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助工作总结

2023-0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总结是当代年轻人的重要成长方式。根据自身的工作情况,编写详细的工作总结报告,可使我们在不断的反思、吸取教训、目标优化的过程中,对自身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改进自身的工作不足之处,从而得出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宝贵经验。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资助工作总结》,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教育资助工作总结

资助工作与感恩励志教育探究

【摘 要】揭标中职学生感恩励志缺失的现象,分析阐述中职学生感恩励志缺失的现状,提出加强中职学生感恩励志教育的措施及途径,让学生在感恩励志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自信、自强、自立,进而以感激的心对待国家和社会,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励志成才,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社会、国家。

【关键词】中职学生 资助工作 感恩教育 励志教育

近年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奖、助、免等的职业教育资助体系。吸引了不少初、高中毕业生和社会适龄青年接受职业教育,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然而,在中职资助政策出台十多年来,中职学校的资助仍主要停留在物质上的资助,在精神上的影响非常小,思想教育不足。虽经济资助多样,但教育力度不够,全员育人格局有待提高。

一、中职学生感恩励志缺失的现象

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学校)学生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全面实施了“奖、助、补、免”等多元化的资助模式,几乎所有的中职学校内的学生都能获得至少一项以上的资助。这些资助在物质上极大地帮助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解决上学的困难,大部分学生对良好的国家资助政策都怀感恩之情,立志学好技能将来回报社会。

不过,也有不少学生出现感恩缺失的现象——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只懂得一味索取,不愿意付出,更不愿意吃一点小亏。国家的资助被他们认为是理所应当,他们一拿到资助就立即挥霍,月初是土豪,月中就花光,不懂得感恩,更谈不上励志。这些学生贪图安逸、不愿劳动、不愿奋斗,以至厌学逃学,没有追求,没有目标,精神空虚,缺乏责任感,等等。现实中,更有不少学生甚至因贪玩丧失学习兴趣,出现厌学、辍学,沉迷网络游戏等现象。

因此,这就成了中等职业学校资助工作中亟待完善的一环——感恩励志教育。

二、中职学生感恩励志缺失的现状

中职教学感恩励志教育中出现的这些现象也是有原因的,仔细分析,有如下原因:

(一)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群体的个人原因

由于社会的观念、家长的心理等因素,认为成绩好的学生应该选择读高中,有的家长甚至会尽其所能一定要孩子上高中,认为读中职没有出息。现在的社会观念认为,上高中考大学才是“正道”,才有前途。这些“前途”都是为成绩好的学生准备的,而只有成绩不好的学生才会选择中职学校。

这样一来中职学校的生源整体来说就是来自各校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有很多共同的特点:成绩偏差,充满失败感,自认为没有前途,未来灰暗,他们心里问题也较多。比如考试成绩较低,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具有失败心理,对前途感到悲观迷茫,对教育的敏感度较低,教育管理难度较大。

一般中职学生可以分为四类:

1.留守儿童或是来自单亲家庭。

2.家庭富有,父母溺宠,任其挥霍。这类学生在初中时调皮捣蛋,且年龄尚小,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不能马上就业而且也不需要他们赚钱养家的,这些学生的父母将其送到中职学校的目的就是要他们在学校多混几年,而且是跟父母协商好每月得多少钱后才来学校的(等于是用钱请学生来上学的)。这类学生只懂索取,不爱学习,不在乎学校的资助,用钱经常挥霍无度。稍有不顺,就和老师、家长对立,完全没有感恩之心。

3.初中毕业考不上高中,家庭一般的学生。他们来读中等职业学校的目的就是靠着国家的各项资助来完成几年的学业,混个毕业证,个人生活规划较差,同样无目的性,无进取心,对学习对学校的各项活动毫无兴趣。然而他们对国家资助有着极强的期盼心理,对资助只懂得一味地索取。

4.家里贫困,交不起学费杂费的学生。因为有了国家资助政策,得以继续求学。这类学生往往进取心较强,对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较为珍惜,有个人的人生规划以及较强的学习目的性。这类是怀有感恩之情的学生群体,他们积极乐观,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全校师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传播感恩意识和爱的力量,这类学生也成为各大中等职业学校独特的风景线。

(二)受助学生对国家助学金的不合理使用和对学校资助工作的不理解

国家助学金是对贫困生的资助,希望贫困生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业。但一些获得资助的学生把这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不懂得感恩国家和社会、学校。没有把助学金用于学习和生活,而是用来请吃请喝,任意挥霍。这些学生甚至还抱怨学校老师把钱发得慢,等等,这种感恩缺失的现象是目前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

在进行资助工作中,这种无偿的资助方式虽然解决了学生的“燃眉之急”,但也产生了一些弊端,使得一部分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并把学校给予他们资助的视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毫无感激之情,甚至感恩的意识都没有,甚至出现把获得助学金的多少当作攀比的对比物的现象。

(三)学校教育的片面性,忽视感恩励志教育

长期以来大部分的中职学校重视学生的专业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就业出路等问题,对技术教学,不少学校成立专门的比赛特训团队,高度重视本校有多少学生能在某某级别比赛中获多大级别以及多少奖项。相对来说,对资助工作则以完成任务为标准,往往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其中的育人功能。

虽然在中职的德育课中也把“感恩励志”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许多中职学校对德育课的态度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有些学校随便找一个其他专业的老师来上。德育课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是次要。段考随堂,期考更是用一篇作业来完成,也就是说,忙起来就可以不用上德育课。很多关于感恩的教育活动都是走过场,走形式,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四)社会转型带来的负面效应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富裕起来的人们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金钱至上,物质至上的社会现象不断地影响着中职学生,社会上的那种急功近利、追求享乐、重利忘义等严重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90后”“00后”,他们感恩意识薄弱,只知索取,不懂感恩,更不懂奉献。不少学生不会体谅父母,不懂得教师的辛劳,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感。更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教师的教导之恩,更不知道感谢祖国、社会对自己的培育之恩。

三、加强中职学生感恩励志教育的措施及途径

感恩励志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的社会工程,想要较好地完成这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通力合作,形成好的合力。

(一)从家庭教育着手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感恩励志教育中的启蒙老师,并将家庭教育看作孩子获得感恩意识的第一个平台,教会学生明事理,立志成才。从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开始,接触最多的是父母,孩子与父母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密切接触。因此,父母可以随时随地地利用生活中的点滴,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感恩教育。

人类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思想的完善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父母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当发现孩子有要帮助父母的意识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和行为,让孩子体会到实施感恩的快乐。并言传身教,树立“仁爱之心”,常存“感恩之念”,尊老爱幼,善对亲友,关心别人,对待工作、家庭、社会负有责任感,构建团结和睦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提供榜样,做示范,这样能够促进孩子更加自觉地知恩、报恩和施恩,为感恩励志教育创建良好的氛围。

