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学生工作思路

2022-04-0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一篇:学院学生工作思路

学院红十字会工作思路(大全)

2011年,我校红十字会工作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和学校红十字会的有关规定,更加突出“人道、博爱、奉献”的宗旨,以爱心工程为出发点,以会员利益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红十字会的宗旨、精神贯彻到底,将爱传播到校园的每个角落。2011年,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健全组织,切实加强领导

1、完善队伍、健全机构。

及时调整、充实红十字会队伍。2011年争取师生会员数占全校师生总数的比例达10%以上,并逐年提高;

成立教工分会、学生分会以及各级工作网络,分别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建立文字资料档案;

学生分会有专门的办公室,并设立办公室、外联部、宣传部、组织部四个部室,分别明确职能;

完善学生分会的传帮带交接制度,有严格的干部考核制度,保证红十字会各部室的综合能力提升。

收好会费。各级组织按规定收取并逐级上交会费,同时积极争取行政资助,为顺利开展红十字会工作提供经费保障。

2、规范管理、健全制度。

健全各项制度(会员入会登记制度、财务制度、培训制度、募捐制度、优秀会员评选制度、会费管理制度等);

定期召开红十字会理事会、会员代表大会、红十字会分会,传达上级有关精神,研究、部署工作;

年度有总结、计划;组织大型活动有方案、有总结;

认真做好年底工作统计,按时上报统计报表。

重视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确保档案齐全、规范。重视红十字会的各类文件、活动记录、图片和音像资料的收集整理、登记造册、归档等工作,专人负责、责任到人。

二、求真务实,抓好“三项工程”

1、生命工程。

成立红十字救护队,并定期培训;建立两支救护队(20人左右/支);同时,在生活园区公布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员的宿舍号码,并为应急救护员提供简易救护药品等;

制订培训计划,对全校广大红十字会会员进行应急救护知识教育和常见病、传染病、艾滋病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专题培训;并鼓励同学考取初级急救员证书;

开设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等方面的选修课,成立相关社团;搭配图片瘦身霜排行榜哪种眼膜好

购买急救培训的相关设备(如人体模型等);做好红十字会药箱的管理工作;

组织造血干细胞的宣传及捐献活动,组织为无偿献血提供志愿服务。

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和远离毒品、远离烟草教育活动。

2、救援工程。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开展救灾募捐活动。

在各校区分别设立爱心捐赠箱,并设置义工岗位,规范管理。

3、爱心工程。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定期关心和帮助贫困大学生、老年人、孤儿等弱势群体并常态化,将温暖和爱心带给需要关爱和帮助的人们,2011年将开展10次以上的社会服务活动。

三、育人为本,开展多种活动

将红十字工作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积极组织会员开展各项活动,净化心灵、熏陶情操、提升能力。

1、纪念日活动。在“五·八”世界红十字日,中秋节、重阳节等有关节日,开展相应的纪念活动,如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竞赛、外伤急救四项技术竞赛、知识讲座、预防艾滋病的宣传周等活动。如进到社区,为老人特别是孤寡老人讲授一些日常急救知识,教授给老人们简单的急救方法,以及一些养生之道。同时,积极进行横向联合,加强校际间合作,一起开展一些主题宣传活动。

2、借重大事件及典型人物事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把握2011年举办各项重大活动的契机,大力宣传志愿者精神、奉献精神,激发对公益事业的热情,使红十字会工作能够更顺利,更精彩地开展。同时,积极参与上级红十字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如评优活动、志愿服务等。

3、继续开展红十字会教工会员健身操班等活动

2011年,红十字会教工会员的健身操班活动将继续举办。同时,各分会也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红十字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四、抓好宣传教育,扩大社会影响

采取多种形式(讲座、知识竞赛等)传播国际红十字运动知识,对全体会员进行一次国际红十字运动知识的传播讲座。

注重校内外媒体的宣传报道,扩大学校红十字会的影响力。

利用黑板报、橱窗、广播等宣传阵地重点宣传红十字会、红十字运动、疾病防治等有关知识。

重视校外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台、报纸等的报道,扩大学校红十字会的影响力。

红十字事业是崇高事业,红十字工作是爱心工作。2011年,我们将努力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积极实施重点工程,出精品,创品牌,将红十字会打造成为我校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阵地,开创我校红十字会爱心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篇:×××学院学生工作思路、目标、举措

×××学院学生工作规划

一、工作思路

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紧紧围绕“内涵建设有特色,学校发展上水平”这一主线,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以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为抓手,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加快学生工作方式的转变,不断开创我院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强化学生的日常管理为抓手,不断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以抓考风、正学风,抓班风、促院风为切入点,不断提升学风建设水平;以考研工作为突破口,着力打造考研工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切实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努力开创“学风优良、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积极向上”的学生工作新格局。

三、工作举措

(一)围绕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结合“五四”、“七一”、“一二〃九”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坚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诚信教育,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晨曦地理协会为依托,鼓励学生积极参

与社会公益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调查活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2、加强素质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安全教育,通过法制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学生座谈会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文明和法制教育系列活动。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利用专栏、报刊、网络、心理健康讲座、成果展示等教育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发展。

