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萝卜教案

2023-06-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拔萝卜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篇:拔萝卜教案

拔萝卜教案

小班语言活动——《拔萝卜》教案

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能够尝试进行简单地故事复述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

3.明白团结就是力量、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活动准备: 故事口袋1个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花狗、小花猫、小老鼠人物道具各两份

活动过程: 1. 课前热身

老师带领小朋友唱幸福拍手歌

2. 利用故事口袋和人物教具向小朋友们讲述故事

教师:今天啊,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听听故事,玩玩游戏 (出示人物道具)这是谁啊,老爷爷。

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公公要去干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听拔萝卜的故事

有一位老公公种了个萝卜,他对萝卜说长啊长啊,萝卜长得大啊,萝卜越长越大,大的不得了

有一个老公公要去拔萝卜,他拉着萝卜叶子,嗬哟,嗬哟,拔呀拔,拔不动, 老公公喊 老婆婆 老婆婆 快来帮忙拔萝卜, 老婆婆口袋

哎,来了来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叶子,一起拔萝卜,嘿哟嘿哟 嘿哟嘿哟 拔呀拔还是拔不动,

老婆婆喊小姑娘 小姑娘 快来帮忙拔萝卜

哎来了 来了 来了 小姑娘拉着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叶子,一起拔萝卜,嘿哟嘿哟, ...... 他们高高兴兴的拔萝卜送回了家

教师:老爷爷他们拔萝卜累了,先休息一下,

教师向小朋友提问:小朋友们故事的名字叫做什么,那故事里都有谁啊 那小朋友们再仔细听听是谁先帮老公公拔萝卜,又叫了谁来帮忙,小朋友们可以跟着我一起讲故事

3. 教师再次讲述故事,

讲完故事后向小朋友们展示黑板上的教具

4.教师利用黑板上的帮助小朋友来理清故事人物出场的顺序 引导小朋友分别面向大家模仿说出人物的出场顺序和故事中人物的话

教师:小朋友们可以跟着我一起讲故事

小朋友们看黑板,老公公种了个大萝卜,老公公叫谁来拔萝卜,请小朋友们来回答问题,他是怎么叫的告诉我们,是怎么回答的

...... 5. 教师拿出道具,让小朋友们进行拔萝卜故事的角色扮演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玩拔萝卜的游戏好不好?

我请六个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花狗,小花猫,小老鼠

(老师请六个小朋友上来表演,老师再一次讲拔萝卜的故事并引导小朋友参与故事扮演) 6. 萝卜拔起,教师带领幼儿去户外拔萝卜

教师:这么大的萝卜,小朋友们都拔出来了。我们一起把萝卜送到外面去。我们一起去外面拔萝卜。来,小朋友们,快来。

第2篇:拔萝卜教案

活动目标:

1.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之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2.能够根据故事情节模仿各种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活动准备:

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猫、小老鼠等手套娃娃若干;萝卜胸饰若干;《拔萝卜》伴奏音乐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教师出示萝卜头饰,引出故事主题。

教师:看,这是什么啊?(教师出示萝卜头饰)教师:这个啊是昨天有一个老公公种的一个萝卜,老公公每天都给它浇水、施肥,萝卜越长越大。后来啊老公公想把萝卜拔出来,可是怎么拔也拔不动,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你们想不想知道呢?那好,现在啊,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就是有关这个萝卜的故事,小朋友想不想听?

二、展开部分(1)教师操作手套娃娃,讲述故事,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正确回答。

教师:老公公萝卜呀拔不动,我们看看,老公公会用什么办法拔萝卜呢?(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小老鼠)教师:最后萝卜拔出来了没有啊?那是怎么样拔出来的呢?有谁一起拔的啊?

教师:这么多人,人多的力量是不是很大啊?

(2)再次讲故事,请个别小朋友用手套娃娃进行故事表演教师:那好,那我们现在也一起来拔拔这个萝卜好不好?我请一个小朋友来用手套娃娃表演。

(教师请个别小朋友上来表演,请小朋友试着和老师一起讲,主要掌握“XX来拉,来拉” “„嗨哟,嗨哟‟拔呀拔,还是拔不动”这两个句子)教师小结:恩,人多的力量真是大啊?那小朋友想想再拔一次这个萝卜啊?那好,现在啊,我们大家一起来把这个萝卜拔出来!(教师引导全部小朋友一起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三、结束部分教师引导全部幼儿一起表演故事。

教师:这么大的萝卜,小朋友们有没有拔出来啊?萝卜拔出来了小朋友们开不开心啊?