(二)以学校教育作为主导手段

1.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把感恩励志教育作为其重要的内容之一

学校要加强感恩励志教育,并把它作为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思想道德教育是一种比较抽象的“行为”,想要将思想道德教育推进,需要通过各方面进行“具体化”的工作。而感恩励志教育则是其中比较有实效的方法。感恩励志教育的主要目的便是要人懂得感恩,让人明志,有奋斗的方向,并在不知不觉当中引导学生知恩感恩,知荣明耻,进而知礼明德,促进思想道德发展。

在开展感恩励志教育中,要从细微处着手,于细微处见精神,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生活中的道德教育作为感恩教育的基础,在道德教育中渗透感恩励志教育。教育学生,无论是学校生活还是社会生活,都要用感恩的心来对待。只有有了感恩的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社会才会更和谐、更阳光。

2.把感恩励志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要把感恩励志教育融入其中,并把感恩励志作为重要的校园文化因素之一。让校园处处都体现出感恩励志的力量和感恩励志的意识,把感恩励志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具体来说,学校在不断优化物质环境的同时,建立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创设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师生都能感受到校园生活的美,把校园建设成为富有激励的阳光的文化环境,建设良好的班风、校风。通过这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熏陶学生,使之受到感染与鼓舞,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和励志。

(三)把社会教育作为辅助

充分利用实习见习活动,开展切实的感恩励志教育活动。学生到企业实习时虽然脱离了学校的管理范围,但仍受学校管理。因此,在实习过程中,学校要把感恩励志教育带动实习活动中,并把它贯穿始终。教育学生在与社会人员的交往中学习为人处事,在工作中学会吃苦耐劳,得到别人的帮助要懂得感恩。特别是在实际工作中,要尊重师傅和工友,当师傅传授技术时,要虚心听讲,要以感恩的心来对待师傅。同时,学校也要争取得到企业的支持,让师傅在传授技术的同时,把社会生活中的道德礼仪知识等教给学生,把它当作一种有益的社会教育形式,融入学校的感恩励志教育体系中,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作为有益的补充。与学校教育联动,共同作用于学生,促进学生成长。

总之,中职资助工作中的感恩励志教育是建立在物质的资助的基础之上,把精神的关怀和心理上的疏导融合起来,让学生在感恩励志教育的实践活动中,自信、自强、自立,进而以感激的心对待国家和社会,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励志成才,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社会、国家。

【参考文献】

[1]魏宇.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今日湖北,2013(10)

[2]廖远志.高校资助工作与感恩教育[J].考试周刊,2013(95)

[3]黄晓钰,宋齐明.浅议如何有效实施中学生感恩励志教育[J].学园(教育科研),2012(11)

【基金项目】南宁市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南宁市学生资助研究专项课题“职业学校感恩励志教育途径探析”(2014XSZZ08)

(责编 卢建龙)

作者:韦小延

第2篇:学生资助工作中感恩教育的实践

【摘要】本文从举办感恩活动创建感恩平台、实施学科渗透增加情感体验、加强家校联系发展家庭教育、开展课外实践促进社会教育等角度入手,论述开展受助学生感恩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学生资助工作 感恩教育 学科渗透 课外实践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和传承感恩这块瑰宝。感恩是人之常情,事之常理,更是人之德行之本。尤其是对受助学生而言,感恩品质的培养,意义更是非凡。然而,对南宁市宾阳县不同区域的8所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开展的感恩意识、施恩情况的调查显示,受助学生的感恩现状不容乐观,整体感恩教育格局亟待提高。

一、感恩意识欠缺的主要原因

第一,家庭教育不到位。在宾阳县,感恩意识淡薄、常年外出务工的家长为数不少,他们几乎没有对孩子进行过感恩教育,更别说为孩子树立感恩榜样了。

第二,学校教育欠缺。学生感恩意识淡薄、报恩行为缺失,除家庭因素的影响之外,学校教育的不到位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一,学校(特别是初中学校)依然有着很大的升学压力,正是在这种压力之下,校领导和教师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考试科目的教学上,努力去突破教学成绩,而忽视了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其二,有些学校尽管实施了品德教育,但是,多数只是走走过场,没有形成常态化教育,没有深入人心,而感恩意识培养的专题教育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

第三,学生自身感恩意识不强。学生普遍存在知行不统一的现象,大部分受调查的学生有感恩概念,但是自身的报恩行动却远远跟不上,他们把周围的人(包括父母、长辈、老师、同学、朋友)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心安理得地接受,而且只是单向接受,不会想到去进行双向的回报。少部分会回报的学生,其回报方式有限,对回报形式的认识也很狭窄。

二、感恩教育模式探究

我们认为,环境在受助学生成长过程中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为了切实有效地对受助学生开展感恩教育,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实验班践行了以下做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营造和优化家庭环境,建设感恩型家庭

具体操作方法:一是利用班级家长群经常和家长共同学习感恩教育知识,并向家长阐述家庭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以家长会为契机,向家长传授在家培养孩子感恩意识和施恩行为的具体方法。通过不断学习,家长的感恩教育意识得到了提高,为优化家庭感恩教育环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营造和优化校园环境,建设感恩型学校

校园是受助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则是一所学校办学风格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受助学生道德修养和理想信念的形成会受到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顺利实施感恩教育,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养成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报恩行为,营造浓厚的校园感恩文化氛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所以,如果想要感恩意识深入受助学生的心,感恩教育落到实处,学校可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打造感恩教育隐性课程,通过在教室里、楼梯墙面上悬挂感恩标牌或者《弟子规》,在宣传橱窗栏张贴感恩小故事,用校园广播播放感恩歌曲等方式,营造校园感恩文化。

(三)利用学科教材渗透感恩教育

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而学生所学的科目中均不同程度地蕴含有感恩素材。深挖学科教材,在授课过程中渗透感恩教育,是学校感恩教育得以长期不间断开展的一个极为重要且有效的途径。语文教材、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包含有许多感恩教育的素材,对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通过深挖教材中的感恩思想,可以从感恩大自然、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亲人、感恩老师、感恩朋友、感恩班集体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1.教育学生感恩大自然。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为大自然所赐予,大自然同时还为人类提供了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语文教材里有很多篇课文描述了大自然的美,比如《春》《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三峡》《大自然的语言》《壶口瀑布》等。實验班的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材引领学生去深刻体会大自然的神奇与伟大,进而促使学生产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与感恩之情,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感恩大自然。

