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命题作文

2022-10-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考作文命题作文

从高考作文命题看话题作文教学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改革趋势,指出话题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形式,并对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话题作文质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文命题 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就是以话题为中心,围绕这一中心内容进行选材,由此写出一篇文章。此类作文题表面通常不包含观点,内容上也没有限制,话题作文其实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话题,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但并未限制取材范围与表达形式,因此话题作文给学生预留的写作空间更大,但在写作时,学生往往会遇到困惑。对于高中教师来说,话题作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学生的高考成绩,而且还与学生的综合素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剖析高考话题作文命题思路来明确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

一、高考作文命题的改革趋势分析

近年来,高考话题作文一直以一种稳定的趋势向前发展,并不难发现有一定的规律存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完全可以根据高考作文命题的视角来对自身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使作文教学更有针对性,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话题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形式

笔者通过对最近 20 年高考作文命题的探究和总结发现,话题作文是近年来经常出现的高考作文形式。例如,2014年北京市的高考作文题目“老规矩”就属于典型的话题型作文。高考作文从1998 年就开始由传统的命题作文逐渐向话题作文转变,当年的语文高考试卷中的作文题目就属于话题作文的初级形态,当时的作文命题方式已经初步有了话题作文的影子。如作文命题者在给出作文材料之后,又分别给出了两个作文题目,并且题目中有这样的要求:考生可以在两个作文题目中二选其一或者重新自拟题目;二是表达方式不受限制,既可以选择一种方式也可以融合多种表达方式。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出题者虽然给出两个作文题目,但是并没有规定学生一定要从中选择,唯一可以明确的就是要求学生围绕“中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一中心话题来进行写作。这种虽然给出题目但是可以另行自拟题目的命题方式,给学生的作文写作留出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因此可以说,题作文已经成为高考作文的主流命题形式了。

(二)高考命题者正在逐步减少对话题作文的思想限制

从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要求看,我们不难发现出题者对学生思想的限制正在逐步减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无疑给学生的作文写作提供了较多的自由。这种做法也是非常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体制下的时代要求,既可以充分发扬新时代学生特有的个性,同时也是对学生自由创作的一种尊重。话题作文的出现代表了高考作文正在朝着开放式的方向发展,高考作文不再局限于题目和题材,高考作文开始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大胆发散自己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例如,2003 年的高考话题作文“感情亲疏对事物的认知”,这是一个生活化且非常富有哲理的题目,学生在写作时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一是感情因素可以影响我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另外一个则是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不会受到感情因素的影响。这是两中截然相反的观点,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诠释自己对其中一个观点的理解。由此可见,高考正在放宽对学生思想表达的限制,这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二、高考视角下如何有效提高话题作文教学的质量

(一)按照话题作文的特点来审题

话题作文属于用一段提示语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想象力,同时限定写作范围的作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中的话题即为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要求学生按照试题提供的话题情境和内容范围等,写出一篇或记叙,或议论,或其他形式的文章。话题作文仿佛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花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尽快摘取适合自己的那朵花,而不是流连于花园。

面对“大而空”的话题作文,让学生学会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话题作文提供的话题通常都是学生熟悉的或者有所了解的内容,学生往往能有所感触、有话可说。话题材料给出了划定范围和思考对象,学生可从材料入手,但不能拘泥于材料。话题作文要求较为宽松,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拓宽写作思路,走出只针对材料写材料作文的困境。在写话题作文时,学生可以按照话题内容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避免大家都写同一种文体的情况。此外,话题作文在表达形式上较为灵活,文章的字数一般不低于 800 字,学生可以按照话题材料与自己选材的特点等自拟题目,展现文体的个性。

(二)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好话题作文的主旨含义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阐述,我们明确了话题作文将会是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流趋势,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好话题作文呢?笔者认为,学生首先应在读题过程中准确把握话题的主旨含义。所谓话题作文,其实通俗来讲就是出题者给考生划定了一个自由发挥的范围,考生在这个范围内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自由发挥。话题的范围通常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话题范围就十分宽广,如 1999 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在这个话题作文中,出题者没有附加自己的主观意识导向,考生在写作时可以凭借自己的价值观和想象力自由发挥,既可以在文章中认可和赞扬记忆移植的价值和作用,也可以反对和否定记忆移植的存在可能,由于出题者没有给出明确的衡量标准,因此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是非常宽广的。有的话题范围则相对较为狭窄,如 2002 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心灵的选择”,在这个话题作文中,出题者表现出了明确的道德导向,考生必须按照作者的道德思维去进行写作,自由发挥的空间有限。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审题的重要性,只有明确了出题者的意志导向以及话题范围,才能准确抓住题目的主旨含义,这对于考生的作文写作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三)教导学生在话题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

笔者对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进行深入地探究和分析后发现,高考作文的出题教师正在提高对作文真实情感表达的要求,相比于辞藻的华丽和精致,阅卷教师更加侧重于学生是否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这里所述的真实,并非是指学生在作文中一定要写真人和真事,而是要学会把笔下的各种形象描写得更加真实和生动,且不能凭借自己的想当然来描写,读者会因为文章的情节不够合理而产生厌烦。故意给人物形象强加上各种光环,表面看来人物的形象更加耀眼,其实读起来则会感觉干瘪无力。如 2002 年的高考話题是“心灵的选择”,一位高考考生写了这样一篇文章,文章中描写的是江姐这个英雄人物形象。为了突出江姐在面对生死时从容不迫的高尚品格,这名考生想当然地把江姐的内心描写变成了一场记者和英雄人物的对话。“你后悔吗?”“我自从入党后就没有后悔过。”“这就是你内心的选择吗?”“是的,这是我心灵深处的选择,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最后时刻。”读完这段文字,我们就会发现那些话语其实都是作者强加给江姐的,硬是把江姐这一人物形象绑架到了“心灵选择”这一话题上,这种表达方法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向学生强调表达的真实性。

总而言之,从近年来的高考作文命题来看,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应当采取上述有效措施来加强对学生的作文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雪梅.微探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成功(教育),2013(24)

[2]任雅玲.高中作文教学高效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18)

(责编 郝 勋)

作者:陈富洪

第2篇:高中作文教学应对高考作文命题变化的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高考作文的命题也在不断变化,透过高考作文命题可以窥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高中语文教师想要确保作文教学的质量,就要针对高考作文命题变化进行深入思考,把握命题变化的趋势,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转变学生的写作思路等,实现学生写作能力与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高考;作文教学;命题;策略

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种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1]。因此,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而言,存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統一的特点[2]。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教师需要重视作文教学,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体现个人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3]。同时,在高考语文科目中,作文所占分值比重很大[4]。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与个人能力有关,而且与教师的教学质量存在紧密联系。高考作文的命题是存在变化趋势的,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对这一变化的方向、特点等进行把握,才能更好地开展作文教学,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

一、高考作文的概述

在高考作文当中,最为常见的类型是给材料作文。这种类型的作文命题限制较为严格,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类型的材料作文也在向着话题作文方向转变,限制会变得更为宽泛。对于这种类型的作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确保找到最佳的写作角度,在行文的时候要做到严丝合缝。给材料作文可以训练学生写作思维的严密性,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严格的给材料作文逐渐暴露出限制学生思想的弊端,无法体现学生的写作个性与特点。

与命题作文相比,话题作文的写作体裁更为宽泛,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自己最为擅长的写作文体。相关统计显示,在话题作文当中,绝大多数优秀作文的文体为散文。高考作文的命题虽然越来越宽泛,看似写作难度出现了下降,却是对学生个人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查,包括学生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材料整合能力等。话题作文带有不确定性,可以体现学生的写作个性。但是话题作文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语言个性化太过强烈,强点题情况严重等。

此外,在高考作文当中,还会有漫画作文这种类型。无论高考作文命题如何变化,都是与当下社会生活的变化、发展相关的。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将重点放在学生写作思维、表达能力的培养方面,并且强调写作的实践性与时代性,引导学生在写作的时候不断联系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6]。

二、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随意性较强

在高中作文教学当中,很多教师存在教学随意性较强的问题。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利用自己对于某一类文体、写作内容的偏爱来开展教学,将教师本人的喜好、兴趣等强加在学生的身上。还有一些高中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完全遵循高考作文命题来展开,教学缺少灵活性,高考作文写什么,教师就带领学生练习什么内容。这种教学缺少有效的思考,教师未能把握高考作文所要考查的能力是什么,导致教学的质量不高,也无法提高学生对于写作的积极性[7]。

