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上单元知识梳理

2023-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部编七上单元知识梳理

部编七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七上语文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第5课《秋天的怀念》

本课我依然采用“前放后收”的教学方法。

前半时,让学生自读:概括故事主要内容;找出自己认为最感人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讨论两处“好好儿活”的深意。

后半时利用多媒体将相关知识系统化,既是对学生口头表达的回顾整理,也是给学生补充笔记的空间与时间:作者的相关资料;重点语句的理解;作者相关作品的拓展阅读„„

上完后,觉得两课时还是没上过瘾,学生读得还不够多,不够深;一三段的母子对话练习没有进行;课后对加点词情感的体悟还未进行。计划再加一课时,将未完成的任务圆满完成。

2017.9.27 第6课《散步》

本课教学的最大特点,我是利用此文进行写作方法指导。结合本课的写法,向学生介绍“六笔”教学法——轻点一笔,概说事件;交待一点,介绍原委;穿插一笔,烘托点染;简叙一笔,略写事件;巧折一笔,写出波澜;深化一笔,表达感悟。

结合课文介绍完“六笔”教学法后,拓展阅读了两篇文章,一篇《三代》,思想内容上与本文相近;一篇《鲇鱼跑了》在写作方法上对应“六笔”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也不是我创造的,是在一次培训中学习的。依据一课一得的原则,意图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习一种简单的记事方法。

本届孩子的写作能力的确是很差的。我也是很发愁。最近也在想办法,希望能细细地指导几节作文课,让学生对作文有些最基本的认识,会写基本的记叙文。

课后才意识到,本课有一个写景的段落很美,也可以借助此进行写景的指导,只不过课堂容量有限,没有时间进行了。这是一个疏漏。

计划利用一两节课将前两单元课文中描写景色的句子进行一次整理,组织同学们细细地读,再积累下来——语言不就是这样习得的吗?读一读,写一写,慢慢就内化成自己的了。

2017.9.28

第七课《散文诗两首》

诗怎么讲?散文怎么讲?散文诗应该怎么讲?

细细分析?解了内里味道,再说,又有几人能把他们的内容讲得透?

就此翻过?学生的文学熏陶如何而来?不是误了编者的用意? 我的做法:读。反复读;拓展读。

我们先读了课后介绍散文诗与泰尔、冰心的资料,有了基本了解后,自读课文。根据课文旁批,只简单思考两三个关乎课文主旨理解的问题,其他细节暂且放过。之后让学生大量阅读、积累冰心《繁星》《春水》中的代表诗作。积累之后,再反复阅读。

遗憾的是没有给学生留下一些尝试仿写的时间。如果在学生反复阅读基础上,让他们选择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再仿写几句,学以致用,让学生也品尝一把当小诗人的感受那会更好,如果学生作品不错,甚至可以出本小诗集,那对激发热爱新诗的学生将会有更大的作用。这是课后思考的遗憾之处。

2017.10.10

第八课《世说新语》两则

文言文怎么上?简短文言文怎么上?

我一般是长文短教。简短文言文基本不教——似乎很懒哦——不过懒教师往往更受学生欢迎。

从话题导入新课,简单介绍《世说新语》此书后,出示五个学习任务。

学生10分钟自学与组内研讨(两项基础内容——朗读、词句翻译;两项思考内容;一个拓展内容)。

将五个问题分解成具体的10个小问题,明确展示方法。各小组抽签,5分钟时间准备。

按抽签顺序依次展示:去标点读两文-抽查部分重要字词翻译-翻译全文-课后两道研讨题-一道拓展题。每小组展示后,可以随机抽取别的同学回答问题。

学生的积极性可高了。第一节前半节课是学生自学与小组学习,每一位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后半节课开始展示,尤其是到了展示后提问环节,学生是最了解学生的,他们提的往往是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这也迫使这些孩子努力聆听别人的讲解。

在思考研讨部分,老师适当进行追问,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深入化。拓展部分学生能谈出自己的感情即可。

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最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男女生同学竟出来了一个小生成——关于“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哪句更好,形成了小小的辩论高潮。

这样的课堂,不能说纪律好。因为孩子们思维激活了,你一言我一语,气氛很热烈;也不能说课堂无纪律,在别人发言时,我们规定是不可以乱说话的,一会听不清,学不到,后面的提问自己就有问题了,二是有班规制约,乱说话者小组成员都要扣分。也许,这样的课堂就叫“严肃”“活泼”吧。

这样的课堂,学生上后是满心愉悦的。看到孩子们因为学习而快乐也应该是老师最幸福的事吧。

2017.10.10

第2篇:部编七上语文第二单元作文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作文教学反思

《学会记事》作文指导

有了第一次系统指导的成功经验后,我又设计了这第二次的作文指导课——学会记事。

写人记事是中小学生的主要写作内容。写人也离不开记事,所以学会记事可以说是他们写作的基本功。

我们从学习过的两篇文章入手——《秋天的怀念》《散步》,总结怎样把一件事写清楚,包括回忆我们之前借助《散步》总结的作文六笔法。

然后列出生活、学习、社会观察片段,拓宽学生的思维。 又以同学们最熟悉的素材——送雨伞作例子,分析怎样把一般的素材写出新意。

最后出示了两篇优秀例文,让学生自己去读。

两节课下来,可以看出,我们一直在拿具体的文章进行分析与学习,没有空洞的理论与概念。这些例文、分析、总结,我也是让学生分段来读的,投影上的文字我基本上不读。

一方面,减少老师的话语量。

另一方面,也是在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看出,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一些孩子的朗读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他们原来的整体朗读水平是比较差的,语不成句现象比比皆是。)

