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2023-02-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间的流逝很快,我们在季节的变化中,也积累了众多工作佳绩。回首看不同阶段的工作,个人的业务水平也有着提升,为了更好的了解自身工作水平,可以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工作总结及思考

摘 要 开放教育的学籍管理是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从入学注册在学信网生成学籍开始,到满足毕业条件获得毕业证书,甚至包含了毕业后的相关证明材料开具都离不开学籍工作,其涉及内容多,工作量大,应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合理人员安排,提升工作责任感,文字化工作总结经验,改善工作工具性能,以提高学籍管理质量,服务于办学质量的提高,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

关键词 开放教育 学籍管理 教務平台

1 开放教育学籍管理工作

学籍管理工作是全过程参与到开放教育学生的管理中的,从满足招生入学条件的新生在学信网注册生成学籍的时刻起,到学生毕业,拿到毕业证书完成这一阶段的开放教育,甚至到毕业后各种证明文件的开具工作都和学籍密不可分。

以开放教育使用的cps1.0版本的教务平台为例,学生在学信网生成学籍开始,按照其管理过程学籍工作包含了:学生学信网相关信息接收到教务管理平台,如学生的学号、考生号、个人信息等;学生个人基本信息的更动,如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民族等;按照专业规则为学生进行课程注册,在教务平台选课,并通过考核才能获得相应学分,总学分达到专业规则要求的相应分数后方可申请毕业;各种原因造成的学籍异动,如转学、转专业、退学等;毕业审核及毕业证书的发放,学习中心为满足毕业条件的学生在教务平台提出毕业申请,省校平台进行毕业初审,中央平台进行毕业终审,通过终审后制作下发证书;制作合作高校学历花名册、成绩册,有学生申请合作高校毕业证书的情况,需要制作相关的花名册和成绩册以备高校盖章办理毕业证书;办理学籍延期,开放教育学籍有效期是8年,如学生满足八年有效期仍未能顺利毕业,可以办理学籍延期,将学籍延长到9年;处理学信网零散信息上报,时常会出现需要人工重新补报学历相关信息到学信网;学生需要的相关证明材料的出具,如成绩单、在读证明、学生遗失毕业证书后办理毕业证明书等;联系网考办修改统考网照片,开放教育学生在总学分满足毕业的条件下,需要通过统考才可以拿到毕业证,统考网由学生自行注册打印准考证等,会出现电子照片需修改的情况。

2 学籍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因学生基本信息录入错误申请信息更动的占比高。学生的信息除身份证号是由机器读取采集外,其他包括姓名、性别、民族等信息都是招生人员根据报名登记表手动录入到招生系统,报名登记表由学生手填,会出现因字迹模糊问题或是录入失误的原因出现偏差造成在学信网和教务平台学生基本信息错误,每学期提出申请信息更动的数据中约半数都是报名注册时录入错误造成的,需要重新提供材料上报办理信息更动,导致一定程度人力资源的浪费,影响工作效率。

近几年毕业生照片未上学信网情况增多。很多开放教育的学生毕业后联系班主任反映学信网查不到学历信息,经教务平台查询了解几乎都是学生学历信息已上报到学信网,但是缺少学历照片。学历照片是图片社统一采集上传到学信网,与开放教育总部上传到学信网的毕业信息相关联,之所以出现无学历照片的情况是两者未成功关联,关联所对应的唯一信息是考生号,也就是说在学生做毕业照片采集时未能同时上报考生号。零散上报学历照片是需要人工逐个上传到学信网上的,对照片的大小、格式、底色等都有要求,如果出现大量的照片未上学信网的情况,对于审核和上报都是非常大的工作量,容易留给学生产生不负责的印象,对业务管理和相关流程不熟悉,造成学籍工作服务不到位的情况。

学籍管理业务培训效果不理想。省校每学年或每学期都会开展学籍管理的相关培训,而往往培训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回到工作岗位时才发现各种困惑的问题,甚至来参加培训的并非学籍管理人员,导致培训过的内容,需要电话或网络再询问,出现针对个人或个机构的再培训,由高效集中培训,变成一对一的单独指导,省校的学籍管理人员疲于反复低效的应付回答基础问题,影响正常工作安排,出差来参加省校的业务培训也就失去了意义,同时浪费了公共资源。

对学籍管理不够重视。要清楚的认识到学籍管理事关学生切身利益,需要管理人员工作缜密高效且极其认真负责,当前多数学校学籍科管理人员配备不足,工作量大,时间仓促,时有加班情况发生,同时也难以保证工作质量,更何谈员工的科研创新、成长发展,长此以往也难以留住优秀的有经验的学籍管理人员;很多学籍管理工作如何开展都是依靠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的,没有形成适应自身情况而制定形成的管理手册或实施细则,当发生人员变更时,交接工作难以去报充分、准确,新员工上岗进入角色慢,缺乏系统了解和学习,办理业务时,只能就此事论此事,不能系统的找到问题原因,不能根本性解决问题,难以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事,而前辈宝贵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同样难以传递下去,更何谈完善工作、提出创新与改革。

教务平台响应迟缓。开放教育的每个省校有自己的服务器以存放教务平台数据,教务平台的响应速度就决定了工作办理时间的长短,目前开放教育多数使用的是cps1.0系统的平台,部分省校教务平台做毕业审核等需要调用大量数据的情况时,平台速度缓慢,一次响应时间需要三到五分钟甚至更久,偶尔还会发生响应中断的情况。毕业审核在每学期初的毕业工作中是需要反复进行、频繁调用大量数据的一项业务,学生是否满足毕业条件,能否提交毕业申请,都要依据毕业审核的结果,平台响应速度决定了毕业审核工作的效率,决定了毕业工作的效率,响应缓慢会影响毕业工作的平稳有序的开展,消极化学期初学籍工作高压下的工作人员。

3 关于完善学籍管理的思考

服务意识先行,提升责任心。习总书记曾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在食物中,自然而然的吸收。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以身作则的落实到服务学生的工作中去,落实到行动中去,心系学生,时刻牢记作为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思考我们在为谁培养人,要培养怎样的人,把事关学生切身利益的学籍工作的服务意识提高,做好向学生传达学籍工作的重要性,系统的指导其各阶段材料上报工作,耐心专心专业于学籍管理,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培养个人素养全面发展。

强化学籍管理重要性,规范学籍管理安排。学籍管理质量的保证是办学质量的基石,事关学生根本利益,从入学到毕业拿到证书都与学籍管理密切相关,不容马虎,不得懈怠,学籍的任一环节出现失误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无法按时毕业的情况。为解决工作量大忙中出错的问题,可以从调整学籍整体工作安排和人力配备方面入手,將工作时间段的长短与教学安排、学生数量形成相应的比例,人员安排上也应该与工作量想匹配,注重员工晋升渠道和个人发展方向,并引进择优奖励的培养方式,既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又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人利益。如招生系统填报学生信息失误率高,可以在学期初安排专人在学生信息录入系统后,进行报名登记表和系统内的学生信息核对,及时发现错误,让问题止于开始。