2.教育学生感恩祖国。有国才有家,祖国的安定繁荣是幸福生活的前提,我们为能生活在和平年代而感激祖国母亲的强大庇护。实验班的语文教师在教授《黄河颂》《邓稼先》《乡愁》《最后一课》《我爱这土地》等课文时,将爱国主义贯穿始终,将对祖国的感恩之情融入内心,全面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促使其树立报效祖国的理想。

3.教育学生感恩社会。社会是受助学生成长的大课堂,受助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舞台,社会为受助学生提供了生存的环境和成长的平台。实验班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授《走进社会》《遵守社会规则》《勇担社会责任》等课时,适时地向学生渗透感恩教育,教育学生要树立人生志向,要知道感恩社会。受助学生只有感恩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才能更好地回报社会。

4.教育学生感恩亲人。父母给了学生生命,哺育学生成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人生的引路人。他们勤勤恳恳工作,给学生提供物质生活保障,让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父母无私而伟大的爱是学生砥砺前行的动力源泉。逐渐长大的受助学生,通过学习《背影》《回忆我的母亲》《散步》《秋天的怀念》等课文,能更好地体会到父母的艰辛、默默付出、无私奉献,在心中种下感恩父母的种子,种子发芽长大后,受助学生更懂得感恩父母、孝顺父母,为父母做得更多,做得更好,将来给父母一个幸福的晚年。

5.教育学生感恩老师。老师犹如父母,为了学生能茁壮地、健康快乐地成长,时时刻刻都在用心呵护学生、培养学生,老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高尚情操影响着受助学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语文教材中的《再塑生命的人》《藤野先生》等是歌颂恩师的文章,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能让学生更加感恩老师、尊敬老师,让校园里有更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只有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尊师重教,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才更有希望。

6.教育学生感恩朋友。实验班教师通过教授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友谊的意义,让学生明白朋友对一个人的重大影响,讓受助学生意识到:成长需要友谊,友谊是我们健康成长、积极进步的重要保障,应该感恩成长道路上遇见的每一个朋友,特别是那些曾经给予自己帮助的朋友。人生路上有朋友陪伴才不孤单,朋友也是我们的人生获取成功的强大动力之一。

7.教育学生感恩班集体。班级是师生共同学习的知识乐园,是师生相互交流的情感小屋,是师生一起成长的微型舞台,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温暖驿站。学生每天生活在班集体中,在需要帮助时有同学及时伸出援手,让学生有了安全感和归属感。教授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时,除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之外,实验班教师还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感恩教育,引导学生感恩班集体中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将老师、同学的帮助铭记于心,尊重并自觉维护集体荣誉。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积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应该成为资助育人感恩教育的长效形式。

1.举办感恩知识专题讲座。每个学期定期举行一次感恩知识专题讲座,让受助学生的感恩概念由最初的模糊状态变得逐渐清晰起来,并深入人心。

2.举办感恩手抄报比赛。举办手抄报比赛,目的是让受助学生在准备阶段自己上网查询各种感恩知识,选取自己满意的感恩素材,自己设计版面。在此过程中,受助学生主动获取了感恩知识,达到了感恩教育的预期目的。

3.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每周均安排有一节班会课。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每个月召开一次感恩教育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学生要学会感恩大自然、感恩祖国、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老师等。

4.开展感恩寓言故事演讲活动。对于受助学生来说,故事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以受助学生爱听爱读的、富有感恩意蕴的寓言、童话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为切入点开展感恩教育,能更好地抓住受助学生的心。

5.开展感恩歌曲传唱活动。育人先育心,歌曲是能够净化人们心灵、升华人们道德情操的良好教育素材。教师充分挖掘歌词中的感恩因素,让学生传唱感恩歌曲,将歌词中的感恩情怀唱入心中,在寓教于乐的同时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

6.布置感恩作业。为了有效地实施感恩教育,教师要在教育形式上不断地进行更新,尽量采取多种有吸引力的方式开展教育。而布置感恩家庭作业这一方式,对那些缺乏生活热情、感恩意识的受助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他们乐于尝试。定期的感恩作业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感恩的好习惯,他们在完成感恩作业后,能够体会到人们之间的美好情感。这对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塑造其健康人格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五)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辅助教育

开展贴近受助学生生活实际的、生动活泼的、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受助学生热爱学习、奋发图强、回报祖国的良好道德品质,也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为了让受助学生更深刻地践行感恩思想,我们为受助学生创造了多种形式的施恩机会,以学雷锋活动月、植树节、母亲节、教师节、重阳节、感恩节等为契机,开展了学习雷锋活动、植树活动、“为母亲做道菜”活动以及组织受助学生到福利院、五保户、建档立卡户开展敬老活动等,让受助学生感恩大自然的馈赠,感恩母亲的哺育,感谢母校及教师的教诲,回馈社会的培育等。

三、开展感恩教育的成效

(一)促进了学校的规范有序管理

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后,成员学校将感恩教育落到了实处,将每周一早上“国旗下的讲话”环节用来进行感恩教育集中培训,利用班会课召开感恩主题班会,利用读报时间高唱感恩歌曲,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感恩实践活动。校长、副校长以及学校中层领导带头,并对教师进行培训,定期检查各班级的感恩教育开展情况。对于一些好的感恩主题班会课、有效果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均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做到成果共享。

(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在有目的、系统地进行感恩教育和感恩实践之前,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是模糊不清的,感恩实践是空白的。经过将近两年时间的感恩教育和感恩实践之后,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变得清晰了,也懂得了该如何报恩父母、亲人甚至是周围的人。感恩教育促进了受助学生的快速成长,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随着感恩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不仅仅是受助学生获益,学生家长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成长,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行为习惯都在改变。受助学生的感恩、施恩、报恩等行为影响了家庭成员。受助学生的施恩、报恩实践活动也触动了社会,赢得了社会的赞许,也带动了部分社会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动中来。有理由相信,受助学生的一双双小手,假以时日,一定能拉动越来越多的大手,一起建设感恩型社会。

总之,感恩是凝聚社会正能量的黏合剂,是和谐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开展有效的感恩教育无疑有助于人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净化社会风气,并促进社会的良性和谐发展。我们应该让感恩教育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让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的受助学生身上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为建设感恩型家庭、感恩型校园以及和谐社会做贡献。

注:本文系南宁市学生资助项目专项课题《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受助学生感恩教育模式探究》(2017XSZZ0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韦福森(1966— ),男,广西宾阳人,宾阳县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主任,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2019年获广西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突出贡献奖,研究方向:学生资助工作。