(二)忽视阶段性训练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的阶段性训练,在学生刚刚升入高中的时候就开始按照高考命题的方式进行写作练习。这会导致学生一时难以接受,学生的理解能力也无法跟上教师的写作教学思路。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将作文教学的总目标分解为不同的子目标,可以在不同学年和时间段推进,达到循序渐进的目的,确保学生逐渐掌握写作的重点,慢慢取得进步。

(三)评价方式机械化

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作文的评价较为重要,可以及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掌握接下来的写作重点。但是,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的评价中存在机械化、程式化的特点。一些教师在点评作文的时候语言较为呆板,缺少个性与激情,也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导致学生没有将教师的点评放在心上,单纯关心作文的得分。长此以往,这种机械化的评价会导致学生对写作失去兴趣,完全当作一项应付差事的任务[8]。

三、高考作文命题变化背景下的作文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本质内容

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当中需要严格明确教学的本质。很多语文教师认为高考作文考查的是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是表达只是作文的一种能力,学生的表达需要依附于个人思维[9]。一些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文笔优美,技巧娴熟,但是内容较为肤浅,这与学生个人思维能力不足有关。当下高考作文命题变化的一大趋势就是更为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培养思维,在平时的生活中多积累素材,多在生活中观察和体验,在生活中发现灵感随时记录下来。

(二)反对套作与迎合

一些高中语文教师未能正确认识高考作文的命题变化,在教学中投机取巧,出现了套作和迎合的情况。这会导致作文写作出现“一材多用”的情况,造成学生在写作的时候用其他文章进行拼凑,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情况。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作文教学中坚定方向,不要迎合阅卷人的喜好等,也不要抱着“一本万利”的心态。

(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高考作文命题不断变化的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更好地面对高考作文,就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选择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造更为生动、融洽的写作氛围与环境,不断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比如,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是针对一段材料进行写作,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一家书店为24小时营业模式,每日走进书店的人有市民、大学生,也有外来务工者与流浪者、拾荒者等,书店从来不会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认为只要有人进入书店,自己的工作就是有意义的。在讲解这个材料作文当中,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生活化情境,提示学生思考,如在生活中是否经常逛书店,在书店中遇到过什么样的顾客等。学生可以在思考的过程中将材料中的内容与个人生活进行联系,并且在写作的时候融入自己在书店阅读时的感受、思考等。这种生活化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材料作文的主旨,在写作的时候可以联系个人生活,让作文内容更为生动,形象,真挚,不会出现“假、大、空”的情况[10]。

(四)合理转变评价方式

对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来说,教师在高考命题变化的背景下,需要不断转变作文的评价方式。教师应当积极动员学生参与作文评价,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人公。学生通过自评,可以找到自己在作文寫作中存在的长处和不足。

此外,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小组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不同的小组,让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对方的作文,提出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在评价他人作文的时候也能学会欣赏,并且让学生提高自审能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写作和表达。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拓宽个人思维,也能提高观察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自评和小组评价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在学生遇到问题或者出现争论的时候,适当进行干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免在作文评价中出现不和谐的问题。

四、结语

高中语文教师要掌握高考作文的命题变化,并且了解高考作文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高中语文教师积极转变思路,并且结合高考作文命题变化的趋势、特点等来开展作文教学,确保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较好提高,保证高中作文教学的整体质量。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高考作文成绩的提高,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熊丙奇.从浙江“满分作文”事件谈专业与舆论在评价上的边界[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0,9(05):23-26.

苏尹祯.通过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研究作文教学新思想[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9):111-112.

殷晓.任务驱动型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与教学策略[J].教育探索,2020(02):27-30.

张祖荣.增强应用文写作意识 加强应用文写作训练——试论在高考作文中应用文的命题及其应对措施[J].应用写作,2020(01):42-46.

张虹.从高考作文命题看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9(10):105-107.

高海芳,刘宏英.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作文教学探微[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5):114-117.

余树财.作文教学要回归生活——2019年高考作文命题评析及其教学启示[J].教育科学论坛,2019(28):24-26.

程丽娟.解码命题规律 有的放矢备考——2018高考作文命题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2):49-51.

戴愉岳.高考作文给高中作文教学带来的思考[J].文学教育(上),2018(07):90-91.

刘庆龙.高考命题“城市化”:一个需要重新看待的问题[J].重庆高教研究,2017,5(02):30-36.

作者:蔡园

第3篇:中考话题作文训练策略

关键词 话题作文 基础训练 创新训练

近年来,话题作文因其不限制文体或尽量减少文体的限制、给学生以更多选择自由的特点,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但由于其具有开放性,如果不进行规范性的训练,又难以写好话题作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笔者进行了针对性的话题作文层级训练,即基础训练和创新训练。

一、基础训练

1 训练学生审题

话题作文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只规定了一个写作范围,虽降低了审题难度,但也导致了一些学生不认真审题,偏离题意,“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导致作文失败。因此,写好话题作文的关键是审准题。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审清要写的话题及其内涵、范围,弄明白题引的作用。一般来说,作文试题有引出话题的一段话或几段话、指定要写的话题和具体的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要指导学生弄清这三者,其中最主要的是要看清所写的话题,审清它的内涵和范围。

其次,指导学生审清具体的写作要求。话题作文试题的要求既有其开放性,也有其限制性。因此,在作文训练中,要指导学生明确其具体要求,掌握其开放性和限制性。

2 训练学生拟题

话题作文要求学生根据话题和题引自拟题目,而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功,能拟出好题目,对于写好作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训练学生拟题时,最基本的要求是准确,即能准确地体现或揭示文章写作内容、中心。如以“成长”为话头,可拟题为“在磨难中,我变成了蝶”、“自然,助我成长”、“风雨中,我找到了幸福”等。

3 训练学生的谋篇布局

话题作文的一般结构模式:(1)话题入笔-联想事例-感悟收尾;(2)点明话题-典型事例-回扣话题;(3)叙写事例-导入话题-阐明主旨。在构思中不可偏移或游离作文的“话题”,要自始至终围绕“话题”作文,紧扣话题谋篇,做到“情”随话题“抒”,“景”随话题“写”,“事”随话题“叙”,“意”随话题“生”。

4 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在话题写作中,应着重指导学生利用描写将记叙文写得生动形象,将景物描写得生动逼真;利用抒情,进行恰当的抒情;利用议论,画龙点睛,并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作文才能生动感人。

二、创新训练

1 拟题的创新训练

题目是吸引他人(主要是阅卷老师)的眼球的第一道风景,也是自己作文的题眼所在。要使这道风景线亮丽起来,拟题训练不可或缺。下面以个人的经验谈谈话题作文运用修辞拟题的一些策略。

首先,指导学生运用比喻拟题,能使标题新颖。这种方法要求学生进行广泛的联想,同时做到贴切、通俗、形象。如以“选择”为话题,有的学生拟题为“单项选择”,用“单项选择”这种题型来比喻他选择的唯一性——如果有来生,仍然选择现在的家,因为这里有爱他的父母。

其次,指导学生运用拟人拟题。用拟人方法拟题,将题目赋予人的思想感情,从而收到由此及彼、生动形象的艺术效果。如以“表扬与批评”为话题,有的学生拟题为“表扬与批评比功劳”。以“环保”为话题,有的拟题为“小鸟在哭泣”。

此外,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引用、双关、反语、借代、设问等修辞拟题,让标题有新意。

2 立意的创新训练

好文章贵在“言人未能言,发人未能发”,能触及新问题,发表新观点的文章才更有价值。那么,平时写作训练要注意哪些策略呢?

(1)立意要避“俗”。你瞧,一写蜡烛,老师们就像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一写蜜蜂,劳动人民就像蜜蜂,得到的少,付出的多;一写荷花,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些几乎成了通用公式,诸不知都落入了“俗”套。而立意真正要有新意,就要讲究避“俗”策略。在平时训练写作过程中,教师要悉心指导学生尽量不要走“俗”路,努力开辟出一条“新”路来。如一篇以“老师”为话题的作文,绝大多数学生都在讴歌老师的伟大和无私,而一学生以《流泪的红蜡烛》刻画了一位老师忙碌于生意场、醉心于赚钱的场面,敏锐地表现了市场经济中少数老师的心态,在众多的习作中独树一帜。

(2)立意要有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无疑是一种可贵的思维品质,它常常会开出特别艳丽的花朵。比如:根据“近墨者黑”翻出“近墨者未必黑”,根据“知足者常乐”翻出“不知足者常乐”,还有根据“不必班门弄斧”翻出“弄斧需到班门”等等,都是求异的奇葩。因此,平时的作文训练不能一味求同,也应让“异”发发光彩。

3 选材的创新训练

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雷同的现象?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一篇以“母亲”为话题的作文,大多数学生不是写自己的母亲雨中送伞、衣服、书籍之类,就是写自己生病时母亲背自己去医院等,所以就导致了前面所说的“碰壁”现象。那么,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等方面进行选材,把妈妈的个性写出来。为什么我们对国产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师长记忆犹新,就是因为该电视剧生动刻画了李云龙这个人物的鲜明个性。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学会多角度选材,从小处切入,将鲜活的社会生活和时代话题写进作文里,使自己的作文“出人头地”。

4 形式的创新训练

巧妙的形式可以让人耳目一新,作文形式的创新即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张扬个性,提倡“真实的体验、创新的表达”。新观念、新形式、新情感、新想象、新语言成了衡量佳作的新标准。那么如何创新?这是我们每一位初中语文老师和每一位初中学生关心的问题。在训练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书信、日记、演讲、问答录、会议记录、审判记录等丰富多彩的样式写作,进行文体杂文的训练。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如单纯追求形式创新,而没有充实而鲜活的内容,那就只有花架子了。所以,我们在设法形式创新的同时,作文内容上的厚实,并真实再现生活,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些则又是决定一篇话题作文成败的关键!

