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通信论文

2022-03-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本科通信论文(精选5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随着我国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发展的提高,对于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当然,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内部分化也发生了变化,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从而为学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然而,在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阻碍了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

第一篇:本科通信论文

面向应用型本科《通信原理》课程建设探索

摘要:针对应用型本科《通信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等特点,从改进理论教学方法、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实施课程思政等方面提出了对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提高教学效果,夯实课程教学目标。

关键词:通信原理;课程建设;应用型本科

1概述

《通信原理》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主要讲述现代通信系统的组成、信息有效传输的基本理论、实现技术。以高等数学、概率论等基础课为先修课,与信号与系统、信息论、数字信号处理、移动通信等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有密切的关系。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侧重学习能力、专业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技术原理、性能指标以及分析方法,掌握为改善通信系统所使用的策略和技术,使学生具备系统设计、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为今后学习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专业拓展课程打下了基础。《通信原理》课程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支撑,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课程知识面广,数学公式推导严谨,理论概念多,系统性强,这就对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课程团队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在《通信原理》课程建设中积极探索,从多个角度夯实课程目标。

2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程教学

2.1“互联网+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式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教学变得更加便利。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为课程教学开辟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多种方式的学习途径。《通信原理》课程建设包含信息化课程资源建设,初期用收集的优质互联网资源,之后陆续增加团队自行录制的视频资源,可以在视频中有针对性地嵌人案例资源或问题用于启发式教学。课前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投放短视频和预习问卷,要求学生课前通过视频预习课程内容,并能完成相应的观后问卷,使教师在上课前能初步掌握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情况。课前预习资源可以减轻课内的教学压力,也可以课后帮助同学巩固课内知识。通过课前预习、反馈、课内教学、讨论、课后巩固这一教学流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途径,充分发挥个性化、碎片化学习需求,延长学习时间,逐步体现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和教师双主体”的教学理念,促进学习的思考和知识的消化,提升学习效果。

2.2虚拟仿真技术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通信原理实验》是理论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必要途径。因此在课程建设中,我们通过实验课程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共32课时,实验箱操作和模拟仿真分别为16课时。实验箱操作主要通过模块化集成电路的连接、信号观察和测量,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模拟仿真实验应用Matlab/simulink科学与工程计算软件,仿真实验与传统实验同步,以实验箱上实验的原理框架为参考设计仿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分析。如图1为实验箱的工作原理,图

2为simulink设计的模型。

动态的虚拟仿真模型不仅是传统实验教学的有效辅助,还可以作为理论课堂中的直观演示,对课程中部分过于抽样难懂的知识点进行形象化的展示。将实验箱操作和虚拟仿真设计相结合,推进现代信息化技术与实验教学的融合,挖掘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拓展课程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通过仿真项目设计和系统分析有利于学生对通信系统和通信技术的理解,有利于通信系统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

2.3课程评价体系促进教学完善

课程评价体系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和必要的一环,是学校对课程管理的重要措施,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对课程教学的改进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课程评价包括教师评学和学生评教,侧重在学生评教,学生评教又分为随堂评教和期末终结性评教,随堂评教采用麦克斯韦系统每学期评价三次,由任课老师有针对性地设置问卷,收集学生在学期前期、中期、后期对课程的内容、教材、资源、教法等一系列问题的反馈,这些反馈和意见是教学改进的重要依据。课程评价可以增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为任课教师提供了一个了解自身状况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构建和谐关系激励教学主体

本课程团队是一支涵盖了60后、70后、80后老中青三代具有梯度型的教学队伍,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充满教育智慧,是团队的引路人。中年教师经过多年锻炼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青年教师精力充沛,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的教学技能,接受新鲜事物,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课程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的。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双主体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促进“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关系的建立,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潜能;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热爱自己的职业。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修养,在教学过程中言传身教积极影响学生;二是要求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三是要求教师辩证对待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四是要积极和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探索课程思政助力立德树人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曾要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我们的专业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除了知识和能力要求,还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质要求,因此教育的本质不完全是培养技术人才,还要注重立德树人。而专业培养目标以课程目标为支撑,因此可以在课程教学设计中融人思政元素。课程教学不仅仅拘囿于教材知识,而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将技术场景引入到课程内容中,整合行业发展技术,提炼出课程基本概念的应用场景和我国在此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趋势等内容,在教学内容中突出工程理念、突出应用前沿,以积极的内容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通信的基本概念”知识模块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加入量子通信技术、“墨子号”以及我国在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使同学们能够将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5结束语