韦焕晓(1977— ),女,壮族,广西宾阳人,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从事英语教学近20年,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学生心理健康。

程受颂(1975— ),男,广西宾阳人,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教育、青少年成长特点。

(责编 雷 靖)

作者:韦福森 韦焕晓 程受颂

第3篇:论高校思想教育与资助育人工作中感恩教育

摘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参与下,全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获得的资助金额、种类呈逐年增多趋势。随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日益完善,也出现了诸如受助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等突出的问题,阻碍了资助育人工作的目标实现。在分析了感恩教育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后,认为感恩教育中目前存在如部分受助学生缺乏正确的感恩意识;部分教育者不够重视感恩教育的作用;现有的感恩教育方式不够贴近学生;辅导员班主任构成的教育主体较为单一等主要问题。随后提出资助工作者首先应重视感恩教育的作用;建立资助来源数据库并定期向学生公布;建立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联动教育模式;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感恩教育活动;建立受助学生学习生活随访制度等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感恩教育;资助育人;高校

文献标识码:A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是切实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

图1显示出资助育人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在资助育人工作中,应注重通过物质资助、精神帮助“双助”并行,以精神帮助引领物质资助的方向,最终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重要目标的实现。目前,普遍的做法是通过对受助学生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自立自强教育的形式,来实现精神帮助。

1感恩教育在资助育人工作中的地位

从图2中可以看出,一方面,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共同提供了资助经费,交由学校的机构部门和学院共同管理、评审、发放和宣传,开展资助活动。另一方面,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的教育者对受助学生开展感恩、诚信、自立自强教育。笔者认为,只有首先让学生学会知恩,懂得感恩,心生社会责任感,才能在无外力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偿还贷款,诚信做人做事,真正意义上实现社会人的自立自强,最终促进高校助学育人目标的实现。因此,感恩教育在三种教育中是处于基础性地位,应该首先开展。

综观今日高校,部分贫困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把社会各界的资助看成理所应当,忽视了亲情、友情和师生情。这反映了当前部分学生感恩意识淡漠甚至丧失,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严峻问题。

2感恩教育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部分受助学生缺乏正确的感恩意识

受助学生中大部分学生都心存正确感恩意识,有社会责任感。希望通过努力学习知识改变自身贫困的状况,在社会中安身立命后,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但现实中还存在几种有害受助学生身心健康的不正确思想观念:(1)部分学生缺乏感恩意识,认为自己家庭贫困,获得周围人的帮助是理所当然的,不需要回报和感恩;(2)有的学生经常获得资助,安于依赖资助过活的现状,变得学习上不思进取,生活中好吃懒惰,对未来缺乏规划和目标;(3)部分学生得到资助后觉得低人一等,周围人会用异样眼光看待自己,与人相处时产生自卑感,背上心理包袱;(4)部分学生得到资助后心存感激,觉得应当立刻回报社会和个人,又苦于自己经济实力有限,陷入对自己能力渺小的自责和愧疚中。

2.2部分教育者不够重视感恩教育的作用

少数教育工作者如一线的辅导员、班主任,由于忙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等原因,没有首先读透国家针对大学生的每一项资助政策和文件,没领悟国家的资助政策传递出的资助育人的信息。在资助工作中,没积极思考如何抓住机会,开展感恩教育,积极引导受助学生合理的学习生活,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2.3现有的感恩教育方式不够贴近学生

传统的感恩教育方法是让学生积极参加到教育指向性、目的性较强的课余活动中。例如,学校资助管理机构、学院、班级等组织开展的各种感恩教育征文、讲座、演讲、辩论、人物评选活动中。这样做的效果是明显的、积极的,影响范围广。但是这些主题教育与学生最关心的专业课程学习分离度较高,如果系列教育活动、大型教育会等开展次数过多频率过高的话,学生容易产生疲倦感、负担感甚至排斥感,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的本末倒置违背了资助育人成才的目标。

2.4辅导员班主任构成的教育主体较为单一

辅导员、班主任作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和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是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力量。可是实际情况是:(1)辅导员班主任平时的事务性工作较多,所带学生数量大,单独与每一个学生深入接触的时间不多,往往不能及时准确地判断学生的复杂心理需求及思想变化;(2)辅导员、班主任长期从事基层工作,没有自主学习或参加专业技能培训,部分人的思考问题的方式陈旧,所站角度微观,“填鸭式”的教育使学生产生疲倦感。这些因素使感恩教育的效果打折扣。

3感恩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资助工作者首先应重视感恩教育的作用

资助工作者首先应重视感恩教育的意义,才能赋予它在三大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更有说服力,更有底气地对受助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意识到开展感恩教育可使受助学生对给予他帮助的社会个人心存感恩,诚信还贷,乐于助人,自立自强,起到法律条文强制监督达不到的效果。同时,努力学习成长成才来回报他人的关心和帮助,意识到自己对社会也应尽一份责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3.2建立资助来源数据库并定期向学生公布

学校和学院建立资助来源数据库,通过入学教育,学生qq群等方式,定期向学生公布每一项资助的来源、构成、发放流程和评审条件。(1)公布资助金额的来源,可让学生知道是哪些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社会群体和个人在捐资助学,使之理解资助并非理所当然,对资助的发起者感恩;(2)公布构成和发放流程,让全体学生了解到每一笔金额的最终进账都是由政府各级部门、社会各界及学校财务处、学生处、学院辅导员等台前台后的工作人员共同付出精力之后才得以存在的,使学对资助工作人员生产生感恩之心;(3)公布评审条件,让受助学生看到了解受助学生的产生要经过公开、透明、严格的评审制度,包括对学习成绩、道德品质等各方面的考察,家庭经济困难不是唯一的考察条件,只有品学兼优者才能获得资助。增强他们对资助工作的认同感、荣誉感、自豪感,将家庭贫困带来的自卑感和等待救济的弱者心态转化为奋发向上、努力学习改变命运的动力。

3.3建立辅导员、专业课教师、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联动教育模式

打破传统感恩教育中以辅导员、班主任为教育者的单一主体,将具亲和力和感染力的专业课教师,最了解孩子成长历程的学生家长纳入到感恩教育者的队伍中来,增强感恩教育的可信度、感染力。形成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专业课教师协助,家长远程监督的“三位一体”联动教育模式。一方面,专业课教师积极利用课堂教育阵地,在讲授专业课知识的间隙,传播作为一个社会人,需要在他人的帮助下成功,也需要帮助他人实现人生价值和成长的正确价值观念;另一方面,用电话、短信、邮件、寄信等渠道向受助学生的家长宣传国家开展资助工作的意义,介绍学校学院资助工作团队付出的努力,首先让家长对资助工作产生认同和感激之情,这样家长才会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传播“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观念。同时,学校还可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与家长及时沟通,帮助学生共同解决。