制度化管理学籍,有效执行工作纪律。开放教育有一系列教学教务管理手册,其中包含了学籍管理工作手册,有管理工作指南及教务平台的操作流程,每个落实教学的办学实体都应该结合学籍管理工作手册因地制宜的制作符合自身特点的学籍管理办法,固化业务办理流程和办理方式,突出工作重点及注意事项,作为业务指南每学年根据开放教育新的管理安排计划更新调整修订,在形成完善的工作指导依据的前提下,便捷化员工,定制化服务自己的学生。规范化办理要求,强化工作纪律。按时按要求完成工作,不拖延、无私心、高标准严要求,始终把提高业务水平和立德树人放在第一位。如规范化培训流程,可以要求被培训者在结束培训后,分享培训内容及学习收获,以确保培训效果,调动员工的参与度。

积极处理问题,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式。系统了解和学习学籍管理业务,对于时常发生的问题或是突发情况,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结合工作经验,找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添加到学籍管理手册中去,避免同样的事再次发生同样而影响工作进度产生无效抱怨,让宝贵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方法传递下去,让工作更加高效,让使用手册更加完善,节约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让员工从繁琐低效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 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业务,提出创新与改革,助力于员工个人发展。如近几个学期办理的学信网照片零散上报工作增多,究其原因是图片社上传的电子照片和开放教育总部上传的电子注册证号发生关联的关键信息发生了变化,现在是通过考生号替代早前的学生号作为关键信息关联,但是很多学习中心并不知晓,采集毕业照片时未能同时上报考生号造成了照片匹配失败,找到原因后扩大这一情况的宣传,传达进行毕业照片采集时需同时提供考生号的业务新要求,并形成经验总结,作为学籍工作常用问题指南的一部分传递下去。

完善教务平台性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在人力配备齐全、工作安排合理、熟谙管理流程和完善学籍业务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工作效率的提升则主要依托于工具完善即教务平台的高性能,从硬件上来说确保服务器的配置满足使用需求,从维护上来说要配备相应的技术维护人员,能够让系统在保证教务平台账户和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平稳持续工作并能够快速处理数据及响应用户操作。

4总结

通过提高对学籍管理的重视,不断完善学籍管理的工作方式,固化流程,形成规范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工作才具有高效性、可传递性和规范化,并以学生为本,注重管理质量,全心全意为学生利益服务,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的同时落实三全育人,即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学籍管理的全过程中去,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群等.开放教育学籍档案现状调查分析——以海南电大为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3):7-11.

[2] 姚苏芮.开放大学环境下学籍管理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3(23).

作者:姜澜

第2篇: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提升的路径

【摘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愈来愈强调对内心世界的丰富和精神文明的增强,愈来愈重视教育对人的教化作用。尤其是近几年我国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过程中,逐步加强了对于高校教育的管理。高校教育的管理是我国教育的改革的一个指向标,代表了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整体水平。然而,在这个重要环节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成败与否。本文将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的重要性出发,进一步分析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现状,从而对提升工作绩效提出相应建议。

近些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已取得了不少的优秀成果,尤其是在高校管理这一方面,然而,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仍然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想提高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效率,首先要从加强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入手,下面我们先探讨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而后分析其现状及问题,最后提出相应意见。

一、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对提高高校教育管理效率的重要性

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是指在我国高校中从事教育管理的高校工作人员,依法按照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对高校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做出相应的执行、监督和指导。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在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中充分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规章制度是白纸黑字的成文规定,它能否起到规范、约束、推进和提升的作用,绝大部分取决于工作者如何去贯彻落实和执行。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若不能完全理解和吸收高校教育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若不能严格执行高校教育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我国高校教育管理高校工作者若不能在实践经验中不断丰富和创新高校教育管理的各项政策措施,那么政策措施只是毫无意义的文字而已。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绩效意味着他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做出的贡献,是对工作者工作的一项肯定和判断,是鼓励其不断进步的动力,也是对其他工作者工作方向的指向标,是完善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的现状及问题

1、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态度懒散

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它是一项工作,但它又不仅仅是一项工作,它关系着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质量,关系着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及效率的高低,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起其工作的重要性。然而,在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团队队伍中,虽不乏有很多优秀的管理人才,但是也存在不少管理工作者对于工作的态度极度懒散,他们把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当成一项维持生存的工具,而不是一项可以为之持久奋斗的职业;他们把对学生的教育当成一种机械的宣读,他们自顾自的填满课堂的时间,全然不顾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质量是否优质,极大地降低了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效率,不利于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2、我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绩效奖惩体系不完善

奖惩机制在任何一家企业或者单位都是有极其重要的存在必要的,没有奖惩的存在,就相当于没有任何约束,缺乏管制,一方面,人们没有想要变得更好的支撑;另一方面,人们也不会因错误而受到惩罚而恶性循环。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绩效奖惩体系不完善,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意识不到工作中对错的判决标准,什么是对的值得表扬和鼓励的、什么是错的应该得到评判和惩处的,工作者对这些感到麻木,从而不断降低对自我从业的标准,从而导致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水平的不断下降。

3、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能力良莠不齐

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决定着其是否具备提升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可能性,其工作者的工作能力越强,提升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其工作者的工作能力越弱,提升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可能性就越小。在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团队中,工作者工作能力良莠不齐,有些工作者受过优良教育且自我修炼程度高,而有些工作者则只是受过普通教育,不同的教育背景决定着其对高校教育管理方式方法的不同理解,决定着其采取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差异,差异性有可能带来分歧和争吵,会影响整个管理团队的凝聚力,造成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质量的下降。

三、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提升的路径

1、从根本上扭转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态度

意识影响着人的行为,行为反映着人的意识。要想使得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绩效得到提升,就要从根本上扭转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态度,为他们树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荣辱职业道德观,以工作懒散为耻、以工作严谨为荣,把学生知识的习得、人格的培养作为自己工作的重心,从学生的利益出发,注重自己课堂质量,努力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从而提升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的绩效水平。

2、完善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体系

完善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体系,建立成体系的奖励、惩罚标准和措施,以量化的方式对工作者的工作进行数值计算,以数值的高低来决定工作者工资数量的多少,平衡好奖励和惩罚之间的关系,既要达到激励的作用,又要达成警示的目的,从多方面规范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从而提升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绩效。

3、整合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工作能力

设置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准入标准,无论是从工作者的工作年限上,还是从工作者的学历与教育背景上都设定一定的门槛,严格对准入门槛进行一定的监督和审查,从根源上提升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资质,净化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团队,整合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资源,提升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能力水平,从而推动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开展。

四、总结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也日益得到重视,但是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绩效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必须要直面这些问题,然后不断的修正它,通过工作者思想意识的培养、绩效体系的完善、工作者资质的整合等方式,不断提升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工作绩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道路是坎坷的,但是未来是光明的,我们要坚定信心,推动我国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进步。

作者:张喜林 崔雪梅

第3篇: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遵循

编者按: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推动形成全党从严从实抓党员教育管理的良好态势。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条例》共10章46条,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作出基本规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总结吸收实践创新成果,对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方式、程序等作出规范,是新时代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遵循。《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实现党伟大执政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个党员都必须按照党章要求和《条例》规定,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严格贯彻执行《条例》,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防止形式主义。

为了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深入领会《条例》精神,全面掌握《条例》内容,严格执行《条例》规定,本期推出《条例》主要内容图解。

总则

一是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党内法规,制定本条例。

二是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党组织应当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引导党员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党性,提高素质,认真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教育、管理、监督、服务相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增强党员教育管理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建设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的党员队伍。

遵循原则

◇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将严的要求落实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接受教育管理。

◇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突出党性教育和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党员遵守党章党规党纪,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注重党员教育管理质量和实效,保证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强分类指导,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党支部直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作用。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首要政治任务,引导党员充分认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自觉学懂弄通做实。

