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活动方案与总结

2022-08-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方案是对一项活动具体部署的安排和计划,那么方案的格式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才能写好一份方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植树节活动方案与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植树节活动方案与总结

挑战与应对:民国关中植树造林活动的缘起与成效

内容提要 民国时期,在外敌入侵与生态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之下,国民政府掀起了开发建设西北的热潮。关中地区因为其重要的战略及经济地位成为民国植树造林活动开展的重点区域。陕西当局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如成立相关机构、创办农林学校、制订法令章程、组织植树活动等,取得了优于他地的成效。这次植树造林活动,既是当局为应对政治困局采取的开发西北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局因为生态环境恶化而不得不采取的应对措施,可视作环境与文明之间“挑战与应对”互动关系的实例。

关键词 民国 关中 植树造林 开发西北 生态环境

在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植树造林以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政府与民众的共识。实际上,早在百年前的民国初创时期,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就已经相当严重了。为应对环境挑战,国民党在国统区积极推行植树造林活动,受各种因素影响,各地取得的成效不一。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不多。①此外,在西北开发与外敌入侵的政治背景下,关中成为国民政府和陕西省当局建设的重点地区,因而其植树造林活动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但关中地区在民国植树造林活动中的特殊之处并未被充分重视,学界针对这一重点区域的研究尚属空白。本文认为民国关中植树造林活动既与政治局势息息相关,又是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挑战与应对的互动。

一、民国关中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的缘起

1生态环境恶化

人与森林等自然资源,往往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关中地区的情形可以佐证。清代以来,关中地区人口屡有升降变化,大致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达到671.65万人。②为解决民食,清廷大力号召民众拓展耕地,从嘉庆朝起,政府明确允许民众对秦岭北坡深山天然林进行采伐,以扩大耕地面积。嘉庆皇帝曾在嘉庆四年(1799年)谕令:“朕意南山内既有可耕之地,莫若将山内老林,量加砍伐,其地亩既可拨给流民自行垦种,而所伐材木,即可作为建盖庐舍之用”。 《清仁宗实录》卷53嘉庆四年十月戊戌。此道谕令说明,嘉庆时期,可垦辟为耕地的浅山林地几乎耕垦殆尽,因此不得不向秦岭北坡老林要地。

事实上,秦岭山区木材采伐业早在康熙时就已经开始,此后绵延未绝。但康熙年间,秦岭森林还比较茂盛。康熙《盩厔县志》记载,“南山夙称陆海,林木之利取之不穷。”乾隆年间,木商与居民在河滩争夺木材的事件层出不穷。 广西省乡贤遗著编印委员会:陈宏谋《培远堂文檄》卷39《颁示厢木禁约檄乾隆二十二年六月》,1934年。伐木业的发展需要森林资源作为支撑,自康熙年间开始,百余年的采伐使秦岭森林资源趋于匮乏,到清末,“比年以来,老林空矣,采木者必逾岭南”; 杨虎城、邵力子纂修:《续修陕西通志稿》,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卷34。咸同年间“南山材木近已砍伐殆尽,做厢者寥寥无几”。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选辑》第2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1957年,第180页。

需要注意的是,嘉庆之前的木材采伐与嘉庆年间谕令砍伐南山森林作为地亩耕种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是以砍伐树木为赚钱手段,砍伐之后,多数抛荒,森林还有自我修复的机会;而后者,是经官方批准,且砍伐森林后的空地被垦辟为耕地,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要更严重。

陕西段秦岭北坡是关中的水源涵养地,其森林植被的好坏对关中地区的影响深刻。秦岭北坡的滥砍滥伐不仅影响山内木材采伐业,使其因资源枯竭而难以为继。韩城县:“五池森林已经濯濯,其它川原亦皆日寻斧斤,绝少种艺,以致木料缺乏”。 赵本荫、程仲昭纂修:民国《韩城县续志》,民国十四年石印本,卷1。还使分布在秦岭峪口河流附近的农田深受其害,如咸宁县:“然闻乾隆以前,南山多深林密障,溪水清澈,山下居民多资其利。自开垦日众,尽成田畴,水涝一至,泥沙俱下,下流渠堰,易致壅塞”。 高廷法、陆耀遹、董诚佑纂修:嘉庆《咸宁县志》嘉庆二十四年刻本。咸宁、韩城二县并非特例。晚清之时,秦岭北坡各处童山濯濯,“南山老林弥望,乾嘉以还,深山穷谷,开凿靡遗。每逢暴雨,水挟沙石而下,淹没人畜田庐,平地俨成泽国。” 民国《续修陕西通志稿》,卷199。

2时人环境意识的觉醒及西方林学思想在国内的传播

每况愈下的环境状况引发时人的关注与思考,部分有识之士认识到保护林木的重要性,或以文载述,或采取行动。

清时,郃阳人贺雨霖自幼随叔父客居鄠县涝峪口,后来做木材生意资财上万。当时村南马尾坡峪,每遇暴雨,就会引起山洪。贺雨霖捐钱千缗,买山地数百亩,培养成防洪林,水患平息。村中人感激他的恩德,为他挂匾刻石。官方也采取了行动,道光十六年(1836年),御史陶士林即上疏,请禁止棚民开山种植,以防水土流失。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因军务从潼关经西安、长武,到甘肃、新疆修筑道路,沿道路两旁,栽种杨柳,所植之柳被称作“左公柳”。这是清代官方在西北进行的规模浩大的植树活动。宣统二年(1910年),陕西省劝业道制《陕西省造林区域图说》,对陕西42县(厅)的森林分布、林业生产及规划造林范围和树种等做了简短叙述。 田培岳:《陕西植树造林史料》,《陕西林业》1995年第3、4期。资产阶级维新派人士更是重视绿化工作,郑观应很早就提出在田地四周种树以治旱的观点。 罗炳良主编:《影响中国近代史的名著:郑观应〈盛世危言〉》,华夏出版社,2002年,第530~532页。