《通信原理》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的核心主干课程,在整个课程建设中,以专业目标为导向实施课程目标,在课程教学改革中,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的参与教学整个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作者:洪华秀 龚建萍

第二篇:《卫星通信》课程本科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培养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人才的需要,如何培养我国的卫星通信专业技术人才是当今我国高校教育中面临的一项挑战。该文从课程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出发,从课堂讲授方式、学生软硬件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课程的考查方式这三个方面探讨了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卫星通信 本科教学 教学改革 Matlab软件仿真平台

Research of Undergraduate Teaching Reform for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Course

Hong Tao

(College of Telecommunications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JiangSu 210003, China)

衛星通信是指利用卫星作为中继站实现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的信息交换的无线通信技术,综合了通信技术、计算机计算和航空航天技术的交叉学科[1-2]。近年来卫星通信技术不断革新,例如中低轨道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等都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我国的卫星通信技术相比与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培养我国的卫星通信专业技术人才是当今我国高校教育中面临的一项挑战[3-4]。

在南京邮电大学本科生培养计划中《卫星通信》课程是作为大四学生专业限选课程。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在《通信原理》等专业课的基础上,系统级的帮助学生巩固已经学习的通信基础知识、掌握通信基础理论在实际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卫星通信的组网技术。课程总共分为5个部分的内容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32个学时和8个实验学时,考察方式为闭卷考试结合试验成绩。在其他高校卫星通信课程教师的教学经验[5-6]和笔者几年的教学过程中,总结了如下几点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1)本课程属于专业限选课程,讲授内容是建立在《通信原理》等基础必修课程的基础上的,学生对于无线通信基础知识掌握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讲授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课堂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2)大四学生面临毕业的压力,注意力主要放在的考研、找工作等方面,学生对于卫星通信技术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率普遍很低;(3)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的方式枯燥,加上卫星通信系统知识点的分散和抽象,使得学生课上对于知识点理解效率低下,课后更没有时间回顾课程的内容;(4)考试前学生只是结合前几年的考试试卷采用死记硬背的备考方式,根本不理解知识点的含义,导致学生考完就不记得所学习的课程。上述的几个方面导致课程的通过率逐年下降,学生选修学习这门课程的人数逐渐减少。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已是《卫星通信》课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上述的几个问题,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以下三点的改革思路:(1)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基础存在差异,需要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回顾对比无线通信的基础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无线通信基础知识在卫星通信系统级平台上的应用。采用多媒体、拓展课程等手段激发学有余力的学生对于从事卫星通信事业的兴趣;(2)知识点讲授,卫星通信课程知识点较为分散,在讲授的过程中对比其他的通信网络知识点,在对比的过程中使得学生掌握卫星通信课程中的关键知识点。引入Matlab软件仿真平台和硬件实验平台,使得抽象的知识点形象化;(3)课程考查方法,将传统上课点名和期末考试的课程考查方法改为平时大作业、实验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查方式。

1 教学方式改革

作者认为学生对于卫星通信课程学习的效果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知识点讲授方法;二是激发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兴趣。为了做好上述的两个方面作者从以下的三方面入手,提高卫星通信课程的教学效果。

1.1 课堂讲授方式

卫星通信课程在无线通信体系中并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应该放在整个无线通信大的背景中来讲授。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差异,作者在传统讲授方法的基础上补充了以下的三种讲授方式:(1)支撑知识点的回顾,学生在理解卫星通信中新的知识点的时候,都需要用到无线通信中基础的知识体系,讲授在讲授之前用适合的时间回顾下基础知识点存在一定的必要性。如在讲授编码和调制技术的时候帮助学生回顾下编码的基本概念、正交调制等基础的知识点,再引申出卫星通信中使用的LDPC码、QAM调制技术等知识点。这样使得基础知识点较为薄弱的学生不会在课程的开始阶段就失去学习的兴趣,进而恶性循环;(2)联系对比教学,卫星通信网络是适用于卫星通信链路的网络体系,与传统的地面移动通信网络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的。课程讲授过程中引入这些差异性讲授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卫星通信的知识点。在这种上下联系,左右对比的教学环境中使得学生在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引申出卫星通信的知识点;(3)拓展性课程,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堂时间中教师讲授的有限知识点并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卫星通信系统的理解,需要激发学生对于卫星通信技术的学习兴趣,使得他们利用课余的时间利用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更好的学习卫星通信的知识。作者在课程中适当的加入了一些拓展课程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课程讲授中加入美国的探月工程和中国的嫦娥工程等视屏结合PPT的方式激发学生从事我国的卫星通信事业。

