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月新闻稿

2022-12-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质量月新闻稿

提升企业电视新闻质量的思考

摘 要:企业电视新闻是企业宣传政策、上情下达的重要媒体之一,对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凝聚力有重要的意义。企业电视的特殊环境,要求電视新闻只有不断提高自身质量,才能匹配企业的发展。该文从画面语言的展示、声画融合艺术、深度报道等方面,来增强新闻的思想和表现的力度,创作出全视角反映单位发展、职工工作生活的高质量的新闻节目。

关键词:企业 电视新闻 质量

电视新闻作为当代社会新闻传播媒介的主力军,在传播信息、影响舆论方面有其独特的魅力,人们形象地称电视新闻为电视媒体的脊梁和眼睛。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以其迅捷性、便利性对电视新闻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对企业电视新闻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企业电视新闻只有在不断提升电视新闻节目质量上来吸引眼球。

1 企业电视新闻的特点

融合性。企业电视新闻所反映的是广大干部职工自己的工作,企业的领导和许多职工都有可能会成为电视新闻事件主体。企业电视新闻节目的许多稿件是基层单位通讯员提供的,这些通讯员又是具体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企业电视新闻的主体和传播者、制作者具有高度的融合性。也正是这个原因,企业电视新闻才有它独特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亲和性。大多数单位的职工大体是在同一区域工作,职工彼此之间相互关联。共同的工作目标,共同的心里特征,以及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特征,使企业电视新闻容易引起职工的兴趣,形成共同的话题。企业电视新闻让职工对新闻事件感到真实可信,在情感上感到亲和。

倾向性。企业电视新闻报道对象和观众主要是企业的职工和家属。报道内容大部分也是针对单位的各项工作中发生的各类新闻,像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以下简称试飞院),有着55年的历史沉淀,科研试飞、生产经营、质量安全、保密、信息化、思想工作等等,构成了单位在各个时期的重点。电视新闻也正是围绕这些主题和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报道。单位领导可以从新闻中了解近期各基层单位的重点工作、工作中的创新点等,职工可以迅速了解单位近期的工作重点。

2 如何提升企业电视新闻宣传质量

2.1 选准画面语言,提升新闻艺术质量

电视新闻的艺术质量是一种总体感受,而最重要的一点是画面带给观众的一种最直观的体验。这里仅从画面构图和画面细节描述两个方面来讲。

作为声画一体的电视新闻节目,做好新闻采摄工作中的画面构图,可使主题思想、创作意识形象化和可视化。试飞院电视台作为企业电视台,也主要以报道院内新闻为主,在新闻画面构图时从画面构图的动静结合;画面构图的层次分明,画面构图的线条流畅,三个方面来改进画面的构图。

以拍摄会议新闻为例,大部分会议的主要参与者都是院里的领导、职工,是电视观众非常熟悉的人,这就对新闻画面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记者在构图拍摄时,选取那些认真听会、仔细记录等生动的画面,让观众能感受到会议现场的气氛。在采访中拍摄采访对象时,构图也非常重要。选择面对拍摄者3/4的角度,可以表现人面部的主要特征和神态,又能使画面显得灵活多变。在会议新闻中如果仅仅用到会场镜头,难免会使新闻枯燥乏味,在对待一些反映一线工作又比较长的会议时,插入一些和会议相关的工作现场画面会使新闻更加生动。

针对企业电视观众特点,做好对电视新闻的细节捕捉。在新闻素材相对较少的情况下,企业电视新闻的记者更要重视非语言符号的参与和特写镜头的运用,及时捕捉各种细节,如人的衣着、神态、表情手势、姿态等非语言符号或将观察到的事物的细小局部放大到充满屏幕,将会带来意外的视觉效果。例如汗透的工装,冻得通红的手,结霜的眉毛,试飞工程师熬红的双眼,这些生动的细节画再加上场景的选取、景深的影响及记者的位置把握,拍出来就会是一幅非常感人和有影响力的画面。

2.2 把握声画融合艺术,提升新闻表现力度

电视细节的多面性体现在视、听两个方面,即画面构成的细节和声音构成的细节。声音和画面如骨肉难分,相辅相成,交相扶持,相得益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提高解说词质量。在企业电视新闻中,大部分采用后期配音的形式,这对新闻作品的解说词提出了要求。一篇好的解说词可以体现电视新闻的真实感,使新闻的叙事节奏富有变化,突破画面影响的局限,扩大信息的总体容量,延伸了画面,带给观众一个新的空间,达到“听声见景”的效果。例如,报道某次重大的试飞节点时,因为时间或者其它原因在画面中不能完全体现其重大意义,在解说词里就可以充分地进行阐述,弥补画面的不足。再比如对会议新闻的报道无法通过画面来实现想要传达的信息,解说词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

优化声画融合。电视是声画一体的复合艺术。电视新闻节目中,如果出现声音和画面脱节的现象,传播效果就会降低。在声画合一的应用中,一是要抓住时间上的“现在时”,拍摄并同步录下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图像与同期声,试飞中指挥员和试飞员的对话,试飞工程师敲击键盘的声音,无形中传达出紧张忙碌的工作状态。二是要抓住空间中的动态,包括动作、动向与动势,以及运动着的声音,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比如,飞机的轰鸣声、呼啸声用在反映试飞任务繁忙的新闻中就非常合适。因此,在具体的节目制作中,把声音和图像作为一个整体,融化在节目的构思、撰稿、拍摄、剪辑、合成的全过程,达到画面赋予声音以形态、神韵,声音回报画面以生命、现实感和生活气息的效果,声画合一,新闻的传播效果就会大大提升。

2.3 策划深度报道,提升新闻思想力度

深度报道是最早在报刊中采用的一种报道形式。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

深挖新闻背后所隐藏事件。电视观众通过了解新闻背景,可以认识事态所处具体环境,通过电视记者对事物纵向横向的报道,使电视观众了解事物的前因后果,发展情况,透过现象看本质,带给观众更多的新闻。企业电视的新闻点相对较少,在策划深度报道时,试飞院电视台把深度报道的视角放在了对专项工作和大型事件上,取得了一定效果。记者深入外场试飞队采访制作了大量反映试飞一线的专题报道,引起了职工的强烈反响。针对一些专项工作的深度报道,如《蓝天防线》、《旗帜高扬》、《春风化雨夕阳红》都起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注重新闻背后的意义。所有的深度报道都要经过认真策划,也要在报道、叙事、情景中展现事件背后的深层意义,在丰富的过程展现中产生强有力的思想力度。比如通航大会、航展、跟随奥运圣火上珠峰的航拍等新闻,试飞院电视台派出专人跟随采访,既多角度报道了新闻事件,又报道了试飞院在新闻事件中的作用,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综上所述,提升企业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要针对企业电视的特点,多渠道增强企业电视新闻的传播效力,使企业电视新闻能真正达到服务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若善.论企业电视新闻的特点[J].武纲政工,2001(9).

[2] 柴华.企业电视新闻的专业要求[J].新闻传播,2010(6).