民国建立后,陕西当局面对的就是晚清以来的环境困局。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在晚清即接受西方林业思想影响的民国领导者,和以梁希、凌道扬、姚传法等为代表的留学归国的林学家们对农林建设非常重视,通过刊发文章、实地宣讲等方式广泛开展对植树造林活动的宣传。

1912年,孙中山主持制定了《林政纲要》。1916年,国民政府在农商部设林务处,管理全国林政,并在各省设立林务专员,颁布《林务专员规则》。为了营造植树造林的社会氛围,国民政府将清明节定为植树节。1929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将总统逝世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全国在植树节前后开展植树活动,至今沿袭。民国时期,刊发的关于森林学、森林保护学、森林水文学、森林地区分布、树种学等著作不下十余种。 北京图书馆编:《民国时期总书目》《农业技术、工业技术、交通运输缉》,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为了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向民众说明森林对水流有缓冲作用,可以减免水灾的道理,凌道扬在一次演讲中这样说,“尝作最浅显的比喻,如手中斜持木板一块,以喻荒山之峻坂,淋水其上,以喻大雨行时,随注随倾,不稍留滞。继取毛巾一段,幂于板上,以喻山有森林,仍如前法淋水,则仅涓滴徐下矣”。 凌道扬:《论近日各省水灾之剧烈,缺乏森林实为一大原因》,《东方杂志》第14卷第11号(1917年11月)。这种讲解通俗易懂,给民众留下深刻印象,对林学知识的普及作用巨大。

陕西方面,1933年,戴季陶在西安讲话时就中华民族的农业文明与森林破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吾国夙称以农立国,我汉民族,素来认开辟草莱,披荆斩棘为文明大事业,然只讲开辟,而未培植之事宜,则其害亦随之而生。今日西北亢荒之现象,其最大原由,即在开山为田。秦中各处高原地带之森林,除借宗教力量保存些许外,其余凡有森林以养水源之地,皆成畎亩,以致灾荒频仍,无术挽救。” 戴季陶:《中央关于西部开发之计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一日在西安对各界人士讲话:〈关于西北农林教育之所见〉》;西安市档案馆:《西安档案资料丛编·民国开发西北》,2003年。这类宣讲对西北灾害频仍、经济凋敝与森林破坏之间的关系认识深刻,对陕西植树造林观感改变无疑有促进作用。

3开发西北与抗战时局需要

任何一个政权,为了维护其统治,除了对内镇压反对者、对外抵御侵略者外,都不能不执行组织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的公共职能。

民国初年,孙中山在其《实业计划》中,就提出了建设西北铁路,开发西北资源的一系列设想。从1929年开始,鼓呼开发西北的刊物和文章大量涌现。1931年“九一八”事件后,随着日本的步步紧逼与国防建设的需要,国民政府不得不将建设的重点向比较闭塞的西北转移,西北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凸显。许多爱国人士发出开发西北的疾呼,认为在“东北则藩篱尽撤,东南则警号频传”的形势下,想图谋恢复中国版图,则非集中全力开发建设西北不可。 邵元冲:《西北建设之前提》,《建国月刊》1936年第2期;朱铭心:《九一八与西北》,《西北问题》1934年第1期。1932年3月,国民党四届二中全会通过决议,决定以西安为陪都,定名为西京。1934年,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设西京市为直辖市,其范围东至灞桥,南至终南山,西至沣水,北至渭水。⑥⑦ 西安市档案馆:《西安档案资料丛编·民国开发西北》,2003年,第175、51、48页。而拟建设的西京市所在的关中,正如戴季陶所说:“若就历史上、政治上、经济上之地位以言,则建设国防,自当自西安始。关中之建设既毕,乃经营兰州,而以甘肃为起点,完成整个中国之国防建设。”⑥

大敌压境的局势下,国内经济建设更有加强的必要。1932年1月,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中央农业试验所,简称中农所,内设农艺、森林、蚕桑、植物病虫害、土壤肥料、兽医等系或室。同时成立中央农业推广委员会(简称中央农推会),专门掌管全国农业推进事宜。对于地方政府,国民政府亦要求设立相应的农业试验及推广机构。

被学者称为“中国土木水利(交通)建设之父”与“孙中山建国方略实施第一人” 的国民党政要曾养甫,在《建设西北为本党今后重要问题》的文章中指出,“森林与水利互为表里,讲求水利,即不可不同时讲求森木……西北各地……童山濯濯……因此水源不能涵养,气候不能调和,土壤也无法改良”。⑦类似曾养甫这样对森林重要性有深刻认识的不乏其人。

“卢沟桥事变”后,抗战全面爆发,国民政府在1938年3月29日在武汉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次日通过《非常时期经济方案》,将农业放在了发展经济的首位。方案指出:“在此非常时期,……推广造林、增加副业等也应由政府规定办法积极推进”。 秦孝仪主编:《非常时期经济方案》,《革命文献第102辑抗战建国史料——农林建设一》,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6年,第198~199页。

