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扫应对报

2022-11-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洒扫应对报

农村初中“洒扫应对”的教育实践

【摘要】本文从思想品德课等学科的课堂教学入手,研究如何让学生在学校、班级、家庭、社会等实践中开展“洒扫应对”活动,不断加深对“洒扫应对”教育的理解,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农村 初中 “洒扫应对”

“洒扫应对”是古代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洒扫”,是指对学生的教育要从生活的劳动教育入手,使学生养成清洁、整齐的卫生习惯;“应对”则是指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礼节教育。总的说来,“洒扫应对”教育具体内容包括生活能力、劳动技能等日常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人际交往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爱国守法、尊敬师长、感恩助人等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教育。开展“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就是要教育未成年人学会生存,学会自立自强,学会说话,学会做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子女教育问题却令人担忧。现在的农村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部分学生身在福中不知福,普遍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厌学、暴躁、懒惰、依赖性强等不良现象。要改变这些不良现象,就要从初中生的日常起居入手,加强中学生生活能力、劳动技能锻炼,使他们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从待人接物入手,教育中学生知晓礼仪,养成谦恭待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为此,我县教研室申请立项了“农村初中‘洒扫应对’教育的研究”课题,对农村初中“洒扫应对”教育的方法进行了实践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种有效的方法。

一、音乐怡情法

音乐怡情法即通过欣赏、演唱一些感恩、励志的优秀歌曲,让学生在音乐欣赏和演唱中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激发学生热爱生命,讲文明、懂礼貌、爱劳动、爱祖国,争做自强自立、知礼感恩的人。如引导未成年人欣赏、演唱《劳动最光荣》《讲文明懂礼貌》《中学生行为规范歌》《爱的奉献》《妈妈的吻》等优秀歌曲,陶冶他们的情操。音乐怡情法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在相关的活动及课后进行,如主题班会、团队活动及社会实践等,这样就保证了音乐教育的连续性,让未成年人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自觉地利用音乐来缓解压力,调节自身的心态,规范自身的行为。

二、生活情景教育法

即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洒扫应对”的各种情景,对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文明礼仪、感恩向善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通过“洒扫应对”教育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明白自身担负的各种责任,学习人际交往中的礼节,并养成爱国守法、尊师敬老、爱亲爱家、感恩助人的道德习惯。鼓励学生自理自立,教育学生在家中做一些家务,例如帮助父母做饭、洗碗、叠衣服等。同时督促他们每天自行整理房间,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在适当的时候走进田野,帮助父母干些农活,从中懂得劳动的意义,体验父母及劳动的辛苦,让学生养成孝敬长辈、勤俭节约、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意识。

三、学科渗透教育法

即通过整合现有的德育教材与其他课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规划编排教育内容,把“洒扫应对”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学科之中,增强学生的爱国、爱乡、爱校、爱家意识,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实行“洒扫应对”教育是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清楚所传授的知识,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同时还要因材施教,结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劳动生存技能和文明礼仪等生活知识展开教学,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另外,在初中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中,同样可以进行“洒扫应对”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例如,在劳动、生物、地理等学科教学中,可带领学生走进田野,体验和了解相关的自然环境和生物知识;在物理、化学教学中,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这样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感悟,从而自觉地付出行动。

四、专题活动教育法

运用专题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自身所处环境的认识,带领学生参加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巩固“洒扫应对”教育的效果。

1.组织“洒扫”小组,开展卫生大扫除活动。学校每个班级一周开展一次短时间的劳动活动,组织“洒扫”“清洁”或“学雷锋”卫生志愿小组,教育学生在学校、社区、家庭等公共场所进行每周一大扫、一天一小扫活动,同时保持自身衣服、书包和所在教室、寝室卫生干净。

2.创造条件,建立学农基地。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开拓一处劳动基地,没有条件的学校可发挥农村优势,有计划地到学生家里承包的指定责任田,指导学生识别各类农作物并尝试种植,增强学生的劳动锻炼意识。

3.组织“应对”小组,加强未成年人礼仪教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引导学生与长辈、与同学之间要融洽相处,要尊重师长、懂礼知节。可以在班级内开展班会,在班会中通过形式多样的“应对”教育和表演,引导学生要孝敬父母、尊重老师,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让学生自觉做一个有文明、有道德的人。

4.开展传统节日和“日行一孝”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洒扫应对”教育的效果。首先利用每年的春节、清明节、重阳节、敬老节等传统节日,組织未成年人践行“洒扫应对”教育活动,通过祭扫革命烈士墓、为敬老院献爱心等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未成年人缅怀革命先烈以及讲文明、懂礼貌、爱劳动、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其次引导未成年人每逢传统的重大节日和父母、老师的生日,主动给自己的父母、老师打问候祝福电话或发亲情短信,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和老师的教育之恩。

5.结合“生态乡村”建设,开展“洒扫应对”教育活动。为实现中国梦的宏伟目标,我县党委、政府提出推进“生态乡村,美丽上林”乡村建设活动,努力抓好“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工作,打造旅游强县,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我校抓住机遇,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切实开展了“洒扫应对”教育活动,组织和引导未成年人积极参与“三清洁”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协助保洁员搞好学校、社区、家庭、公共场所及旅游地的环境卫生工作,碰到游客时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近年来,我县教研室注重把“洒扫应对”教育纳入德育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学校的校园、教室、寝室比以前更清洁、整齐了;学生的文明礼貌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学生遇到老师和客人时都会主动问好;部分学生回家时,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有些学生还为父母、爷爷、奶奶洗脚、捶背,逢重大节日时,部分学生能给家长、老师打问候电话或做感恩的小事;学校的校风、学风有了好的转变,部分学生改变了以前生活自理能力差、厌学、暴躁、懒惰等不良现象,涌现了一批美德少年。例如,镇圩瑶族乡初中学生蓝川当选为南宁市第二届“孝老爱亲”美德少年,随后又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关注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开展的“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活动中被评为“全国百名美德少年”。本课题研究关注了农村初中生日常生活的礼仪行为情况,进一步规范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总结农村初中学校开展“洒扫应对”教育的经验,形成农村初中“洒扫应对”教育的有效方法,有效推动了农村学校德育的发展。

作者:蓝般

第2篇:农村初中渗透“洒扫应对”教育的方法研究

【摘要】本文论述上林县农村初中生的发展现状及其形成原因,基于此提出在农村初中开展“洒扫应对”教育的方法: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向善的品格;通过开展“文明礼仪”培训活动,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仪的良好习惯;通过“文明宿舍”评比活动,培养学生自立自理能力。

【关键词】农村 初中生 “洒扫应对” 习惯

现在的农村初中生大多是留守学生,由于从小缺乏父母的管教,养成了自私、冷漠、懒惰、生活自理能力差、无心向学、不知感恩、不懂文明礼仪等多种不良品行习惯,有的还会离家出走,甚至做出轻生的极端行为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令人担忧。对农村初中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农村的持续发展。学校是培养农村初中生健康成长的摇篮,也是养成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育教学中对农村初中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意义深远。要想让农村初中生得到良好的教育,就要在教育教学中加大力度,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教育,使他们成为社会有用之才。从2015年5月起,我们成立了课题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当前我县农村初中生教育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上林县农村初中生的发展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家庭教育因素