2组织党员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基本精神、实践要求,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增强政治自觉、理论自信、情感融入;建立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心内容的党员教育教材体系。

3教育引导党员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

4坚持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组织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采取集中轮训、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理论宣讲、组织生活、在线学习培训等方式,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长效机制,推动党员学深悟透、入脑入心。

5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引导党员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增强过硬本领,做好本职工作,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6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坚持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全面学、系统学、贯通学、深入学、跟进学,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主要方式

党支部应当运用“三会一课”制度,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教育管理。

党员应当按期参加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和上党课,进行学习交流,汇报思想、工作等情况。

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参加双重组织生活。

党支部应当每月开展一次支部主题党日,贴近党员思想和工作实际,组织党员集中学习、过组织生活、进行民主议事和开展志愿服务等。

党支部每年开展1次民主评议党员。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民主测评的程序,组织党员民主评议。党支部委员会会议或者党员大会根据评议情况和党员日常表现情况,提出评议意见。

民主评议党员可以结合组织生活会一并举行。

基层党组织应当注重分析党员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党组织负责人应当经常同党员谈心谈话,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市、县党委或者基层党委每年应当组织党员集中轮训,主要依托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基层党校等进行。

根据事业发展和党的建设重点任务,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中心工作和党员实际,确定培训内容和方式。

党员每年集中学习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32学时。

党组织应当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组织党员认真参加党内集中学习教育,引导党员围绕学习教育主题,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查找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省级党委、行业系统党组织可以根据党员思想状况和党的建设需要,适时开展专题学习教育。

党组织应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不同群体党员实际,通过树立、学习身边的榜样,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开展设岗定责、承诺践诺等,引导党员做好本职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创先争优,在联系服务群众、完成重大任务中勇于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來、危急关头豁得出来。

鼓励和引导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党员应当积极参加党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也可以自行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党组织应当坚持从严教育管理和热情关心爱护相统一,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上激励关怀帮扶党员。

针对老党员的身体、居住和家庭等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方式,进行教育管理服务,组织他们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发挥力所能及的作用。

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身患重病甚至失能的党员,组织活动和开展学习教育不作硬性要求,党组织通过送学上门、走访慰问等方式,给予更多关心照顾。

党员教育基本任务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教育。

二是突出政治教育和政治训练。

三是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教育。

四是加强党的宗旨教育。

五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六是开展形势政策教育。

七是注重知识技能教育。

党籍和党员组织关系管理

经党支部党员大会通过、基层党委审批接收的预备党员,自通过之日起,即取得党籍。

对因私出国并在国外长期定居的党员,出国学习研究超过5年仍未返回的党员,一般予以停止党籍。停止党籍的决定由保留其组织关系的党组织按照有关规定作出。

对与党组织失去联系6个月以上、通过各种方式查找仍然没有取得联系的党员,予以停止党籍。停止党籍的决定由所在党支部或者上级党组织按照有关规定作出。停止党籍2年后确实无法取得联系的,按照自行脱党予以除名。

对停止党籍的党员,符合条件的,可以按照规定程序恢复党籍。对劝其退党、劝而不退除名、自行脱党除名、退党除名、开除党籍的,原则上不能恢复党籍,符合条件的可以重新入党。

党员组织关系是指党员对党的基层组织的隶属关系。

每个党员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者其他特定组织。

有固定工作单位并且单位已经建立党组织的党员,一般编入其所在单位党组织。

没有固定工作单位,或者单位未建立党组织的党员,一般编入其经常居住地或者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园区、楼宇等党组织。

党员工作单位、经常居住地发生变动的,或者外出学习、工作、生活6个月以上并且地点相对固定的,应当转移组织关系。

具有审批预备党员权限的基层党委,可以在全国范围直接相互转移和接收党员组织关系。党组织接收党员组织关系时,如有必要,可以采取适当方式查核党员档案。

对组织关系转出但尚未被接收的党员,原所在党组织仍然负有管理责任。党组织不得无故拒转拒接党员组织关系。

对没有人事档案的党员,应当由具有审批预备党员权限的基层党委建立党员档案,由所在党委或者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保存。

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党员档案电子化管理。

党员监督和组织处置

党组织应当通过严格组织生活、听取群众意见、检查党员工作等多种方式,监督党员遵守党章党规党纪特别是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情况,参加组织生活情况,履行党员义务、联系服务群众、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情况等。

发现党员有思想、工作、生活、作风和纪律方面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以及群众对其有不良反映的,党组织负责人应当及时进行提醒谈话,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对党员不按照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流动到外地工作生活不与党组织主动保持联系的,以及存在其他与党的要求不相符合的行为情节较轻的,党组织应当采取适当方式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其改进提高。

对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不符合党员条件,但本人能够正确认识错误、愿意接受教育管理并且决心改正的党员,党组织应当作出限期改正处置,限期改正时间不超过1年。对给予限期改正处置的党员应当采取帮助教育措施。

党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规定程序给予除名处置:

1.理想信念缺失,政治立场动摇,已经丧失党员条件的,予以除名;

2.信仰宗教,经党组织帮助教育仍没有转变的,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

3.因思想蜕化提出退党,经教育后仍然坚持退党的,予以除名;

4.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以退党相要挟,经教育不改的,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

5.限期改正期满后仍无转变的,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

6.没有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者不交纳党费,或者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按照自行脱党予以除名。

对违犯党纪的党员,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给予党纪处分。

流动党员管理

一是基层党组织应当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对外出6个月以上并且没有转移组织关系的流动党员,应当保持经常联系,跟进做好教育培训、管理服务等工作。

二是流入地党组织应当协助做好流动党员日常管理。按照组织关系一方隶属、参加多重组织生活的方式,组织流动党员就近就便参加组织生活。

三是对具备转移组织关系条件的流动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应当衔接做好转接工作。

四是农村党支部应当明确专人负责同流动党员保持联系。乡镇党委应当掌握流动党员基本情况,指导督促党支部加强日常教育管理。

五是城市社区党组织对异地居住的流动党员,引导其向居住地党组织报到,自觉参加居住地党组织的活动,接受党组织管理。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党组织应当建立健全流动人才党员党组织,理顺流动人才党员组织关系,加强和改进流动人才党员日常教育管理。

六是高校党组织对组织关系保留在学校的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应当继续履行管理职责。党员组织关系保留时间一般不超过2年,對符合转出组织关系条件的及时转出。

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

一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推进基层党建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二是打造党务、政务、服务有机融合的网络阵地。

三是坚持网上和网下相结合,依托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开展党员信息管理、党组织活动指导管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发展党员管理和党费管理等业务应用,为党员提供在线学习培训、转接组织关系、参与党内事务和关怀帮扶等服务。

四是党员应当主动学网用网,党组织应当教育引导党员严格规范网络行为。

组织领导和工作保障

一是在党中央领导下,由中央组织部牵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宣传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党组、国务院国资委党委等参加,建立全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全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规划部署、组织协调和检查指导,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央组织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应当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协调机构。建立健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协调机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二是地方各级党委和部门单位党组(党委)领导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基层党委履行抓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职责。党支部按照党章和党内有关规定,履行相关工作职责。党小组应当落实党支部关于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要求和任务。