二、民国关中植树造林活动的开展

1陕西林业机构的架设

民国建立之后,陕西省政府对农林机构进行了调整与重新架构。1919年设立实业厅,掌管农林工商政务。1922年,为了推进陕西实业发展,省实业厅在西安西关创办陕西农业试验场,内设苗圃。1927年,合并省立的三个苗圃,在西安西关创建陕西省立林业试验场。1934年10月陕西省成立了省林务局,德国林学博士芬茨尔(Dr. G. Fenzel)受邀出任省府森林高级顾问兼林务局副局长。省林务局先后设立了西安、草滩、平民、槐芽及西楼观、终南山森林公园、关山林区七处林场,从事育苗造林工作 。1938年10月,陕西省政府对农业机构进行了改组,将原有陕西省棉产改进所、林务局、农事试验场、棉花掺水掺杂取缔所、草滩垦殖畜牧场、第一果园等单位,合并为陕西省农业改进所,隶属于陕西省政府建设厅。此后对内部机构还做过调整,但林业始终占有重要地位,之前省林务局下设的七大林场一直存在并进行了实际工作。陕西国民政府在应对环境问题、制定政策时表现出前瞻性,不但在关中各处设立林场,还请国外林学专家指导工作,并筹划设立农林学校,培养林业人才,制定法令以保护造林成果,树立植树造林的社会风气。

2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风气培育

在林业人才培养及研究方面,国民政府及陕西省政府也不遗余力。1915年,西北大学农科改为陕西省甲种农业学校,后几经改设,于1938年迁至郿县,成为建国后陕西省林校的前身。1932年春,西北农林专科学校筹备委员会成立,校址选在武功县张家岗。在学校筹建过程中,多方延揽海内外名流来校任教,1934年4月20日,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正式成立,于右任任校长,聘请了著名的德国林学博士芬茨尔为森林组教授,并兼学校林场场长 。在芬茨尔的指导下,林场展开了测土壤酸碱度,并记录空气温度、湿度等试验,以确定不同的土壤条件适宜种植的不同树种,使其成活率更高。1937年7月,陕西省林务局主办了林业科技刊物——《陕西林讯》,次年停刊,共出19期。

社会风气培育主要通过制定规章、公告以及立法并令林业警察执法等方式来实现。陕西省政府及陕西省林务局先后出台多部规章办法,不仅使林务工作有法可依,还营造了植树造林、保护森林的社会风气。1929年2月,陕西省政府发布《护林公告》,公告称“对任意折伐或盗伐树木者,按惩治盗匪法从严惩处”。1932年6月25日,陕西省政府公布《陕西省各县农村林业公会章程》,1934年10月颁布《陕西省奖励造林及保护办法》,1935年3月及12月分别颁布《陕西省公有荒地承领造林规程》及《陕西省行道树植护及奖惩暂行办法》,并颁布农林部修定的《狩猎法》以及《狩猎法施行细则》。此后还颁布过《陕西省立南山森林公园私有土地处理规则》《陕西省林务局森林警察服务规则》《陕西省管理林木办法》等。

3关中七大林场的主要工作 此部分参考陕西省档案馆藏,陕西省农业改进所编:《本所事业计划纲要一》,档案号:73-2-71.1。

关中七大林场场址的选择,经过了林学专家的实地考察。除西安林场外,均在靠山或者临河处选址,这是因为:民国时期,虽然关中大多山麓植被破坏严重,但具备树木生长的条件,尤以关山林区为典型;临河设置林场可防飞沙固河流,且便于将林场培育的树苗移植到沿河流更远的地方。陕西省建设厅拟订的1931年建设计划中,提及沿渭河设立保安林的原因:“渭河两岸,滩地甚多,种植则潦旱不时,不种则废弃可惜。拟于各滩地完全造林。” 西安市档案馆:《西安档案资料丛编,民国开发西北》,陕内资图批字(2003年)095号,第186页。从其后的记载看,不但在渭河滩的槐芽、草滩设立了林场,还在德国林学专家芬茨尔的考察与主持下,在朝邑黄河滩地也设立了林场。西安林场选址在西关,是因为距离市区较近,便于绿化城区。以下分别述之。

西安林场:位于西安西关,1929年成立。西安林场有苗圃三处,面积约220公亩,分别培养臭椿、白榆、中槐、洋槐、苦楝、扁柏、梧桐、合欢等普通苗木以及桃、杏、胡桃、苹果、梨、李、石榴、葡萄、柿等果树林。因为西安林场地处西安郊区,没有大面积的可造林地,林场育苗主要是用来补植西京市街行道树及环城风景林的。

槐芽林场:位于郿县槐芽镇,1934年12月成立。有苗圃136亩,该林场位于渭河南岸,在此设立林场,是为了防止河水不时改道,淹没农田。其中造林面积288725亩, 多系荒山辟为林地。苗圃地面积计232亩,是购买农地建设的。苗圃有三处,设于磨石沟者面积较大有180亩;设于井索沟者40亩;在车场凹林区内,设一临时苗圃,20亩。各苗圃地均可利用山水灌溉。所育之树苗,除椿、榆、楸、槐外,核桃树之幼苗尤多。

西楼观林场:位于今周至县楼观镇,成立于1934年12月。有苗圃二处,一处在山麓,一处在平原,共74亩。主要培育适宜山坡地、适宜军用的胡桃苗,及适宜河滩地的橡、榉、栗、桑、椿、楸、梧桐、杨、柳、洋槐、中槐、桃、杏等树种。

草滩林场:位于今西安草滩现代农业开发区,成立于1935年1月。面积约80亩,位于渭河南岸,沙地土壤,因此主要插植杨、柳、洋槐等树,用来护岸保岸。沙地树种的选择,是在芬茨尔指导下,结合土壤酸碱度试验做出的。

