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品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反思

2022-10-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针对思品课时代感和时效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 教师必须顺应国内外形势, 进行新课程的创新探索。课改理念的认识深入, 必须要付诸于教学行动中, 才会取得教育实效。而自然分材教学就是教师让学习内容随学生学力差异自然分化并指导学生研究和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形态。其旨使弱生上进、优生更优、全体学生齐发展;营造以幸福指数、感情调节和师徒合作为标志的和谐氛围, 建构由自学、互帮、释疑、练习、反思等环节组成的课堂形态, 我们采用了编写指导自学书、三色显示牌、互帮显示板、问题跟踪卷和师徒合作制等辅助手段, 为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美好生活为最后归旨的。它要求师生彼此理解, 同心协力, 出谋划策, 以便实现人生的价值。

1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理调整座位

利用学生水平差异的资源, 对学生实施优化分组, 互助合作, 共同进步。而分组前提是师生经过民主协商、统筹考虑、更要公平合理。

如表1所示。

以上8位同学围坐在一起, 形成一个大组, 又可分成A、B两小组, 1~4号学员为A组;5~8号学员为B组。以A组为例, 形成如下互帮关系:

1号帮助4号、2助3号、1帮2号或2帮4号、3帮4号等。如此, 则很好地发挥1号组长的辐射作用, 同时, 也使得4号组员能够接受水平接近的3号和水平较高的1号组长的双向帮助。安排妥当座位后, 重点训练两位组长, 强化助人意识及责任意识, 调动其积极性, 以便带动全组共同进步, 同时负责检查验收作业, 并做好记录。并推选出两位纪律组长, 负责管理纪律, 营造良好氛围, 有效互助, 提高效率。特别是较简单问题, 组内就能解决;较难问题, 通过合作探究, 也较易解决, 实在解决不了的, 就求助于教师, 教师集中补读帮困, 这样可极大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让学生互批作业, 组长把关检查, 教师不定时抽查, 可放手让学生发现同学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解决, 同时可解放教师, 使其有更充足时间精心备课, 精选习题, 潜心研究, 师生双方都有收获, 达到教育实效。古代“孙膑赛马”的故事, 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2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提高教改的意识与能力

课堂教学优化的主导者是教师, 教师的教改意识与水平会影响到思品课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观念和思维品质。教师首先认真钻研吃透教材, 把握好三维目标, 做好重难点分析, 对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 细心研究学情, 把握好学生的心理脉搏, 对症下药, 精选、精练习题, 精心设计编好指导自学书, 采取恰当的突破策略及灵活多变教法。特别注意多种探究问题情景的设置, 运用最新的时政材料, 如:新闻播报、法制在线、焦点访谈、案例分析、视频导入、时事评讲、剪报评述、小品表演、专题讨论等, 引导学生主动搜集材料、观察、谈论、自学、互帮、体验, 设法给学生更多参与机会, 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调动其主动参与多彩生活, 为学生探究开辟广阔天地。

3 立足课堂改革, “教为主导, 学为主体”, 采取“八环节”落实

(1) 感情先行:精心备课时, 设计好上课时所采用的最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各种形式, 如:相应歌曲、漫画故事、妙语小品、焦点访谈、案例分析、游戏生活剧、影视片断或手机短信等不同形式, 使学生能迅速投入其中, 非常有兴致地去探究新的知识, 激发学习兴趣。

(2) 反思诊断:学生讨论交流针对上节教学内容或作业、标记问题解决情况, 教师出示参考答案, 作业交换互批后及时标注。经过互批的作业本当即返回本人, 学生对做错的题进行标记, 即做问题记录。然后讨论问题, 组员互帮, 互查解题过程。教师巡视抽查并记下个别学生, 进行跟踪检查。

(3) “普读求是”包括“自学”、“互帮”、“释疑”、“练习”、“反思”。 (课改深入的关键环节)

教师设计好不同类型及不同梯度材料问题 (或学生提前预习设计好不同问题) 引导学生首先自学课本及材料, 针对学生三色显示牌的显示情况, (黄牌:进行中;绿牌:已完成;红牌:有困惑) 及时了解学情, 并分别做出标记。对于“互帮释疑”即合作探究:让知者分别给组员讲解所遇到的疑难问题, 并观察、谈论、互帮、体验、练习、反思, 调动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参与, 真正落实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

(4) 小组互动评价:教师对小组进行互动评价 (或学生评价) , 使用得当, 可有效地调动积极性。主要采取捆绑式评价方法。一是将学生个人课堂表现得分与小组整体得分捆绑在一起。个人得分可以贡献给小组, 使小组整体得分提高, 反之降低;同时小组得分又影响回馈给个人得分, 使个人得分增加。二是将个人课堂表现得分与综合素质评价挂钩, 进而影响学生评优以及指标生推荐。如此, 学生就高度重视小组的互助合作, 使互帮落到实处。

(5) 补读帮困:有疑问的少部分同学进行补读, 师巡视观察, 释疑解惑。

(6) 效果检测:精选不同类型问题, 变式训练, 精编知者加速题, 教师巡视, 点拨指导学生答题思路和应对策略。

(7) 自主建网:共建、自建网, 扼要概括, 达到提升。

(8) 因人作业:分基础类和提高类、实践类, 分类选作, 都有收获提高。

4 问题跟踪:针对课堂情况, 记下问题学生名单, 进行个别跟踪检查

(1) 对学困生转化:找出其问题所在, 对症下药。 (2) 对学优生的跟踪:首先要因材施教, 灵活指导与点拨, 及时跟踪。

5 实践后的收获

(1) 通过转变教学方式, 发现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大大提高, 热情高涨, 学习成绩明显进步很大。 (2) 通过小组互帮互助, 可以使各层次学生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3) 通过加减分的课堂评价策略, 督促各组积极争先, 调动全班同学积极性。

6 课改探索后的反思

(1) 在小组合作探究时, 同学们积极主动, 但个别学生趁机说话, 纪律相对有影响, 应设法加强监管, 调控好纪律。 (2) 分组时, 组内学生间差异较大, 造成了少部分学生参与意识不强。 (3) “知者加速”与“小组互帮”的矛盾仍需认真协调。

摘要:自然分材教学理论及内容包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理调整座位, 调动互助合作探究的积极性。以及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提高教改的意识与能力。当然还有立足课堂改革, 采取“八环节”落实。最后还要实践探索后的收获与反思。

关键词:主体地位,主导作用,合作探究,问题跟踪

参考文献

[1] 熊川武.自然分材教学理论[Z].

上一篇:“棉嘟嘟”毛巾品牌标志中的字体简化设计与应用下一篇:大数据时代审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