我县是全国国家级贫困县,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受落后的自然经济条件制约,全县80%以上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打工。这些外出打工的父母都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管教。长辈对孩子的教育仍沿用上一代的教育观念,隔代教育观念已跟不上当前的教育发展需要,其弊端主要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只停留在“管吃、管穿、管住”层面上,对孩子过分溺爱,对于孩子的要求都是有求必应,不加以管束,给予孩子过多的物质满足而忽略了对其思想品德的教育。孩子的父母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出于对孩子的愧疚心理,也为了弥补孩子,只能在物质上对孩子给予补偿,而且因长年外出打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的沟通很少,诸多的家庭教育因素使很多农村初中生从小养成了自私、霸道、蛮横、无理、不知感恩、不讲文明、不懂礼节的品行,甚至发展成低劣的道德品质。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和人格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師,孩子从小就得不到父母的管教,缺少父母之爱和父母之教,其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尽管我国政府近年来也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对农村留守学生教育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倾斜,但总体上仍无法解决现今农村孩子的这一现状,农村留守学生的成长教育仍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力度,只有齐抓共管,才能缓解农村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问题。

(二)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教育是农村学生接受教育最有效的场所,是孩子人格得以再塑造的摇篮,是农村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阵地,因此,学校教育对于农村初中生的养成教育同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县的农村学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为追求考试高分,片面地在抓成绩上下功夫,导致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出现,养成教育只是流于形式。有的学校尽管也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措施,通过各种渠道对农村初中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但成效甚微,每年仍有许多农村初中生中途辍学或离家出走,甚至发生轻生的极端行为,严重的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学校教育对于农村初中生道德品格的形成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作用,有关部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农村初中生这一群体的“洒扫应对”教育,加大学生良好行为及道德品质教育的力度,让这些农村的孩子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社会环境因素

当今的社会环境复杂,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校园周边仍存在许多不利于农村初中生成长的环境因素,如营业性网吧、电子游戏厅、KTV厅、毒品、摇头丸、K粉等正在侵蚀着学生的身心健康,“黄、赌、毒”等正在向学生伸出魔爪,成为危害农村初中生最可怕的三大隐患。浏览不良网站的信息、沉迷于网络游戏等已成为当下农村初中生道德堕落的“致命杀手”。农村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受叛逆心理的影响,他们抵制不良诱惑、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近年来,我国农村青少年犯罪逐年增加,呈上升趋势,现状同样令人担忧。因此,良好的社会环境对于农村初中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也同样重要。我们呼吁全社会都来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还他们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对农村初中生开展“洒扫应对”教育的实践

(一)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向善的品格

课堂教学渗透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以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中,针对当前很多农村初中生从小亲情淡漠、不知感恩父母、不懂孝敬父母的现状,以及生活中得到他人帮助而不知感恩的心理,笔者设计了一节感恩教育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难报三春晖》,课始,笔者用课件展示汶川地震中一位母亲为了挽救自己的孩子,用自己的生命撑起千斤重的巨石,当救援人员赶到时,她已经死了,但她腋下的婴儿却毫发无损,救援人员在襁袍中发现了一部手机和手机上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还活着,请记住:我爱你!以下是师生间的对话:

师: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受?

生1:我很感动,这位母亲在生死关头,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自己的孩子,母爱太伟大了!

生2:我们要爱我们的父母,因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值得我们孝敬的人。

生3:父母给予我们无私的爱,我们要懂得孝敬父母的养育之恩。

师:你打算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孝敬父母呢?

生1:努力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让父母开心。

生2:回家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为父母分忧,让他们高兴。

生3:在父母生日、母亲节、父亲节到来之际给他们打电话问候,发祝福短信。

……

整节课师生互动和谐,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感悟,通过生动的画面、感人的故事,感受父母亲情的可贵,懂得为什么要感恩父母、怎样感恩父母,如何将感恩父母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课后,笔者还精心设计了“日行一孝”的家庭感恩行动。如周末当一天父母,早上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煮好早餐、午餐、晚餐,让父母享受儿女的待遇,与父母互换位置。还可以放学回家后,给妈妈倒杯水、给父母洗脚、给奶奶梳头、给爷爷读报,节假日给父母打亲情电话、发祝福短信等。通过以上感恩孝行活动,让学生将感恩落到实处,促使学生养成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良好品德。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向贫困户捐款、向灾区捐款等爱心行动,通过这样的公益活动,让学生学会担当社会责任,不断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懂得不仅要感恩父母和亲人,还要感恩身边给予自己帮助的所有人,做一个感恩向善的人。

(二)通过开展“文明礼仪”培训活动,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仪的良好习惯

讲文明、懂礼仪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文明礼仪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一个讲文明的人,其行为不仅会影响个人形象,还会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的尊严。因此,中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要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我们给学生播放了礼仪专家的知识专题讲座视频,还开展了“中学生文明礼仪”培训活动。通过知识讲解、图片展示、现场演示、学生代表演示、学生集体模拟演示、表演比赛等方式进行培训,以生动有趣的培训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中学生文明礼仪常识。禮仪培训的内容为:中学生仪表仪容礼仪,交往礼仪,校园文明礼仪,怎样使用礼貌用语,怎样与老师或长辈打招呼,日常生活中打电话、待人接物、接待客人、公共场合的有关礼仪等。为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我们还通过主题班会课、小品表演、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加文明礼仪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礼仪意识,让学生学做一个讲文明、懂礼仪的人。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文明礼仪培训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显著。很多学生在课后都普遍认为,通过培训活动,他们在个人仪表仪容、待人接物等文明礼仪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通过“文明宿舍”评比活动,培养学生自立自理能力

自立自理作为成长的过程环节,是学生锻炼生活能力的过程,是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和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和交往,积极融入社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自立自强的人的过程。针对当前很多农村初中生存在的过分依赖父母、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自立自理能力差等不良品行,我们开展了为期半年多的“文明宿舍”评比活动,旨在通过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爱劳动、勤动手的自立自理能力。

“文明宿舍”评比由学生会干部组成宿舍评比小组,每天早上早读轮流对各班的宿舍进行评分,由小组长于周日晚自修统计各个宿舍的得分情况,并于下周星期一将评比情况在学校的宣传栏上公布,在全校集合时由学生干部进行公布,对表现比较好的班级进行表扬,对表现比较差的班级提出批评和改进要求,最后向获得文明宿舍的宿舍颁发“文明宿舍”流动锦旗。

在“文明宿舍”评比活动中,很多班级的学生为了争取获得“文明宿舍”的荣誉,都努力把自己的内务做到最好,每天早上起床后,都能自觉整理好内务,把个人的内务卫生、宿舍的卫生自觉搞好,以往宿舍的“脏、乱”现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宿舍和摆放井然有序的物品,全校的男女生宿舍卫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自理能力也获得了提高。