1.2 Matlab软件仿真平台和硬件实验平台

卫星通信课程是一门需要软硬件结合教学的学科,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学生自主的软硬件动手能力。由于学校硬件实验平台受资金等方面的局限,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作者在平时的教学课程中基于Matlab仿真平台以大作业的形式布置一定的软件仿真实验,补充硬件实验平台的不足。布置这种探索性的大作业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更好的理解学习的知识点,如在卫星通信VSAT网络中对于欧兰B公式的理解,作者布置了相关的Matlab编程大作业,学生在课程考试中对于这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就很好,说明布置的大作业对于学生知识点的理解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在实验室的硬件实验中增加学生自主的动手实验内容,增加学生对于学科的感性认识,通過学生自主动手对于这些系统安装调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学习的同时激发他们课程实践的兴趣。

1.3 课程的考查方式

南京邮电大学卫星通信课程传统的考查方式是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的考查方式。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这种考查方式并不能很好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效果。课程结束后学生大多结合往年的考试试卷,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通过考试,考完后就不记得所学的知识点。作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平时Matlab大作业占总成绩的30%、硬件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和课程结束考试占总成绩的50%的考查方式。在软硬件实验中强调培养学生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和实验室的查资料学习和动手等能力。考试试卷中降低概念性试题的比例,适当提高探索性问题的比重,如在星站距和俯仰角知识点的考查中,在试卷中直接给出基本的计算公式,不需要学生去死记硬背计算公式,而在俯仰角的修正过程中增加试题的灵活度,如果学生在平时的课程和Matlab大作业中深入理解计算公式的物理过程能很容易的解答试题,而平时Matlab大作业不认真完成靠考试前死记硬背公式的学生不了解公式的物理含义很容易在修正的过程中出错,这样能更好的考查学生对于卫星通信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作者通过两个学年的实验,这种综合体系的考查方式更能真实的反应学生对于本课程的掌握程度。

2 结语

作者通过与学生的交流,采用上述的三种教学改革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对于卫星通信课程的学习热情,选修这门课程的人数具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更为清晰,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该文对于卫星通信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了初步的研究,如何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与广大高校中卫星通信课程教师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 王丽娜.卫星通信系统[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 夏克文.卫星通信[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3] 张更新,谢智东,谭哲.卫星通信的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综述[J].数字通信世界,2009(6):24-30.

[4] 杜青,夏克文,乔延华.卫星通信发展动态[J].通信技术,2010(3):24-29.

[5] 张晖.“卫星通信”课程本科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信息,2009(31):169.

[6] 崔得龙.卫星通信课程改革的尝试[J].西藏大学学报,2006,21:51-53.

作者:洪涛

第三篇: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发展的提高,对于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当然,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内部分化也发生了变化,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从而为学校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然而,在合作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阻碍了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本文剖析出了我国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而且还找出了影响我国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的因素,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我国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存在问题的对策,这为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进一步合作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校企合作;通信工程;教学

本文开展了对我国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研究,通过对我国各大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校企合作研究,希望可以找到提高我国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的方法。这样一来,也为我国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同时,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实行校企合作就是为了能够让教学目的更好地进行,也就是为了让本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机遇。所以,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的推动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发展。

一、影响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发展的因素

1、资金管理因素。随着我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不断发展扩大,这部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支持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发展。本科院校没有对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使得缺乏足够的资金用到培养学校通信人才方面上来。缺乏合理的资金管理,这就会使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缺乏资金置办一些基础设施,也会使得学校的一些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加强资金管理对于每个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来说都非常重要,这不仅关系着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关系着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其他一些文化活动举办。如果缺乏资金管理,那么就会使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的步伐缓慢,也会让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在办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课余活动,这样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同时也不利于本科院校通信工程的发展。

