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通讯员培训心得

2022-06-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新闻通讯员培训心得

通讯员新闻采编培训心得

11 月 24 日 ,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举办了一次《上海社区教育》通讯员新闻采编基础业务培训,由《文汇报》编辑吴谷平、潘益大老师和《人民日报》高级编辑张蔚飞老师给我们授课,吴谷平、潘益大两位老师分别从新闻和评论两方面由浅入深的讲解了信息员写作要点和注意事项,紧凑生动,让人听的津津有味。本次参加的培训人员是各个区县社区学校的老师,大多都不是专业的信息员,通过一天的培训让我们学到了许多信息写作方面的专业知识。

吴谷平老师的从新闻的定义开始授课,让我们每一位通信员重新认识了什么是新闻。老师强调写新闻一定要抓住五要素“五W一H”,即人、事、时间、地点、为什么、怎么样。并详细介绍了消息的特征、分类及写作要求,告诉我们,信息员要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以实用性取胜、以可操作性见长。

潘益大老师新闻评论写作的讲课,使我对此有了很大的兴趣。由于新闻知识的缺乏我们平时写的新闻大多以消息的形式出现,通过此次培训后,我应该大胆的多练习其他写作形式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一句:要有发现问题的眼睛。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通讯员的任务不光只会写新闻,还要学会自己审查自己的新闻,他采用文报中错误的典型案例进行讲解,告诉我们写作中要注意语言、时间、数据的准确性。

张蔚飞老师给我们讲授了新闻摄影的方法---抓拍,当今是读图时代、各大报纸都图文兼备,因此照片的编辑已经是报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张老师通过典型的图文案例,分别跟我们讲授了什么样的照片是有价值的,什么样的照片是无能为力的,什么样的新闻适合用照片,通过融洽的氛围激发了我们学习新闻报道的兴趣。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新闻摄影要抓好的照片,只要多留心,细心观察,转换角度,在平凡中找到与众不同的地方,就能捕捉到亮点、热点。

生活中的事件和故事,需靠应用写作技术来描述,通过培训,使我对新闻写作有了更深的理解。要想写出好的新闻靠歪扭、想象是行不通的,即便写,写出来的新闻也是没有时代特色的,也是不贴近生活的。正如吴谷平老师说的,通讯员要有使命感和责任心,要抓住新闻的要素:事实、最新的、有意义的、面向公众的、报道,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对我们年轻的通讯员而言,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更应该关注身边的事,勤于学善于学,空暇之时多看新闻写作书籍、新闻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从而做好社区教育通讯员这项工作。

第2篇:新闻通讯员培训心得体会

8月1日,我有幸参加了临汾公司组织的为期3天的新闻通讯员写作培训班。这是我参加的第一次新闻通讯员写作培训班,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新闻报道、写作的机会,所以我非常的珍惜,这不仅仅是我系统的学习新闻写作的难得的机会,而且这也凝聚着临汾公司领导和培训老师的心血和汗水!

在这次培训中,韩经理以及培训老师在这短暂三天的时间里,详略有当的向我们讲授了新闻写作、拍照技巧、人物特稿和新闻文学的写作要领和写作技巧。从新闻线索的捕捉到现场采访、再到写作发稿,从一条新闻发现到最后的创作出来与读者见面的新闻创作的全过程,编辑老师都详细的讲解其要领并传授写作技巧!如此详细的讲授,对于我这个不是新闻专业出身,且第一次接触到新闻写作的新手来说正是自己所需的!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写作不像诗歌散文那样可以随心所欲,需要我们走出家门,深入新闻现场,用我们的眼睛去记录新闻的事实,用我们手中的笔写下新闻的真实材料,用我们的努力把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告知读者,这是成为一个新闻通讯员的责任。

闭门造车是新闻写作的大忌,作为基层的新闻通讯员必须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世界,去留心生活,用细致的心看身边的人,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写出的东西才会贴近生活,才会有生命力,才会有吸引 1

读者内心的魅力!

要想将自己看到的新闻精彩的展现给读者,不仅仅需要我们用细致的心去捕捉、收集新闻线索,还要懂得如何将自己收集到的新闻展现给读者,这就需要我们练就犀利的笔。“琴不离手,曲不离口”!练就犀利的笔没有什么技巧,只有一条:多写!在生活中的每一天,多写一条好的句子,多写一段好的段落,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假于时日,终究会下笔如有神,成为大家!

对于第一次写新闻作品的我来说,总觉的枯燥乏味,难于下笔,总感到自己胸中无墨可泼,无言可述!现在的我不妄想自己写的东西有多么的精彩绝伦,可等大雅之堂!培养新闻写作的兴趣是我现在的任务。养成写作兴趣是养成写作习惯的动力,好的写作习惯是写出好的作品的有力武器!

3天的新闻通讯员培训紧张而又充实,我不仅学习到了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更激发了我新闻写作的积极热情!今后,自己要更加注重学习新闻创作等有关专业知识,用细致的心看身边的人,用犀利的笔写身边的事,争当一名优秀有思想魅力的通讯员。

煤业公司质检部

李林前

二〇一二年八月七日

第3篇:新闻宣传通讯员培训心得体会

用细致的心去发现线索 用犀利的笔去记录事件

----全市宣传干部暨通讯员培训心得体会

4月11日至13日,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市委宣传部组织的全市宣传干部暨通讯员培训班。虽然只有短短三天的培训,却让我收获颇多。这次培训中,共为我们开设了八场讲座。每场讲座都好似一道道精心烹制的美味佳肴,使我们享受了一次又一次精神上的饕餮盛宴。专家教授们分别从理论知识和自身经验两方面讲授了新闻写作、新闻摄影、网络舆情、应用文写作等方面的知识,使我进一步开拓了视野,转变了观念,调整了思路。在师资的配臵方面,市委宣传部也是煞费心机,不仅安排了省内学院的名牌教师,还请到了潍坊市发展研究院、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宣传部和山东网络文化办公室的有关领导前来授课,培训的内容和理念都令人耳目一新。本期培训班开班后,全市各单位、乡镇街道、大中型企业的相关人员从工作岗位进入高强度、全封闭的学习环境,克服了许多困难,很快完成了角色的转变。在此我想感谢市委宣传部给我们搭建这个平台,感谢市委党校为做好这次培训所付出的努力,使我有了这次同专家教授们学习的机会,下面,我就参加本次学习培训的感悟汇报如下:

