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懂得感恩怎么办

2022-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孩子不懂得感恩怎么办

孩子不喜欢班主任,怎么办?

QQ上有家长问我:

老师,如果孩子开始讨厌自己的班主任该怎么办呢?

我儿子今天又回来告诉我,班主任在班上向所有同学说他的作文没有写好。本周的作文题目是《我的愿望》,他写了他想通过当发明家能挣很多钱,然后买个大别墅和爸爸妈妈住在一起!

老师说他愿望太大,还想买别墅什么的,而且同学也跟着起哄,所以他很气愤!

他以前回来说这些我都会告诉他,每个老师爱你们的方式不一样,可能会比较严厉,但是他们都是爱你们的!

但是这个方法越来越没有用了,孩子长大了,很多东西他们用眼睛看得到的……

我看了家长的话,心情很复杂。我自己是老师,深知这个行业的种种辛苦,而社会上对于这个高付出的行业却满腹牢骚,看看网络上的各种极端言论就可见一斑。这其中有一些是制度的问题,比如入学难、教育资源不公等,这个与我等无关。但是,确实也有一些老师的做法有问题,我不是想指责什么师德啊,什么高大上而空旷的话题,我只想说,我们的老师,特别需要一些踏实有效的心理健康培训和情绪管理培训。

我从文字描述里感觉这个孩子的作文可能存在比较空洞的问题,应该不是文质皆美的文章。最重要的是心愿也显得不“高大上”,他的愿望首先是当发明家(不是为了造福人类,而是去赚钱买别墅),其次是赚钱(只想着自己一家人享福)。总体而言,貌似都充满了拜金和利己的元素。

我觉得拜金和利己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这个社会都以成败论英雄,甚至婚恋成功与否大多是房子、车子、票子的PK,我们就更没法要求孩子闲云野鹤,超然物外。况且谈钱是应该的,读书人总以清高为上,我们津津乐道许多人两袖清风而内心高洁,一脸菜色而内心丰富,其实,如果能够兼得又有何不可?至于利己,“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只要不是“损人利己”即可。搞发明创造来“利人利己”,这是双赢的事情,自然是应该鼓励的。

在这个方面,我想说的是:我们看待孩子、看待世界都要有“多元”的基本态度,大千世界万紫千红,孩子也当各具特色。我知道,写“心愿”这个单元的作文,比较好的立意是精神层面的“心愿”,比如:我要去山区支教,让那里的孩子都能读书;我要有一支仙棒,一点就让盲童重见光明;我希望每个人都爱护环境,让我们生活在绿色生态环境中;我想看见一场大雪;我希望爸爸妈妈不再吵架了等等。

但是,每个人的内心世界不同,认识层面不同,所以写作文的层次有差别,在“心愿”这个单元,我跟孩子们分享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用来讨论心愿有无高低之分。

这就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孩子们很快便明白了:人的需要从低层级往高层级发展,较低层级满足了,就转向去获得高一层级的满足。

我们的心愿分布在各个层次,有的在温饱阶段:赚钱、美食、数钱数到手抽筋;有的在高一级层次:得到爱和尊重,比如希望爸妈不再吵架,别离婚;有的心愿到了最高一级:自我实现——实现自己的梦想,并尽量造福他人,得到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比如环保和帮助盲童。

我们全班的讨论结果是:心愿无高低之分,只要不违法,都是可以的。总结时,我跟孩子们说:我希望他们完成了较低层级的“心愿”后,就定一个高层级的“心愿”,这样,最后就会物质、精神双丰收。

我也提醒孩子:就写作文而言,我希望尽量有精神层面的愿望,这是为了符合长期以来中国文化的需要——注重精神修养,这也是作文评改的习惯,所谓“文以载道”,文章要写道理,文章得有点儿略微拿得出手的主题。

所以,虽然我也认为“心愿”仅仅是赚钱买别墅不算“高大上”,但是我也认可有部分孩子的认识高度尚在“温饱阶段”,只要自食其力,也无不可。只是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习惯了“标准答案”,所以给了孩子相同的生长方向。这是我们自己应该反省的。

另外,老师说他愿望太大,还想买别墅什么的。从这个表达来看,老师的话里有话,我估计可能是:你(成绩这么差)还想买别墅,作业都没写“伸展”(编者注:四川方言,挺好的意思),考中学都恼火,还要当发明家,哼,痴人说梦!

