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经济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 逐渐进入中高速发展的新常态阶段, 学者们指出, 新常态是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 是我国经济不断提升增长质量的必经阶段。同时, 十九大中指出在进行现代经济体系建设过程中, 创新驱动是一个较为重要的方面, 而科技创新是其重要支撑点, 科技创新政策的不断推出和实施对我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河北省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都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时期, 综合国际环境及自身发展现状, 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 京津冀地区应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深刻反思该区域的科技创新思路、方式, 重新梳理科技创新的特征和路径, 深入挖掘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 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科技创新进行了探究, 而在研究角度方面, 学者们多数进行了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相关性的研究, 如纪玉山、白俊红等实证分析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也有学者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角度展开分析, 分别研究二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较少研究以京津冀为区域, 分析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之间相关性。

一、京津冀科技创新现状分析

首先, 该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 但是区域间协调性较差。京津冀地区技术成果成交额是长三角成交额的4倍, 是珠三角的7倍, 但是三地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极度不平衡, 北京的成果转化能力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0倍, 并且显著高于天津和河北;而河北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还不及全国水平的11%;另外, 北京的创新成果向津冀地区流动比例不到10%, 因此京津冀科技成果的转化体系尚不健全。其次, 随着科技投入的不断增加, 其对经济增长贡献力不足。三地的R&D经费投入经费差距并不大, 但是每个地区科技投入的着重点有所差距, 北京更多地投入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 而津冀地区更多地关注企业的科技试验发展情况;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有所不同, 北京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的70%以上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以及重大产业等领域的科技创新都亟须突破。最后, 虽京津冀总体科技人员数量庞大, 但是区域分布不均衡。按照每万人R&D人员数来说, 京津冀地区的整体水平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但是R&D人才分布极不均匀, 北京的每万人R&D人才数是河北省的9倍多, 中高层人才差距更为明显, 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等北京人数远远高于河北省。因此, 三地中无论科技人才数量、质量还是构成, 北京都具有绝对优势。

二、京津冀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一) 科技创新影响京津冀经济增长的阶段性特征

创新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不仅是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 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经济增长根据不同方式、模式以及动力, 可以分为不同的增长类型, 其中根据增长方式可分为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 根据增长模式可分为要素和创新驱动的增长, 根据增长动力不同又可分为劳动力驱动、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等增长。京津冀在不同发展时期, 根据不同时代发展, 经济增长方式、增长模式和增长动力都在发生变动, 各个阶段特征也有所差异。改革开放以后,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断显现, 京津冀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 增长模式也显现出创新驱动的发展形势, 而增长动力不断被创新驱动所取代, 所以阶段性不同, 经济增长特征也有所不同。

(二) 创新驱动成为京津冀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以及劳动力、资源等成本的增加, 京津冀经济增长成本在不断上升, 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水平低端、资源浪费等问题的不断突出, 使其发展瓶颈逐渐显现, 因此, 京津冀必须加快科技发展, 提高其创新能力, 以避免经济发展进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党的十八大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 并且认为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创新驱动为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力, 为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同时也为其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提供新道路。党的十九大也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所以京津冀更应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为未来创造经济发展新辉煌提供有利条件。

(三) 创新驱动对京津冀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首先, 创新驱动对京津冀经济增长效率的影响。全面实施创新驱动过程中, 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提升, 逐步完善创新体制;各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将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带动其产出水平提高;同时, 创新驱动可以推动技术进步, 改善传统技术, 挖掘新增长动力, 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其次, 创新驱动对京津冀经济结构的影响。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推进技术进步, 新技术、新产业层出不穷, 而一些落后技术和产能会逐渐被替代、被淘汰, 使得京津冀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 进一步促进该区经济的高效增长。最后, 创新驱动战略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不仅实现了技术创新, 还带动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技术创新从一定程度上改进生产技术, 使得生产朝更有效率的方向发展, 提高经济效益,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不仅改进技术水平, 还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科技创新促进京津冀经济增长的途径分析

(一) 大力培养科技创新意识

根据十三五规划, 科技创新为发展核心, 并将创新作为发展几点, 全面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业中的引领作用, 并且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强调, 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实现提升整体科技创新能力。因此, 为响应国家号召, 京津冀特别是河北省应大力培育科技创新意识, 政府部门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并且加强对企业和社会创新理念的宣传, 在区域内营造出创新的社会氛围, 以此打造创新型地区、创新型省份。

(二) 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

首先, 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的研发投入。政府投入的加大不仅能从一定程度上直接支持科技创新活动, 还可以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因此, 加大政府对科研经费投入的同时, 优化其投入结构,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河北省与京津地区相比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较低, 因此一方面, 政府应关注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开发的财政投入, 政府的融入不仅能够减少企业进行相关领域研究的资金负担, 还可以调动企业积极性;另一方面, 基础研究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源泉, 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不仅可以提高区域内原创能力, 也能提升企业对科技成果接受力。其次, 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在进行科技创新过程中, 不仅需要政府资金的投入, 也需要企业自身不断创新;企业建立自身的科研机构后, 政府给予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和贷款贴息的优惠政策, 充分调动企业创新积极性;另外, 加强校企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让企业真正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 实现共赢。

(三) 创造科技创新的优化环境

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环境时, 应从软硬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 科技创新能力的发挥需要良好的人文环境, 而人文环境优化可培养出优秀的科技创新人才, 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竞争的环境, 提倡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结合媒体宣传科技创新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贡献, 让科技创新人才感受到政府、社会的重视。另一方面, 营造相关硬环境, 包括加大对先进仪器和设备的投入、建立设施齐全的实验室或研究中心、加大电子图书类经费的支出以及培育一批综合性强的科技服务机构。

摘要: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科技创新政策的不断推出和实施对我国提升经济增长质量、雄安新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河北省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都具有很强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京津冀科技创新现状, 发现其存在问题, 其次分析京津冀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 最后提出解决途径。

关键词:京津冀,科技创新,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 盛亚, 孙津.我国区域创新政策比较——基于浙、粤、苏、京、沪5省市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3 (3) .

[2] 吕燕.科技创新政策评估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 (19) .

[3] 肖士恩, 雷家篌, 刘文艳, 等.科技创新政策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初探[J].中国科技论坛, 2003 (5) .

[4] 彭富国.中国地方技术创新政策效果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3 (3) .

[5] 匡跃辉.科技政策评估:标准与方法[J].科学管理研究, 2005 (6) .

上一篇:地热生产大数据的精细化管理下一篇:基于信用评估的甘肃用电客户信用等级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