一、培训内容广、收获颇多 增长了知识。

王咏梅教授的《新闻写作入门》,从新闻写作的基本理论入题,对新闻的特性、新闻价值的要素、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概括性的讲解。同时立足新闻的定义、结构、种类、特点,结合一系列鲜活生动的例子进行了针对性的讲解与点评,使我对新闻写作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扫除了许多工作上的知识盲点,对新闻写作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更加激发了自己想要写好新闻的信心和决心。

齐淮东主任的《新闻发现力和舆论影响力漫谈》,从他自己多年来采写新闻的若干经验体会入手,以《诸城农民迈进3公里社区服务圈》这篇报道为例,告诉我们新闻稿的写作离不开题材,好的题材需要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力,离不开对题材的加工,很多在平常人眼里看来的小事情都有可能是一篇优秀的新闻稿。除此之外,作为记者还要有自己的独立思维和想法,对事物要有公正的、独特的看法。写新闻,立意要有深度,要贴近党政方针政策,符合社会发展形势。

王文海教授的《为文之道》,从应用文写作如何立题辩体、构思成篇、修改提炼等方面,进行了概括性的讲解,无论是实用性还是当中蕴涵的道理,都能令人醍醐灌顶。使我明白了要想写好一篇好的公文不仅要有深厚的思维修炼意识,还要有明确的材料积累和组织意识,更要有明晰的主题意识。

解志国部长的《浅谈数码摄影的技术与艺术》。讲述了数码摄影讲究主题、采光、视角、线条、构图等,尤其是现实工作中最实用的新闻图片必须保证新闻的要素要尽量的充实,光线要柔和,拍摄过程中要坚持“黄金分割点”、“对角线”、“构造画框”等三个原则。解部长在讲解过程中结合了他自己的一些照片实例,向我们讲解了如何使用光圈、如何掌握快门的速度,不仅激发了我对数码摄影的兴趣,也使我对新闻摄影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二、找出差距、精益求精

通过这次培训,我也看到了自己在写作方面的不足,尤其是在总结各位老师的讲稿时发现,平时自己在撰写材料上缺少多看、多读的习惯,缺乏创新性。针对问题和不足,我确立了下半年工作目标为:立足本职岗位,加强学习,多读、多看,积累经验,完善自我,以丰富的经验和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好地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三天的培训时间紧张而又充实,我感受到了专家们那种博大与仁爱,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体会到,做人要知足,做事要不知足,做学问要知不足,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严格、严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这次培训为契机,用学到的新理念鞭策自己,把学到的先进的理念和理论运用到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去,用细致的心去发现线索,用犀利的笔去记录事件,为全市经济发展和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我将培训期间摘录到的刘敬尧老师的一句话,与大家一起共赏:“本色做人,角色做事,特色定位”。

第4篇:新闻也可以这样写——兵团日报社签约通讯员培训心得

(一)

3月27日,我和任玉慧一起到乌鲁木齐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兵团日报社签约通讯员培训,收获很多,第一次知道“养新闻”这个名词,懂得了新闻不仅在“抢”,还要“养”,“养”到报道时机成熟后再找个“新闻由头”来报道,不会比“抢”出的新闻效果差。

学了四年的新闻,对新闻的理解还是处在理论阶段,很多的新闻知识都是在新闻单位实习和在工作中学到的,以前主修的是电视新闻,对新闻的时效性要求较高,一般是今天的新闻今天发,明天就算旧闻,没必要发了,所以“抢”新闻,是我的追求目标。在工作中,每次遇到要对外报道的事件,采访回来就匆匆忙忙写新闻,生怕错过时机,没了实效。

“抢”新闻经常因采访不深入而烦恼。采访的时候,想着快快采,构思着该怎么写,而遗漏了很多要采的信息,给写新闻造成很大的麻烦,又因为要赶时间,没有时间第二次采访,导致很多新闻只报道了表面,没有深层次的挖掘,最终写出来的新闻自己都不满意。

通过这次培训后,一个“养”字改变了我对新闻的理解,也将改变我以后的工作态度。一个重要事件,被发现后,可以迅速采访、写作、发出去,也可以“养”起来,静观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深入挖掘事件发生的原因、事件的意义......等待时机成熟,再找一个最新的“新闻由头”,引出整件事情,做深入报道,有时会比“抢”出来的新闻更能吸引编辑采用稿件,吸引读者想看的欲望,从而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

一个“养”字,解决了我新闻报道中一直存在的难题,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把“抢”新闻和“养”新闻相结合,使学校的宣传工作不断进步。

优秀作品=好的照片+照片处理

兵团日报社签约通讯员培训心得

(二)

上了杨克勤老师的课,才知道很多优秀作品都是经过后期加工的,一张好的照片不仅要拍的好,还要经过后期的加工,精细雕琢后的作品才完美。

一张拍的好的照片,就像璞玉,虽然它比石头要好,可是不经人发现,不用心仔细的雕琢,永远成为不了众人神往的美玉。怎样拍好一张照片,四年学到的理论知识已经足够消化、使用,工作中,我不断摸索着,反思着,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对照着,积累着经验,完善着自己,可很多情况下拍出的照片还是不尽人意。

想想也是,生活中有多少情况下,事件是摆好等着作者去拍摄呢?事情发生的一瞬间,想把角度选好,焦距对好,光圈、快门调好再去拍摄,是不可能的,机会不等人。如果事件足够重要,如果自己有足够的勇气,选择残缺美是可以的。但是现实生活中哪有那么的重大的事情发生呢,自己又有多少机会可以遇到重大事件。一个新闻工作者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发现新闻,一个摄影爱好者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虽然有时候拍摄效果不尽人意,可是经过后期仔细的雕琢,仍然有何能成为一幅好的作品。