四、活动延伸将手套娃娃放进语言区,幼儿可以在那里继续边用手套娃娃自己表演并讲述故事情节。

第3篇:拔萝卜教案

《拔萝卜》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3、初步经历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4、培养合作探究、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写法。

教学过程:

一、借助情境,设计激趣

师:秋天到了,山坡上的萝卜丰收了。这一天,兔妈妈带着她的两个孩子一块儿上山拔萝卜。(板书课题:拔萝卜)为了调动兄妹两人的积极性,兔妈妈提议:让小白兔和小黑兔比赛,看谁拔的萝卜多,就奖给谁小书包。两只小兔听了,乐得都蹦起来。他们用力地拔呀拔呀,累得满头大汗都不肯歇,终于和妈妈一起把萝卜拔完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他们的比赛结果吗?猜一猜,谁会赢?

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拔萝卜挂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同学们真聪明,从图中一下子知道了这么多知识。那么,根据小白兔和小黑兔拔的萝卜的个数,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三、探索算法,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真能干,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你们想自己解决问题吗?

师:在这些问题中,你们最想解决哪个问题呢?(大多数学生提出先解决“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这个问题。这一段的设计主要是尊重学生,让学生参与决策,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要解答这个问题,怎样列式计算呢?

师:算出得数的同学,现在用小棒或计数器验证一下自己的计算结果,其他同学探究36+23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算法。(学生汇报。)

师:你们谁会用竖式计算呢?你们是怎么知道这种算法的?用竖式计算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算法。

(教师指名生5在黑板上边板书竖式,边说计算过程。) 师:为什么相同数位要对齐呢?

师:用竖式计算是在我们用口算感到困难后,可以选择的一种较好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要注意两点:(1)相同数位对齐,计算的结果要像排队一样,横线上的两个加数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千万别站错队哟;(2)从个位加起,个位上的数算完后,再算十位上的数。加号要写在第二个加数前面。

师:同学们一下子想了这么多算法,说明大家都动了脑筋,老师也为你们感到自豪。那么,现在有了自己的算法,并且听了别人的算法后,你现在比一比,然后再想一想,哪种方法适合你自己,最后把你喜欢的算法告诉你的同桌。

师:以上几种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指名班上交流。)

四、巩固应用

1、师:这节课在探索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中,大家积极动脑,发现了这么多计算方法。下面自己选择一种方法来计算下面各题。 54+23,78-54,22+36,98-52。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体验自己的方法是否快捷简便,从而在反思中再一次确定适合自己的算法。)

2、师: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56页,找到第4题,我们一起比一比,看谁能最快算出天鹅的只数。

第4篇:《拔萝卜》教案及反思

《拔萝卜》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 族自尊心。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发展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初步学会运用竖式进行计算。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等。 教法:探究法,操作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题《拔萝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来听一首《拔萝卜》的儿歌好吗?会唱的可以跟着音乐一起去唱。

(师鼓励学生大胆放开去唱,带领学生有节奏地击掌,给予学生轻松氛围,激起学生学 习的兴趣。)

2、师:简要过渡,引出课题。

3、课件演示:

师:(结合动画情境)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想听吗?

师:森林里住着小兔一家人。兔妈妈对小白兔和小黑兔说:“又到了收获的季节,你们 两个都长大了,帮妈妈做些事,好吗?”。小白兔和小黑兔拍着手高兴地说:“当然好了, 妈妈快告诉我们,做什么事呢?”。兔妈妈说:“去菜园帮妈妈拔萝卜吧!”两只小兔听后, 高高兴兴地去了菜园。

(师再次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情境,激起学生兴趣。)

二、引导探索、动手操作

1、多媒体播放动画:小白兔和小黑兔拔萝卜。(学生被情境吸引,眼睛盯着屏幕)

师:你们瞧,两只小兔已经拔了好多的萝卜啊!拔完了,他们数了数自己的劳动成果。

师:根据图中情节,

请生1为白兔配音:我拔了23个萝卜。

生2为黑兔配音:我拔了36个萝卜。

2、师:听了兔子的话,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生:白兔比黑兔少拔多少个萝卜?

生:黑兔比白兔多拔多少个萝卜?