平民林场:位于今朝邑县严家庄。1935年5月,芬茨尔考察了黄河滩地地形地貌,提出了植树造林以控制流沙、保护堤岸的观点。此行考察后,陕西省林务局于7月设立平民林场。林场位于黄河西岸,共占地359亩,林地全为飞沙,因为飞沙经常侵吞农田,遇到河水暴涨,堤岸崩塌,国防工事也难保安全。在此设林场就是为了固定飞沙,保护农田及国防工事。培育的林木主要为杨、柳、洋槐、白榆、椿、楸、中槐、合欢、桃、李、杏、柿等。

关山林区管理处:1935年春,芬茨尔曾至关山林区考察,对于陇县森林植被特别注意,他在考察报告中写道:“此县境内肥沃之黄土遮被山丘,人烟稀少,所呈景象,实可重建旧之黑松林,为白皮松、油松、桧柏、侧柏等,均有生长之可能”。1936年夏,芬茨尔先生又在《关山森林政策之刍议》一文中,提出关山林业建设的目的,建议省政府设立由省林务局管理的关山林场,建立苗圃,保护经营公有林,防止砍伐与火烧。他提出的育护关山天然林的方法,对陕西其他天然林区都可起到借鉴作用。后来陕西省关山林区管理处的成立就是按他所拟的重在保护、兼行造林和试行私有林管理的方针进行。 《我校历史上的第一位外教——芬茨尔》,http://yjshy.nwsuaf.edu.cn/alumni/infoSingleArticle.do?articleId=1231.1936年11月,关山林区管理处在陇县固关镇设立。占地40亩,为了避免关山林区和国内其他山区一样,变成童山秃岭,关山林区在原林木保留相对较多的基础上,又培植胡桃、洋槐、桃、杏、华山松等林木,并在荒坡栽培党参、大黄、川芎等中草药。

南山森林公园:位于长安南部太乙宫,设立于1937年8月。占地20亩,培育树种主要有橡、栗、桃、杏、椿、木瓜、七叶树、梧桐等。

各林场均设计正、技术助理,以及林警等技术及管理人员,由计正兼任林场主任。林场的任务主要有:培育树木、实施造林、试种国药、研究及实验、指导各处推进林务、保护森林等。

关中地区除设立七大林场之外,还重视风景名胜区的植树造林,在陕西省建设厅制订的有关陕西农林事业的发展计划中,在华山、骊山等处营造风景林多次被提及。

陕西省档案馆保存的民国档案中,有陕西省农业改进所卷宗,其中有“各省省立农林机关工作概况、造林育苗成绩调查表及农情报告”。笔者据“陕西省各区县民二十八年度(1939年)征工造林成绩查报表”中记录的民国二十八年及二十九年关中地区植树造林情况加以叙述。 陕西省档案馆藏,陕西省农业改进所编:《各省省立农林机关工作概况:造林育苗成绩调查表及农情报告》,档案号:73-2-195.1。

1939年,陕西省报告植树造林成绩的共有20个县,按造林面积大小排列依次为醴泉、郿县、长安、陇县、蓝田、盩厔、郃阳、澄城、武功、白水、邠、平民、咸阳、大荔、旬邑、韩城、高陵、乾、蒲城、兴平县。各县造林的数目、面积、树种都不尽相同。其中醴泉县造林面积最大,4346公亩,绿化昭陵公路20公里,参与造林人数最多,共计1452人,植树时间从当年10月8日起至11月19日结束,共计44天。长安沿灞河两岸植杨树和柳树,共计54000株,种树株数最多。草滩林场在东滩林地种植了1929.29公亩的洋槐,共计19099株;槐芽林场在槐芽镇渭河滩种植3054.5公亩的白榆,共计33600株;西楼观林场种植2112.5公亩胡桃和榆树,共计25200株。

从档案资料可知:民国时期关中各地植树时间多选在春、秋二季进行,秋季比春季多;植树地点以道路两旁绿化为主,兼有河道、渠道以及部分庙宇、公园等;树种多选择本地常见或繁殖较易的杨、柳、榆、椿、洋槐等。

植树造林活动在1940年继续展开。陕西省农业改进所记录的各林场造林育苗成绩调查表中,记录了上述七大林场的造林株数、树种、育苗株数以及苗木去向。

以上是民国档案中记载的植树成绩,除了实际植树育苗工作外,陕农所的林务行政工作也一直在展开,主要有审核各林场处及各县的业务计划、工作报告,对各林场及各县的林务工作进行随时视察,并予以技术上的指导。

三、民国关中地区植树造林的成效

1影响植树造林成效的因素

影响到关中植树造林成效的因素大致有两种,即经费和自然条件。

植树造林是一项需要前期投入大量人力及财力的事业,其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费是否充足。民国时期陕西省农业改进所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中央有关机关对指定业务的拨款,具体包括农产促进委员会对农业推广项目的拨款和经济部、农林部、中央农业试验所对农林研究、试验的拨款;二是省政府建设厅的专项拨款;三是陕农所附属机关的收入,主要在农场和林场方面。林场的收入主要靠利用空隙地种植豆类,产品一部分用于肥料,一部分变价作为其他事项开支,也有部分地租收入,有时还会将各种树木变价出售来增收。在《陕西省农业改进所三十二年(1943)事业计划纲要》森林果木部分中就提到“各处林务,因经费无着,负责人推动颇感不便”。尽管困难重重,但因为关中地区在开发西北中的重要地位,民国政府仍然尽最大努力给予经费上的支持。据统计芬茨尔主持林政的13年中,所花国币,折合成1946年时的法币,至少在十亿元以上。 《我校历史上的第一位外教——芬茨尔》,http://yjshy.nwsuaf.edu.cn/alumni/infoSingleArticle.do?articleId=1231.