对农村初中生进行“洒扫应对”教育的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多加实践,注意“洒扫应对”教育的持续性,通过课堂渗透“洒扫应对”教育,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用行动去践行,把“洒扫应对”知识运用到个人的生活和学习中,在体验和感悟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注:本文是南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C类课题“农村初中‘洒扫应对’教育的研究”(编号:2014C726)的研究成果。

(责编 周翠如)

作者:黄春梅

第3篇:洒扫应对

“洒扫应对”活动心得体会

最近,学校开展了一个叫“洒扫应对”主题的队会,开完了这个队会,我才明白了“洒扫应对”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洒扫”的意思是扫地。“应对”的意思是礼貌待人。“洒扫应对”就是好好地做清洁,并且还要礼貌待人。

呀,对了,光知道有什么用呢?我要用实际行动来做,那就是——星期六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今天正好是星期六,妈妈去邕江散步了。哈哈!我的展示时间到!等妈妈出去的时候,我吃了几个小蛋糕填满了肚子,写完作业,就开始做家务了。

我先拿着扫把从客厅扫到楼上,我东扫扫,西扫扫,才刚扫完,我早就满头大汗了。我刚刚想罢休,可又转念一想:不行,我要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惊喜!过了一会儿,我休息好了,便开始了拖地。我拿着拖把,拖拖这,拖拖那,过了好久,我终于把地托完啦!看,地板亮得可以映出人的影子来,水上飘啊!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虽然非常非常累,但是,我还是十分开心!

妈妈回来了,看见家里十分干净,嘴巴张成了“O”形,同时又表扬了我,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通过这次队会和亲身体验,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劳动最光荣!

第4篇:洒扫应对

“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为贯彻中央文明办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的工作要求,通过实践活动培养训练和全面提升未成年人待人接物和基本生活能力,持续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根据区教育局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我校特组织开展了“洒扫应对”教育实践活动。

一、活动目的

遵循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开展 “洒扫应对”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社区(社会)、家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广泛地接触社会,增强生活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培养未成年人自理自立、懂礼知节的好习惯、爱劳动有礼貌的好品德。

二、活动内容

“洒扫应对”是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所谓“洒扫”,是指对学生的教育要从生活的劳动教育入手,以养成清洁整齐的习惯;“应对”则是指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礼节教育。具体内容包括生活能力、劳动技能的日常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人际交往的礼节礼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爱国守法、尊敬师长、孝老爱亲、感恩助人等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教育。

三、具体措施

(一)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开展“洒扫应对”教育实践活动。 组织开展“洒扫应对”的主题班会,利用讲故事、课本剧、观看电影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对“洒扫应对”的认识和宣传,培养学生

勤俭节约、对人友善、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

(二)以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开展“洒扫应对”教育实践活动

在社区,志愿劳动。开展“楼栋小卫士”、“社区卫生一日扫”等活动,为楼道邻里做清洁小服务,主动清扫社区卫生等。

(三)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开展“洒扫应对”言传身教践行活动 在家庭,开展“日行一孝”教育。开展“我为妈妈(爸爸)过节日”、“我为妈妈(爸爸)洗洗脚”、“我当一天家”、“感恩母亲节”等活动,养成勤动手、多交流,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美德习惯。

乌马河区第一中学

“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总结

开学以来,我校认真开展了“洒扫应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点滴做起,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感悟道德要求,强化道德观念,打牢道德根基,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准确把握活动内涵

“洒扫”就是要让未成年人从洒扫庭除开始体验劳动,“应对”就是让未成年人从生活礼仪开始学会谦恭待人,“洒扫应对”就是通过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培养孩子们爱劳动有礼貌的好品德。我们深刻认识到“洒扫应对”对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学校的龙头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社会的平台作用,把“洒扫应对”的要求贯穿落实到实处,引导学生人人、时时、处处体验感悟,增强自觉性主动性,争做有道德的人。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洒扫应对”活动,对学生加强教育和引导 结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实践活动,开展主题班队会、经典诵读等“洒扫应对”活动。通过在学校、社区、家庭等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生活能力,加强劳动技能锻炼,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对人友善、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将雷锋精神与爱劳动、讲礼仪的良好生活习惯结合起来,让雷锋精神在学校、在班集体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三、教育效果展示。

开展“洒扫应对”实践活动以来,同学们变得更加热爱班级,关

心集体了。在家里,他们知道体谅父母了,能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变得愿意与父母沟通,说心里话了;在学校,尊重老师,团结同学的多了,相互之间攀比的少了,互帮互助的多了,班级学习空气浓,学习风气正,集体意识强。社会中,同学们变得更有责任感,更懂得担当了。

总之,“洒扫应对”是对青少年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和紧迫的现实任务。只有我们长抓不懈,才能培养更多适合时代要求的新世纪的建设人才。

乌马河区第一中学

第5篇:洒扫应对成语

【成语】:洒扫应对【拼音】:sǎ sào yìng duì

【简拼】:ssyd

【解释】: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出处】:宋·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示例】:圣人之道,贯彻上下,自~,以至均平天下,其事理一也。 明·王廷相《慎言?作圣》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洒扫应对 成语接龙

【顺接】:对口相声 对号入座 对嘴对舌 对天发誓 对天盟誓 对头冤家 对客挥毫 对床听语

【顺接】:成双作对 成双成对 楚囚相对 从容应对 东床择对 门当户对 衾影独对 洒扫应对

【逆接】:风流潇洒 潇潇洒洒 洋洋洒洒 利利洒洒 风吹雨洒

【逆接】:洒心更始 洒扫应对 洒泪而别 洒洒洋洋 洒洒潇潇 洒酽春浓

第6篇:洒扫应对相关总结

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开展“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的有关精神及要求,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全体学生积极学习与行动,大家对“洒扫应对”的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的思想情操得到了进一步的陶冶,极大的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领导重视,组织学习

1.学校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学习并将学习精神传达给学生,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

2.利用晨会学校组织全体学生一起学习。“洒扫应对”是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所谓“洒扫”,是指对学生的教育要从生活的劳动教育入手,以养成清洁整齐的习惯;“应对”则是指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礼节教育。具体内容包括生活能力、劳动技能的日常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人际交往的礼节礼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爱国守法、尊敬师长、孝老爱亲、感恩助人等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教育。

二、强化宣传,综合实践

1.及时召开了“洒扫应对”教育的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白何为洒扫应对,怎样做到洒扫应对。班会主题明确,形式新颖,效果显著,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洒扫应对”的认识。

2.开展“洒扫应对”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形式多样,全员参与,在动手实践活动中进一步深入理解“洒扫应对”的内涵。

3.结合“洒扫应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内容,班主任精选出《弟子规》经典句子,通过朗诵、课前齐诵、课堂讲解等方式进行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洒扫应对”,规范言行,做一个爱劳动、懂礼节、会交往的人。

三、学以致用,落实行动

1.在班内实行“一帮一”活动,学习好的学生在思想、学习上主动帮助学习有障碍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帮他们补课,主动和他们进行思想交流,使得他们逐步从困惑状态中走出。