作者:李源

第2篇:地方《新闻联播》播音质量现状探讨

摘 要:中央台及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尤其是新闻联播节目,是各级政府开展宣传的主要平台,相对来讲比较严肃和规整。而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维情绪、价值观趋向、审美心理等各个方面复杂、多元而善变。在这种大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无论在播报方式、主播造型、观众体验等方面都应更加注重传递主题的个性、活力,增强播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本文着重对一线新闻播音员应该重视和改进的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闻联播;播音质量;语言规范;心理准备;分寸感;得体的镜头感

一、引 言

因笔者工作的关系,时常观看中央台及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尤其是新闻联播节目,以央视《新闻联播》和地方各级《新闻联播》为代表的消息类电视新闻是各级政府开展宣传的主要平台,具有较强的政治意义,以政令社论、党的方针政策、科学技术及艺术、民俗风情、民生民情居多,相对来讲是比较严肃和比较规整的,来不得半点马虎。长期以来,《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在播报新闻时给人们的印象是:正襟危坐、字正腔圆、规范庄重。而在当今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维情绪、价值观趋向、审美心理等各个方面复杂、多元而善变。在这种大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无论在播报方式上,还是在造型上都要更加注重与观众的交流和沟通,更加注重传播主题的个性与活力的呈现。新闻主播在准确有效传达信息的基础上将声音、形象和表情达意的情感有机融合继而鲜明生动地传达给观众与观众愉悦共鸣,来增强播报的吸引力和感染力[1]。

在“互联网+”、跨平台、多屏幕、全媒体融合的大视频生态环境下,作为传统媒体的各级广播电视台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因而电视节目主持人将面临最大的挑战。依附于节目的新闻主持人的优劣也就决定了节目的质量、传播面、影响力及收视率等,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声形俱佳、相对稳定的新闻节目主持人队伍显得尤为重要而迫切。笔者观察各台新闻节目,对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感受。以中央台海霞、康辉为代表的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精准大气,表现出了黄钟大吕的国家形象和气质,但也有一些地方台个别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年龄小、阅历不够、基本功不扎实;还有些年轻主持人政治素质欠佳,敬业意识、“大局”意识不强,缺乏工作热情和激情,只求完成工作,不注重播报质量和效果;还有的认为“美丽、漂亮,只要好看就行”,不分节目类型,一味追求外表的时尚光鲜等都是现阶段新闻播音从业人员需要严格要求自己且应该重视和改进的。笔者就此从一线新闻播音员的经历出发对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播音质量及工作要求作一探讨,以与同道共勉。

二、落实语言规范是新闻主播的义务

任何一个新闻媒体的新闻联播类节目一定是要准确、严谨、简明,新闻形式的严谨和内在的力量让诸多热爱新闻播音的人一直在不懈努力坚持着,它的特殊性让从业者如履薄冰且锱铢必较,这就需要播音员必须用规范庄重、字正腔圆的播报功力去传播,展现出过硬的业务素养。扎实的基本功包括语言内部技巧、外部技巧的有机结合运用,准确规范、清晰流畅是对新闻播音员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新闻主播的义务,是其专业发展的灵魂,任何时候都要苦练基本功,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然纵观各地方台新闻节目,每天或多或少都有念错字、语意不明、重音选择不妥、轻重格式不对等现象发生,这对每一个在职的新闻播音员提出了更细致、精准的职业要求,因为语言规范就是主持人的职业操守,这毫无异议。

三、新闻播报发声的心理准备至关重要

语言是“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2]而产生的,人际交往中的这种“非说不可”的冲动就构成了声音发出之前的“心理预热”,心理充分预热的过程会自发地调整自己的呼吸、吐字、制声、共鸣等发声器官,帮助自己达到说话的目的。播音发声和人际传播一样在发声之前要充分进行“心理预热”,挖掘声音发出之前的内心冲动,让稿件的播读和观点的传达变得“非说不可”,使播音员的声音更入耳、更入心[3]。目前,有不少播音员在播报时“见字发声”,没有语境,没有交流,没有创作,语意不明,主次不清,逻辑散乱,同样一篇稿件,有“播讲欲望”的和有“心理预热”的结果截然不同;不同的播音风格的心理预热过程融入其中会显示出不同的特色,这就是播音创作的过程。

影响播音发声的心理预热包括诸多因素:1.首先身份认同,身份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包括用声的差别,播音员应该清楚地知道“我是谁”,播音员主持人是代表电台电视台乃至于代表党和政府讲话,应当鲜明地强化大众传播意识,从“新闻人”的身份出发思考问题和调整自己的声音,这种心理预热就是自身的身份认同,有了身份认同的判断才能体现出好恶态度;2.立场态度是对于人说话而言,有态度是实现言语交际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播音員基于自身传媒人、新闻人的身份和所处立场,对播读、谈论内容的看法、态度表现出倾向立场也是发声前的心理预热,它会使声音的使用更有指向性;3.动机是人们行为的内在驱动力,播音员的发声动机即“我为什么说”,也就是说通过表情达意引导受众认同自己所传达的情感和观点,并影响观众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朝着主持人引导的方向转变,实现声音的“影响力”。除了有影响力还必须有信念,强烈的信念不仅是坚定地相信自己,还希望影响别人的信念,充分地做好心理预热,这样发出的声音才有依据和章法,也就更容易吸引观众。

四、新闻语言分寸感的把握是好的播音的关键

播音主持是新闻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因此在创作过程中把握分寸显得尤为重要,这事关传播目的的准确性和信息接收的有效性。播音主持人在运用有声语言进行二度创作时,对稿件的各个要素都要拿捏得确切适当,要体现分寸感,把握得“过”和“不及”都是对信息的错误传达容易造成受众对信息的误解,直接关系到国家、各级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

分寸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基调、情感、用声。播音创作者都知道基调是整篇稿件所体现出来的思想感情态度,是播音主持创作中首先要明确的,一篇稿件是欢快还是高亢,是深沉还是悲伤,做为创作者要运用自己的直觉、感受、思维去把握,揣摩出写作者的思想意图,正确地传达作者意愿,不能“过”也不能“不及”,既尊重原作又能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在具体工作中,有些播音员表现出来的是基调不明或不妥,这就需要播音员多播、多听、多感受。

播音主持的创作离不开内心感情的触动,我们说“未成曲调先有情”在主持人张口未出声之前心里要先充满感情,有感而发、情真意切是播音创作的灵魂,要做到真情实感,而不是为文造情、无动于衷。情感的抒发也需要有分寸感,情感分寸主要表现在播读中情感在外溢时的理性控制,要做到诸如“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感情要处理得恰到好处、收放自如,让观众得到真正的审美享受。分寸的把握还体现在起调高低、对声音虚实等技巧的运用上,不同内容、场地、环境、距离等都要进行不同程度地衡量,才能传递出清晰、优美、舒服的声音。电视是声画结合,用声还需注意与画面的结合,不要让声音游离于画面之外而显得突兀,配音时,音量高一点还是低一点,离话筒近一点还是远一点,都关系到声音传出来的美感和质量。播音主持创作还需要重视人的价值,注重人文关怀,有的播音員在节目中总是展示所谓“完美”的一面,端着架子,不以“普通人”的面貌出现,往往自我陶醉疏远了受众[4]。这就是没有把握好分寸感,没有体现出创作者的人文关怀精神。还有在平时的新闻采编工作当中,有些时候因为稿件较急或稿件来得晚,通常记者只要求赶快配音,要速度快,结果导致播音员疲于应付工作播成了流水账、两张皮的结果,因此,既要有速度、有感受力,又要把握分寸,需要播音员反复实践体会,不断积累处理稿件的能力,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功力,这样才能敏锐把握“度”而收放自如,让播报更富有传播魅力。

五、得体的镜头视觉感受

电视新闻主播是电视新闻节目与观众交流和沟通的的纽带与桥梁,是公众人物,其肩负着信息传播的使命和责任,电视的传播特点决定了新闻主播要从“视”和“听”两种不同的传播途径去全面把握和体现信息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形象是视觉信息的组成部分,它以无声语言的形式传递信息辅助于有声语言,给观众带来审美享受,它直接反映并代表着一个国家、地区的文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国民素质、精神状态、理想追求和审美情趣。在电视传播中,一名专业的播音主持工作者在出境前构思及准确定位形象是不容忽视的,任何错误的视觉信息都会干扰甚至破坏节目的整体信息和形象,所以说学习一些形象造型对新闻主播来说也是一种修养,可以消除视觉上的不良信息,塑造出符合电视传播要求的职业形象,在视觉上感官上给观众带来美感享受,提高可视性。而一味追求外表的时尚光鲜,认为“美丽、漂亮,只要好看就行”,不分节目类型,不顾“美”的寓意,错把流行潮中的“美丽”强加在新闻节目中是不妥的。比如在有些地方台新闻节目中,新闻主播有的佩戴较为夸张的假睫毛、过重的强调眼妆修饰,增加了面部的表演色彩,从而影响到了新闻节目的自然和严肃性;有的上新闻节目佩戴夸张的美瞳隐形镜片,好像看上去眼睛比原来大了,其实美瞳镜片会影响主播的眼神光,眼睛会看显得比较死板空洞无味,减少了与观众眼神的交流感(金话筒评委媒介高级研究员靳智伟如是说);有的在着装上忽视职场着装的基本要求,为展示身材而衣着紧裹,内搭背心过低,过于裸露性感,甚至以展现所谓流行的“女人的事业线”为美,有失得体和职业感,电视新闻播音员毕竟不是演员,也不是模特,更不是时尚达人,只要表现出适宜的风格、状态以及信息氛围,把握内在、外在的美,形声统一,呈现出真实自然、大方得体、亲切生动、美丽而具有朝气自信的特征即可。