3、师:同学们提出了好多问题,咱们先来解决加法问题:“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4、请学生说怎样列算式。 生:36+23=? (有的学生已报出结果。)

5、师:算出结果的同学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

其他同学自己想办法计算36+23的结果,可以用小棒、计数器等。

(学生动手探究,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引导、帮助。)

6、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生1:利用计数器:先拨36,再在上面拨23。

生2: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30+20=50

6+3=9 50+9=59

生3: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36+20=56

56+3=59

7、师:我没有用计数器也能对这个算式进行计算,你们知道我是怎样算的吗?

列竖式计算。36 +23

师:讲解列竖式的方法。

师:(板书)数位对齐。

8、师: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两个问题,同学们可以自己 试着解决。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索36-23的算法。 师: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

生:选出代表汇报结果,积极地各抒己见。

9、教师再指导学生列减法算式。 36—23= 13

三、巩固提高、发展思维

1、兔妈妈表扬了小白兔和小黑兔爱劳动的好习惯,奖励他们几个大萝卜。

2、课件出示课后作业,指导学生逐道题完成。

3、第4题运用投影仪来指导学生完成。(或请学生代表上黑板做,教师指导学生评议、订正。)

四、课堂小结、情知共融,布置课后任务。

板书设计 :

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

白兔比黑兔少拔多少个萝卜

黑兔比白兔多拔多少个萝卜?

3 6 + 2 3 = 5 9

3 6 – 2 3 = 1 3

3 6

3 6

+ 2 3

– 2 3

5 9

1 3

数位对齐

教学反思

一、 注重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中,我一直以两只小兔拔萝卜的生活情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课我便激情导入: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草。谜语对年龄较小的学生是很具吸引力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里得到满足,这样的设计就是为了一开课就能牢牢抓住学生,将枯燥的计算教学内容赋予情感。 二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课件出示小白兔和小黑兔拔萝卜的情境,目的是从中引出“一共拔了多少根萝卜?”和“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多少根萝卜?”这两个加减法数学问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尝试列竖式计算,并在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探索交流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同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出算法多样化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本节课中,我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这一环节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产生的全过程。学生的思维是活泼的,提出了多种计算方法,这些算法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的,体现了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

三、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这节课我“以点带面”,以一个小组派代表汇报算法,并适时问一句:“谁也是这么想的?”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在回答问题参加活动时,通过:“还有谁今天没回答问题?”等话语关注每个学生,让大多数学生得到表现的机会。

第5篇:小班故事教案 拔萝卜

文档仅供参考

小班故事教案 拔萝卜

教学目的:通过讨论、表演故事使幼儿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准备:老爷爷、老婆婆、小孙女的服饰;大萝卜服饰;小狗、小猫、小耗子头饰;活动图片一套

活动与指导:

1、 教师边演示图片边讲述故事。

2、讨论:⑴老公公一个人拔萝卜,为什么拔不出来?⑵最后通过什么方法拔出了大萝卜?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3、游戏:请幼儿分别穿上故事人物的服饰,戴上故事人物的头饰进行故事表演。

4、提示:在活动中注意引导幼儿正确地说出“小耗子拉着小花猫,小花猫拉着小狗儿,小狗儿拉着小孙女,小孙女拉着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叶子。”嗨哟,嗨哟“拔呀拔,终于拔出了萝卜。

附故事:拔萝卜

老公公种了个萝卜,他对萝卜说:“长吧,长吧,萝卜啊,长得甜呐!长吧,长吧,萝卜啊!”萝卜越长越大,大得不得了。

老公公就去拔萝卜。他拉住萝卜的直子,“嗨哟,嗨哟”拔啊拔,拔不动。老公公喊:“老婆婆,老婆婆,快来帮忙拔萝卜!”“唉!来了,来了。”

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叶子,一起拔萝卜:“嗨哟,嗨哟”拔呀拔,还是拔不动。老婆婆喊:“小姑娘,小姑娘,快来帮忙拔萝卜!”“唉!来了,来了。”

小姑娘拉着老婆婆,老婆婆拉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叶子,一起拔萝卜。“嗨哟,嗨哟”拔呀拔,还是拔不动。小姑娘喊:“小狗儿,小狗儿,快来帮忙拔萝卜!”“汪汪汪!来了,来了。”

小狗儿拉着小姑娘,小姑娘拉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叶子,一起拔萝卜。“嗨哟,嗨哟”拔呀拔,还是拔不动。小狗儿喊:“小花猫,小花猫,快来帮忙拔萝卜!”“喵喵喵!来了,来了。”