植树造林成效还与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息息相关。关中地处半干旱区。民国时期,干旱灾害频繁,据《陕西通志·民国卷·大事年表》及关中区县地方志可知, 张岂之、史念海、郭琦主编,李振民著:《陕西通史·民国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317页。连续两年干旱成灾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有连续三年酿成大旱灾的情况。关中地区灾害的基本规律是病虫害常与旱灾接踵而至,如1941年度平民林场,因为干旱加上病虫害,榆树和小叶杨苗成活较差。当年的倒春寒,也致使许多树木幼苗被冻死。而河滩地土壤盐碱度高,栽种树苗不易成活。在不宜耕的山坡植树,又存在难以利用地表水灌溉的问题,加之工人缺少,所有苗木不能按时令锄草、移植和灌溉。这些不利因素对于树苗的成活率都会有影响。

2成效

有学者对民国时期全国各地的植树造林活动进行了整体评价,认为民国时期的植树造林工作存在政府大力倡导,地方执行不力的现象。时人对此评价:“各地奉行不力, 实际的效果甚少。故每年均在植树, 到处还是童山”,“年年植树,无日成林”。 许昌龄:《抗战期间的造林运动》,《植树专刊》1941年,转引自胡孔发、曹幸穗:《民国时期的植树造林运动研究》,《农业考古》2010年第1期。树苗成活率低,只管种、不管活的现象比较普遍。山西省民国初年的植树造林中也有类似现象存在。 王社教:《民国初年山西地区的植树造林及其成效》,《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第9期。还有学者认为,民国林政仅繁荣了十年,1922年开始衰落。 胡勇、丁伟:《民国林政兴起与衰落的原因探析》,《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9月。这些研究基本准确概括了民国除关中地区之外国统区植树造林活动的整体情况。

笔者通过分析相关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关中地区的植树造林与上述情况不大相同。民国关中地区的植树造林,无论从活动的重视程度、延续的时间,还是造林的成效看,都有可圈可点之处。这种现象与关中当时特殊的政治经济地位密不可分。

从档案资料中对槐芽林场所属之车场凹林区的相关记载可以看出,此林区面积大,树龄多在十年以上,树种有山杨、板栗、胡桃等,当年大部分均已成林,该林场自1933年创办到1946年,当地农民对林场人员颇知敬重,对林木亦多爱护,行道树之被盗伐者,绝不常见。④ 吕树润:《德籍林学博士G.芬茨尔在陕西的科学活动》,《古今农业》1995年第2期。这与上述将民国植树造林情况整体描述为“年年植树,无日成林”的情况是不同的,与全国其他地区造林仅维持十年左右的情况也不相同。

现在被称为教育家、学术家、外交家的朱家骅在1941年视察西北后撰文《西北经济建设之我见》一文,在论及造林时,说到:“任何工业都缺不了木头,幸而现在关中一带,对造林很为注意,已经开始做,不过还没有造成大规模的森林。” 西安市档案馆:《西安档案资料丛编:民国开发西北》,陕内资图批字(2003年)095号,第73页。考虑到大规模森林的造成绝非数年可成之功,从他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关中地区的植树造林与西北其他地区比,确有成效。

另据吴宏岐研究,西安林场1940年度植树成活率达80.95%, 尽管平民林场、西楼观林场、草滩林场、槐芽林场的成活率却分别只有44.48%、5292%、50.53%、8.61%,明显比西安林场低很多(主要原因是原始资料未将冬季所植林木的成活株数统计在内)。至于关山林区和骊山、南山森林公园,由于只有栽培株数, 而无成活株数, 无法推算其成活率情况。1941年春西安林场造林成活率为86.79%, 比上一个年度要高, 平民林场、西楼观林场、槐芽林场、草滩林场、关山林区管理局、南山森林公园造林成活率分别是92.17%、70.00%、7861%、52.23%、50.00%、88.41%, 吴宏岐:《民国开发西北时期人工林成活率研究》,《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成活率都比较高。

此外,德国林学家芬茨尔在陕西主持植树造林以来,提出“植树治土,休养生息”等思想,无论对当时还是今后,都有指导意义。1937年陕西省林务局总结林务工作时说:“草创时期,阻碍甚多,成效殊鲜,然于本省整个林务,实已奠定一稳妥之基础”。④

尽管有不利因素影响,但由于开发西北、西安被当作首都进行建设的社会背景,关中地区的植树造林受到了国民政府及陕西当局方方面面的重视,其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笔者认为,除显而易见的育苗与造林成效外,农林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人才的培养以及植树造林、爱护苗木的社会风气逐渐养成等隐形成效的社会意义及影响更重大。国民政府采取的既树木又育人的应对措施是得当的,对自然与人文环境均起到改善的作用。

1949年8月,陕甘宁边区农业厅接收原陕西省农业改进所隶属的林场、林区管理处和西北林业公司共13个单位;接收后改组合并为5个林场及秦岭、关山林区2个管理处,西北林业公司改为秦岭伐木场,均归属农业厅领导。 《陕西省志林业志》第13篇《林业大事记》,http://www.sxsdq.cn/dqzlk/sxsz/lyz/.至此,以民国时期关中林业建设为基础的关中林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结论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认为:国民政府植树造林活动的开展不仅使民众对森林的生态意义的认识逐渐加强,还以其筚路蓝缕之功,将环境保护和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法制轨道,在中国近代经济史、森林史、环境保护史中应占有一席之地。

