了。客户圈、朋友圈都是富豪,为了不输面子,他曾在半年里连换5辆豪车。最烧包的一次,一群人在夜店比阔,有人摆卡,有人摆表,有人摆车钥匙,张昕宇直接把带去的60万元现金一一摊开,铺在沙发上地上,咧嘴笑看每一个人。顿时,全场都没了声,个个睁大眼睛,盯着他满屋子的钱。看到他们的傻样,张昕宇嚣张地笑了。

“那时候脑子里除了‘钱’没有任何东西,哪还记得什么梦想。”

张昕宇浑身铜臭的生活,直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才结束。

15天改变人生

大地震第5天,张昕宇采购了凿岩机、发电机、手动液压撑开器、液压剪等专业工具,带着10个人组成的“北京希望救援队”飞赴四川。

刚到重灾区汉旺,他差点崩溃了。

整座城都成了废墟,碎裂的道路,断成一截一截的楼房。裂开的缝隙伴着余震不停晃动,就像怪兽的血盆大口,随时都可能吞噬生命。雨后的汉旺到处泥泞,没有及时挖出的尸体,被泡得肿胀、腐烂,面目全非。仅有的平地上,放置着刚找到的尸体,有的保有全尸,大多数则缺胳膊少腿,身首异处……

参与救援的一个多星期,张昕宇见过太多惨烈的画面。最心痛的一次是他亲手刨出一个孩子,腰部以下被压断了,扒开废墟时正趴在课桌上,手里还攥着铅笔。他仿佛看到地震前一刻孩子正专心写作业的模样。他的心被刺痛了,跑到远处狠狠地捶打着地面,放声痛哭。

在灾区的15天,张昕宇瘦了20多斤。这15天,也让他重新考虑了过往的人生。“生命太脆弱,它不会告诉你下一秒将发生什么,有生之年该把想做的事都做了,才不枉来世上一遭。”

从四川回去后,张昕宇像变了个人,每天都把自己关在家里,半夜常常起来在客厅发呆,对任何事都打不起精神。

这种情况持续了半个月,把梁红吓坏了。直到她提出去看心理医生,他才讲出在灾区经历的一切。那天夜里,他第一次在梁红面前哭了。

“红,我们换个活法吧,这些年光为钱活了。”就这样,他拾起了儿时环球旅行的梦想。

从环球旅行到环球探险

说干就干,学英语,办护照,选地点。张昕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跑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用光整整两本护照。然而,在第二本护照所签的最后一个国家意大利,他改变了之前的计划。

游览罗马著名景点许愿池时,梁红正闭着眼真诚许愿,张昕宇却在一旁发呆。环球旅行这么久,可依然觉得心里空落落的。看着周围熙熙攘攘的游人,他突然意识到,自己和其他人一样,除了吃美食看美景拍几张美照,没留下任何深刻的回忆。

梦想,不该止步于做贪图舒适的过客。于是,他提出将旅行改成探险的计划。没想到,梁红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探险第一站,定在了五大寒极之一——奥伊米亚康。

为了这次探险,他缩减了3成生意,腾出时间专心为探险准备,潜水、飞机、帆船、滑翔等,能拿到的执照他都拿了。

2012年1月,张昕宇和梁红一行四人,从北京出发,历时192小时,全程6128公里,成为抵达寒极的第一支中国探险队。

在这里,张昕宇和梁红还完成了寒极露营挑战。当晚,两人在零下52℃的天气里,靠简易帐篷和普通睡袋露营。

尽管穿上所有御寒的衣物,才躺下不到一刻钟,他还是感觉被冻成了冰棍。凌晨4点,支撑张昕宇胳膊的支架倒了,他惊醒过来。四肢早已冻得麻木,他捏了捏梁红,没有回应。再捏,仍没回应。他慌了,不知哪来的力气,突然挪动手臂,抓住对讲机准备呼救,但一只手死死拖住了他。

“再……坚持……一下……”梁红气若游丝低声说道。张昕宇犹豫片刻,想着再坚持坚持就能和她一起完成梦想。于是,他开始边活动四肢边和梁红聊天,直到挑战结束。

第二天早上,当浑身布满厚厚一层白霜的两人走出帐篷,他们也成了在寒极成功露营的第一对中国夫妻。“在极端的环境下感受大自然的残酷,起初是恐惧的,因为自身的渺小、微弱。可当面临死亡威胁,为了生存和守护心爱的人,会激发你的潜能。你以为弱不禁风却能非常顽强,这就是生命的真正意义。”

那天,张昕宇还做了这辈子最浪漫的事,掏出钻戒,单膝跪地,放声大喊:“梁红,嫁给我!”梁红感动得忘了严寒,摘下手套直接戴上了戒指。当她脱下戒指时,瞬间粘掉了一层皮。

