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灯的奥秘课文

2023-06-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走马灯的奥秘课文

走马灯的奥秘

第9课《走马灯的奥秘》预习课教案

一、 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请大家欣赏一些图片,这是什么?它不仅漂亮,还会转呢!您们想不想知道他为什么会转,奥秘在哪里?有一个小孩,叫茅以升,对走马灯可感兴趣了,他发现了走马灯的不少秘密呢!板书课题,齐读。

2、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茅以升的情况,师小结:茅以升之所以成为有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与他小时候身上的优良品质分不开,走进课文,感受他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检测课文

师:昨天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来检测一下课文的预习情况。

1、同桌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桌互评要求:

3、读准字音、读通读顺、不添字、不掉字的在书上画一面红旗。

三、检测生字

你会读下面的生词吗?

元宵节

灯盏

悬挂

旋转

蜡烛

一串

幼儿

目不转睛

1、同桌互读,读得好的在书上画上一面红旗。

2、挑生读、齐读。 你会辩字组词吗?

1、四人小组把自己找的形近字交流一下。

2、挑生组词。

四、品读感悟(1)

(过渡)茅以升小时候到底是个怎样的孩子呢?他是怎样观察走马灯的?他观察之后又提出了哪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咱们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不添字、不掉字),刚才没得到读书红旗的加油!出示:

(1)茅以升是怎样观察走马灯的?用横线在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要求)同桌把划到的句子读一读,相互交流一下体会。

师出示相关句子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ɑ、齐读,思考:茅以升看走马灯时,神态、样子怎样?b、轻声读,注意抓住重点词语想一想,“目不转睛”什么意思?“盯”是怎样看?通过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他观察的怎样?把体会写在句子旁边。)

(2)茅以升观察走马灯后提出了哪些问题呢?请大家在文中用波浪线划一划有关句子。(同桌把划到的句子读一读。) (过渡)看了走马灯,茅以升就提出了那么多的问题。

师出示相关句子

他越看越入迷。一连串的问题,争着往他脑子里挤。 (ɑ、齐读,思考:一连串的问题争着往他脑子里挤。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茅以升是个怎样的孩子?把体会写在句子旁边。)

五、品读感悟(2)

(过渡)茅以升会思考,大家也不差,接下来咱们再默读课文,思考一下:

(1)通过预习,你明白了什么,在明白的问题旁边为自己画面红旗。 (2)你还有什么不明白?在旁边画“?”(字词、句子、段落) (3)四人小组先相互说说自己明白的,讨论一下不明白的。

六、概括内容

(一)

1 、课文主人公是谁 ?

2、写了他什么事?(问题串联法)

(二)再读课题,补充题目,谁发现了走马灯的奥秘?(课题补充法)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并填写在预习提纲上。

七、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了解了茅以升小时候的一些故事,那么,还有许多科学家

小时候的故事也很有趣!课后大家可以读一读!如:达尔文的故事、牛顿的故事、爱迪生的故事

、钱学森的故事、袁隆平的故事 „„

第2篇:走马灯的奥秘

《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茅以升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用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本文学会认的字有:宵、盏、悬、旋、蜡、烛、串、幼;要求会写的字有:奥、秘、形、堂、引、转、旋、插、蜡、烛、投、串、幼;要求掌握的词有:点燃、四周、心灵、幼小、、旋转、转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掌握生字、新词,会读会写。

易读错字:烛翘舌音容易读成平舌;悬、旋、转韵母都是uan 易写错字:奥、秘、旋、转、幼。

2、 初读课文,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揭示题目。

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写下课题。师:读了题目以后,你想提哪些问题呢?(走马灯的奥秘是什么?谁发现了走马灯的奥秘?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发现的?他是怎么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带着问题同学们读一读这篇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标出自然段并把生字找出来。

二、 介绍走马灯展示走马灯的图片、介绍茅以升

三、学习生字,会读会写。

1、自学生字,读准拼音,开火车形式分组认读组词

易读错字:烛翘舌音容易读成平舌;悬、旋、转韵母都uan 易写错字:奥、秘、旋、转、幼。

3、 交流讨论记住字形的方法,请学生分享

4、 练习书写,投影展示。

四、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再读课文,分析段落大意。

1. 默读第一自然段,区分“悬”和“挂” (第一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点明题目)

2. 朗读第

二、三自然段,了解茅以升通过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发现“走马灯有时转的快,有时转的慢”,画出茅以升积极动脑的句子体会“争着”“盯着”一词的好处 3. 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茅以升做了哪两件事?