同时,对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也是一种很好的手段。就连旭同学、蓉同学、壮同学,也可以看到他们时不时举起的小手。 课的最后,我们布置了一个练习题《那一次,我真》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还没来得及写作。计划在月考活动后,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课上练习一篇比课下布置十篇作文作业还有效果;对于七年级的这群毛头小子,高质量的一篇比应付的十篇有效得多。

2017.10.10

第3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素材-第四单元单元知识梳理 人教部编版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知识梳理

一、多音字

缝fènɡ(缝隙)fénɡ(缝补) 少shào(少女)shǎo(多少) 恶è(凶恶)ě(恶心)wù(可恶)

隆lōnɡ(轰隆隆)lónɡ(隆重) 扎zhá(挣扎)zā(扎辫子)zhā(扎针)

二、近义词

混沌~浑浊 巍峨~巍然 精疲力竭~筋疲力尽 照耀~照射

辽阔~宽阔 茂盛~茂密 悲惨~惨烈 喷射~喷发 拿取~取得

驱赶~驱使 气急败坏~暴跳如雷 严厉~严酷

吩咐~嘱咐 立即~立刻 敬佩~佩服

饶恕~宽恕 违抗~违背 遭受~遭遇

凶恶~凶狠 著名~出名 创造~制造

零零星星~零零散散

(3)反义词

混沌→清晰 缓缓→飞快 浊→轻

巍峨→低矮 合拢→张开 巨大→微小

辽阔→狭窄 茂盛→稀疏 少→老 东→西

安全→危险 气急败坏→心平气和 惩罚→奖励

敬佩→憎恨 坚定→动摇 承认→否认

错误→正确 痛苦→快乐 愤愤不平→心悦诚服

快乐→悲伤 燃烧→熄灭 难过→开心

零零星星→密密麻麻

四、词语归类

1.AABC式词语:熊熊大火 愤愤不平

彬彬有礼 蒸蒸日上 井井有条

2.AABB式词语:零零星星

舒舒服服 蹦蹦跳跳 高高兴兴

3.ABAB式词语:很久很久

很长很长 研究研究 整理整理

4.与神话故事有关的词语:精卫填海 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夸父逐日 八仙过海 嫦娥奔月 开天辟地

五、佳句积累

1.比喻句

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

把混沌的状态比作大鸡蛋,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混沌世界的特点。

2.排比句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排比句使得文章行文气势极足,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盘古的伟大贡献。

六、阅读

推荐篇目 《封神演义》

推荐理由 《封神演义》是一部历史名著,也是一部中国神魔小说。这部书的内容是以商灭周兴为背景,以武王伐纣为时间线索,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姜子牙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结束。小英雄哪吒、百变杨戬、神机妙算姜子牙、地行千里土行孙

……神通广大的各路神怪聚殷商末年,助武王伐纣,由此拉开了规模盛大的仙道斗法的序幕。光怪陆离、奇幻无比的法力比拼令人无法想象!

第4篇:四年级下册语文素材--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人教部编版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一、多音字

剥 扎 藉

切 和 旋

二、近义词

绮丽~秀丽 装饰~装扮 朴素~朴实

华丽~华美 独特~奇特 率领~带领

和谐~融洽 沉醉~沉迷 照例~照旧

关闭~封闭 慰藉~安慰 猛厉~猛烈

扫荡~横扫 锐利~锋利 奇幻~奇异

真切~真实 阔达~开阔

应和~响应

确实~实在 闪闪烁烁~隐隐约约

霸气十足~盛气凌人 明洁~明净

回旋~回荡 纤细~细微

三、反义词

无处➝到处 可爱➝讨厌 朴素➝华丽

独特➝普通 辛苦➝安逸 吃惊➝镇定

纤细➝粗壮

慰藉➝打击 猛厉➝温柔

扫荡➝保护 锐利➝迟钝 真切➝虚浮

阔达➝狭隘 复杂➝容易 闪闪烁烁➝清清楚楚

明洁➝暗淡 绮丽➝朴素  沉醉➝觉醒

四、词语归类

①AABB式词语:闪闪烁烁 甜甜蜜蜜 如雾如烟

方方正正 清清楚楚 欢欢喜喜 工工整整

②含有数字的词语:霸气十足

一清二白

成千上万 百发百中 横七竖八

③含有反义词的词语:天高地阔

大同小异

古往今来 前思后想 惊天动地

④形容霸道的词语:霸气十足

飞扬跋扈 横行霸道

强词夺理 蛮不讲理

五、佳句积累

1.拟人句

(1)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这句话描写了雨后春笋萌发的情景,“成群”写出了笋很多。