这些也只是在学习后想到的,在学校里学到的都是一些没有实践过的拍摄理论知识,在

工作中一直努力着把理论和实际联系在一起,虽然很努力,却没有拍到自己满意的作品,我已经发现自己的相机操作水平不够娴熟,也在探究怎样把理论更好的运用到实际中,但这次的学习又让我发现了一条通往成功路上的大道——对照片进行处理,使作品一步步走向完美。

其实早就知道好的照片有些是要经过后期处理,李小平老师也多次给我说过对照片进行简单的处理,可还是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虽然天天喊着我要学,photoshop软件找了好几个,书找了一大堆,可是自己却没有真正动手操作过,每次用时,打开软件不知如何下手,只好作罢,通过这次学习我才这正了解了这个软件的重要性,也知道了是该下定决心学习的时候了。

这次杨老师简单的讲解了照片的裁切和色阶、对比度的调节。裁切照片可以把主题以外多余的因素裁剪掉,让照片更好的突出主题思想。裁切照片弥补了拍摄动态主题时没有及时调节好焦距的不足。色阶、对比度可以对照片过亮、过暗、白平衡不对等曝光不正确的照片进行调节。回来后李小平老师还教了我抠图的一些基本操作,加上这几天的培训、练习,我已经基本掌握了photoshop软件的操作,对一些照片可以做简单的处理了,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尽快熟练的掌握照相机的操作和图片处理软件的应用,争取拍出几张优秀做品。

以上两点是我这次学习的最大收获。

这次学习,我还复习了很多以前学到的理论知识,上班后总以工作忙为借口,很少拿起以前的书好好看看,这次为期七天的学习让我彻底放下了日常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学习中,如饥似渴吸收着一切知识,感觉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懂得了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是多么伟大的真理。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前方要走的路还有很多,我给自己定下了目标:脚踏实地,努力学习,不求最好,只求经常看到自己的进步。

第5篇:新闻通讯员培训教材

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之一

加强新闻宣传工作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2011年3月) 新闻写作基础知识

一、新闻的定义

什么是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目前更新的说法: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社会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的传播。

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二、新闻的特性

1、真实性

2、时新性

3、显著性

4、重要性

5、接近性

6、趣味性在选择新闻事实的时候,可以考虑下列要素来判定新闻价值:

真实性——不仅要求真有其事,而且要求恰如其分地反映实际情况。新鲜性——事物没有变质,没有枯萎。重要性——具有较为重大的意义、作用和影响。接近性——是一种距离上的靠近,一是新闻事实与读者靠得近,是身边的事儿;二是将新闻事实靠近读者,主要是指心理距离。显著性——事实的主体有出众之处,特点非常明显;事实本身有强烈的冲突性;事实牵涉到的人或事有相当的“知名度”。趣味性——事物具有使读者感到意外、愉快,引起读者兴趣的特性。

三、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的六要素也叫“5个W”,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When(何时):新闻事实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 Where(何地):新闻事实发生在什么地方?

Who(何人):新闻事实是由谁造成的?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 What(何事):发生了什么样的新闻事实? Why(何故):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

也有人认为,除5个W外还应加上一个H(How),即结果怎么样?故也有新闻“六要素”一说。 在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中,六要素是不可缺少的,必须在新闻稿中把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

四、新闻价值——选择新闻的重要标准

新闻价值是记者,通讯员在采写新闻过程中判断一个事实或一些事实能否构成新闻,并正确地选择事实的客观标准。

公式:平常人+不平常事、不平常人+平常事、不平常人+不平常事(重大新闻) 怎样选择有价值的新闻?

1、看它是否新鲜(时间上新,内容上新);

2、看它是否重要(看内在意义及社会影响);

3、看人们对它关心的程度。(a、看它体现党的方针路线政策精神如何?b、看它对国家政策生活和社会进行所产生的影响。c、看它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和影响。d、看它对社会秩序和人们的道德风尚所起的作用如何?)

4、要有读者意识,处处从读者角度思考问题。

五、消息的写作

消息是新闻最主要文体,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简短报道。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小是消息的基本特征。消息的写作重点是标题制作和导语的写作上。

消息的基本结构

一、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新闻的题目,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可以引导人们阅读新闻报道。记者首先考虑的是展示报道的精华并打动编辑的心。新闻标题侧重于标出动态,传神之处往往在某个动词上。 制作新闻标题的原则:贴切传神;具体明了,突出主要新闻要素;简练生动。

二、消息头

消息头是消息的标志,主要有“讯”和“电”两种。

“讯”:以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凡是报社通过自身渠道所获得的本埠消息,一般都标有“本报讯”。

“电”:通过电报、电传、电子邮件、传真或电话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电头”:由新闻单位的名称、发布的地点、时间和发布的形式构成。

消息头的作用:使消息明显区别于其他文体;是版权所有的标志;表明消息来源,以利于读者判断;与新闻单位的声誉紧密联系,迫使新闻单位谨慎的对待每一条新闻,力求客观、详实、新鲜、生动。

三、新闻导语

新闻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的新闻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

新闻导语的使命:以节俭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和轮廓,使读者一见即知此消息主要传递的是和新闻信息。

一语定意,为整篇报道定下基调。吸引读者的注意,最大限度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新闻导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1.出语不凡,巧于开篇,突出最有新闻价值的那个新闻要素。

2.抓住事件的核心和精华,突出新闻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脱出一般化,公式化,概念化的窠臼。导语必须与报道主题相一致,必须在导语中糅进包含主题的东西,反映出消息的核心和精华。 3.突出最新的内容和最新的时间要素。

新闻由头:时效上、或内容方面较为新鲜,可以以新带旧的新闻报道材料。

寻找新闻由头的方法:由近及远法,找一件最新的、时间要素明确的事情作为新闻由头。 现场观察法,把记者在现场观察到的材料作为带动其他材料的新闻由头。 避旧出新法,避开陈旧的时间概念,设法突出有新意或易受人关注的新闻事实。