3.4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感恩教育活动

学校学院可在开设专业的实习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鼓励、引导受助学生学会感恩、诚信和自立自强。通过开拓课堂之外的实践教育阵地,让实践育人的隐性教育方式有效补充资助育人的显性教育方式,二者的结合充分发挥高校的育人功能。一方面,对学校学院来说,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了才干,又潜移默化地接受感恩教育,培养了学生感恩、诚信和自立自强的良好品格;另一方面,对学生来说,无需额外占用学生的课业学习时间,还可将专业知识学以致用,增加了学生参加感恩教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例如:师范类院校可动员鼓励、组织安排受助学生利用周末、寒暑假,到学校附近的街道社区和附近贫困区县中去,针对老年人、残疾人、贫困小孩等弱势群体,开展免费周末补习班、捐赠图书和义务支教等活动。当地的街道办事处、村委会给学生出具社会实践证明表,帮助学生修完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实践学分。受助学生从活动中既提升了自己的授课能力,又收获了帮助别人的快乐,通过对比还会意识到自己得到资助能顺利完成学业是幸运的,激发起努力学习,回报社会的社会责任感。

3.5建立受助学生学习生活随访制度

建立随访制度的好处是帮助和督促受助学生建立积极合理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避免思想懈怠。(1)让受助学生拟定资助金额使用计划表,交给辅导员老师和班长监督执行,通过让学生制定计划的方式引导其合理使用资助,杜绝铺张浪费;(2)辅导员、班主任可通过向受助学生本人、同学和室友走访、谈心等方式,及时掌握受助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为其开展针对性地学习、人际关系、职业生涯规划等指导和服务;(3)受助学生也将真心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给予的关心和友谊,帮助他化解成长烦恼,融洽人际关系,收获学业的成功和友谊。最终,这份感谢将化为努力成才的动力,产生奉献精神与责任感,在有能力后可将关爱回馈给自己身边和社会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总之,感恩教育是针对受助学生教育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效果良好的感恩教育可以增进诚信教育和自立自强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高校的资助工作中,在给予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物质资助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灵活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和自立自强教育,用精神帮扶引领物质资助的方向,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高校的资助育人功能。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2011年版)[EB/OL].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网,http://www.xszz.cee.edu.cn/show_news.jsp?id=2038.

[2]2010年全国学生资助政策执行情况[EB/OL].阳光高考,http://gaokao.chsi.com.cn/gkxx/zc/moe/201108/20110809/22566368 8-1.html.

[3]陈晨.刍议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17-118.

[4]谢丽.受助学生感恩教育探析[EB/OL].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http://www.qgzx.cn/contents/6/1473.html.

作者:赵越

第4篇:教育资助工作总结

西安市雁塔区城南锦绣·启慧幼儿园

教育资助工作总结

根据西安市雁塔区财政局、西安市雁塔区教育局印发的关于2017年春季学期学前一年免费教育补助资金的通知,贯彻落实《关于提前下达2017年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市级补助资金的通知》及《关于提前下达2017年家庭经济困难幼儿资助经费预算的通知》,保证我园2017年春季学前一年免费教育补助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我园教育资助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园为西安市二级幼儿园。2017年春季,我园学前一年在读幼儿109人,均按春季学期五个月的标准,每月每人减免70元,补助资金共计38150元;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前一年幼儿人数为25人,生活费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3元,春季学期按125天计算下拨补助,即每生375元,补助资金共计9375元。学前一年减免及困难生补助两项合计47525元。

二、主要做法

1、成立资助领导小组

我园成立以园长为小组组长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学前资助相关会议。我园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对符合申请条件的幼儿进行严格的审查,确定拟资助名单后,在幼儿园内进行5个工作日以上的公示。优先资助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革命烈士子女、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子女。

2、加大宣传力度

为使资助工作更加高效的开展,我园第一时间根据上级要求,通过在园内醒目位置张贴相关资助政策、利用校讯通给家长发送短信、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信息等多种形式来加强各项资助政策宣传,使家长可以更好的,了解学前教育资助政策,知晓政策含义。

3、资助对象认定程序

(1)公开资助信息。宣传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2)资助申请。困难家庭幼儿家长(监护人)填写《困难家庭教育资助申请表》交村委会审核后上交幼儿园。

(3)评审及公示。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的幼儿家庭困难程度进行审核,拟定受资助幼儿名单并公示;公示期内,如有异议的,评审小组对有关情况进行重新审核。

(4)上报。幼儿园根据公示无异议的受助幼儿名单,填写好汇总表格,将名单上报。

(5)资金发放。资金到位后,将补助资金足额发放,并履行好领款签字手续。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办法

1、困难幼儿认定难度大。由于种种原因,幼儿不能如实说明家庭情况,班主任也不能全面了解每一个幼儿家庭经济情况,工作中不易把握。

2、资助名额有限,致使少数贫困幼儿暂时不能享受资助政策。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园会把对幼儿的关爱继续延续下去,加强教师家访力度,深入了解每个幼儿的家庭情况和经济情况。深入到每个幼儿家庭进行政策宣传,并一如既往地严格执行政策,使资助工作真正的优惠普及到每一个困难家庭的子女,让领导放心,让家长满意。

西安市雁塔区城南锦绣·启慧幼儿园

2017年月7日

第5篇:教育资助工作总结

教育资助资金发放工作总结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在校学生292人,其中住校生138人,建档立卡学生61人。所有学生享受营养午餐或营养餐包每生每天4元标准。住校建档立卡学生和住校贫困学生享受每生每学期500元补助,住校学生交通费每生每学期100元补助政策。有部分家境贫困的学生,一直以来贫困学生资助工作在 市县教育局、当地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们严格执行文件精神及相关工作要求,求真求实,探索创新,使该项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持续深入推进,使贫困学生能安心学习健康成长,党和国家惠农惠学之政得到了衷心拥戴。现将主要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健全组织

当前,随着社会发展不均衡,单亲家庭、留守儿童的增多,学生的生活条件相差很大,贫困学生依然存在。我们思想上高度重视,一致认为,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是帮助贫困家庭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使其健康快乐成长的重要惠民之举,作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按照上级要求和便于工作的有效开展,随即成立了我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专人具体负责组织落实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宣传、调查、申请、评审、公示、报批、发放、监管。

