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联考试题

2023-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生物必修三联考试题

高一生物必修2第一二章单元再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根据下图,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4条染色体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2.下面对基因型和表现型关系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C、在相同生活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在相同生活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3.母马的体细胞有染色体64条,公驴的体细胞有染色体62条。母马与公驴杂交的后代骡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

A.61 B.62 C.63 D.64 4.桃果实表面光滑对有毛为显性,在毛桃的植株上授以纯合光桃的花粉,该雌蕊发育成的果实应为( )

A.毛桃 B.光桃

C.1/3概率为毛桃 D.1/3概率为光桃

5.下列各项应采取的交配实验方法分别是( )

①鉴别一只白兔是否是纯合体 ②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的品种的纯度

A.杂交、测交、自交 B.测交、杂交、自交 C.杂交、自交、测交 D.自交、测交、杂交

6.具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的两个杂合体杂交,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7.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

A.A与b B.Y与y C.E与E D.f与f 8.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 ) A.1/4 B.1/6 C.1/8 D.1/16 9.黄色皱粒(YYrr)与绿色圆粒(yyRR)的豌豆杂交,F1植株自花传粉,从F1植株上所结的种子中任取1粒绿色圆粒和1粒绿色皱粒的种子,这两粒种子都是纯合体的概率为( )

A.1/3 B.1/4 C.1/9 D.1/16 10.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

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11.基因型为Bb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B与B.b与b和B与b的分开,分别发生在( )

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 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 ④精细胞变形成为精子

A.①②③ B.③③② C.②②② D.②③④

12.某细胞,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分子之比0∶0∶1∶1,则该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

A.有丝分裂中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 C.有丝分裂后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13.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 ( )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 B、豌豆先开花后授粉 C、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的植物 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14.孟德尔分离定律体现在( )

A.纯合子形成配子时 B.杂合子形成配子时 C.显性个体形成配子时 D.受精作用时

15.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与 aaBb 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Fl的表现型比例是: A . 9 :3 : 3 : 1 ; B .1 :1:1:1 C . 3 :l : 3 ; l ; D .3 :1 16.在下列关于血友病基因遗传的叙述中,不可能的一项是 A.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基因传给儿子 B.患血友病的父亲把基因传给儿子

C.患血友病的父亲把基因传给女儿 D.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基因传给女儿

17.右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这个细胞所处的时期为( ) A.有丝分裂中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D.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18.某生物的基因组成如图,则它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它的一个卵原 细胞产生卵细胞的种类分别

A.4种和1种 B.4种和2种 C.4种和4种 D.8种和2种

19.在进行减数分裂实验过程中,确认同源染色体的主要依据是 A.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B.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染色体

20.若某家庭已有4个孩子,3男1女,那么再生1个孩子是女孩的几率是( ) A. 0 B. 1/2 C. 1/4 D. 1/8

21.在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下列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

2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

A.在减数第

一、第二分裂后期都出现 B.同时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C.同时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D.同源染色体分离出现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出现于减数第二次分裂 23.两个黄色圆粒豌豆品种进行杂交,得到6000粒种子均为黄色,但有1500粒为皱粒。两个杂交亲本的基因组合可能为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27.关于右图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该图可以表示次级卵母细胞 C.该图中含有4个染色体和4个染色单体 D.能产生该图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

28.下列表示纯合体的基因型是 ( ) A.AaXHXH B.AABb C.AAXHXH D.aaXHXh

30.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一定为杂合子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体细胞中只含有成对的常染色体

B.生殖细胞中只含有性染色体

C.体细胞中含有成对的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D.生殖细胞中含有成对的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15.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变化是( )

A.形成四分体 B.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同源染色体分离 D.着丝点一分为二

16.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同源染色体来源相同,是来自父方或母方的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 B.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

C.减数分裂时能配对联会在一起的两条染色体 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必须分离的两条染色体

17、动物卵细胞与精子形成不同之处是( ) A.次级卵母细胞进行的是普通的有丝分裂 B.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C.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复制时期不同

D.一个卵原细胞能形成两个次级卵母细胞

19.一男子把X染色体传给他的孙女的概率是( ) A.1

2 B.1

4

C.1

8 D.0 20.如图所示的细胞正处于( )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有丝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中期

21.在某动物的卵细胞核中,DNA的质量为A g,那么在有丝分裂前期时,其体细胞细胞核中DNA质量为( )

A.4A g B.8A g C.A g D.2A g 22.下图表示某生物个体的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示意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的图示( )

