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探讨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森林是陆地的重要生态主体, 在维持陆地的生态平衡、发挥生态功能效益、提升人类生存整体的条件方面影响作用十分重大。为此, 保护和恢复被破坏的森林, 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急迫的工作, 这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也是改善人类生存整体环境的要求。结合业界的理论发展来看, 借助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发展提升森林覆盖率, 已成为了各地相关部门的重要途径和手法, 笔者试图对此展开分析, 具体探究其中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1 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理论基础

1.1 生态公益林概念

生态公益林指的是所在地区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区位、或该地区的生态状况整体相对脆弱, 有的已经被真实的破坏, 这对于国家整体土地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1]。我国林业部门对其定义为:“维护改善生态的实际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 满足人类社会生存、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 具有公益性、社会性、服务属性的森林树木和林地。”

1.2 生态公益林分类

结合我国现行的分类标准体系来看, 生态公益林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首先, 按照保护等级划分, 可以具体分为特殊公益林、重点公益林和一般公益林。其中, 特殊公益林主要指位于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特殊保护地区的森林树木和林地, 这些地区实际经营的公益林往往受到严格保护, 禁止人为活动的干扰;重点公益林是位于重要生态环境地区的公益林是有长期保护和具体限制的林地;一般公益林则位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 相比于以上的地区, 具体的管制力度不是非常高。其次, 可以结合主导功能的方式进行划分, 具体可分为防护林和特殊用途林地两大类。防护林的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和减低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危害[2]。特殊用途防护林则主要以国防军事用途、环境保护、科学实验、风景古迹保护目的。生态公益林的划分对于其具体功能的展开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1.3 森林可持续发展

森林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生态公益林建设的重要理论基础, 它主要指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物类区别以及遗传性, 还包括为了满足接下来发展需求所作的具体经营模式调整转变, 也包括经营的实际原则, 如持续收获所需产品的发展原则、发挥整体功能协调原则、降低实际负面影响的质量原则、优先度利用以及利益均衡的公平原则。此外, 森林还必须要注意自身的多功能发展路径, 要将生产、生物、景观、人文、历史因素都纳入实际的发展中, 以实现永久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整体的环境保护水平。

2 我国生态公益林经营现状和发展策略

2.1 我国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现状

我国相关部门越来越重视生态公益林的培育和保护。近些年来, 我国整体公益林新造面积在2016年达到了500万hm2, 相比于2006年提升了近70%。随着我国公益林造林面积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中等年龄和幼龄的公益林数量在不断增加。但由于整体经营的压力大、资金不足, 很多地区的公益林发展虽然向好, 但仍存在很多实际问题。我国的东北地区有着非常肥沃的土地, 也有着种植的根基和历史, 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将此作为其试验区域来具体开展相关的种植工作。

笔者所在的茂名市信宜地区也非常重视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工作, 林业用地面积205 616.1 hm2, 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74 790.7 hm2, 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6.3%, 森林覆盖率69.54%。运用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 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 选用优良的乡土树种, 如樟树、红椎、藜朔、火力楠、山杜英和红花荷等, 优化森林结构, 美化森林环境[3]。配合市政府提出的全域发展旅游业, 利用生态公益林建设营造景观林, 发挥森林生态效能, 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此外, 还出台了很多的政策法规来具体扶持地区公益林事业的发展, 包括《广东省生态公益林调整管理办法》《茂名市生态公益林管理中心财政信息公开制度》《市级生态公益林采伐审批规定》。

在生态公益林的保护方面, 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对森林火灾的预警能力和防控能力不足, 导致很多的森林火灾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仅2012—2013年,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所发生的公益林火灾就达到10 907起, 其中东北和内蒙地区的森林火灾就达到5 000余起, 导致了巨大的损失和破坏。在实际统计中发现, 整体的公益林火灾90%以上来自于人的疏忽操作, 只有10%是源自于自然作用。这就体现了人们对于生态公益林的保护能力存在问题。