2.抓学生的养成教育,认真搞好文明礼仪。使学生自觉的行动起来,升好每一次旗,做好每一次操,唱好每一首歌,打扫好每一次卫生,保持好每一天的卫生。全体学生自觉爱护环境,校内的校风校貌大为改观。

3.组织学生在家实践“洒扫应对”的精神,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助家人分担家务,做“爱劳动,懂礼仪,知分担,明事理”的好孩子。

1 我们将借助“洒扫应对”活动这股春风把习惯养成和文明礼仪教育更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以此为动力,

让儒家思想中值得文明发扬光大的优秀品质在我们全体师生的身上闪耀出金色的光芒。

渝北区中小学开展洒扫应对活动的总结

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着力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心向党、爱劳动、懂礼貌”,培养未成年人待人接物和基本生活能力,结合渝北区教委《关于在全区中小学中常态开展洒扫应对活动的通知》要求,我区各中小学以活动为载体,结合学校德育主题活动,深入开展了“洒扫应对”活动。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区教委高度重视“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下发了关于开展“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通知,对活动开展做了重点布置。各校由德育校长和德育主任牵头,根据学校实际制定相关活动方案,分工明确,落实到位。领导成员的高度重视,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全面发动、形式多样

各校积极动员学生热心参与,了解新要求,明确新目标,充分认识“洒扫应对”活动的意义。通过一个目标,两个环节,三项措施,推进“洒扫应对”活动有力有序有效。

各校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实践活动为统领,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结合学雷锋活动,利用讲故事、课本剧、观看电影等多种形式,介绍“洒扫应对”的思想含义,引导未成年人勤俭节约、对人友善、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将雷锋精神与爱劳动、讲礼仪的良好生活习惯结合起来,让雷锋精神在学校、在班集体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各校通过开展晨扫、课前“快乐劳动十分钟”、每周一次大扫除以及做好个人课桌、书包、书本、衣着的整洁等活动,让未成年人在微劳动中,逐步养成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开展“洒扫应对”诵读活动。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理解“洒扫应对”,争做一个爱劳动、懂礼节、会交往的人。并利用板报、墙报、橱窗等宣传阵地,营造学习氛围。

各校开展“小小志愿者服务”志愿服务活动。结合社区服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绿地认养,关爱社区空巢老人、社区义务劳动等公益活动,加深活动的教育意义,让雷锋精神真正内化为孩子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2 全区中小学生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促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拥有爱劳动有礼貌的好品德。

“洒扫应对”主题活动总结

我校认真落实中央文明办领导要求,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引导中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点滴做起,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感悟道德要求,强化道德观念,打牢道德根基,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准确把握活动内涵

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同志到南宁调研,提出把“洒扫应对”教育作为专门课题,融入学校德育教育,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世明主任强调,“洒扫”就是要让未成年人从洒扫庭除开始体验劳动,“应对”就是让未成年人从生活礼仪开始学会谦恭待人,“洒扫应对”就是通过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培养孩子们爱劳动有礼貌的好品德。我们深刻认识到,在未成年人中开展这项活动,引导他们修身律己、积善成习,与教育未成年人在家庭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师长、在社会谦恭待人的要求高度一致,与引导未成年人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的要求高度一致,是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的基础性工作,是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力抓手,是加强未成年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我们将“洒扫应对”纳入我校教育社会实践课程,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考核,在学校全面启动了这一活动。同时,明确提出,要牢牢把握一个目标,抓好两个环节,采取三项措施。一个目标即:培养未成年人热爱劳动、谦恭有礼的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提升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为他们牢固树立天下为公、报效祖国、孝敬父母、友爱他人的意识奠定道德根基。两个环节即:从日常起居入手,加强中学生生活能力、劳动技能锻炼,使他们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从待人接物入手,教育中学生知晓礼节礼仪,养成谦恭待人的观念。三项措施即发挥学校的龙头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社会的平台作用,把“洒扫应对”的要求贯穿其中,引导中学生人人、时时、处处体验感悟,增强自觉性主动性,争做有道德的人。

二、认真落实活动要求

3 针对未成年人成长特点,着眼活动易于开展、乐于接受,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加以推进。

1、纳入课程安排。在各学年开展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把学校、班级组织的校外实践活动和家庭组织的自发性兴趣活动相结合,以社区和各类社会实践基地为主要场所。通过系列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

2、搭建实践平台。在活动开展中,我们坚持知行合

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重在培育实际能力,增强生活体验,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实践体验中认知生活、感悟道德,培养热爱劳动、谦恭有礼的好品德。一是以知为先,开展认知教育。我们坚持宣讲灌输、先入为主,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求各学校开展“洒扫应对”的知识教育,结合诵读经典、班会队会、国旗下的讲话等,通过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组织学生制作“洒扫应对”小报、开展“洒扫应对”童谣儿歌接龙、“劳动最光荣”歌舞展示等活动,向师生讲解“洒扫应对”的基本含义和深刻内涵,宣传“洒扫应对” 的内容要求,为活动开展奠定了基础。二是以行为重,开展“日行洒扫”系列活动。学校通过每天开展“日行洒扫”系列活动,让学生逐步养成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如,通过开展晨扫、每天一大扫两小扫、每天课前“快乐劳动十分钟”、每周一次大扫除以及认真做好个人课桌、书包、书本、衣着的“保时洁”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日复一日的“微劳动”中,锻炼动手能力,增强生活本领。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我们制定《约礼十条》,开展校园生活礼仪“四进”、“三相处”(即礼貌进校园、进会堂、进教室、进办公室,与老师交往相处、与同学交往相处、男女同学交往相处讲究礼仪),教学区内“三个轻轻”(说话轻轻、走路轻轻、推门轻轻)、文明礼仪校园行等活动,并通过主题演讲、知识竞赛、观摩学习、礼仪操展示等形式,引导未成年人讲文明、讲礼貌,争做“小绅士、小淑女”。

开展“洒扫应对”主题实践活动总结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市文明办、教育局《关于开展“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月的通知》精神,我校结合学生文明礼仪程度、意识接受习惯,在全校范

4 围内结合学雷锋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开展里“洒扫应对”主题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做一汇报。

一、认真解读传统,把握学习方向。我们在去年开展“洒扫应对”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得失,都认为要想使这项活动得以有效开展,必须要使全体学生领会“洒扫应对”的出处及要求,政教处在班主任培训会上,首先对全体班主任进行了“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的培训,在全校师生大会上,政教主任做国旗下讲话时做了《告别陋习,拥抱文明》的讲话。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印发学习材料、组织午读诵读、语文教师解读等活动,让全校学生明白宋朝朱熹《〈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的历史及现实意义。深刻认识到洒扫——洒水扫地——做事整洁有序,家务满含感恩;应对——酬答宾客——宽于接人待物、严于诚实守信等这些虽是封建时代的儒家教育,也为支撑我们中华民族能够延续至今并将永远的延续下去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作出的不朽贡献。

