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发利用高校档案资源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近年来, 随着高校的扩招, 毕业生日益增多,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增强大学生就业能力, 提高高校大学生就业率, 建立系统完善的高校大学生就业档案, 准确反映高校大学生就业动态, 就成为时下高校应当关注的重点。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是高校档案资源库中的一部分, 建立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高校档案资源, 充分发挥其在建立系统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中的作用。

一、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的现状

目前, 高校中就业档案并不完善, 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高校就业档案管理工作管理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 主要体现在就业档案意识薄弱、业务水平不高等方面

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包括诸多环节。但目前高校中, 大多没有专业人员管理毕业生就业档案, 就业档案的管理基本由学生工作办公室的辅导员代理。在毕业生就业方面, 辅导员往往只关注就业率, 缺乏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的意识, 认为毕业生已走上工作岗位, 建立就业档案的意义不大。另外, 辅导员本身还兼有其他方面的工作, 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 所以很难做到建立系统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档案。在有些高校中, 即便有专门人才管理毕业生就业档案, 但这些人员大多是中途转行, 没有经过专门培训, 对毕业生就业档案缺乏深刻认识, 甚至将毕业生就业档案仅仅理解为收集和保存, 没有充分认识到毕业生就业档案的价值。

2. 高校就业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 利用率不高

目前, 许多高校把教书育人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忽视了毕业生就业档案的管理。国家虽然出台了《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措施, 但每个高校都有自身的情况, 很难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高校中没有系统的制度规定和指导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多数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工作没有有效的程序、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 使得毕业生档案工作出现了许多问题。在目前大多数高校中, 毕业生就业档案分散于高校的各个二级学院乃至学生手中, 尚无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这导致毕业生就业档案的利用难度加大, 利用率不高。

3. 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缺乏系统性, 毕业生档案工作投入不足

目前, 在大多数高校中, 没有一套完整统一的档案管理应用系统, 毕业生就业档案的管理尚局限在传统的、手工操作的实体管理模式。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只是简单地将毕业生就业档案装袋归档, 这给毕业生就业档案的综合开发利用带来很大困难, 限制了毕业生就业档案整体水平的提高。另外, 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工作经费等投入不足, 导致了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体系陈旧、管理模式僵化, 极大阻碍了和制约了毕业生就业档案的信息化过程。

二、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的原则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增多及毕业生就业难度的不断加大, 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的重要性, 毕业生就业档案的建立应遵循客观公正、择优性与特征性相结合及民主参与性的原则。

1. 客观公正原则

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是高校记录毕业生去向的重要材料, 是高校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高校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目前, 许多高校中毕业生就业档案虚假化现象严重,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高校为了提高就业率, 故意编造毕业生就业档案;有部分毕业生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 凸显就业优势, 在档案中填写部分虚假信息, 以次充好, 这种情况严重阻碍了高校毕业生档案建立。为此, 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的建立应客观公正, 高校应从长远角度着眼, 全面理解毕业生就业档案的重要性, 做到毕业生就业档案的客观真实, 对毕业生的学习概况、在校综合表现等做出全面评价, 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 分析原因, 吸取教训, 克服缺点, 为以后的就业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另外, 高校应加强对毕业生的教育及对档案的监管力度, 做到毕业生就业档案的准确可靠。

2. 择优性与特征性相结合的原则

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对毕业生和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在整理毕业生就业档案过程中除了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外, 还要坚持择优性和特征性相结合的原则。毕业生就业档案是对毕业生的鉴定和评价, 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一份好的毕业生就业档案可促进大学生就业。所以, 在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的过程中, 要始终贯彻择优性和特征性相结合的原则, 除了记录毕业生的姓名、性别、专业、毕业去向等基本信息外, 还要全面准确地体现出毕业生的特长、能力差异等个性特征, 准确反映出毕业生平时学业水平, 在为用人单位提供依据的同时, 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3. 民主参与原则