其次, 森林病虫害整体的防治效果非常差。结合我国林业部门的统计数字来看, 我国当前已知的森林病虫害已达到8 000多类, 其中和本文所研究的生态公益林相关的就达到了5 000多类;其中有重要影响的病虫害近300类。对于这些类别的实际研究, 在业界还相对缺失, 没有合理的理论作指导和帮助, 也缺乏具体的实际作用, 这非常不利于我国公益林可持续经营发展。笔者所在地区的生态公益林就受到了病虫害严重侵袭, 每年都有大量的公益林被病虫害破坏, 需要相关人员做好管理方面工作。

再次, 我国生态公益林资源利用的整体政策法规也存在着缺失的情况。我国现行的生态公益林资源利用发展手册还是遵循2001年《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的相关内容规定, 已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需求发展。虽然上海、江苏等地区都结合自身情况制定了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区特色的规定, 但整体还是缺乏宏观性和指导性, 国家相关部委必须尽早做改变, 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文件作为规范。

2.2 我国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的发展策略

2.2.1 做好生态公益林制度产权完善工作

首先, 应结合相关的需求和时代发展的特点, 做好我国生态公益林制度产权的完善方面工作, 将生态公益林产权明晰化, 确保相关持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权益义务的关系有法律依据和保障, 努力使相关口头权力规范化;国家林业主管部门必须做好牵头工作, 森林集团公司和相关厅局必须做好配合和指导工组, 国有的林业局必须做好实际工作, 将具体的任务落到实处。努力构建生态公益林使用产权的交易制度, 使交易合法化、透明化、真实化, 促进市场向着规范的方向发展, 进而提升整体交易质量, 使更多的人乐意投入到林业市场中。此外, 还应在交易过程中积极地引入信息的技术, 结合信息技术的使用构建交易平台, 逐步引导其向着科学与先进的角度进发。

2.2.2 引入资产评估制度

要合理地评估整体的林业资产, 尤其是对于生态公益林的评估工作。相关管理者必须结合《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的规定, 具体做好工作, 确立生态公益林的资产评估方法, 对生态公益林评估的范围、机构、具体的措施做好实际具体的说明;充分地评估可操作的属性。也要报具体的评估结果导入到生态公益林发展的实际评估中, 提升人们对于该项目的重视度。还应努力培养相关人才, 保证资产评估落到实处, 而不只是作为口头的约定。

2.2.3 做好生态公益林的贷款保障制度

生态公益林是公益项目, 但整体工程还是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保障, 这就突出了实际资金的重要性。很多的项目都是结合贷款来开展的, 所以相关的人员必须做好生态公益林的贷款保障制度工作。政府应努力做好监督工作和规范管理的工作, 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银行、商业机构等相关工作者要做好配合工作, 要尽力的满足林业机关从业者的需求。

3 结语

生态公益林的公益属性决定了其经营管理的特殊, 但其对于生态保护的重要促进作用不言而喻。所以相关部门, 尤其是政府部门必须要着力做好推广工作, 在制度保障以及资金保障和市场规范等方面做好实际的工作, 促进我国公益林事业的发展和提升。

摘要:如果处理不好环境问题, 将会给各国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制约。森林作为对陆地整体环境影响非常大的生态主体, 在生态保护平衡、生态效益发挥、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合生态公益林的经营, 将有利于提升整体的环境保护效率, 促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经济的发展。基于此, 对此展开分析, 探究生态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问题。

关键词: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环境保护事业

参考文献

[1] 詹国明, 周财荣, 李日鸿, 等.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理念的创新探讨[J].安徽林业科技, 2013 (1) :59-62.

[2] 杨娟, 魏永强.我国生态公益林可持续经营探索[J].河南农业, 2016 (2) :38.

[3] 王国良.生态公益林建设对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研究[J].农业与技术, 2017, 37 (4) :178-180.

上一篇:关于死刑存废问题的讨论下一篇:机电安装项目实施中的管理要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