当下,主流价值观下的新闻女主播形象定位应该是干练而自信、快速而明晰的语言风格;男主播应该是形象稳重而镇定、掷地有声的播报感受。尤其女主播的标准是现代职业女性精干大方的气质体现,而不是一味追求时尚性感网红脸,错把“媚力”当“魅力”。朴实无华的自然流露内在气质是新闻主播魅力的最佳表现方式,常播常新、保持特色,自信、有活力,得体、准确而精彩的镜头视觉形象在传播中不可取代,重视自身出镜形象的驾驭能力培养是从事新闻播音工作的需要。

六、风格多样化成为必然,需重视全媒体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由于电视新闻联播节目的自身属性及中国电视新闻的特殊地位,它的播报方式的改进和改革有必要不断进行,但随着电视新闻的改革,在新闻内容、表现形态、表现手段、节目策划等“一度创作”方面有所改观,更加贴近观众的需求,现在新闻现场报道多了,演播室直播连线多了,能够及时报道大家所关心的各种国内外大事,如自然灾害、重大案件、考古发现、阅兵式、重要仪式、节日氛围等,观众都能获得亲临现场、体验历历在目的满足感,更加感受到“地球村”的存在与成为现代文明人的现实。播音主持的语言表达也由以往特殊时期的“冷”“僵”“远”变为“热”“活”“近”,表现出有血、有肉、有灵魂的新闻传播主体,这样的语言,才会有思维、有情感、有态度,言语由衷、分寸得当。新闻播音员在电视新闻风格改革过程中,必须作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尽可能以自身的努力和自身的个性色彩,成为对电视新闻节目风格和个性的改变起到促进作用的能动的要素之一[5]。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受众提供着多种多样的全方位、立体化的电子信息产品,由于在传播终端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全媒体以其便捷快速的传播效果在人们的快节奏的生活中站稳脚跟,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在信息传播中起重要作用的电视新闻主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要了解全媒体的特点,就要有对信息内容进行高度概括处理的能力,拥有准确的判断力来选择有效的传播方式。这就对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主播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高度精炼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全媒体演播室是多机位、多层次、多板块的灵活表达。新闻主播的即兴口语表达能力是做好节目的基础,还有新闻主播语言的多样性,要有准确、生动、流畅、积极、丰富、概括和立体的语言体系,对全媒体手段和技术技能运用要自然流畅、动作熟练、操控感强给人全方位、立体、多维的信息沟通效果,熟练掌握微博、博客、QQ、微信、微直播等传播终端,提高新闻主播通过网络筛选、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新闻主播还必须长时间关注社会热点、深入了解、研究社会问题。全媒体形态下,主播们需要多元的、全面的媒体素养,这对新闻主播的功能来说也是一种扩展。

从新媒体到与传统媒体融合之后的全媒体,我们对于地方新闻联播类节目播音员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媒体发展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可以肯定的是,新闻播音员的话语权在全媒体时代中是不会消亡的,反而会更强大。这也就为新闻播音员提出了更高、更多的基于基本素质之外的要求,政治坚定,语言规范,功底扎实,底蕴深厚,气质优雅,精干睿智,声形俱佳,富有个性,亲和真诚,知性魅力,在此基础上永远不忘“做人”,将主流价值观道德观加持于自己,德艺双馨,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全媒体时代站得住、站得稳脚跟。

参考文献:

[1] 齐蕊.从《新闻联播》“变脸”看消息类电视新闻的新变化[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

[2] 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M].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3] 王峥.强化播音发声的心理预热——对播音发声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4] 陈媛媛.如何把握电视新闻播音艺术的分寸感[J].民族艺术研究,2010(2).

[5] 徐俐.试论电视新闻播音风格多样化的可能性[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传馨]

作者:苏紫岩

第3篇:提高电视新闻节目质量的几点思考

【摘要】电视新闻作为当代社会新闻传播媒介的主力军,在传播信息、影响舆论方面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传播功能。面对激烈的电视媒体竞争,创作出高质量的电视新闻以满足广大电视观众的收视需求。本文认为首先要从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可视性、深度报道、细节捕捉等方面加以把握、思考;按照电视新闻的创作特点在画面构图、同期声的应用、电视新闻采编实践等方面苦下功夫,创作出符合“三贴近”原则,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质量的新闻节目来。

【关键词】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同期声

电视新闻作为当代社会新闻传播媒介的主力军,在传播信息,影响舆论方面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传播功能,人们形象地称电视新闻为电视媒体的脊梁和眼睛。电视新闻与广播报纸相比较而言,就在于它声画并茂,视听结合有其独特的制作特点。具有关的调查资料显示,现在中国电视观众对电视新闻的收视需求已超过电视剧和电视综艺节目,跃居首位,求新求快已成为电视观众普遍的收视心理特点。面对激烈的电视媒体竞争,面对亿万忠实的电视观众,电视新闻工作者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作出高质量的电视新闻以满足广大电视观众的收视需求。

一、 提高电视新闻节目质量应把握好的四方面问题

第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应该把握电视新闻的真实性。电视新闻在拍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事件发展、周围环境、历史背景、冲突细节、人名地名、数字引用等准确无误外,必须是对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的记录,不允许夸大、缩小、粉饰、抹黑,不允许有任何的乔装和虚构,每个镜头,每句解说词都要向电视观众负责。同时电视新闻拍摄必须重视其即时性,不能随意抽取个别现象以印证观点,应该从事实的整体和联系上看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他反映的事件和人物应该是典型的。

第二,要重视电视新闻的可视性。电视新闻可视性,是指通过真实记录新闻事实的声音与画面来达到满足受众对新闻需要的各种因素的总和,他不仅是电视新闻工作者如何选择和构成新闻画面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它更是衡量一条电视新闻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电视新闻的画面形象直观,严格按照人的视觉特点和事物内在逻辑组接镜头。还有电视新闻声画合一,感染力强,可以令电视观众调动很少的认识累积就能接受和理解电视新闻的传播内容。

第三,不可忽视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20世纪中期首先在报刊中采用的一种报道文件。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需要有一个逻辑性强的完整结构。新闻背景是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电视观众通过了解新闻背景,可以认识事态所处具体环境,通过电视记者对事物纵向横向的分析、比较从而使电视观众了解事物的前因后果,发展情况,透过现象看本质,层层深入,了解事实的真相,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在展示其观点时,不仅局限于事件有了结果之后,同时也要在报道、叙事、情景再现过程中揭示现实矛盾的症结,展现了事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意义,在丰富的过程展现中产生强有力的思想力度。

第四,重视电视新闻的细节捕捉。电视细节的多面性体现在视听两个方面,即画面构成的细节和声音构成的细节。电视记者须具备出众的眼力,具有高视觉思维能力,懂得观察、懂得选择。同时还要重视非语言符号的参与和特写镜头的运用,及时捕捉各种颜色、人的衣着、神态、表情手势、姿态等非语言符号或将观察到的事物的细小局部放大到充满屏幕,将会带来意外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透视事物,揭示事物本质的目的。