4、加强党、团组织建设和学生干部培养。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在学生党员中开展争创“学习型党支部”、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主题活动。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在全院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二)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制度。

1、认真学习和落实《×××大学辅导员素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和新修订的《×××大学辅导员考核办法》等各项制度。

2、有针对性地加强辅导员业务培训。认真组织辅导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班;继续鼓励和资助辅导员取得与学生工作相关的专业资格证书,如心理咨询师等。认真组织和推进学生工作课题研究,力争提高我院辅导员科研水平。

3、贯彻落实辅导员“三深入”(深入学生宿舍、深入学生教室、深入学生)活动,做到与学生融为一体。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工作定期汇报制度,实施辅导员工作日志检查制度。

(三)强化服务意识,加强日常管理。

1、加强学生文明养成教育和日常行为的管理,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修订的《×××大学学生行为规范》,开展“安全文明卫生月”系列活动和“树文明新风,做文明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等。

2、加强学生公寓日常管理,强化安全意识。公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安全稳定工作的重点区域,院领导和辅导员经常深入学生公寓走访,了解学生在公寓内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时刻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并采取切实措施,确保我院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长期安全稳定。继续实行“文明宿舍”评比制度,坚持每周学生寝室安全卫生抽查,评选 “文明宿舍”。寝室安全卫生和课堂考勤结果将作为评优评先和量化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3、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和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做好贫困学生摸底排查工作,建立健全贫困生管理档案。根据有关文件精神, 建立完善学生资助体系,落实好“奖、贷、助、补、减”等资助困难学生的各项措施,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寻找勤工助学岗位,积极寻求校外企业在院设立助学金。

4、逐步完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认真填写大学生个人成长记录档案,对各年级学生个人成长记录工作进行自查。

5、教防并举,积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工作。根据“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立足教育,重在预防”的工作理念,按照“及早预防、及时疏通、有效干预、快速控制”的原则,做好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预防与处理工作,阻止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配合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坚持对每一届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并根据中心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此外,我院在每个班级配备了心理委员,

并不断组织他们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文件和制度,要求他们增强责任感,支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6、大力推进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其他形式各异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实现学生“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7、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创新思维,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课外活动。全面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组织师生参加×××大学田径运动会、乒乓球赛、足球赛、篮球赛、羽毛球赛、拔河比赛、冬季长跑比赛等体育竞赛,并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8、采取措施,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利用好各类资源,拓宽就业空间;督促有条件的毕业生继续考研,并指派高水平、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考研前期帮助和辅导;引导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理念,支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各类应聘与招考;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全力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提高学生求职成功率。

(四)着力推进学风建设,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切实加强学风建设,以两抓两促即“抓考风,促学风;抓班风,促院风”为切入点,在全系范围内开展创建优良学风、争做文明学生和争创文明班集体活动,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1.认真落实学校和学院关于学风建设的各项措施,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教育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规范学生一日学习行为,改善学生遵章守纪状况,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高效性。

“一日学习行为规范”包括:

(1)早读和晨练。在全院学生中实行上早读和提倡晨练活动。

(2)上课。规定要求学生至少提前5-10分钟到教室上课。

(3)晚自习。要求学生除选课同学外必须在本班上晚自习。

(4)就寝。要求学生及时就寝,并对其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以“考研工程”为抓手,进一步推进学风建设。为提高我院考研率,我院从本学期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和服务学生考研。主要措施有:灌输考研意识,使大一新生一进校就培养其积极进取意识,鼓励新生制定考研的奋斗目标;充分发挥导师制作用,为全院学生配备导师,导师将在指导和服务学生考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开办“专业深化实验班”,为考研学生提供数学、英语课程的辅导;举办考研经验交流会,高年级考研成功经历将给低年级学生提供强劲的动力。

3、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及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浓郁学习氛围。搭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学生参与科研等活动。我院将成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小组”,安排博士为指导老师,在物力和财力上给与大力支持,争取我院学生在省级“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中再次取得优异成绩。

4、以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推进学风建设。 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指导学生制订个人职业规划;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为目标,以专业技能比赛为载体,大力开展专业特色活动,如开展地科专业师范技能比赛、旅游专业导游技能比赛、测绘工程专业“GPS操作技能比赛”和城市规划专业“快

题竞赛”等。通过专业技能类的比赛,增强学生的专业意识,营造专业学习氛围。

5.健全课堂考勤制度和早晚自习制度。实行辅导员老师、学生干部检查制度,坚持任课老师、年级辅导员和班级负责人三方课堂考勤责任制,通过制定和落实各项措施,强化管理积极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第三篇:2013-2014下信息学院学工工作思路

查找差距总结经验

进一步提升学工工作水平

——2013-2014学年下学期学工工作思路

信息学院学工按照2月16日院长在全院教职工讲话的精神,以及2月18日书记在全体辅导员工作会议上的布置,认真查找工作的差距、盲区,总结以往好的工作经验,围绕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以教学为中心,深化精细化管理、服务,进一步提升学工育人工作水平。