我想:我们长期以来习惯了用“分数”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其实放眼看去,社会上许多人才未必是读书时最优秀的人,复读、补考、挂科的名人比比皆是。所以,不能说现在成绩不好,将来就当不了发明家,我们要以宽容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孩子。

退一万步说,这孩子即使跟发明家一点儿不沾边,也没必要打击他的自信心,如此嘲讽和任由班上孩子嘲笑他。

对于老师来说,当着全班的面嘲讽学生几句,不是大事儿,在学校里此情此景比比皆是。只是,我还是坚持:不当如此,应该给孩子正向的鼓励,即使是批评,也当正向。

我上课如果使用某个孩子的作文来作为“问题作文”的范例,念作文之前就会强调:不允许打听这是谁的作文,我们只看问题,这些问题不会只存在于这个同学身上,我们都当引以为戒。念了作文,即使“问题”再多,我也一定会“鸡蛋里挑骨头”,找个优点来作为总结,并明确表示:这个孩子这么灵醒,下次一定会有大的进步。

在课堂内外,任何时候,如果有孩子嘲讽、起哄其他同学蠢笨,我都要花时间来调整,明确表示:我希望我们班没有冷嘲热讽,我不这么对待你们,你们也不应这么对待同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跟孩子们说,耶稣经过一个村子,看见众人要用石头砸死一个罪人,耶稣说:“如果你们反省自己,都没有罪过、错误,那么,你们可以砸下手中的石头……”我跟孩子们总结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嘲讽不能帮助他人改正过错,反而容易激发人际关系矛盾,增加别人内心的痛苦,可算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班不需要。”

说起来,这件事儿不大。说它不大,不是说它对孩子的伤害小,认为无非是一句嘲讽罢了。说它不大,是因为无论在老师,还是在家长身上,说点儿类似的话实在是家常便饭。所以,我们的孩子看起来锦衣玉食,实际上常常生活在精神的枪林弹雨中。

但是,老师也很冤枉,因为老师来自各个家庭,每个人的原生家庭各不相同,如果原生家庭中有较多的冷漠、指责、刀子嘴,那么老师也容易沿用这套负面评价体系。我在学校里见多了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却情绪管理不善的人,虽然公而忘私,为了工作无私付出,但是常常会得到孩子们背地里暗暗地咒骂。这边厢,老师一肚子委屈,觉得孩子们是“白眼狼”;那边厢,孩子们祈愿自己最好不在这样的“名师”手下过活。而我们的社会关注、教育制度并不能真正给予老师这方面的帮助(所有的帮助都集中在“分数”上面)。

所以,一声叹息,此问貌似无解。

我思忖了一天,想着:山不过来,我过去吧。

我给家长回复说:

——在学校、社会上,像这样以负面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人比比皆是。治标之法是每一次都理解孩子,陪伴他度过心情低落的时光。

这是第一步。孩子内心受伤了,回到家,家长要表示理解和关心,不能数落他:“被骂了两句有啥子嘛,男子汉,这么小气!”也许对大人,这是芝麻小事儿,哪有自己在公司里被骂了之后,奖金被扣两万这么重要。但是,对于孩子,这就是塌下来了半边天,得蹲下来理解他、关心他,陪他一起与愤怒、沮丧等情绪共处,处一会儿,处好了,自己消散了,再送别这些情绪。所以,也不能盲目转移注意力:“走,去欢乐谷耍,耍一会儿就搞忘了。”忽略情绪,当它不存在,并非上策。

——可以对他说老师是爱他的,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表达方式可能欠妥,要宽容,而且以后还会遇到这样的人,就当是先训练自己吧,每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先深呼吸,把各种惩罚和嘲笑都接过来;然后,当有自由时间时,画画、运动,做点儿自己喜欢的事情,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好。