三是乡镇、街道、国有企业、高等学校等基层党委,按照规定配备一定数量的专兼职组织员,由县级以上党委组织部门进行业务指导和管理,承担指导督促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实行党员教育讲师聘任制。加强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和基层党校建设。注重发挥党群服务中心、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作用。加强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建设规划,组织编写全国党员教育基本教材。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可以结合实际,开发各具特色、务实管用的党员教育教材。

四是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费应当列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结合实际按照党员数量划拨。各级党委留存的党费主要用于教育培训党员、支持基层党组织开展组织生活。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经费支持。

五是各级党委各党组应当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检查考核。基层党委每年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情况作为向上级党组织报告工作的重要内容。

第4篇:创新党员教育管理 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长效机制

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党员素质,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素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党员队伍素质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建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对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党员队伍建设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市把党员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按照不断提升党员素质,不断增强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在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了以党性修养好、遵章守纪好、维护稳定好、履行义务好、业务工作好为主要内容的“五个好”党员争创活动;以政策、宗旨、科技、法制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学习“三个代表”、践行“三个代表”为主题的学教活动;以学习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新党章为主要内容的“双学”活动及今年开展的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等。在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中,始终坚持领导率先垂范创新途径,坚持分类指导创新形式,坚持能力提升创新机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创新载体,增强了党员教育的效果,全市党员队伍建设呈献出了新的面貌。突出表现在:一是党员队伍逐步壮大,×××年至×××年上半年,全市共发展党员×××名,平均每年发展××名,截止目前,全市党员总数达××人;二是新党员素质明显提高,2005年新发展的党员中,××岁以下××名,占发展人数的××%,高中以上文化×××名,占××%,其中大专以上××名,占××%。三是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建设整体水平进一步增强,×××年,全市共有×个乡党委被命名为“五个好”乡党委,××个村党支部、××个学校党支部、×个社区党支部达到“五个好”标准、××个乡(镇)站(所)达到“四个好”标准;全市有××名党员被评为地、市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从总体上看,我们的党员队伍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但也要看到,党员队伍中还存在着不少与保持先进性的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

二、当前党员教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目前基层组织的情况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重视不够,党员的教育管理不严。一是存在重经济、轻教育的观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部分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认为,一切工作要以发展经济为基础,只要经济发展了,党建工作就会自然而然地跟上去了,忽视了党员课堂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党员教育工作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境地,对党员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二是存在有畏难情绪。认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宽、工作量大,特别是随着近几年吐鲁番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流动党员越来越多,情况更加复杂,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感到党员管理“不好管、管不好”;三是态度消极。部分基层党组织面对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作深入调查研究,不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往往是敷衍应付,致使党员教育管理流于形式。四是民主集中制执行的不够好。一些单位内部的重大事情,一般都是主要领导说话算数,普通党员参与研究决策的机会较少。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部分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党员的理论学习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虽然有的基层党组织平时经常组织党员学习,但抓得不紧,流于形式,没有收到较好的效果,致使有的党员思想政治觉悟不高,对党的方针政策不够了解,对法律法规知识掌握不多,遇到困难垂头丧气,参与改革积极性不高。有的非公企业 “经 1 济效益”观念比较重,企业老板对党建工作不够重视,党组织的领导要求组织党员过组织生活或传达上级党委有关精神,老板不给时间,学习没有保证,更谈不上系统地学习理论。有的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达不到要求,缺少足够的党建经费,导致无法开展活动和订阅各种党报党刊,党教工作出现有挂“空档”的现象。

3、党员教育工作者观念较滞后,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有的党组织不善于做党员教育工作,习惯于空洞说教,照本宣科,不能很好的做好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有的不注意研究党员的思想实际,不能结合党员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习惯于搞“一刀切,一锅煮”;有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模范作用差,做起思想教育工作来在党员中缺乏感召力和说服力;有的没有把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同解决党员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对党员工作、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以上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员教育的效果,从而造成 “制度难执行、活动难开展、经费难保证”的状况。

4、流动党员管理难到位。通过调查发现,我市部分在外流动的党员没有及时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暂时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党组织对这部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和学习情况、思想状况、现实表现无法及时、准确掌握。

5、教育管理的形式呆板、内容空洞。部分农村支部对党员教育培训没有科学的培训计划,培训方式以灌输式教育为主,不能从解决党员思想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入手,多是读读文件、念念报纸、看看电教、学点政策,学习教育不系统、不深入,针对性不强,党员学习兴趣不浓厚。

三、对策和建议

1、抓源头,全面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一是落实责任制。要求基层党支部进一步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情况实录制,详细记录培养联系情况,作为对支部年底考核考评的重要依 2 据。二是适当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党内活动。各基层党支部在每月党员“电教日”、举办党内座谈会等活动时,坚持吸收入党积极分子参加,让他们感受党的先进性和光荣感,增强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自觉性。三是定期开展个别谈话活动。通过登门谈心、寄送入党学习资料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一些积极分子提高认识,使他们端正入党动机,积极主动地接受党组织的培养。

2、抓规范,严格履行发展党员的各种程序。在实际工作中,除了履行必要的程序外,着重在四个方面加以规范。一是对确定发展对象的程序加以规范。主要是把好“四关”,即看该对象在入党积极分子信息库中是否有记录;看该对象是否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看该对象是否参加党校的集中培训;看该对象是否列入支部年度发展计划。以上条件,缺一不可,坚决遏制“突击发展党员”等不正常现象的发生。二是对考察内容加以规范。在加强对发展对象的现实表现、工作实绩,特别注重发展对象入党动机的考察,坚决不让动机不纯者混进党组织来。三是对发展材料加以规范。根据发展党员工作流程图,进行专题培训,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半年考察材料、支部考察材料、政治审查材料、支部会议记录、支部决议、上级党组织谈话等实质性内容明确统一格式,规定凡材料不合要求的,不予讨论审批。

3、疏出口,净化党员队伍。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疏通党员队伍出口。对那些不执行党的政策,违背党的宗旨,促其限期改正。同时,对确实不符合党员标准、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做党组织分配的工作、拒不按期按标准交纳党费的党员,通过党员评议及组织生活会,该处分的处分,该清除出党的坚决清除出党。

4、抓阵地建设。一是进一步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优秀党员的模范事迹,用先进的理论占据文化宣传阵地。二是狠抓市、乡(镇)、村三级党组织活动阵地的建设。要 3 把党员活动室的建设作为衡量单位一把手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对各活动室进行规范布臵,达到“六有”:即有党建制度、党支部园地、党建档案柜及党建资料、书柜和图书、电教设备以及“三级联创”活动规划、创建目标、考核标准等,使它成为党员活动、学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科技培训的重要场所。三是大力搞好党支部的电化网络建设,加大远程教育工作力度。投入大量的资金,推进农村、社区、机关、国企和非公有制党组织的电教网络建设,建立覆盖全市的远程教育网络,各级党组织的电教设备配备齐全,硬件设备完善,使各党支部都有播放点、都能观看到电教片,农村党员都能接受远程教育。

5、抓制度保障。为了加强对党员教育管理,进一步完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使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习制度,做到学前有布臵,学中有记录,学后有检查。二是建立党员轮训制度。依托市、乡党校,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党员进行集中轮训。三是建立慰问困难党员制度。在重大节日期间,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要深入农村、企事业的困难党员家中慰问看望,送上党的温暖,从精神上给予鼓励,从生活上给予帮助。四是建立和完善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及定期联系制度。根据《流动党员管理办法》,实行专人负责,采取个别谈话、家庭走访、电话、书信、电子邮件等联系方式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外出流动党员联系卡》,定期向他们传达上级指示精神,通报支部工作情况,并要求其每半年向所在党支部书面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按时缴纳党费。五是进一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通过开展“五个好”党员争创活动,加强对党员的正面教育、自我教育和党内外群众评议,表彰先进,鼓励后进;完善监督机制,坚决惩治腐败分子,严肃处臵不合格党员,确保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抓好制度建设,使我市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