24.下列关于果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雌果蝇体细胞含有两条X染色体

B.雄果蝇产生的精子中一定有Y染色体 C.雌果蝇产生的卵中有两条X染色体 D.雄果蝇的体细胞中有两条Y染色体 23.某同学总结了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点,其中错误的是( ) ..A.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分子数目相同

B.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 25.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

A.子二代不出现性状分离 B.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 C.子二代性状分离比是 3∶1 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1

26、女性色盲,她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 ) A、父亲和母亲 B、儿子和女儿 C、母亲和女儿 D、父亲和儿子 27.人类精子染色体组成是( )

A、 44条+XY B 、22条+X或22条+Y C、11对+X或11对+Y D、22条+Y 28.人的性别决定是在( )

A、胎儿形成时 B、胎儿发育时 C、形成受精卵时 D、受精卵分裂时

29.假若某一性状总是从父亲直接传给儿子,又从儿子直接传给孙子,那么这一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

A、由常染色体决定的 B、由X染色体决定的 C、由Y染色体决定的 D、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31.右图最有可能反映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图谱是(注:□○表示正常男女,■●表示患病男女)( )

34.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色盲儿子和一个正常的女儿,问女儿携带色盲基因的可能性是( ) A.3/4

B.1/2 C.1/4 D.2/3 35.某人患血友病,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患血友病,对它的子女表现型的预测应当是( )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患病,女儿正常

C.儿子正常,女儿患病 D.儿子和女儿都有可能出现患者 36.对夫妇表现正常,生了两个患血友病和一个正常的孩子,这三个孩子的性别是( ) A.都是男孩或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 B.都是女孩

C.两个女孩和一个男孩 D.以上答案都正确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根据下面的细胞分裂图回答问题:

(1)A图表示细胞分裂的方式 ,处于 期。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2)C图所示细胞分裂产生的细胞名称是 , 每个子细胞中有_ 条染色体。

(3)A、B、C三个细胞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 ,A、B两图中DNA分子数之比为 。

2.右图是某家族神经系统疾病的遗传图谱,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基因用B、b表示)

⑴ 该致病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_染色体上,_______性遗传。

⑵ 图中Ⅰ2和Ⅱ5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⑶ Ⅲ14和致病基因是由________遗传给________后再传给他的。

⑷ Ⅳ16的致病基因是由________遗传给________后再传给他的。

⑸ Ⅲ8和Ⅲ9如再生小孩,生患病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生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所生男孩中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

第2篇: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生物必修1第一章测试题

(一)

1、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 (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2、从生物圈到细胞,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 ) A.细胞 B.种群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 D.生物圈

4、某水库中属于同一种群的生物是 ( ) A.全部生物个体的总和 B.全部动物个体的总和 C.全部鱼类个体的总和 D.全部鲫鱼个体的总和

5、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实例的是 ( ) 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6、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 ) A.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 B.能够侵染其他生物 C.能够在寄主体内复制产生后代 D.具有细胞结构

7、某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的研究对象对应于哪一生命层次:( ) A.个体 B.种群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

8、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 ( ) A.酵母菌 B.SARS病毒 C.蓝藻 D.大肠杆菌

9、细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主要依据是 ( ) A.单细胞 B.无核膜 C.二分裂繁殖 D.对抗生素敏感

10、在将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 ) A.转动细准焦螺旋 B.转动粗准焦螺旋 C.转动转换器 D.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11、最先观察和记载植物细胞结构的学者是 ( ) A.英国植物学家布朗 B.英国自然科学家虎克 C.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 D.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12、细胞学说主要阐明 ( ) A.细胞的结构 B.细胞的种类 C.细胞的统一性 D.细胞的多样性

13、“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谁的名言 ( ) A.施莱登 B.施旺 C.达尔文 D.魏尔肖

14、下列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结构不同于其它三种的是 ( ) A.蓝藻 B.衣藻 C.苔藓 D.玉米

15、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繁殖季节里,长出蓬松而分披的长饰羽,决定这种性状的出现是由于生物体具有 ( ) A.应激性 B.适应一定的环境 C.生殖作用 D.遗传的特性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SARS病毒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B、细菌本身不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多细胞生物中单个细胞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D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7、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 ) A、变形虫、水绵、香菇 B、烟草、草履虫、链霉菌(放线菌) C、小麦、番茄、大豆 D、酵母菌、灵芝、豌豆

18、在观察装片时,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细胞大小、细胞数目、视野亮度的变化( ) A.变大、变少、变暗 B.变大、变多、变亮 C.变小、变多、变暗 D.变小、变多、变亮