4. 朗读第五自然段,茅以升又提出了什么问题,他是怎么做的呢?

五、 课堂总结

1、根据第二-五自然段,组织讨论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仔细观察,积极动脑,不懂就问,善于实践)

2、说明茅以升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勤学好学、不懂就问、善于实践)

六、 板书设计

七、拓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动脑,动手去解决遇到的问题的?与同学们交流交流。

第3篇:《走马灯的奥秘》

《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品读重点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词语的作用。

3. 培养学生从小细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学习茅以升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走马灯的构造以及转动的奥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走马灯简易实物。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放儿歌导入

正月十五月儿明,

家家户户闹花灯,

走马灯,凭气转,

转出一片好风景,

……

走马灯到底是一盏怎样的灯能够这样神奇,惹人喜爱。大家一定想看看走马灯。(出示走马灯图片)

2.同学们对走马灯很感兴趣,有一个人对走马灯也很感兴趣,简直入迷了,大家来认识本课的主人公——茅以升。 (出示图片,介绍茅以升)

3.导入:茅以升这么了不起,却对这样一个别人看起来很平常的走马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还影响了他的一生。走马灯到底有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走马灯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研读课文,品味语言,感情朗读:

1.指名开火车读课文,想:你感受最深的是茅以升是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在文中画出来。

2.学生读课文。

3.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勇于探索

(1)感悟描写茅以升善于观察的语句:

A.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课件: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B.引导学生品味带点词语,体会其善于观察.

“像磁石”什么感觉?想象此时茅以升心里、眼里只有什么?

“仰”“目不转睛”“盯”什么样?表演体会。

C.有感情朗读感悟、评议。

D.他看到了什么?指名读。

蜡烛点燃以后,轮子就旋转起来,轮子四周的小纸人和小纸马也跟着转动。明亮的烛光把小纸人和小纸马的影子投在灯壁上,十分有趣。(出示走马灯结构图片)简单说明走马灯的结构。

思考:他看得如此细致,说明他观察得怎样?

(2)感悟描写茅以升勤于动脑、不懂就问的语句:

他越看越入迷,一连串的问题争着往他脑子里挤。

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课件:茅以升提出了哪些问题?

1)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

2)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

在这两个问题后面的标点符号是什么标点符号?这个标点符号有什么作用?为什么在这里要用这个标点符号?

3)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一些呢?

学生交流看法后,出示实物,让学生当堂体验。(简要的介绍走马灯的制作方法)

引导朗读。

(3)感悟描写茅以升勇于探索的语句:

随学生汇报让学生板书茅以升勇于实践的词语:

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

小结:茅以升不仅观察,还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能实践验证。所以我们才感受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指板书)

(4)请大家动动脑筋,除了燃烧蜡烛能使走马灯转动,还有什么方法能使走马灯转动呢?(电灯、火炉、暖气等发热的物体都能使走马灯转动)

三、总结:

齐读课文最后一段。正因为如此,他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著名的桥梁专家。我想把茅以升爷爷的一句话送给大家:“少年立志,青年成才。”

四、拓展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动脑、动手解决遇到的问题的?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收集科学家的故事。

自己动手制作一盏走马灯。

六、拓展阅读——阅读主题学习从书2P9《夏日穿衣故事》

1、学完《走马灯的奥秘》后,我们来轻松一下,请同学们自由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2P9《夏日穿衣故事》,边读边思考:妈妈为什么笑得前仰后合,爸爸为什么乐得说不出话?

2、链接阅读:

与家长分享阅读语文主题学习丛书2第12页的《在牛肚子里旅行》。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生物知识,搜集后与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会有收获的! 板书设计

走马灯的奥秘

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勇于探索

第4篇:走马灯的奥秘

10.《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

三弄瑶族乡中心小学

覃运隆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 2.读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加点词语的作用。

3.培养学生从小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从小遇事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什么?

2.导入:就是这样一个别人看起来很平常的走马灯对茅以升却产生了不平常的影响。通过他的表现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茅以升呢?