在开发西北与政局动荡的特殊背景下,国民政府曾设想以西安为首都,对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的建设颇用心力,因此,民国关中地区的植树造林活动取得了优于他处的显著成效。表现在植树造林机构设置完备、受重视程度高、延续时间长、林木成活率高等特点,除此而外,还因为农林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人才的培养,植树造林活动的推进等使尊重专业人士、爱护苗木的社会风气逐渐养成,这些隐性成效的社会意义及影响更深远。

总之,关中地区的植树造林活动,既是国民政府为应对政治困局采取的开发西北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局因为生态环境恶化不得不采取的应对措施,可视作环境与文明之间“挑战与应对”互动关系的实例。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中共陕西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

责任编辑:西 宾

作者:刘立荣

第2篇:植树节活动计划与方案与植树节爱树护树活动策划方案

植树节活动计划与方案

一、活动目标:

以三月份植树节为契机在全体老师和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护绿行动和植物种植实践体验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从而令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喜悦增加对植物生长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以达到为班级、学校、社会增添绿色净化、美化环境目的。51-论文-网-欢迎您

二、行动口号:

行动起来争做护绿小使者51-论文-网-欢迎您

三、活动:

XX.3.2——XX.3.16

四、活动内容:

※植物节宣传活动:

1、全校学生自编“环保”主题手抄报一份3月11日各班上交1—2份手抄报大队部将评选优秀作品在宣传窗内展出51-论文-网-欢迎您

2、学校在3月9日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老师和学生发出号召: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51-论文-网-欢迎您

3、各班出一期“绿色环保”主题板报3月10日评比51-论文-网-欢迎您

4、我给小树写写诗结合植树节各项活动各班组织学生写几首儿童诗班主任精选2-3篇于3月16日前教导处--德育处—少先队—XX第二学期—植树节(童诗)文件夹内大队部将评选出优秀作品予以表彰51-论文-网-欢迎您

※环保护绿活动:

按照护绿小队认养校内绿化植物开展拣垃圾、落叶、养护绿化等活动51-论文-网-欢迎您

1、在各班认养区域内清理杂物

2、给本班小树除除草、松松土、浇浇水、修修枝(各班请自备工具)

3、我和小树留个影:在护绿活动中学生可以拍一些本班同学养护小树过程最后还可以与小树合影51-论文-网-欢迎您

活动:3月12日大课间如天气异常则顺延51-论文-网-欢迎您

※“绿意角”设计评比:

在植树节前期在自愿原则下学生可以和家长共养一盆绿色植物3月16日将其拿到班里教师、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植物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将教室装扮成绿意盎然、充满生机环境51-论文-网-欢迎您

评比:3月19日中午12:20进行51-论文- 第 2 页 共 6 页

植树节爱树护树活动策划方案

一、活动背景:

早春三月,草长鹰飞间,冬天的寒意还未褪尽,春天带着绿色的气息向我们走来,春风吹绿了枝头上的嫩芽,吹绿了地上的小草,也吹动了西二幼孩子们的热情。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使孩子们能够积极与社区环境“对话”,主动参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激发爱幼儿园、爱社区的情感,我们将在3月9日,组织孩子们开展“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的植树节爱树护树活动。

二、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发挥主人翁和团队合作精神。遇到挫折要相互体谅,相互帮助,能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

2.能力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每名幼儿要体现出各自自信勇敢的一面,发挥出绿色幼儿园成员的自豪与自律,从小锻炼身体,向大家展示我们西二幼的风采。

3.知识目标:了解“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的活动”等资料,向大自然学习,并去社区、街道向居民和行人宣传。

三、活动准备:

1.每个级部制作活动宣传版面:如小班“我和小树同成长”;中班“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同的家园”;大班“幼儿园社区齐携手,多片绿叶多份温馨”。

2.制作 “绿化环境,美化家园”宣传旗。

3.大班幼儿组建“小骑士护绿队”

4.各班制作植树节版宣传报(关于“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的活动”等资料)

5.浇树种树用的水桶铁锹等植树工具。

6.树苗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 “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植树节活动开始仪式

1.园长讲解植树节的来历,宣布活动开始。

2.园林处工程师讲解种树所需要的工具、如何种树。

3.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向小朋友介绍种树的意义,讲解护绿爱树的重要性。

4.为“小骑士护绿队”揭牌,队员从园长手中接过“绿化环境,美化家园”宣传旗帜,提出口号“你来,我来,大家来,共创绿色幼儿园”,并向大家倡议:“让我们的世界变成青青世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二)分级部开展不同主题的植树节活动

1.小班家园活动主题“我和小树同成长”

流程:给校园内的树浇水、松土、修枝——给树挂牌,与小树合影,小树比比高——和“树姐姐”(扮演)做游戏。

2.中班家园活动主题“珍爱绿色,珍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流程:在幼儿园种植园地,和家长一起种植小树 ——挂牌合影(写上种植人及名称如“爱心树”“心愿树”“成长树”等)。

3.大班家园活动主题“幼儿园社区齐携手,多片绿叶多份温馨”

流程:幼儿在家长护送下骑小自行车到金色新城公园给树木挂牌——认识各种树木并做调查——绘画树木——把“小小绿意带回家”开展家庭种植活动。

植树节黑板报宣传内容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为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促进国土绿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通过立法确定的节日。

叙利亚的植树节是1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2、绿色工厂:指树木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叶绿素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之为光合作用。

3、绿化祖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栽种绿色植物,可以改善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条件。