二、广泛宣传,全面摸排

为使资助贫困生工作家喻户晓,我们通过学校宣传橱窗、开学时班主任向家长告知及学校集会等形式对贫困生资助政策及工作流程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深入宣传,让广大贫困学生、家长社会全方位了解惠学政策,熟悉贫困生资助申报程序。为掌握贫困学生资助的第一手情况材料,学校要求班主任老师在接任新的班级后,要在一周内通过班会、调查、家访等形式,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资助建议,上报总务处。

三、公平公正,阳光透明

确定人员后在校务公示栏进行公示,使整过资助工作的关键环节落到了实处,有效地防范了投诉、上访。

四、落实责任,出错必究

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学生家长对基本情况的真实负责。学校对漏报、少报负责,发现一处,及时纠正,对不合规定的,坚持一查到底,一追到底。因严格按照上级部署的工作要求运作,家长与社会反响良好。

五、专款专用,感恩成长

为使资助款项无截留无挪用,专款用在刀刃上,学校严把资金管理关,叮嘱监护人接管到位,保证学生安心生活学习。引导受助学生记住党恩,学会感恩,并把感恩的心转化成学习成长的动力。

在贫困生资助工作中,全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得到了好的落实,达到了预期效果。

留凤关镇中心小学

2018年6月5日

第6篇: 学前教育资助工作总结

我市的学前教育资助工作在上级部门正确领导、各个部门的通力协作、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里出台的学前教育资助政策,以省中心下发的工作要点为指导,积极开展各种资助工作和活动,认真履行学生资助管理职责,赢得了广大学生及家长好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调研,科学制订制度

为了增强对资助政策的把握能力,切实做好学前教育资助工作,我们认真学习领会上级部门关于学前教育资助的文件精神,借鉴外省经验,积极主动与幼教中心和市财政部门沟通协调,深入基层广泛调研,结合我市实际,于2013年春制定了济源市学前教育资助实施方案。全市经市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有全国统一的46位机构代码的普惠性幼儿园均可享受此政策。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为了把党和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传到千家万户,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我们从两方面加强宣传报道。一是在济源教育网、济源清风民生网网站公布了学前教育资助实施方案。二是督促各镇办和幼儿园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如上好两节课制度、制作宣传海报张贴于幼儿园醒目处、召开家长会发布信息、利用校讯通给家长发送短信等,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第7篇:教育资助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XX小学教育资助领导小组

工作职责

1、在县教体局和学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县关于教育资助的方针、政策。

2、加强学习、切实掌握各项学生资助政策的目标任务、对象界定、救助标准、工作程序、申请办法、工作责任等。

3、搞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资助政策宣传和咨询等工作。

4、收集和掌握学校贫困生有关信息,建立好文件档案、贫困生档案、受助学生档案。

5、资助资金拨付到位后,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

6、对资助项目和受助学生情况登记汇总,并建立相关原始档案和电子档案。

7、建立永久性的救助台账,做到收入和支出分明。

8、完成县教体局和学区交办的其他工作。

9、负责学校资助对象资助管理的各类报表,按时向上级报告各类资助工作开展情况,定期向学区汇报资助情况。

第8篇:义务教育学生资助工作自查报告

义务教育学生资助工作自查报告1学校严格执行x县义务教育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经费管理办法的文件精神及相关工作要求,求真务实,探索创新,使该项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持续深入推进,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享受政府的补助而安心学习并健康成长。xxxx年春我校在籍学生数是2345人,申请贫困生资助的学生数是341人,享受贫困资助学生数是214人,享受特困资助学生数是10人,合计享受资助的学生数是224人,受资助比例约为9.6%,贫困资助金额是每人625元,特困资助金额是每人1000元,资助金额合计是143750元。现将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发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健全组织,统筹安排

目前我校大部分学生来自收入中下等的家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依然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发放工作,是省政府帮助贫困家庭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的重要惠民之举。作为学校,更应把对贫困学生补助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按照上级要求,为了公平、公正地高效开展该项工作,我们成立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发放工作领导小组,由刘德俭校长任组长,程训领、陈令军、张为民三位年级主任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全面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发放工作的宣传、调查、评审、公示、发放、监管,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机构健全、组织严密,确保了省政府对学生补助的资金按时、准确地发放到位。

二、广泛宣传,严格流程

为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发放工作的政策家喻户晓,学校通过校务公开栏公示,及学校年级会、各班班会等形式对贫困生资助政策及工作流程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深入宣传,让广大贫困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全方位了解省政府的惠家惠学政策,熟悉学校资助工作的流程:1、教育局资助中心分配名额下达;2、学校开领导班子会成立资助领导小组商定学校分配方案;3、各年级召开年级会传达资助政策、要求和学校分配方案;4、各班班主任召开班会传达资助政策、要求和学校分配方案;5、学生个人自愿申请;6、审核评定;7、享受资助的学生名单公示;8、申请资料上报;9、发放助学金存折;10、发放材料上报。

三、强化责任,严格审核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经费资助工作中,学校领导小组实行谁签字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过必问责。在资助评审工作开展中,由学校校长、学校行政人员和班主任组成评审工作小组,先由年级召开班主任会,对本班贫困生的申请表逐人进行审核,确认该生家庭贫困状况,审核无误后盖章拟定受补助学生名单。严把公示公告关,在校务公示栏张贴公示5天以上,设立咨询举报电话。在审核中,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做好记录,严把个人申请关、补助条件关、信息录入关、审核签字关,对审核的结果予以负责认同。补助工作的层层审核,层层把关,阳光下的公开公正公平透明运作,加之具有广泛代表性、权威性审核人员的求真负责态度,使整过补助发放工作的核心关键环节落到了实处,有效地防范了投诉、上访事件的发生。

四、强化监管,感恩成长

要求班主任协管到位,叮嘱监护人接管到位,节源长流,保证学生安心生活学习。为使补助发放工作规范严密,促进补助工作健康开展,我们及时总结经验得失,拟定补助系列材料建档目录,按文件、申请表、村镇二级贫困证明、名单公示、总结等分门别类,科学建档,规范装订,专柜存放,实行专人管理。同时,我们引导受助学生牢记党恩,学会感恩,并把感恩的心转化成学习成长的动力,是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在补助工作中不可忽略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要求各处室、各年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有意识有计划地开展补助学生的谈心、自强自立、感恩奉献等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爱和感恩不仅要存在心里,而且要说出来,更重要地是落实在行动上,自尊自强自立,健康成长,才是最好地感党恩,在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有能力感恩中不断成长。

总之,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发放工作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达到了预期效果。同时,由于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较多,补助名额的相对有限,这次补助工作的实施时间急促,给补助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今后我们会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更加求真求实的工作态度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发放工作做细做实。义务教育学生资助工作自查报告2