2、教学管理因素。随着很多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招生规模扩大,所以对教师的需求量不断的增加,这也使得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师规模也不断发展扩大。然而学校为了尽快找到教师来扩大招生规模时,往往会忽视教师的综合素质的一味求快。毕竟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需要专业性技术性都很强的老师,可是本科院在对教师进行评议审核时,并没有按照规定流程进行,而是通过模糊过关的方式来使教师通过考核。而且很多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在对教师的管理上也存在不足,会导致教师工作懒散、不负责任。这种对教学管理的不正规性,直接影响了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

二、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1、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缺乏正确科学的校企合作方法。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缺乏正确科学的校企合作方法,才会导致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招生办学规模无法进一步扩大。正确科学的校企合作方法就是为了帮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解决一些问题或者是突发状况,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如果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没有正确科学的校企合作方法,如果在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出现问题时,也无法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解决与处理。而且,校企合作是每个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基礎,一旦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缺乏正确科学的校企合作方法,那么本科院校就会因为企业不提供资金支持而受到影响。

2、校企责任分工不明确。校企之间缺乏分权制衡阻碍了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校企之间没有直接实现了分权制衡,这样就会因为分工不明确而出现责任相互推诿的现象。校企没有根据自身的优点来为自己制定责任分工,也没有实现分权制衡,这样就会使得校企都无法更好的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推动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发展,从而阻碍了本科院校通信工程的进步。而且,他们缺乏各司其职的意识,也无法明白自己的责任,会造成很多的矛盾。

三、促进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对策

1、制定正确科学的校企合作方法。就是因为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缺乏这就科学的校企合作方法,才会使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面临困难时无法解决,直接危害了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所以,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制定正确科学的校企合作方法。当然,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在制定这些科学的行政方法时候,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状况和学生的综合素养,不可一味地模仿其他学校的校企合作方法,要有自主创新意识。而且,这个正确的科学的校企合作方法则会成为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成功创办的基础,这样才能提高我国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低下的问题,从而解决我国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2、分权制衡。要想更好的促进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就需要对两者之间的权力进行分权与制衡,权力的制衡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这样才能够让两者在工作的过程中根据规章制度,而不是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进行促进本科院校通信工程指导,也避免了随意行使自己的权利。实行分权制衡原则,可以让校企的合作更加紧密,也可以使两者之间的合作更加具有约束性和责任性,从而达到完美的合作。校企间的分权制衡也可以避免了矛盾的发生,减少冲突的发生,从而更好地促进促进本科院校通信工程发展。

四、结语

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我国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进行了研究,并且通过解决我国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为我国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今后发展提供了意见和建议,这也为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本文通过对我国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进行研究,得出了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明白了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的校企合作校不仅关系着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自身的发展,也还关系着我我国通信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书章.校企合作学[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北京: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出版社,2003:2.

[2] 杨德广,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管理学[M].上海:上海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出版社,2006:15.

[3] 郝维谦,龙正中.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576.

作者:郭汇淼 李云鹤 牛晓伟

第四篇:新建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

摘要:本文阐述了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意义,介绍了长沙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开展校企合作的模式: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教师参加企业培训,引进企业教材,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等措施,增强了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通信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工程教甫

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一般定位于基层、中小企业的技术人才培养。大多数中小企业招聘时都希望招聘对象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直接上岗,因为企业自身岗前培训一般时间较长,成本较高,而且存在员工跳槽的风险。高校当前所培养的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不强,校企合作是目前条件下加强实践教学,实现企业岗前培训前移,满足基层、中小企业人才招聘需求的有效途径。

通过校企合作,可建立涵盖数据通信、光传输、程控交换、移动通信、下一代智能网(NGN)等商用设备组成的现代实验中心,可借鉴大型通信企业岗前培训的成熟模式和教程,置换掉大学教学中一些不合时宜的课程,以满足通信企业的人才需求。其意义如F:(1)拓宽高校经费来源渠道。(2)促进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强化高校办学实力。(3)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首先,通过校企合作实验平台和实习基地的实践和锻炼,学生有了一试身手的机会,从而能更加充分地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自觉查找自己在知识、素质和能力方面的不足,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空前高涨。其次,学生通过校企合作项目的实践,能够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树立创业意识。(4)使学校及时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动态,从而明确改革专业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方向,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平台,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率。(5)扩大高校的办学面向与视野。校企合作需要高校走出校园,把专业发展和企业、行业融合在一起,主动寻找本专业发展的土壤,更好的适应国家、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校企共建实验室,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校企共建实验室首先要考虑自身的专业优势、拟发展的专业覆盖区域的工业环境和人才需求情况,其次要分析拟合作企业的发展战略、资源优势和合作的切入点,第三要思量自身师资条件能否支撑拟建平台的课程开设,第四要保证建立的实验平台能在硬件开发能力、软件开发能力和通信设备实际维护能力等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1.与思科公司合作建设数据通信网络实验室