一、查找差距,分析原因

1、管理服务水平低层次、重复,育人效果难以传承创新。信息学院团学工作形成的育人品牌、在学生中的影响比较大的历年都有,比如0

9、10年的武术队,

11、12年的啦啦操、太极拳,宿舍文化建设及学生文体活动,在学校都有影响;桃源的学生成长载体、平台也比较健全,桃源的学生组织有学生会、自律会、纠察队、艺术团、社联及十几个社团,辅导员、后勤都参与指导,这些平台的搭建,让学生有更多的锻炼平台,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文化传承都起了很好的作用,在桃源学生中都形成了不甘人后的精神,也使桃源的学生归宿感、荣誉感都得到强化。这些品牌的影响现在也在逐渐的消褪,原因有很多,其中,学工队伍不稳定是很重要的原因。

2、重日常和学生个人管理,轻班级管理,学风建设水平不高。辅导员工作繁琐,“上面千根线,下面一个针。”学校学生处、教务处、保卫处、团委、后勤处、财务处、组织部、宣传部等等都会分配工作任务,还有桃源的学校代表、企业代表,日常工作很繁琐,天天有分配任务,造成辅导员工作无形中掉入繁杂的事务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难以发挥,工作没有中心,不能围绕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育人。

二、转变理念,破解难题

1、引导辅导员做好自身发展规划,增强员工工作荣誉感,激发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学校进入后评估时代,与企业合作办学将近六年,学校与企业合作、 1

协调的效果对信息学院办学影响很大,信息学院的办学自然直接影响到辅导员队伍的建设。根据院长2月16日全院教职员工大会的精神,节支开源,辅导员将来所带学生可以适当增加,建议实行全日制坐班,但是要积极引导辅导员队伍做好自身发展规划,为员工发展创造机会,用发展来推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2、强化班级管理理念,以每天的班级上课的情况为重点,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促进辅导员工作的深入开展。本学期从开学第一天开始,实行班级课堂一天一反馈机制,对迟到、旷课的学生及时教育,规定:“两小节课旷课的,辅导员要教育;四节课旷课的,要向院领导汇报;六节课旷课的,及时通报家长,并进行学业预警。”以课堂管理为重点,一天一反馈,可以使辅导员工作有针对性,落到实处。以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专业、职业、就业及个人学业规划等问题进行思考,把学校办学理念、大学生特点、专业特点及个人特质相联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增加辅导员工作的成效。

3、转变教育管理学生的理念,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化弊为利,开阔学生眼界。现在无线网络特别发达,学生通讯设备很先进,辅导员管理、服务还存在差距,从QQ、博客、人人网,到微博、微信,了解学生、赢得学生的渠道越来越多,也对辅导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课堂玩手机的学生也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如何在课堂上能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老教授有老教授的优势,新老师应该有新老师的想法。是否可以用案例教学的方法?采取典型案例教学的方法,在网络上选取目前正在发生、具有影响的案例,在课堂上留出20-3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利用手机,利用网络,进行积极的思考、归纳、讨论,总结、归纳出自己的教学特点。

三、总结经验,以史为鉴

1、工作目标明确。三大工作目标:整洁有序、学风优良、安全稳定。

2、工作内容清晰。对辅导员进行精细化考核。(1)日常工作内容。工作计划、总结、班级建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党团建设、宿舍管理、奖助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重点工作:学风建设、安全工作、就业工作。(3)创新

工作:经验总结、合理化建议;学生指导有突出成绩。

3、工作阵地扎实。三个工作阵地。(1)班级。(2)宿舍。(3)特殊群体:心理、贫困生、学业困难生、就业困难生。

4、工作环节连贯。(1)一天一反馈。(2)一周一总结。工作周计划、周历;宿舍管理。(3)一月一主题。每月安排主题教育。

5、工作机制合理。(1)责任制。辅导员个人责任制和专项工作责任制。(2)部门协调机制畅通。(3)学生管理制度。纳入学校统一管理。

第四篇:2013年材纺学院工作思路及要点

2013年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工作要点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 会议精神,科学发展和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需要客观总结过去的工作,认真分析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协调行动,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通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推动我院教学与人才培养、科学与工程技术研究、社会服务、学院管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为完成学校和学院“十二五”规划夯实基础。

一、材纺学院的现状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现状

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目前有纺织研究所、高分子材料研究所、轻化工程研究所三个基层学科组织,材料与轻纺实验中心,纺织工程、轻化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非织造材料与工程等四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007人,30个班级。学院现有教职工43人,专任教师35人,其中教授10人,占全院专任教师的28.57%;副教授11人,占全院专任教师的31.43%;博士24人,占全院专任教师的68.57%。

学院拥有“纺织工程”省级重点学科,“高效节能短流程纺织先进加工技术”省级重点创新团队,“纺织科技”“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2个嘉兴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新型纱线材料成形及其复合加工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培育),“材料与轻纺工程实验中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纺织服装加工技术”嘉兴市重点实验室和5个二级实验室。

2012年获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重点创新团队自主立项项目6项,市厅级以上项目6项,到校科研经费达491.45万元,首次获得一项500万元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三大索引论文38篇,SCI收录分区一区的高水平论文2篇,出版教材1部;各种科研获奖4个,其中浙江省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嘉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学术论文三等奖2项。

2012年面向纺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专业学生新增设了6项企业奖学金共40名学生获奖学金,获得浙江省第八届大学生“美丽家杯”创业设计大赛特等奖、二等奖各1项,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考研录取率达18.1%,列全校各专业前茅,并荣获2012年嘉兴学院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发展的机遇