19、用低倍镜观察根尖细胞分裂图像时,发现某分裂细胞处在视野的右上方,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装片移动方向是 ( )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

20、观察波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 ( ) 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

21、下图分别是蓝藻和衣藻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片粘不上来

⑴两者在结构上的相同点为 ,不同点为 。 ⑵两者中属于真核细胞的是 。

⑶两者均含有 ,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它们的营养方式都是 。

22、用动物受精卵按下图做3个实验:

(1)提取受精卵的核单独培养,不久退化消失,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去掉核的细胞质单独培养,不久也消失,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去掉核的受精卵的细胞质移上新核,进行培养,不仅能正常生活,而且能进行细胞分裂,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某科研小组分离出完整的叶肉细胞,一部分放在适宜条件下培养,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另一部分搅碎后放在同样条件下培养,发现没有产生淀粉。

(1)此科研小组研究的内容是生命系统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平。 (2)此实验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命系统中最大的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最微小的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测试

(一)

1-5AADDD 6-10CBBBB 11-15BCAAD 16-20DCACD

21、⑴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 蓝藻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 ⑵衣藻 ⑶叶绿素 自养

22、⑴细胞核离开细胞质不能单独存活 ⑵细胞质离开细胞核不能单独存活 ⑶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23、(1)细胞(2)生命活动需要细胞具有完整结构(3)生物圈 细胞

第3篇:高二生物必修三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附答案) (2)

一、选择题

1.如图表示C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循环流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2只能通过光合作用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 B.有机物中的碳只有通过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环境

C.A、B是存在于不同组织中的同一类化合物,但转化形式不同

D.某种植食性动物体重若要增加1千克,则其消耗的植物至少为10千克 2.由实际调查获得的事实证据及数据,经过科学的统计和分析,可获得一些规律性的结论。下列有关调查、实验的内容,不正确的一组是 ( ) 选项 内容 方法 实验要点 A 人群中的遗

传病 实际调查法 最好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 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 等

B 种群密度 样方调查法 随机选取不同大小的样方,统计种群密 度平均值 C 设计并制作

小生态瓶 模拟淡水生态

系统 仙人掌、蕨类及杂草栽植土上,浮萍、 水草及小乌龟放入水中,土上放入蚯蚓、 蜗牛。生态缸放入室内通风、光线好但 不直射的地方 D 调查环境污 染对生物的 影响 实际调查、

实验法 可选择SO2处理植物,探索酸雨对植物 的影响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背景的是 ( ) A.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B.世界人口快速增长 C.生态环境的恶化 D.世界各国重视生态农业

4.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5.

(2011年南通一模)下丘脑在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引起下丘脑分泌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b引起下丘脑分泌②抗利尿激素 C.c引起下丘脑分泌③胰高血糖素 D.d引起下丘脑产生④电位变化

6.下列有关实验探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进行绿叶中的色素提取时可以用无水酒精作为提取液 B.观察细胞中DNA、RNA用的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要现配现用 C.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不需要设计对照试验

D.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不同

7.生长素对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往往具有双重性。如图为生长素促进生长的示意图,以

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如果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在b~a之间,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一定小于b B.如果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在b~a之间,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一定大于c C.b~a与a~c浓度相同,促进生长的速度不同 D.0~b与c~d浓度不同,促进生长的速度不会相同

8.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

9.动、植物能接受光的信息并产生相应的行为。下列生命现象中与光照变化有关的是( )

①睡莲花昼开夜合 ②飞蛾扑火 ③鹦鹉学舌 ④含羞草受震动后小叶合拢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为“提倡一个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 1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和冰川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C.群落演替是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D.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12.将具有分泌功能的咽侧体移植到大天蚕的老龄幼虫体内导致该老龄幼虫迟迟不能进入蛹期,该实验证明咽侧体分泌

A.脑激素 B.保幼激素 C.脱皮激素 D.信息激素

13.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图:

据图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A.2,4D浓度超过25 mg•L-1,对果实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大约为20 mg•L-1 D.2,4D不仅有促进茎伸长的作用,还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

14.下列有关实验材料、实验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脂肪鉴定实验中要用蒸馏水洗去浮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生种子切片 B.植物向光性实验中,常用玉米、小麦等单子叶植物幼苗做实验材料 C.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都是常用的取样调查方法

D.观察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量,可以用来比较过氧化氢酶与Fe3+的催化效率 15.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A具有最大值