与思科公司合作建设实验室首先得从思科的捐赠战略说起。1997年思科公司针对全球网络技术人才短缺,制约着互联网和工业的发展的现状,设计了一个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课程,进行网络管理的培训和认证即思科网络学院项目。这是思科公司利用自己独有的资源和专业,以及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创建了一个慈善项目。思科公司还为网络学院的毕业生建立了一个全球性的就业机会数据库,创造出一个更具效率的就业市场,这给思科所处的组群、毕业生本人和他们所生活的地区都带来了好处。通过切切实实的改善竞争环境,而不只是简单地捐钱赠款,思科在国际上赢得了对该项目的肯定,在员工中激发了由衷的热情和自豪感,在合作伙伴中得到了良好的商誉,在慈善事业中奠定了领导者的地位。

了解到思科公司上述战略意图,2005年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刚成立,我们就开始与思科公司洽谈申办思科网络技术学院事宜,2006年5月长沙学院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正式成立,同时获得了思科公司的实验室设备采购优惠,其中设备价格优惠30%,国家税收优惠15%。当时我们采购了部分安全路由器、语音网关、语音服务器、交换机、无线交换机、无线路由器、防火墙、安全自适应模块、入侵检测系统等设备,为学院节省了大笔开支。2007年我校成为思科网络通信设备在湖南地区的首家受赠高校,其中受赠的硬件设备有6台路由器,6块广域网模块,3台交换机,2台无线路由器等,市场价值2.9万多美元;受赠的软件授权有中文电子教材、辅助教学软件、项目支持、认证费用、教师培训费用等,价值10万美元。

思科数据通信实验室的建设和思科网络学院教育项目的引入,为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等各方面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2.与中兴公司合作建设在局运行通信网络实验平台

2006年6月,中兴通讯学院成立了近30人的网络通信(Nc)教育项目组,开展了促进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改革的NC教育研究探索,专门面向高校通信专业的学生进行“中兴通讯NC工程教育”。中兴致力于同高校合作开展专业共建,向高校输出中兴通讯学院的企业培训资源,实现在大学校园里的企业化训练过程。

中兴推出的在局运行通信网实验平台选择了大规模的程控交换机,GSM、3G移动通信设备,SDH光网络传输设备、智能网设备等。这些设备设充分结合了当前主流通讯技术及典型工程应用,模拟了真实的在局运行环境,能够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通信专业工程教育。该实习平台在“程控交换”、“网络交换”、“智能网”、“传输网”、“移动网”等方面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实践环境,为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手段。

我们抓住中兴通讯大力推行中兴NC工程教育的机会,根据学校实验室建设情况和建设规划于2007年先期建设了光传输实验平台和程控交换实验平台,获得了中兴设备优惠和部分NC教育资源。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在局运行通信网络实验平台的实习,学生所学习的知识点在实习过程中交织使用,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最终达到了对整体专业技术的综合理解,并具备了针对此类系统的上岗工作能力。下一步我们还将建设智能网实验平台和移动通信实验平台。

二、请企业培训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教师拥有企业培训师不具备的卓越授课经验和深厚的理论知识修养,但企业培训师有大学教师需要学习和转化的特质:教学内容的工程化、教学方式的互动化、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大学校园里的企业训练是工程教育的最高境界。现代工程教育改革中,师资和设备平台是两个基础要素。只有具有实际工程技术的教师,才能够开展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和设备投入相比,师资培养的投入产出是最高的。