这是第二步。让孩子在风暴中学习调整情绪,学习解决问题,要学会与不同的人相处,学会在矛盾中生存。反正以后都会遇到这样的人,现在就先练习,躲是躲不了一辈子的。

所以,孩子要学习一些察言观色的本领,学习在狂风中不当出头鸟的本领,学习在风暴中心,用什么态度可以“全身而退”的本领:因为好嘲讽和发脾气的人往往好面子,不容许被冒犯。所以,在他发脾气时,尽量表现合作,以便尽快过关,如果对着干,往往“小事化大”,半天没法收场。而且,这种发脾气的人,在发作时,“理智”休眠,(不成熟的)“情绪”接管整个人,你这会儿跟他理论,不是白费劲儿吗?况且,他的“三观”跟你的“三观”很可能非常不对接,“道不同”还谋什么呢?大家无非求同存异罢了,不必非得用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去拧对方认为他正确的观念,尤其在对方“火山爆发”时。

——治本之法是:家里的抚养人宽厚平和,不嘲笑、挖苦、呵斥,给孩子支持和爱,给他奠定强大的心理基础,让他可以面对风雨,或笑对风雨。

这个,“以不变(的稳定情绪)应万变”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个“不变”来自于情绪稳定、温暖的父母,强大的耐挫能力生自宽厚、平和、温暖的家庭氛围。

——如果孩子真的很厌恶一个老师,对学习多少有点儿影响,这是命数,如果实在担心,就在课外找个靠谱的,最重要的是,一定是个温和鼓励型的老师来略作弥补,前提是不增加负担,且孩子愿意。

这点儿很无奈,但是也没办法,遇到什么老师是运气。我见过许多老师,其中绝大部分有一颗好心,有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但是,说到熟谙儿童心理学和情绪管理基本理念,就各不相同了。如果说人群中情绪稳定、温暖、正向的人只占三分之一,那么老师群体也是如此,因为,老师也没得到什么额外的有效培训,所以比值不会比普通人群高。

作者:彭海萌

第2篇:孩子懂得如何感恩

母亲节临近 孩子懂得如何感恩吗?

2012-05-12 11:25分类: 默认分类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2

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周日是母亲节,很多孩子可能会在这一天给妈妈送上一份礼物,例如花、例如小物品等,其实妈妈们看重的不是收到多少礼物,而是孩子对自己的一份孝心和感恩。也许有人会说:父母养育孩子天经地义,还要什么感恩?其实不然,在现代社会中,独生子女往往被冠上“自私自利、任性、不懂感恩、以自我为中心”的帽子,在这种意识下,孩子的道德教育才是重中之重,感恩意识也是其中的一项。

孩子的感恩意识不可少

现在的家庭普遍都是一家一个“娃”,娇生惯养,很任性,不懂感恩,聪明却难以管教。曾经有这样一件事情,老师问孩子们“你最感激的人是谁?”,有的孩子就说“在我的心目中,我觉得没有什么人值得我感激!”当问到父母的生日时,有六成以上的孩子都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是几月几号,而父母给孩子过生日的却几乎高达百分百。这样的表述多少代表了孩子心中的一些真实想法,同时也提醒我们一个严峻的事实:现在的孩子极其缺乏感恩教育!

如今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的地位可谓是“位高权重”。全家人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而孩子们从小到大都是扮演被爱的角色,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认为从父母那里得到东西是理所当然的,生活中只知道索取,却不知道回报,自然也不会想着去关心和感激他人。感恩意识越来越淡薄,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孩子的自私和贪婪。

爱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为此,爸爸妈妈们倾尽所有、不求回报;然而,在父母所给予的无穷无尽的爱下,却造成不少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体谅他人。丹迪兰提醒您,从小学会爱别人,是孩子健康成长、适应社会的必修一课,而这种“爱”的前提就是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所以教会孩子感恩,也是父母“爱”孩子的必经之路。

古语说“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其实这些古话对于如今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让孩子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对别人的给予心存感激。作为幼儿时期的孩子,他们正处在个性倾向和道德情感萌芽的时期,也是培养良好道德行为的最佳阶段,所以在这一时期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种下一颗感恩的种子,显得十分必要。 父母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有法可循