6、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党支部要经常主动地了解掌握党员的思想状况,及时向党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的决议,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要经常向党员布臵工作任务,对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出明确的具体的要求。要教育引导党员努力学习本职工作所需的经济、科技文化和业务知识,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加强组织纪律观念教育,使党员自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认真执行党的纪律和决议,按时交纳党费,按时参加组织生活和各项活动。

7、努力构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一是构建党员学习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理想信念宗旨观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执政能力教育、组织纪律和法律法规教育相结合,不断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全方位提高党员素质;坚持正面教育、互帮互动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建立和完善考学制度、述学制度和定期督查制度,保证党员学习的经常性和正常性;坚持把学习效果、考学成绩与干部考核、评优表彰挂钩,作为评优表彰的重要条件,建立健全党员学习的奖惩激励机制,合理运用考学结果。

二是构建党员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通过定期调查研究等方法,了解和掌握联系点群众的思想状况和普遍关心的热难点问题;建立完善定期征求意见建议制度。通过定期谈心谈话、民主评议、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他们对本地区、本单位各项工作的意见建议;加大信访工作力度。按照“谁主管、谁负责”、“部门各负其责”和“属地化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上访问题书面联络通知制度、建立限时办案制度,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

三是构建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长效机制。坚持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联乡驻村”、“一帮一”帮扶弱势群体活动,深入实施“双先”(党员在单位和社区“八小时”内外都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安家双推”(给流 5 动党员“安家”,推荐无职党员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或在社区创业、推荐就业党员进管理层)和“双培四带”(把农村党员干部培养成发展能手、把发展能手培养成农村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头维护稳定、带领群众共同维护稳定)工程,调动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定期督查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检验“联乡驻村入户”、“一帮一”援弱活动、“三大先锋”工程的实际成果。

四是构建党员干部监督管理的长效机制。发展党员时要保证入党积极分子的质量,保证入党积极分子的先进性,继续坚持和完善“七不发展”原则,即没有经过党的基本知识学习培训的不发展,没有经过一年以上培养考察的不发展,没有经过政审或政审不合格的不发展,手续不完备的不发展,政治思想一般、工作成绩不突出的不发展,群众反映的问题没有查清和党内外意见不一致有争议的暂不发展;在干部选拔工作中,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重公论、重政绩、重公平的原则,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述廉制度,通过每年一次的述廉活动,加强党员自我警示教育,提醒党员领导干部不忘党的宗旨,做到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全面落实《××市干部监督联席单位情况交流暂行办法》,充分发挥市纪检委(监察局)、市委组织部、政法委(综治办)、法院、公安局、信访局、安全生产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作用,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中的信息反馈;通过设立举报信箱、电话,方便群众监督干部,举报党员干部的违法、违纪行为,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违法违纪的党员领导干部要及时曝光,加强警示教育,通过舆论监督,使党员干部警钟长鸣。按照《中国共产党党内纪律处分条例》的有关要求,对不合格党员、违规、违纪党员,严肃予以查处,对确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员及时清理出党员队伍,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五是构建保持先进性的制度保障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认真总结和完善“联乡驻村”制度、援助弱势群体制度、群众监督评议制度、领导班子 6 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谈心制度、党员领导干部学习调研制度、信访责任制等制度,通过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巩固提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另一方面,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赋予其时代的内涵。重点是针对党组织建设及党员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制度上寻找原因,明确修改完善的重点,不断建立形成提高党员学习能力机制、建立强化党员发挥作用机制、建立党员接受群众监督评议机制,为党员发挥先进性构建平台;根据时代的发展,研究制定新的工作制度,保证工作制度健全,努力形成用制度管党员,用制度管党务的工作格局。

六是建立健全党员考核评价的长效机制。坚持党组织和党员大会对党员的评价制度。每年对每名党员干部进行民主评议,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坚持统一组织和分类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共性工作目标考核与特色性突破性工作目标考核相结合、考核结果与干部使用相结合等“四个结合”,发挥好考核的导向作用,公平公正地评价每名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万名群众评议党员干部”活动。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总结“万名群众评议乡村党员干部”活动经验,不断完善群众评议党员干部的方式方法,以群众对党员干部的评价作为衡量干部实绩的唯一标准和强化群众监督的重要手段。

七是以弘扬先进为目标,健全完善激励长效机制。建立“党员示范点”、“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责任制,把“争创一流业绩”、“争当创业先锋”等主题实践活动经常化,依托“三大先锋”工程,为党员发挥先锋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以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为参照标准,定期开展优秀党员评比活动。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工作中涌现出的践行“三个代表”、保持先进性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优秀共产党员,“七•一”、年底总结期间予以大力表彰,并通过广播、报纸、电视 7 等媒体进行大力宣传。把每年的民主评议结果、考核等次与党员干部提拔使用挂钩,从而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学先进、人人争当先进、人人践行“三个代表”的良好氛围。

第5篇:社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我社区严格按街党工委要求,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有利于流动党员发挥作用的原则,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在“管住、管好、管活”上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 摸清底数,做到流动党员情况“底子清”。 我社区根据流动党员活动的特点和规律,本着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党组织教育管理,按照“街道社区区域化全覆盖”的要求,每月对辖区范围内的流党员进行登记,对一些商务楼宇、居民楼栋、产业链条等因地制宜建立党组织,努力把每名党员都纳入有效管理和服务之中。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将外地流入的党员编入党的基层组织,安排其参加组织生活。

二、注重教育,提高流动党员自身素质。

今年年初社区党支部制定了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的内容和形式。针对不同类型的流动党员,在学习内容和教育形式上大胆创新,充分利用“清明”“国庆”、“春节”等流动党员返乡时节,采取集中补课、上门辅导、分组学习、结对互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他们学党章、学法律、听取他们外出期间思想工作学习情况的汇报。全面开展流动党员“双联双管”工作,组织社区党员进行远程教育站点平台对党员进行“双育”教育,每周定期播放三次电教片;为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在培训党员、发放党员学习材料等工作中,把流动党员考虑在内,进行党内表彰时,为流动党员分配适当的名额,同时积极为流动党员维护合法权益、参加就业培训、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提供帮助。社区服务QQ群,微博,定期向流动党员发送信息,及时向他们传递党的声音,通报党建动态,加强经常性教育,流动党员可以随时随地反映实际困难及意见建议,实现党组织与党员的良性互动。

三、加强管理,建章立制,规范操作。社区党支部在结合实际抓好制度建设的同时,探索和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一是实行党员外出登记制度。制定下发了统一的外出党员登记表,规定党员外出前必须向支部提交书面申请,经支部同意后方能外出,支部负责将其外出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以及组织关系管理等情况进行登记造成册,建立流动党员档案。二是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对外出时间不足三个月的党员,除外出前要说明外出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外,返回时要及时向党组织汇报情况。对外出时间超过三个月的党员,以电话形式向党组织汇报联系,支部指定专人与外出党员联系,定期把支部活动情况、要求和有关学习资料寄送给他们,加强对他们的教育。

二、存在问题和不足

1、去向难掌握。由于外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因此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

