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 职业教育的发展非常迅速。中等职业学校在国民教育系列中主要是以培养职业应用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 其培养目标就是培养素质高、技能强的应用型会计技术专业人才。这决定了会计专业的学生, 不仅要掌握会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 还应具备良好的业务操作能力, 用掌握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来提高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问题处理能力以适应实际工作中的需要。

而现阶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在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情况。具体表现为:

一、课程设置是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目前,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以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环节四大部分组成。这种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上偏重理论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课时数偏低。在教育模式上重视的是对知识的灌输, 强调的是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但是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着重在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重视的应该是学生的会计操作能力的娴熟, 强调的应该是会计知识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显然, 当前的课程设置并没有体现出职业教育这一特点。

二、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上, 受到实训基地建设水平以及教师素质诸因素的制约, 使得学生在实践环节中所能获得的含金量不容乐观。

(1) 中职学校中会计专业的会计实践、实训基地有的是应付上级教育部门检查的形象工程, 为达标而设平常并不投入使用长期闲置。有的是因为资金投入的限制, 实训基地无法有效达到实践教学的教学目的。另外, 在会计实训方式上, 校内封闭式的实训方式与实际经济工作脱节, 使学生不能对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整合, 更谈不上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理解。

(2) 作为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师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也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实际的现状中, 大部分会计教师自身毕业即任教, 没有或少有会计实践, 教师对现实经济业务的把握尚待提高, 又怎么能使中职教育中强调的技能目标落实到位呢?

中职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系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 对于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理论学习与实践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

一、课程设置应贴合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针对会计职业岗位对培养对象的要求, 在课程设置方面要以培养会计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来安排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上, 要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领悟, 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

二、中职学校要更新教育观念, 强化以能力为本的办学理念, 要加大对会计实践、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同时可以考虑与企业进行联合, 实现优势互补, 可以选择一些业务全面, 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和部门作为学校的专业实训基地, 使学生在社会第一线得到实践锻炼。

三、加强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采取措施创造条件, 强调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的继续教育, 定期输送教师到培训单位完成实训任务, 提高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 学校在加强校企联合的过程中也可以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素质高的会计人员来学校担任实习指导教师。这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大有裨益, 能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素质。另外, 也是教师与企业会计人员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极好机会。

作为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应该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这两个环节中不断地研究与探索, 找出适合自身发展, 体现自身办学特色的教学方式, 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同时基础理论扎实的技能高手。只有这样, 才能使中职会计专业的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绽放光彩。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环节上的失衡不利于本专业的发展。本文作者认为, 要培养出合格的会计人才, 就要转变会计教育观念, 重视会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

关键词:中职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措施

上一篇:初中语文贬谪文学教学之我见下一篇:微博平台的“植村秀”化妆品品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