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 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16.如图1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1中能构成生物群落的是B、C、D、E、F,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E B.种群丙在a、b、d、e四个时期中种群密度最大的是a时期 C.图1中流入D的总能量小于F获得的总能量

D.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F、D的数量也都将减少 17.下面的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 A.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菌落 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18.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B.该图中只体现生态系统的两种成分,未体现的成分是非生物环境、分解者 C.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只有生产者——绿色植物

D.该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组成,鹰为最高营养级

19.如图表示A、B两妇女在1到5月血浆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抗体的相对含量。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不成立的是( )

A.妇女A在1月份可能接种了疫苗,妇女B没有 B.两人均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状瘤病毒

C.妇女A免疫系统可以清除病毒并一定能长期产生保护作用 D.人乳头状瘤病毒疫苗刺激机体产生了相应的记忆细胞

20.科学家通过对许多作物的产量和种群密度关系的研究,得到下列结果。将此结果应用于农业生产时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种群密度为4左右时是甜菜生产的适宜密度 B.提高氮元素的供应量可大幅度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 C.欧防风草根的生长与种群密度无关

D.合理密植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某些部位的产量

二、填空题

21.如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功能。 (2)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甲、乙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________;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丙的分泌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质乙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________。

(4)若刺激图中A点,电表指针偏转的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某环境研究所搜集了某地4种生物的资料,用以研究环境污染物对当地生物的影响,并用于生态风险评估(见下表) 生物种类 RQ 铅(Pb) 汞(Hg) A 某种小乔木 0.55 0.75 B 某种植食动物 0.84 1.36 C 某种大型真菌 0.48 0.91 D 某种肉食动物 1.35 2.05 注:风险商数(RQ)是指每一种生物的污染物的摄入量与临界水平的比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态系统的成分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一个密闭的、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无需从外界获得物质就可长期维持其正常功能,但是如果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断绝对它的________,这个生态系统就会自行消亡。

(2)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D每增加10 kg至少消耗A________kg。

(3)用表中字母绘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简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________越高,生物体中铅、汞浓度也越高,即有毒、有害物质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具有富集作用。 (5)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时,需要计算出一个风险商数(RQ)。RQ<1显示污染物对生物的健康只构成风险,RQ≥1则显示污染物可能对生物有害,请运用表中RQ值预测污染物对四种生物生存和对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棉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株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液为食。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月10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 调查 日期 (月-

日) 6-10 6-15 6-20 6-25 6-30 7-5 7-10 7-15 7-20 棉蚜 数量

(只/株) 0.42 4.79 41.58 261.73 1 181.94 1 976.96 2 175.63 2 171.46 2 173.23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________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________型,在________(日期)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

24.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就会演替出森林。请据此回答问题:

(1)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其过程大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首先在裸岩上定居。同时,它分泌的_________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速了岩石风化成_________的过程。 (3)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衣阶段与苔藓阶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是_________,微生物种类较多的是_________。

(5)进行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时,往往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原因,一般不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常用_________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6)在以上演替的各阶段中,所需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_,所需时间最短的是_________。

A.地衣和苔藓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到灌木阶段 C.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 D.森林阶段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A选项错误:CO2可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B选项错误:有机物中的碳可通过生物的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环境,也可通过燃烧进入大气中;C选项正确:A、B分别为肝糖原和肌糖原,属于多糖,肝糖原的功能主要是维持血糖的平衡,肌糖原主要为肌肉活动提供能量;D选项错误:“至少消耗”时能量传递效率应为20%,其消耗的植物至少为5千克。 2.B 3.D 4.B 解析:人体的内环境指的是人体内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体液中的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血浆pH的稳定通过H2CO3/NaHCO3等缓冲物质的调节来完成;人是恒温动物,因此其内环境的温度是相对稳定的;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由消化道腔进入内环境中。

5.解析:血糖含量降低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下丘脑不能分泌胰高血糖素。 答案:C 6.D 7.B 8.A 解析:A项中的装置可造成类似高温、明亮的效果,对土壤动物造成不利刺激,使其趋向收集瓶,比较而言,是最合理的装置;其他三个装置对土壤动物造成的影响均不如A装置明显。 9.A 10.D 11.A 解析:次生演替时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而冰川上进行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结构更复杂的群落所替代,资源的利用更加充分有效,但人类的活动,如发展工农业生产会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12.B 13.C 解析:从题图中看出2,4D浓度20 mg•L-1左右时,无子番茄最重,因此该浓度是促进果实生长的最适浓度。超过25 mg•L-1时,虽然生长有所减慢,但仍是促进作用而不是抑制作用。图中不能反映2,4D与生长素作用效果的关系,也不能反映2,4D有促进茎伸长的作用。 14.A 15.A 16.A 解析:通过图1可知,E是生产者,A是大气,F、D、B是各级消费者,C是分解者。故构成生物群落的是B、C、D、E、F,图2中的植物相当于图1中的E。 17.D 18.C 解析:食物网形成的原因是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据不同营养级;该食物网中未体现出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这两种成分;从理论上分析,维持一个生态系统存在的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此食物网由7条食物链交替形成,鹰分别占有