2、管理难落实。在流动党员中,有的还处于预备考察期,预备考察期间的表现难掌握,培养考察难落实,转正手续难办理;有的外出预备党员则到期不按时提出转正申请;有的大学生党员,毕业后无法落实工作单位,只能将组织关系挂靠在社区,人却长期在外流动,难以管理。

三、下一步工作意见、建议

一是进一步健全基层村党总支抓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二是狠抓《流动党员活动证》的发放。三是制定《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细则》,对流动党员的基层组织设置、组织关系接转、教育管理的实施和监督,规范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第6篇:板桥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板桥镇党委严格按照从严治党、党要管党的要求,认真落实县委的安排部署,实现党员教育规范化管理,提高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为我镇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下面,按照《通知》要求将我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共有基层党组织26个,党员671人,其中农村基层党组织19个,农村党员524人,占全镇党员总数的78.1%。其中男党员587名(村474),占88.4%,女党员77名(村54名)。35岁以下86名,占12.9%, 60岁及以上286名,占43.1%。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112名,占16.9%;中专及高中学历203名,占30.6%;初中及以下学历349名,占52.6%。

二、主要做法与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我镇党委高度认识,把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列为镇党委年度重点工作来抓。结合当前农业产业化生产、新农村建设、惠农政策、党的知识理论,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一是成立组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党务副书记为副组长、党办工作人员为成员的工作小组,认真研究制定了符合本镇实际的教育方案,负责具体教育工作。工作小组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个人,同时积极深入基层党支部对党员教育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切实增强

1 党员学知识、学技能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二是投入资金。整合资金,加大投入,为搞好党员教育工作提供保障。镇党委、政府在人力少,经费紧缺的情况下,抽调人力,安排车辆,每年从紧张经费中拨款6000多元投入到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为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三是强化监督。镇党委每月对各基层党支部党员教育培训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要求支部书记上报集中学习内容、三会一课召开情况以及党日活动开展情况。同时将检查结果纳入各基层党组织建工作责任制考核范畴,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2、精心组织,整合力量。我们对党员教育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积极整合,创新机制,坚持为农服务的方针,采取三个到位,确保党员教育工作能够有实效、出亮点。一是场所建设到位。我镇党委坚持以硬件建设为重点,尽全力打造党员教育活动场所。多方筹措资金,通过“向上要一点,镇里挤一点,村里出一点”的办法,县镇村三级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对全镇19个村的党员教育活动场所实施了新建、改建和装修工程。去年田庄坨村投资350万元,新建占地4000平米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现已经投入使用。今年大麦沽村投资50万元,翻建了党员活动室,并添置了办公设施和健身设施;张子铺投资20万元对100平米活动室进行了重新装修,配置远程教育播放设备,添置办公桌椅等;学郝铺投资40万元重新装修党员活动室,添置一些文化娱乐器具,提高活动室的整体标准。我们还加大对镇基层党校建设力度,先后投入资金60余万元,改扩建了可容纳130人的党 2 校教室200平米,整修30平米的档案资料室。二是设施到位。为了进一步改善镇基层党校基础设施,我们投入10万元,配备电视机、音响、照相机、录像机、电子屏幕等硬件设施,设立了党校办公室、档案室,添置了桌椅、档案资料柜等办公家具,购买图书3500余册,音像资料70余盘,订阅《求是》、《党建》等党报、党刊10余种。今年我们对全镇20个远教基层站点进行检查,统一更换机顶盒,制定详细学习计划。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互动性强的优势,扩大党员教育工作的参与面和影响力。建设了田庄坨、北珠、东双庄3个“党员书屋”,充分发挥图书、报刊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作用,组织开展了7次党员读书日活动,参加人员共计115人。三是人员到位。着手加强镇基层党校师资力量,精心搭配人员,突出板桥基层党校教育活动特色,开展书记讲党课活动。党委书记根据实际情况,每季度选定1个题目,亲自讲1次党课。目前共有培训教师15人,其中专职3名,兼职12名。抽调农办、水利站、林业站等涉农部门技术人员,邀请种养能手,聘请县党校、县农业局等县直有关部门的专家进行集中授课或者现场教学。这样既可以保证党员教育工作质量,又充分满足农村党员对农村实用技术的需求。

3、突出特色,注重实效。党员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我们有统筹的计划和突出的重点,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党员教育工作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组织28个党支部集中学习相关文件和资料,每个支部开展自主学习活 3 动3-4次。要求全镇党员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以焦裕禄精神为镜,做好深刻对照反思,找差距、找不足,做好整改落实。组织建立党员示范岗5个,党员致富示范户22个,进一步强化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要求28个基层党组织严格执行 “三会一课”制度,改进内容和形式,注重质量,组织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工作水平,定期讨论支部工作,增强党员党性。二是党员教育工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活动相结合。发挥党员干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开展党员干部群众讲体会活动,组织党员干部群众联系实际讲认识、谈体会、说收获,从而达到党员自我教育以及互相提高的目的。充分利用村队宣传栏、主干道两旁、学校等公共场所开设了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张贴公益广告,营造文明和谐的浓厚氛围。组织我镇各村队开展公益广告宣传画发放和张贴工作,对宣传内容、张贴位置等作出精心安排。要求19个村队在显著位置张贴,目前已发放宣传画75张。结合我镇“美丽板桥 我最美”4+X系列创建活动,在镇宣传栏张贴宣传画四张,制作150cm×80cm玻璃广告牌1个。三是党员教育工作与致富创业相结合。为了使党员教育工作更好的为农民服务,我们强化了对农村党员的创业致富教育培训工作。今年把党训班集中培训工作和农村发展实际相结合,组织开展了2次专题培训活动,共计6天,参学人员达518人。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聘请专家老 4 师,采用集中培训、实地参观、现场示范等形式,对党员在设施农业发展、畜牧业养殖、剩余劳动力就业等方面进行专题培训指导,将科学技术、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培养了一大批党员致富能手,有效辐射带动周边党员、群众创业致富,提升党员教育实效。截止到6月份,全镇共发放《党员培训资料》268册,组织专题培训6次,现场示范培训3次,成立党员致富示范基地3个,接受技能培训的党员群众都能够掌握了1-2项实用技术。

三、存在的问题

今年的党员教育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有些支部还不够重视,教育工作缺乏创新和亮点;个别村队资金紧张,党员活动开展不起来;农村党员年龄结构失调,老龄党员比例偏高,导致个别村党员队伍出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影响了本村党员教育工作开展。

四、下一步计划

1、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发挥镇党校在教育工作中的主阵地作用的同时,建立5个村党员教育示范基地,争取资金完善配套设施。进一步增强基地作为镇党校“室外教室”的示范辐射功能,通过组织观摩、示范培训,提高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2、在典型引领上下功夫。树立一批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并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在 5 结合村队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落到实处,推动本镇党员整体素质提升。

3、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根据我镇实际情况,实行党员教育定期、定位、定人、定量的“四定管理法”。 建立每季一次党员活动日制度。根据党员年龄结构、文化程度的不同和职业、住所的改变,注意理顺关系,搞好分类教育管理。对流动党员确定联系人,落实跟踪管理责任。根据职业特点和年龄、文化的差异,对每个党员教育工作实行量化管理。

中共宁河县板桥镇委员会

2015年1月21日

第7篇:2014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党员发展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我中心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按照市委、市住建局党委有关要求,我中心2014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 党员发展工作