二、以今天善之体验,培育忠厚尽责之人格。从2月份开始,我们就组织了一系列的学雷锋活动。2月27日,初一(3)班陈羽荻国旗下讲话——《雷锋精神永在我心》,她的讲话生动而富有感染力,为学雷锋月的启动做了很好的宣传动员工作。2月28日,学生会宣传部制作宣传报宣传雷锋同志的光辉事迹,使雷锋精神深入人心。2月29日,各班开设学雷锋活动记录本,全校建立了60个学雷锋活动小组。3月5日,以升旗仪式为契机,举行“传承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启动仪式,张瑞洪副校长在讲话中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学雷锋活动,学校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弘扬雷锋精神,做文明中学生”等宣标语,在校园内营造了浓厚的学雷锋活动氛围。结合3·8国际妇女节, 我们以争做一名感恩小雷锋为切入点,动员学生主动送给妈妈礼物和帮妈妈做家务并制作叶脉书签赠送给女教师。3月12日植树节,团委开展“春风行动”,组织志愿者开展清除学校周边的白色垃圾的活动。 3月1日—31日期间,我们更是结合“洒扫应对主题活动”组织各学雷锋活动小组开展“青年志愿者一日行”活动,在校园内外组织各项学雷锋活动,如清除校园内的口香糖、打扫卫生死角、帮助电脑教室搬运物资等好事。 3月23日组织“学雷锋 树新风”手抄报比赛,收到各学雷锋活动小组上交的手抄,很多作品内容丰富、积极向上、设计独特、美观大方,获奖作品在校园文化长廊展出。

三、以雷锋为示范,以活动为媒介,争做道德模范。3月23日下午第八节,以“雷锋就是你、我、他”为主题的班会课在各班开展。各班就“学

5 习雷锋与实践‘三个代表’的关系”;“现在怎样理解‘螺丝钉’”精神;“雷锋为何三月来四月走”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把“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与雷锋精神紧密结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学雷锋不仅局限于做好事,也要兼容传统美德和与时俱进,不断赋予新的形式、新的内容,更要对照雷锋精神,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学习。为此我校开展了“三要”(要纯洁的微笑;要高尚的情操;要完美的人格)“三不要”(即向不文明语言说不;向不文明行为说不;向不文明习惯说不)活动并开展评比,鼓励学生争创文明班级、争做礼仪标兵。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和积极性。

四、将“向雷锋学习”和“洒扫应对”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上来。在此次活动中,我校许多班级通过诵读、讨论等形式,对“向雷锋学习”和“洒扫应对”两者之间存在的传统传承进行了充分的学习,之后,许多班级在班级文化当中将此内容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每天一句励志”或“每组一期板报”的形式,将学生心中对雷锋精神的理解和认识讲出来或写出来,以此和全班同学共勉。如此这样的班级文化之花在学校有些班里面依然坚持盛开着,这种文明之美携着与生俱来的助人为乐,必将助推班风、校风向着我们的期待的那样健康发展。

总之,这次活动的开展成果是显著的。但我们深知教育学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培养学生形成正直善良坦诚忠厚的良好品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天职之一。已经完成的工作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将继续努力一如既往的用心耕耘悉心教育,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完成各项教育任务,靠近实际,开拓创新将今后的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张家港市开展未成年人“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阶段总结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建设工作视讯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着力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心向党、爱劳动、懂礼貌”,培养未成年人待人接物和基本生活能力,结合《张家港市开展未成年人“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方案》要求,我市各中小学继续结合“养成教育”细则要求,以活动为载体,充分依托“青少年实践基地”这个平台,依托学校德育主题活动契机,深入开展“洒扫应对”的各项活动。现将相关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6 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下发了关于开展“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方案,对活动开展做了重点布置。各校由德育校长和德育主任牵头,根据学校实际制定相关活动方案,分工明确,落实到位。领导成员的高度重视,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全面发动、形式多样 1.全面发动,做好宣传工作。

各校均利用周一的联合晨会对学生进行“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的动员大会,通过大会动员学生热心参与。在原有养成教育的基础上了解新要求,明确新目标,充分认识“洒扫应对”活动的意义。

同时,班主任及时将活动的通知通过告家长、家校路路通等形式传达给每一位家长,向全校学生和家长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让全体学生和家长都参与到活动中。

2.全面组织内,扎实开展活动。 (1)继续依托实践基地活动,开展生活自理、合作学习等“洒扫应对”活动。

青少年实践基地活动是我市未成年人养成教育的一大品牌,基地对学生整理内务、待人接物等有明确要求,每学期都有计划地接受全市中小学生到基地参加实践活动。本学期,基地接待了我市所有初二在读学生为期两天半的相关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宿舍内务整理、农家菜肴烹制、电子百拼、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环保科普教育、感恩花艺、农耕文化体验、江堤拉练、文娱晚会等。学生在活动中践行“洒扫应对”的要求。达成了自能打扫房间卫生,能与同学合作完成相关任务,懂得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感恩之情,了解我市农耕文化等目标。

(2)结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实践活动,开展主题班队会、经典诵读等“洒扫应对”活动。开设“洒扫应对”实践课程。通过系列实践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生活能力,加强劳动技能锻炼,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举办“洒扫应对”主题班会。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结合学雷锋活动,利用讲故事、课本剧、观看电影等多种形式,介绍 “洒扫”“应对”的思想含义,引导未成年人勤俭节约、对人友善、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将雷锋精神与爱劳动、讲礼仪的良好生活习惯结合起来,让雷锋精神在学校、在班集体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云盘小学还将学校的礼仪主题教育纳入“洒扫应对”活动,进一步深化礼仪教育的成果。开展“日行洒扫”系列活动。在全市各中小学校开展“日行洒扫”系列活动,通过开展晨扫、课前“快乐劳动十分钟”、每周一次大扫除以及做好个人课桌、书包、书本、衣着的整洁等活动,让未成年人在微劳动中,逐步养成自理自立的生活能

7 力、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开展“洒扫应对”诵读活动。通过诵读经典让学生理解“洒扫应对”,争做一个爱劳动、懂礼节、会交往的人。并利用板报、墙报、橱窗等宣传阵地,营造学习氛围。

(3)以“三结合”教育指导服务为抓手,开展“日行一孝”、小小志愿者服务等“洒扫应对”活动。积极开展“日行一孝”体验活动。在父亲节到来之际,对父母说句知心话,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表达感恩之情,并以为为契机,逐步养成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传统美德。积极开展“洒扫应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结合社区服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绿地认养,争当楼道小卫士、卫生监督员,关爱社区空巢老人、社区义务劳动、管理社区“爱心超市”等公益活动,加深活动的教育意义,让雷锋精神真正内化为孩子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全市中小学生积极行动起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促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拥有爱劳动有礼貌的好品德。

南宁市召开“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经验交流会

5月9日上午,南宁市在市清川小学举办未成年人“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经验交流会。南宁市12个县(城区)文明办主任、教育局局长,63所“洒扫应对”示范学校的负责人以及清川小学全体师生参加了经验交流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韦茵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