自本专业成立起我们就非常重视与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培养师资,大力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2005年有2名教师去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参加思科网络工程师培训,2006年有1名教师去中兴通讯学院参加程控交换培训,2007年有1名教师去中兴通讯参加督导师培训,2008年有2名教师去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参加思科网络工程师培训,2名教师到中兴通讯学院学习光传输和程控交换技术,2009年又派出2名教师到中兴通讯公司学习3G移动通信技术。培训归来的教师在教学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三、引进企业教材和教学监控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一些知名通信企业有很好的企业培训资源包括反映通信前沿技术的课程,先进的教学、实验方式和具有学习、作业、在线考试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他们合作可以提升教学总体水平。

1.引进思科公司企业教材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是思科公司集结世界顶尖网络技术专家和资深教育家共同开发、编写和制作的,而且每三个月更新一次,以适应数据通信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思科公司现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网络教学体系,既有网络教材,又有现场指导的教师,完善的互动功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

2007年我们将思科公司的网络技术课程纳入到教学计划中的选修模块,并且使用了思科公司的学习、作业、在线考试和质量监控模块;在课程开始的时候我们把学生注册进他们公司的教学平台,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在网上完成思科公司提供的一整套教学训练,有理论的也有在线的实训,还可以在网上参加在线课程的学习,进行相关资源的下载等。通过近4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一引进形式对学生的帮助很大,他们的学习兴趣倍增,学习积极性高涨,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大幅提高。

2.引进中兴公司企业教材

在校企合作中,中兴通讯NC教育吸收教师进入中兴通讯NC课程开发团队,开展适合本科和高职高专的NC教材编写合作:提高教材的职业针对性,在知识架构中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职业知识教育和足够的职业技能训练;提高专业教材的技术性,大幅减少技术理论和概述性介绍,课程体系的设置采用“理论够用原则”;从2007年开始实施模块化的课程设计,目前新课程的开发平均仅需不到1个月的时间,保持教材内容对新技术的跟踪性,有效解决讲述前沿技术的难题;开发的教材具有很好的可读性,极大地促进了教学和学习效率,课程体系反映了专业技术体系,而不搞人为割裂。

2008年我专业开始在光纤通信、程控交换、移动通信等课程教学中部分讲授中兴公司的企业课程内容:2010年“SDH原理与技术”、“程控交换”这两门课程,全部使用了中兴公司的企业课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企业教材的引进,学生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还可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参加思科公司的CCNA认证和中兴公司的NC认证等职业资格认证。

四、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提高学生就业岗位适应能力

实习基地建设,是进行实践教学的根本保障,是学校事业发展和实现办学目标的需要,也是学校与社会、企业互动的需要。稳定的实习基地是专业实习的质量保证,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8年,我们与中国联通长沙分公司、湖南思科系统公司、曙光集团等签订了长期毕业实习协定,实现了顶岗实习,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为达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培养目标,强化职业工程教育,有效利用各方资源,开展了多模式的校企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与思科公司合作,建立了思科网络学院,获得了思科公司上百万元的软硬件捐赠及思科公司的网络教育资源。

与中兴通讯公司合作建设了光传输、程控交换等通信工程综合实验室,获得了中兴公司的设备采购优惠和中兴NC教育资源,大大加强了通信工程的实践教学和学生的能力培养。

在中国联通长沙分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实现了顶岗实习,提高了学生就业岗位适应能力。

教师通过企业培训成了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本专业现有5名教师获得中兴公司的NC认证证书,2名教师获得了思科公司的CCNA认证证书。

在教学中引入思科公司和中兴公司的企业教材及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不但通过了学分考试,而且有部分学生还取得了思科公司的CCNA和中兴的NC职业资格认证证书。

参考文献:

[1]张林娜,周琦,威树俊.“3+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途径[J]科技创新导报,2010,6:199.

[2]吴晓燕.思科网络学院:捐赠与战略的最大融合[N], 中国经营报,2006-05-27.

[3]李俊杰.从中兴通讯的人力资源战略谈IT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09.9:50-54.

[4]赵听,宿林林.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5:25-26.