现在多数的孩子不懂得感恩,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人父母就要特别注意,不能只重视孩子的智力教育,除了这些以外,也要培养孩子感恩的心。因为懂得感恩的人,才懂得爱,而在爱中成长的孩子一定是健康快乐的。所以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对帮助过自己的人都应该怀有感激之心。下面丹迪兰告诉你几点让孩子学会感恩的做法。

一、不要让孩子吃独食

父母疼爱孩子,有什么好东西都想着孩子,宁可自己不吃,也要都给孩子。这种“吃独食”的习惯会让孩子只知道索取,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考虑别人的感受。一个不懂得关爱别人、关爱父母的人不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二、不要包揽孩子一切

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包办一切事务。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保护过多,那么孩子就会渐渐地习惯这种包办代替,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难对父母所做的一切心存感激了。

三、父母做到言传身教

如果父母在日常行为处事中不懂得感恩和孝顺,那么对孩子也不会有好的影响。爸爸妈妈要做到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如果老人离得较远,要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要让孩子看到父母不仅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

四、要明白父母的辛苦

爸爸妈妈在工作中都是很不容易的,但父母们却常常不愿意让孩子知道这些,只想给孩子最好的环境。其实,爸爸妈妈们可以带孩子去自己工作的地方看一看,把自己工作上的一些苦恼告诉孩子,让孩子体会到爸妈的辛苦,那么孩子就会在体谅和感恩中渐渐长大。

五、不对孩子有求必应

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父母可以酌情给予满足;如果不合理就要坚决拒绝,并且要告诉孩子原因。不要对孩子的所有要求都有求必应,这样只会害了他们,只有当孩子通过一些努力获得所需的时候,他才会知道在父母的爱和保护下是幸福的。

六、给孩子回报的机会

有许多爸爸妈妈都会这样:当孩子想帮助你做事的时候,你们总是说“不用你做,宝贝,快去玩吧”或是“有这时间快去练琴吧,妈妈自己来”。奉劝各位爸妈以后不要再这样说、这样做了,这并不是对孩子好,反而会把孩子做事的积极性给打击了,因为孩子最大的责任不是读好书、练好琴,而是学会如何做人。孩子只有懂得付出和回报,才会懂得珍惜和体谅。

在感恩教育中要避免一些不当话语

当宝宝长大成人了,如果不懂得对父母及他人感激,那么这种教育一定是失败的。一个拥有健康人格与优秀品质的孩子,一定是懂得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时刻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及时表达对身边人的感恩之情的。爸爸妈妈们在对孩子的感恩教育中,也要注意一些不当的话语,以免伤了宝宝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啊!”

爸爸妈妈除了明白孩子的需求以外,还要让他们了解,父母并没有想要向孩子索取回报。父母常常会在孩子面前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啊!”可能爸爸妈妈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强调自己的辛苦,让孩子能体谅、理解自己,但是效果却不一定好,因为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好像是在暗示“我付出给你,你要偿还”。这样的话就算孩子日后有回报心理,那也不是出于自愿,而是一种“还债”的心态。

“爸爸妈妈给你买了这么贵的东西,你看看别的小朋友有吗?”

父母总认为自己所付出的,是孩子愿意接受的,其实并不是这样。有时候,父母所付出的不一定是孩子需要的,甚至是孩子所厌烦的。一旦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应,父母就会表现出失望的情绪:“我们为他付出了那么多,孩子却不领情!”

值得思考的是,父母在为孩子付出的过程中是不是尊重了孩子的意愿,只有在征求孩子意见的过程中,孩子才能深刻体会到父母是在用心为他考虑。父母知道孩子的需求,并尊重他的意愿,从这一点上看,孩子与父母应该是平等的朋友关系。

“宝贝你累了吗?渴了吗?饿了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爸爸妈妈给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这是无可厚非的,而且接受关心的一方也应该懂得珍惜。但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太过度了,往往在孩子还没有提出要求前,就为他考虑得十分周全,孩子缺少需求感,对什么东西都有一种“太容易得到”的心理。殊不知如果得到的太容易,孩子往往不会珍惜。