2000万打造南极婚礼

从寒极回来后,张昕宇的探险队在2012年又接连完成了几项壮举,游览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深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探索马鲁姆活火山,无一不是玩命之旅。文中开始出现的那一幕,只是他众多与死神相交经历中的一次而已。不过,自从在寒极成功求婚后,他心中有了更大的计划:去南极办婚礼。

2013年7月,他和梁红及3位船员一起,坐上了耗资2000多万元的“北京号”。这一次,将是长达16个月的旅程。

时而安静时而狂暴的大海危机密布。穿越北太平洋风暴带时,“北京号”桅杆被接近10级的狂风压向海面,船身几乎以90°角垂直插入海里,张昕宇开足马力维持了一个小时,才防止了翻船。船刚恢复平衡,没想到不知不觉中甲板下渗进了5吨海水,如果再晚半个小时发现,“北京号”将永远沉入海底。

“北京号”一路乘风破浪的同时,张昕宇不知道,他在国内已人尽皆知。2013年10月,“北京号”停靠美国阿拉斯加州荷兰港,他受某网站邀请参加一个现场活动。

赶到现场,还没入座,在场的100多人突然大喊“270!270!”。“270”是张昕宇因为体重给自己起的外号,朋友们都这样称呼他。听到全场齐呼“270”,他惊呆了,直到主持人告诉他真相。

原来,他们之前探险的视频在网上一经发布,两个月就突破了1亿总点击量。“270!你是我见过最酷的土豪!”“太牛了!索马里都敢去!”……活动还没开始,现场已经沸腾。

打那天起,张昕宇松了一口气。当初,他的梦想被很多朋友调侃过,可如今却有这么多网友支持他,甚至以他为榜样。

南极之行已走过三分之一,前方仍有无数危险。不过,在终点南极,等待着张昕宇的是一份巨大的幸福——一场盛大的婚礼。

其实,每个人都有梦想,可在为生计奔波的路上,我们把它踩在了脚下。如果仍珍惜你的梦,你是否有勇气像张昕宇一样,调整方向,扬帆起航?

第6篇:名人传读后感2000字

罗兰认为伟大艺术家是“集体力量”的表达者,是群众、各民族和人类巨大激情的表达者,因为他觉得“集体力量”是一种自发的和完全不为理智所理解的东西天才艺术家的伟大,包括所有天才的伟大,按照罗兰的看法,绝不在于他具有某种超人的、非凡的力量。恰恰相反,一个杰出的人;尤其是一个天才,要比普通人更紧密地同现实生活结合在一起,他了解生活的本质要比别人更深刻,他预感历史大变动的临近,要比别人早一些。

早在本世纪初,罗兰已经接近于对杰出人物的作用的这样一种理解,而且这种理解在他的传记特写中得到了体现。随着他研究贝多芬和米开朗基罗生平的日益深入,尤其随着他为还没有写的其他几部传记收集的材料日益增多,他越来越清楚地感到那些伟大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复杂,而他原先是打算把这些人物当作意志坚定和性格刚强的榜样来加以描写的。这就妨碍了他把拟订好的丛书计划继续下去,不过这并没有动摇他对所选择的题材进行处理的美学立场。伟大人物是有缺点的,他们在所走过的道路上也有过动摇和错误,然而他们的伟大正是在于他们有时善于--用痛苦的内心斗争作为代价--战胜弱点和克服动摇。

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的序言中写道:“我没有给那些高不可攀的英雄们建立纪念碑。我憎恨理想主义,因为它胆怯地回避生活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弱点。然而,太容易受一些花言巧语蒙骗的人民应该牢记:有关英雄主义的一切谎言是由于胆怯而产生的!英雄主义就是看到世界的本来面貌,热爱这个世界。”这一思想,在该书的结尾中又重复了一遍:“难道,我应该象其他许多那样只去描写英雄们的英雄主义,用一块盖布把他们跌入的整个痛苦深渊罩上,可是不能这样做!真实高于一切!我不能用谎言去答应给自己朋友们幸福!我不惜一切代价非这样做不可,我只能答应给他们真实,甚至用幸福作为代价答应给他们真实,给他们勇敢的真实,并用真实这把刀子去雕刻不朽的心灵。”这一肖像是本世纪初罗兰在《贝多芬传》中刻画的。而且他还修改重审自己的这一早期作品,并持批判态度。一九三六年,他在着手他的巨著的第三部《复活之歌》的创作的时候写道:“我们研究贝多芬三十年了,在这期间,我们不仅更清楚地了解了贝多芬的生平,而且了解了一个人的生平现在,为了一块面包,我们已经不能把贝多芬这一个人看成是想象中的英雄,看成是由不锈钢铸成的具有倔强性格的英雄。他--就象所有的人,哪怕是英雄,一样经历过乏味生活,是某些身份不同的人和可以说地位不同的人之间的战场。”生活的条件,坏境的压力使人也决不可能摆脱内心斗争。“这使他的英雄主义具有更高的价值,因为众所周知,他作出了多么大的努力。”就是贝多芬也不能完全摆脱内心矛盾。尽管他的性格独立不羁,但有时也会巴结强者。虽说他是一个不谋私利的人,但在就钱的事情同出版商和戏院经理的一些洽谈中,他却表现得极其固执而又坚决。尽管他满怀共和主义激情,然而他仍为自己的贵族身份而感到十分自豪。所有这一切怎么去解释呢?罗兰自己作了回答。“让伟大艺术家力求成为代达罗斯,给自己插上翅膀,飞向……系在双脚?上的秤砣却把他留在大地上--这秤砣便是经济上的奴役,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跌入人们共同的陷讲。在那里,他为了一块面包和可恨的贫困同别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