5 语言的创新训练

如果说思想是文章的灵魂,那么语言便是衣裳。如果能给思想披上一身漂亮的外衣,那么它便会魅力倍增。下面,结合一些实例,介绍三种使语言亮丽的方法:

(1)仿拟改编法。仿拟改编就是把一些诗词、歌曲、名言等进行改换,以取得耳目一新的表达效果。如“作业最多的人是我,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休息最少的人是我,挨骂最多的人是我……‘十一’没自由的人是我,放假被禁闭的人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摘自学生习作《补课》)

(2)词语移用法。词语移用就是把惯用于甲事物的词语临时用来说明或形容乙事物,从而取得一种错位的美。如“不买,冰箱耗电,再说这几天家里出现了经济危机,以后再说。当惯了‘皇帝’的母亲‘圣旨’一下,便准备‘拂袖退朝’。我们三个哪里肯依,爸爸和我轮流‘奏本’,妹妹也揪着妈妈的裤腿‘拼死苦谏’也许是众怒难犯吧,母亲勉强答应了。”(摘自学生习作《我爱我家》

(3)巧用修辞。比喻能化抽象为具体,拟人能使动植物具有人的灵气,夸张能使灵气飞扬,设问能使人深思……修辞好比语言百花园中艳丽的花朵,如果能在文章中适当地插上几枝,定会为我们的文章增添几分亮丽的色彩。

话题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让学生考场作文出彩,还应注意平时各种关键性训练,只要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有目的地进行重点训练,先分解后整合,才可能求得写作能力的提高,获取话题作文的优异成绩。

作者:徐为明

第4篇:命题作文中考满分作文

2010年重庆中考满分作文:因为有了期盼

一次轻轻的碰撞都会发出悦耳的声音,每一缕声音都能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这就是风铃,音乐与期望的使者。

--题记

“啪!”爸爸看着我的成绩单,,火冒三丈,拍案而起:“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混小子,考这么几分丢不丢脸呐,你读的是什么书?”

我无言,觉得没什么好争辩的,难道考试考砸一次,天就会塌下来吗?或许我太天真了,在不争气的分数面前,以前那个慈祥的父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威严、愤怒的父亲,他给我开了罚单:从今以后,除了吃饭,不准踏出这个房间半步,直到下次考试到前十名为止。但我却不愿失去自己的自由,远离心爱的篮球。面对怒气冲天的父亲,斩钉截铁地说:“不!”

“什么?你……”父亲气急了,不想平日“听话”的儿子这样顶撞他。“啪!”还不由我回过神来,父亲的大手早已狠狠地落在我的脸上。顿时,一种火辣辣的感觉涌上心头。爸爸狠狠地盯了我一眼,疾步走出房门。我狠狠地撞上门,窗边的风铃也被震得叮当作响。我一头栽倒在床上,任凭眼泪汹涌而出,在泪眼朦胧中,只听见那串风铃叮当叮当地响个不停,好像在嘲笑我的无知,我的任性。我更是气不打一处来,随手拿起身边的一本书,用力砸去,可不巧,没打着。那风铃却不顾“生命危险”依然唱着它悠扬的歌,愈加清脆。

我便气冲冲地走到它面前,想把它摔个粉碎,但当我举起手时,理智终于战胜了情感的冲动:我不能!

这串风铃是妈妈送给我的10周岁的生日礼物。我依稀记得,那时,妈妈在我耳畔谆谆告诫我:你看着风铃,多漂亮啊,它在带给别人美妙声音的同时却在不断地打磨自己。我们希望你像风铃一样,在书声中不断地打磨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十岁的我虽然不完全懂得其中的道理,但知道这是长辈对我的教导,父母对我的期望。我认真地点了点头。从此,这串风铃便陪我走过了五年美好的时光,成了我的挚友。可现在我却要毁掉它,我,我怎么成这样了!我望着这串风铃自责道。

门外传来父母的叹气声,我屏息倾听,想到他们为了我连晚饭都没吃。我看着风铃,突然想到,父母的期望不就寄托在这风铃之中吗?渴望我的成长,渴望我把自己打磨成精品。我刚才顶撞爸爸,不就好像亲手打碎了父母心灵中这串珍贵的风铃吗?

我摘下风铃,细细地端详着,想着想着,我便抱紧风铃,转身走向门去„„

在尝试中成长作文一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只要做一次就能成功的,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因此,想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必须有几次,几十次,甚至上百次、上千次的尝试。。从小到大,我们就是在不断的尝试中度过。小到吃饭洗碗,大到决定人生目标,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有我们尝试的痕迹。

从我出生到现在的十四年中,我不断地尝试着:尝试着交朋友,尝试着尊敬长辈,尝试着接受新的知识„„但最使我记忆深刻的,莫过于尝试着站上讲台。

站上讲台,这个词看起来似乎很平凡、很容易,可在我看来,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也许大家会感到奇怪:一个帮老师管理班级的副班长,几乎天天上讲台,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讲台恐惧症”呢?其实不然,我说的站上讲台可不是为了管理那些吵闹的学生,而是要在班会上主持、发言。

从小学开始,我就一直承担着管理班级的“重任”,上台发言的机会几乎是唾手可得。可是,每当我站上讲台,看见台下的老师学生们都齐刷刷地盯着我,我的心里就会感到莫名的紧张,说话变得断断续续,甚至是忘词。可我走下台之后,我又会抱怨自己在讲台上发挥不佳,俨然一个“事后诸葛亮”。为了改掉这个坏毛病,我一遍又一遍的尝试着,暗示自己:不要紧张,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当我做足了准备走上讲台时,双脚又会不自主地打颤。慢慢地,我厌倦了这种毫无意义的尝试。我向老师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希望老师不要再让

我上台丢脸。看着老师满脸的失望,看着其他同学在讲台上收放自如的表现,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可是那一次的经历,改变了我。

那天是星期二。晚自习的时候,班主任着急地把我叫到办公室,充满信心地对我说:“xx,周五就要进行文明班级的评比了,以主题班会的形式。班长不在这里,所以我决定把这一次举行主题班会的任务交给你,你先去把稿子整理一下,时间紧迫,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老师那充满肯定与信任的目光打动了我,给了我力量。我暗暗下定决心,这一次,我一定要主持得很出色。时间过得很快,转身的功夫,星期五如约而至。下午,随着班会课铃声的响起,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在心底为自己鼓劲加油。我有点紧张地走上讲台,环视全班,惊讶地发现——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同学,都用充满信任的眼神看着我。不知是不是大家的信任给了我力量,我刚开始的不安被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所替代。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好像更成熟了。我的主持很成功。可是那些上台演讲的学科代表却十分紧张。当所有代表发言完之后,我才发现——距离下课还有半节课的时间。这可怎么办呢?我在台上顿时慌了起来,不断用求助的眼光看向老师。老师冷静地用口型告诉我:别慌,临场发挥。我点了点头,再次深呼吸,调整自己的心态,将班会的内容再重新为大家总结了一下。虽然没有争取到太多的时间,却也给班会留下一个完美的收场。

在大家的掌声中走下讲台,我如释重负地呼了一口气。这才意识到,我的“讲台恐惧症”不知不觉已经消失不见。我觉得那时的自己,

长大了不少。

从恐惧到轻松的过程中,我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尝试过程,而这个过程,也正是我一步一步成长的见证。在尝试中,我不断地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在尝试中,我努力地成长。