二、画面构图和同期声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正确应用

(一)电视新闻节目中的画面构图

作为声画一体的电视新闻节目,做好日常采摄工作中的画面构图,可使主题思想、创作意识形象化和可视化。一是画面构图要把握动静结合,表现电视新闻的真实。二是画面构图要注意层次分明,突出电视新闻的条理性。三是画面构图要线条流畅,反映电视新闻的生动性。

(二)电视新闻节目中的同期声

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声音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同期声。即新闻现场声音和对当事人的采访,它们都是新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类是纯主观声音,内心独白、旁白、解说均属纯主观声音,它们与画面配合,赋予画面更丰富、更深刻的情节,有时还能创造出感人的情景效果。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意义十分重大,它可以体现电视新闻的真实感,增强观众的参与感,使新闻的叙事节奏富有变化,突破了画面影响的局限,大大增强了二维结构的立体感,扩大信息的总体容量,延伸了画面,从而带来了一个新的空间,达到“听声见景”的效果。

三、树立声画融合的思想,克服电视新闻两张皮现象

在视听兼备,有声有形的电视新闻节目之中,画面赋予声音以形态、神韵,声音则回报画面以生命、现实感和生活气息,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声音历时性地提供事件、人物和背景,画面则共同性地展示这一事件、人物和背景。声音和画面,如骨肉难分,相辅相成,交相扶持,相得益彰,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电视是声画一体的时空复合艺术。声画一体,为声音和画面共同完成叙事任务提供了理论支持。在电视新闻节目中,较常见的声音和画面脱节,画面和声音互相诉说着各自的要表达的东西,画面作用于人的眼睛,而声音作用于人的耳朵,画面和声音没有指向一个具体的形象的组合形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声画两张皮现象。现实中新闻节目是画面加上解说词,声画不一现象较常见,样板式的新闻,任意拔高,做新闻,且电视新闻节目中较少用同期声,一般都用后配音也是造成声画不一的原因之一。

在声画合一的应用中,还应该抓住两个关键性的要点。一是要抓住时间上的“现在时”,拍摄并同步录下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图像与同期声;二是要抓住空间中的动态,包括动作、动向与动势,以及运动着的声音,给人以强烈的现场感。电视新闻节目摄制中声音和画面的应用,可能有轻有重,配比的分量不尽相同,但都是电视新闻节目传播手段不可以缺少的,我们不能因为干电视这一行,就试图用图像去代表一切。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者应该把声音和图像作为一个整体,融化在节目的构思、撰稿、拍摄、剪辑、合成的全过程。因此,在各个具体的节目制作中,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者都要以声画一体的构思来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善于综合运用各种电视语言,尽真、尽善、尽美的进行表达,才能够制作出真正好的电视新闻作品来。

四、坚持新闻创新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

(一)增强新闻的信息量

作为当代传媒最有影响力的电视新闻,其实质就是一个信息采集、传递和接受的过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更注重简单、便捷的方式来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电视新闻的优势是通过高密度的视听兼备的信息量吸引观众,赢得市场;一要增加新闻的条数;每条新闻都应突出事件本身的意义,运用简洁、精练的语言和画面加以报道。二要增加每条新闻自身的信息量;新闻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应该是观众未知想知而应知的,新闻传递给观众的有用信息越多,新闻本身的信息量就越大。在内容安排上,可适当考虑增加社会性、服务性普通百姓高度关注的“民生新闻”的占有量。而对一些次要的或不便视觉化的内容可做成字幕。

(二)新闻更加形象化

形象化与模式化和概念化相对而言,只有注重形象化才能增强新闻的看视性和权威性。电视新闻的形象化大体包括两个方面,即:画面语言的个性化和文字表达的影响力。画面语言要形象化,就必须富有个性,要努力抓取新闻中最具表现力的细节,重视环环相扣的情节。文字对新闻的描述再生动细致也不及一个画面来得写实和传神,不及画面语言对视觉的巨大冲击力。

文字表达的影响力,主要就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和播音员而言,要求主持人的语言表达丰富生动,新闻本身所包含的思想内容从他们的语言、表情、形象上得到体现。在改变了传统主持人风格后,他们既是节目内容的串联者,又是节目理念的体现者、表达者。

(三)新闻形式多样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视传媒理念已从以传媒为中心转向以观众为中心,理念的变化要求电视新闻要从声画两方面有所突破,在创新中展示自己的生机与活力,满足现代观众求新、求异、求美的信息获取需求,电视新闻要在报道事实的同时,注重表现形式的突破和创新,注重宣传效果,注重以人为本宣传理念的运用,具体工作中要改变单一的表现形式,充分调动画面、解说词、同期声、音响、字幕等各种电视元素,使其在各个独立的电视新闻中得到最充分的运用,最佳地表现主题;例如:在新闻事件现场进行采访制作,直接发射播出的报道方式;节目编排中常规报道与简讯相结合,独条新闻与组合式报道彼此穿插,综合性消息与地区性或专业性报道相对集中,形成一个个小的信息单元,可使节目在播出上有节奏和章法。新闻播出上队重要的新闻反复播出,而且不断补充最新信息,或变换不同的角度报道,不仅强化了新闻的时效性和时新性,也弥补了电视稍纵即逝的不足,而且还增大了电视新闻节目的信息量。新闻播报上可实行播报口语化,突出电视新闻记者的作用,淡化播音的作用。

(四)新闻编排艺术化

新闻编排并非某些三流的地方电视台那样按新闻产生的领导大小编新闻、排顺序,而是根据新闻的价值大小和观众的接受心理对新闻进行有目的地排列组合,以表达某种思想,体现某种观念,展示不同的蒙太奇效果。如美国发生的9.11恐怖事件,中央台用20分钟在《新闻30分》栏目中对事件进行简洁明了的报道,新闻事件发生的始末,各国领导人的表态,事件发生的连锁反应,民众恐慌、股价下跌、飞机停飞,石油涨价等,围绕新闻事件将人的预知、未知和各方面信息条分缕析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围绕新闻事件进行全方位的、多视角报道,充分满足了观众的心理需求。

(五)增强现场时效感

其主要途径是:一是现场直播;二是与观众的互动;现场直播可以使观众接受信息的时间与客观事件发生的时间同步,使信息的衰减降到最小,使新闻的真实性和可视性达到最大;通过视听兼备、声画俱有、场景直观、细节生动的信息传播,增强了观众接受信息的现场感和参与感,获得了最佳新闻传播效果;与观众的互动是电视台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增强观众参与意识,接近观众与媒体心理距离的重大举措。互动在广播上搞的较好。电视新闻节目的互动也有自身的优势,可强化新闻的宣传效果;例如:可通过手机短信和拨打电话的方式,有奖征集新闻线索和节目宣传语,有奖推选最佳节目主持人,本年度十大新闻,还可通过演播室开通现场电话等方式,全方位拉近观众与媒体的心理距离。

(六)多元化的新闻节目体系

这是从高起点和大的视觉对新闻创新提出的跟高的要求,也是电视新闻与报纸新闻相抗衡的必然选择。电视新闻的多元化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主档新闻的综合化;另一方面是建立专业化新闻体系。主档新闻历史长、影响大,应该在保持现有权威性、指导性的同时,增加综合性,使其真正成为纵和要闻。专业新闻是针对不同的收视需求设计的,如财经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军事新闻;还可以进一步细化为股市新闻、足球新闻、影视新闻等。电视台要根据整合后的频道定位,推出各类专业新闻,使之形成合理的节目系统,成为本埠内最主要的信息提供者。在具体操作中应该特别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信息的全面性。要在报道的总量上有较大的增加,在报道面上有较大扩展;二是内容的可期待性。要做好专业新闻的定位,节目的内容和风格应该让观众有明确的收视预期;三是编排上与频道定位的同一性。要在娱乐、影视、体育、科教等不同的频道对应安排不同的新闻,吸引观众锁定频道。