所以,爸爸妈妈可以做的是,在必要的时候让孩子受一些“苦”,也就是说要太急着去满足孩子。只有当他有需要的时候才给,这样孩子才会知道需求的满足来之不易,才会懂得珍惜。

教孩子学会感恩,先要让他们学会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和他人的帮助之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才会少了许多怨天尤人的不平。丹迪兰希望这种感恩教育不仅仅是在母亲节这一特殊的日子来进行,而是更要渗入到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去,并成为孩子行为上的习惯。

第3篇:如何教会孩子懂得感恩

现在的孩子似乎不懂得感恩,好像大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这种认知心理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会有不良影响。有没有一些具体的方法培养孩子感恩的心理呢?

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该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教育女儿的一些方法可能可以为大家提供借鉴:

一、适当地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给女儿做,让她体会劳动的艰辛,在艰辛中感恩父母的辛劳。

二、逢年过节和女儿一起打电话给家乡的爷爷、奶奶,传去美好的祝愿。也告诉女儿妈妈已经寄了一些钱给爷爷、奶奶。

三、教师节提醒女儿给老师写感谢信,感谢老师对自己的辛勤培育。

四、带女儿回家乡给爷爷、奶奶庆祝生日。

去年暑假,我带女儿去香港旅游时,乘坐地铁经常很拥挤,找不到座位要站着。在这情况下,女儿有几次都是得到了一个座位却让给我座,宁愿自己站着。这对于旅游中跑了一天,脚酸背痛的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呀!

家庭教育是快乐的,也是十分艰辛的,贵在坚持,贵在同心。

第4篇:如何教育孩子懂得感恩

我常常思考:教育孩子根本是教会孩子什么?当然不是简单地教会知识和技能,更应该让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懂得感恩是非常重要的品质之一。感恩父母给予了生命,感恩老师的谆谆教导,感恩同学和朋友的帮助„„当一个孩子怀着一份感恩心去学习,怀着一份感恩心去生活、去报答父母的时候,他会充满学习和生活的动力。

作为学校和教师,要把感恩教育贯穿在教育的全过程。

一、 课堂上渗透感恩教育。

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教学中度过的。因此,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落实到各个学科教育,课堂上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

数学的课堂教学,往往被人认为没有兴趣性和人情味。其实这是一种偏见,数学课堂同样包含着丰富多彩的社会景观和育人哲理,其中,就包含着感恩教育的渗透。例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决”时,我先出示课件(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庄严雄壮的国歌声,自然而然激发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感恩祖国母亲的养育之恩。此时我问:“五星红旗上有几颗星星?”学生立即齐答“5颗”。如在“购物”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用子女为父母选购衣物的小品表演,计算消费情况,在问答中流露对父母的感恩,衣物再贵父母也愿意付出。在此基础上,老师轻点几句,说明尊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千年传统美德,每个人都应该感谢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和培养。

小学语文课程在对学生渗透感恩教育中更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来体现感恩,渗透感恩。教师要善于利用语文教材资源,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这样感恩之花开遍每个孩子的心间,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涉及爱国题材的,如《我爱祖国》等;有体现父母的养育之恩题材的,如《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等;有如《画杨桃》等感师恩的课文,《她是我的朋友》等感友恩的课文,还有描绘大自然的赐予之恩的《只有一个地球》等。教材中一篇篇真挚的散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首首琅琅上口的诗歌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素材,更是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题材。我们应充分发掘教材中

的有关感恩教育资源,细心体会,认真琢磨,细细品读,深入课文的意境之中,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赏析、领悟,激发他们的心灵,达到知识能力教育和思想品质教育双丰收的目的。

但应值得一提的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不要变成一种机械、生硬、死板的环节,不能把课堂变成思品课,要把数学、语文、英语等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溶为一体。不可夸夸其谈,长篇大作,形成喧宾夺主,冲淡了各学科知识的主体地位。

二、活动中开展感恩教育。

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知恩感恩 。 1.营造感恩环境。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学校可以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中受到洗礼。

2.开展感恩活动。全校组织唱感恩歌、看感恩影视,诱发学生感恩之心;在班里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班队会,使学生认识到“孝心”、“爱心”是立人之本,是一切德行之源;创办“感恩”手抄报,用立意鲜明的主题,定期出刊“感恩”的内容,使学生亲眼目睹“孝心”的形象,从而受到感染;写一封感恩信,抒发自已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等等。