三、

四、

五、六这四个营养级。 19.C 解析:妇女A免疫系统可清除病毒,其对该种病毒的免疫时间取决于体内相关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存在时间的长短。由图示A、B曲线在2月份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妇女A在1月份接种了疫苗,妇女B没有。两人体内5月份均产生了抗体,说明她们在4月份感染了人乳头状廇病毒,妇女A产生的抗体量较大、速度较快,说明妇女A体内存在相应的记忆细胞。但不一定能长期保护,故C错。 20.D

二、填空题

21.(1)内分泌(分泌激素) (2)减少、减少 没有明显变化 物质乙(糖蛋白)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 (3)受体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从零位向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再向相反的一侧偏转后回到零位或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解析:由于物质丙可直接存在于血液中,因此该物质口服后不经消化可直接被吸收,且其活性不会被破坏,通过反馈调节引起物质甲、乙的分泌量减少。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口服后会被消化分解而失去作用,因此物质丙的分泌量没有明显变化。刺激图中A点,兴奋首先沿神经纤维传到电表的左侧电极处产生动作电位,指针发生一次偏转,随后该处恢复静息电位,指针归零;兴奋继续沿神经纤维传到电表的右侧电极处产生动作电位,指针发生一次反向偏转,随后该处恢复静息电位,指针归零。

22.(1)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能量输入(供应) (2)有机物 250 (3)如图所示:

(4)营养级 (5)铅、汞对四种生物生存的影响:D内两种污染物的RQ>1,B内汞RQ>1,铅、汞会威胁这些生物的生存,而汞的威胁更为严重;由于A和C的RQ<1,生物A及C的生存不会受到这两种污染物的威胁。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若D和B死亡,低营养级的生物数目会增加,而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会降低,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可能会被破坏

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历来就是高中生物生态学部分必修知识的重中之重,然而相当多的同学对物质循环(碳循环最基本)和能量流动简图的绘制不熟悉。如在碳循环简图的绘制中,有的漏掉“大气中的CO2库”,有的漏掉指向“分解者”的箭头等。本题第(2)、(3)小题分别考查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相关基础知识。在解答第(5)小题时,应抓住设问的关键词“生物的生存”和“生态系统稳态”来回答。

23.(1)寄生 (2)样方 S 6-30 (3)增大

24.(1)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地衣 有机酸 土壤 (3)草本植物阶段 (4)苔藓阶段 苔藓阶段 (5)动物个体太小,动物活动能力较强取样器 (6)A B

第4篇:生物必修二目录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5篇:高中生物必修二目录

高中生物必修二目录(完善版)

(共七章19节,课堂实验2个,课后实验2个,探究实验2个,模型建构2个)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课堂实验:性状分离比的模拟)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堂实验: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模型建构: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第3节 伴性遗传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2节 DNA分子的结构(模型建构:制作DNA双螺旋模型) 第3节 DNA的复制

第4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探究实验: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

第4章基因的表达 第1节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3节 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

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2节 染色体变异(课后实验:低温诱导植物体细胞数目的变化)

1 第3节 人类遗传病(课后实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第2节 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

第2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探究实验: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第6篇:高中必修1生物小结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R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 H

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8、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 O H H H

NH2-C-C-OH + H-N-C-COOH H2O+NH2-C-C-N-C-COOH

R1 H R2 R1 O H R2

19、

DNA RNA

★全称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分布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细胞质

染色剂 甲基绿 吡罗红

链数 双链 单链

碱基 ATCG AUCG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组成单位 脱氧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体 HIV、SARS病毒

★20、主要能源物质:糖类

细胞内良好储能物质:脂肪

人和动物细胞储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质:ATP

21、糖类: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②二糖:麦芽糖、蔗糖、乳糖

★③多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糖原(动物细胞)

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22、脂质: 磷脂:生物膜重要成分

胆固醇

固醇: 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形成

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23、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基本组成单位依次为:单糖、氨基酸、核苷酸。