4.要清晰,简明,生动:突出主要事实,尽可能简练,导语里的人名、头衔、单位名称、专用名词不要太多。

5.要吸引和诱导读者阅读新闻的其余部分。构思导语时要考虑后面的内容如何展开。

四、新闻躯干(新闻主体)

一、新闻躯干的名与实

新闻躯干:新闻导语之后、结尾之间的一部分内容。

二、新闻躯干的两大功能:解释和深化导语,补充新的事实。

三、新闻躯干部分的写作要求 1.围绕一个主题取材 2.叙事要尽量具体、充实

具体:围绕报道主题,以生动、具体的材料进一步阐释和深化导语中的内容。

充实:除了补充和完善导语中的内容外,还要进一步提供与之有关的新闻背景和其他新闻要素。 3.叙述生动,行文有波澜,保持读者的兴趣。

新闻报道要生动,往往离不开新闻细节。新闻躯干的部分比导语长,回旋余地也比较大,讲究峰

回路转。可以采用叙述、描写、引语等多种表现方式。还要注意顺应读者的阅读心理。 4.层次段落要分明,起承转合要自然。

五、新闻背景

新闻背景:与新闻人物、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一定环境和历史条件。 新闻背景材料:与新闻背景有关的环境与历史材料。

(一)广义与狭义的新闻背景

狭义的新闻背景:仅就写作过程中所直接涉及到的背景材料而言。 广义的新闻背景:涉及新闻报道的全过程。具体有以下三重含义:

对导致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时代背景的了解。与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直接有关的背景。向记者提供、介绍情况的人的背景。

(二)新闻背景材料的类型和作用

1.衬托对比性材料:可带来戏剧性效果,增加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2.注释说明性材料:用来点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原因、条件和环境,通过横向或纵向的关系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待清楚,有助于读者理解。可以暗示记者的观点。常用来介绍新闻人物的身份,或新闻人物与周围人物的关系。

3.分析解释性材料:往往在“为何”上作较多的文章。

(三)怎样运用新闻背景材料

新闻背景材料运用的好,可以解释、烘托和深化报道主题,使新闻包含的内涵更为明白显豁,有助于突出新闻特点,提高新闻价值,代替作者的议论从而使新闻显得客观,还可以传播知识,为新闻报道增添情趣,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1.新闻背景一定要紧扣新闻主题或主要的新闻事实,少而精。 2.运用背景材料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

3.新闻背景材料在消息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可以穿插新闻导语、新闻躯干和结尾之中,也可独立成段。一般说来,穿插在导语中的是对比性材料,穿插在新闻躯干和结尾中的是注释说明或解释性材料。

六、新闻结尾

(一)新闻结尾的方法

1.自然结尾法:按新闻报道的结构安排,将必要的新闻内容、事件和新闻诸要素交待完毕。

2.拾遗补缺法:有较为明显的段落结构,补充新闻导语和躯干为提及的新闻要素,使报道完整圆满;或补充有关背景材料,使新闻报道充实可信。

3.卒章见义法:总结全篇,突出主旨。 4.别开生面法:“别出一层,补完题蕴”。

(二)注意事项:紧扣主题,为表现和深化服务;以叙事为主,切忌空泛;宜顺势而行,力求简洁;要遒劲有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七、新闻结构的形式

(一)倒金字塔式结构

特点:依据事实的重要程度来决定段落顺序。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放在新闻导语中。在导语中只突出最吸引人的部分。对于事件的叙述往往是背景简略的。各段往往有逻辑上的联系。

长处:有利于记者快速的报道新闻。只需根据掌握的材料按重要程度顺序写作,不需考虑谋篇布局。局限性:适用于时效性较强、事件单一的突发性新闻,对于某些非事件新闻就不适宜。

(二)时间顺序式结构:“编年体结构”。适合于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的新闻,尤其适合写现场目击记。

(三)悬念式结构:开头是带有悬念的下导语,巧妙的点出最精彩或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吊住读者的胃口,然后在后面的段落中基本上按事件的发生、发展的顺序写作。给人以叙事具体、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感觉,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新闻信息。

(四)并列式结构:有一个概括性导语,随后的几个自然段所涉及的内容基本上使并列关系。适用于公报式新闻或经验性新闻等。

新闻标题制作

拟标题不仅仅是编辑的工作,从记者和通讯员就应该注意拟出稿件的标题,在第一时间吸引编辑的眼球,提高上稿率。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标题,新闻写的好,也有可能被埋没。

新闻标题与其他文章的标题相比,变化多端,也最丰富多彩,因而也最有利于作者和编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古人有“语不惊人死不休”和“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严谨写作态度。 从标题的分类上,标题有引题、主题和副题之分。

主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题;又叫眉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待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对主题补充、解释、印证。

1、给“白开水”加点“盐”,让标题再别致些。

标题要做得别致,就要忍痛割爱,把多余的水分挤压出去,做到“意则期多,字惟求少”。因为平淡的标题加上平淡的正文,再好的新闻也会大打折扣。

2、巧妙运用动词,使标题由静态变为动态。

动词用得好,既有助于将蕴藏于新闻中的“情”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同时也便于吸引读者的视线,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有经验的作者、编者都清楚,大多数具有感情色彩的好标题,都是将动词用得恰到好处。

3、把老问题写出新意来,逆向思维另辟蹊径。

新闻喜新,但许多事件或者工作并不是都有新意,如果对没有新意的事件或工作,进行逆向思维,反弹琵琶,常常会出奇出新。运用逆向思维能给新闻稿件增色,同样变化思维角度,也能使新闻稿件新颖独特,不落俗套。

4、带着激情拟制标题,和读者的情感“同频共振”。

一般来说,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报道,对标题来说,应当是对新闻事实的概括。但新闻标题又不可能不融入作者的情感、观点,只要把握好尺度,将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的的感情,体现在标题中,不仅不会破坏新闻的真实性,而且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5、追求与读者的贴近性,让标题像磁石。