(七)新闻逐步专业化

专业化是电视新闻多元化的关键,也是电视频道专业化的关键。专业化单个地看,观众面较窄,但每个专业新闻都有自己的定位,划分得越细则定位越明确,原来被忽视的群体,就可以得到开发。“新闻”几乎是无定位的,它的定位就是时政,经济新闻的定位可能是政策宣传,也可能是生产情况等;相对而言,股市新闻的定位最明确,一个股民可以不看其它新闻,但股市新闻必看,所以专业新闻系统的建立,会增加新闻的必看性,“锁定明确的观众群体”。

进入新世纪,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和受众消费理念的变化,大力推进电视新闻的创新,赢得更多受众的关注就成为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我们电视业要牢固树立新闻立台的发展战略,通过思维创新,机制创新、特别是新闻节目的全方位创新,逐步使自己成为主要的优质信息的提供者。只有这样,才能抢占制高点,以高质量的电视新闻节目为支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是世界上的电视消费大国,我们电视新闻工作者,在拥有电视观众和市场方面,要比自己的世界同行幸运得多。因此,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要努力把握电视新闻的工作特点,力争为电视观众创作出更多高质量的电视新闻作品来。

【参考文献】

[1]张默.新闻采访写作[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2]壮春雨.电视节目学概要[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3]成美,童兵.新闻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

[4]屠忠俊.新闻事业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介绍】

贾春雷(1972— ),男,甘肃成县人,供职于甘肃省成县广播电影电视局。

作者:贾春雷

第4篇:“质量月”新闻稿

文件学习结束后,为对“质量月”活动周密策划、及时布置、广泛宣传、深入发动,认真研究、落实检查,切实做好带头领导质量月活动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

组委会成立后立即组织项目全体员工召开活动第一次会议,会议中组委会向全体项目参建人员发出活动倡议:认真落实公司质量方针、公司“质量月”的活动主题进行工程施工;严格按照设计及相应规范、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进行施工;严格执行项目的质量保证措施进行质量控制。对工程质量进行动态控制,在此期间加强材料有关设备等的质量控制,加大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检查力度。定期举行质量专题会议对施工质量的计划值和实际值进行跟踪和控制,编制工程质量自评,针对出现的质量缺陷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整改。夯实技术质量基础建设,提高管理标准和水平,提升项目部的质量竞争力。

另外,在项目“质量月”活动第一次会议中,组委会提出了“建设质量强国,共创美好家园”的活动口号;制定了《2011年9月“质量月”活动实施方案》,方案阐述了活动的指导思想、活动目的、主题、计划等内容,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坚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全国“质量月”活动十条宣传口号中选出了四条宣传口号作为项目“质量月”活动宣传口号(见附件)。 附件:

1、走质量强国之路,促发展方式转变

2、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

3、恪守质量诚信,践行社会责任

4、坚持以质取胜,推动科学发展

- 1 -共1页

第5篇:“质量月”活动新闻稿

[远固:营达项目]科技创新质量为本

—— 全面组织开展“质量月”活动

10月24日,为响应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在全省在建高速公路及重点水运项目开展2017年“质量月”活动的通知》,营达高速公路LJ03合同段项目部积极组织开展了“质量月”活动。

本次活动由项目部质检科全面负责实施,各部门协调配合,项目部及工区全体员工参与,以“匠心聚力,打造公路水运品质工程”为主题全面开展。项目部组织全体员工及施工队班组长,并邀请了驻地办监理共同召开了“质量月”活动宣贯会。会上,首先由质检科宣读本次“质量月”活动文件,然后指出本项目存在的质量通病并提出防治措施,最后向大家培训了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和相关技术规范及标准。

活动内容分为四项:

一、以工程项目为单位开展“五个一活动”。 1.开展一次品质工程宣传活动。 2.开展一次“微创新”成果总结。 3.开展一次“技术比武”活动。

4.开展一次“最美班组”或“最美工匠”评选活动。 5.开展一次观摩交流。

二、积极推行班组标准化建设。

三、推进现代施工技术,夯实工程质量基石。

四、开展质量通病治理措施,提升薄弱环节质量水平。 通过会议提出此次活动不仅是为了响应上级领导的要求,更多的是为了提高公司员工的质量意识及技术水平,打造真正的精品工程,为公司“百年企业”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6篇:安全质量月活动新闻稿

****项目组织“安全•质量月”活动新闻稿

自2017年11月开始,****项目建设进入施工高峰期,现场施工队伍增多,施工范围扩大,管控难度增加。项目部结合2017年终检查结果和项目现场实际情况,讨论决定发起以“保障安全、提高质量”为主题的“安全•质量月”活动。本次活动自2018年1月1日开始策划,成立活动小组,明确人员分工,购置活动物资,制定活动细节,动员现场所有人员参与其中。并在2018年1月9日下午4点,项目部组织召开“安全•质量月”活动启动大会,现场所有管理人员和分包以及班组管理人员参加。

动员会上,项目部领导对活动安排和活动要求进行了宣贯,安环部部长和质量主管分别针对项目前期的安全和质量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后期工作要求。会后,所有参会人员一道进入现场,核实问题,明确管理责任人和责任班组,并确定整改时间。

本次“安全•质量月”活动,由项目部组织发起,旨在进一步加强对现场施工安全和产品质量管控,提升项目部安全和质量管理总体管理水平,促进项目安全•质量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同时,项目部决定以此为契机,全面整治现场安全文明工作,狠抓产品质量,使泸州高新区厂房项目在新的一年里进入新气象,同时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地区的企业形象。

第7篇:新闻传播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一)学院概况

我校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为促进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的协调发展,满足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对广播电视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于1994年在文学院内设立新闻系。1995年开始招收新闻学和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本科生。到200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2010年成为湖北省新闻与传播一级学科。2011年,成为全国首批招收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单位。2012年教育部本科招生目录,将“广播电视新闻学”改为“广播电视学”。2013年6月学校宣布成立新闻传播学院,并获批湖北省重点学科。

学院以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媒体从业人员为目标,形成了学科交叉、重视实践的专业特色。学院现有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三个本科专业,拥有新闻传播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二)学院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学院以融合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人才的社会需求为基点,以人文社科人才能力结构分析为依据,以能力培养的“两强化、三促进”(即强化学生的传播素养与信息能力、强化学生的学科专业实践能力;三促进是指促进应用能力、促进创新能力、促进交叉复合能力)为目标,以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为核心,以新闻传播优势和特色学科为支撑,以新闻媒体行业实体和综合性实践基地为依托,创新人文社科类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搭建学科交叉融合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平台。

学院全日制在校学生共716名,其中本科生503名,占70.25%。2010-2011级新闻学在校本科生共99人、广播电视学在校本科生共105人,2012-2013级新闻传播学类在校本科生239人,新闻传播-信息技术实验班本科生共60人,2013年学院共招收本科生130人。学院各专业自开办以来,招生状况良好,学生报到率平均达到99%以上。06-08年录取分数线比省线高20分左右。广播电视学、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服务基于湖北、辐射全国,培养了大量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分子,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毕业生的就业和服务领域大致为:1.各新闻媒体(历年均有进入中央级的毕业生,进入省级媒体的毕业生每年在15-20名左右);2.大型国企或民企的企划或文宣部门;3.各级政府部门(公务员)。4.各类传媒或文化公司、广告公司。5.学校。

(三)学院师资与教学条件

学院共有专职、兼职教师2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7人,80%的教师拥有博士学历(含在读博士),20%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访学经历。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1人。另聘多名传媒界资深人士担任校外硕士研究生导师。我院生师比为27.5:1。本科生主讲教师中符合岗位资格教师的比例达100%,教授、副教授每学年为本科生授课达100%。

学院教学活动经费由学院根据经费预算,专业实习经费,毕业论文(设计)经费、专业建设专项经费等足额安排到位,统一由院系按照实际使用情况报销,统一分配使用,教学日常管理、师资培训、实践教学等活动的需要得到保障。另外,本学院为国家级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添置了一大批满足新闻传播实验教学和人才培养需要的仪器设备。但由于学院刚刚成立,实验室使用主要依托于文科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料室主要依托学校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学院正着力建设专业实验室和资料室。