[基金项目:长沙学院教改项目重点项目,项目编号:48040-90725]

[责任编辑:文和平]

作者:刘光灿 张刚林 黄飞江 陈威兵

第五篇:无线通信原理课程的本科教学实践与探索

【摘 要】现在的无线通信技术进步很快,论文先是分析了教学课程与教育经验,总结了这门课的优势和特征,在这个的前提下给出能够提升教学水平的解决措施,希望能给该行业带来一些借鉴价值。

【關键词】无线通信原理;本科教学;实践探索

1 引言

无线通信在目前的信息行业中属于进步最大、应用最广泛的课程内容,所以高等学校,特别是通信院校,需要持续推出和这个范围匹配的专业型人才,才能有效解决无线通信技术改革创新问题。《无线通信原理》该门学科内容已经在我国高等院校的众多通信和信息工程相关学院中安排上了,其中包括无线通信技术与组网等基础性的含义与理念。通过双语教学,学生可以全方位了解无线通信系统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还能让自己更加理解相关的英文专门单词,提高学生阅读与自己学习文献资料的水平能力。课程的本质在于表述教材中的课程内容与内在涵义与思维方式。通过对比和国外比较成熟优秀的教材内容,可以选择性价比最高的教材,需要全面的内容、讲解循序渐进、内容深入浅出。因为每门课的课时都有限制,因此授课时,建议精简与适当取舍教材内容[1]。自从开课来,相关教学人员需要密切追随技术进步,适当修订教学大纲及其内容。现在该门课程主要包含的内容有以下五个部分:无线通信的进步与技术规范、蜂窝的概念,即系统的设计基础、无线电传播的发展历程与无线通信的相关接入技术。

2 课程的特色和难点

经过多次的教学尝试,还有和学生保持沟通交流,教师应该逐步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同时总结该门学科特色和难点如下。

2.1 专业性强

无线通信在通信行业中十分重要,要求学生要有很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全面了解信号和系统、通信概念的基础性理论,结合无线通信都是比较特殊的,即通过电磁波这样的媒介,空间里面信息传输,所以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电磁波传播知识基础。

2.2 理论性强

与有线通信比较而言,无线通信的传输信号因素更加不确定,构建的数学模型用到的分析与变换手段十分烦琐,所以学习时经常发生不少很复杂的数学推导公式。从另外的角度来看,经常需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分析与掌握信道与信号的特点。所以学生自己一定要有比较扎实的数学知识理论基础。

2.3 物理性强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原理与物理量价值都很显著,学习时需要用心品味、认真理解。特别是工科学生学习时,不光光只完成代公式的计算,这是远远不足的[2]。学习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根据解题思路。就像网络设计与规划蜂窝系统,怎样才能降低相同频率造成的干扰因素、设计中继规模等,大多数都离不开现实的工程状态。因此,结合现实中的应用环境、事情与项目成果,是很必要的教育过程。

2.4 双语教学

教学内容不仅难,双语教学的方式更是增加了这门课程的难度。不过想到无线通信这门课程的知识内容本来就很前卫,所以仍需要坚守内心,同时每学期新开课时,需要向学生完美地补充说明,让学生可以发自心底接受这一现实。教学时,需要由点及面、综合学生已经知悉的知识理论,尽可能通过通俗明了的英语解释专业词汇,不排斥通过双语的详细解释。同时选择英语课件,作业和考试都可以是英语的,加强互动沟通,让学生喜欢上双语教学。

3 教学组织活动及改革

在无线通信原理这样的双语教学中,也需要考虑英文原版教材的选择。如果教材选择得好,内容丰富,可以由浅入深地讲述无线通信的知识基础,尽可能通过通俗的英文表达与公式解释清楚,因此,非常匹配初学者的自学要求。同时,对上这门课的老师来说,这门课的教材主要面向对象是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所以也需要思考怎样精选章节内容,同时还能展现课程的整体性。另外,快半数的中英文混杂表达还是很难。对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直接在大三就通过原版教材来学习,还是会感到很大的压力。学生应该在一个学期的短暂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相关专业知识。所以,每门专业课的上课时间需要保证有四个课时。那么,相关学院需要在这样的课程里面引进教学活动相关理念,从而推动改革教育活动。这门课程在教学中提出了一些基础性要求。如学习英语原版教材内容,全方位了解无线电传播、信道建模与关键技术,清楚无线通信的工作原理与大致构造,还有相关工程设计,更加了解以后无线通信的接口规范及无线通信的进步方向。