目前,都市报异军突起。在新闻写作、标题制作、版面设计等方面另辟蹊径,与传统的报纸风格上明显不同。在标题制作上,往往不受字数限制,可以用土得不能再土的方言俗语,主副标题没有严格规定,一套标题几乎把新闻的全部内容都说出来了,这些标题被称为通俗标题。

做新闻标题的十大禁忌

①新闻标题中严禁出现重复字眼。

②在主题中回避字数太多的人名和地名,处理方式是转放在副题中。主题字数8——12个字。 ③严禁在标题中出现不常用或引起误解的地名简称。

④标题尽量不折行,不裂句;迫不得已转行的时候,要注意单独成行的,一句要意义完整,不引起歧义。

⑤新闻事实是一个个例情况,新闻标题中做慎用宏观表述。

⑥如无特殊需要或者明显的是非判断,避免在标题中出现主观色彩浓厚的字眼,如“竟然”、“胆

敢”等字眼,尽量保证报纸的理性和客观。

⑦不提倡在新闻标题中使用问句,新闻内容是什么就告诉读者什么,无须哗众取宠、欲擒故纵。 ⑧新闻标题中做出的判断,要在正文中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避免出现孤证、过头的判断。 ⑨标题中尽量不要出现专业性过强的词汇,善于用已知的事物作为桥梁,将生僻的专业词汇翻译成通俗的语汇。

⑩标题中的数字,尽量将之具化为读者有生活经验和尝试的具体描述。如果你要传达一个巨大数字,就要使人们可以理解。

导语写作

导语就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开头部分。一个消息的导语写好了,就成功了一半。

写好导语的20种方法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本文初步归纳了20种写作方法,仅供参考交流。

1.一语破的法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2.设置悬念法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3.欲擒故纵法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4.化静为动法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5.拟人修辞法

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 6.数字对比法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7.速写勾画法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8.巧用背景法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 9.古诗名句法

如果避开花哨之嫌,在新闻导语中恰当地引用一点古诗名句,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可以大大增强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

11.抑扬顿挫法

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12.特写镜头法

导语写作可借鉴电影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牢吸引住读者。 13.曲径通幽法

新闻导语要做到尺水兴波、文短味长,曲折迂回地表达主题,不失为一种好的表现手法。 14.一张一弛法

先写人之常情,以唤起读者的共鸣,然后急转直下,矛头直指问题,让人警醒,此所谓"一张一弛法"。

15.小中见大法

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小中见大,这样的新闻导语往往真实可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6.先声夺人法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短短一段文字,能够做到开门"闻声",以"声"导人,当然就会产生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17.拉近时间法

对于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的"新闻",使其"翻新"的办法就是:寻找时间要素的最近点,写出最新

的新闻根据。

18.提问作答法

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19.有意重复法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20.化整为零法

聪明的记者对新闻导语总是字字斟酌,稍长一点的,就来个化"整"为"零",分段叙述,绝不一开头就扔给读者一块"铁板"。

六、通讯的写作

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一、通讯特点

通讯就报道对象,或是人物、事件,或是经验、成果、工作情况、社会风貌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允许虚构或“合理想象”,而且报道对象应该具有必须得思想性和典型意义。就报道时效言,通讯虽然不及消息这般快速敏捷,有时为将人物、事件报道细致完整需时间长,但也必须及时,仍须有很强的时效概念。除去真实、时效的新闻性特性,通讯的主要特点有:

1、生动性

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为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通讯则较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和事的过程中,善于再现情境,平添许多生动和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现场感。此外,通讯虽然一般以第三人称叙述为主,但在“见闻”、“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用第一人称。不过其中的“我”主要起见证人或采访线索的作用。在效果上第一人称的使用也增加了一些亲近感。

2、完整性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件的过程。消息侧重写事,叙述简明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物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件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

既是生动性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3、评论性

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件作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以事实说话,除述评消息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感情与倾向。然而通讯的评论不同于议论性文体的论证,它须时时紧扣人物或事件,依傍事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评价点拨。因此这是一种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的议论,它的特点是以情感人,理在情中。

二通讯种类

1、人物通讯: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人物通讯并非仅仅是“名人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在取材上可写“全人全貌”,也可截取片段着重写人物的某个侧面或阶段。此两类一般以人物的“行”为主,而“人物专访”则以写人物的“言”为主。通过记者的专访,记述人物的谈话,从而揭示其精神世界。

2、事件通讯:是以具典型意义的事件为报道对象的通讯。事件通讯时效性较强,它围绕中心事件选材,虽不着力刻划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一群人或一个集体。所以它通过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完整过程,挖掘其意义,揭示其本质,进而反应社会风尚,弘扬时代精神。除人去通讯与事件通讯外,另有:“工作通讯”,这是介绍某单位先进事迹,传播其典型经验其做法,以指导一般的通讯;“概貌通讯”,这是记述某地区、部门、行业、工程的新面貌、新气象的通化。报刊上常见的“见闻”、“纪行”、“散记”均属此类。此外,还有以写一段片段、一个场景、一场冲突为对象的“新闻故事”、“小通讯”之类,它们以生动、快捷的形式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实为通讯家属中不可忽视的一员。

通讯写作

1、关于写人

第一,形与神兼备。即不仅要写出人物的行为和事迹,更要展示其精神么世界;第二,言与行统一。人物语言、行为表达、传递出人物的思想,而不同的语气、句式、词汇及动作表情、神态等是极富个性色彩的内心表露形式。写好了人物的言与行,无疑是写活了人;第三,画龙必须点睛。如果说人物行为意义,指出人物个性特点的评点便是“睛”。“华龙”用的是纪实的叙述、描写,“点睛”则是超脱的议论或抒情。

2、关于叙事

叙事要注意两点:第一,理清主线、丰满细节。一个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因有果,有人有事,头绪多而关系复杂,作者须理清主线,按事件原貌将其完整地、动态地、立体地呈现给读者。