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所以碳是生命的核心元素。

自由水(95.5%):良好溶剂;参与生物化学反应;提供液体环境;

24、水存在形式 运送营养物质及代谢废物

结合水(4.5%)

25、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哺乳动物血液中Ca2+过低,会出现抽搐症状;患急性肠炎的病人脱水时要补充输入葡萄糖盐水;高温作业大量出汗的工人要多喝淡盐水。

26、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膜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

选择透过性。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7、细胞膜的功能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28、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29、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

30、★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双层膜

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

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无膜

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内有细胞液

内质网:对蛋白质加工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加工,分泌

31、消化酶、抗体等分泌蛋白合成需要四种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2、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

生物膜系统功能 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

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

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核仁

结构

33、细胞核 由DNA及蛋白质构成,与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

染色质 期的两种状态

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4、植物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是指液泡中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质壁分离中质指原生质层,壁为细胞壁

3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

协助扩散:载体蛋白质协助,高浓度→低浓度,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36、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主动运输:需要能量;载体蛋白协助;低浓度→高浓度,如无机盐、离子

胞吞、胞吐:如载体蛋白等大分子

37、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种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8、 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高效性

特性 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成一类化学反应

酶 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pH,最适温度(pH值)下,酶活性最高,

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活(过高、过酸、过碱)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结构简式:A-P~P~P,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全称:三磷酸腺苷

39、ATP

与ADP相互转化:A-P~P~P A-P~P+Pi+能量

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40、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过程

4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 细胞质基质

产物 CO2,H2O,能量 CO2,酒精(或乳酸)、能量

反应式 C6H12O6+6O2 6CO2+6H2O

+能量 C6H12O6 2C3H6O3+能量

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过程 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

和[H],释放少量能量,线粒

体基质

第三阶段:[H]和O2结合生成水,

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 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

下,分解成酒精和CO2或

转化成乳酸

能量 大量 少量

ATP分子高能磷酸键中能量的主要来源

42、细胞呼吸应用:

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有氧呼吸

酵母菌酿酒:选通气,后密封。先让酵田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

43、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44、

叶绿素a

(类囊体薄膜) 叶绿素 叶绿素b 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体中色素 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 主要吸收蓝紫光

4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46、

18C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但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

1785年,明确放出气体为O2,吸收的是CO2

1845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1864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

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47、

条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应阶段 场所:类囊体薄膜,

产物:[H]、O2和能量

过程:(1)水在光能下,分解成[H]和O2;

(2)ADP+Pi+光能 ATP

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暗反应阶段 场所:叶绿体基质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1)CO2的固定:1分子C5和CO2生成2分子C3

(2)C3的还原:C3在[H]和ATP作用下,部分还原成糖类,部分又形成C5

联系: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48、空气中CO2浓度,土壤中水分多少,光照长短与强弱,光的成分及温度高低等,都是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外界因素:可通过适当延长光照,增加CO2浓度等提高产量。

49、自养生物:可将CO

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化能合成)

异养生物:不能将CO

2、H2O等无机物合成葡萄糖等有机物,只能利用环境中现成的有机物来维持自身生命活动,如许多动物。

50、细胞表面积与体积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

51、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增殖

★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变化

52、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复制及有关蛋白质合成,染色体数目不增加,DNA加倍。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出现纺缍体及染色体,染色体散乱排列。

有丝分裂 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

分裂期 较清晰便于观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纺缍体,染色体逐渐消失。

5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区别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间期 DNA复制,蛋白质合成(染色体复制) 染色体复制,中心粒也倍增

前期 细胞两极发生纺缍丝构成纺缍体 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缍体

末期 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 不形成细胞板,细胞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子细胞

54、有丝分裂特征及意义:将亲代细胞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复制后),精确地平

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稳定性,对于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

55、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及DNA数目变化规律

56、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它是一种持久性变化,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57、细胞分化举例:红细胞与肌细胞具有完全相同遗传信息,(同一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形态、功能不能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

58、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 因为细胞(细胞核)具有该生物 生长发育所需的遗传信息

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59、 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细胞内酶活性降低

细胞衰老特征 细胞内色素积累

细胞内呼吸速度下降,细胞核体积增大

细胞膜通透性下降,物质运输功能下降

60、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

能够无限增殖

★6

1、癌细胞特征 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容易在体内扩散,转移

62、癌症防治:远离致癌因子,进行CT,核磁共振及癌基因检测;也可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