会上,清川小学、滨湖路小学、桂雅路小学、连山小学分别做了典型发言,清川小学二年级学生梁子真和她的妈妈也代表学生和家长发言。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韦茵对深入推进“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做了工作部署,要求各县(区)文明办、教育局,各职能部门,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性,要把“洒扫应对”活动作为今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把“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区(社会)延伸,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将“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打造成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品牌项目。

与会领导和代表现场观摩了各县(区)、经开区、市直属学校推荐的14所南宁市“洒扫应对”示范学校代表的板报以及清川小学“洒扫应对”手抄报展示,清川小学的同学们也现场展示了“厨艺我能行”、布衣手工展、环保手工器材等劳动技能实践。

去年5月,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在我市调研时,提出了南宁市要把“洒扫应对”教育作为一项专门课题,融入学校的德育教育和未成

8 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此,南宁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组织专门力量,对“洒扫应对”主题教育进行研究,印发了《南宁市开展未成年人“洒扫应对”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对活动的目标原则、内容要求和推进步骤加以明确,并将每学期开学的第一个月定为“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月。去年12月,命名了南宁市第一批“洒扫应对”示范学校,下一步将重点抓好四件事:召开一次家长座谈会,举办一次现场观摩会,组织一场培训讲座,编制一本《“洒扫应对”课程指南》活动手册。

南宁市开展未成年人“洒扫应对”主题教育的实施意见

第7篇:洒扫应对活动方案

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实践创新案例

洒扫应对,从我做起

创意单位: 平昌县江口第二小学

活动范围: 平昌县江口二小和江口镇新华街相关社区

[产生背景]

当前,中国正迈入“独生子女时代”,几乎每个家庭中都有一位“小公主”、“小太阳”、“小皇帝”,他们缺失 “洒扫应对”, 唯我独尊。在家中什么事情都由家长一手包办,从而造成了他们娇生惯养,自私专横、依赖成性、自理能力差,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觉得父母给予很多东西都是理所应当的,体验不到劳动的辛苦,也不懂得关心体贴他人,做事丢三落四;在学校,他们劳动观念淡薄,自私刁蛮。这一系列现象折射出现代小学生不良的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针对这情况,我校结合贯彻中央文明办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的工作精神,落实平昌县关于开展“学习雷锋精神,争做美德少年”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特开展“洒扫应对”活动。

[主要做法]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全面提高我校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重点,培养我校小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生活礼仪,引导我校学生从洒扫庭除开始体验劳动,从生活礼仪开始学会谦恭待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爱劳动有礼貌的好品德,为学生牢固树立天下为公、报效祖国、孝敬父母、友爱他人的意识奠定道德根基。

二、活动的基本内涵

“洒扫”就是要培养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从一些基本劳动开始体验劳动,“应对”就是让学生从生活礼仪开始学会谦恭待人,“洒扫应对”就是通过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培养学生们爱劳动、有礼貌的好习惯、好品德。

具体内涵包括:

一个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谦恭有礼的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提升江口二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为他们牢固树立天下为公、报效祖国、孝敬父母、友爱他人的意识。

两个环节:从日常起居入手,加强江口二小学生生活能力、劳动技能锻炼,使他们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从待人接物入手,教育中小学生知晓礼节礼仪,养成谦恭待人的观念。

三项措施:发挥学校的龙头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社会的平台作用,把“洒扫应对”的要求贯穿其中,引导学生人人、时时、处处体验感悟,增强自觉性主动性,争做有道德的人。

三、活动的组织领导机构

组 长:谭鹏洲

副组长:向文铭 李 迅 彭清华 李金平

组 员:刘 华 张贵宗 牟春城 徐 静

成员:各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科任教师

学校分层管理,自上而下(校德育处--大队部--班主任--全体教师),呈放射状体现时时处处的教育。

四、活动对象:江口二小全体师生

五、活动时间:2013年2月--2013年12月

六、活动具体内容及步骤

按照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及县教育体育局通知要求,学校结合校情,围绕“三经常”、“四集中”活动安排,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洒扫应对”教育活动。

第一阶段:宣传启动阶段(时间:2013年2月)

1、开展“洒扫应对”的知识教育,讲解“洒扫应对”的基本含义和深刻内涵。“洒扫应对”是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所谓“洒扫”,是指对学生的教育要从生活、劳动教育入手,以养成清洁整齐的习惯;“应对”则是指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礼节教育。具体内容包括生活、劳动技能的能力、日常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人际交往的礼节礼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爱国守法、尊敬师长、孝老爱亲、感恩助人等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教育。

2、结合经典诵读、班团队会、升旗仪式,通过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宣传“洒扫应对”的内容要求,并让学生把对“洒扫应对”的理解感悟,通过手抄报、电脑报等形式进行展示。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推进阶段(时间:2013年3-11月)

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雷锋精神和“洒扫应对”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未成年人懂礼知节、自理自立、感恩向善的良好行为道德习惯。-范文-先生-结合我校实际,拟定组织开展“十二个一”活动:

1、开展热爱劳动、自理自立活动。结合开展学雷锋活动,清明扫墓等活动,组织学生在学校快乐劳动,每天开展热爱劳动十分钟、两小扫和每周一大扫活动;在家庭自理自立,学做叠衣服、洗碗、洗菜、做饭、扫地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2、开展“校园生活礼仪教育”活动。结合“五一”、“六一”演出活动,加强校园生活礼仪教育,采取“四进”礼貌(进校园、进会堂、进教室、进办公室),“三相处”礼仪(与老师交往相处、与同学交往相处、男女同学交往相处),引导未成年人懂礼仪、讲礼貌、尊师长。

3、开展“争做社区文明小公民”活动。从小教育孩子待客之礼(如端茶倒水、问好问候、陪同聊天等)和做客时的礼貌(如敲门、问候、用餐、告别等)引导未成年人从“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心中”四个方面入手,每天做一件小事(如捡拾垃圾、植树护绿、文明宣传等),日行一善,逐步培养文明习惯。

4、利用暑假期间开展“五个一”的关爱行动,即做一件孝顺父母的事;学会一种家务技能;与父母谈一次心或写一封感恩父母的信;读一本好书;做一件好事。

5、开展一次“节日小报”比赛活动。 主题:“团圆中秋,浓浓敬老情(以“尊师、敬老、关爱、感恩”为主题内容,培养学生的尊老感恩意识。通过图片、故事、诗歌等形式展示名人、师长、同学中热爱劳动、孝老爱亲、感恩助人的典型事例,让学生从浅显的学习、生活例子中认识和理解 “洒扫”、“应对”的内容和含义,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懂得怎样做人,怎样感恩,怎样向善,从而更好地去热爱生命,担当责任。

6、开展一场经典诵读活动。以中秋吟诵的形式,集中展示我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感悟。结合“洒扫应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内容,有针对性的诵读《论语》、《大学》、《中庸》、《孝经》、《周易》等中华经典,引导学生理解“洒扫应对”,做一个爱劳动、懂礼节、有孝心、知感恩、会交往的人。

7、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利用讲故事、课本剧、小品等多种形式,介绍雷锋的生平简介、真实故事以及“洒扫”、“应对”的思想含义,引导未成年人学习雷锋的勤俭节约、对人友善、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将这种精神与爱劳动、讲礼仪的良好生活习惯结合起来,让雷锋精神在学校、在班集体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涌现出更多的“小雷锋”。