在尝试中成长二

每一次木棉花开,每一次破茧成蝶,都是在尝试中成长,焕发生命的光彩。

尝试——在余寒犹厉中成长。

寒风席卷了校园里的绿意。初春的阳光洒下,将光秃的树桠印画在地面上。落尽了叶的木棉树无力地伸展,一片颓然,满目萧瑟。一场酣畅淋漓的春雨,洗刷着冬季的足印。我沐浴着晨曦,漫步在春日里的校园。猛地抬眼,一抹微红映入眼帘,仿佛点亮了灰色的世界,让我心头一颤,不由得停下了脚步。那朵木棉花苞,镶嵌在枯槁的树枝间。她在料峭春寒中苏醒,尝试着面对凛冽的风,尝试着抵挡刺骨的冷。风裹挟着一分荒凉而来,纤细的树枝猛地晃动,发出喑哑的呻吟。木棉花咬着牙,匍匐在枝头。寒风撕裂着她孱弱的花瓣,她却挺起了不屈的脊梁。尝试着与自然的考验抗衡,尝试着在烈风中直起身子。终于,她经受住寒冷的侵蚀,在枝头绽放独有的靓丽。在尝试中,我看到,她成长了,长成几树半天红似染,长成初春的第一抹生机。

木棉花开。那跃动的生命,火红的精魂,告诉我,我们会在尝试中成长。

尝试——在重重丝茧中成长。

毛虫,将自己裹藏在千万丝缕中。从沉睡里初醒,张开眼,无尽的黑暗充斥着他的世界。没有了明媚的阳光,没有了翠色的嫩叶。看不到云淡风轻,看不到春华秋实。但,他的双眸里闪现出一种坚毅的光芒。面对注定的挫折,他尝试着挑战命运。蜕变的痛苦焦灼着他的身体,他感到来自身体每一个角落的炽痛。他想要挣脱,挣脱这个黑暗的牢笼,挣脱这个灵魂的枷锁。他无声地呐喊着,用柔软的头颅尝试着冲撞厚厚的蚕蛹。一次,两次,百次,千次。我明白,毛虫在不断的尝试中,健壮着自己的体格,磨练着自我的意志。终于,清新的空气沁入心田,他挣开眼,天上太阳正晴。他冲开丝茧,起舞翩跹。

破茧成蝶。那绚丽的色泽,舞动的身姿,告诉我,我们会在尝试中成长。

走出寒冷,走出困顿。我们需要尝试。在尝试中,让我们的心灵坚毅,让我们的生命重塑价值。在尝试中,我们体味着命运的历练,我们张开臂膀,拥抱蓝天。在尝试中,我们成长,成长为迎寒盛开的木棉,成长为冲破阻碍的彩蝶,成长为新一轮的旭日。

在尝试中成长。退缩时,怀想每一次木棉花开,每一次破茧成蝶。在尝试中成长,就能看到,自己的人生,春暖花开。

第5篇:中考作文训练之命题作文

一、知识点精讲

命题作文是比较传统的作文形式,也是学生平时作文训练的主要形式之一。全命题作文,是指给定明确的作文题目,要求考生根据题目选材,组织材料,确立中心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它是一种非自由状态下的写作。

命题作文无论题目的长短、深浅、熟悉或陌生,抽象或具体与否,所命题目均有展现自我、展现个性、关注生活,关注热点的倾向,写作范围多以考生——“我”为圆心,以“生活”为半径,以“我”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读书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等为侧重点,共同构成命题作文的写作空间,成为考生搜集写作素材、提炼作文主旨、展示个性风采、抒发真情实感的主要阵地。

受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影响,近几年,命题作文的形式由传统的“文题+要求”的形式,改革为“提示语+文题+要求”的命题形式。提示语的作用在于:

多方面列举可写内容,启发考生从多角度选材构思,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提示语中的省略号启发考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继续寻找新鲜材料。

二、写作技巧 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扩缩法:将字数少的题目加上适当的限制性语言,使其变得具体易写;将字数多的题目压缩,抽出主干或中心词。

寻“睛”法:就是寻找作文题目的“题眼”——题目中的关键字眼。A、用独词作题目的,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这个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本质特点上,抓住了它的本质特点,或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或写出它的比喻意义,或写出它的引申

意义,这就是题眼。所谓“单字题”,就是指文题是一个字,比如,名词单字题“书”、“路”、“桥”,动词单字题“读”、“问”、“看”,形容词单字题“忙”、“杂”、“新”,等等。单字题的写作范围明确,降低了作文的审题难度,但也增加了考生审题时犯错误的机会,所以要慎重审题。写独字题作文,要注意这个词的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写作时,要么写它的本来意义,要么写它的比喻意义,要么写它的引申意义,不要全面思考,只要抓住1点就行,这叫做“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比如“读”,可写它的本来意义“读书”,也可写它的比喻意义“读人生”、“读社会”、“读人”等,在“读”的后面加上适当的宾语,或在其前后分别缀上适当的词语,这样文章写起来就会具体而不空泛了。所谓“双字题”,指文题是两个字的词语。这类文题写作范围较大,题旨有时不够明朗,比如,“蜡烛”、“习惯”、“幸福”、 “攀登”等。双字题虽然审题对象集中而明确,但由于提供的审题信息相对较少,因此也容易让考生产生偏读甚至是误读,所以对题目的准确审读便成为写好此类作文的关键。双字题审题时可采用“补足因素法”。双字题往往条件少,题意隐蔽空泛,审题时,在不改变原题题意的前提下,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给原题补加一些新因素,使题旨显露出来。如写《变化》,有位同学就在“变化”的前面补加一个新因素“奶奶的”,这样写作范围就明朗多了,然后他就选取 “奶奶的变化”这个角度,写奶奶从看不惯年轻人跳迪斯科到自己上街加入老年秧歌队,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再如写《心愿》,可选取“我的心愿”、“老师的心愿”等角度来取材立意。例一2008大连

(2010北京)凝聚亲情,才会有幸福的家庭;凝聚有益,才会有温馨的集体;凝聚爱心,才会有和谐的社会;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理

想……请以“凝聚”为题,写一篇作文。

准确理解凝聚的含义。作文中影体现个体融入集体的立意。

B、偏正型结构的题目,题眼大多在偏的部分;短语题就是题目以短语形式出现,如“一件小事”、“激动人心的时刻”、“用心看世界”、“风雪路上”、“我学会了关心别人” 等。一般来说,在单字题、双字题的前面或后面添加上适当的修饰或补充成分,就变成了短语题。比如,在单字题“看”的前面添加状语“用心”,在后面添加宾语 “世界”,就变成了一个短语题“用心看世界”,短语题由于具有一定的修饰补充限制成分,所以题旨相对比较明朗。遇到短语题,先要辨别其意思是否完整,审题时是否需要增补其他成分。议论性和说明性的文题,一般不用增补,记叙性文题则不同,除部分题目如“她有一颗纯真的心”之类外,相当数量的文题都需要先增补必要的成分才能进行审题。这是因为,短语充当题目,外延一般较大,取材范围较广,要写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景,没有一定的限制则很难把文章写具体了。如果是动宾式短语,可补上主语,如“看电影”,可补“我”、“我们”、“张叔叔”等;如果是表示领属关系的偏正式短语,需要补上谓语,如“邻居家的小男孩”,可补“不听话”、“真淘气”、“很聪明”等;如果是修饰性的偏正式短语,多数情况下既要增补主语,又要增补谓语,如“幸福的家”可补成“她有一个幸福的家”。

例三:2010大连 例四:2010本溪 D、一个句子的题目,谓语多为题眼。句子题,即作文题目是一个句子。由于句子题本身包涵着相对完整的意思,只要细心梳理其结构,便可领会题目规定的大体要求。一般情况下,句子充当题目的现象多出现在记叙性文体中,说明性

和议论性的文体中相对少些。结构较复杂的长句,由于其修饰补充成分较多,审题的难度就大些。例如,“我班最近来了一个女同学”这个题目中,“同学”这个宾语点明记叙的对象;“女”字表明这个“同学”的身份,选材应注意女性的特点;“一个”点明“同学”的数量,写两个或多个显然跑题了;“最近”限定时间范围,写“最近”以外的时间就不符合题意;“我班”二字,提供了空间范围,应写本班的故事才对应得上;题目中的“了”字,不是可有可无的,它表示这个“同学”已经来到,而不是尚未来到或将要来到,倘若把“了”字改换为“的”字,题目的语法结构就会发生变化。相比较而言,像“我的妈妈”、“风筝是这样制作的”“有志者事竟成”等,题意简明,审题时曲折少,省力些。

例五:(2008河北)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选材要取自生活,体现阳光,注意不能片面理解阳光的含义,应挖掘阳光的深层含义,阳光应该是健康、向上、乐观的意思,选材要围绕这一主题。

2008-2010辽宁各市中考命题作文集锦

(2010大连)有一个哲人曾说:给予永远比接受愉快。回首来路,你是否曾体验过给予的愉快呢?唐代诗人孟郊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表达对慈母的感恩之情,面对亲人、朋友、社会、自然的爱,你是否也曾捧一颗“寸草心”予以回报呢?