材纺学院近几年获得较快发展,得益于浙江及嘉兴地区纺织服装支柱产业的支撑,得益于学科特色的支撑,得益于学校的重视和各部门及兄弟学院的支持,得益于材纺学院齐心协力努力工作、认真学习的结果。

⑴嘉兴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纤维材料产业高度集聚,行业龙头企业及大中型企业对科技、人才的强劲需求,为材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产业支撑;

⑵在浙江省高校中,纺织学科是小学科,材料学科除浙大、浙工大、浙理工外,其它学校材料学科办学历史都不长,水平都不太高。纺织学科和材料学科具有大产业小学科的特点,其依托的产业在浙江省都具有很好的基础和发展前景。我校纺织工程学科已是浙江省级重点学科,是我校的优势学科,在浙江省排名第二;我校的高分子材料学科办学时间虽不长,但如果能抓住机遇,经过“十二五”建设,高分子材料学科有可能跻身省内前六名。也就是说,纺织工程学科和高分子材料学科在浙江省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⑶学校为突破“硕士点”,尽快实现“嘉兴大学”的战略目标,已确立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学校全面发展的战略,为材纺学院的全面快速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3、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

⑴学科的“顶天立地”问题

目前材纺学院在建的“高效节能短流程纺织先进加工技术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和“纺织工程浙江省重点学科”,以及“纱线材料成型与复合加工技术研究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培育)等省级学科平台,已与我省纺织及化纤行业建立了较好的产业化合作基础,并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成果。但在国家级人才、国家级项目、国家级奖项等方面仍然是缺项。与在杭高校相比差距较大。

⑵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不高的问题

材纺学院90%的教师均是近几年毕业的博士、硕士,平均年龄38岁左右,平均教龄6年,普遍教学水平不高,能力不强。

⑶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的问题

虽然近几年纺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旺盛,就业率为100%,考研率也较高,但人才特色不鲜明,质量不高的现状并没有改变。

⑷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学科平台等都亟待上升一个层次

省级、国家级重点专业,千人计划、钱江学者的引进,硕士点的突破,国家级创新平台等,都需要突破,为学校发展提供核心竞争力。

二、2013年工作重点

(一)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努力践行“方正为人、勤慎治学”的校训,构建“求真务实、和谐共赢、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学院文化,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二级学院的工作其本质是如何做好“拢人心、聚人气、鼓干劲”。为此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依据《嘉兴学院二级学院管理办法》,按照科学、合理的要求,构建分院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

2、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和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重视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推行民主管理与民主决策,强化服务意识、提升管理水平;

4、重视青年教职工的成长,关怀教职工的困难,努力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支持、相互激励”的同事关系;

5、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提升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建好“学院网页”“省重点创新团队网页”“嘉兴市纺织工程学会网页”的信息服务功能,为建设和谐校园、文明校园贡献力量。

(二)以教学工作为中心,精心构建“以生为本”的人才培养体系,面向产业需求,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构建工程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以构建工程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构建纺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非织造材料等专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的互动、教学与科研的互动、学校与产业的互动,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创新能力。

2、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教学水平。优化教学规范、提升教学技能、推动教学改革,以兄弟院校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为榜样,分批分期地把纺织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核心课程建设好。在课程改革中,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转型升级。

3、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和青年教师导师制,培育教学名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提升教学质量。

4、以教学团队建设为抓手,凸显专业特色。以基础理论研究和国家级项目的突破,做强高分子材料专业;以应用型研究和重大技术及标志性成果的突破做优纺织工程专业;以紧密型产学研合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做实轻化工程专业和非织造材料专业。

5、认真组织申报“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新专业,做好申报方案及论证工作。

(三)精心构建“以生为本”的学生管理服务体系,坚持“三全育人”工作理念,不断提高学生工作的成效和质量

1、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师风、教风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

2、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有效地实施校园文化品牌建设行动计划、大学生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实施大学生文明修身行动计划。

3、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工作,抓好大学生党建和继续管理工作。以学生党员示范小组和寝室为榜样,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营造稳定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4、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院心理辅导员—班级心理委员—寝室长” 为主体的“四级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将心理危机干预落实在基层。

5、积极开展以“励志〃感恩〃成才”为主题的“感恩季”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培养受助学生感恩奉献的意识和自强自立的精神,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通过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打造“浙北地区”纺织业科技创新中心和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带动材纺学院科研水平及创新能力全面提升

1、做好高效节能短流程纺织先进加工技术创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和年底验收评估工作,争取良好以上成绩。针对年度科技厅中期检查反馈意见,重点做好国家级人才的引进、国家级项目的申报、国家级成果的积累、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等方面的工作,力争有所突破。

2、做好“浙江省纱线材料成型与复合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的申报以及现场考察、答辩等工作,确保省重点实验室立项成功。

3、做好“纺织工程”省级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激发基层学科组织的活力,激发全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工作热情,培育标志性项目、高层次成果和在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学科团队,为实现省级工程中心和硕士点的突破贡献力量。

4、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中最重要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材纺学院“外引、内培、借用”三管齐下优化师资队伍,加快引进海内外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步伐、加大内部培养力度,重点实施国内学术研