而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须选择典型的细节。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必然有几个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充分展示主线,使作品丰满而具现场感。第二,时间为经、空间为纬。通讯须有一定的时间要领,因为事件、故事总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纺织好时空画面既是一个结构问题也是一个表达方法问题。篇幅不长而情节不太复杂的事件通讯可多运用插叙、补叙、分叙等手段,充分展开矛盾和利用背景材料,使文章有变化起伏。容量大而情节复杂的事件通讯则常常运用是时空交叉方式,以时间推进、空间变换等手段来切割事件,构成诺干侧面。

七、新闻与信息的区别

新闻是异常活动的信息。从这个角度来看,新闻与信息是一致的,同样具有可传递性、共享性、寄载性和可塑性。新闻和信息既然作为两个文体,还有着天壤之别。特别是那些既写新闻又写信息的秘书,更要注意二者的区别,以免混为一谈。消息比较复杂一些,而信息则相对简单一些。

第一,受众有别。新闻的受众比较宽泛,涵盖广大人民群众和整个社会。信息的受众相对较为狭窄,主要是各级领导和领导机关。新闻的公开性强,面向整个社会。信息具有鲜明的内部性,有些信息不宜公开。

第二,形式有别。消息的标题完整而全面,消息可以有引题、主题和副题,而信息却只有主题,一般没有副题,只有在特殊人物的身份需要说明和对科技信息需要补充说明两种特殊情况,才有副题,但绝对不能有引题。因此,信息要采用单标题,即只有一个主标题,特殊情况可以有副标题。另外,任何消息都有讯头,新闻消息的讯头用来标明消息的来源,而信息不需要讯头,不需要刻意标明作者获取信息的具体地方。

第三,选材有别。新闻选材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信息选材侧重于全局性、综合性、典型性、指导性。从内容上看,虽然信息与新闻消息都有导语,且导语的形式大多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即在文章开头的那一段,把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放在最前面,其它内容依重要与新鲜程度顺序排列。但是一般新闻消息的导语或主体部分可以有新闻背景,甚至有一些细节,而信息则要求直接切入正题,不做过多的展开,直来直去,言简意赅。信息可以罗列一二三四,新闻只需选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一点,不需要面面俱到。

第四,从语言风格上看,信息语言要求朴实、简洁、明快,不需要过多的修饰用语,信息讲求一个“短”字,行文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求说得多深多透,只告诉受众是什么不是什么,只求点到为止,既在“短”字上见真功夫。因此,对信息的基本要求是:信息字数虽少,但内涵要丰富,字数

少,要求不摆“龙门阵”,只登“豆腐块”。信息短而实,不在乎有多长,三言两语,直截了当,把事情说清楚,抓住主要矛盾,给人以一清二楚的印象即可。而消息则可以多做渲染和铺垫,运用描写、抒情、比喻等多种表现手法,要有鲜活的人物和有趣的故事,力求生动活泼,吸人眼球。

消息写作与工作总结的区别

1、工作总结是某项工作的总结,包括基本情况、主要经验、做法、教训,其对象主要是有关领导、同行、业务部门,消息不限于某项具体工作内容,而是要把信息传播出去,把经验个情况报道出去,从更大范围影响群、指导工作和生活。

2、工作总结内容要求比较全面,有头有尾,主要针对本单位、本行业,字数不限,新任务,新做法,新经验,不是面面俱到,罗列事实,而是找准新闻点,以小见大,突出最富有新闻价值的某一点,某一个问题,某一细节,文字简洁,形式多样,字数不超千字。

从编辑角度谈如何提高上稿率

记者和业余作者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别人的稿子发得又快又好,我的稿子却为啥不发?编辑究竟喜欢什么样的稿子?编辑喜欢什么样的稿件呢?

一是热点稿件;二是有新意的稿件;三是基础好的稿件。 何谓“热点”?即大家都在关注的内容。

热点新闻首先需要本地化。首先是地理上贴近。去年11月4日海峡两岸大三通实现,巴州的通邮情况如何?许多原本看似和巴州没有关系的事情,仔细挖掘,还是能挖出新闻。因此要有大局意识,要提高知识修养,要当专家,这样才能看出许多和唐山密切相关的热点新闻来。

其次要抓住热点新闻不放手,争取新闻价值最大化。去年11月泰国出事,大批中国旅客滞留。其中可否有巴州人?向本市各大旅行社一打听,果然有巴州游客滞留曼谷机场。于是做了报道。接下来,继续挖掘,又报道了两名游客平安回家。如日前北方干旱问题,就可以关注巴州降水情况如何,蓄水情况怎样,供水怎样,抗旱问题等等,做出六七篇稿子来不成问题。

三是围绕热点找新闻。公交、环保、教育、医疗、招聘、银行利率、孔雀河等热点内容容易出新闻。日前一稿“孔雀河二期工程进展顺利”看似工作新闻,其实是很有价值的普遍关注的新闻。

四是利用网络找新闻。鼠标一点,信息满眼。网络中可以找出许多好新闻来。如新增航班一稿,就是从百度贴吧上看到的线索。这是巴州人非常关注的事情。于是马上给有关人员打电话,问清确有

此事,并迅速组稿,要求对方写清途经车站、票价、时间等内容,电话记稿,刊发报角。稿发后,很受读者关注,多家网站转载。平时要多看看新浪、新华、中青等,发现议论热点。看看各新闻网的排行榜,即可知百姓关注的多是关于民生问题内容。要注意抢占第一新闻落点,还要特别注意核实其真实性。