三、学校与家长要形成教育合力 。

学校的感恩教育能不能取得实效通常与家庭教育有重要关系。现在家长们总是显得较为急功近利,他们仍然片面强调“智育”,只想学生读书,将来考上大学就行,什么事都包办代替,在亲情教育方面,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与引导,导致亲情教育的漏洞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学校在开展感恩教育时,尤其要注意解决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暴露的心理问题,并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发展状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形成学校教育和家长的教育合力。

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事。只有把学生的感恩教育等思想品质教育抓好,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让我们不懈努力,为教育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5篇: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杂文随笔

时光飞逝,转眼间女儿也成了一名中学生了。由于考入了私立学校,而学校离家又特别的远,虽然不舍,也只能把她寄宿在学校里。送完女儿回来,爱人让我帮忙收拾一下女儿的旧书籍和笔记本。无意中在女儿的一本笔记本里,发现了一篇女儿写给老师的作文。出于好奇,我立马放下手头的活,仔细地看了一遍。看完后,我的眼眶湿润了。虽然这篇文章已成过去,但那份感动却依然不减。考虑了许久,我还是决定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陈老师,我们永远爱您》

当妈妈把您要调走的消息告诉我的时候,陈老师,您知道吗,有一种莫名的忧伤瞬间击中了我。我偷偷地把自己关进房间里,眼泪默默地涌出了眼眶,忽然觉得一切变得特别糟糕了。爸爸悄悄地走进来,对我说:“丫头,给陈老师打个电话说点什么吧!”。“不,我心里难受!”,当我极度倔强说出这句话时,老师,您知道吗,我的心像被什么堵住一样,难受极了。

陈老师,在这五年的风风雨雨里,是您用母亲般温暖,关爱着我们的成长。当初蔡老师,在教我们短暂的一年后,悄悄地走了。学校让黄老师来教我,老师,你知道吗,面对一个新来的男老师,我们当时是多么的害怕,害怕他凶,怕被他打。幸运的是您一直引导着我们,让我们把恐惧感慢慢地消除,还和黄老师打成一片。可黄老师在我们进入五年级时,又一声不吭地走了。陈老师,那种郁闷的心情一直让我们纠结了一年。就在我们庆幸还有您陪着我们的时候,您却又要在我最后的一年里,离开我们,去另一个陌生的校园了。陈老师,您让我怎么不伤心,怎么不哭泣,心里有多么地不舍。妈妈说您有您的无奈,更有您的不舍,我虽然不是很懂,可陈老师,无论您去哪儿教书,无论您离我们有多么远,您永远是我们心中那个我们最尊敬的恩师。

陈老师,我们永远爱您,永远祝福您!

以上就是女儿所写的作文,也可以当是一封信。是啊!短短的小学时期,竟然换了四任班主任和其它科目的任课老师,正如女儿所写的那样,如果没有数学陈老师的一路关爱和正确的心理引导,真的不敢想象孩子们会郁闷成什么样子。其实做为家长,当时的种种不理解和气愤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这种事情是谁也无法接受的。

记得刚送女儿进入小学时,我还暗自庆幸女儿会分到初中同学做班主任的班级,大概是老同学太优秀,搭班的又是和蔼可亲的陈老师,所以家长和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个班级。可惜好景不长,老同学在执教一年后,又考到更好的学校去了,而接替她的却是一位男老师。孩子当时还小,可想而知,她们肯定会产生“害怕他凶,怕被他打”的恐惧心理了。其实,当初为了消除女儿的这种莫名恐惧感,我也曾开玩笑地跟她说过“黄老师和我们同姓氏,都是本家人,再说还有你喜欢的陈老师在,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或许就因为相信这句话,还有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在黄老师任教的三年里,孩子们的成绩不但没有下滑,反而还有所进步了。

