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写作素材激活学生思维——小学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研究

2023-0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生步入三年级, 在作文起步阶段中, 观察角度和观察面都较窄, 词汇贫乏, 不善于通过观察产生联想进行个性化表达, 学生的思维角度和思维方式都较为局限。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言语的发源地是具体的情境, 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语言的动机, 提供语言的材料, 从而促进语言的发展。”通过本学期的不断实践探索, 我认为在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激活学生习作思维可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1 微作文入门, 积累写作素材

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对感兴趣的人、事、物总是观察得更为仔细。学期初, 我给每位学生准备了一个“微作文”本, 让学生仿照微博、QQ个性签名的方式, 用几句话写一写每天学校生活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片断, 注明“我的感受”:开心、难过、震惊等等。让学生自己选择最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描写, 从而培养他们主动观察、主动思考的能力, 同时也为今后的习作训练积累素材。

2 教材联系生活, 拓展思维角度

研究语文教材, 不难看出, 虽然每一单元的语文园地部分都有习作训练, 但习作训练题目大多老旧, 难以拓宽学生的思维, 容易让学生的作文变成一板一眼的“模式作文”。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中的习作部分, 主题是写秋天的图画, 上到这一课, 学生明显表现出无兴趣, 因为从一年级起每学年的上册教材都会有类似主题的口语交际或习作练习。作为老师, 就需要从“旧”的主题中挖掘出“新”的素材让学生有新内容可写。几番构思, 我把这堂课变成了一节活动作文课。课前让学生准备录音笔、透明的小玻璃瓶、手机, 上课时把课堂带到了操场。学生几人一组, 去采集秋天的声音。采集完毕, 再把自己的发现写到作文中去。这样的秋天, 才是真实存在于他们身边的秋天, 而并非他们被告知的秋天。这样的习作训练, 才让孩子真正去发现写作素材, 思维角度才能得到拓展。

3 创编课堂活动, 激活思维方式

杜威认为, 好的教学必须能唤起儿童的思维。在完成教材中的习作题目外, 我在平日的教学生活中关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活动, 由他们的兴趣入手, 创编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活动作文主题。

如, 近期学生在课间喜欢玩“三颗痣”“木头人”的游戏, 我发现学生在“扮鬼脸”的环节兴致最高涨, 便将这个环节放到我的习作课中来, 让学生观察人的面部表情, 从而积累描述面部表情的词语。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在怎样的情况下他会做这样的表情?为学生打开一扇思维的大门, 拓宽他们的思维角度和思维方式。

三年级的起步教学至关重要, 只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 将学生的思维激活, 才能让学生更轻松地走上习作之路。

参考文献

[1] 许宏.小学生习作中练笔教学策略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1.

[2] 钟建华.让学生喜爱习作的几种方法[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10 (04) :37.

[3] 张云鹰.开放式习作教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8-9.

上一篇:P2P网贷平台的业务模式及其法律风险防范下一篇:对会计监督与审计监督的不可替代性与互补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