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员育人机制”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引言

“人无德不立, 业无德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实现全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 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谓的“全员育人”, 即强调全体教职工在德育方面的协同性和整体性, 形成齐抓共管的氛围和育人机制。德育工作不仅仅是班主任、辅导员和思政教育教师的责任, 也是全体教职工的共同任务。全体教职工是否参与到德育工作中对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 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构建“全员育人机制”的有效途径

1. 确立全校教职员工都是德育导师的教育理念

“德育导师制”是指全体教职工参与, 在教务处、学工处和各二级学院的统一组织下, 在大学第一学期阶段, 根据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思想状况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学生和教师间进行双向选择, 经必要的调整后, 使每个教师成为5—10名学生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导师, 并且充分考虑学生成长成才规律, 因材施教。德育导师至少一周与学生谈心一次, 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对其学习、生活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 对指导的学生建立“德育档案”, 对其参加各项活动的表现和成绩、上课出勤情况以及受处分情况等进行记载和评价, 作为评选学生干部、评优和入党的重要依据。学校要制定合理有效的德育导师管理和考核制度, 强化德育导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促使教师从办公室自主地走到学生中间, 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学习指导和生活引导。

2. 建立健全的德育教师考评考核体系

一方面, 学校要加强奖励制度建设, 定期表彰“优秀育人教师”, 并把它提到和教学成果奖、优秀科研奖同等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要精心制定教师育人工作的职责、条例和考评体系, 并且量化条例的各项指标, 做到指标清楚、有据可依、操作可行、公平公正。将教师育人工作的成果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奖评优等和教职工切身利益相关的环节上得以体现, 才能彻底改变教职工对育人工作“隔岸观火”“漠然以对”“教书、管理、服务与育人相脱节”的现象。为了达到真正的“全员育人”的效果, 学校要专心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这也是能否真正激励教师育人积极性的关键因素。

3. 改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两课”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 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人格培养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目前, 很多高职院校只注重专业课的课程改革, 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专业课实行小班教学和实践训练, 但是“两课”都是在大教室里上百人在一起上课, 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 难免过于“整齐划一”“千人一面”, 而且教师课后很少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 因而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难免存在“纸上谈兵”的现象。高校应该创造条件鼓励“两课”教师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德育教育方法, 实行小班化教学, 逐步构建“专题+活动”的思想理论课程教学模式, 更多地兼顾个体差异和社会实践, 有的放矢地开展育人工作。“两课”教师要注重实践教学, 将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当前时代特征、社会热点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 在活动实践中实现真正的育人效果, 并将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标准之一, 例如可以通过党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等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思政课教师要积极营造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坚持真理、与时俱进, 只有这样, “两课”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达到百年树人的目的。

4. 构建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育人”的氛围

学生在校生活丰富多彩, 除了与专业教师和班主任接触以外, 他们还有很多机会与学校的教务、图书馆、财务、团委、党务、学工处、后勤、食堂、宿管、保安等部门的人员接触, 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依然是属于教师, 依然肩负育人的职责。但是这些部门的人员更容易忽略自身“育人”的责任, 仅仅把学生当做一般的工作服务对象, 缺乏“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要加强对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人员的素质培养, 各项工作以“育人与服务”为核心, 使高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培养学生成才和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一方面应该增加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及时将学生的情况与辅导员、班主任反馈, 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积极为学生构建温馨、和谐、舒适的校园环境;另一方面通过严谨的工作态度、热忱的服务、高尚的情操、广阔的胸怀、正直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引导学生, 通过自身树立的榜样进行言传身教, 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点点滴滴无声地渗透到高校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因此, 学校应完善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的考核和奖惩制度, 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 注重并且尽可能地发挥行政管理和后勤等部门的育人功能, 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

三、总结

全员育人, 是指全校每一位教职工都要参与到育人工作中来, 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各个环节, 形成全校“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良好环境。育人工作不同于常规的教学活动, 它是一种深入学生内心深处的、直接从潜意识层面改变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一种特殊的、复杂的劳动。只有全体教职工都深刻地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意识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不仅关乎我校的发展, 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才能把育人工作转化为将全体教职工自觉行为。

摘要:“全员育人机制”是高职院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但由于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育人意识淡薄, 全员育人制度不健全导致众多高职院校没有完全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因此, 高职院校必须建立科学健全的“全员育人机制”, 树立“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全员育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张文风.高职院校全员育人导师制德育模式的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 (32) :85-86.

[2] 王宇红, 郭勇.对高职院校全员育人制度的几点思考[J].营销教学, 2015 (10) :52-53.

[3] 李国权, 付初良.高职院校构建全员育人教育体系的必要性研究[J].德育美育, 2004 (95) :69.

[4] 张玉泉, 魏凯.构建高职院校全员育人工作体系的若干思考[J].湘潮, 2014 (2) :96-97.

上一篇:有色金属矿山生态环境影响与评价的研究下一篇:试论应如何将合成材料添加剂化学教学中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