(四)学院教学建设与改革

1.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

学院根据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宽阔的国际视野、深厚的文化修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能在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交叉型专门人才,并为硕士研究生教育提供优秀的生源。学院本科各专业开设学校公共必修课、任意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四种课程类别,学生在四年修学期间,除了品德操行合格之外,应修满100个学分,准予毕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目前,主要开设的课程包括: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媒介经营与管理、新闻道德与法规、舆论学、新闻心理学、新闻采访与写作、电影批评、媒介批评、媒介素养、新闻摄影、社会调查方法、广告学概论、新媒体研究、节目主持、广告文案、广告作品赏析、影视艺术概论、电视作品分析、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学概论、语言与社会文化等。

学院在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时,特别注意注重新闻职业道德培养。课程中设置多门新闻道德、法规等课程,并先期一步培养教师教学团队的新闻职业道德修养。我院创办“恽代英英才班”循着革命先烈以及马克思主义新闻工作者前辈恽代英的步伐,始终强化新闻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教育,培养新闻系学生的正确思想路线和指导方针。

学院为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规定学生需同时修满规定的专业课程学分和素质拓展学分方可毕业。素质拓展学分要求学生按照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中对素质学分的相关规定,需获取20个必修学分,10个选修学分,10个选修学分中含有4个理科学分,1个艺术类学分。

2.教材使用和建设

学院在教材的选用上有严格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教材选用前需要任课教师认真选择,填写教材选用表,通过教研室、院系审核;选用后,在学期结束需要一起开会总结、分析教材使用效果,提出建议。现在所使用的教材中有教育部推荐教材重点教材《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传播史》、《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新闻编辑学》、《新闻摄影教程》等十多种。

在教材建设上,特别鼓励教师自编、参编教材。学院已完成多部教材的编写,分别有刘震副教授《电视摄像》(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亚洲电视新景观》(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彭涛教授《坚守与兼容——主旋律电影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孟君副教授参编《中国电视剧名剧鉴赏辞典》任副主编(武汉出版社,2010),陈俊峰副教授《不一样的广告学》(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等。

3.实践教学

新闻传播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因而实践教学是我院的特色。学院依照学科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社会需要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现行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环节(不包括课程课程中的实验课)18学分,将近总学分的11.11%,一共38.5周,占总学时的23.77%。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组成与学时是:军事训练(3周)、教育实习或毕业实习(17周)、见习(2周)、毕业论文(设计)(6周)、入学及毕业教育(2周)见习一般安排在第4学期暑假进行,时间2周,2学分,第7学期全学期为专业实习,共6个学分。另外,本专业额外留出8.5个周次的机动时间用于学生课外社会服务(或社会调查)等活动。

实践教学环节是长学期教学内容在实践方面的补充和继续,主要在大学四年中的7个短学期完成。通过开展课外开放性实践活动,由学生们自立选题,自助拍摄,采用DV、手机、摄像机等多种拍摄设备,辅以相应老师指导,并以相应的学分鼓励拍摄水平较高的作品,补充实践教学,达到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个性化学习和发展,制作了大量多媒体包装、高质量影视作品。2012年由马雪蒙等同学自主拍摄的DV作品《坑V》获“我是导演”微电影大赛三等奖。

4.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学院十分重视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依据湖北省教育厅下发的《湖北省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及教学管理评估指标体系(试行)》,论文规范严格执行华中师范大学制定的《华中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暂行规定》、《华中师范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写作与排版打印规范》。我院成立了毕业论文指导小组,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毕业论文指导“四步走”方案。第一步,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根据自己研究的方向,理论联系实际拟定不少于学生人数的选题。第二步,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毕业论文选题。第三步,教师根据学生毕业论文完成的进度实时给以指导和帮助。第四步,学院在规定日期内,完成最后的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以及评优工作。近三年来,本科生一次性毕业率达100%,一次性学士学位授予率达100%。其中,校级优秀论文20篇,在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的评选中,学院有多人获各项奖项。

5.学生科研、科技竞赛及文化素质教育

学院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科研活动,并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其中我院新闻系2011级本科生彭酉婷的论文《微博的社会动员和风险演化研究》荣获全国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三等奖,该文同时获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大赛二等奖。周凌君、万鸣宇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科研C类项目《探析社交性网络如何放大人的单向度》于2013年6月结题验收。刘建、陈燕项目《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介环境下武汉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也于同时结题验收。

学院学生广泛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耿雨燕、米姿函、易然、周凌君、郑妍颖五名同学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活动中斩获佳绩,其中易然同学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C类特等奖。同时易然同学获第十届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最佳辩手”,“第二届华中七校外语文化接英语演讲比赛”三等奖等多种奖项。在2010-2011级学生中,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为88.77%,大学英语六级考试通过率为61.80%。

学院同学发挥本专业特长,广泛参与各类摄影活动。2011级学生曾师斯作品《美丽华师生态系列报道》获2012年度“湖北高校校报新闻奖系列专题”一等奖;2010级陈思宏摄影作品《爱在咸宁》在“中南文化艺术节”上获摄影多媒体组铜奖;2010级学生马雪蒙《踢腿训练》获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在线主办的“最美中国”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在线摄影大赛“最美中国奖”优秀奖,《献血女生》入选2012年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2009级学生金晶参与摄制的新闻专题片《武汉大学樱花季,让人欢喜让人愁》登上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栏目,其摄影作品《这里不是欧洲,是今天的华师》也被中央电视台报道,走红网络,引起关注。

(五)学院质量保障工作

1.教学规章制度标准及执行

学院严格执行《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华中师范大学本科课程考试管理条例》以及学院教学规章制度,2010-2013年没有出现任何教学事故。教学文件方面,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公共基础课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执行教学,没有编写教学大纲外,其他所有课程均有完善的教学大纲;所有课程都依据学院统一格式的教学进度表,命题计划表、评分标准、试卷分析表、参考书目表等教学文件。一般说来,专业必修课按照45个学时,专业选修课按照34个学时的教学计划来执行。每个学期结束前都有教研室专门督促完成命题,评分标准,以考试、交论文或者作品的完成结课。最后,试卷、论文、作品等文件都以统一的格式整理完善以后归档保存。

2.教学质量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 新闻传播专业(学院)自开办以来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结合学校文件精神,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运用先进的科学管理理念,建立较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各教学环节监控与反馈紧密配合,使教学质量得到持续提高。教学质量监控范围包括:教学计划的执行、课堂教学的成效、学生作业质量、考试考风及成绩、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标准除了学校一般标准外,还要重点监控是否落实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质量监控方式为:教师自评、随机听课,抽查作业、考卷、论文、学生座谈、学生评教。

首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都进行“三期”教学检查,即学期初时各教研室检查教师的备课情况,要求教师写出本学期的授课计划,以给学生们选课前提供参考;期中时教学秘书以听课的方式,检查教师授课的进度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期末时期终检查教师是否完成教学计划,课时是否达到标准,教学内容是否完成等。通过每个阶段的检查,对常规教学切实起到监督作用,保证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其次,教研室定期开展活动,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在教学中提倡教与学并重,要求教师在讲好课的同时,注重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部分专业课和选修课在课堂上采取讨论式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次,还经常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全系注重培养理论功底、提升科研实力的大背景下,教师应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实践教学。教师积极接纳学生参与科研课题或项目研究,并支持学生参加的学术活动。

最后,要求各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按文件精神严格、规范执行,减少人为性和随意性。加强“三期”教学检查,对违反有关规定,影响教学工作并造成一定后果者,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进行认真严肃处理。