美好总是如此短暂,就在孩子们和黄老师关系相处最容恰的时候,黄老师又悄悄地离开,到别的学校任教了。这对孩子们来说是多么残酷的现实。如果不是对黄老师的深深热爱,就不会出现后来黄老师回校看她们离开时,孩子们拦住他的车子哭着说“黄老师,您别走,只要您回来继续教我们,我们保证一定乖乖听您的话”的真情流露了。到现在,我还清晰记得女儿红着眼眶回来告诉我这件事时,我也被这份浓浓的师生情深深的感动了。

如果说黄老师的调离是孩子们的伤痛,那么陈老师在最关键的一年离开,那真的才是对孩子们最沉重的打击。正如女儿所写的“当妈妈把您要调走的消息告诉我的时候,陈老师,您知道吗,有一股莫名的忧伤瞬间击中了我”,这是多么伤痛的语言,多么无奈的情绪啊!

庆幸的是,虽然她不懂老师们为何要离开她们去别的学校任教,但她们那颗纯洁和感恩的心,真的让人感动。也正如女儿所写的“妈妈说您有您的无奈,更有您的不舍,我虽然不懂,可陈老师,无论您去哪儿教书,无论您离我们有多么远,您永远都是我们心中那个我们最尊敬的恩师!”。多么纯朴的语言,多么纯洁的心灵啊!

有位禅师曾经说过,“一个人最大的不幸,不是得不到别人的“恩”,而是得到了,却觉得那是理所当然,漠然视之。”的确,唯有真正心怀感恩,才会发现,人生总是如此美丽,就像我们感恩父母,心情总是愉悦,就像孩子们感恩老师,才会收获成长的果实。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拥有一颗感恩之心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很好的生根发芽,都能拥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第6篇:让孩子懂得感恩,家长们可以这样做!

要让孩子懂得感恩,需要父母、老师、社会的后天培养。而父母是孩子最主要的启蒙老师,那么父母在平时可以如何教孩子学会感恩呢?

给孩子树立榜样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要让孩子懂得感恩,前提是父母得树立好榜样。家长要以身作则,平时对待家中的老人要尊敬,要感恩,要孝顺。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让孩子做一些小事

家长要让孩子理解自己的艰辛与不易,最好的做法就是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比如:孩子爱玩玩具,又扔得满屋子都是,父母可以教孩子自己收拾玩具,然后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每天都要这样帮他收拾,让他亲身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

除了要感恩父母,孩子也要学会感恩老师,家长可以跟孩子玩游戏,让孩子来当老师,家长来当孩子,设计一些情节,让孩子觉得老师的工作不容易。

总之,父母想让孩子学会感恩,可以从一些生活的小事上去引导孩子。

充分的利用各种契机

家长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契机让孩子去感恩周围的人事物,比如利用还好相关感恩的节日,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感恩节等等,这些节日可以适当举办一些小活动,或参加活动,让孩子了解节日的意义。

平时生活中的小事也就可以作为契机,比如:某个朋友送的玩具,教孩子感谢。看到保洁阿姨,告诉孩子保洁阿姨的辛苦,教孩子不要乱扔垃圾,同时要感谢辛苦的保洁阿姨等等。

总之,教孩子懂得感恩不是一件难事,关键要看父母会不会引导,孩子是从小培养的,父母要有耐心,并且以身作则。

第7篇:幼儿园孩子不喜欢孩子怎么办

我家小男孩有点多动,很开朗,很顽皮,注意力有点不集中,老师嫌烦,说他没礼貌,没教养,有多动症(老师亲口说的)我倒是觉得这些老师太没有师德了,毕竟是孩子,而且老师会整孩子,经常让孩子一个人坐在一个角落作为惩罚.甚至有些事情不是孩子做的,老师也误解他,虽然孩子大大咧咧但是还是但是胆子会因此留下阴影(我们在家对孩子很严格,对他的教育肯定不是老师说的那样的,孩子只是性格原因很开朗,很爱动,我们也很难以改变性格

例子,家里有个大茶几在地毯上,孩子在地毯上玩耍会爬上桌表演,家里其实都不让他上桌,但是他还是有这种习惯,去幼儿园就被老师说没教养,说家里娇惯 麻烦大家帮帮忙,很急!!大家出出主意!!谢谢,我献出我所有积分!