为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的合理使用,我校高度重视,保障日常公用经费的投入,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在全面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工作中,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我校严格按照国家、省财政部门及教育部门的要求,推动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加强教育专项资金支付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及支付效率,规范我校的收费,我校严格按照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有关规定开支保障经费,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做到多方理财、勤俭节支、不断推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向前发展,为稳定教育教学秩序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做到了宣传到位,落实到位,措施得力,得到社会各界及学生家长的好评。为进一步增强我校公用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合理 性,学校领导小组部、学校教师会对义务教育保障经费进行了全面的自纠自查,现将自纠自查报告如下:

一、健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以胡乃鉴校长为组长、其他教师为成员的义务教育经费自纠自查领导小组,领导组首先学习了国务院关于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指示,进一步认识到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是党和国家 高度关注教育的惠民政策,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此项工作在我校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具体抓、其他教师配合抓、全体教师共同监督的良好局面,确保了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二、广泛宣传,畅通渠道

一是认真开好了教师会、家长会,大力宣传“两免一补”政策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

二是各班主任及时向所有学生和家长进行宣传,让学生及家长和社会了解义务教育的惠民政策,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政策的温暖。三是制作了两免一补公示栏,让学生、家长清楚享受两免一补的情况,对学校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各项经费使用予以监督。

三、自纠自查情况

1、我校对“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情况。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经费发放政策和规定,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严禁“一边免费,一边收费”现象的发生,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生学校优先考虑发放特困生生活补助。在此项工作中,按教育部要求教材属全部免费,对于特困生生活补助,按各年级享受数与各年级在校学生数的比例将名额分配到各班,由村委会、生产队长与学校来确定享受对象,并公示7天后再造册发放,使此政策真正落到了实处。

2、学校按规定科学合理编报每学年的预算,并严格按预算办理开支保障经费的支出;对保障经费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实行采买、保管、领用及“一支笔”签字的审批程序,并在每学期期末总结会议上公开财务的收支情况。

3、学校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学校的房屋建筑物、仪器设备、文体器材、图书资料实行专人管理,全体教师协同管理的良好局面。

4、学校按上级要求,按期组织教师培训并对培训教师严格要求,以便更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5、我校20xx年创强以来,得到上级的支持下,学生能上到现代教育课如:计算机课、多媒体课堂等,大大改善了学生上课的旧式课堂。

四、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我校严格认真执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在教师培训、教育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严格按政策开支,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但部分教师对保障机制政策不够理解、宣传不够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学习,加大宣传,严格认真地贯彻执行好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义务教育学生资助工作自查报告3

为认真贯彻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保证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校根据上级《关于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的通知》和《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暂行办法》,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免除杂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我校从20xx年至20xx年以来,认真贯彻执行“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管理、发放工作。根据县局要求,我校认真对三年来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发放管理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自查。下面对资助贫困学生工作情况自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

为规范学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发放管理行为,对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均能按上级文件贯彻落实,有配套资金文件,对获得贫困寄宿生生活费的学生建立档案,实行专人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政策,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抓好此项工作。一是学校成立了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评审领导小组,组长:周荣幸;副组长:周少乐、陈运全;组员:周荣登、吴冲、黄秀媛、周宽生等人,对此项工作进行全程管理,负责对全校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二是组织学校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熟悉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的有关政策法规,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三是通过全体教师大会,宣传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这一政策文件精神,提高全体老师的认识水平,强化教师的法制意识,要求教师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这一惠民政策,让这一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并惠及民生。

二、实行公示制,透明享受补助人情况

三年来,我校通过对这一政策进行了大力宣传,宣传资助政策,在校内和学生所在村、组张贴布告宣传相关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每位教师都明白自身职责及其工作意义所在,因此在自身行为中都能按规定执行,没有出现偏离。学校在校务公示栏上,将每个学期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人员公示在醒目的地方,并将学校举报电话也进行公示,以便学校主动接受家长、社会各界的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补助资金用于最困难的学生。没有弄虚作假、骗取国家补助资金的现象发生。

1、确定资助范围和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并优先考虑以下几类:

(1)孤儿、优抚家庭子女等无直接经济来源的学生;

(2)父母一方已亡,生活十分困难的;

(3)父母双残或单残,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4)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5)家庭成员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力,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

(6)残疾家庭子女、残疾学生;

(7)家庭被乡民政办列为特困户,持有特困证,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者的子女。

(8)双下岗职工家庭子女,家庭为民政部门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者的子女。

(9)低收入、家庭经济绝对贫困,无力支付在校寄宿生活费用成员的子女。

(10)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

2、资助对象认定程序。

(1)公开资助信息。宣传资助政策,真正做到家喻户晓。

(2)、资助申请。贫困家庭学生家长(监护人)填写《贫困家庭学生资助申请表》交村委会审核后上交学校。

(3)、评审及公示。评审小组对申请资助的学生家庭贫困程度进行审核,拟定受助学生名单并公示;公示期内,如有异议的,评审小组对有关情况进行重新审核。

(4)、上报。学校根据公示无异议的受助学生名单,填写好《贫困学生认定汇总表》上报。

(5)、资金发放。资金到位后,学校及时将补助资金足额发放,并履行好领款签字手续。

3、享受资助的学生每学年评定一次,根据农村贫困家庭脱贫、返贫的实际情况,对受助的贫困家庭学生作出适当调整。

三、规范资金发放和管理,从行动上狠抓落实

资金管理规范,没有截留、挪用情况。我校的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都是经县局下拨我校本部账户,然后经领导审批同意后,按补助标准转支出发放到学生手中。

为了加强我校的“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的发放与管理,杜绝执行政策不力的现象发生,我校的做法是:一是不折不扣的执行“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有关政策、法律法规、享受条件、标准;二是根据上级对贫困生生活补助专项资金文件的要求,对用于贫困寄宿生的补助资金纳入教育系统核算中心专户管理,实行专帐核算。三是财政下拨资金后,学校派专人管理,并立即按要求有序地操作,如数发放到学生手中,绝不截留、挪用,班级各老师未收取任何附加费用,也没有均分、冒领、代领等现象。切实做到了专款专用。切实做好了“贫困生资助”工作。做到了严格规范资助范围、标准、程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及督促指标、资金及时到位。建立了助学工作长效机制。