绿化可以净化空气,减少环境污染。统计表明,1公顷的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可消耗1吨二氧化碳,产生0.73吨氧气。绿化可以蓄水保土,防风固沙。当风受到森林阻碍后,风速一般可降低40%~60%。绿化可以降低噪音,美化环境。据测定,公园中成片林可降低噪音26~43分贝,绿化的街道比未绿化的街道可降低噪音8~10分贝。绿化还可以提供工业原料和其他林副产品,在国防上起到伪装、隐蔽的作用。

第3篇:植树活动与学雷锋相结合活动方案

学习雷锋和植树节相结合的少先队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以三月植树节为契机,结合学雷锋活动,开展环保、护绿活动。少先队员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护绿行动和植物种植实践体验活,做到人人参与,宣传与实际行动相结合,从而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加对植物生长的了解,增强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二、活动时间: 3月9日----3月12日

三、活动主题:

弘扬雷锋精神 创建洁净家园

四、活动口号:

我们都是小雷锋

保护家园的卫生

五、活动内容:

(一)、宣传工作:

1、少先队利用班队活动发出倡议。

2、组织一次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中队辅导员的讲话。

(二)、开展系列班队活动:

1、利用班会课,讲雷锋的故事、背雷锋的名言、读雷锋的日记,学雷锋的精神。倡导学生为班级、为同学、为父母、为邻居做一件好事,并上传2张照片与辅导员。

2、利用班课展开宣传,如讲雷锋事迹、雷锋生平、校内外学雷锋先进事迹报道等,播放学雷锋歌曲,营造学雷锋活动气氛。

3、各中队开展“一帮一”互助学习活动

4、结合“3•12”植树节,开展绿化、环保活动:

(1)通过班会动员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植树的相关知识,全民植树的重要性。

(2)各班开展护绿活动,利用假日在家长陪同下植树1棵,班主任于3月17前上传照片1张与辅导员处。

常规要求:

(1)、爱护环境卫生,不乱抛垃圾。

(2)、爱护学校的花草树木,不随便踩草地。

(3)、节约资源,不随便浪费水、电。

(4)、积极参加各项有意义的绿化、环保活动。

七、总结表彰

三月末,辅导员将对“学雷锋”活动进行总结,活动结果公示在教师群里。

第4篇:植树节活动计划与总结

班级团活动

09电商33 团支部

3.12植树节活动计划

1、 活动主题: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让我们城市多一份绿意。

2、 活动地点:小南湖

3、 活动时间安排:3月12日上午10点左右

4、 参加人员:环保协会、09电商33班全体同学。

5、种植树种、数量:公孙树,40棵;

6、活动流程:

1、首先由班主任与09电商33班全体同学及讨论下此次活动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

2、所有参加人员于3月12日上午9点在商贸系楼前集合(务必要带好学生证、帽子)统一前行。

3、在植树地点将分成几组一起挖坑、填土、扶树等一系列工作,并且将此次活动拍摄成照片。

4、班级全部人员统一乘公交车回学校。

3.12植树节活动总结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给学校发展作贡献,给我们的家园增添一点绿色,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丽,由商贸系09电商33班全体同学组织策划的“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让我们城市多一份绿意”3. 12植树节社会实践活动在3月12校园拉开了帷幕。

为了保护树木,我校社会实践部成员在树上挂上爱心提示,提醒同学们爱护树木.有的树由于是珍贵品种,好多同学都不知道它们的名字,我们就在树上挂了对每一种树的简介,增长同学们的知识.我们还制作了宣传板向大家宣传植树节的活动。

此次活动是我们历史学院团委学生会社会实践部在 2011年新学期开学以来的较大的活动,同时也是我们今年一系列团委学生会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此次活动的顺利展开,为我们以后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使我们对以后的工作充满了信心。作为学校毕业班的一个班级,我们应该切实得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我们的工作就是应该发动广大的同学,依靠大家的力量来完成更多的事情。

正因为我们有如此多热心的同学,我们的工作怎么才能如此成功。大家努力团结在一起,我们就一定能成功。毕业班的同学带领好大家,组织好大家,做好自己的事,实实在在的做好自己的带头作用,通过此次活动我们也应该深刻的感受到学生会的作用,同时也应该更好的发挥好学生会的作用。

此次活动对我们班的同学相互协作的能力起到了很好的锻炼,大家共同协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加强本班成员各项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2011年3月12日

第5篇:植树节活动方案

活动背景

感受田园气息,体验天然氧吧;感受郊游乐趣,享受劳动果实;感受幸福之旅,收获喜悦之树。在提倡绿色环保的今天,我们希望通过植树这种方式让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家庭的美满,爱情的幸福。

您可以携三五好友,相约春季,浇灌友谊之树。您也可以拖家带口,远离喧嚣,浇灌和睦之树。您还可以牵手恋人,眉目传情,浇灌爱情之树。为朋友、为家人、为爱人、为自己在广袤的天地间种下一棵绿的种子。

活动主题:“拥抱春天,播种绿色”

活动时间:2013年3月10日-4月15日

活动地点:xx山风景区

活动分类

现场植树 感受春之生机

艳阳高照之日,跟随组委会前往风景秀丽的景区。亲手种植一棵树木,寄托自己的情感。在植树的过程中,可以欣赏的景色,感受盎然的**。

认养树木 享受果实之甜

同时,在景区内我们提供详细的认养方案。您可以在树木的标志牌上注明认养人姓名及祝福福,编号,树名,认养期限1年。<莲~山 课件>领取由主办单位颁发的认养证书。在认养期限,为树木施肥、浇水、平时可以交给景区园林养护,在1年之内,主办单位根据时间上传到滕州在线植树网,随时可以查看认养树木的现状,由主办单位帮助种植、挂牌、拍照上传,平时可以交给景区园林养护,在1年之内,主办单位根据时间上传种植树木的现状。

网上跟踪 分享成长之美

您是否担心因工作的繁忙而无法参加现场植树?您是否担心因距离的遥远而无法细心照顾树苗?您是否又担心会错过小树每天的成长经历?亲爱的朋友,我们特意提供网上订购、网上跟踪报道的一站式服务,让您能够如同亲临现场一般感受小树的成长,轻点鼠标,分享成长。

具体策划近期发出........