贝多芬许多个人弱点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由这一点造成的。对他来说,有钱就意味着相对减少依赖,因此他为了一个铜板就能固执地讨价还价。对他来说,贵族身份是一种避免受别人鄙视的工具,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这样,因为那些不敬重贝多芬这个作曲家的人,却很敬重贝多芬这个贵族身份,因而当有人对他贵族身份的真实性提出异议时,他就会大发雷霆。他的革命信念帝国警察局知道得十分清楚。这使他始终担心会遭到迫害。因此,为了避免遭受迫害,他有时克制住对巴结奉承的厌恶,在自己毫无天赋的学生和庇护者鲁道夫大公面前说上许多恭维话。在叙述这一切的时候,罗兰一味反复地说:“天才的这些错误和失败不应该把我们的眼睛遮住,使我们看不到他的伟大。这仅仅是对时代作出的不可避免的让步。确实,罗兰在这里指出的有关贝多芬个性的新观点,同他《名人传》原先的构思是不矛盾的,而只是对这一构思作了更明确的修改。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艺术家痛苦的深度,同时也看到了艺术家道德的伟大,因为艺术家善于不顾一切地保护自己内在的人的本质,从而保护了自己的创作天才,使其不受有害的影响。

我们不能不钦佩米开朗基罗:他创作了许多作品--尽管遇到了无数的障碍。在这些作品中体现了”一股象飓风一样凶猛的强大生命力“。罗兰英雄传记的感染力并不在于肯定痛苦,而是在于克服痛苦,战胜痛苦。这一胜利罗兰本人并不是轻而易举地取得的。后来他在《伴侣》集的引言中写道:”……在我的《米开朗琪罗传》的序言中,我不无痛苦地对基督教的悲观主义表示了抗议,我十分清楚在自己身上和在别人身上的这种悲观主义……?因为它导致了对人类进步的否定,而反动势力却同它结成联盟。谁同反动势力作斗争,谁就应该同悲观主义作斗争;我在自己心里也在同它作斗争,所以这绝不是一件极其轻松的事!这一斗争的痕迹在《名人传》中是显而易见的。罗兰思想上的矛盾,与其说是表现在他把自己主人公遭受的痛苦放在首位,倒不如说是表现在他多处抽象地、超历史地论证了这一痛苦,并把它解释成为是人所具有的,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非理性热情的影响。可是在《名人传》中,现实主义地、历史主义地看待人这一点得到了更加令人信服的和更有力的肯定。在罗兰创作的传记中的每一个主人公,最终都是被作为自己民族、自己时代的产物加以描写的。他们中每一位的痛苦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偶然事件的影响和人类天性的内在气质造成的,而是由社会的残酷规律造成的。在这样的社会里,一个艺术家跟大多数人民一样都是处于从属地位,都是在被奴役的人之列的。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作为非正义的牺牲品,作为社会压迫的对象的这种主题,经过罗兰的许多艺术加工同样也体现在他的英雄传记中。

名人传读后感XX字

对于托尔斯泰我并不陌生,他的《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仇》都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他强烈的情感让我震撼,他是我最崇拜的作家。

“他的面貌有了固定的特征,永远铭刻在人类的记忆之中。宽广的前额上两道微弯的皱纹,白色的双眉异常浓密,一部忠厚长者的胡须,使人想起第戎的摩西像。苍老的面庞变得平静、温和,留着病痛、忧伤和慈祥的痕迹。”

正如书中所描述的,托尔斯泰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长了小小的眼睛,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长得十分丑陋。正因为这丑相,他的童年过得一点也不开心。然而就在托尔斯泰寂寞无比、急需关怀的时候,他的亲人一个一个离开了他。他的母亲逝世时,他还未满一岁。他的父亲是一个和蔼的诙谐的人,眼睛显得忧郁,在他的城邑中过着独立不羁、毫无野心的生活;他父亲死时托尔斯泰才九岁。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中充满了绝望”。他的童年不再有欢笑,在悲伤和落寞中度过。