今年中心党支部继续加强对职工的考察和培养,把那些要求进步、工作能力强,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同志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为党组织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抓好积极分子队伍的培养和教育,是我支部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支部要结合实际,制订发展党员工作的计划,做出详尽的安排部署。指定专人负责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在思想上引导、行动上帮扶、生活上关心。在入党积极分子选定上,重点把那些思想进步、业务精良,符合条件的优秀职工纳入发展视野,加强培养、管理和教育。一是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和“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有计划、按程序严格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发展工作。二是要把培养发展过程作为对发展对象及全体党员再教育的过程。保证把优秀分子及时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中心党支部还将开展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结对子、一帮一活动,通过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互相交流谈心,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意识,使之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二、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中心党支部精心制定了党员学习计划,将每周五下午作为党员集中学习的专用时间,其他时间为党员自学时间。将《中共中央关于全

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马克思主义哲学十讲(党员干部读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关资料等教育理论材料装订成册发放到每位党员手中,作为党员学习教育内容。此外,还将组织全体党员学习时事政治,学习专业理论,学习英模事迹;提高自我精神境界,为提升中心整体工作奠定基础。

三、党员电化教育工作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现代的教育教学手段及多媒体的使用贯穿于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中心将电化教育运用到党员的教育中,不断拓宽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渠道和方法,利用多媒休电教设备和党建信息网站,将进一步提升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的水平,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计划利用每周1次的党员组织生活会,党支部将学习内容都统一制作幻灯片。组织党员统一在党员活动室共同观看警示教育片,同时还将观看《信仰》《张丽莉》《杨善洲》等纪录片。中心将完善的党员信息库,将每位党员的个人情况记录在内,每年都在进行内容的更新,较好的掌握每位党员及申请人的个人情况,方便中心管理。

以上是我中心今年的党员发展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计划,我们将以党的十八大为契机,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凝心聚力,以争取更好的成绩。

中共满洲里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支部

2014年2月19日

第8篇: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问题探究

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问题探究

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分析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现状,探究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对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深入推进党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近年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际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党员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各领域分布不均衡,企业管理人员、一线工人中党员比例较低。区域分布不均衡,城镇等较发达地区党员较多,偏远落后地区党员数量相对偏少。党员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农村党员低文化、高龄化问题比较突出。

二是发展党员不够均衡。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不能很好地坚持标准,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发展轻培养的现象。非公有制企业、社会团体等党的力量相对较薄弱,发展党员工作难度较大。

三是党员教育管理不够有力。党员教育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形式缺乏多样性,对不同类型的党员没有做到分类施教。党员管理方式方法相对单

一、滞后,缺乏新思路、新举措。一些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管理还缺乏有效措施,党员底数不清,管理手段落后,普遍存在失管、漏管现象。

四是党员出口不够畅通。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还不健全,对不合格党员处置程序还不够规范,处置方式不够恰当,在组织处理上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影响了党员队伍整体形象。

五是组织保障不够有力。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重视不够,抓得不紧、效果不好。部分基层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经费不足,尤其是社区、农村党员教育经费渠道单一,经费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培训工作。

针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以上突出问题,要切实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重点,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严格标准程序,认真落实发展党员推荐制、政审制、预审制、票决制、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把好发展党员入口关。建立健全新发展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培训、联系培养、考察考核、实践锻炼等制度,有计划地加以培养。重视从青年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加大向农村、企业、“两新”党组织中发展党员的倾斜力度。村党组织以发展村务专职工作者、村委会成员、经商务工青年、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入党为主;企业以发展生产经营骨干、生产一线工人、青年职工入党为主;科教文卫单位以积极培养各类拔尖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入党为主。

二是创新载体,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建立流动党员台账,按照“一方隶属、双重管理”的原则,实行动态管理。指导基层党组织建立并坚持外出党员报告制度、流动党员申请登记制度、专人联系制度、鉴定制度等,坚持完善组织关系转接制度,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从业相对稳定的地方和经济、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指派专人负责,随时做好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在市、县(区)党委组织部设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在市、县(区)人才交流中心、劳动力市场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做好流动党员服务工作。

三是强化措施,进一步提高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水平。制定党员教育培训长期规划,深入实施基层党组织书记、农村党员和流动党员、机关党员、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党员、新党员、大学生村官六大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分类推进各领域、各行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大力开展“红星家园”、“红星驿站”创建工程,开展“党员服务承诺践诺”、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结对帮扶等活动,提高党员服务水平。深化党员“评星定格”、党员积分制管理、“双培双带”、“双创双争”等活动效果,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创先进、争优秀、作表率。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严格评议程序,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疏通党员队伍“出口”,提高党员队伍整体质量。

四是整合资源,加大党员教育管理投入力度。建立基层党建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村级组织工作经费和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经费纳入市、县(区)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继续加大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力度,引导市、县(区)部门采取项目帮扶、资金扶持等方式,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支持,保障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加大活动场所维修经费投入,积极为村级活动室配备图书、桌椅、电脑等设备,改善党员开展活动的环境。加大党员教育培训经费投入力度,依托党校、农村党员电化教育站点和远程教育网络等平台,扎实开展教育培训。健全完善党内关爱帮扶机制,做好困难党员帮扶、慰问工作,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第9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形成系统、科学、有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流动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组部《关于加强党员流动中组织关系管理的暂行规定》和XX党委组织部《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的规定,结合[-http:///]我

市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流动党员是指经常离开本地、本单位党组织或者连续离开时间超过3个月不足6个月,或者连续离开时间虽然超过6个月但外出地点或工作单位变化频繁的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它正当职业的党员。

第三条党员外出应向所在党组织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包括:外出理由、外出地点、外出时间以及外出后与党组织联系的方式等。

第四条党员外出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基层党组织应予同意并及时为其转移组织关系、出具党员证明信或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

第五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党员合理流动,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有利于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六条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都应担负起管理流动党员的职责。坚持条块结合,实行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双向配合共同管理的方式。

第七条流出地党组织要掌握流动党员去向,采取有效办法加强教育管理,向所去地方、单位党组织通报并及时掌握外出党员的表现情况;流入地党组织要经常与流出地党组织主动联系、及时沟通、密切配合,切实承担起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主要责任。

第三章管理方式

第八条根据流动党员的就业形式和居住状况,合理确定党员的管理方式。就业比较稳定、工作单位建立党组织的由单位党组织管理;工作单位未建立党组织而有行业协会的,可由行业协会党组织或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统一管理;暂时未落实工作单位,人事档案挂靠在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或劳动力流动服务机构的,可由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或劳动力流动服务机构党组织管理;就业单位不够稳定但居住地比较固定的,可由居住地党组织管理;居住地经常变动的,可由原所在地党组织管理。

第四章组织机构

第九条市委组织部设立XX市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负责跨区域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接转工作。实行《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制度,并将外出党员的姓名、所在支部、发证时间、外出原因、外出地点、外出时间等情况登记造册。各基层党组织每年须对《流动党员活动证》查验1次,3年期满后换发新证。对流入我市的流动党员持有的《流动党员活动证》的相关内容要认真填写。

第十条市直属机关党委、街道党工委、苏木党委及相关党委(党工委)也应设立基层党组织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市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负责将《流动党员活动证》统一发至各基层党委(党工委)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由其发放或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各基层党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把流入我市的流动党员编入一个党支部(或党小组),或单独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