8、开展 “小手拉大手,共创卫生城”活动。组织各班开展城市卫生环境整治活动,共创造优美整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关爱社区空巢老人和社区义务劳动公益活动,培养学生传递文明、担当社会责任意识。

9、开展 “生日问候”、“日行一孝”感谢行动。开展“我为妈妈(爸爸)过节日”、“我为妈妈(爸爸)洗洗脚”、“我当一天家”、“与父母说说知心话”等活动,养成勤动手、多交流,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美德习惯。同时,引导未成年人在自己生日和父母生日当天,或在节假日期间,向父母说感谢话、打祝福电话、发亲情短信,感恩父母。

10、开展“争星”活动。各年级以孝敬父母、按时上学、仪表整洁、讲究卫生、礼貌待人、语言文明、活动有序、爱护公物、诚实守信、遵守公德约礼十条为内容指导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公民,并以此为内容开展班级“争星”活动,树立榜样学习。

11、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活动。在学校开展消防、交通、地震等安全演练及应急救护知识教育活动,参与消防、交通、地震、溺水救生等仿真模拟体验,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学会生活。

12、写一篇体会日记(博文)。组织引导学生撰写一篇参加“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和学雷锋活动的体会日记、博文或感受文章,加深活动的教育意义,让雷锋精神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13年12月)

1、认真做好“洒扫应对”活动的总结、表彰、奖励。

2、进一步巩固“洒扫应对”工作成效,推进该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基本成效]

“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体验,在参与中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道德品质,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1、通过开展“洒扫应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找准了学校智育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创新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与形式,拓宽了学生道德实践的渠道,既让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又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实践能力。更为可喜的是,这一活动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家长的高度赞扬。许多家长反映,活动开展后,往日校园里的“捣蛋鬼”、“邋遢鬼”、“小气鬼”、“爱哭鬼”,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都不见了,热爱劳动的小主人多了,学习也更刻苦了。

2、通过开展“洒扫应对”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谦恭有礼的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还为他们牢固树立天下为公、报效祖国、孝敬父母、友爱他人的意识奠定了坚实的道德根基。

3、通过开展“洒扫应对”活动,唱响了“学生、家庭、社会”三步曲,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地结合,创新了学校与家庭联系和与社区联系的方式。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校学生的行为规范日趋完善,学校的校风、校貌焕然一新。

[活动启示]

此项活动,架起了学校、学生、家长零距离沟通的桥梁,更好地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增进了师生的和谐关系,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才华的大舞台,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教育工作的辛苦,同时学生的“生存能力”明显增强,心理素质得到了健康的发展;也让老师看到了学生眼中的自己,提升了自己的自身素质的标准。使我校的素质教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一活动的开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使社会都来关注“洒扫应对”教育这也是一种正常的情感教育。我们已列入思想道德建设课程。随着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教育渗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的基础道德素养不断提升,并无声地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我们的活动中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进行反思与改进,例如如何最大可能地提高全体同学的参与度,使全体同学都成为活动主角,而不是观众。我们如何着手进行此方面的课题研究,着眼于学生的参与度、着眼于学生体验中的快乐、着眼于学生在体验中品格的生成与培养。建立一个快乐的校园,让孩子们享受快乐教育、幸福教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更好地推动学校持续发展。我们将继续尝试利用“洒扫应对”活动来启迪学生的心灵,呼唤学生的爱心、责任感、求知欲„„使我校的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都朝着积极的方向、较为高级的层次发展,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但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深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继续开拓思路、与时俱进地开展“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并加强教育规划,完善活动机制,力争拓展活动范围,扎实推动主题教育活动的持久开展。

第8篇:洒扫应对活动方案

未成年人道德建设实践创新案例

洒扫应对,从我做起

创意单位: 平昌县江口第二小学

活动范围: 平昌县江口二小和江口镇新华街相关社区

[产生背景]

当前,中国正迈入“独生子女时代”,几乎每个家庭中都有一位“小公主”、“小太阳”、“小皇帝”,他们缺失 “洒扫应对”, 唯我独尊。在家中什么事情都由家长一手包办,从而造成了他们娇生惯养,自私专横、依赖成性、自理能力差,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他们觉得父母给予很多东西都是理所应当的,体验不到劳动的辛苦,也不懂得关心体贴他人,做事丢三落四;在学校,他们劳动观念淡薄,自私刁蛮。这一系列现象折射出现代小学生不良的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针对这情况,我校结合贯彻中央文明办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的工作精神,落实平昌县关于开展“学习雷锋精神,争做美德少年”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特开展“洒扫应对”活动。

[主要做法]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全面提高我校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重点,培养我校小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生活礼仪,引导我校学生从洒扫庭除开始体验劳动,从生活礼仪开始学会谦恭待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爱劳动有礼貌的好品德,为学生牢固树立天下为公、报效祖国、孝敬父母、友爱他人的意识奠定道德根基。

二、活动的基本内涵

“洒扫”就是要培养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观念,从一些基本劳动开始体验劳动,“应对”就是让学生从生活礼仪开始学会谦恭待人,“洒扫应对”就是通过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培养学生们爱劳动、有礼貌的好习惯、好品德。

具体内涵包括:

一个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谦恭有礼的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提升江口二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为他们牢固树立天下为公、报效祖国、孝敬父母、友爱他人的意识。

两个环节:从日常起居入手,加强江口二小学生生活能力、劳动技能锻炼,使他们养成爱劳动的习惯;从待人接物入手,教育中小学生知晓礼节礼仪,养成谦恭待人的观念。

三项措施:发挥学校的龙头作用、家庭的基础作用、社会的平台作用,把“洒扫应对”的要求贯穿其中,引导学生人人、时时、处处体验感悟,增强自觉性主动性,争做有道德的人。

三、活动的组织领导机构

组 长:谭鹏洲

副组长:向文铭 李 迅 彭清华 李金平

组 员:刘 华 张贵宗 牟春城 徐 静

成员:各年级组长、各班班主任、科任教师

学校分层管理,自上而下(校德育处--大队部--班主任--全体教师),呈放射状体现时时处处的教育。

四、活动对象:江口二小全体师生

五、活动时间:2013年2月--2013年12月

六、活动具体内容及步骤

按照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及县教育体育局通知要求,学校结合校情,围绕“三经常”、“四集中”活动安排,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洒扫应对”教育活动。

第一阶段:宣传启动阶段(时间:2013年2月)

1、开展“洒扫应对”的知识教育,讲解“洒扫应对”的基本含义和深刻内涵。“洒扫应对”是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所谓“洒扫”,是指对学生的教育要从生活、劳动教育入手,以养成清洁整齐的习惯;“应对”则是指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礼节教育。具体内容包括生活、劳动技能的能力、日常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人际交往的礼节礼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爱国守法、尊敬师长、孝老爱亲、感恩助人等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教育。