请以“寸草心”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0抚顺)每个人都会流泪 (2010本溪)心中绽放的花朵

(2010锦州)“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你的家族里,那些年纪大的长辈

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经验。他们或睿智,或慈爱,或幽默,或有着更多让你喜爱的性格和品质。

请以“家有一老”为题,写一篇作文

(2010营口)请以“那一刻,不同寻常”为题写一篇作文 (2010铁岭)无法阻止的脚步

(2009大连)诗人普希金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请以“亲切的怀恋”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2009锦州)初三的生活一晃而过。在这过去的一年里,你一定会有许多成功、失败、欢乐、痛苦的经历或感受,你变得成熟了。面对即将升入初三的学弟学妹们,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轻易“给学弟学妹们的一封信”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2009营口)路口

(2009阜新)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在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中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年轻画家琼珊不幸染上了肺炎,生命垂危。她固执地认为窗外飘零的藤叶就是自己生命的昭示,当最后一片叶子掉落,就是她生命终结的时刻。老画家贝尔曼冒雨画出终生追求的杰作——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唤起了琼珊对生命的渴望。琼珊凭着这一片绿叶顽强地活了下来。

小小的一片绿叶,却蓬勃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其实,在你生命的某一个季节里,也会有这样一片绿叶: 一个微笑、一次鼓励、一张奖状……它是你生命之树常青的力量,是你向太阳出发的希望。请以"留住生命里的一片绿叶"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2008大连))“醒”字,含义丰富,可以理解为“醒悟、觉醒、警醒、唤醒”等。“醒”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因某个(些)人、某件(些)事、某种事物的触动而生发感悟的过程,“醒”是一个人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肤浅到深刻的提升过程,是一个人学识、品格、信念……自我完善的过程。

请以“醒”为题,写一篇作文。

四、实战训练

人生道路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甚或一句话,一则故事……在不经意间触动了你的内心,启迪你的灵魂,点亮你的心灵……

请以“点亮心灵的灯”为题,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一些小的举动,往往能给人心灵的震撼,使人能感受到内心世界带来的变化。 详略得当,开头结尾走到茶几边,我认出了外婆的杯子,但是哪一个才是妈妈的杯子呢?突然之间,我觉得,自己真得太不了解父母了。当妈妈为我倒水时,我却不知她的杯子是什么样的;当妈妈为我夹我喜欢吃的菜时,我却没想过他们是爱吃淡一点,还是浓一点。。。。。。2009年到了,意味着过去一年的逝去和新的一年的到来。妈妈为我操劳了一整年,仔细想想,现在的我也应该为她做一点点事了。

于是,我决定先将茶沏好再找杯子。学着爸爸平时沏茶的顺序,我先从茶柜里找出了一罐普洱茶,再往烧水的壶里加入水放在电茶炉上烧,接着,我将爸爸已经掰好的普洱茶片拿了两片放在盖碗里,等了一会,水开了,我小心地将水注入盖碗,将盖盖上,把盖碗里第一遍的茶水滤掉,然后再次注水,盖上盖,焖一会才两手并用地将茶水倒入茶海里,因为第一次自己动手,盖碗的烫手是我所没想到的,手忙脚乱的我弄得茶几上一片片的水渍。重复几次这样的程序后,我先

帮外婆倒了一杯茶,因为外婆特别喜欢喝茶。当外婆从厨房走出来的时候我已经把茶都给倒好了,这时,外婆才告诉我哪一个是妈妈的杯子。

妈妈起床了,我双手捧着水杯送到她的面前,就像捧着一颗温热的心。妈妈一愣,随即脸上露出了微笑,她一手接过水杯,伸出另一只手将我拉进了她的怀里,那手轻轻柔柔地在我的头上抚摸着,接着妈妈在我的脸上深深地亲了一口。虽然妈妈经常亲我,但这一刻的亲吻却最让我感到幸福。我抬起头对妈妈说:“妈妈快喝吧,要不茶要凉了。”妈妈仰起了脖子,张着嘴巴,“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大口。看她那甜蜜蜜的样子,仿佛微苦的普洱茶也是蜜一般甜。

我记得在我小学的时侯,就读过一首曹值的七步诗:“煮豆持作梗,辘毂以为汁;秸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那时只知其大意,只知道曹操的长子曹丕继位,他在一些奸臣的影响下,担心他的同胞弟弟曹值篡位,便逼迫曹值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否则处死;结果他的弟弟就在七步之内写出了流传至今的“七步诗”。当时这首诗对曹丕也是一种极大的潮讽。

几个世纪过去了,社会和生活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应该说人的素质也应有所提高;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是离不开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有人说: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但是,兄弟姐妹的团结并不是真对与他人打架斗殴,在生活上,事业上应是不可或缺的照应;俗话说“一根筷子容易断,十双筷子断就难”;可见,团结是一种力量,只有团结才有攻不破的堡垒。

然而,就在生活优越的今天,兄弟姐妹往往因为一点小事,一点利益而你争我斗,反目成仇,甚而相残;我和我的朋友在聊天时有时聊及这个问题,有人这样评论:一个人生活在世上,如果不顾亲情,对兄弟姐妹甚至父母于不顾,那他

在这个社会上和任何人都不要谈“情”字,特别是友情。

树大分枝,各自成立家庭后,在生活中一些小事是难免发生的,但要看你怎样去对待,把金钱和利益看的太重,那麽,你就会值亲情于不顾;看淡名利,注重亲情才是做人的底线;争则不足,让则有余,在利益和金钱面前,我们何不礼让一点,做一个有道德、有素质、有亲情的人呢?

家和万事兴,团结是一种力量,让我们团结友爱,和睦共处,为个人的事业、为家庭的生活、为国家的兴盛而看重亲情、友情、爱情;把金钱和利益看淡一些吧! 人过留名,雁去留声,希望在几十年之后,当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时侯,留给后人的不是唾泣,而是美愉。

今天是她父亲的生日,她要回家和父亲一起过生日.我很理解她的想法,更理解她的思念之情.是的,她父亲已经六十多岁了,为了子女的成长与幸福,含辛茹苦,真的的不容易.话说过来,人一辈子真的很不容易.人年老时非常希望能够和子女在一起,即使不能在一起,哪怕一个电话甚至一个短信,父母也已经很知足了.我由于长期在外,很想念爸爸妈妈.想起过去,心里真的很辛酸,父母亲为了我们的成长真的付出了很多,然而他们现在又生活得怎么样呢?想起过去的一幕一幕,我心里很难受!我很希望做做子女的我们,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不让父母担忧,这是最基本的我们应当做的事情. 谈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一部电影《我的兄弟姐妹》,这是一部关于亲情的影片,暂且不管故事的真实性,主要考究它的内涵. 主人公齐思甜和哥哥齐忆苦、妹妹奇妙、弟弟齐天生活在一个不富裕却充满温馨和爱的家。然而在一个暴风雪的夜晚,他们的母亲旧病复发,咳得吐血了。父亲背她去医院,却出了意外,他们俩都亡故了。次日,另一家人搬进了四个孩子的家。性格刚强的哥哥无法忍

受这个新家庭的种种,无奈地带着弟弟妹妹离开了家。他们开始四处奔波,寻找落脚之处。当实在没有能力照顾弟弟妹妹的时候,他把妹妹齐思甜送给一对正要出国的夫妇;把弟弟送给他的舅妈一家;又把小妹妹带到一对老人家中请他们收养。他自己和弟弟妹妹们便各奔东西……20年后,齐忆苦在北京当上了出租车司机;齐思甜出国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了音乐家;齐天成为东北大学学生;齐妙却当上了舞厅小姐。在北京的音乐会上,思甜蓦然回首的瞬间,音乐霎时凝固了。他们四人拥抱在一起,泪水顺着另一支悠扬的乐曲落下,听众的掌声久久不息……终于,他们有了一次永久的重逢。

齐思甜的父亲是一个音乐教师,他们一家人都生活在音乐的天堂里,这也为后来思甜成为音乐家打好了基础。父亲说:“人生路上有许多困难的事情,只要有音乐在,你的灵魂便不再寂寞。”这位父亲是伟大的,他乐观开朗,以身作则。尽管他和蔼可亲,但同时又是一个严厉的父亲。有一回,齐忆苦偷邻居家的鸡蛋,是为了满足妹妹小小的心愿。而他却因此挨了父亲的鞭子,还罚他站在雪地里很久。在父亲被分配到别的地方边劳动边教音乐时,他对这“莫须有的罪名”并没有悲愤倒下,而是瞒着家人当搬运工挨家挨户送木材,还干各种各样的粗活。他也没有一丝怨言,还对孩子说:“我没事。”懂事的孩子们也拿起了工具,帮父亲干活。他哼着小调,阳光幸福地洒在他们脸上。

可见,这位父亲是多么伟大,他以他的行动告诉了孩子们音乐的重要性及如何面对生活的苦难。

那么,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后来的四个孩子重逢,使他们欢聚,使他们接受心灵的洗礼?