3.创新本科教学管理和激励体制

作为新成立的学院,我院积极探索创新本科教学管理和激励体制。首先,

在不改变学校本科教学基本构架的前提下,成立“华中师范大学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基地董事会”。董事长由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兼任,董事会成员来自湖北省委宣传部、武汉市委宣传部、湖北各大主流媒体负责人、新闻传播学院书记以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董事会职能为:制定卓越新闻人才培养规划、督察基地日常运行、监控新闻人才培养质量、募集基地发展资金。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新闻传播学院长同时兼任主任,副主任为主管教学、科研的副院长、新闻传播学院副书记。基地的日常运行与学校现有机制大体相同。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为所有本科生配备导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新闻观,指导学生的学业发展和职业规划。

其次,成立“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基金会”。“卓越新闻人才培养基金会”基金来源为政府资助、学校划拨、社会捐赠。基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购置实验设备、建立实习基地、资助学生课外新闻实践活动、奖励新闻学院优秀本科生、资助优秀贫困生。

再次,探索本科生“项目实习制”。 本科生“项目实习制”是指与媒体合作,由媒体提供新闻报道任务,由基地教师牵头,以学生为主体,受媒体督导并由媒体最终评判效果。

此外,学院拟设立“恽代英卓越新闻人才奖”。“恽代英卓越新闻人才奖”每年奖励5-10品学兼优、实践操作能力与理论知识水平均优秀本科生。

(六)学院学生学习效果

我院教师在历次学生评教中均获优良等级。2013年毕业生就业率为100%(除攻读硕士外),学士学位授予率100%。近三年毕业生中攻读研究生的比例平均为18%。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现有多名学生在从事媒体工作。2000级毕业生张勤耕担任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陈力峰担任《楚天金报》副总编辑;还有多名学生担任国家干部,2002级学生陈刚担任湖北省委办公厅处长,95级学生龙小红担任湖北襄阳谷城县县长;另外还有多名学生从事新闻教学工作,如95级学生范龙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任副教授,97级王雪莲在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担任副教授。此外,还有不少学生毕业后进了企事业单位,如98级张扬在中国启德教育集团担任总经理,97级学生程晓敏担任保利地产武汉公司总经理等。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服务基于湖北、辐射全国,培养了大量建设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分子。

(七)学院本科教学工作的特色发展

1.以“发展+创新”为前提深化人才培养机制

以新闻传播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为基础,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和构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自身实际需要的复合型、交叉型专门人才,并以此为依据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并力图实现创新,确保我院“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同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机制引导学生充分合理的利用课余时间,领会学习内容,培养科研兴趣爱好,提升自身素质。并通过参与创新活动,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以及各种社会实践实习等,进一步深化我院人才培养机制。

2.以“理论+实践”为原则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加强师资队伍的引进、培养,将重点放在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上。通过出国深造、英语进修、项目合作、合理竞争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并完善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在未来几年内,建立一支学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并将以高学历、年轻化、师德高,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突出为原则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为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知识结构,逐步解决新闻教师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现有教师队伍中,有5人有长度不等的媒体从业经验。最长的达30余年,最短的有3年。我们准备在未来3-5年内,通过“双挂”的形式,送所有缺乏媒体从业经验的教师到新闻单位挂职锻炼。挂职期间待遇,按照中宣部、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执行。逐步把挂职经历作为职务评聘的条件。同时,我们预计在3年之内,出版建设起新闻传播学院文库。

3.以“规范+质量”为目标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在本科专业教学评估指标体系指导下,进一步探索教学基本建设,做到既系统规范,又能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做到狠抓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规范日常教学,以《华中师范大学教学管理办公室工作制度(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的若干规定》为依据,落实教务处各个教学管理文件,进一步规范日常教学程序。促进教学内容的保质保量完成,严格按照学院制定的教学考核制度进行考核。通过科学健全教学质量监测机制,使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

3.以“前沿+特色”为要求提升教学条件建设

学院依托国家文科实验室以及学校两座馆藏资源丰富的图书馆,以及本学院新闻公信力研究所、传媒预警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香港文汇报媒介文化研究所、影视传播研究所四个研究所,全力营造既能紧跟时代前沿,又具有学院特色的教学环境。与此同时,由于广播电视学专业与新闻学专业是混合教学的,学科基础比较坚实,拥有新闻学、传播学两个硕士点。在新闻理论、编辑出版、应急传播、影视传播等方面有雄厚的实力。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

1.影响学院教学质量的问题

第一,作为刚成立的学院,专业实验室、资料室等硬件条件急需给予基础性配置。首先,实验管理体制不顺,实验课程开设困难,实验设备老旧和不足问题严重。原新闻实验室放在学校文科实验中心管理后,中心的管理方式与新闻的实验方式很不一致,师生们感觉实验课难以开展。同时,新闻实验设备老旧,急需更新换代。2014年,我院将开办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对实验设备的要求更高、更多,需要未雨绸缪。由于新闻传播专业的特殊性,我们认为应该尽快建立学院自己的专业实验室,这也是国内外优秀新闻传播学院的标准配置和共同经验。目前,急需建立广电摄像、编辑实验室、虚拟演播室、主持人实训实验室、广告制作实验室、纸媒实验室、网络和新媒体实验室等,这是保障新闻传播学院本科教学的基本保障。其次,由于院系调整,新闻系的图书资料缺少积累,基础薄弱。目前的图书资料和应用软件不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例如一些较新近的图书资料较缺乏,一些新闻传播领域较前沿的论著较少,尤其是外文缺乏外文资料。

第二,由于院系几经变动,原有的专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新的清晰的专业设置尚未形成,教学和研究团队有待整合。经过由系而教研室,由教研室而学院的多次变化,学院的师资团队也几经变动。目前看来,尽管学院大力开展制度和人才建设工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教师队伍中领军人才比较缺乏,高级职称比重偏低。在独立建院的新形势下,本学院即将迎来超常规发展的良好机遇。2013年6月,中国新闻界的领军人物之一,原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湖北日报原社长、总编辑江作苏教授出任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同时引进了3位在新闻传播界较有影响的业界精英,2位刚毕业的博士生,极大地充实了本专业教师队伍。但综合来看,我院专业教师在规模、结构和层次上均与发展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亟待进一步引进一些在学界有较大影响的人才,使新闻理论和实践能够均衡发展。其次,缺少教学团队。主干课程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老师一门课。教学团队未能形成合力,这直接影响了教材和课程的建设。最后,青年老师成长较慢。由于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青年老师的职称评聘滞后,不利于其工作积极性的发挥。最后,生师比较高。生师比偏高是本专业创建以来一直存在的老问题,目前通过不断引进教师,生师比已有所下降,但我院仍是全校生师比最高的学院之一。特别是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堂规模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第三,本科教学建设中,课程和教材建设都有待加强,教研教改较为滞后。首先,教学过程存在的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是当前新闻传播学科共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新闻理论、史论教学如何与新闻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特点相结合是一个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新闻课堂教学内容如何跟进新闻快速变化的特点,如何与我校学生生源实际情况相协调,这些都是摆在我院教师面前一道难题。其次,精品课程建设与教研教改较为滞后。由于生师比高,我院教师普遍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有余力投入到精品课程建设和教研教改。因此学院在精品课程建设和教研教改方面进展较为缓慢。下一步学院将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拿出专项经费,推出配套政策,启动院级层面的精品课程建设和教研教改,鼓励各位老师投身其中,再此基础上积极向学校与湖北省推荐。最后,教材建设较为薄弱。使用有一定数量的高质量、公开出版的自编教材,是一个学科、一个专业的实力体现。目前,我院缺乏自编的主干课教材,这是明显的短板。我们希望今后几年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2.措施和建议

(1)为解决教师队伍整体科研水平不高的问题,学院将坚持不懈地实施“人才强院”的战略,以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为目标,依靠校、院两级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健全人才聚集机制、人才培养与使用机制和人才竞争激励机制,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具体措施:

一是加强新闻教师团队精神,积极申报科研课题,能够把握好科研方向。

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并根据会议性质和规格,给予2000-10000元的会议补助。