2、结合经典诵读、班团队会、升旗仪式,通过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宣传“洒扫应对”的内容要求,并让学生把对“洒扫应对”的理解感悟,通过手抄报、电脑报等形式进行展示。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推进阶段(时间:2013年3-11月)

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雷锋精神和“洒扫应对”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培养未成年人懂礼知节、自理自立、感恩向善的良好行为道德习惯。-范文-先生网-结合我校实际,拟定组织开展“十二个一”活动:

1、开展热爱劳动、自理自立活动。结合开展学雷锋活动,清明扫墓等活动,组织学生在学校快乐劳动,每天开展热爱劳动十分钟、两小扫和每周一大扫活动;在家庭自理自立,学做叠衣服、洗碗、洗菜、做饭、扫地等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2、开展“校园生活礼仪教育”活动。结合“五一”、“六一”演出活动,加强校园生活礼仪教育,采取“四进”礼貌(进校园、进会堂、进教室、进办公室),“三相处”礼仪(与老师交往相处、与同学交往相处、男女同学交往相处),引导未成年人懂礼仪、讲礼貌、尊师长。

3、开展“争做社区文明小公民”活动。从小教育孩子待客之礼(如端茶倒水、问好问候、陪同聊天等)和做客时的礼貌(如敲门、问候、用餐、告别等)引导未成年人从“文明在我口中”、“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脚下”、“文明在我心中”四个方面入手,每天做一件小事(如捡拾垃圾、植树护绿、文明宣传等),日行一善,逐步培养文明习惯。

4、利用暑假期间开展“五个一”的关爱行动,即做一件孝顺父母的事;学会一种家务技能;与父母谈一次心或写一封感恩父母的信;读一本好书;做一件好事。

5、开展一次“节日小报”比赛活动。 主题:“团圆中秋,浓浓敬老情(以“尊师、敬老、关爱、感恩”为主题内容,培养学生的尊老感恩意识。通过图片、故事、诗歌等形式展示名人、师长、同学中热爱劳动、孝老爱亲、感恩助人的典型事例,让学生从浅显的学习、生活例子中认识和理解 “洒扫”、“应对”的内容和含义,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懂得怎样做人,怎样感恩,怎样向善,从而更好地去热爱生命,担当责任。

6、开展一场经典诵读活动。以中秋吟诵的形式,集中展示我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感悟。结合“洒扫应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内容,有针对性的诵读《论语》、《大学》、《中庸》、《孝经》、《周易》等中华经典,引导学生理解“洒扫应对”,做一个爱劳动、懂礼节、有孝心、知感恩、会交往的人。

7、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利用讲故事、课本剧、小品等多种形式,介绍雷锋的生平简介、真实故事以及“洒扫”、“应对”的思想含义,引导未成年人学习雷锋的勤俭节约、对人友善、甘于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将这种精神与爱劳动、讲礼仪的良好生活习惯结合起来,让雷锋精神在学校、在班集体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涌现出更多的“小雷锋”。

8、开展 “小手拉大手,共创卫生城”活动。组织各班开展城市卫生环境整治活动,共创造优美整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引导学生关爱社区空巢老人和社区义务劳动公益活动,培养学生传递文明、担当社会责任意识。

9、开展 “生日问候”、“日行一孝”感谢行动。开展“我为妈妈(爸爸)过节日”、“我为妈妈(爸爸)洗洗脚”、“我当一天家”、“与父母说说知心话”等活动,养成勤动手、多交流,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美德习惯。同时,引导未成年人在自己生日和父母生日当天,或在节假日期间,向父母说感谢话、打祝福电话、发亲情短信,感恩父母。

10、开展“争星”活动。各年级以孝敬父母、按时上学、仪表整洁、讲究卫生、礼貌待人、语言文明、活动有序、爱护公物、诚实守信、遵守公德约礼十条为内容指导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使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公民,并以此为内容开展班级“争星”活动,树立榜样学习。

11、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活动。在学校开展消防、交通、地震等安全演练及应急救护知识教育活动,参与消防、交通、地震、溺水救生等仿真模拟体验,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学会生活。

12、写一篇体会日记(博文)。组织引导学生撰写一篇参加“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和学雷锋活动的体会日记、博文或感受文章,加深活动的教育意义,让雷锋精神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2013年12月)

1、认真做好“洒扫应对”活动的总结、表彰、奖励。

2、进一步巩固“洒扫应对”工作成效,推进该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

[基本成效]

“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体验,在参与中得到提高,在潜移默化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道德品质,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取得了显着的成效。

1、通过开展“洒扫应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找准了学校智育与德育的最佳结合点,创新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载体与形式,拓宽了学生道德实践的渠道,既让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又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增长了才干,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与实践能力。更为可喜的是,这一活动得到了社会和广大家长的高度赞扬。许多家长反映,活动开展后,往日校园里的“捣蛋鬼”、“邋遢鬼”、“小气鬼”、“爱哭鬼”,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都不见了,热爱劳动的小主人多了,学习也更刻苦了。

2、通过开展“洒扫应对”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谦恭有礼的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还为他们牢固树立天下为公、报效祖国、孝敬父母、友爱他人的意识奠定了坚实的道德根基。

3、通过开展“洒扫应对”活动,唱响了“学生、家庭、社会”三步曲,实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效地结合,创新了学校与家庭联系和与社区联系的方式。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我校学生的行为规范日趋完善,学校的校风、校貌焕然一新。

[活动启示]

此项活动,架起了学校、学生、家长零距离沟通的桥梁,更好地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增进了师生的和谐关系,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才华的大舞台,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教育工作的辛苦,同时学生的“生存能力”明显增强,心理素质得到了健康的发展;也让老师看到了学生眼中的自己,提升了自己的自身素质的标准。使我校的素质教育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一活动的开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使社会都来关注“洒扫应对”教育这也是一种正常的情感教育。我们已列入思想道德建设课程。随着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传统教育渗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的基础道德素养不断提升,并无声地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我们的活动中也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进行反思与改进,例如如何最大可能地提高全体同学的参与度,使全体同学都成为活动主角,而不是观众。我们如何着手进行此方面的课题研究,着眼于学生的参与度、着眼于学生体验中的快乐、着眼于学生在体验中品格的生成与培养。建立一个快乐的校园,让孩子们享受快乐教育、幸福教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更好地推动学校持续发展。我们将继续尝试利用“洒扫应对”活动来启迪学生的心灵,呼唤学生的爱心、责任感、求知欲……使我校的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都朝着积极的方向、较为高级的层次发展,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但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深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继续开拓思路、与时俱进地开展“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并加强教育规划,完善活动机制,力争拓展活动范围,扎实推动主题教育活动的持久开展。我们将进一步落实上级文件有关精神,不断总结创新,开展更为有声有色的“洒扫应对伴我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日常点滴做起,积极参与道德实践,感悟道德要求,强化道德观念,打牢道德根基,夯实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让儒家思想中值得发扬光大的优秀品质在平昌县江口第二小学学生的身上闪耀出金色的光芒!让平昌县江口第二小学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中取得更加满意的成就!

上一篇:大学英语期末考试试题下一篇:现代安全管理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