他在一个叫卡赞的地方读书,这期间他的头脑处于狂热的境界中,他不断地试验各种人生观念和学说,矛盾对立的理论让他固有的信念动摇了,各种幻想不时占据他的头脑。在年轻混乱的心底,一个不变的东西是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他绝对的真诚。他毫不留情地进行自我分析与解剖,坦白自己的一切想法和行为,他后来还将自己年青不道德的生活记录拿给妻子看。由于不满于学校的教育,他自动退学回家进行农庄改革。

不知不觉间,他已成长为了一个的青年。他为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驱使,以至这种追求完美的信念丧失了无功利观念的性质,变成了实用的性质与物质的了。他慢慢地变得粗狂,学会了放荡自己。有一样东西拯救了他:那就是绝对的真诚、坦白和善良。最后,他被迫去塞瓦斯托波尔从军,这期间他发生了改变,他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并且深受宗教的影响,他开始回过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想了自己的未来,他由原本的放荡不羁变得呆板严肃起来。

他在幸福的婚姻庇护下,创作了不少传世名作,他事业也进入了巅峰。但在辉煌背后也有痛苦,在《安娜?卡列尼娜》还未完稿前,他已经厌倦了,陷入死的眩惑之中,他有一种巨大的虚无感,有强烈的死的欲望。他害怕自己会突然自杀,便把房间的绳子藏起来,不敢带猎枪打猎。他将自己的苦恼赋予了人物,却也把人物的境遇掺杂在了自己的生活中。

晚年,他最主要的精力都消耗在社会问题的论战中,他反对谎言,反对暴力,抨击各种迷信。诺贝尔文学奖这一殊荣即将赠予他。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的思想与家人产生了沟壑,他的妻子逼迫他继续写作。19XX年10月28日,82岁的托尔斯泰突然离家出走。11月20日清晨,这位世界文豪和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在阿斯塔波沃车站与世长辞。临终前,他对身边的人说:“大地上千百万的生灵在受苦;你们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列夫?托尔斯泰?”

回顾托尔斯泰的一生,我惊奇地发现,他竟然“不是个天才”,《名人传》里他自己说到:我不是天才,我只是在后天的生活中,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拼命追求,才登上世界文化顶峰的。

是的,年轻时代的列夫?托尔斯泰,学习成绩如此的普通;既无洋溢的激情又横溢的才华,不仅孤独郁闷而且大脑狂热偏执;他对生活不满甚至感到厌倦,于是他变得放荡不羁,他学会了财博,他不得不四处借债……这可真令人难以置信:列夫?托尔斯泰竟然会曾如此!他那善良的心灵呢?他那昂扬的斗志呢?他那闪光的才干呢?

青春的低谷是暂时的!列夫?托尔斯泰怎会永久消觉下去呢?他勇敢地追求意志与肉体、精神与境界的完美结合,而且他还希望得到全人类的敬仰和爱戴,正因为如此,他努力着……终于,用那支桀骜不驯的笔写出了惊世之作。他成功了!是的,他的作品吸引了无数的爱戴者;随之,他的名声也响遍了国内外;很久很久以来,他的价值无人能媲美。

然而,列夫?托尔斯泰一再强调:他只是个普通人,他不是个天才;他只是用了他的“金钥匙”,打开了他的“智慧之门”,才造就了自己的成功。

希腊神话告诉我们: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扇“智慧之门”,只是它常常被暂时地掩埋着,因为一个人本身就是一座潜力巨大的宝藏库,假如你善用你的“金钥匙”,才能发现门后是一片灿烂阳光,有着无穷的热能——这时的你,就奏响了生活的最强音;相反,如果你惰于开发自己的无限潜能,你将一辈子是个弱者!

事实不就是这样吗?“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在困境中,给生命之舟加燃料,他们名垂青史;在顺境中,更应当给生命之舟加动力,要不怎么会有“满招损,谦得益”之说;顺境中要坚持创造,因为“一切事物的趋于完善,都是来自适当的改革”;“人才进行工作,天才进行创造”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人才,甚至是天才,就看你的每一天是否在改进。

因为罗兰说:“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一份精华。我们要了解自己,选定方向,认真去追求。”如果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开掘“智慧之门”的可贵,并且都有勇气和决心,能踏踏实实,以自己的方式,认认真真完成自己的工作,我想我们有朝一日也可以骄傲地宣称:我不是天才,但我成材了!

就譬如列夫?托尔斯泰,善用自己的那把“金钥匙”,适时给自己的生命之舟添油加动力,给自己一个理想的前程!

上一篇:猴年四字祝福语大全下一篇:不合格品管理程序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