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西方文化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新浪漫主义音乐在中国 ——金湘交响乐作品研究

摘要:20世纪已成为历史,在这百年历史中音乐的发展变迁可谓空前繁复缤纷。就西方音乐而言,随着工业时代的进步,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音乐发展的格局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打破了古典音乐天下一统的局面,出现分流与合流的浪潮,形成丰富多彩,纷繁汇聚的世界。就亚洲音乐而言,伴随着科技发展,世界逐步迈向“地球村”的脚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距离的拉近,非西方文化倍受新宠,使得一批亚洲作曲家在学习掌握西方现代作曲技术的基础上,凭借自身的民族文化底蕴,跻身进入世界音乐舞台。周文中,武满彻,尹一桑等作曲家在国际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影响力也促使像谭盾,陈其钢这样一代年轻作曲家的崛起,为世界乐坛注入新的活力。 金湘正是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以其独特的创作理念,技法,风格及个性活跃于世界音乐舞台。金先生的作品大气不失内敛,豪放不乏柔情,虽留学美国,见惯“现代音乐”的花鞘与高傲,却未迷失,用其本人的话说“走进去,走出来”,始终坚定其继承本民族传统,纵览西方音乐为我所用,表达内心的声音这条创作道路。他并没有像“先锋派”那样摒弃旋律,反是大张旗鼓的铺开,张扬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之线性美及浪漫主义的抒述情怀;他的作品音响颇具现代感,却又是鉴于五度相生基础上的东方范式音乐语言;他不苛求哪种技法、流派,却又流露出不同风格的影响与渗透,且具有新浪漫主义的音乐风范。鉴于此,他的交响乐作品近乎完整的包含了淋漓种种,本文从“新浪漫主义”音乐这个大的背景入手,以“跨文化”为平台,选取金湘交响乐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具体的创作技术进行解构,从而对其音乐整体把握,梳理出金湘的个性化音乐道路。 金湘的创作不排斥哪种形式和技法,也不吹捧哪种流派和风格,而是在音乐之本,艺术之本,自然自我之本。这种对“真”的追求使得金湘先生的创作表现出人文主义情怀,打破了传统现代的隔阂,融入了炎黄子孙的血脉,走出了一条属于他自己的成功之路。

关键词:新浪漫主义;回归;旋律;和声;折衷

学科专业:音乐学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内容

第一章 世界“新浪漫主义”的缘起与特征

第一节 世界“新浪漫主义”音乐的兴起

第二节 “新浪漫主义”表现特征

一、 “新浪漫主义”对 19 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回忆

二、 “新浪漫主义”回归的综合特征

三、 “新浪漫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第三节 “新浪漫主义”代表作曲家及作品

一、 乔治·罗奇伯格(George Rochber,1918-2005)

二、 斯蒂芬·艾伯特(Stephen Albert,1941-1992)

三、 约翰·科瑞里亚诺(John Corigliano,1938-)

第二章 “新浪漫主义”与中国当代音乐创作

第一节 “新浪漫主义”在中国

一、 20 世纪中国音乐面貌

二、 “新浪漫主义”与中国音乐发展

第二节 “新浪漫主义”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中的表现特征

一、 表达情感,反映生活

二、 旋律与线性思维

三、 调式与和声思维

四、 对传统音乐要素的引用与创新

五、 东方化的“多元”“折衷”风格

小结

第三章 金湘交响乐作品中“新浪漫主义”风格之主题旋律分析

第一节 金湘的旋律风格特点及成因

第二节 主题旋律形态

一、 持续型主题

二、 扩展型主题

三、 方向型主题

四、 波浪型主题

第三节 主题类型

一、 动机型主题

二、 旋律型主题

三、 节奏型主题

四、 赋格主题

五、 性格主题

第四节 主题节奏形态

一、 均等形态

二、 长短组合

三、 连音节奏

四、 方整形态

五、 自由散化

第五节 旋律调式调性

一、 五声性民族调式

二、 持续音形成调性中心

三、 调性游移

四、 泛调性

小结

第四章 金湘交响乐作品中“新浪漫主义”风格之和声技法分析

第一节 和弦结构

一、 纯五度复合和弦

二、 三度叠置和弦

三、 十二音和弦

四、 全音阶和弦

五、 附加音和弦

第二节 和声形态

一、 和声构成形态

二、 和声运动形态

小结

第五章 金湘交响乐作品中“新浪漫主义”风格“折衷”表现特征

第一节 金湘交响乐作品中体现的“新”音乐特征

一、 特殊节奏形态与变化

二、 偶然音乐

三、 现代音色音响的处理

四、 现代情感的表达

第二节 金湘交响乐作品对“传统”的保持与变化

一、 传统发展手法的运用

二、 传统体裁的使用

三、 传统结构的保持、变化及灵活运用

四、 乐队音响的新浪漫主义倾向

第三节 民族元素的吸收运用与东方传统美学思维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上一篇:实验教学改革有机化学论文提纲下一篇:6082合金生产工艺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