3.1 实验内容的选取

实验内容和课堂教学彼此成就,互为表里。该门课程接触到的内容大致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无线通信的进步及技术规范;二是蜂窝的涵义,也就是系统设计的基础;三是无线电传播的路径损耗;四是无线电传播的小尺度衰落模型;五是无线通信的多种接入技術。上述部分彼此看似是不想干的,其实又离不开彼此。该门课程紧扣干扰与衰落,将其作为教学内容的关键词。无线信道是很随机的,因此,建立传播模型涉及的问题很复杂,而且要求很高的数学与信号系统相关知识[3]。课程中会出现不少公式,这是大多数学生最头疼的,教学效果不是很好。首选的实验内容为建立无线电传播模型,通过该实验,将抽象变形象,设计目标也会更加生动。

3.2 实验的设计

3.2.1 选择实验项目

课程老师为帮助学生理解信道的分类和特征,觉得即便信道建模已经足够完善,就像比较普遍的Clark模型与Jakes模型,却并不适合直接用在实验教学上,因为太过理论化。

3.2.2 选择实验设计工具

考虑到授课对象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大三学生,已经比较了解相关软件如何应用。设计实验时考虑到相关软件的特质,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自己实践,编写程序、调整参数,及时提出解决措施。通过软件设计数组、处理信号,语句简单高效,程序框架明确,还保障了程序的延续与扩展。

3.2.3 设计实验内容

第一步,路径损耗。即建立地面反射模型,变为发射信号,观察信号幅度的波动因为时间与距离变化而变化。第二步,多径效应。设计发射信号波形,确定参数,清楚信号失真和多径延扩展有什么联系。第三步,多普勒效应。变更移动快慢,观察信号变化规律,因为多径效应,造成随机频率。第四步,分类信道[4]。变换参数,总结信号衰落的因素与分类信道。

4 综合应用教学方法

4.1 借助软件仿真进行课堂演示

无线通信原理知识有不少概念,有的很形象,学生有时候无法理解完全。所以,利用相关软件演示问题,让学生更有共鸣,可以更加直观清晰地理解概念。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困惑,教师根据学生的困惑,通过相关软件开始仿真。在蜂窝通信系统的固定频段中,模拟四种完全不一样的无线电波传播信道。平均时延扩展分别是,t1=0.2μs,t2=1μs,t3=5μs,t4=20μs,才有了对应的无线信道特质。利用对比仿真的实验结果,数据显示:信道特性和平均时延扩展息息相关,后者越大,前者波动越剧烈、越不稳定。信道带宽与平均时延扩展呈反比关系。数据显示:当t1=0.2μs时,可达到一定的数量级,在这个范围里面信道幅频都很好,波动不明显,同样,t2=1μs时,范围只有1Mhz[5]。不难看出,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掌握多径时延扩展与信道特性波动的联系,同时理解相关概念。教材上原本是枯燥无味的文字,此刻生动形象,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教学活动也更加轻松有趣。另外,相同的情况,介绍多普勒效应等比较抽象的含义时,也可以通过上述编程方式得到仿真结果,再演示与对比。尽管这样扩张了备课任务,但该方法可以让人不再困惑,可以更方便解决问题,非常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平。

4.2 结合实际案例帮助理解

工科学生的专业课,不能只看重课本知识,这样会和社会脱节,知识浮于表面,学生会感到印象不深刻。授课时需要将工程经验与项目成果加入教材内容中。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困惑,我们根据学生的困惑,通过相关软件开始仿真。对于如何开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通过不停地探讨分析,总结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法[6]。不仅要有机结合教学手段,多启发互动、提出问题与加强协作,还需要及时更换新方法。把学习和亲身事情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该方面的知识印象深刻,还能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主动要求创新。

5 结语

无线通信原理课程和现实中的应用息息相关,开设了该门课程之后,学生普遍觉得受益匪浅。不管以后要继续学习,还是决心走入社会,对学生都有着重大意义作用。未来教学时,需要继续深入提升教学质量,扩张更多的实验与实践内容,加进更合适的教学手段与方法,达到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为无线通信行业培养出可塑之才。

【参考文献】

【1】卢敏,孟庆民.《无线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南宁:高教论坛,2018(2):59-61.

【2】夏平,覃琴,万均力.“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8(4):114-116.

【3】陈朝.MATLAB实验仿真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5):92-95.

【4】宋铁成.“通信原理”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5):95-96.

【5】Theodore S.Rappaport.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6】张辉.通信原理教学改革探讨[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9(12):75-79.

作者:李娜娜

上一篇:安全管理施工论文下一篇:材料化学专业导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