您好!理解您这种情况,我也遇到过挺多的。 一些老师确实素质不佳,是现在的现实。孩子因此受到了一些不良影响也是事实,不过,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难免孩子不会遇到这种情况,转学和重新选择老师只能一时避免,其实对于家长是负担,而且也比较被动。其实您有一些事情是可以做的,能够改善这样的局面,从而更好更积极的处理这个问题。

想要改善老师的做法、又跟老师和平的处理这件事情,策略就很重要。 不知道您跟老师的沟通和交流都是怎么做的,是不是经常进行,建议您跟老师多聊聊(这里面有很多可以做的工作,而且效果不错,事实证明),但是注意以下问题:

一、告诉老师,自己发现了孩子的一些情况,向老师请教(姑且不论她的建议是否有价值,人都渴望被重视感),并向老师传达这样的信息,自己也会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一些指导,帮助孩子提高和改善,不知道老师有没有发现?希望老师给出点儿建议,指导一下自己的做法。职业中的人最希望得到的就是配合和认可,老师得到了家长配合的信号,会对孩子更关注,在过程中,她也会比较在意自己的职业行为;同时,她也能确认,为了孩子的进步,家长也是在努力的,这个也很重要,因为现在的老师都有孩子表现的压力,有的时候,他们喜欢把这种压力转移到家长身上。我有接触过不少父母本身就是做老师的,这也是他们的感受;家长配合,家长对老师尊重,做家长的工作,老师就会把这种感受转移到孩子身上;

二、认可老师的工作,您的期望,会让她做的更好,而不是指责。毕竟事情都已经这样了,她有做的不好和不对的地方,当面指出会让对方更有戒心,可能会变本加厉的给到孩子。毕竟我们无法完全控制,孩子和老师相处的漫长的一天天里,老师都是怎样对待孩子的。所以,在找老师谈之前,好好想想孩子近来的进步之处,感谢老师的培养和指导(虽然是违心的,但是您必须要中止老师继续对孩子不好的恶性循环),这其实也是一个提醒,提醒老师注意孩子的进步和提高,而不是只盯着孩子的缺点;当然,事情要真实(只要确有其事就可以了,究竟是谁的功劳,可以有很多归因嘛),语气要诚恳;

对于孩子:

发生这样的事情之后,孩子肯定对老师会有一定意见,有点排斥这个老师,某些方面有了就像您所说的“心理阴影”。这个时候就看家长怎么处理了:最好的方式就是重视孩子的感受而淡化事件本身。孩子有的时候不高兴老师这样对他是必然的,这放在那个孩子身上都不好受,如果孩子会提到老师,您可以疏导她“是啊,你是不高兴对不对,觉得为什么老师会这样对待你?(而不仅仅是指出他自己的不对)” “其实老师也不是故意这样对你,他只是想用这种方式让你做游戏的时候、上课的时候表现地更好一点呀(积极归因),可能他是严厉了一点,但是我相信老师是对你好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也鼓励孩子的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 还有您提到的“上桌子表演”这件事,孩子想表现,又觉得桌子是个突出的“舞台”,孩子的好奇心和挑战家长权威的愿望使然。引导更重要,而不是直接的指责或制止,这会让孩子更想上去,满足好奇心,挑战家长。您可以跟他规定,“你是演员,但是演员要在合适的地方表演,站在桌子上,我们“观众”都要走开了,我们不喜欢到桌子上去的演员,桌子是放东西……用的。”如果他再去上面,家里人都要离开,因为孩子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寻求关注,虽然您关注他的方面是批评、是制止,他也会觉得挑战起来很有意思。而“忽视”,会让不良行为消失。再告诉他在那里表演合适,受“观众”欢迎,如果他做到了,就给予鼓励和关注,对于引导孩子的行为有帮助。

对于您的孩子这样精力旺盛的孩子,规律化的适宜强度的体育锻炼是会很有好处的,而针对行为本身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不大,而加强体育锻炼会有意想不到的改善。一是释放掉多余的精力,二是改善注意力的品质。游泳、乒乓球、轮滑等都非常合适。

愿您能顺利处理这件事情!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