三是实施人才引进工程。3年内,争取引进“千人计划”教师1人。引进在国内学术界具有一定影响的、有正高职称的学者2-3人。每年引进名校博士毕业生2-3人。争取在未来5年内,使专任教师人数达到45人左右。

四是从新闻业界聘请部分政治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社会影响力大,责任感强、具有正高职称的的人士,担任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

五是每年举办一次高水平的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提高学院社会影响,创造教师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

(2)为丰富图书资料,提高教学实验硬件条件,在今后的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积极争取学校对实验室建设经费的大力投入。积极采购设备,充实图书资料,加大权威报纸、杂志的订阅量,新闻传播领域较前沿的论著,包括一些有关新媒体、应用传播学、传播经营与管理类别的专著。进一步改善硬件条件,并且加强对教学设备的管理工作。

(3)为进一步促使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学院将积极探讨新闻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交流活动,总结教改经验。加强与学术界和媒体人士的联系,提高新闻学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处理好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管理能力,全面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第8篇:播音主持专业考生如何提高新闻播音质量

所谓备稿,有两层含义,一是广义备稿,一是狭义备稿。广义备稿是指配音员在平时所做的一切积累,比如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加强艺术修养,积累文化知识,提升新闻敏感度,掌握播音的内部和外部技巧等等。很多老播音员遇到急稿,依然能全神贯注,镇定自若,一字不差地播完,靠的就是这种长期的积累。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时代,广义备稿对于提高音播员的播报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狭义备稿是具体到一篇稿件的准备过程。通常我们所说的备稿就是指狭义备稿。

实践证明,备好稿是播好新闻的前提。备稿应该是每一个播音员、主持人的责任和义务。

首先,新闻播音语速快,在单位时间内要传播大量的新鲜的信息,这就要求播音员必须口齿清楚,具备深厚的语言表达功力。语速快不是乱,要快而有序,尤其是在重音的把握上要做到少而精。这样才能准确、生动地传递信息。声音是转瞬即逝的,广播电视的传播环境又决定了大部分受众是在较为轻松的状态下接受信息的,不可能每个人都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收听,只有重点清晰,节奏分明,有着明确导向的新闻才会吸引人的注意,达到好的传播效果。

其次,新闻媒体具有引导受众的责任,播新闻尤其要注意鼓动性和号召性。只有真正理解新闻内容,熟悉新闻背景,明确播出目的,才能播得态度鲜明,分寸得当,才能让节目具有感染力,真正达到鼓舞受众,引导受众的作用。新闻节目配音员应该是成熟充满智慧的,懂得新闻的内涵,要给人以值得信赖的感觉。特别是在重大事件和敏感话题的新闻播报上更要分寸得当。比如报道我国乳制品产业发生三聚氰胺事件的新闻,刚刚播出就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可以说举国震惊。像这样性质恶劣、影响极大的新闻,就不能用平和客观的语气进行播报,这一点中央电视台播音员邢质斌做得就很好,她在播《最新检测出的含有三聚氰胺乳制品企业名单》的新闻时,用非常严厉的语气进行播报,播出之后,大快人心,受到了一致好评。

再次,新闻播音不是简单的见字出声,它是配音员再次创作的作品。尽管新闻配音的要求是朴实大方,平稳顺畅,没有大的起伏,没有夸张的语气和表现手段,但是要播好新闻,尤其需要掌握高超的表达技巧,要对稿件认真分析,那些语音清晰,重点突出,感染力强的播音作品不仅能传播信息,还能给人带来美感,让人有愉悦的视听享受。比如邢质斌,有人这样评价她的配音:当你一个字一个字仔细去听的时候,你会觉得那是一种播音的境界。最高水平的播音,已经不是简单的播音了,它已经把播音员的性格、思想、情感、人格全部融进所播的内容中去了,是一种达到了巅峰体验的配音境界。这是对一个播音员最高的评价。(沈阳汇声教育)

第9篇:自治州质量技术监督局新闻发言人制度

为认真贯彻落实“为民执政、科学理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的施政方针,进一步营造公开透明的政务环境,正确引导舆论,根据州委和州政府办公室《关于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制度设立新闻发言人的通知》(州办[2006]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现就建立州质量技术监督局新闻发言人制度如下:

一、指导

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关于新闻发布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循新闻规律,在全州质监系统逐步建立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新闻发言人制度,确保及时、主动、准确、地发布新闻,树立我局对内、对外的良好形象,为振兴湘西州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组织领导

州质量技术监督局新闻发言人的组织领导,由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担任长,负责州质量技术监督局重要新闻的对外发布工作;州质量技术监督局分管领导为副组长,负责分管综合新闻发布;各科负责人为组员,负责新闻采访发布。办公室负责新闻发布的日常组织联络工作。

三、发布内容

1、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根据有关标准化、计量、质量监督管理和安全监察的法律、法规,进行行政执法工作的新闻发布。

2、制定和实施质量技术监督事业发展规划,协调各行业和专业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新闻发布。

3、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管理和指导质量监督检查,负责对生产企业实施产品质量监控和强制检验;管理产品质量仲裁检验、鉴定;组织依法查处违反标准化、计量、质量等法律、法规的行为,打击假冒伪劣违法活动的新闻发布。

4、管理和指导全州质量工作;组织贯彻实施《质量振兴纲要》,组织拟订提高本州质量水平的发展规划、意见;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和方法;参与省局对重大产品质量事故和锅炉、压力容器与电梯、防爆电器等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协助省局做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的管理工作;依法负责产品防伪的监督管理工作的新闻发布。

5、负责标准化工作;管理企业产品标准备案、标准登记工作,监督标准的贯彻执行;推行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指导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管理全州组织机构代码和商品条码工作的新闻发布。

6、负责全州本文转载自damishu.com计量工作的综合监督管理;推行法定计量单位,执行国家计量制度;组织量值传递和溯源;推行工业计量现代化;规范和监督商品量的计量行为的新闻发布。

7、依法对质量检验机构授权和相关的社会中介组织实行监督管理的新闻发布。

8、综合管理锅炉、压力容器与电梯、防爆电器等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监督工作的新闻发布。

9、负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科技工作,管理防伪技术产品工作的新闻发布。

10、承担州政府“打假办”的日常工作的新闻发布。

11、日常开展的农资、建材、食品及特种设备等危害人身健康安全的专项整治的新闻发布

12、开展315和质量安全月活动情况的新闻发布

13、州局领导认为需要发布的其他重要事项。好范文版权所有

四、发布方式

1、日常新闻发布。由州政府新闻办公室在年初拟定本年度日常发布计划。

2、特殊新闻发布。遇有重大危害人身健康安全的事件发生,经州政府领导同意,进行新闻发布。

3、临时新闻发布。需要发布的新闻,随时申请州政府新闻办公室进行新闻发布,或州政府新闻办公室根据形势需要,约请州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新闻发布。

五、工作程序

新闻发布要履行严格的报批程序,经批准后方可发布。

州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新闻发布,由涉事的科室牵头拟定发布内容,形成新闻发布稿,报州质量技术监督局领导小组初审,再报州政府新闻办公室审核,再报分管副州长批准。

六、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服务中心工作、沟通人民大众、引导社会舆论、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措施。全系统各相关单位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湘西州经济全面振兴的高度,切实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安排,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充分开掘和利用新闻资源,加强主动宣传,做好有关工作。

2、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要选择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较强的政治敏感性,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掌握本单位的业务和工作动态,具有较高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科室负责人担任新闻发言人。不断提高其思想和业务素质,以适应新闻发布工作的需要。

3、

注重时效,实事求是。新闻发布工作必须及时、主动、准确,要根据工作实际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通报信息,对重要突工作及其处理情况要按程序及时、主动地向社会公开,不得封锁消息,不得推诿拖延,不得弄虚作假。

4、严肃纪律,违者必究。新闻发布工作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和法律、法规。州质量技术监督局新闻要会同有关科室

,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新闻发布纪律。对违纪发布的,新闻科室不得报道,并严格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举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