20xx年我校困难寄宿生人数是188人,补助标准500元/人/年,共发放补助资金94000元。20xx年我校困难寄宿生人数是128人,开始补助标准是500元/人/年,后来提高补助标准为750元/人/年,我校按学期发放,20xx春114人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最初按每人每学期250元发放,共发放生活补助费28500元,20xx秋142人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发放生活补助费 35500元,加上后来的提标部分的31875元,我校20xx年共发放补助资金95875元。20xx年我校困难寄宿生人数是201人,春学期补助标准750元/人/年;秋学期提高标准为1000元/人/年;20xx春我校183人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按每人每学期375元发放,共发放生活补助费 68625元;20xx秋我校201 人享受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按每人每学期500元发放,共发放生活补助费100500元;此项经费,学校在上级财政下拨该项资金后,立即按公式无异议的名单造册,统一由学校财务室如数发放到学生手中,没有截留和挪用。

总之,我校在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工作上,组织学生申请资助程序及受助名单符合规定,学校成立有工作小组,由领导小组进行宣传,学生先写好申请交给班主任,班主任根据学生递交的申请书和上级规定的内宿生比例,初步核定班级受助学生人数,并在班级进行班级评议,然后把人数上报学校,经学校领导班子再次评议,确定全校受助人数,并将受助学生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经班子决定、领导审批签字后,将补助资金按每人每年受助标准一次性以现金形式发放给学生。发放记录有学生签名、家长签名、班主任签名,没有代签现象,

正是由于我校组织得力,措施到位,对政策的明晰宣讲和解读,公开透明的操作程序,使得此项工作得以圆满完成。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努力,切实配合上级领导将这一惠政策惠及民生。

四、存在主要问题

1、贫困学生认定难度大。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不能如实说明家庭情况,班主任也不能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工作中不易把握。

2、资助名额有限,致使少数贫困学生暂时不能享受资助。

五、加强整改措施

1、加强领导小组工作,增强工作实效;

2、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得到减免;

资助工作是一项爱心工程,惠民工程,也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关爱留守生,教师访万家”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全面覆盖,深入到每一个学生家庭宣传政策,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经济状况,一如既往地严格执行政策,使资助工作真正惠及到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子女,让领导满意、家长满意。义务教育学生资助工作自查报告4

为深入了解和掌握我省学前、义务教育学生资助工作现状,进一步加强对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促进学生资助政策有效落实,根据20xx年学生资助工作计划,省教育厅决定对全省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工作开展全面检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范围

教育部门管理的所有幼儿园、中小学、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有关国家资助政策落实情况。

二、检查内容

(一)学前教育资助。自20xx年我省实行学前一年免费教育以来,免除学前一年幼儿保教费政策落实情况;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前一年幼儿补助生活费政策落实情况;幼儿园从事业收入中提取不低于3%的经费用于减免收费、提供特殊困难补助政策落实情况;社会资助情况。

(二)义务教育资助。20xx年以来,国家免费教科书、地方免费教科书资助学生情况,部分国家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情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落实情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义务教育资助情况;市、县制定的地方性资助政策及落实情况。

(三)普通高中教育资助。近两年国家助学金政策落实情况;学校资助机构建设和资助管理人员配备情况;学校困难学生档案库的建立和使用情况;普通高中学生资助卡办理、发放、使用情况;学校事业收入中资助经费的计提和使用情况。

(四)中职教育资助。近两年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资助政策落实情况;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简称“老系统”)与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中职子系统(简称“新系统”)并行使用情况(包括两个系统中受助学生名单是否一致);各市县中职学生国家助学金推行集中发放模式情况;中职学生资助卡办理、发放、使用情况。

(五)相关事项。

1.资助管理。受助学生的申请、认定、审核程序是否规范,学生资助名单是否按规定进行公示;资助金发放是否按照规定的方式和渠道,是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是否存在擅自改变资助对象、资助范围、资助标准的现象;资助档案制度是否建立健全,资金发放档案资料是否齐全完备。

2.资金管理。地方配套资金是否足额预算以及实际到位情况;县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幼儿园是否建立专账管理资金,是否专款专用、分类核算,有无虚报冒领、截留、挤占、挪用、抵扣、拖延支付等违规违纪现象;截止20xx年底资助资金累计结余情况。

3.培训情况。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学前、普通高中、中职资助子系统,学前、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数据直报系统)培训应用情况。

4.宣传教育。是否制定了资助工作宣传方案;是否开展了资助育人有关主题教育活动;有无媒体正面宣传报道等情况。

三、检查方式

此次检查分自查和抽查两个阶段。

(一)自查(从发文之日起至5月31日)。各市(区)要根据检查内容要点,认真组织自查。自查结束后,按学段分别形成自查材料(包括政策基本落实情况、主要做法和经验、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及工作建议等),并附相关统计表(见附件)。自查材料纸质版于5月31日前报送至省教育厅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同时发送电子版至联系人邮箱。

(二)抽查(6月至10月底)。6月上旬开始,省教育厅将根据自查情况,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抽查。

四、有关要求

(一)各市(区)要把此次检查作为推动和改进资助工作的有力抓手,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要强化责任落实,坚决杜绝“走过场”,务求取得实效。

(二)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建立台账,制定整改措施,并加强指导监督,及时责令整改。对好的做法和经验要认真总结提炼,广泛宣传推广。

(三)要把资助资金结余及管理情况作为检查的重点内容,要严肃查处各种违规行为,确保国家资助资金安全、有效。对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结余资金,要摸清底数,并如数清退至指定的专用账户;对在自查自纠阶段能主动报告并清退上缴所套取、挤占、滞留、挪用资金的,予以从轻处理;对不主动报告、清退上缴违规资金的,一旦被检查发现,除追缴违规资金外,还将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义务教育学生资助工作自查报告】相关文章:

1.学生资助工作自查报告4篇

2.学生资助工作自查报告

3.学校资助工作自查报告

4.学生资助的工作总结

5.学生资助工作计划

6.关于学生资助工作总结

7.学生资助工作总结

8.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工作自查报告

9.小学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报告

第9篇:幼儿园学前教育资助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完善学前教育资助政策体系,切实解决学前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入园难的问题,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结合我园实际,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 组

长:

副组员:

员:各班班主任

二、摸清幼儿资助的范围和对象。

摸清本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包括低保家庭幼儿、福利机构监督的幼儿、革命烈士子女、五保供养的幼儿能及残疾幼儿)。

三、资金发放程序及要求。

(一)、政府助学金按学年申请,按学期发放。

1、需要申请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以及在园幼儿要如实填写《学前教育阶段儿童家庭情况调查表》并持该表到家庭所在的居委会(村委会)加盖公章,以证明其家庭经济状况。

另外,低保家庭儿童、孤儿必须分别持有民政部门发放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儿童福利证”,残疾儿童必须持有残联发放的“残疾人证”,同时还需要提供受助儿童和监护人的户口簿。以上材料必须提供所有原

上一篇:抽烟20年得肺癌的几率下一篇:小区物业经理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