修计划、海外学术研修计划、师从名师计划和博士进企业计划,打造学科团队核心竞争力。

5、以研究所为单元,健全和完善学科基层组织的构架与运行机制,激活研究所内部课题组在学科建设中的作用与活力,确保国家和省市级等各类科研立项和到校科研经费保持稳定增长,力争获得2-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3项省自然基金项目,市厅级项目达到8项以上,科研总经费达到500万以上,全院发表国际三大索引收录论文40篇以上。

6、加强同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活动和学术讲座。全年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高级职称教师完成学术讲座每年不少于1次,邀请校外专家举办举办讲座12次以上,主持召开省级以上学术会议1次。

7、进一步改革科研机制,提高学科内涵建设。建立科研激励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对于科研工作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和政策倾斜;借助校内外资源,指导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强化原创性科研和针对应用背景的工程技术研究,深化科研的内在驱动力,使科研工作能顺利地走完“项目申请-立项-原创性研究及应用-项目鉴定-推广与产业化-获奖”这一全过程,提高科研的成功率。

8、进一步营造良好科研工作环境,加强团队意识,发挥团队的作用,加强院内的学术交流与讨论,编制年度研究计划,抓好经常性的读书和学术交流研讨活动,形成群体科研、百花齐放的局面;对青年教师进行科研意识的培养,每学期举行一次研究所内部研经验交流会。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管理,加强科研工作的总结与交流,重视科研过程管理,做好论文资料的积累。

(五)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抓手,构建“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学生就业、产学研合作”四位一体的基地,提升材料与轻纺实验中心为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服务的水平

1、以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切入点,改革现有实验教学中心的运行模式,努力实现实验室集中管理,开放式运行的良性工作机制。

2、高质量完成“鞣制与染整工艺实验室”、“纺织服装材料打样与表征技术实验室”、“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实验室(二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实验室(三期)”等四个省财政资助实验室的建设任务。积极整合我院现有相关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努力发挥实验中心硬件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质量。

3、完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等制度建设,加强教学督导和日常检查,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特别是实验人员的教学质量和实验室日常管理质量,提高实验室综合效益。

4、采取产学研合作的方式,加强对外合作,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和就业相结合、学生的培养和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相结合、教师教学和科研服务相结合,建立高质量的产学研和就业基地。

5、依托“嘉兴学院(周翔)院士专家工作站”、“现代纺织服装加工技术嘉兴市级重点实验室”, 积极组织或参与行业活动,与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和技术研发中心,在优势或特色技术服务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努力提高行业内话语权与影响力。

(六)开放办学,营造学院发展的外部环境,打造办学软实力

1、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化水平;

2、进一步深化政产商学研用合作,提升办学开放度;

材料与纺织工程学院

2013年1月22日

第五篇:适应独立学院特点 创新党建工作思路

独立学院作为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学校,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办学模式的一种创新。结合独立学院自身特点,开展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

第一,学生文化基础总体较差,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性。独立学院学生入学分数较低,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他们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饱满的学习热情,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毅力不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较差。

第二,自我定位不准,自尊心强、自信心不足,心理压力较大。表现为自我估计过高或过低,有的学生始终不愿意承认和本科二批学生的差距,导致对大学课程学习的难度估计不足。还有的学生因为高考受挫,不能很好地正视自己,自卑倾向明显。一些学生对外常常不公开自己“三本”身份,害怕别人另眼相看。他们对教师的批评建议比较敏感,常常“对号入座”,多疑、猜忌、不信任等心态较重。这些学生由于大多数基础知识较差,在学习上他们往往自信心不足。也有部分学生因为难以承受高考“失败”的打击,常以逃避的方式应对挫折,自暴自弃。还有的学生对自己认识不足,认为进了独立学院“埋没了自己”,整天抱怨不止,但又无力改变现状,于是在学习中没有明确目标和方向。

第三,学生心理问题较突出。在中学教育中,教师偏重于“先进 1

学生”的发现培养和“问题学生”的训导化。而进入独立学院的学生往往是在中学时期处于中间状态而长期缺少重视的群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产生了较多的心理问题,进入大学后,独自面对学习、生活、感情乃至经济上的各种问题,心理困扰增多,对生活、学习影响较大。

第四,学生入党的实用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独立学院的学生特点决定了其学生党员队伍的特殊性。他们有很高的入党热情。以我系为例,我系大一新生上交入党申请书的比例基本都达到班级人数的 85%以上,但是普遍呈现多元化和功利性,带有实用主义成分。一方面,他们认为入党可为自己的未来获取政治资本和实惠,把入党当成日后找工作特别是报考公务员的条件;另一方面,他们觉得入党更有机会被选拔为主要学生干部,能在评优中得到实惠;还有不少学生认为,独立学院学费比二本母体学校高出一倍,既然花了这么多钱就更应该多捞点政治资本,从而加强了学生入党的愿望。这从根本上说这都有悖于党的宗旨,不利于共产主义信仰的确立,不利于其自身全面、健康地发展。