当然,日报要特别注意指导性,晚报则要更多关注服务性、告知性、实用性。稿件不以长短论“英雄”。有实用性的可发得长。

关于有新意的稿子,一是新鲜、二是新潮、三是创新。

标题要有新意。报道工作成绩,都是“成绩斐然”、取得阶段性成果一类词语,千篇一律,让编辑很头疼。题目不能抓住特点,引不起编辑注意,不可能受到重视,发在重要位置。

形式要有新意。如消息加小标题形式。版面安排创新等等。

内容要有新意。主要是说找角度。要注意做到“三多三少”:多报点,少报面;多报内容,少报程序;多报将来时,报少过去时。

注意和读者密切相关的内容。不限长短,不限篇数。会上如有新闻,可写多篇。如果真有需要,尽可写长。

要注意“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报纸截稿时间在夜11点,如有好稿,尽可更换。

所有编辑均喜欢成稿。我们4点后收的稿子有三四十篇,其中错忒多的,先甩一边去,根本没时间细改,只好待次日再改。所以写稿时别太匆忙,写得顺当些,把好关。

采访要深入。曝光类稿子不能偏听偏信,要保存证据,如会议材料、讲话、录音、照片等等。有据可查,心中不慌。

要注意细节问题。时间不准,逻辑问题等等。有时候稿中有问题,问记者,记者说:“我也不清楚。”记者要站在编辑角度考虑问题。有时候,改好以后,下次来稿,错误依旧。记者应该有版面意识,如主、副题目不分等等应改进。主题一般在8-12个字,要将题目做整齐、考虑周全。大的稿子,要分段,加小标题。

自治州新闻通讯员业务培训材料之三

新闻写作讲课提纲

一、如何发现新闻线索?

怎样获取新闻线索?我们说:“处处留心皆新闻。”

1、通过自己耳闻目睹获取之。

2、查阅报纸,从其他新闻媒体中发现新闻线索。

3、广泛接触群众,在闲谈中获取之。

4、学会比较的方法,从相异中找线索

一是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是记者寻找新闻线索的重要渠道。

二是报纸、广播。一些记者就是从刊登出的一些小消息中找到了新闻线索,发觉出新闻价值,采写出了成功的新闻报道。

三是广交朋友。作为记者,新闻线索的获得的多少与及时程度,与他的社会关系网是有联系的。从事新闻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有培养、构建自己关系网的习惯。这对以后工作的帮助是巨大的,有些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闲聊,也会成为新闻线索,听起来很神奇,因此不能随意放过认识的人和看似无关的线索。记者的关系网越大,工作也相对轻松,新闻线索的获得也会更加容易,采写报道也会得心应手。

四是要重视读者来信及热线电话。很多新闻机构,都开设了热线电话,并设立报料奖,这样的举动就是鼓励人们提供好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而新闻机构可以把这些当作新闻线索,然后让记者去了解新闻事实,采访新闻人物,采写新闻报道。

五是要有一张特殊日历表。重大节日、纪念日、人物日志、季节变化等,这些都是重要的新闻源。记者能够记住这些日子,在这些日子到来之前找到相关的对象进行采访,进行报道,就是新闻。像元旦、春节、国庆这些日子不用多说,也应该知道是新闻点,有新闻可写,有新闻可做。笔者还认为,新闻线索自身的特点也应引起注意。其主要表现为:

1、片段性。新闻线索通常比较简略,完整性差。它一般没有过程,没有细节,只是一个片断或一鳞半爪。或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从新闻要素来看,更是残缺不全,如有时间地点,却确定不了人物、原因等。这就需要记者进一步去发现,了解全部新闻事实。

2、梗概性。新闻线索所提供的信息是十分粗糙的,只是事实的大概,并不具体。所以仅有新闻线索还是无法写出打动人心的新闻来,更具体的内容要靠深入采访才能得到,一些更有价值的内容要靠深入挖掘才能把握。

3、不确定性。新闻线索不确定性的特点的含义是:真假未定、价值未定。价值未定是指,通过对新闻线索进一步的了解,会出现多种情况。有的线索很有价值,可以深入采访写出重头报道;有的有

一定的价值,可以写成一般消息;有的暂不显示新闻价值,须待进一步发展后再作报道;还有的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甚至完全相反,可能发不了报道。新闻线索不确定性的特点告诉我们,对待新闻线索要积极主动,决不轻易放过,同时更应该认真仔细,决不可轻信上当。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获取新闻线索,主要先要了解新闻线索的特点,进而注意一些可能产生线索的信号,通过几种渠道来进行搜索,然后培养发现力,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就能够及时发现新闻线索,从新闻线索中判断出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从而进行采访、报道。

二、如何捕捉会议新闻中的亮点

会议新闻关系到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更关系到电视观众了解国家方针政策的程度。许多会议与会者众多,发言者滔滔不绝,各种文件堆积如山,有的会议枯燥乏味,有的专业性极强。因此,会议报道比较容易形成“套路”,这样的报道,往往重点不突出,缺少价值,陈旧老套,味同嚼蜡,容易造成套话连篇,宣传效果不好。

会议新闻是电视新闻的“重头戏”,因此,记者要想使会议新闻出彩,必须要善于捕捉会议当中的亮点,提高写作质量,把新闻性极好地体现出来,使会议新闻报道产生良好的宣传和传播效果。 首先,要对会议的性质分类

一般会议分三类:一类是集会,如演讲会、报告会、表彰会、纪念会等;二是工作会议,如研讨会、现场会、例会等;三是记者招待会。会议性质不同,写作上的要求也不一样。我们常见的电视新闻大部分属于工作会议,工作会议一般就应该注重其内容而不是其形式,从中挖掘出最新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跳出会议报道的框框。

其次,记者要吃透会议精神;第三,要善于了解会议的背景;第四,要突出实质性内容;第五,从会议的主题中提炼新闻。

三、新闻采访技巧

央视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有句名言:没有不会回答问题的采访对象,只有不会提问的记者。从一个电视人的角度来理解这句话,就是作为记者,要学会与人交流,要学会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以下是我在新闻采访中的一些体会,愿与大家分享。

实际采访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就要“对症下药” ,我们怎样从采访对象的嘴中“套”出我们需要的信息,就看我们记者与人交流的本事了。

在你要提问之前,应该先有个准备,一般来说,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先与采访对象闲聊几句,以此来松弛现场气氛,使对方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之后可以借助某种中介,将两人的距离拉近,比如

一些地域上的,家庭成员,爱好抑或其他方面的一些共同点、相近点,这样就会建立朋友般的亲近感和信赖感,这对消除被采访者的心理戒备,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是十分必要的。再者,提问之前,对问题的筛选和表达,一定要符合采访对象的学识范围,换句话说,要用较通俗的语言表达出你的意思,深入浅出,尽量避免一些专业性太强的词汇。