各基层党委(党工委)要指派专人负责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农牧区、街道社区、企业等党组织要设立流动党员登记工作站,对本地区、本单位的流动党员进行登记造册,掌握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市人才、劳动力交流服务机构应成立党组织,负责管理进入人才、劳动力交流服务机构,尚未落实工作单位又未转移组织关系的党员。

第十二条集体外出、地点相对固定,时间在6个月以上,属同一基层党委的3名以上正式党员,应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属不同基层党委的,上一级党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流动党员党支部或临时党支部(或党小组),隶属有关基层党委;条件具备的,可以建立流动党员党总支或基层党委。

第十三条切实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领域的党建工作,提高党组织的组建率,不断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保证流动党员能够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

第五章组织关系

第十四条党员外出地点或工作单位相对固定,外出时间在6个月以上的,一般应当开具中国共产党组织关系介绍信;外出时间6个月及以内的,一般应当开具中国共产党党员证明信。外出地点、时间不确定的,一般应当持有《流动党员活动证》。短期外出开会、参观、学习、实习、考察、借调工作、办理公务、休假探亲等,时间在3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的党员,一般开具党员证明信;时间在3个

月及3个月以内,无需证明党员身份的,可不开具党员组织关系凭证。

第十五条凡党员所去单位已建立党组织的,应当将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到单位党组织;单位未建立党组织的,应当将组织关系转移到单位所在的乡镇、街道党组织,或党员所居住的村、社区党组织。以上单位或地方接收确有困难的,也可以转移到行业主管部门或有关服务机构党组织。

十六条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党员,流向比较集中的,原所在企业党组织应当与其所去单位或地方党组织做好衔接工作,帮助党员及时落实组织关系。党员流向不确定的,一般先将其组织关系转移到其居住地所在的乡镇或街道党组织。

第十七条对根据国家政策有关规定,已纳入社区管理的退休干部、职工党员,其所居住社区具备接收条件的应当将组织关系转移到党员居住的社区党支部;离退休干部、职工党员在外长期定居的,应将其组织关系转移至现居住地党组织;对异地居住、受聘到新的单位工作或外出务工经商的,应当根据时间长短及工作单位等具体情况转移组织关系;被原单位返聘的,应当继续将其党员组织关系留在原单位党组织。

第十八条对于待安置的复转军人和大中专毕业生中的党员,由军转办、安置办、人才交流中心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党组织教育管理;6个月尚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应将其组织关系转移至本人、父母或配偶所居住社区党支部或市人才交流中心党组织教育管理。

第十九条在本市范围内流动的党员,能经常返回所在党组织参加组织活动的,其组织关系一般维持不变。

第二十条在职党员擅自离职、下岗职工党员和农牧区无职党员擅自外出,所在党组织应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本人坚持不改的,可区别不同情况作出必要的处理。涉及党籍处理的,应慎重对待。

第六章信息网络

第二十一条市直属机关党委和街道社区、苏木嘎查、科技园区、驻市单位党组织要建立《外出党员登记簿》和《外来党员登记簿》,记录流动党员详细情况。

市委组织部要利用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管理系统专门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录入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第二十二条建立流动党员基本情况定期报送制度,党支部每季度要将有关情况上报基层党委(党工委),基层党委(党工委)每半年要将有关情况上报市委组织部。

第二十三条建立全市党内基本信息管理网络,逐步延伸到每个基层党组织,实现流动党员基本情况的信息化管理。

第二十四条大力发展流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充分利用党建网站或网页、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手段,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与服务。

第七章教育培训

第二十五条要根据流动党员人多、面广、分散、职业杂等特点,结合流动党员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在流动党员流动前、流动期间和流动后均要加强教育,做到教育不脱节,管理不断线。

第二十六条党员外出前,党组织要进行教育,提出明确要求,告知联系方式;党员外出期间,党组织应通过适当方式与党员继续保持联系,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工作情况,及时向外出党员通报党组织重要情况;党员返回后,党组织应及时派人与流动党员谈心,认真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记载内容,详细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七条接收流动党员的党组织要严格党的组织生活,搞好经常性的党内活动。结合流动党员的学习需求,抓住时机开展集中培训、专题教育和组织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市场经济、法律、现代科学技术等与之从业密切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流动党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使流动党员真正从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启发。

第二十八条对流动性较大,且无固定地点,但可以随时返回原所在地区(单位)的流动党员,由原所在地区(单位)党组织负责对其进行管理。

第二十九条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利用外出党员活动范围广、经营门路多、获取信息灵的优势,发动外出党员为家乡建设献计献策、牵线搭桥,传送科技和市场信息,引进发展经济项目,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根据外来党员素质相对较高、在外来人员中有一定号召力的特点,引导外来党员带头遵纪守法、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充分发挥他们在外来人员中的带头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外来人员共同为第二故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服务。

第三十条重视对流动党员中优秀分子的培养和使用,及时把政治素质好、懂经济、会经营、善管理、有开拓进取精神、事业心强、群众拥护的流动党员,选拔到农牧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和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班子,充实基层党的工作力量。

第八章权利保障

第三十一条办理正式党员组织关系转移手续的流动党员,如果其所在的党组织由流入地管理,在流入地参加党内选举,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如果其所在的党组织由流出地管理,在流出地参加党内选举,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三十二条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和党员证明信外出的流动党员,在流出地参加党内选举,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第九章民主评议

第三十三条未办理正式党员组织关系转移的流动党员,原则上回原单位党组织参加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如果流动期间适逢外出所在地或单位党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可以参加学习,接受教育,但不能以此代替回原单位党组织参加民主评议。

第三十四条流动党员确因特殊原因不能回原单位党组织参加民主评议的,可交回本人自评材料进行评议。

第三十五条党组织要通过查验《流动党员活动证》、听取流动党员思想、工作情况汇报以及向所去地方、单位党组织了解情况等方式,掌握流动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严格执行评议标准,按规定评定等次。

第十章党费收缴

第三十六条每年年初,流动党员应向党组织如实申报上一年度外出后的实际收入,党组织根据党员收入情况,按照中组部规定的比例和标准,确定交纳党费的基数,核定月交纳党费数额。

第三十七条流动党员根据实际情况可采取邮汇、委托代交等方式,至少每季度交纳一次党费。

第十一章组织领导

第三十八条各基层党委(党工委)要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考核党委(党工委)领导班子及有关领导成员工作实绩的内容。逐级建立责任制,明确相应职责。

第三十九条市委组织部要加强对流动党员工作的具体指导和协调。工商、民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通力合作,共同做好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第四十条建立流动党员联系制度。凡有流动党员的党支部,应确定党支部书记或支部委员作为他们的联络员,每人联系1至5名流动党员。联络员负责与流动党员进行联络与沟通,协助党组织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了解他们外出表现并如实向党组织报告。

第四十一条建立流动党员目标管理制度。基层党组织应根据本地、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流动党员流动期间参加组织生活、交纳党费、遵纪守法,特别是发挥党员作用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制定操作性强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于表现突出的,要给予表彰。

第四十二条建立走访慰问流动党员制度。党员外出期间,党组织要定期、不定期地走访其家属,必要时可派人员去看望流动党员本人,了解情况,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

第四十三条对在转出和接收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等工作中推诿扯皮的党组织和党员,上级党组织要及时指正,对拒不纠正的,以及在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中违反党的纪律和规定的,对主要责任者要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第十二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本暂行办法由中共xx市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本暂行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上一篇:广播电视管理条例下一篇:对我国环境立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