二.细读课文,整体感受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 1.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板书:善于观察 勤于思考 勇于探索

3.你从哪个地方感受到的,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相关词语。 讨论句子: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①“盯着”是什么意思?(把视线都集中在一点上。)

②“目不转睛地盯着”是什么意思?(不转眼珠地看着,形容茅以升看灯时注意力集中。)[走马灯像磁场似的,深深吸引了茅以升,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③你从这句话的描写中体会到了什么?(体会了茅以升善于观察)

学生A:茅以升心理,眼里都是走马灯。

④他看到了什么?指名读,思考:他看得如此认真,说明他观察得怎么样? ⑤茅以升看着走马灯,头脑中产生了许多问题。有了疑问后,他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

学生B: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全班同学回答) 学生C: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全班同学回答) 学生D:那么怎样才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些呢?(全班同学回答)

⑥听了大人们的话,茅以升又动手实践,你体会出了什么?随学生汇报,让学生板书有关茅以升勇于提问、勇于实践的词语: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茅以升不仅勤于思考,还勇于实践。)

三.总结: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茅以升为什么特别高兴?(因为他亲自动手实践,弄明白了小纸人、小纸马转动的原因。) 四.布置作业:你认为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设计:

走马灯的奥秘

善于观察 ——目不转睛 盯着

勤于思考——问 又问 科学的种子播进幼小心灵

勇于探索——取 吹 又拿 点燃

第5篇:走马灯的奥秘

《走马灯的奥秘》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茅以升从小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茅以升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秘、悬,蜡,的字形掌握。

2.品味,研读描写茅以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词语。

教学准备:

课件,字词卡片,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

在我国有一位著名桥梁专家。他主持设计和建造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设的近代两用大桥——钱塘江大桥,50年代,参加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并任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后又主持修撰了《中国古桥技术史》。主要著述有《钱塘江桥》《武汉长江大桥》《茅以升科普创作选集》等。他的名字就是茅以升。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茅以升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

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合作认字:

2.检查认字情况:

抽读卡片,提示易错字。

秘:左边禾木旁,不是木字旁。

蜡:左边虫子旁,不是火字旁。

转:多音字,表示方向变化读三声;表示环绕读四声。

悬:上边是县,不要写成三横。

奥:上边不封口。

3.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5.指导书写:悬

引导观察结构:上长下断;上窄下宽,横间距离要均匀。撇折在中线上。

6.练习写生字,同桌互相检查并修改。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质疑(什么是走马灯?奥秘什么意思?走马灯有什么奥秘?)

2.默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感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

2.结合同学提出的问题收集有关资料。(走马灯的图片;茅以升像;茅以升介绍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语句,感受茅以升善于观察和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步骤:

一、资料交流:

1.上节课请大家收集了有关的资料。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

2.小组交流资料(图片、文字、影象等。)

3.结合学生资料出示走马灯图片课件或实物,略读第一自然段。

一边读一边看图了解走马灯的样子。

4.导入:就是这样一个别人看起来很平常的走马灯对茅以升却产生了不平常的影响。通过他的表现我们认识了一个怎样的茅以升呢?

二、读课文,再次整体感受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

1.指名课文,思考。

2.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3.导读: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默读,分别用不同标记画出相关语句。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感情朗读:

1.你感受最深的是茅以升是怎样的孩子?

2.根据你最想交流的内容自愿组合小组进行讨论.(老师安排不同地点.)

[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给学生以选择的空间.]

3.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全班学生共同讨论、朗读.

(1)感悟描写茅以升善于观察的语句:

A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课件:

走马灯像磁石一样,把茅以升吸引住了.他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走马灯.

B引导学生品味带点词语,体会其善于观察.

“像磁石”什么感觉?想象此时茅以升心里、眼里只有什么?

“仰”“目不转睛”“盯”什么样?表演体会。

C朗读感悟、评议。

D他看到了什么?指名读,思考:他看得如此细致,说明他观察得怎样?

(2)感悟感悟描写茅以升勤于动脑的语句:

随学生汇报出示文字课件:茅以升提出了哪些问题?

◎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

◎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

◎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一些呢?