小花猫拉着小狗儿,小狗儿拉着小姑娘,小姑娘拉着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叶子,一起拔萝卜:“嗨哟,嗨哟”拔呀拔,还是拔不动。小花猫喊:“小耗子,小耗子,快来帮忙拔萝卜!”“吱吱吱!来了,来了。”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小耗子拉着小花猫,小花猫拉着小狗儿,小狗儿拉着小姑娘,小姑娘拉着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叶子,一起拔萝卜。“嗨哟,嗨哟”拔呀拔,大萝卜有点动了,再用力地拔呀拔,大萝卜拔出来啦!他们高高兴兴地把大萝卜抬回家去了。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小班语言

逗蚂蚁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理解儿歌内容。

2、指导幼儿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练习作品中间段的内容,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编儿歌的中间部分。

3、激发幼儿参与情境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依据诗歌内容,编排一个情境表演。

2、表演用的道具:

(1) 画有蚂蚁的小图片若干,并用绳子系上。

(2) 用黄色绉纸剪成碎片作黄米饭,用绿色绉纸剪出长条作青菜。

(3) 一双筷子,一只用油泥做成的碗。

3、幼儿操作材料“逗蚂蚁”。

活动过程

1、借助幼儿操作材料,先让幼儿猜猜“老师要请谁到班上来做客”。再请三四个幼儿扮作小蚂蚁,老师做招呼的人。

2、请幼儿根据儿歌内容,进行表演。

3、请幼儿说一说看到的是什么。

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1)师:你们看见谁来了?我是怎么招呼它们的?

(2)小蚂蚁来了以后,对我说了些什么?

(3)我给它们准备的食物太多了,小蚂蚁吃不完怎么办?

4、让幼儿再次观看情境表演,然后学说其中的对话部分。

5、引导幼儿扩展想象,仿编对话部分的内容。

(1)师:如果你请小蚂蚁吃饭请它吃什么饭?

(2)什么菜?

(3)用什么筷?

(4)用什么碗?

6、请每位幼儿从椅子下面,拿出预先放好的蚂蚁图片,戴在脖子上,表演儿歌,念到最后两句“吃不了,往回搬,哼哟哼哟搬得欢”时,小朋友做出搬米或搬菜,或搬运其他食物的动作,要求幼儿的动作夸张一些。

最后以一句“我们把食物都搬回家吧!”结束表演。

文档仅供参考

第6篇:小班语言活动《拔萝卜》教案

小班文学教育《拔萝卜》教案

设计意图:通过对故事的讲述,让孩子们感受故事带来的乐趣,让他们在游戏中初步感受“人多力量大”的意思,体验同伴之间互相帮助的快乐,同时丰富孩子们的语言。

活动目标:

1、倾听故事,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2、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学习简单的角色对话,丰富词汇“拉”、“拔”

3、“初步感受“人多力量大”的意思,体验同伴间相互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背景图及各角色图片各一张(可粘贴);

2、各角色的挂饰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通过提问,激发幼儿听故事的愿望 出示萝卜的教具,“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萝卜是长在什么地方的?”等待孩子的回答。老师给予肯定回答

二、教师利用道具完整讲述故事

1、生动地讲述故事;

2、提问“故事里的萝卜是怎么样的呀?”“老公公在拔萝卜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啊?”

三、利用教具,一边复述故事一边提问

1、老公公是怎么拔萝卜的?他一个人拔起来了吗?老公公找了谁来帮忙呀?

2、老公公和老婆婆两个人有没有把萝卜拔出来?他们请了谁来帮忙?

3、老公公、老婆婆和小姑娘有没有把萝卜拔出来?他们请了谁来帮忙?小姑娘是怎么叫小黄狗来帮忙的呀?小黄狗是怎么回答的?

4、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有没有把萝卜拔出来?他们请了谁来帮忙?小黄狗是怎么叫小花猫来帮忙的呀?小花猫是怎么回答的?

5、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黄狗、小花猫有没有把萝卜拔出来?他们请了谁来帮忙?小花猫是怎么叫小老鼠来帮忙的呀?小老鼠是怎么回答的?

6、大萝卜有没有拔出来?是被谁拔出来的呀?他们高不高兴呀?

7、为什么老公公一个人拔不动萝卜,很多人一起就把萝卜拔出来了呢?

四、表演故事

请小朋友表演故事。给小朋友们带上挂饰,设计情景。教师和小朋友一起讲述故事,再一次感受作品。

上一篇:手拉手送温暖后的心得下一篇:进风巷回风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