二、独立学院的教工特点

独立学院教工队伍基本上是老、青结合,结构和数量上呈金字塔状,少数是母体院校在编教职工和返聘退休职工,大部分是刚刚走出校门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以我系为例,我系教工党员共10人,约占整个支部人数的20%,均为年轻党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比较高,在学校的建设、改革、发展、稳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稳定性。主要是人事代理党员较多,其个人发展、享受的社会保障、

福利待遇等方面受到一定影响,这必然影响党建工作的稳定性。他们在承担繁重的学生管理、就业指导、专业授课等工作的同时,仍然负责组织发展工作,这势必会影响党建工作质量,很难将党建工作做细做实。

三、创新独立学院党建工作机制的基本路径

独立学院的上述特点,决定了独立学院党建工作必须结合独立学院特点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建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概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独立学院党建工作新思路。

1.创新党建工作理念,牢固把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主阵地。努力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作用,保证独立学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从入口讲,就是要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独立学院得以有效地贯彻落实。从出口讲,也就是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社会主义的理想,道德情操和价值观。独立学院党支部是独立学院建立的党的基层组织,其成立的目的是加强党对独立学院的领导,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此外,党支部还是学院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其直接面对教职工和学生,最熟悉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最了解他们的思想、愿望和要求。教职工和学生的思想和工作学习情况都可以通过党支部经常地、真实地反映到党的领导机关中来,为党的领导机关的决策提供依据,确保各项决定和决策的制定与执行符合师生员工的利益。

2.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保持高校学生党员先进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中的精华和骨干,是学校党组织与青年学生联系

最紧密的纽带和桥梁。高校党组织培养出来的学生党员能否保持先进性,是事关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工程。因此,重视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党建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政治课题。针对以上学生党员队伍中潜存的危机,党支部拟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1)优化党员发展工作程序,保证学生党员质量。高校党组织必须认真研究新时期大学生的成长规律,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筑大学生党员和建党对象的精神支柱,要紧密结合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采取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指导教育方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首先,加强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工作。其次,加大对预备党员的考察力度。第三,严格抓好正式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2)实施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系统化、科学化。入党后的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主要是不断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确保党组织对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连贯和续,也对学生党员形成鞭策激励的良性循环,推动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第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党性最集中、最重要的表现。第二,加强形象教育,争做模范党员。第三,加强党员创新意识教育。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仅有原则性的要求还不够,还必须把其具体化为可统计和比较的量化指标,这样才能使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更具体、更明确、更易落到实处,从而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对每一名学生党员在每学期明确提出如下量化管理指标:阅读一本理论书籍,观看一部红色电影,递交一

份学期总结,培养两名入党积极分子,帮助一名学习难同学,帮助一名经济困难同学,参加一次社会实践,等等。实践证明,通过对学生党员提出量化指标,使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更加有方向性、针对性和计划性,在完成指标的过程中使他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作为党员所承担的责任,强化了学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意识,使他们的综合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也使很多同学生活状态有所改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自信心有所增强,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党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3)加强支部工作制度化,组织形式多样化管理是育人的重要方式之一,制度是管理的根本保证。只有建立各项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地“管人管事”,使党员在制度中成长,在制度中学习,在制度中受益。如建立团组织“推优”工作制度、党校培训制度、积极分子培养制度、发展党员制度、入党公示制度、政审制度、预备期教育考察制度、入党联系人制度、支部生活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优秀学生党支部和学生党员评选制度、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等,依据各项制度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管理和评价考核,保障党建活动稳定有序开展,党建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3、因地制宜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基地,加强党建工作实效

为了有效的提高党建工作实效,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暑期大学生“三下乡”进行社会实践的时机,建立一些思政课实习基地,比如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城市社区、农村开展广泛

合作,建设一批教学实习基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社会服务基地、素质教育基地。

4、针对独立学院教职工特点,构建有利于增强凝聚力的教职工党建机制。与公办高校相比,独立学院管理机构少,教职工兼职多、专任少。而且,教职工往往以“旁观者”或“打工者”的角色意识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或行政管理,不具有主人翁的感觉和归属感。这些都给党建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有基于此,支部可以把党建工作的重点放在增强教职工凝聚力和加强党员的先进性方面,加强基层组织制度建设,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和激励制度以及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和党内推优评选活动。

同时党支部可以以服务为切入点,做好群众工作,对学院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主动调查研究,参与决策,对关系师生切身利益问题,如教职工的养老医疗保险、住房、人事代理、职称评定、工资津贴、困难救济等问题,调查研究,制定议案,上报上级党委和行政部门,并协助院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同时,支持学院工会探索民办高校工会建设之路。通过这些具体工作,推动学院的快速发展,体现党建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崇高信念。

第六篇:学院信息化建设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工作思路

学院信息化工作

“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建设思路

一、“十一五”信息化建设总结

“十一五” 期间是学院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时期。学院在厅党组正确领导、大力支持和关心指导下,以创建省级示范高职学院为契机,在现有校园网的基础上,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资源共享、推进应用,重点突破、务求实效”的建设原则,贴近“交通”和“高职”的办学特点,全面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通过几年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成为教育部 “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 培训基地,为学院创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 的示范性高职院校,促进学校跨越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十一五”期间学院信息化建设完成的主要工作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科学合理的统筹规划。在整体规划下,分项目,分阶段组织实施,才能确保顺利实现建设目标。根据交通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将各项信息化建设工作整合为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进行统筹规划、一体化设计,以保障学院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创建省级示范高职学院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十一五”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