毋庸置疑,是亲情。

寒冷的冬天,四个孩子依偎在车站。他们在为下一餐饭而担心着。“哥,我饿。”、“哥,我冷。”、“哥,我想回家……”弟妹们的话刺痛了哥哥。他说:“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不让你们受委屈。”事实上他也这么做了。如果不是亲情,他又何必活得如此累呢?他又怎能忘记,那一晚,父母临走时对他的嘱咐:“你是哥哥,要照顾好弟弟妹妹。”

生活改变了许多人和事,也改变了他们。但是,亲情是始终不渝的。 最小的妹妹齐妙长大后竟成了舞厅小姐!她离开原来的家后,养父母去世得早,加上无人看管,就开始堕落下去了。她在20年后与齐思甜相遇时,大言不惭地对她说她满足于当前腐朽昏暗的生活方式。但是自那以后,她回忆起以前的一点一滴,又不免伤感和懊悔。她发现自己对不起所有爱她的人,她的良心受到了谴责。于是,亲情的归来使她的精神方面的巨人复活了!她的灵魂才得以解放。

亲情给人以新生,亲情又犹如一支镇心剂。

亲情是心中的太阳,照耀着我们;亲情是温柔的春风,抚摸着我们;亲情如绵绵的春雨,滋润着我们。

亲情是雪,晶莹剔透;亲情也可以是雷,惊天撼地。

亲情可以是灯,温暖柔和;亲情也可以是微弱的烛光,不亮却很辉煌。 不管怎么说,亲情一定是无价的宝藏。

没有了亲情,世界变得荒芜、凄凉;没有了亲情,生命则无法繁衍后代;没有了亲情,生活就单调枯燥;没有了亲情,人间也成了地狱。

亲情是沟通两代之间思想交流的桥梁,是一条连结两颗心的纽带。 “兄弟姐妹原是天上掉下的水花,谁也不认得谁。但落在地下后,结成一体,结成冰,化成水,就永远也分不开了。”

“临行密密封,意恐迟迟归”,是亲情。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也是亲情。

无价的亲情呵,愿我们在你的鼓舞下,驶向美好灿烂的明天。关于亲情的影片..我看这部影片时,心情很沉重,流泪了. 我想,不论一个人的出身是多么卑微,只要我们能够记住亲情的鼓舞与期待,只要我们我们去刻苦努力,只要我们在心理上能够战胜自己,那么我们就是生活的强者!

第6篇:中考作文训练之命题作文

一、知识点精讲

命题作文是比较传统的作文形式,也是学生平时作文训练的主要形式之一。全命题作文,是指给定明确的作文题目,要求考生根据题目选材,组织材料,确立中心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它是一种非自由状态下的写作。

命题作文无论题目的长短、深浅、熟悉或陌生,抽象或具体与否,所命题目均有展现自我、展现个性、关注生活,关注热点的倾向,写作范围多以考生——“我”为圆心,以“生活”为半径,以“我”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读书生活、精神文化生活等为侧重点,共同构成命题作文的写作空间,成为考生搜集写作素材、提炼作文主旨、展示个性风采、抒发真情实感的主要阵地。

受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影响,近几年,命题作文的形式由传统的“文题+要求”的形式,改革为“提示语+文题+要求”的命题形式。提示语的作用在于:

多方面列举可写内容,启发考生从多角度选材构思,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看法。提示语中的省略号启发考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继续寻找新鲜材料。

二、写作技巧

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

扩缩法:将字数少的题目加上适当的限制性语言,使其变得具体易写;将字数多的题目压缩,抽出主干或中心词。

寻“睛”法:就是寻找作文题目的“题眼”——题目中的关键字眼。A、用独词作题目的,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这个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本质特点上,抓住了它的本质特点,或写出了它的象征意义,或写出它的比喻意义,或写出它的引申意义,这就是题眼。所谓“单字题”,就是指文题是一个字,比如,名词单字题“书”、“路”、“桥”,动词单字题“读”、“问”、“看”,形容词单字题“忙”、“杂”、“新”,等等。单字题的写作范围明确,降低了作文的审题难度,但也增加了考生审题时犯错误的机会,所以要慎重审题。写独字题作文,要注意这个词的本义、比喻义和引申义,写作时,要么写它的本来意义,要么写它的比喻意义,要么写它的引申意义,不要全面思考,只要抓住1点就行,这叫做“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比如“读”,可写它的本来意义“读书”,也可写它的比喻意义“读人生”、“读社会”、“读人”等,在“读”的后面加上适当的宾语,或在其前后分别缀上适当的词语,这样文章写起来就会具体而不空泛了。所谓“双字题”,指文题是两个字的词语。这类文题写作范围较大,题旨有时不够明朗,比如,“蜡烛”、“习惯”、“幸福”、 “攀登”等。双字题虽然审题对象集中而明确,但由于提供的审题信息相对较少,因此也容易让考生产生偏读甚至是误读,所以对题目的准确审读便成为写好此类作文的关键。双字题审题时可采用“补足因素法”。双字题往往条件少,题意隐蔽空泛,审题时,在不改变原题题意的前提下,可以在自己的头脑中给原题补加一些新因素,使题旨显露出来。如写《变化》,有位同学就在“变化”的前面补加一个新因素“奶奶的”,这样写作范围就明朗多了,然后他就选取 “奶奶的变化”这个角度,写奶奶从看不惯年轻人跳迪斯科到自己上街加入老年秧歌队,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收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再如写《心愿》,可选取“我的心愿”、“老师的心愿”等角度来取材立意。例一2008大连

(2010北京)凝聚亲情,才会有幸福的家庭;凝聚有益,才会有温馨的集体;凝聚爱心,才会有和谐的社会;凝聚智慧和力量,才能够战胜困难,实现理想„„请以“凝聚”为题,写一篇作文。

准确理解凝聚的含义。作文中影体现个体融入集体的立意。

B、偏正型结构的题目,题眼大多在偏的部分;短语题就是题目以短语形式出现,如“一件小事”、“激动人心的时刻”、“用心看世界”、“风雪路上”、“我学会了关心别人” 等。一般来说,在单字题、双字题的前面或后面添加上适当的修饰或补充成分,就变成了短语题。比如,在单字题“看”的前面添加状语“用心”,在后面添加宾语 “世界”,就变成了一个短语题“用心看世界”,短语题由于具有一定的修饰补充限制成分,所以题旨相对比较明朗。遇到短语题,先要辨别其意思是否完整,审题时是否需要增补其他成分。议论性和说明性的文题,一般不用增补,记叙性文题则不同,除部分题目如“她有一颗纯真的心”之类外,相当数量的文题都需要先增补必要的成分才能进行审题。这是因为,短语充当题目,外延一般较大,取材范围较广,要写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景,没有一定的限制则很难把文章写具体了。如果是动宾式短语,可补上主语,如“看电影”,可补“我”、“我们”、“张叔叔”等;如果是表示领属关系的偏正式短语,需要补上谓语,如“邻居家的小男孩”,可补“不听话”、“真淘气”、“很聪明”等;如果是修饰性的偏正式短语,多数情况下既要增补主语,又要增补谓语,如“幸福的家”可补成“她有一个幸福的家”。

例三:2010大连

例四:2010本溪

D、一个句子的题目,谓语多为题眼。句子题,即作文题目是一个句子。由于句子题本身包涵着相对完整的意思,只要细心梳理其结构,便可领会题目规定的大体要求。一般情况下,句子充当题目的现象多出现在记叙性文体中,说明性和议论性的文体中相对少些。结构较复杂的长句,由于其修饰补充成分较多,审题的难度就大些。例如,“我班最近来了一个女同学”这个题目中,“同学”这个宾语点明记叙的对象;“女”字表明这个“同学”的身份,选材应注意女性的特点;“一个”点明“同学”的数量,写两个或多个显然跑题了;“最近”限定时间范围,写“最近”以外的时间就不符合题意;“我班”二字,提供了空间范围,应写本班的故事才对应得上;题目中的“了”字,不是可有可无的,它表示这个“同学”已经来到,而不是尚未来到或将要来到,倘若把“了”字改换为“的”字,题目的语法结构就会发生变化。相比较而言,像“我的妈妈”、“风筝是这样制作的”“有志者事竟成”等,题意简明,审题时曲折少,省力些。 例五:(2008河北)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选材要取自生活,体现阳光,注意不能片面理解阳光的含义,应挖掘阳光的深层含义,阳光应该是健康、向上、乐观的意思,选材要围绕这一主题。

2008-2010辽宁各市中考命题作文集锦

(2010大连)有一个哲人曾说:给予永远比接受愉快。回首来路,你是否曾体验过给予的愉快呢?唐代诗人孟郊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表达对慈母的感恩之情,面对亲人、朋友、社会、自然的爱,你是否也曾捧一颗“寸草心”予以回报呢?