学生交流看法后引导朗读。

(3)感悟描写茅以升勇于探索的语句:

随学生汇报让学生板书茅以升勇于提问、勇于实践的词语:

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

小结:茅以升不仅观察,还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更能实践验证。所以我们才感受到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人?(指板书)

四、总结:

正因为如此,他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著名的桥梁专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收集科学家的故事。

板书设计

走马灯的奥秘

善于观察仰、目不转睛、盯

勤于思考问、又提问、播进科学的种子

勇于探索。取、吹、又拿、点燃

第6篇:10 走马灯的奥秘

走马灯的奥秘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茅以升从小遇事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和勇于探索科学道理的精神。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字。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茅以升小时候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科学的道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秘、悬、蜡”的字形掌握。

2、品味、研读描写茅以生善于观察、思考和探索的词语。

教学准备:

课件、字词卡片、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上学期我们学过许多著名人物小时候的故事,他们有的善于观察,有的勤于思考,如__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大人物,他是我国一位著名桥梁专家,他主持设计和建造了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建设的近代两用大桥——钱塘江大桥,他的名字就是茅以升。现在,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茅以升七岁时的故事。

二、学习生字。

1、打开书,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合作认字。

2、检查认字情况,抽读卡片,提示易错字。

秘:左边禾木旁,不是木字旁。

蜡:左边虫子旁,不是火字旁。

转:多音字,表示方向变化读三声;表示环绕读四声。

悬:上边是县,不要写成三横。

奥:上边不封口。

3、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5、指导书写:悬

引导观察结构:上长下断,上窄下宽,横间距离要均匀。撇折在中线上。

6、练习写生字,同桌互相检查并修改。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齐读课题,质疑(什么是走马灯?奥秘什么意思?走马灯有什么奥秘?)

2、默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觉得茅以升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和词。

2、结合同学提出的问题收集有关资料。(走马灯的图片、茅以升像、茅以升介绍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多种形式复习生字词。

2、简要说说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

(一)学习第1 自然段。

1、请一生朗读这一自然段,其他学生注意倾听,然后点评该学生朗读情况。

2、问:茅以升家买的走马灯是什么形状?(棱柱形)

3、师出示棱柱形物体,帮助学生理解“棱柱形”。

4、(展示课件)请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泡泡图:“我知道‘悬’和‘挂’的 意思不完全相同”。问:它们有哪些不同呢?

(1)学生查字典理解“悬”和“挂”的意思。

(2)利用教室资源帮助学生理解“悬”和“挂”的不同。如:教室中间悬着的吊扇和教室四壁挂着的壁扇等。

(二)品读第2~5自然段。

1、请四个组的同学各读第2~5自然段中的一个自然段。

2、(展示课件) 自己思考:走马灯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3、茅以升如此清楚走马灯的构造,他是怎样观察的呢?

4、指名回答。

(1)同桌共同完成学习卡,感悟茅以升对走马灯产生浓厚的兴趣。

(2)理解“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体 会“盯着”一词的好处。(表现了茅以升观察得非常专心)

5、有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再次感受茅以升的认真观察。

6、过渡:茅以升小时候不但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还勤于动脑,善于发现问题呢!孩子们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茅以升发现了什么问题。

(1)读中思考,在书中标好记号。

(2)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3)小组汇报,明确茅以升提出的问题,在书中标好序号。

问题:①小纸人、小纸马怎么会转?

②怎么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

③那么怎样才能让小纸人、小纸马跑得快一些呢?

(4)茅以升只是提出这几个问题而已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①指名回答。(展示课件)

②品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一连串”“争着”“挤”等词语的好处。(“一连

3 串”“争着”“挤”等词语写出了茅以升想知道走马灯为什么会转的迫切心情,也说明了茅以升很会动脑筋,提出的问题很多。)

③在“怎么有时候转得快,有时候转得慢呢?……”中省略号表示什么?体会此处省略号的用法。

7、 茅以升提出问题后是怎样做的?

(1)自己默读课文,找出关键的动词,在文中做好记号。

(2)同桌交流。

(3)个别汇报,明确:“问、取、吹、又提问、又拿、点燃”这些动词。

(4)讨论从这些动词中,你又觉得茅以升是个怎样的孩子?(勇于探索)

8、小结:茅以升真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的孩子呀!

9、有感情地朗读第2~5自然段,再次感受茅以升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品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1. (展示课件第十屏),指导朗读。

2. 质疑:为什么说“虽然他没有完全明白走马灯转动的科学道理,但科学的种子已经播进他幼小的心灵。”

三、总结全文

正因为茅以升小时候是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实践验证的孩子,所以长大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对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拓展延伸

(一)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感触?和同桌交流体会。

(二)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动脑、动手去解决遇到的问题的?小组交流后汇报。

五、作业布置

(一) 搜集一些有关茅以升的故事看一看,做一些读书笔记。

(二)认真观察一样你喜欢的东西,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奥秘。

4

上一篇:生日庆典的主持词下一篇:2009年度个人工作总结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