1.完成了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设计

通过一系列校内外调研分析:校外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学习,校内对各个系部处室信息化现状及需求进行了调研分析,完成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调研报告,明确了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需求。

在校内外调研的基础上,编制形成了规划的初稿,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网络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芝棠,武汉大学网络中心主任、教授石岗,武汉理工大学网络中心主任、副教授田虹,以及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网络信息中心主任、

副教授杨旭东对规划进行了多次的评审,多次的修订,形成学院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专家组对规划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建设规划框架结构完整,理念先进、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结构合理、设计总体可行,可以作为下一步建设的依据。规划形成了 “突出交通、贴近高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资源共享、推进应用;重点突破、务求实效”建设思路,充分体现了学院自身的特色,具有明显的交通行业和职业教育特点,为示范性院校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改善了信息化基础设施

在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期的建设内容:实现三校区互联;同时优化网络设计,扩容出口带宽,升级骨干网络,更换接入层交换机,增加流控设备,提高网络性能,实施管理策略,使全网络具备网络结构优化能力,具备网络业务拓展能力,具备安全渗透防御能力,构建服务器集群支撑数据平台和各应用系统,从根本上保证校园网的稳定运行。

目前已进入项目测试验收阶段。

3.搭建了数字校园应用支撑平台

在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数字化应用平台建设的建设内容:通过数字化应用支撑平台的建设,为各个应用支撑系统提供公共的基础性服务,通过整合、集成(包括用户界面集成、身份认证集成和业务数据集成)并管理应用,实现数据共享、消除信息孤岛。

4.推进了数字化管理应用

在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数字化管理应用建设的建设内容:通过全院所有部门的信息编码统一,使学院的所有信息能够实时自动的互连互通,资源得到充分的共享和利用,将学院内部相对独立分散的网络应用系统,进行了统一整合,形成统一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教学、学生、行政、科研、财务、招就、学籍、注册收费等,消除学院信息孤岛问题,有效实现数据共享,消除对数据的重复管理、数据冗余以及数据不同步的问题。一期以服务学生为主题,主要新建四个应用,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学生收费管理、学院综合信息查询。

5.启动了数字化教学应用

在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数字化教学应用建设的需求: 充分利用现

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全新沟通机制和丰富教学资源,以及创建综合考评等优势,建立丰富的数字化教学应用,如: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建设、网络直播教学课堂建设、校企合作的网络平台建设等应用,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数字化学习空间。一期主要进行专业群教学资源库建设和数字化图书馆(一期)建设。目前各个示范重点专业正在积极建设专业群教学资源库之中,数字化图书馆(一期)建设已完成。

6.强化了信息化管理力量

学院已筹建成立学院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选派了计算机系1名专业骨干教师负责网络管理与维护,同时引进了1名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加强了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管理力量,同时进一步对信息化应用技术培训进行了加强。

(二)“十一五”期间学院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

“十一五”期间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分项目,分阶段稳步推进,主要了完成数字校园建设规划,重点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用支撑平台以及数字化管理应用等。取得了阶段性建设成果:

1. 教育设施信息化更加完善

实现了三校区互联(VPN方式);完成了网络中心机房改造工程;完成了1号教学楼、2号教学楼、实训中心、图书馆、体育馆、副楼等综合布线工程改造;实现了主要区域无线覆盖;骨干网采用全千兆带宽;骨干网全环路设计彻底消除单点故障;全面更新升级核心交换机和路由器;实行核心双机冗余备份;更换接入层交换机保障全网可管理,构建服务器集群支撑数据平台和各应用系统。

2. 教学资源信息化更加丰富

建立了包括理实一体教材、网络课程、实训仿真软件、专业媒体素材库、资料目录索引库、文献资料库在内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推广与共享,为专业人才提供职前培训和职后提升的远程学习平台。目前教学资源平台正在建设,其中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初具雏形。同时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0门,院级精品课程40门。

3. 学院政务信息化更加健全

按照厅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完成了与厅电子政务系统对接,实现了行政办公无纸化,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极大提高了学院工作效率。

4. 学院管理信息化更加普及

除OA系统外,学院还建设了教务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收费管理系统等,目前在统一数据平台基础上进行应用系统整合,将进一步提高了学院各主要环节工作效率。

5. 师生素养信息化更加提高

各管理应用系统和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与推广,提高了全院师生的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化建设意识。

6. 教研科研信息化更加科学

积极支持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与各学科教学整合研究,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院师生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和能力普遍增强。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学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发展速度尚不能满足学院快速发展对信息化提出的需求,信息化水平与国内先进的高校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具体如下:

1. 基础设施不能满足高速增长的应用需求

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各方面应用系统的增加,信息基础设施的规模和能力仍显不足。学生与教职工宿舍的接入尚未完成,西、北校区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