请以“寸草心”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0抚顺)每个人都会流泪

(2010本溪)心中绽放的花朵

(2010锦州)“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你的家族里,那些年纪大的长辈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人生经验。他们或睿智,或慈爱,或幽默,或有着更多让你喜爱的性格和品质。

请以“家有一老”为题,写一篇作文

(2010营口)请以“那一刻,不同寻常”为题写一篇作文

(2010铁岭)无法阻止的脚步

(2009大连)诗人普希金说:“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请以“亲切的怀恋”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2009锦州)初三的生活一晃而过。在这过去的一年里,你一定会有许多成功、失败、欢乐、痛苦的经历或感受,你变得成熟了。面对即将升入初三的学弟学妹们,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轻易“给学弟学妹们的一封信”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2009营口)路口

(2009阜新)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在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中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年轻画家琼珊不幸染上了肺炎,生命垂危。她固执地认为窗外飘零的藤叶就是自己生命的昭示,当最后一片叶子掉落,就是她生命终结的时刻。老画家贝尔曼冒雨画出终生追求的杰作——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唤起了琼珊对生命的渴望。琼珊凭着这一片绿叶顽强地活了下来。

小小的一片绿叶,却蓬勃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其实,在你生命的某一个季节里,也会有这样一片绿叶: 一个微笑、一次鼓励、一张奖状„„它是你生命之树常青的力量,是你向太阳出发的希望。请以"留住生命里的一片绿叶"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2008大连))“醒”字,含义丰富,可以理解为“醒悟、觉醒、警醒、唤醒”等。“醒”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因某个(些)人、某件(些)事、某种事物的触动而生发感悟的过程,“醒”是一个人的认识由模糊到清晰、由肤浅到深刻的提升过程,是一个人学识、品格、信念„„自我完善的过程。

请以“醒”为题,写一篇作文。

四、实战训练

人生道路上,总有一些人,一些事,甚或一句话,一则故事„„在不经意间触动了你的内心,启迪你的灵魂,点亮你的心灵„„

请以“点亮心灵的灯”为题,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一些小的举动,往往能给人心灵的震撼,使人能感受到内心世界带来的变化。

详略得当,开头结尾

第7篇:中考作文命题预测

作文命题参考

1.在你的长成过程中,有许多人、许多事、许多精神、许多情感„„会伴你一路同行,令你铭记,令你感怀,令你奋进。请你以“

伴我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选文题一,题目自拟。如选文题二,须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明、人名。

2.在家里,我们受到父母、亲戚的呵护和关心;在学校,我们得到老师、同学的厚爱与鼓励;在社会,我们也会得到人们的真诚帮助;就是在大自然,我们同样享受到阳光雨露的恩泽„„对此,我们应当心存感激,并知恩图报。 请以“感恩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在题目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如父亲、母亲、同学、朋友、大自然等)使题目完整,并将题目抄在正文的第一行。②文体不限,文字不少于600字。③题目和正文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

3.依依翠柳,郁郁繁花,嫩嫩春笋,茵茵小草„„万物被温暖照亮,生机勃勃,尽情展示大自然的绚丽。

在青春旅途中,你也常被温暖照亮:眷眷亲情,殷殷师恩,醇醇友爱„„让你坎坷变坦途,郁闷变快乐,单调变精彩,蓬勃向上,纵情演绎成长的浪漫。 请以“被温暖照亮”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⑧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4.电视,成为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网络,给了我们无限的空间;短信,传递着人间的温情„„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请以“______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为题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所填词语要与科学技术有关。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与本人相关的人名、校名。

5.生活是无字书,社会是大课堂。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我们感动,引我们思索,给我们教益,是我们明白一些做人、行事的道理。 得请以“那一次,我懂得了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根据你所写内容选一个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6.歌,咏叹生活的酸甜苦辣;歌,抒尽人间的喜怒哀乐;歌,穿透历史,在文学艺术的殿堂里余音绕梁;歌,跨越地域,在千千万万人的心灵里引发共鸣。 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像,你会发觉:山水有歌,风雨有歌,岁月有歌,亲情有歌,校园有歌„„(提示:“歌”既可作名词,又可作动词。) 请以“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代替。 7.题目:那一次,我尝到了__________的滋味 要求:①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扣题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本市人名、地名、校名者,请用××代替。

8.台湾女作家三毛说:“人想有益于社会,必须把自己塑造成器,想成器,就必须有那么点精神。”请以“人要有那么点精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9.我爱__________ 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上可填一种情景,如“雪花飘飘”等;可填一种事物,如“家乡的白兰瓜”、“美丽的九寨沟”等;还可填一种活动、行为,如“唱歌”、“读书”等;„„

10.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要求:①字数在600左右;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文题一:以“发生在初三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文题二:我从 (生活、母亲、书本„„)那里学到的 (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补全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 11.善待___________(生命、亲人、自己、友情„„)

① 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补全题目,写一篇不少600字的文章。 ② ②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12.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有喜悦,有愤怒,有忧伤,有快乐„„身体的变化,生活的酸甜苦辣,世界的纷繁复杂,有多少事有多少想法藏在人的心里,有多少解不开的疙瘩„„

请以“心事”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13.人生离不开希望,没有希望的日子生活会暗淡无光。希望随处可见,父母眼神饱含着希望,师长叮嘱时寄托着希望,朋友交往中浸透着希望;希望因人而异,有的希望自己学业有成,有的希望家庭幸福,有的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希望伴随着人的一生,只要守住心中的希望,成功离我们很近;只要拥有美好的希望,幸福就在我们的心里。 请以“希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4.(1)请以“我的良师益友”为题,写一篇文章。

(2)请以“ 有___________才有真正的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横线上可以填的词语如:志气、宽容、付出、自信、真诚、善良的心、无私的爱„„ 要求:

①文体自定。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15.请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进出时都需要开门或是关门,生活中到处存在着门,有形的门,无形的门 „„门的内涵不同,引发的故事和感想也不同。请以“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2)____________,请听我倾诉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如:父母、老师、人类„„),使题目完整,然后写作。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③不少于600字。

16.让___________走进心灵

1.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如:“善良”、“勇敢”、“快乐”、“感恩”、“春天”、“音乐”、“明月清风”、“崇高的精神”、“灿烂的阳光”等(可根据自己需要填写其他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文章不少于600字左右。文体不限。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17.亲爱的同学,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你难免心潮起伏:成功的喜悦、求学的艰辛、师长的关爱、同学的帮助„„你一定有说不完的话。 请你以“一起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最真实的情感。文章不少于600字。

18.文题一: 在海边,有一个拣贝壳的小男孩儿,每拣一枚贝壳,他都认为不是最好看的,就把它扔掉。黄昏来临,其他孩子都拣了满满一篮子美丽的贝壳,而他却愁眉不展,篮子里空空的。

屠格涅夫说:“人生的最美,就是一边走,一边捡拾散落在路旁的花朵。那么,一生将美丽而芬芳。”

每一枚贝壳,每一朵小花,都值得我们珍惜,都能给我们以启示。请根据自己的经历、体验,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文题二:震撼心灵的________________ 要求:文题一,要先拟题,后作文;文题二,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感情真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用“×××”代替。 19.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请以“风景、感动、和谐、竞争)_________无处不在”为题写篇文章。题二: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一次送茶送水是一朵花.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荐能是一朵花 „ „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请以“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 1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如选题一,请在提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词语补全题目;如选题二,围绕话题自拟题目。( 3)不少于 6 00字。(4)书写工整、规范。(5)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

20.国家与国家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对手无处不在。他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象,还可能就是自己。失去了对手,往往就会失去借鉴、失去压力、失去竞争;有了对手,或许他会激发你的动力、成就你的命运。谈到对手,我们将产生许多的联想和感悟。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

21.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皆成文章。亲情使人感动,友谊令人陶醉,美景让人留恋。如海一般的父母深情,如梦一般的金色童年,如画一般的山山水水„„值得一写的真是太多了。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来抒写吧!