高校毕业生是就业档案的对象和主体, 建立完整全面的毕业生就业档案离不开毕业生本身的参与。在有些高校中, 毕业生就业档案完全是学校就业部门一方操作, 忽视了毕业生在建立就业档案中的作用, 这种现象不利于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的整体水平。因此, 要充分发挥毕业生本身的作用, 使其参与就业档案的建档工作, 参与对自己及同伴毕业生的评价, 在看到自身成绩的同时, 也要通过和他人的比较发现自身的不足, 学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以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种民主参与的方式不但能真实反映毕业生的全貌, 同时还能消除毕业生对档案内容的疑虑, 充分体现了毕业生就业档案的真实性和教育意义, 提高了就业档案在高校中的作用。

三、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的措施

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不仅需要硬件方面的条件, 更需要高校在就业档案管理队伍、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努力和提高。

1. 建立专业化的就业档案管理队伍

专业化的就业档案管理队伍是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基础。首先, 提高毕业生就业档案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就业档案管理人员要更新观念, 充分认识到毕业生就业档案的重要性, 不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认真对待档案工作。其次, 切实增强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就业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 加强操作规范的培训, 熟练掌握高校的相关就业档案管理制度, 明确就业档案管理的要求。有计划、分阶段地对就业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加强其技能, 不断加强档案队伍管理队伍的业务素质, 增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2. 制定规范科学的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 良好的管理制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在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的过程中, 要制定规范科学的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制度。高校档案部门要遵照国家《档案法》和《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规定, 制定一套切实可行、体现档案工作专业性和科学性, 符合实际的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制度。在制定相关制度时要分工明确, 杜绝笼统, 责任不明情况的出现, 要制定如毕业生就业档案归档制度、数字档案备份制度、文件保密制度等相关制度, 明确毕业生材料的归档范围和操作流程, 在归档要求上, 要对各项内容记载清楚, 最后要按规定权限签字盖章。做到制度保障毕业生就业档案的合理运行, 提升毕业生就业档案的整体水平。

3. 通过多种手段, 实现高效毕业生就业档案的信息化、数字化

高效毕业生就业档案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更是高效档案工作的要求。高效毕业生就业档案要从传统纸质材料向网络办公转化,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完整、快捷和便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

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的信息化和数字化不是要放弃传统纸质版材料, 而是将纸质版材料信息化和数字化, 提高利用率。为达到这一目标, 高校满足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要求。首先, 要购置现代化的电脑设备、文字转化器等, 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毕业生就业档案进行加工、处理, 然后通过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 快速便捷存储到网络中。其次, 要通过多种途径, 实现毕业生档案资源的内部共享, 可在档案馆内开设多台电脑, 毕业生可凭借自身用户名和密码实现具体操作。此外, 也可通过网络在线等服务方式, 为需求者提供相关电子资源信息, 充分发挥毕业生就业档案的优势, 提高其利用率, 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的整体水平。

在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在开发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 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档案电子档案存储等方面的保护, 要及时更新相关硬件设施, 定期进行备份, 注意更新网络防火墙等, 确保毕业生电子档案的安全。

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完整的毕业生就业档案将极大提升高校档案管理水平, 促进大学生就业。在未来的发展中, 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就会有更大地发展。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是高校档案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了适应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发展, 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应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本着客观公正、择优性与特征性相结合及民主参与性的原则, 采取有效措施, 建立专业化的就业档案管理队伍, 制定规范科学的毕业生就业档案管理制度, 实现高效毕业生就业档案的信息化、数字化。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档案,原则,措施

参考文献

[1] 李昕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高职毕业生就业档案信息资源利用》, 机电兵船档案, 2009.6

[2] 周冀.《高校档案管理的观念更新》, 中国档案, 2004.12

[3] 牛函娟.《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档案资源育人浅议》,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19

[4] 李秀华.《做好档案利用工作为高校发展服务》,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1.4

[5] 戈妍妍.《小议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科技向导, 2011.33

上一篇:浅议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下一篇:100MW空冷机组高压轴封漏汽系统返窜汽缸温度突降原因分析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