(2)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这句话体现了桃花水的多情。

2.比喻句

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这句话把“声音”比作“小铃铛”,把“光芒”比作“明洁的丝绸”,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这种事物的喜爱之情。

3.含有关联词的句子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仿写:不论你的语言,不论你的肤色,只要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我们就都是亲密无间的朋友。

4.重点句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这句话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孩子们透过天窗看到的景物产生的一系列丰富的想象,赞美天窗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

5.含义深刻的句子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这是全文的中心句。活泼会想的孩子们能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四个“更”字,让我们知道天窗不仅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和慰藉,还能引发孩子们对于外界的好奇心。

六、阅读

推荐篇目:李汉荣《山中访友》

推荐理由:《山中访友》是一篇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和好奇心的抒情散文。作者带着满怀的好心情走进山林,探访“山中的朋友”,与“朋友们”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童话世界。作者独自到山野林间的一天游历,所见之景都有许多新奇的色彩,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5篇: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小结

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总第29课时)

2017年10月17日

第二单元教学小结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学习了这些课文,,加深了我们对亲请的感受和理解。丰富了孩子们的情感体验。

学习本单元,继续重视了朗读训练,学生们把握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了语气、节奏的变。整体感知了课文,并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具体如下:

1.了解了课文的作者极相关文学常识;了解不同文章抒情的不同特点,积累运用重点词语,品味文中的关键语句,领会其深刻涵义。

2.把握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整体感知课文,沥青文章脉络;掌握插曲、倒叙得写作方法,学会写自己最熟悉、最能感动人的事情。

3.感受和理解了各篇课文所表现的亲情,唤醒和丰富了自己的亲情体验。

史铁生的叙事散文《秋天的怀念》,运用精彩的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回忆了身患绝症得母亲忍受痛苦,精心呵护自己的故事,表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散步》是莫怀戚的散文,文章选取散步这一平常小事,借助细节描写,表现了家人之间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

《散文诗二首》中,两手散文诗都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象征手法,抒写了子女对母爱的深刻感受。

《<世说新语>二则》中,《咏雪》通过对咏雪意识的描写,透出一种生活得机智,启示人们做人要诚信,要方正。

写作“学会记事”引导了学生掌握了记事的要素和叙述的条理性,尝试在叙述中借助恰当的词语表达情感。

综合性学习是“有朋自远方来”,旨在让同学们懂得交友之道,学会交益油。

第6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历史期末复习要点梳理-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北洋政府统治下政局混乱,社会动荡

2、“尊孔复古”逆流;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传播

3、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反思后深刻的认识到,必须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时间:1915;

2、标志: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蔡元培、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先进的知识分子)[来源:学|科|网][来源:Z&xx&k.Com]

4、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5、口号:民主、科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思想革命:(1)抨击旧道德旧文化。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狂人日记》

(2)提倡民主与科学。陈独秀“德先生”“赛先生”

2、文学革命:推倒旧文学,倡导白话文;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四、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1)地位: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2)进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来源:Z。xx。k.Com]

(3)局限: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第13课

五四运动

一、爆发原因(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二、概况:1、时间1919年5月4日;地点北京;主力:学生;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3、扩大:1919.6.5,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三、结果:北洋军阀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四、意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一些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五四精神

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和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近代化探索

时间[来源:学科网]

名称[来源:学科网]

代表人物[来源:学#科#网]

领导

阶级

学习

内容

口号

性质[来源:Zxxk.Com]

目的

影响(评价)[来源:Zxxk.Com]

其他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洋务运动

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

地主阶级洋务派

学技术(器物)

自强、求富

失败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救亡图存

P22页(地位+积极性+局限性)

民用工业;军用工业;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地位;

1898年

戊戌变法

康有为、梁启超

资产阶级维新派

学制度(君主立宪)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公车上书拉开序幕;“明定国是”正式开始;《时务报》、《国闻报》

1911年

辛亥革命

孙中山、黄兴、宋教仁、陆皓东、秋瑾等

资产阶级革命派

学制度(民主共和)

民主共和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P45页

兴中会;同盟会;三民主义;

1915年

新文化运动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先进的知识分子

学思想

民主与科学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青年杂志》(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内容;

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程

时间

战争

原因

条约

割地

赔款

通商口岸

其他

特权

侵略者

对中国的危害

中国人民的反抗

在位

皇帝

启示

1840-1842

鸦片战争

根本: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工业原料;直接:虎门销烟

《南京条约》(地位)

香港岛

2100万银元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

英国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关天培;陈化成

道光

1、弱国无外交;

2、落后就要挨打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借口)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九龙司地方一区

《天津》: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北京》:天津

英、法主凶;美、俄帮凶

进一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咸丰

1894-1895

甲午中日

导火线:东学党起义

《马关条约》

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2亿两白银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开设工厂

日本

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左、邓世昌、徐、丁汝昌

光绪

1900-1901

八国联军侵华

直接:镇压义和团

《辛丑条约》

4.5亿白银

八国

完全沦为··

上一篇:什么是革命军人的灵魂下一篇:端午情粽香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