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以《_______ 如_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在“如”字前后分别填入合适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2.对每一件美好的事物,我们也许都会心存感激。感谢师长辛勤的工作,感谢同伴热心的帮助,感谢挫折带来的磨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真诚与美丽,体验成长中的活力与快乐,那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怀来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请以“感谢 ”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要求先在 上填上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23.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雨露,就没有五谷的丰登;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爱情和友情,就没有爱的温暖相伴„„亲爱的同学,让我们以感恩的心去体察和珍惜身边的人、事、物;让多我们领悟和品味命运的馈赠与生命的激情。 请以“珍惜”为题作文。 要求:文章不少于600字,;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24.请以“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为题目作文。

提示:“浪花”的本义是“波浪互相撞击或拍击其他物体溅起的水点或泡沫”,“浪花”有其比喻义,如人们说“感情浪花”就是用的比喻义,“浪花”在这个题目中可以是广泛的比喻义,或喻事,或喻景,或喻物,或喻情等等,但应与“浪花”相关相似。据此,请大胆地从你的生活海洋中寻找一朵一朵的浪花吧。 要求:

为了更好地表达你的意思,使你的文章内容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25.令我感动的一幕

要求:内容健康,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形象,不少于600字。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句谚语说得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种种困难,在他人遇到困难时,伸出你的友谊之手,去帮他一把,余香就不仅仅留在你手中,还会沁入你的心脾。 请你结合上述内容,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27. 是一种享受 提示和要求:

① 请先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一个词或短语如“平淡”“等待”“吃苦”“冒险”“独处”“回报社会”等,使题目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第8篇:中考作文命题探求

每年中考结束后,人们最关心的是中考作文考了什么,命题者的价值取向是什么。下面就结合今年的中考作文题目探求一下命题者的心声。

一、题例分析

(一)值得借鉴的命题

1.抒写“自我”对生活的体验。

命题示例:

2008年上海市中考作文题

题目:我眼中的色彩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这是一个全命题作文,而且在题目前没有任何附加提示。它不同于前两年的作文试题。 2006年中考作文题《我们的名字叫_____》,关注的是“我们”这个群体的成长;而2007年的中考作文试题《记住这一天》则可以写“我”抑或“我们”。08年的题目直接变成“我”,这绝不仅仅是人称的变化,命题人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我”的视角,学会观察世界,审视生活、体味异彩纷呈的人生境界,抒写自己亲眼目睹、亲身经历的丰富的生活体验。

这是一个有难度、有创意的题目。难点在于对“色彩”的理解和抒写。如果仅仅将“色彩”理解为自然界中的五颜六色,立意未免过于狭隘,文章便不会写出“色彩”。但考生若能挖掘出“色彩”的丰富内涵,将自我“眼中”的那抹“色彩”定格于笔端,无论是汶川灾区废墟中冒死救人的解放军身上那抹刚毅的“橄榄绿”,还是奥运赛场上伴随庄严的国歌升腾的那团胜利的“朱红”,或者是雨中陌生人为你撑起的那把伞上温暖的“柠檬黄”……这些“色彩”都会因为小作者独有的视角、独特的表达而“色彩”斑斓起来。

今年还有许多地市的作文试题转向对个人、对自我的生活空间的关注。如山东省东营市的半命题作文《我依然》,四川成都市的半命题作文《震撼我心灵的》,南充市的全命题作文《这一天,让我铭记》……这些作文题都有利于考生抒写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

2.触摸考生的心灵世界。

命题示例:

2008年江西省中考作文题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的内心深处常常会有很多想法,这些想法有时却与自己的言行相矛盾:从来都很执著,有时也想退缩;一直都漫不经心,有时也想认真……坚强中有时也想痛哭一场;是非前有时也想正义一回……尽管不曾付诸行动,但这一切都是真情流露。

请以“有时,我也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根据自己所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少于600字。

这是一个很真实的命题,它的真实使你在提笔时不得不展露真情,它的真实使你在倾诉时无法矫情。这更是一个直击心灵的考题,它直接触摸每一位考生的心灵世界。题目前的提示语给学生以宽广的入手角度,给学生以神经的触动,它极易使学生在展纸援笔时一泻千里而不知其止。这种一触即发、不吐不快的题目当属一等的命题。

如果说语文试题应该充满人文关怀的话,这道题目应是人文性的最好体现。它绝不仅仅是关注自我的生活空间那样简单,更重要的是它关注学生的心灵空间和精神的成长,它使学生想去倾诉内心世界,它使学生的心灵充满美好的向往和憧憬。这才是对个体的“人”的关照。可喜的是今年有很多试题呈现出这一趋势。如无锡市的命题作文《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福建永春县的作文试题:“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你最想倾诉的是什么问题?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如此的命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3.捕捉生活的美丽瞬间

命题示例:

2008年山东枣庄市中考作文题

题目:在细微处

让我们再来看几个题目:

题目:那一幕,我难以忘怀

亲人的重逢,朋友的惜别;获得成功的时刻,遭遇失败的瞬间;误会冰释后的拥抱;绝处逢生时的欢笑……这一幕幕难以忘怀的画面,长久地定格在我们记忆的屏幕上。

让我们用深情的笔触描绘这一幕幕画面。

(2008年重庆市中考作文题)

题目:温暖的时刻

(2008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作文题)题目:美丽的瞬间

(2008年山东烟台市中考作文题)

上面这些题目,有几个词语很值得我们关注:“细微处”“那一幕”“时刻”“瞬间”。由此,不难看出命题者的命题取向:考查学生捕捉生活瞬间、工笔细描生活细节的能力。“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几道命题就是在启发我们去培养学生保持一颗细致、善感的心灵,让他们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发现、捕捉瞬间的美,让这瞬间的美丽在他们心中沉淀,在他们笔端定格!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这一类的题目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多出现几次,比《难忘的一件事》《有意义的一天》等题目要有意义得多。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而然会用生活中“难以忘怀”的“那一幕”来“时刻”“温暖”自己的心灵,体味生活中的真、善、美,从而做到作文与做人的统一。

4.品味生活的诗情画意

命题示例:

2008年广州中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春回大地,原野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那一棵棵、一排排的树,高的、矮的、直的、弯的、立的、倒的……无论是被凛冽寒风刮得一叶不剩的秃枝,还是依然挂着绿叶的繁枝,都又悄悄地吐出了新芽,嫩嫩的,翠翠的,或浅黄,或浅绿,或微微露出点粉色……

请以“又见枝头吐新芽”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这是一道富有诗意与情致的命题。它有形象的美感,有深刻的内涵,学生读到这个题目很容易引发联想,在头脑中重塑一幅幅初春时生机盎然、充满诗情画

意的的美景图,从而催生拓展和想象:春寒料峭的时节,枝头吐露的那浅浅的黄、那淡淡的绿、那微微的粉色,无不给人以惊喜、以希望、以力量,这是生命的颜色,是信念、是追求、是向往……。由此,题目中“新芽”的喻意便从“新芽”这一春天的物象拓展开去,这才是本题蕴含的深层的含义。

这个题目内涵丰富,涉及层面广泛,有着比较广阔的写作空间,给学生留有想象的余地,有利于考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情。但这类题目在学生审题和理解题意上有一定的难度,若学生理解不透题目中关键词语的涵义,文章便不可能有新意。如07年的广州中考作文题《心中有盏红绿灯》,08年的宁波市中考作文题《留在心底的风景》,均属此类。

因此,在日常的作文训练中,还需在审题上多下一点功夫。

第9篇:2013中考作文命题趋势

2013年陕西中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是什么?

作文命题形式主要有四种:命题、半命题、材料、话题。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早已经淡出人们视野,这几年中考命题主要是半命题形式,直接给出作文题目。

2009年陕西中考作文《在我的世界里,一切很美好》,2010年《在这里》,2011年《想看见你的笑》,2012年《逗号》,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趋势: 作文命题考试转向注重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主观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人生感悟。

命题的目的是:以此来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观察身边的人、事、 物、景,体味并发掘其中的善良和美好,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悟。主观化、自我化的色彩更加浓厚,让每位考生都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有感可发。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