2. 网络信息安全与监管问题日益突出

网络应用的普及使得信息安全问题变得十分重要。由于缺乏专职的网络信息安全人员,校园网的安全、网络运行状况监管、网络性能优化等已成为制约我校

网络管理与应用发展的突出因素。

3. 校内网络资源和网络教学建设需加强

学院依托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需进一步加快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步伐,同时在校内的网络教学基本上还停留在简单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形式,教学、科研类的信息服务项目相对较少,学院的教学信息化有待于进一步加强,“重硬轻软”的现象有待转变。

4. 信息化推进意识需加强

学校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进程,需要全院教职工共同参与,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不断的推进加强,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

5. 长效运行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信息化建设强调思想理念是核心,体制机制改革是根本,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因此学院需要组建一支稳定的信息化支撑队伍;在机制方面,要完善信息化工作的考核,加强优化投入效果。在安全体系、运行维护体系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学院信息化各项目和系统协调匹配。

二、“十二五”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

“十二五”期间将是学院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时期,学院将通过大量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和应用,以解决学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为突破口,重点建设数字化教学应用,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数字化管理应用,全面提升学院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和应用水平。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学院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完善学院信息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解决现阶段凸现的矛盾与问题;进一步提高资源整合与应用集成水平。

(一)指导原则

遵循“统筹规划、应用牵引、分步实施、重点突出、注重实效,建立长效机制”的指导原则。

(二)总体目标

以网络建设为基础,标准化为保障,资源共享与应用为核心,提高全院师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不断提高教学、科研与管理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学院均衡、协调发展,以学院信息化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学院“十二五”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如下:

1、构建自主学习、互动教学的网络环境,为建设学习实践型高职示范院校和搭建交通系统远程培训基地奠定基础;

2、形成覆盖全院的“教育资源网络”,为提高全院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对教育教学全过程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撑;

3、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学院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4、进一步建设符合我院人才培养战略的教育资源管理体系,为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三)预期效果

通过“十二五”学院信息化项目的建设,把教学、培训资源规划和教学改革

创新紧密结合。学院将在现有网络基础设施之上,搭建基于数据共享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基础平台,并为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提供信息化服务。总体来说,将达到预期的以下几方面效果:

1.为学院信息化提供基础平台,包括统一的数据应用共享平台和决策分析平台,实现高效协作的人才培养和教育管理;

2.构建网上学习与教学互动的平台,为全院师生提供协同办公环境,提供统一入口,实现对用户进行统一管理、包括统一认证、统一鉴权等;

3.为教育培训改革创新提供必要手段和服务,完成数据、资源流通和业务流程标准化;

4.信息系统的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信息管理规范化;

5.系统的稳定性和适用性得到进一步完善,建立在统一平台之上的各个业务系统具有易扩展性,且系统具有健壮性和容错功能,即当某一业务应用系统发生故障时,对其他业务系统不产生影响。

(四)工作任务

学院“十二五”信息化的主要工作任务如下: 1. 构建教学、培训标准化体系; 2. 完善网络化教学、培训平台; 3. 健全信息化决策支持系统;

4. 加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在统一数据平台基础上整合各应用系统; 5. 实现教育培训管理信息化和教育培训过程信息化的信息资源融合; 6. 巩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包括网络安全体系和运行、维护保障体系; 7.实施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紧密关联各个应用支撑系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全面实现校园一卡通管理,降低管理成本,切实保障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转。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努力,学院信息化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十二五”期间仍有大量工作要做,需要学院继续努力,迎难而上,战略上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发展信息化,建章立制,长远规划,持续推进;思路上坚持服务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功能,坚持建设、开

发与应用并行,坚持“教育技术为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理念,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重点上坚持以信息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使教师在信息化环境支持下,实现主动学习、自我完善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使信息化成为教师群体参与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步骤上坚持优先抓好信息技术普及教育,突出抓好师生基本信息素养的提高,提高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保障上,坚持推进信息化建设与保障信息安全并重,不断提高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水平。进一步加快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确保完成“十二五”信息化建设全部任务。

三、2010年信息化工作要点

以提升办学水平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努力实现学院行政办公、教学管理、教学资源、后勤服务信息化全覆盖。

1、继续推行办公自动化,在三校区网络互联基础上实现行政办公信息化全覆盖。

2、进一步建设符合我院人才培养战略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在统一数据平台基础上开发教务管理、学籍管理、收费管理、招生就业管理等系统,为提升学院工作效率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实现学院教学管理信息化全覆盖。

3、构建自主学习、互动教学的网络环境,形成覆盖全院的“教育资源网络”, 组建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实现学院网络教学资源全覆盖。

(1)以图书信息大楼作为学院信息化建设的枢纽,在整体规划基础上,完成三校区网络互联(达到视频会议水平)、完善数据基础平台建设,完成网络课程开发系统建设,实施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实现网络教学环境全覆盖,为建设学习实践型高职示范院校和搭建交通系统远程培训基地奠定基础。

(2)以重点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库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群及全院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实现重点专业核心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全覆盖,为提高全院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对教育教学全过程管理与决策提供支撑。

(3)以教育部 “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 培训基地为依托,大力开展全院师生信息技术培训,为学院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实现全院师生信息技术应用全覆盖。

4、实施校园一卡通系统,以节能、环保为切入点,加大水电管理、门禁系统、商务管理力度,实现学院后勤服务信息化全覆盖。

上一篇:学校师德师风活动总结下一篇:学校录播室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