一、合理分配提问

为了搞清一个事实,有许多必不可少的提问,但记者应当搞清楚问题,妥当地分配给不同的采访对象,说明采访目的,争取对方协肋。与采访对象第一次见面时,记者应当尽快出示介绍信并说明采访目的, 以求得到对方的信任。

提问要具体,越是经验不足的记者, 提的问提越容易笼统,含糊不清,越是笼统的问题越难回答。最难回答的问题:你有什么感想?你当时是怎样想的?要提有特点的问题,既然泛泛的提问只能得到泛泛的回答,那么有特点的提问,才能得到充满个性的材料。

把问答变为交谈,一问一答,这种采访方式容易气氛紧张。如果设法把问答变为交谈、聊天,使采访人情更浓,生活更浓,往往效果更好。学会刨根问底,随机应变。提问要有逻辑性,适应一般人的谈话思路,事先明确要谈什么题目,然后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依次谈下去。

二、提问的类型

1、正面提问:这是一种基本的提问类型,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不拐弯抹角。问题一般分为“开放”型和“闭和”型两种。

2、引导性提问:这种提问中“闭和”性问题居多,它指的是记者在挖掘事实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态度。

3、追问:这是记者常用的一种提问方法,目的在于扑捉那些具体的事实和细节。

4、假设性提问: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提问方法。

5、激将法提问:这是在对方不愿意回答时采用的强硬的一手――激将,既“正话反说”。

三 、问的方式

1、面对面的交谈:这是访问的基本方式。在采访比较重要的报道时,一定要找到负责人、当事人、见证人面谈,力争尽量多地拿到第一手材料。

2、侧面问:主要是指访问新闻人物周围的人,从侧面了解新闻人物的事迹和思想。

3、体验式访问:即记者深入到现场,与采访对象“泡”在一起,一起生活,一块儿聊。

4、书面采访:将提问写在纸条上,给采访对象或用信函寄给采访对象,然后等待答复。

5、电话采访。

6、隐身采访:指记者不暴露自己的身份到现场去采访和体验。

四、怎样观察

1、到现场去:谈到观察,离不开一个基本条件――到现场去。从新闻事业本身来讲,从千千万万记者成长的道路来看,不经受现场的风雨,不吸收现场的营养,新闻就会变质,受到读者的放弃。

2、看不等于观察:西方有句俗语:“看的人不少,看见的人不多。”观察,是一种技巧,一门学问。它需要有明确的目的、高度的注意力和扎实的基本功。

3、观察依赖过硬的基本功:观察是一门技巧,需要扎实基本功,既敏锐的观察能力。何为敏锐?在短时间内能扑捉到关键的镜头,对于客观事物有精细的识别能力。

4、掌握观察的规律:无论是观察人,还是观察事态,一般的秩序是:先动后静、先大后小、先近后远、先上后下。

5、有粗看,也有细察, 以细为主。

6、几种有助于观察的技能:第一种:目测。第二种:速写。第三种:拍照。

四、巴州人民广播电台用稿要求 一是通俗口语化。

广播稿是用耳朵听,要求语言明白易懂口语化,口语化要求写“话”而不是写“文”。 ①多用短句,少用或不用长句。

②少用方言、土语,尽量不用群众不熟悉的简化词或简称。

③少用书面词汇、文言词汇和单音词。把单音词改成双音词;书面语改成口头语;文言词改用白话;音同字不同的词要改换。

④不宜用小括号、破折号、省略号,因为其中的内容不便读出来;那些表示否定含义的引号也尽量不用,改用“所谓的”。

二是结构简洁明了。

广播稿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更要注意干脆利落。 ①突出句子的主干,不滥用不必要的附加成分。 ②用准确的词贴切地表达要说的意思,不说空话、套话。

③不用倒装句,不用倒叙和插叙。广播稿的叙事,一般按事物过程的发展顺序,因为这样顺乎人们听的思路和习惯。

三是生动活泼。

①采用多种写作方法,避免单调乏味。

②句式富于变化,运用设问、排比、对偶等句式,使文章有文采;适当选择主动句、被动句、肯定句、否定句等句式使文章有感染力。

③具体的事例比抽象的议论更能吸引听众的注意力。

四是主题单一集中。开头要吸引听众,主体要设计悬念,结尾要不落俗套。

五是音调和谐。广播稿要避免连续出现仄声字,平仄声要互相交错、配合得当,读起来就会抑扬顿挫,悦耳动听。

六是要有音响上的特点。报纸的特点反映在版面上;电视的特点反映在形象上;而广播的特点则在它的音响上。所以,广播稿要突出广播的特点,一定要在音响上作文章,如录音讲话、录音新闻、录音通讯、录音访问等。

第6篇:我县举办新闻通讯员培训班

本报讯(王玉兴 丁畅)4月19日,我县在县政府四楼会议室举办新闻通讯员培训班,全县骨干通讯员、舆情信息员、网评员参加了培训。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外宣局局长张勇就舆情信息尤其是网络舆情的应对、搜集上报以及网络宣传、网络评论等项工作进行了授课;河北日报驻沧记者站副站长周万良就新闻写作的有关知识进行了授课。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郑俊胜出席培训班并讲话。他指出,新闻宣传工作要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加快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全县新闻宣传工作者和新闻通讯员要认真贯彻落实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和全市“一进双提”活动要求。要从我县县情出发,大力弘扬“孟村人文精神”,大力宣传全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经验举措和取得的新成就。必须坚持团结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多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工作,多做鼓舞士气、振奋精神的工作,多做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工作。

郑俊胜强调,切实加强全县新闻通讯员、舆情信息员、网评员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和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是推动我县新闻宣传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的重要举措。全县新闻工作者、新闻通讯员、舆情信息员、网评员在工作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新闻宣传工作的管理制度,加强学习,切实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打开新闻宣传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实力开放幸福新孟村鼓与呼。

培训会上还对全县优秀通讯员进行了表彰,优秀通讯员代表作了交流发言。

上一篇:北京内训师培训心得下一篇:7青蛙写诗教案