第6篇:植树节活动方案

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xxxx年植树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背景

3月12日是植树节,为了提高大家义务植树的意识,提高大家爱护花木,珍惜绿色的责任心,发挥主人翁和团队合作精神,并配合办公环境绿化工作,举办公司第一届植树活动。

二、活动时间

xxxx年3月12日下午3:00——6:00

三、活动地点 xxxx、xxxx

四、活动参与人员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五、活动分工:植树过程包含场地、树坑、工具、水源等。xxxx部组织树苗、提供技术指导、验收植树质量、工具、车辆。参加者领取工具后去往植树地点,回到办公楼前统一归还。

六、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联系xxxx部,确定场地、树坑,并画线;

2、活动期间:

(1)所有参与人员在12日下午3:00在办公楼前集合

完毕,分组,并到达各自到植树场地,3:20活动准时开始;

(2)参与人员分为两大组,第一大组负责宿舍区范围,第二大组负责xxxx周围;每大组分两小组,各组的第1小组负责挖已经规划好的树坑和植树封土,第2小组负责为已经干涸的树木和新栽植的树木浇水;

(3)活动实行小组负责制,组长带领和指导各自成员工作;

(4)活动工具由xxxx部准备;

(5)活动过程中由专人及时拍摄反应员工精神风貌的照片,并在结束后及时做好对外宣传工作;

(6)活动结束后各组长及时收回所发工具,整理各人表现情况并收取活动感受;

3、活动后期:总结心得。

活动完毕,每组参加活动者都要写一篇心得体会,于14日上午下班前交到xxxx部。综合部汇集心得并负责写通讯稿。

备注:如遇天气及其特殊原因活动延后。

七、活动注意事项

1、活动要求统一着工装;

2、活动中请大家遵守纪律注意个人形象,不得做出任何有损公司的行为;

3、活动中应注意个人安全,结束后及时清理所用工具

并上交。

十. 经费预算

1、树种:杨树(30元/棵),柏树(30元/棵),60棵,1800元。

2、底土:200元。

3、宣传条幅:50元。

4、相片冲印:80元。 活动总计:2130元。

〇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第7篇:植树节活动方案

茶府发„2012‟8号

关于印发《茶店镇2012年3·12植树节

活动方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镇各部门、镇直各单位:

为纪念我国第三十三个全民义务植树节以及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三十一周年,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加快推进我镇绿化的步伐,镇党委、政府决定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现将《茶店镇2012年3〃12植树节活动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做好准备。

中共万山区茶店镇委员会

万山区茶店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三月三日

抄送:区委办、区府办、区林业局、绿化办、区建设局,

区政府副区长

茶店镇2012年3·12植树节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绿化家园,是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新风尚,也是关爱自然、关爱人类的行动。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传统的植树节,我镇籍此契机,举办植树活动,以激发全镇人民爱林、造林的热情,促进绿化事业的发展,进一步美化镇容镇貌,保护我镇的生态环境,为打造“和谐茶店”贡献力量。

二、植树时间:2012年3月12日上午9时左右。

三、植树地点:

四、参加植树人员:市、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 市、区相关部门及镇直单位全体人员、茶店中学团员、青年志愿者、镇民兵应急分队,巾帼植树队等。

五、具体活动措施

1、造林现场组织:负责人:杨政久(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提名人),成员:各站所(办)负责人,茶店中学,各村支两委主要负责人。

职责:负责场地及人员安排组织。

2、造林苗木准备。由镇林业站具体负责组织,并送到造林地块和公路两旁,苗木全部采用带土蔸的绿化大苗。

3、植树工具筹备。负责人:蒲政军(镇党委委员、人武部长),成员:综合办、林业站、村管所。

职责:负责镇机关造林的工具100把,(其中锄头50把,铁锹50把),水桶40只,其他人员的由各参加植树单位自行负责。(工具包括锄头、铁锹、水桶等)

4、技术指导:负责人:石水军(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成员:镇林业站全体干部。职责负责组织所有的技术骨干力量深入到造林植树地点进行技术指导。要确保每个地块都有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植树节背景介绍;植树方法介绍;村民代表栽种示范。

5、宣传报道:负责人:杨洪波(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成员:党建办、文化站及镇直各单位。

职责:负责督促各单位在主要路口、路段、植树点悬挂有关造林绿化的横幅横幅、标语。负责宣传报道,将此次造林绿化活动的声势造大造强。

6、秩序维持:治安负责人:胡兴贵(镇党委委员、镇政法委书记),成员:派出所及镇民兵应急分队全体人员。职责负责维持交通秩序,植树造林活动期保证车辆通行有序和车辆的停放。派出所负责参加植树活动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

7、环境秩序:负责人:杨胜利(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成员:镇村管所全体人员,职责:负责玉铜线及集镇的环境整治。

六、其他事项说明:

1、体、弱病残者不宜参加此次活动、

2、参加植树人员要各自注意人身安全,严防劳动工具误伤他人等伤人事情发生。

3、各参加人员的劳动工具、交通工具、饮用水、用餐等由各单位自行负责。

上一篇:职业安全与个人防护下一篇:机关绩效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